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chuell刺激法对脑卒中后皮层下失语患者语言训练效果_赵亚军

Schuell刺激法对脑卒中后皮层下失语患者语言训练效果_赵亚军

Schuell刺激法对脑卒中后皮层下失语患者语言训练效果_赵亚军
Schuell刺激法对脑卒中后皮层下失语患者语言训练效果_赵亚军

脑卒中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三、脑卒患者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要保持良好肢位良肢位就是对抗恢复后期痉挛发生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好肢位。在发病急性期不论是侧卧位还是平卧位,都应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指关节伸展;患者下肢则采用膝关节微屈,防止髋关节外旋。简言之,就是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切忌牵拉患侧上肢;乘坐轮椅时,注意防止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上肢无力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少偏瘫侧肩痛、活动受限的出现。坐位时肘下方提供支撑或佩戴肩吊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 2、脑卒中的床上康复方法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脑卒中的被动康复运动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

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 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 挛措施。 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废用综合症的是: A.肺炎 B.关节挛缩 C.痉挛 D.褥疮 E.深静脉血栓 ( )2.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A.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B.动作轻柔、缓慢 C.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2次 D.仅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 E.活动顺序应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 )3.下列哪项不属于痉挛的不利影响: A. 限制关节运动 B. 影响运动模式、运动速度、精细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 引起挛缩、关节畸形和疼痛不适 D.易出现肌萎缩 E. 不利于清洁护理 ( )4. 关于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B.从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至无意识地保持平衡 C.从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到被动态平衡 D.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E.从闭眼时训练到睁眼时训练 ( )5. 关于静态(I级)坐位平衡训练错误的是 A.要求患者取无支撑下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 B.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 C.足踏地或支持台 D. 手抓床边 E.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 ( )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误用综合症表现不包括: A. 肌肉及韧带损伤 B. 肩痛及髋关节痛 C.关节挛缩 D. 肩关节半脱位 E. 异常步态及尖足内翻 二、多项选择题 ( )1.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A.瘫痪 B.共济失调 C.肌张力增高 D.言语障碍 E.认知障碍 三、填空 1.脑卒中患者的继发障碍包括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 _。 2.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重要的是在护理和治疗时应避免_____肩关节,取直立位时_____ 应给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罗予 平衡功能评定 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某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推动时,只懂得调整姿势并维持所需要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都是从小就学会的,是一种自动反应,平衡所提供的稳定性对一切技巧活动都是必需的. 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 平衡受中脑和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平衡反应是一种自动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随时变化.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控制要求具备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有效的肌张力,肌力和耐力,关节的灵活性. 平衡的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和/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 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I.早期康复的内容: 包括1.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2.体位变换;3.关节的被动活动;4.预防吸入性肺炎;5.床上移动训练;6.床上动作训练;7.起坐训练;8.坐位平衡训练;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10.移动训练。 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 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应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手术病人,应观察1个月左右在谨慎开始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1.正确的床上卧位 体位摆放关系到康复预后的好坏,为预防并发症,应使患者肢体置于良好肢位,即良肢位。这样可使患者感觉舒适,又可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具体如下: A.健侧卧位 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头枕于枕头上,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 肩关节屈曲约100°,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枕头垫起,保持屈髋、屈 膝位,足部亦垫在枕头上,不能悬于枕头边缘。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的姿势,可轻度伸髋屈 膝。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肿。 B.仰卧位 头部枕于枕头上,躯干平展,在患侧臀部至大腿下外侧垫放一个长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 患侧肩胛下方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手中不握东西。患 侧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枕头,形成膝关节屈曲,足底不接触物品,可用床架支撑被褥。

C.患侧卧位 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轻痉挛。患侧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 头稳固支撑后背,患侧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患侧 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注意,一定要保持患侧肩处于前伸位。 2.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不仅可以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还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并可促进全身机能恢复。 A.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肩关节的内收和外旋:治疗师一手固定肩关节加以保护,另一手做肩 关节的屈曲、外展、内旋和外旋。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2-08-15T11:47: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安霞娟 [导读] 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安霞娟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41000) 【摘要】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脑卒中的死亡率排在各种病症之首,在致残方面,大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语言交流困难、肢体麻木、认知障碍、吞咽困难。可见,偏瘫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过程,开展康复训练并使之延续,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 1、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 吞咽是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神经肌肉活动,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其训练方法有: 1.1 口腔期(由口腔到咽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嘴角上抬 舌运动:包括伸出、侧伸、舌尖舌根抬高 腭咽闭合的训练方法: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封住,用吸管吸吮;将吸管插入玻璃杯中吹气;或者反复发K、a音。 1.2 咽期(由咽部到食管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该期主要是训练喉头上举,方法是:将病人的手置于家属甲状软骨的上缘,在家属吞咽时,让患者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将病人的手放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 2、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是指人体利用语言比如口语、书面语等进行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障碍。它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了脑中风患者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也影响了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的健康。其训练方法有[2]: 2.1 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2.2 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 2.3 能发音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2.4 语言刺激疗法: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五到六分钟,间歇10秒。 3、面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分钟,并辅以面肌按摩,以促进早日康复。 4、心理康复训练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丧失了许多正常的功能,病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病人常因抑郁、悲观、失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不愿和医务人员配合,甚至拒绝进食和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病程和护理的始终,要掌握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度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身体的残存功能。对病人表示理解,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加强沟通,适当解释疾病发展过程、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所具备的条件(人才、设备),治疗的目的,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注意观察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感情方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对于患者能否获得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5、肢体的康复训练 5.1 保持各关节功能位放置,预防关节畸形。 5.2 勤翻身变动体位为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卧位,每2小时交替变换一次。 5.3 肢体的康复训练 5.3.1 卧床期主要是床上的被动运动,包括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两个方面。 ①上肢运动包括: 肩关节运动:让病人双手交叉,掌心对掌心,患手拇指在上,用上肢健康的一侧带动患病的一侧,上举至头顶,再慢慢的放到腹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肘关节伸直,动作要缓慢。 肘关节运动:将患侧上肢平放在床上,家属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手,反复地进行手心向上、手心向下的活动。 腕关节运动:让病人肘屈曲,家属一手扶住腕关节的下方,另一只手握住患手的四指进行屈、伸运动,反复进行。 指关节运动:家属用一只手将病人的拇指分开,另一只手将四指呈握拳状;然后再将四指分开,拇指屈向手心,如此反复进行。 ②下肢运动包括: 桥式运动:将病人的身体放正,让病人的双手交叉,上举至头顶;双下肢弯曲,双脚分开,双脚支撑于床面,如有可能也可单腿做支撑,将臀部慢慢抬起,应将臀部抬的越高越好。目的是解除躯体痉挛,训练病人的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做准备。 膝关节运动:家属一只手握住患者患病一侧的足跟,让患者的脚掌抵住自己的前臂,另一只手托住膝关节的下方,将膝关节屈曲、伸展,反复进行。但要注意的是:膝关节屈曲时,要尽量向内侧收,防止以后患者走路划圈。 踝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托住患者病侧的足跟,抵住前臂;另一只手压住患侧小腿,向上用力。 趾指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脚掌,另一只手握住脚趾,进行向上向下的运动。 动作要缓慢、轻柔,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但活动范围不要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不要让病人感觉疼痛,以免损伤关节。同时要掌握好运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110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0.26.080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韩立平 赵雅君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使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时间先后接受康复训练,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前即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是在发病3个月后来院进行训练康复治疗的患 者。结果 观察组经有效的康复训练,运用康复治疗仪,避免肢体失用萎缩,关节僵硬、粘连畸形等并发症,总有效率达95%,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接受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症,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手术完成了120例其中的118例(占98.3%),占其中的绝大部分。2例表1 两组患者最终诊断及手术完成情况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45岁~70岁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亦不断增加[1]。病死率和残疾率均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脑卒中后脑组织的修复功能重 组特点,决定了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为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的恢复,本院神经内科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严密监控血压,血脂,生命体征。并进行病后监测治疗[2],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神经保护并减轻脑水肿、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3]。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8月~2009年6月共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 作者单位:710002 西安市第一医院 (韩立平 赵雅君)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探讨

第24卷第3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VOL.24NO.3 2012年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2012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病死率有了明显降低,但约7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所致的残疾程度,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患者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脑卒中患者8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6岁。左侧肢体瘫痪19例,右侧肢体瘫痪21例。梗塞面积大于4cm2者14例;小于4cm2者26例。对照组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51~73岁,平均6 2.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 3.424±13.75) h。左侧肢体瘫痪15例,右侧肢体瘫痪25例,梗塞面积大于4cm2者29例;小于4cm2者11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瘫痪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根据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抗凝溶栓、脑细胞复活剂及自我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 1.2.1康复训练的时间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早期进行,使肢体重新获得运动能力,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肢体功能减退。发病后48h,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即开始康复训练。 1.2.2康复训练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临床并发症,尤其昏迷患者在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每天对患肢进行各关节的全范围的被动活动,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并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在做肱关节的被动活动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软组织,因在做肩关节外展而无外旋动作时易发生盂肱关节撞击,并将易产生挛缩的肌肉及软组织保持伸长位,以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3.31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探讨 于化美,宋全荣,张同明 (临朐县老年病防治医院,山东临朐262601;日照市人民医院;日照港口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从患者心理护理、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床上运动训练、感觉训练、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早期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9;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3-0050-03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o Motor Recovery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n Stroke Patients Yu Huamei,et al (Hospital of Senile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inqu County,Linqu262601,Shan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stroke patient’s motor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Methods From2010to201280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esides routine neurology therapy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including psychological care,keep?ing a good body position,bed exercise training,sensory training,language training.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eurology therapy and routine care.R esults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motor recovery and ADL was much better in experi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an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stroke patients.Early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dvocated. Key words:Stroke;Motor function recovery;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50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 2.认知功能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等。评价应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注意力、言语、记忆、思维和知觉功能等方面。 3.步态分析:观察分析、定量分析。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提问法、观察法、量表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或者FIM 量表) 5.生活质量评价 作业治疗目标 结合临床的其他治疗,首先训练患者令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业活动,循序渐进,再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训练以及提高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的活动训练,适当改造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环境,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作业治疗训练 一、被动运动 当患者不能主动完成肩部运动时,需进行被动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作业疗法师将一手放在患者腋下,将患者上托;另一只手固定患侧上肢,缓慢地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等活动。注意不要用力牵拉以避免关节疼痛及损伤。 二、主动辅助运动 患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健肢带动患肢活动。由于是健侧肢体主动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故名主动辅助运动。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手指在上,双手相握,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前伸,克服患肢的屈曲,在胸前伸肘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置于胸前。 1.上肢分离运动与控制能力训练 仰卧位,支持患侧上肢于前屈90°,让其上抬肩部使手伸向天花板或让患者的手随作业疗法师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嘴等或者患肩外展呈90°,作业疗法师以最小的辅助完成屈肘动作,嘱患者用手触嘴,然后再缓慢的返回至肘伸展位。 2.滚筒运动 患者在治疗台前取坐位,台面上放置滚筒,患者双手交叉,患侧拇指在检测拇指上方,双侧腕关节置于滚筒之上。 治疗者站在患侧,嘱患者利用健侧上肢完成以下动作: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将滚筒腿向前方。 然后在健侧上肢的协助下,完成以下动作:将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将滚筒退回原位。 3.上织锦缎控制训练 患者取坐位,双手握体操棒,双手间距离与肩同宽,双肩屈曲,肘伸展,肘关节支撑在治疗者的腿上,治疗者协助患者握棒,同时维持腕关节背伸。

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影响

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常规训练,治疗组患者应用平衡功能训练。所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AM)、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训练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平衡功能训练;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 脑卒中患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初级阶段,多数处于迟缓性瘫痪期,表现为肌肉力量减退,不能维持正常的姿势,导致基本的平衡能力失调,不能维持基本的坐位和站立位,甚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2]。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步行训练也是康复的最主要目标,是患者能够实现生活自理的重要条件之一[3]。本文意在加入平衡功能训练,使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治疗,进一步探讨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2013年9月在本科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0.1±14.2)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4.35±1.17)个月;脑出血20例,脑梗死32例。有认知功能及心肺疾患患者除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经头颅MRI或CT证实为初次病,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②病程在发病3周以内,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意识清楚,可配合完成治疗;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认知问题;②严重的心肺疾患问题,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③严重的精神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④严重的感染;⑤有严重的下肢骨科疾病。入选的患者需按照指定的训练内容进行锻炼。 1. 2 治疗方法常规组训练:①关节活动度训练;②功能性电刺激;③针灸治疗;④爬行训练;⑤牵张技术;⑥抛物球训练。以上治疗每周5次,40 min/次,连续治疗5周。治疗组训练:①卧位,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双下肢轮流做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并保持双下肢悬空位。②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当患者姿势向一侧倾斜时,治疗师不要立即扶患者,应轻轻地向倾斜方向推患者,以诱发姿势反射而使患者直立。③立位,训练5周后进行立位平衡训练,患者下肢分开几寸站立,将身体重心前后、左右摇摆保持站位平衡;前后交替单足负重站立保持站位平衡;平衡杠内双手抓或不抓扶扛,前后左右摇摆保持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6.002 通信作者:张通,100068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心,Eamil:zt61611@sohu.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枟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枠[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 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stroke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stroke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2]。2015年Bernhardt等[6]关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三、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2、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具体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3、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

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1、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改善和消除危险因素旨在降低无症状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或推迟患者的发病年龄。目前除了年龄、性别、种族和家庭遗传等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外,已明确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的上升与高血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舒张压降低5~6mmhg,即可使脑卒中减少42%。 2、糖尿病:糖尿病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增加3.6倍,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也随之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以及疾病控制程度有关。通过饮食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是预防的关键。 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1、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