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末民初书画修复

清末民初书画修复

清末民初书画修复
清末民初书画修复

清末民初时期古旧字画修复

姓名:唐大伟

班级:2007级古画修复与装裱学号: 207406048#

指导教师:张清

提交日期:2011年4月30日

答辩日期: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 (6)

一、清末民初时期书画艺术风格特点,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和艺术载体 (7)

(一)绘画风格及特点 (7)

(二)书画保存环境 (8)

(三)艺术载体和颜色 (9)

二、清洗作品 (10)

(一)浮灰与易去污渍的处理 (10)

(二)油渍的处理 (10)

1、火烧去油法 (11)

2、高温去油法 (11)

(三)浸入画面中的昆虫大便和难以洗掉的污渍处理 (11)

(四)清洗 (12)

1、水洗 (12)

2、化学方法清洗 (12)

三、揭命纸和腹背纸 (13)

四、修补残缺 (14)

(一)选纸与宣纸做旧 (14)

(二)引补与挖补 (15)

1、整托引补 (15)

2、局部挖补 (16)

五、全画 (16)

六、装裱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这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它们延至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各因素的影响,这一宝贵财富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然而,清末民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与近现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历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保护这一时期的文化精髓急不可待。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书画修复与装潢技艺作为基础,结合清末民初这一时期艺术特点和毕业创作,对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的修复与保护做进一步的说明。课题在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各个步骤中详尽的介绍了本时期书画作品的保护方法,达到了延续书画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清末民初绘画风格书画修复书画装裱

Abstract

In the Chinese nation brilliant history, our ancestors left for u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world it is unique, is not renewable and precious treasure. They extended until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history, this valuable wealth were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However, 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modern cultural prosperity, has many similarities, plays a link in the history of the important role. So, to protect this period of cultural essence cannot afford to wait.

This study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restoration and decoration as basis, combin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perio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graduation creation, in this period of the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urther instructions. Topics i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of restoration and mounting in each step detailed introduced this period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rotective method, to continue the purpose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Key Words:the late qing dynasty art styl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repair mounting paintings

引言

任何物质材料本身都在不停的运动,同时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引起乃至加速物质材料自身一系列的物理变化①。万物皆如此,字画文物也要经历这样的自然变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迹,其中字画文物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国画唯中国所特有,这便更加增大了书画文物的研究价值,但是按开篇的规律来讲,字画文物延至今日同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时期,这个时期处在中国历史中间起着与前后历史所不同的作用,此时的字画艺术同样有相应的作用,但是本时期社会战乱,朝代变更,对字画文物保存的客观条件有限,它们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既然是特殊时期那么对这个时期的字画修复与装裱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清末民初时期书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和艺术载体

(一)绘画风格及特点

清末民初,一个并不遥远的时期。书画艺术在这一时期是一个成熟的,完善的阶段。这个时期有许多为我们所敬仰的大画家,它们对本时期的书画艺术贡献极大,形成了不同于以往朝代的绘画风格。一些门派的出现,活跃了这个时期的绘画。其中以“扬州八怪”为典型。“扬州八怪”中,大多是花鸟画家,它们之间各有特点,但是共同的风格与清代早期画家不同,他们以徐渭与石涛的方法最为明显,大肆奇异的笔墨,发挥了个人的创造性②。

民国初年,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和新事物不断涌入中国的时期,受新思潮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绘画与以前又存在突破。一些献身于现代绘画艺术的开拓者,如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傅抱石,潘天寿等,他们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结合起来,开拓了新的境界③。这一时期,绘画艺术被提升了一个新的阶段,受西方新的绘画思想的影响但没有受到形式主义的迫害,而是反映现实的生活,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了良好的开端。

清朝末年人物画,最著名的是任熊,他的人物画仿宋人的双勾法,白描作品炯炯有神,就像当年老莲的手笔。山水画则以石涛为代表,②《中国绘画艺术鉴赏》崔建林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年1月

石涛画山水常以长披麻皴为主兼有各种皴法,技法娴熟有力。石涛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他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不能受前人的束缚”应“我自用我法”④。石涛的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山水画的特点,构图新颖,笔墨大胆。

这一时期,派系繁多,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海派“。他们根据买画者的需要,以新颖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趣味锐意求进、大胆革新,彼此影响,互为风气,创造出清新恬淡的画风,形成一个极具影响的绘画派别。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修复中了解了海派的艺术风格可谓非常重要。

进行书画修复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的就是一副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以定格作品所处的时代,并分析这一时代的书画艺术风格,清末民初的作品修复也是如此。这正所谓前面用大篇幅说明清末民初的绘画风格就是为定格作品时间段做准备。这有利于修复中全画步骤的顺利进行。研究清末民初的书画,首要的就是分析本时期的艺术风格,在修复中应当根据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进行操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全画。只有这样,修复作品才能无限的接近原作品达到最佳效果。

(二)书画的保存环境。

清末民初时期受政局变动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稳定的生存环境与温饱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精神层面。那时,书画艺术只针对达官贵族而言,平凡百姓处于战乱中更不用谈收藏。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是非常讲究的,这一时期人们藏画没有专门的橱柜和场所,随便放置,好

一点的以囊匣装之,放于干燥之处,根本达不到保存要求。所以,作品损害严重,虫蛀的,发霉的,断裂的等一系列问题急待我们解决。我们吸取以前的教训,今天我们将修复完成的文物作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保存。为它们提供了优越的存放环境,达到了保护书画文物的客观要求。

(三)艺术载体和颜色

在做过作品艺术风格与保存环境分析之后,接下来分析的是客观因素的书画载体,即纸张与绢。

绘画作品的载体是书画修复中最为客观的基础环节,分析载体,包括纸张的薄厚,成色,柔软度,伸展度,纹路走向等,对纸张研究越彻底越有利于修补的进行。假如把这一环节放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分析载体环节就起基础作用。

了解了这一基础要素,在修复过程中可以依据原来的载体性质做旧后补的载体。每一步骤都要做好才能保证后补纸张更加接近原作品纸张。

颜色也是书画修复中重要的部分,分析画面所用颜色的稳定性,俗称跑墨。可以根据这一环节为清洗画心和全画做好准备。

对书画作品载体,颜色的分析同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存放环境一样都是前期工作,这部分工作准备越充分对接下来的修复工作越有利。由此看来,在书画修复的整个工作中,要重视前期准备工作。

二、清洗作品

(一)浮灰与易去除污渍的处理

结合毕业创作《民国初年指书修复》,一副放置很久的作品,画面上自然会存在浮灰,即便是卷轴字画也存在这种状况。当接手一副作品时把作品平放在宽平的裱画台上,慢慢展开,分析作品完成以后,就要着手进行修复了,对于这种易去掉的浮灰和污渍可以用吹风机或软毛刷轻轻扫掉就可以了。但是有些残损特别严重的作品却不能适用此方法。例如,我的毕业创作修复的作品,画面已经碎成小片,彼此分开,如果用吹风机会把原来的残片吹乱,用软毛刷也会扫乱碎片的位置。再如,我修复过的晚清时期画家葛月潭的作品,由于自然和历史因素已经变得酥脆,犹如干了的煎饼几近成碎末。这种情况就更不能如此处理了。当然,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破损如此严重的并不多见,若是遇到类似作品么可以直接水洗,先用毛巾覆盖再浇水,防止碎片变动,水对碎片有一定加固粘连作用。

(二)油渍的处理。

除去画面上的浮灰以后,有些作品保存不善存在油渍污染。油渍不能用水洗掉,对于附着力强的油渍可以用火烧去油法和高温去油法来处理。

1、火烧去油法。

把沾有油污的地方用水渗透,用湿毛巾把油污处圈起,在上面平铺一张宣纸,然后取浓度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适量倒在油污上面的宣

纸上点燃酒精,让酒精燃烧片刻用湿抹布盖灭火焰然后用宣纸洗掉水分即可。原理是酒精密度比水大,会漂浮在水的上面,点燃酒精不会燃烧作品但起到了加热油污的作用,油渍遇热会溶化,用宣纸吸掉溶化的油便达到了去油的目的。

2、高温去油法。

我在修复毕业创作时便是用的此方法,达到了很好的去油效果。这种方法原理类似高温去油,方法比火烧去油便捷。在油污处直接垫一张宣纸,用电熨斗调到适当的温度加热即可,可以反复几次直到油污去除为止。

这里简单的介绍了两种去油方法,但是运用难度较大,操作时要有十足成功把握,不要急于求成。

(三)浸入画面中的昆虫大便和难以洗掉污渍的处理。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是张挂欣赏的,难免遗留许多昆虫的痕迹。在修复清末画家葛月谭的作品时,画面百分之八十是苍蝇大便,由于时间长的原因大部分大便点已经浸入画中,这是无法洗掉的。如果要求必须拿掉,我们只能用镊子一点一点的拔掉,并配合手术刀的使用。拔的不能太深,刚好把大便点拿掉即可,太深会损害作品载体进而变成破坏性修复。

(四)清洗

1、水洗。

对于一般的灰尘,用水即可洗掉,水洗也是最常用的清洗方法。清末民初时期,我国的造纸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用水洗大可不必担心

会泡烂作品纸张。用皂黄水数宿渍水,平案扦去其尘垢,画复鲜明,色亦不落。这样的方法至今沿用,只是今不用皂黄水,而用清水,历史证明,此方法很适用中国书画,对纸张绢帛不会造成损害⑤。可见,水洗是最科学的清洗方法,随着去污难度变大水温也可以慢慢加热,但是用沸水的时候不能直接冲在画面上,可以垫一块干净的布,把水浇在布上清洗,随后用干抹布吸掉多余的水分达到清洗的目的。

2、化学方法清洗。

有些作品的污渍用水洗是去不掉的。此时可用洗涤剂,洗衣粉,局部可用漂白粉,浓度不宜过高且不能大面积使用。对于顽固的霉斑可用化学药品,如高锰酸钾与草酸可以去霉,同样浓度不能过高,化学药品归根结底会对纸张造成损害。所以,化学药品要慎用,一般不用。

清洗当中要特别注意绢本的作品。因为绢是丝织载体,遇水容易变形,如果保护不当,画面变形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据张彦远记载:“补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缝隙,端其经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⑥。这就讲述了清洗绢本作品时的具体方法,与纸本不同,绢本需要正其经纬,端其形状。

清洗作品是书画修复的第二个阶段么清洗的步骤可以使画面清新,重现活力,也对揭裱作品做了基础。

⑤《书画装潢沿革考》王以坤编著紫禁城出版社 1991年12月

三、揭命纸和腹背纸

作品清洗完毕以后可以进行揭腹背纸与命纸的工作,修复工作进行到这个环节拿度系数已经变得相当高了。清末民初时期的书画离现在并不遥远,加上这个时期西方文化思想的注入,这个时期的人们在书画装潢中并不排除使用除浆糊以外的材料,所以,有些作品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揭裱。书画性命,全在于揭,绢尚可为,纸有易揭者有纸薄浆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苦微妙间,有临渊履冰之危。一得奏功,便胜肥水之捷⑦。分析揭裱难度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原作品载体,即纸与绢等,绢比较容易揭,纸则要看其厚薄,若用纸较薄那么揭裱难度就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但是清末民初时期造纸业成熟,所用宣纸与现在相似,一般情况下较容易揭裱。

二是判断所用浆糊的厚薄,若厚则揭裱难度大,判断浆糊薄厚的标准是作品湿透以后的滑度,滑度越大浆糊就越厚,那么作品就难揭。遇到这种情况不可操之过急,可用双层塑料布将作品喷湿,捂一段时间再进行揭裱。

清末民初时期的文物作品纸张相对较好,多数装潢质量不错,作品大多易揭。结合毕业创作《民国时期指书修复》,作品用水捂透以后可成片将命纸与腹背纸大面积揭掉,难度系数大的要沉住心态防止揭花,揭烂。将画心完整的揭出以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准备修补工

作。

四、修补残缺

(一)选纸与宣纸做旧

画心揭完以后,残缺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在修补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除了准备相应的修补工具以外还要选择性质与作品原纸张相近的后补纸张,包括后补纸张的厚度,弹性,纹理等,越是符合和几个要求越接近作品原来纸张。书画有破损的,揭后便需补。补画也有一定的学问,不是随手用纸,用绢,一补便可了结的。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纸质材料同一后,适不想当,尚可染之,绢之粗细,纸之厚薄,稍有不相配,视则有异⑧。由此可见,后补纸绢除了厚薄,纹理等要求相近以外还有颜色必须相近乃至一样。颜色不同的可以做旧。

做旧的方法有许多种,烟熏法,染色法,暴晒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最容易掌握的就是染色的方法。做旧需要经验要求纸张要染均匀且不易过深,染色做旧不可急于求成,一遍一遍的染,四五遍即可。颜色,光泽越接近原画越成功。颜色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用挑杆将染好的纸张挑起飘干以后以待修补使用。

(二)引补与挖补。

1、整托引补。

做旧的纸张完成以后,便可以进行修补工作。对于破损比较严重

的作品,修补工作即困难又麻烦,可以采取整托引补的方法修复。

所谓整托引补就是在洗完的要修复的画心背面整体托一张做过旧的命纸,托完以后,残缺的部分比完整的部分少一层,为保持厚度一致再在命纸后面补一块与残缺大小相同的纸张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残破严重的作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已拼接好的碎片不被打乱,修补方便不必逐一修补,节省时间。

2、局部挖补。

这种修补方法主要用于破损不大,将破损处逐一修补。

挖,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术刀刨纸的动作。在破损边缘,用手术刀轻轻刮掉半层宣纸,操作难度大,手腕的力度要掌握适中。刮的过程中使纸张的纤维拉扯的越长越好,纤维长在修补的时候效果好。边缘刨完以后沿刨口处用干净的毛笔刷五六级浆糊,然后取残破处大小的做过旧的宣纸将破损处补住,用鬃刷排实,然后用手术刀沿着浆口再刨去半层使原来的半层与后刨的半层合为一层。这样就看不出衔接的痕迹了,修补的好坏关键看后补的与原来的衔接好坏,局部修补完成以后晾干后托命纸,对于修补处要着实排一下,画面修补地方较严重的可以等其干后上墙绷平。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炸画”现象,要将画面进行封正。封正就是在画心的正面用清水托一层皮纸,等画面安全干了以后将其揭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炸画”。

修补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就是这两种,关键是看技术,技术高超可以使人不能辨认修补之处,这必然的与前面所分析的候补材料,宣纸做旧,刀工,刀法等息息相关。书画修复工作环环相扣,一环不

好环环受影响。

五、全画

作品修补完成以后便可以进行全画的工作。全画,就是将残缺的画面进行接笔完整。所以要求深厚的绘画功底。每个朝代的作品又有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要求全画的工作不仅画工好还得符合所修画的艺术风格,如此推断前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绘画风格用以也就在此。全画应该遵循“宁浅勿深”的全画原则。全画时不要一步到位,一步到位的颜色死板,要循序渐进的达到与原画相同的颜色,如果是写意作品要仔细研究要接笔地方的用笔一气呵成。

六、装裱

中国书画装潢技术延至清末民初已经相当成熟,各种装潢款式齐全。清末卷轴主要沿用仿宋宣和撞边式。绢镶边挂式,纸套边等。晚清与中清稍有撞边的宽窄之分,区别不是很大。这个时期尾纸加长,外观比以前明显变粗⑨。可见,清末装裱款式在延续以前历史的前提下略有改变,也有自己的特点。在装裱修复的作品时要依据这种特点确定装裱的形制以求复古的效果。

说到书画装裱,就要说到画心的托裱,前文中已经提到过旧画的

托裱,因为旧画使用的是做过旧的宣纸,所以用浆要稍微稠一些,以防在装裱的第一道工序中出错。书画装潢中第一道托纸至关重要,有些书画虽经装裱但是寿命并不长,除虫蛀,霉蚀外买更多的原因是原配的托纸或工艺粗糙是画心与托纸之间出现空壳,折裂,最后脱落。张彦远总结经验得出,托裱画心“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⑩。托画命纸必须用薄的生宣纸,如果有接缝那么将接缝避开人物脸部或画面的关键部分。

民国年间,装裱更加兴旺,民间装裱作坊特别繁华,文化繁荣或书画装裱发源地的城市更加突出,民间装裱工以地方传授不同所以存在南裱与北裱之分。所以,明末清初的作品在装裱时不但要考虑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还要结合本时期的装裱形制,选用仿宋的宣和装比较多,至于材料可用现在门市上所售的新锦,选用轴头的时候要用平轴不可用凸轴,因为凸轴在这个时期还没有普及。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客观原因,达到标准藏画条件很少,现在社会稳定,要着力建设书画保存的客观因素,如果不吸取以前的教训,还是不重视这一方面,我们的修复工作将会功亏一篑。“藏画以杉,桫木为匣,匣内切勿油漆糊纸,恐惹霉湿。四五月先将画幅展看,微见日色,收入匣,去地丈余,庶免霉白,平时张挂,须三,五日一易,则不厌观,不惹尘湿。收起时先拂去脸面尘埃,则质地不损11书画说“好画三分裱“也有说”好画七分裱“总之,就是强调装裱技术对书画的作用。除了美化书画作品以外还起到保护作品的作⑩《书画装潢沿革考》王以坤编著紫禁城出版社 1991年12月

用。我们要把装裱技艺与书画修复结合在一起,把书画修复做到最好,为我们的文博事业尽微薄之力。

结论

清末民初时期的作品实际上与现在作品极为相似,不同的是时间的推移造成的新旧残破和艺术风格。截取历史的一小段作为课题的研究主题目的在于以小见大,这种对书画文物的保护方法除去艺术风格和装裱款式的不同保护方法是相通的,使用这种保护方法加上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达到保护书画文化遗产的目的,也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承担的义务。

通过完成毕业创作《民国末年时期指书修复》和清朝末年葛月潭的作品让我认识到了古画修复与装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不仅技术娴熟还要绘画精炼,精通各朝代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从事书画修复专业人员只有把技术,史论,绘画,书法有机结合,综合掌握才能合格的为我们的文博事业尽力。

参考文献

1、《文物保护技术》王成兴严慧道 2005年3月

ISBN 7-81110-015-0/K·86

2、《中国绘画艺术鉴赏》崔建林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年1

月 ISBN 987-7-104-02488-0

3、《中国画论史》葛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ISBN 987-7-301-14731-3

4、《中国书画装潢沿革考》王以坤主编紫禁城出版社 1991年

12月 ISBN 978-2-280-047123-0

ISBN 978-7-307-06674-8/B·223

5、《书画装裱辑释》杜秉庄杜子熊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年8月

ISBN 7-80512-642-9/J·535

6.《书画装潢学》杜子熊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1年9月

ISBN 978-7-805-12055-3

7、《简明中国手工纸(书画纸)及书画尝试辞典》刘仁庆主编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7月 ISBN 978-705-19639-1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这样的汉子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這 樣的漢子 X 《中国书画装裱大全》杨正旗著《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图说中国书画装裱》严桂荣著丁国兴摄影《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冯鹏生著《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杜伟生著《古文献的形制和装修技法》童芷珍著 《书画装裱工-初级中级高级》高建平主编《实用书画装裱款式图例》冯增木著中国宣纸著作《中国书画纸》刘仁庆著《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贾双喜著《中国传拓技艺通解》马国庆著《速成书画装裱技法》田维玉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百例》杨正旗等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55例》田淑国著《怎样裱画》上海书画出版社裱画组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书画装裱浅说》冯增木著《药物与书画装裱》夏冬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凌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第二版》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蒋保兴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 《中日装裱款式一百例》杨凤兰编著 《中国书画装裱》(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00例图集》田淑国著 《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修订本》唐昭钰著《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书画装裱教研室著《中国书画装裱》刘懿著《书画装裱艺术》刘珀著 《中国当代书画装裱艺术界博览》张野著 《装裱艺术》汤麟著 《书画装裱》杨正旗著 《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裱画组著

《书画装裱技法》谢友生著 《中国字画装裱》王栋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中国书画装裱》杜子熊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书画装裱技艺辑释》杜子熊、杜秉庄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传统与创新》李喜梅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 《装潢志图说》(明)周嘉胄著;田君注释《书画装裱简易技法》辛舟编著 《怎样裱画》史良黻著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明清古籍善本的修复与保护方案 一、前言 2015年4月1号在整理校博物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这本明清时期的古籍善本。然而由于博物馆条件设施太差,未妥善保管,现在善本的保存情况很差,腐蚀严重,需要立即进行修复与保护工作。 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经仔细检查,发现纸质文物整体发黄,局部出现了霉斑,边缘褶皱有残缺,脆化和粘连情况严重,保存状况极差,整体评估已达到重度至濒危级病害。因此对该善本做了以下分析检测:pH值测定 采用美国的Thermo pH值测定仪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精度高。 白度测定 常规的纸张白度是用光电白度计测量一定面积(至少8平方厘米)纸的相对反射光率,测定是无损的。如文物不够白度仪所需面积,或纸面有墨迹,或不便接受光源照射时,建议使用“对比法”测定白度,即用一系列已知白度的纸样与文物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物用纸的近似白度。纸的白度间接反映纸张纤维的提纯程度和老化程度。同一种类的纸,其白度越高,则纤维素含量越高,老化程度越低。 2.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μm),中红外光区(2.5 ~25μm),远红外光区(25 ~1000μm)。红外光谱技术在文化遗产分析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纸张鉴定和分析领域均已得到初步的研究与应用。 3.拉曼光谱分析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法。在拉曼散射这一过程中,入射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不仅方向改变,而且有能量交换。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若与光存在相互作用,在拉曼光谱上就可以观察到特定的光谱曲线。拉曼光谱的峰带通常较狭窄,具有准确的特征标志,因而对物质的鉴别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拉曼光谱技术主要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共振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目前,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利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文物样品。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较传统拉曼光谱信号更强、灵敏度更高,样品需求量很小,可分析文物的颜料、染料、纸张、纤维等。 4.核磁共振 纸质文物的载体为多孔材料,纸张的内部结构、透水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等对评价文物保存状态、制定合适的保护修复方案以及保护处理的效果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通过核磁共振研究纸张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可以判断纸张的质量。 5.环境检测 对纸质文物的保管环境做温湿度和光照度分析,以及有害气体的分析检测。 保护修复工作目标 本次要修复保护的是明清古籍善本,数量为一本。要求修复后的纸质文物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白度有所提高的同时不违背“修旧如旧”原则,纸张强度和柔软度增加,整体平整无皱缩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整个修复过程具有可逆性,不妨碍以后的修复保护工作。 四、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

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传统书画修复主要步骤: 一、润揭画心 即揭除原画背纸和托纸。“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影响。陆时化在《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所述“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 润画心 将画件正面朝下平铺,润清水并以棕刷排平。绢本及丝、棉质画心,需以水油纸进行封固,即“翻水油纸”:将润潮的画心,正面朝上平铺于裱台,以略大于画心规格裁配水油纸,在水油纸上刷稠浆糊,待浆糊渗透后,与画心排实,翻至洁净裱台上。 揭画 通常先揭背纸,再揭托纸。根据具体情况可用镊子揭或用手指摩、搓,每次所揭范围不宜过宽过长,在保证画心安全的前提下,揭除背纸和托纸。需循序渐进,心平气和。 二、补画心 周嘉胄在《装潢志》中以“女娲炼石补天”来比喻补缀时补料选配的关键性。根据画心质地,选配粘补材料,关键是质(质地)、纹(帘纹、丝纹)、光(包浆)、色(颜色)四大要素。但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以纸为例,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纸的原料、帘纹以及抄造工艺等都发生

了变化,宫廷与民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呈现出差异。还有一些“特种纸”的产生,如明清时期的泥金笺、粉笺、蜡笺等。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补料时,要全面地考虑情况,“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 补料选配后,需根据画心的颜色染配托纸,其一般标准是略浅于画心最浅处调色染配。有的人为了眼前利益,将画心空余处裁切下来当作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实则是对画心的严重破坏。 补残缺 补料选配之后,就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粘补,主要有碎补、整补、镶补的方式。碎补和整补需先“刮口子”,即用锋刀依残破边缘刮出0.1-0.2厘米的坡度,以利粘补的接口平坦无痕。镶补则无需刮口子,以刀裁切,并按碰缝的方法粘补破洞。 托画心 古旧书画,多选用平托或覆托两种方法,简单的理解平托为画心背面上浆,以托纸覆于画心;覆托为托纸上浆撤水后,以浆面覆于画心背面。托合、排刷之后,将画心面朝上水平翻至高丽纸上,湿润表层,将表面水油纸等衬料揭除,整补的画心由于破损处只有一层托纸,还需进行隐补。 画心托好晾干后,需在其断裂缝的背面粘贴折条——宽为0.3厘米左右的宣纸条,防止画心继续损伤。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 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

纸质文物的保护

纸质文物的保护 内容摘要 本文全面总结了纸质文物在清洗、脱酸和加固等方面的几种常用保护技术,指出了纸质文物保护的难点,提出了研制集清洗,脱酸和加固为一体的多功能保护液的设想。 关键词:纸质文物脱酸加固 ABSTRACT This artical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ly ,useful ,protectional technology in paper relics acid removal, cleaning and reinforcement and so on.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paper relics. In addic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idea of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on liquid in cleaning, acid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 Keyword: paper relics deacidification reinforcement 纸质文物的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造纸国家,因此留下的纸质文物浩如烟海。据不完全调查,全国3200多个单位共收藏纸质文物为350万余件,数量非常庞大。以江苏为例,江苏收藏纸质文物的文化机构很多,主要有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因此,纸质文物藏量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此外,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馆藏民国时期纸质文献(大多是机械纸印刷品)百万件以上,文献涵盖面广,涉及到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和文物鉴赏价值。仅南京博物院,院藏纸质文物就多达8万余件(套),从北魏的敦煌经书、明清书画、皇家殿本书(原中央博物院西迁文物)到各种类型的纸质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十分丰富,碑帖、拓片、纸币、奏折、诰命、案卷、单据、契约、剪纸、信札、执照、宣言、传单、票据、邮票、证书、烟标等不一而足,就连被誉为目前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有收藏。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介绍 意大利十分注重本国的文物保护,对于故意毁坏文物的行为处以重金罚款。 前不久被这样的一个新闻标题而吸引。俄游客古罗马竞技场刻字留念被判4年罚金15万元。一名俄罗斯游客在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题字”留念,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同时处以罚金2 万欧元(约合15.2万元人民币)。 报道称,这名42岁的俄罗斯男子21日用尖锐的石头,在这座世界遗产内部一面墙上刻下自己姓名的首字母“K”,长达25厘米, 一个门卫发现后举报。法院以快速审理方式次日就对其判处监禁和 罚款。罗马竞技场管理办公室的巴贝拉表示,俄罗斯男子的行为 “引起了重大的损失”并且“毁坏了罗马竞技场的被刻部分”。报 道指出,意大利将增加摄像监控并且对于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视频 和音频警告。 可见意大利对文物的重视,从而也催生了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意大利综合性大学共有5所文物学院, 其中3所为公立,2所为私立。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世界排 名第一,联合国世界遗产数量西班牙排第一,意大利排第二,中国 排第三。意大利具有的众多世界级遗产成为其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激励意大利更好地做好这些人类共同文化财产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中世纪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迹、文物修复专业正是在意大利这种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最高水平的发展。例如:比萨斜塔、米兰大教堂、叹息桥、圣母百花大教堂、古罗马 广场、马纳罗拉、比萨大教堂、圣十字教堂、黄金宫、罗马歌剧院、皮蒂宫、圣约翰教堂、罗马人民广场、道奇宫,雷雅托桥、奇迹广场、锡耶纳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圣洛伦佐教堂,鲍格才别墅、罗 马黄金宫殿、维奇奥桥、罗马国立绘画馆、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蒙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概述 古代青铜器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精美的青铜文物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逐渐锈蚀损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本文将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保护的方法进行综合梳理,以期为深入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青铜保护修复化学 我国几千年的青铜冶铸史,在冶铸技术上有着辉煌和独特的成就。青铜器主要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器物不管是传世品还是新发掘出土的,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形成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因此,保护好它们,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古人的创造智慧,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1]。 由于青铜器成分、耐腐蚀性不同,腐蚀环境不同,所以它们的腐蚀情况和腐蚀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仅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各种颜色的腐蚀膜;有的铜质已完全矿化;有的腐蚀在其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锈斑、锈块。有的锈蚀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的腐蚀活动则十分活跃,正继续不断的发展。所以,文物的损坏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内因或外因其中之一,都可以实现文物保护的目的。 本文主要讨论控制内因对文物进行保护,并以出土青铜器为例,简述用化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腐蚀产物以及进行保护的方法。 一、腐蚀产物检测 首先应采用仪器分析对锈蚀产物进行分析。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通过仪器的分析,可以得知青铜器表面的锈蚀有多种成分:黑色的氧化铜(CuO)、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靛蓝色的硫化铜(CuS)、暗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灰白色的氯化亚铜(CuCl)、氯化铜(CuCl2)、绿色的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等。这些腐蚀矿化物,质地较为紧密,在青铜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称其为“无害锈”;而氯化亚铜(CuCl)、碱式氯化铜(CuCl2·3Cu(OH)2)等锈蚀先产生于小孔或缝隙中,由局部逐渐蔓延,严重时可深入到铜体内部,器物体积膨胀,使铜体酥解,甚至造成器形严重改变和断裂。称其为“有害锈”或“粉状锈”[2]。 在青铜器的保护过程中,粉状锈的危害性在于其腐蚀会在青铜器体内反复进行,氯离子对青铜器的危害甚大,所以在处理文物之前对氯离子的定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硝酸银检测法

纸质文物的保护基础知识

一、纸质品基本知识 1. 纸的定义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2. 纸质品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西汉,我国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揭下即成纸张。 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开始于蔡伦对造纸术的革新,其方法的关键在于对造纸原料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原料上使用“麻头及敝布、渔网”和树皮,既扩大原料来源又降低成本。石灰水的应用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麻纤维分解的更细更散,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其纸史称“蔡侯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 晋代,纸已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纸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料也更加多样,纸的名目繁多。 隋唐时期,麻纸仍是最主要的用纸,但开始利用野生麻类植物造纸,也出现了竹纸造纸技术,最重要的是著名的宣纸诞生。在这一时期,造纸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工艺也有所提高。同时也发明了动物胶做施胶处理的技术工艺。 宋辽金元时期,造纸技术突出之处在于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同时出现竹子与其它原料如麻、楮皮等混合造的纸。造纸原料开始使用麦秸、稻草和废纸,同时麻纸、皮纸等的制造技术,以及经染色、加蜡、添粉、泥金等加工的高级纸工艺,也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造纸业再次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 近现代时期工业的造纸过程如下: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清末民初书画修复

清末民初时期古旧字画修复 姓名:唐大伟 班级:2007级古画修复与装裱学号: 207406048# 指导教师:张清 提交日期:2011年4月30日 答辩日期: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 (6) 一、清末民初时期书画艺术风格特点,书画作品的保存环境和艺术载体 (7) (一)绘画风格及特点 (7) (二)书画保存环境 (8) (三)艺术载体和颜色 (9) 二、清洗作品 (10) (一)浮灰与易去污渍的处理 (10) (二)油渍的处理 (10) 1、火烧去油法 (11) 2、高温去油法 (11) (三)浸入画面中的昆虫大便和难以洗掉的污渍处理 (11) (四)清洗 (12) 1、水洗 (12) 2、化学方法清洗 (12) 三、揭命纸和腹背纸 (13) 四、修补残缺 (14)

(一)选纸与宣纸做旧 (14) (二)引补与挖补 (15) 1、整托引补 (15) 2、局部挖补 (16) 五、全画 (16) 六、装裱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摘要 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遗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上这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它们延至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各因素的影响,这一宝贵财富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然而,清末民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与近现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历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保护这一时期的文化精髓急不可待。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书画修复与装潢技艺作为基础,结合清末民初这一时期艺术特点和毕业创作,对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的修复与保护做进一步的说明。课题在书画修复与装裱的各个步骤中详尽的介绍了本时期书画作品的保护方法,达到了延续书画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清末民初绘画风格书画修复书画装裱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瓷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陶器文物的修复首先应该收集器物出土时的背景资料。从田野古墓葬、古遗址发掘出上的文物是包罗万象的,各种质地的遗物,在不同的埋藏环境中,保存完整程度的差异很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后保护修复工作。由于器物在地下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封闭状态,发掘时突然从地下转入大气,环境骤变会引起器物的急剧变化,造成出土时的劣化变质。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环境的温湿度、墓室气体组成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下器物的保存。因此获得器物出土环境的原始数据及出土背景资料非常重要。通过查询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工地现场取样等方法,对其背景资料进行收集记录。包括考古发掘遗址位置、遗址编号、隶属关系、地质土壤与生物环境、现场经历的应急性保护处理、提取运输等记录。 其次应该科学调查器物保存现状。利用仪器分析方法全面系统调查这批陶质彩绘文物的病害种类、病害分布、病害机理。这是器物最基本的信息,包括肉眼可见的器物质地、形态、色泽、残破情况等,并辅以必要的绘图、拓片、照片资料,并用精密仪器对文物样品的微观分析报告、定量检测分析,无损探伤及测量数据、量化参数,实验条件、实验现象观察记录等直接资料‘通过这些检测分析,可以了解文物的物质成分、制作工艺、历史年代、腐蚀产物等信息,为准确掌握器物信息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建立文物修复档案。确定待修复陶质彩绘文物的数量、种类,并建立起文物修复档案。主要包括器物的基本信息,如器物的历史资料、文物价值、照片、保存状态描述,手绘线图标识病变情况等。修复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清理。目的是清除器物表面的土垢及附着杂物、钙盐、霉斑,使文物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出来。清理方法:采用机械清理),法。针对器物的具体部位,选用不同的清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清理出试验块,经评估比较后,确定标准面,确定上述方法对文物没有造成新的伤害,再进行全面清理。 2.加固。利用鱼鳔胶加固脆弱陶器文物,浓度为3%,在配好的鱼鳔胶内加入霉敌,目的是防止鱼鳔胶霉变。在喷鱼鳔胶加固剂前,先在器物表面喷一遍酒精,以增加加固剂的渗透深度,提高加固剂的加固效果。 3.黏结。黏结前首先要去除黏结面上的尘土及污垢,尽可能将浮土和污垢清除干净,以保证黏结效果。我们使用环氧树脂黏结剂进行黏结,在黏结过程中,要使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黏剂必须呈液态,这样可使缝隙处完全黏合,达到理想的强度。 4.补配、作旧。对于残缺并影响器物稳定性的部位进行补配,为了与文物整体色彩协调一致,对新补配处进行作旧处理,采用附着力、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变色的颜料作旧。对于残缺比较严重、承受力小的一些空缺处,则使用环氧树脂加填料制成补块后进行黏补。作旧方面,除了需对文物本体的颜色细心观察及调色准确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寻求对文物质感的体现,竭力模仿真锈那种自内而外生成的自然感觉,这一点很关键,它能直接反映文物的整体效果及历史风貌。 瓷器比陶器质地致密、坚硬、光滑、不吸水,盐类很难浸入内部,但早期的商周原始瓷器由于胎质差,釉质不匀,或某些瓷器釉质内所合成分之一种或几种发生了结晶作用或沉积作用,硅土沉积到一定程度,釉会变成乳白色,或者会以一种不透明薄膜的形式掩盖了陶体上的色彩与饰纹;遇到这种情况,可用1%的氢氟酸作局部的施徐,每次涂几分钟,涂后蒸馏水冲洗掉酸痕,再用细金相砂纸细磨,尽可能恢复它的透明性,显露出釉下纹饰。釉面硬结石灰物质可用5%盐酸或硝酸清除。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试析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 保护文物建筑、修复珍贵文物是持久的进程,修复及保护现存的文物也要采纳系统技术。文物保护及修复依循了建筑学及历史学、文物学的根本原理,现存技术仍在改进。经过实践的累积,我国现存建筑保护、针对文物的修复已经获得了进步,但仍存在缺陷。对于此,解析了文物建筑修复及保护必备的技术;经过不断探析摸索,从根本上提升了文物保护真实的水准。 标签: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修复技术 文物建筑不可再生,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很多被归入遗产予以保护且日渐受到注重。修复古代文物、保护现有的一切文物,要随时观察细微的建筑缺陷而后及时修复。文物建筑承载了悠久的进步历程,然而伴随日渐剧烈的商业化趋向,很多文物建筑没能获取更优的综合实效因而埋没本身应有的价值[1]。文物建筑拥有深厚内涵,城市建造之中即便保留了部分建筑,也很难维持文物的完整。为此,应当探析更合适的修复技术,完善现存的修复方法及体系。 一、保护及修复文物的必要性 社会日渐在进步,人们更注重了积淀的传统文明。保护珍稀文物、修复文物建筑也日渐受到重视。修复文物建筑、保护各区域的历史文物都是必要的,因为文物建筑承载了珍贵的历史且延续着文明。我国针对于文物建筑配备了必要的保护步骤,也设定了修复的方法。然而,修复文物建筑依循的新式理念仍缺失了推广,至今也并没设定精确的内涵。例如:在修复文物之前并没能经过先期探究,很难归结得出珍贵的成果。与此同时,也缺失了后期修复必要的参照。 修复文物建筑应当选取最合适的技术,但现存修复的各类方法仍缺失了完整性,相对来看并非先进。最近几年,我国接纳了国外传递进来的新颖技术用作修复文物,但仍缺失定量评判且选取的技术并不吻合真实的文物价值。缺失规范操作,运用修复技术也趋向于盲目。由此可见,保护及修复各类的文物建筑要依循设定的操作规程,杜绝盲目修复且采纳新式的修复技术[2]。 二、修复技术及方式 1.修复文物的总原则 保护文物不可挪动现存的文物,应能原地修复。这样做是为保持起初的文物特性及艺术表征。修复保护文物,在现存技术之上还应更为慎重,不要毁损现存的文物。有序予以修复文物先要明确各类的文物特性,现存法规都明晰了文物修复必备的流程及途径。 首先,保护修复都应注重文物本真的特性,保持原本的文物外观。真实性应被设定为中心,维持建筑原本应有的形态。保存原先的信息,选取必备的施工工

文物保护与修复试验室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管理条例 (一)管理人员守则 一、关于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需做好对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健全工作,仪器购置后,需要有归档和记录。重要仪器平时需要做一定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2.实验室专职人员要对关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便于维护和使用。 3.实验室专职人员对文物的实验要遵守人身安全第一,对文物负责第二,还要使教学科研合理开展等原则。 二、关于实验室的维护 1.管理人员应按照文保实验室相关规章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和文物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正常使用。 2.实验室的有关文物都需要合理安放。使用时做好记录,空闲时做好储存工作。 3.实验室非工作时间,所有活动资源关闭:水闸、电闸、煤气(暂无)关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验室非工作时段,离开之前仔细检查所有的水电煤设备,如果没有非工作时段的工作必要,应当全部关闭。以避免一切非静止因素引起实验室内危机。4.非上班时间,若实验室尚有仪器需要非间歇运行,必须将仪器或相关工作装置安置于人员流动可及处,保证有任何异常发生时,可以及时调整或做出安全措施。 5.实验室卫生。文物保护综合实验室、文物分析实验室、纸张保护室、古陶瓷修复室务必要按时打扫、清理,保证卫生状况。要求做到实验室室内环境整洁、干净,仪器、设备、文物、药品、资料等物放置整齐有条理。 6.对文物、仪器、设备有熟悉了解,经常关心实验室的整体运作,发现异常及时检查调整。 三、关于在实验室开展实验: 1.实验室的文物分析、文物测试、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修复工作都要在一起设备都正常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前检查仪器设备文物,实验后还原仪器设备到实验前状况。 2.开展任何实验之前,都要掌握实验对象性质、实验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定,才能顺利开展实验。 (二)仪器设备使用规则 一、教学使用仪器设备 1.本科文物保护类课程的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文物保护基础实验均可使用本实验室的各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WW/T 0025-2010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的文本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 T 0026—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纸质文物(paper collection) 由收藏机构所收藏的,由纸及写印色料所构成的文物,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图纸、地图、碑贴、拓片、纸币、文书、邮票等。 3.2 消毒disinfection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纸质文物上微生物、害虫等。 3.3 清洗cleaning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纸质文物上附着的污染物。 3.4 脱酸de-acidification 通过脱除纸质文物中所含的游离酸,使pH值处于适宜的范围。 3.5 加固reinforcement 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纸质文物的强度,提高其耐久性。 4 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 4.1 概述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封面,各方签章,馆藏纸质

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前言,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 4.2 封面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封面包括封面一和封面二。封面一是方案文本的首封面,应按照附录A填写;封面二是方案文本的扉页,应按照附录B填写。 4.3 各方签章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有方案委托单位、方案编制单位和方案参与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的签章并加盖公章;应有方案编制负责人和方案审核人的签章。各方签章应按照附录C填写。 4.4 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信息表应按照附录D中的表D.1填写。 4.5 前言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应编写任务来源、目的、意义等内容。 4.6 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 4.6.1 基本信息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登录号、名称、年代、类别、等级、质地、尺寸、质量、收藏单位、入藏时间、来源等。 4.6.2 文物价值 馆藏纸质文物的价值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a) 从历史、艺术、科学等角度说明该文物的文物价值; b) 说明该文物在其收藏单位所收藏文物中的地位及在本地区文物研究中的作用。 馆藏纸质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1填写,一物一表,附在方案正文之后。 4.7 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 4.7.1 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 若该纸质文物曾做过保护修复,应尽可能提供原保护修复的有关资料。馆藏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历史资料调查情况应按照附录E中的表E.2填写,一物一表,附在表E.1之后。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645613.html,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作者:马云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 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保护 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 1.1 工作性质 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

文物保护与修复

第二章 1.商周时期已出现以瓷土做原料,烧制温度达1200℃的原始瓷器。 2.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一般在800-1000℃之间。 3.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中,有一部分带有彩绘,称为彩陶。 4.经分析得知原料的成分是:红色:辰砂(HgS)、朱砂(HgS)铅丹(pb3O4)。褐色:赭石(Fe2O3)。白色:铅白(2pbco3·pb(OH)2)、高岭土(H4AL2Si2O9)。黑色(C) 5.一般瓷器的烧制温度在1200~1500℃。 6.陶瓷文物常用的文物修补剂是由聚醋酸乙烯组成的A·T·K面团修补剂。 7.陶器的分类:陶器的种类很多,可按表面情况质地和颜色来分。①按表面情况分为:素面陶、彩绘陶和粉彩陶。②按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③按颜色可分为:黑陶、灰陶、红陶和白陶。 8.表面有彩绘的陶器及干硬泥土的清洗:有彩绘的陶器的表面有一薄薄的含有金属氧化物颜料和动植物胶绘画成的膜。这层膜与陶器粘结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加之地下水长期侵泡或陶器表面泥土干缩时的影响,粘结力会变得更弱,不宜用水泡洗,冲洗。处理这种彩绘陶器表面的污垢时。可用脱脂棉球蘸水或酒精等溶剂,局部将干硬泥垢侵润变软后,在用很薄的小竹片小心的剔除,最后用棉签蘸水轻轻粘洗掉绘画膜上少许易软化而不敢在用竹片剔除的泥土。瓷器与砖瓦类文物上的干硬泥土,可用水将其软化,用毛笔或软毛刷蘸水轻轻刷洗干净。 9.陶瓷文物表面沉淀物的清洗:陶瓷器文物表面的沉淀物一般有石灰质、石膏质及硅质,这些沉淀物匀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剂。虽然因为沉淀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所用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也不同,但清除沉淀物的原理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分解沉淀物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硅酸根,硫酸根。另一种是利用螯合剂夺取沉淀物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等。而形成可溶性的金属螯合物水溶液,而沉积物中的阴离子则与螯合剂中的钠离子结合而形成可溶性盐,用水清洗即可。 10.陶瓷表面由炭黑和有机脂形成的污垢的清洗:清洗由炭黑和有机脂的污垢可用强氧化剂氧化处理,使炭氧化成二氧化碳,使有机脂化合物氧化变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用水冲去即可。清洗这些污垢常用3%的双氧水,具体清洗操作是,用棉球蘸的双氧水溶液清污垢数次,待污垢除去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11.有彩绘彩釉陶瓷的清洗:清理这类文物要特别的小心,可在隐秘处做小面积的实验,如果效果好,可以继续,如果有损害立即停止,另用别的方法。对这类陶瓷一般用3%~5%盐酸清洗,而不能用腐蚀彩绘彩釉的酸来清理。 第三章 12.中期青铜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这时期的商早期以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 13.早期青铜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 14.通过电镜扫描、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粉状锈化学成分为碱式氯化钠、二氯化锡及氧化铅的混合物。 15.青铜是铜与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称青铜。与纯铜相比熔点低,硬度增加。 16.战国早期出现生铁冶炼工艺;我国有块状贴的同时已出现生铁冶炼技术。 17.西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技术。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 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

书画修补清理等几大技术操作

书画修补清理等几大技术操作 洗 包括洗淋、去污,主要是针对书画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 《装潢志》言:“洗时,先视纸质松紧,绢素历年远近及画之颜色,霉损受病处,一一加意调护。损,则连托纸洗,不损,则揭净,只将画之本身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尘污,至水净而止。” 技术操作 干洗 使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 水洗 积尘的画心色暗气沉,或遭水浸形成水渍痕,使用40℃~50℃温热水闷浸或漂洗去污,可除去大部分水渍痕,水温愈高洗涤效果愈好,但超过80℃的水温会破坏纸纤维并损及颜料。水洗之前备两张素净保护纸覆盖于画心上下,若能以网架夹紧可增加漂洗的安全性与方便性。 目的要求 “画复鲜明,色亦不落”为淋洗要旨。去除非书画表层及形象层之外的各种有害物质(其中画面的石青、石绿、花青、洋红等重彩不宜直接接触化学药品,清洗去污时尤要注意),尽可能不损害纸张绢素的机体、质地及应有的古旧气色,尽可能保留书画表面由于多年形成的“包浆”。基本原则:先水后剂,先土后洋。 揭 揭去画心背面的背纸与托纸。这道工序是整个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揭”的水平如何,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共识,“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拙工谓之杀画刽子。”这样的告诫屡见不鲜,不少古书画作品正是因为“揭”之不当而断送了性命。《装潢志》言:“书画性命,全关于揭。绢尚可为,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揭者,糊有白芨者尤难。恃在良工苦心施迎刃之能,逐渐耐烦,致力于毫芒微渺间,有临渊覆冰之危。一得奏功,便胜淝水之捷。” 技术操作 揭|摩|搓 两种衬垫方式 对于残损以及质地糟朽、松散的纸本画心,一般是将其正面飞茬及颜色固定后,以清水闷润,还需贴附上略大于画心的新闻纸,刷平排实,然后反置于裱案上待揭。 对于绢本及丝、绵质地画心,现在还运用另一种衬垫方式,即张彦远所描述的“水油纸衬垫法”,“补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隙缝,端其经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