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txt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B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1 概述

1.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接在工业或公共低压电网的单台不间断电源设备(UPS)或由数台UPS互连和相关控制器/开关装置组成的UPS系统。它们预定安装在任何操作者可触及的地方或独立电气场所。

本标准属产品的EMC标准,它在各方面优先于所有通用标准,且不需另加额外试验。

所选择的这些要求是为了保证UPS在公共或工业场所具有适当的电磁兼容电平。然而,这些电平不能覆盖极端的情况,这种极端的情况在任何场所都可能发生,但概率很低。

为适应UPS的物理尺寸和功率额定值的变化范围,需考虑各种试验条件。

作为独立的产品,UPS单元或UPS系统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要求,但不考虑用户接在UPS 设备输出端上的任何负载所产生的EMC现象。

本标准不含特殊的安装环境,也不考虑UPS的故障情况。

本标准不包括直流供电的电子镇流器(IEC60924和IEC60925)或基于旋转式机组的UPS。

本标准规定了:

--EMC要求;

--试验方法;

--最低性能的电平。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002 家庭和类似用途的单相插头插座

GB/T4365 电磁兼容术语〔idtIEC60050(161):1997〕

GB/T6113.1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eqvCISPER16-1:1993)

GB/T7260.3 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3部分:确定性能的方法和试验要求(MODIEC62040-3:1999)

GB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CISPR22:1997)

GB17625.1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dtIEC61000-3-2:1998)

GB17625.2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dt IEC61000-3-3:1994)

GB/T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idt IEC61000-4-1:1992) GB/T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2:1995)

GB/T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3:1995)

GB/T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4:1995)

GB/T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5:1995)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11:1994)

IEC61000-2-2:1990电磁兼容(EMC)第2部分:环境第2分部分:低压供电系统中低频传导骚扰及电网传输信号的电磁兼容

1.3 定义

本标准除采用GB/T4365中规定的定义外,还补充下列定义。

1.3.1 端口(port)

UPS与外部电磁环境的特殊界面,见图1。

图1 端口举例

1.3.2 外壳端口(enclosure port)

电磁场可以发射和侵入UPS的物理界面。

2 发射

本章涉及0Hz~1.0GHz频率范围的骚扰。

确定发射要求的目的是保证UPS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骚扰不会达到妨碍其它设备正常运行的程度。

注1:当B级UPS使用时与接收天线的距离小于10m,A级UPS使用时与接收天线的距离小于30m,按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不能对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提供充分的保护。

注2:如在高敏感度设备附近使用UPS,可能必须采取附加的抑制措施,使其电磁发射进一步降低到规定的电平。

2.1 一般要求

UPS应符合2.41)~2.5中规定的发射限值。

UPS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额定输入电压;

--在正常运行方式和储能运行方式下运行;

--接入能产生最大骚扰电平的线性负载。

2.4和2.5主要是确定本标准规定UPS的EMC限值及测量方法,这些限值及方法是根据可能会对其它设备(如无线电接收机)产生干扰的UPS电磁发射来制定的。

这些发射限值是最基本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试验要求是对于每个端口的规定,试验方法参见附录A。

2.2 UPS分类

按电磁发射,UPS产品应该分为两类。

a)不限制销售范围的UPS

UPS的销售范围不作任何限制,且UPS的使用与客户和用户的技术能力无关,称为"不限制销售范围的UPS",根据基本的EMC防护要求,执行较低的发射限值。这一类型的产品可分为A级UPS和B级UPS。

1)A级UPS

非家用和不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的所有设施中使用的UPS。(用工业插头、插座连接或永久性连接的所有UPS,以及装配仅供工业用的国家标的插头插座的UPS都是A级UPS)。

对于A级UPS,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包含下列内容:

警告:这是一种A级UPS产品,在家庭环境中,这种产品可能产生无线电干扰,此时,用户可能需要另加措施。A级UPS应满足本标准的A级UPS限值。

注:虽然A级UPS的限值是为工业和商业部门而提出的,但采取了必要的任何附加措施之后,管理部门可能允许A级UPS设备在家庭和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的设施中安装和

2)B级UPS

这种UPS适用于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场合,以及直接与住宅低压供电网连接的设施。〔所有的B级UPS均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GB1002)的插头插座连接,除非有清晰标志仅适用于工业或仅销售给工业应用〕。

B级UPS应满足本标准B级UPS的限值。

b)限制销售范围的UPS

"限制销售范围"是指仅销售给那些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客户和用户,并执行较高的发射限值。鉴于经济的原因,要求制造厂和用户合作、协商,在考虑所有不同的设备和边界条件基础上,通过选择发射限值或现场测量,来确认特定设备的EMC防护要求。

对于限制销售范围的UPS,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包含下列内容:

警告:这是一种限制销售范围的UPS产品,为防止骚扰,可能会有安装上的限制和需要附加的措施。

这类限制销售范围的UPS限于额定输出电流大于25A,预定安装在有自身供电变压器的商业或工业建筑物中,并距其它所有设施和/或用户的边界至少30m。

2.3 一般测量条件

应在所检测的频段内和符合正常应用的工作状态下测量受试设备产生的最大发射,UPS 工作方式为:正常方式和储能运行方式。

通过改变受试UPS的试验配置,使其达到最大发射。

对于带有附加电源端子(端口)为静止旁路电路和/或维修旁路电路独立供电的UPS,只要可能,这些附加电源端子(端口),均应临时接到正常交流输入端口供电。在2.4的传导发射试验应包括对这些附加电路的测量。

如果UPS是系统的一部分,或者可以与辅助装置连接,则UPS试验时只需连接运用这些端口所必须的最少的辅助装置,或在端口端接等效阻抗。

UPS交流输出端应连接线性负载,以便受试设备能够在其额定输出的任何负载条件下运行。在试验报告中应精确说明测量时的试验布置和运行方式,试验布置和测量准则见附录A,现场试验见附录A.8.3。

应在规定的UPS运行环境范围内,在其额定输入电压下进行试验,另有说明则除外。

2.3.1 买方、用户文件

a)如果为了达到兼容性而需要采用屏蔽电缆或专用电缆的特殊措施时,则应告知买方、用户,还应详细说明交流输出电缆在长度上的任何限制。

b)买方、用户需要的文件应来函即寄,辅助装置的清单和UPS执行的发射要求等文件应一起提供。

2.3.2 适用性

UPS的各有关端口进行测量。

2.4 传导发射

2.4.1 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根据UPS的等级和额定输出电流,骚扰电压不应超过表1或表2的限值。

表1 在0.15 MHz~30 MHz频率范围内,A级UPS和B级UPS设备的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频率范围/MHz

限值/dB(μV)

A级UPS

准峰值

平均值

准峰值

平均值

0.15~0.50

79

66

66~561)

56~461)

0.50~5.0

73

60

56

46

5.0~30.0

73

60

60

50

1)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表2 在0.15 MHz~30 MHz频率范围内,限制销售范围的UPS设备的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限值

UPS额定值/A

频率范围/MHz

限值/dB(μV)

准峰值

平均值

25~100

0.15~0.50

100

90

0.50~5.0

86

76

5.0~30.0

90~701)

80~601)

101~400

0.10~0.50

130

120

0.50~5.0

125

115

5.0~30.0

115

105

>400

0.15~0.50

待定

待定

0.50~5.0

5.0~30.0

1)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当分别使用平均值检波器接收机和准峰值检波器接收机时,UPS应满足平均值和准峰值两种限值,根据附录A.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当使用准峰值检波器接收机测量时,如果满足了平均值限值,则认为受试设备满足了两种限值的要求,而无需再用平均值检波器接收机测量。

如果测量接收机上所示的读数在限值附近波动,则在每个测量频率读数的观测时间应不少于15s,记录最大读数,任何孤立的瞬间的大读数应忽略不计。

a)不限制销售范围的UPS

b)限制销售范围的UPS--适用于额定输出电流大于25A的UPS

2.4.2 交流输出骚扰电压的限值

根据额定输出电流,UPS输出端的传导骚扰应小于表1或表2的限值加14dB。

这些限值仅适用于制造商在其使用说明书中声明的UPS的电缆长度可能超过10m的情况。

应使用符合A.1.3的电压探头测量这些值。

2.4.3 信号端口的限值

见附录C。

2.4.4 直流端口的限值

UPS带有与外置蓄电池连接的端子,该端口应包括在试验配置之中,并按下述方法试验。

台式UPS的蓄电池及其电池箱应安装在制造厂说明书所允许的位置,直流端口的发射测量应是辐射发射试验的一部分。

落地式UPS的外置蓄电池及其电池箱应安装在距UPS0.8m处,并按照制造厂说明书布线,用辐射发射试验来检验兼容性。

大型UPS的外置蓄电池应离开UPS一定距离安装,该端口应按照制造厂说明书布线。并且,为了能够在储能运行方式下进行测量,在直流电缆的蓄电池侧配置一个合适的试验用蓄电池或直流电源。

2.4.5 低频发射-输入电流谐波

如果额定输入电流在GB17625.1规定的范围内,电流谐波限值和试验方法参照该标准。

2.5 辐射发射

2.5.1 电场

受试设备应满足表3的限值。如果测量接收机上所示的读数在限值附近波动,则在每个测量频率下读数的观测时间应不少于15s,记录最大读数,任何孤立的瞬间的大读数应忽略不计。

表3 在30 MHz~1 000 MHz频率范围内,辐射发射的限值

频率范围/MHz

准峰值限值/dB(μV/m)

A级UPS,试验距离10 m

B级UPS,试验距离10 m

30~230

40

30

230~1 000

47

37

表4 在30 MHz~1 000 MHz频率范围内,辐射发射的限值

频率范围/MHz

准峰值限值/dB(μV/m)

试验距离30 m

30~1 000

待定:在规定其它限值前,采用表3中A级UPS的限值

低于30MHz的辐射发射限值待定。

a)不限制销售范围的UPS

2)该条内容是依据我国产品实际情况而提出的,IEC62040-2-1999对此未作具体规定。

在过渡频率应用较低的限值。

注1:如果由于存在高的环境噪声电平或其它原因,不能够在10m距离进行场强测量,则可以在较近处测量,见GB9254第10.2.1的注。

注2:测量中出现干扰时,需要采取附加措施。

b)限制销售范围的UPS--适用于额定输出电流大于25A的UPS

2.5.2 磁场(选项)

见附录B。

2.5.3 功率的限值(待定)

见附录A。

3 抗扰度

抗扰度要求覆盖的频率范围为0Hz~1GHz.

这些试验要求代表了基本的电磁兼容性抗扰度要求。对所考虑的各端口都规定了试验要求。

本条给出的抗扰度电平不包含工业环境和极端情况,这种极端情况可能在任何场所存在,但发生的概率很低。对于这种极端情况,可能需要较高的抗扰度电平。

注: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出现骚扰电平超过本标准规定的抗扰度电平,例如在UPS附近使用手持发射机,这种情况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减缓措施。

3.1 一般要求和性能判据

设备最低限度的要求应符合3.2~3.6的抗扰度限值。表5给出了UPS的性能判据。

表5 抗扰度试验的性能判据

判据A

判据B

输出特性

GB/T7260.3的稳态允差

GB/T7260.3的动态允差

外部和内部显示和测量

仅在试验期间变化

仅在试验期间变化

对外部装置的控制信号

不变化

随运行方式变化

运行方式

不变化

仅有短暂的变化

UPS要求在下述条件下试验:

--额定输入电压;

--正常运行方式;

--在额定输出有功功率下的线性负载。

UPS应在不同的性能判据下用适当的电平。

试验方法见附录D。

对UPS电源输入端子试验时,附录E的衰减试验可以与相关的抗扰度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

3.2 静电放电抗扰度

UPS在运行时,应能承受GB/T17626.2中规定的静电放电试验。

--最低要求3级;

--性能判据B。

3.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UPS运行时应能承受GB/T17626.3中规定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最低要求2级;

--性能判据A。

3.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UPS运行时应能承受GB/T17626.4中规定的共模(电快速瞬变)传导抗扰度试验等级。 --最低要求2级;

--性能判据A。

应在所有的电力电缆、蓄电池连接电缆(长度超过3m时)上进行试验,在输入/输出信号和控制电缆的试验,电平为上述的二分之一。

不论UPS功率大小,试验均使用GB/T17626.4第6.3所述的耦合夹。试验的最小持续时间为1min。

3.5 浪涌(冲击)抗扰度2)

UPS运行时应能承受GB/T17626.5中规定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最低要求3级;

--性能判据B。

3.6 低频信号抗扰度

UPS在运行时应能承受IEC61000-2-2中规定的低频传导骚扰和电网传输信号的电磁兼容性,详见附录D(见D.6)。

兼容性用模拟上述条件进行试验,UPS应连续运行,而规定性能不降低。(未完待续)

1) IEC62040- 2: 1999误为 2.3

2)该条内容是依据我国产品实际情况而提出的,IEC62040-2-1999对此未作具体规定.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磁场(H场)的电磁发射限值(供选择,由买主提出)

表B.1UPS的额定输出电流≤25A

频率范围MHz

准峰值限值dB(μA/m)

A级UPS

B级UPS

0.01~0.15

52.0~28.51)

40.0~16.51)

0.15~1.0

28.5~12.0

16.5~0

1.0~30

12.0~1.5

0~-10.5

1)频率在150kHz以下是非强制性的

注:在所有频率范围,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表B.2UPS的额定输出电流>25A

频率范围MHz

准峰值限值dB(μA/m)

A级UPS

B级UPS

0.01~0.15

64.0~40.51)

52.0~28.51)

0.15~1.0

40.5~24.0

28.5~12.0

1.0~30

24.0~13.5

12.0~1.5

1)频率在150kHz以下为非强制性的

注:在所有频率范围,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注:额定电流大于100A的UPS限值待定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信号端口电磁发射的限值仅适用在电缆长度超过10m时。

端口

频率范围/MHz

限值

基本标准

信号,控制

0.15~0.5

40-30dB(μA)1)准峰值30-20dB(μA)1)平均值

GB9254B级

信号,控制

0.5~30

30dB(μA)1)准峰值20dB(μA)1)平均值

GB9254B级

1)限值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电磁抗扰度试验方法

D.1概述

这些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UPS系统的电磁骚扰的抗扰度等级。

根据UPS的物理尺寸和功率额定值,对实际提供的UPS,制造厂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试验场所和试验布置。

D.1.1试验环境

抗扰度试验最好是在试验室环境进行,所有试验均应在接地平面上进行,接地平面最小尺寸为1m×1m,各边伸出UPS之外至少0.5m。

落地式UPS应放置在高0.lm的干燥木板架上。

台式UPS应放置在0.8m高的木桌上。

以下的受试设备是指UPS。

D.2静电放电(ESD)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2试验等级3进行。ESD试验仅施加在设备正常使用期间可能触及到的UPS的点或表面,以及0.5m×0.5m的水平和垂直耦合板上。

应使用GB/T17626.2规定的试验发生器,放电由150pF已储能的电容器和330Ω的放电电阻来完成,其上升时间小于1ns。

对UPS选定的测量点和垂直耦合板进行放电,每个极性至少10次。

D.3辐射电磁(EM)场抗扰度

D.3.1对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3试验等级2进行。UPS应放在频率范围为80MHz~1000MHz,场强为3V/m,用1kHz(正弦波)调制的电磁场中,调制度为80%。

试验设备、试验设施,校正,试验布置和方法按GB/T17626.3的相应条款。

D.3.2布线方案按GB/T17626.3的第7.3要求。

D.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D.4.1应在所有与UPS连接的电缆上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若制造厂说明其长度小于3m除外。

D.4.2设备应按GB/T17626.4试验等级2进行,试验发生器端子开路电压:对电源线为1kV;对输入/输出线、数据和控制线为0.5kV。

图D.1幅值不平衡

图D.2相位不平衡

脉冲上升时间5ns,衰减时间50ns,脉冲重复频率5kHz,脉冲群周期300ms,脉冲群持续时间15ms,每根电缆的试验总持续时间至少1min。

如果UPS有保护接地端子(PE),则应使用一短线将其与接地平面连接。如果保护接地是在电源电缆内,则保护接地线的"远"端应与接地平面连接,不允许另外接地。

D.4.3耦合方法,按照GB/T17626.4第6.3,将容性耦合夹置于任何输入或输出电缆上,距离UPS均应不大于lm。

电源输入侧的每一导线,包括接地导线,应分别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其它电缆,如多芯电缆、屏蔽电缆则可以作为一条电缆,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容性耦合夹内试验。

D.5浪涌(冲击)抗扰度

试验按GB/T17626.5的试验等级3进行。

由试验发生器产生开路电压为2kV的单向脉冲,上升/下降时间为1.2/50μs,施加于所有电源输入端子和地之间,两种极性均需进行试验。

GB/T17626.5所推荐的在每根输入电源线上串联20mH电感器的试验方法,仅适用于500W以下的UPS,而不适用于大功率UPS。

所以单相和三相UPS,应使用GB/T17626.5中图13带输入电源隔离变压器的试验布置。

浪涌信号发生器的内阻:

--电源线和地之间的试验应为12Ω;

--信号线和地之间的试验应为42Ω。

要求线间试验时,试验电压为1kV,源阻抗为2Ω。

D.6低频信号抗扰度

D.6.1电源谐波和间谐波

UPS运行时在电源输入端应能承受如IEC61000 2 2所规定的低频传导骚扰。兼容性可通过对下列条件的模拟来检验,UPS应能连续运行且规定的性能不降低。

D.6.1.1单相UPS

根据GB/T17626.1抗扰性试验总论中A.1.1.4b进行试验。作为最低要求,应以10V的单一正弦波骚扰电压进行试验,试验时频率从140Hz慢慢地提高到360Hz。

D.6.1.2三相UPS

每相的试验布置和试验电压大小应与单相设备布置相同。区别在于使用的是三相可变频率发生器(静止式或旋转式),试验时频率从140Hz慢慢地提高到360Hz。

应使用三相骚扰信号的两种相序进行试验。

如果UPS有中性端子,则应象单相设备试验那样连接和试验,试验只在接近3倍电源频率下进行。

D.6.2电源不平衡(仅对三相UPS系统)

三相系统应在电源输入端进行幅值不平衡和相位不平衡试验。

不平衡信号使用单相变压器产生。幅值不平衡试验时,变压器的变比应为230V/5V,按图D.1连接。应在变压器初级,按图D.1所示的连接和反向连接两种情况下进行试验。

相位不平衡试验使用变比400V/5V的变压器,按图D.2的接法连接。应在变压器初级按图D.2所示的连接和反向连接两种情况下进行试验。

不平衡试验仅在电源的一个相进行。

D.6.3电压暂降抗扰度

试验按GB/T17626.11,仅做短时中断试验。

D.6.3.1单相UPS

作为最低要求,应试验0.5个周期100%电压暂降和10个周期100%电压暂降的情况。

D.6.3.2三相UPS

各相分别进行0.5个周期100%电压暂降的试验。10个周期100%电压暂降作为所有相的全部电网故障的情况。(续完)

机房配电系统技术要求

机房配电系统技术要求 机房供配电系统提供电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络前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GB501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对电压变化、频率变化、波形失真率分级如下表: 本前端机房按A级供电标准进行设计,机房内主要用电设备有: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光传输设备、计算机设备(含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和外围设备(含空调、照明、新排风机等)。UPS配电系统供电范围包括: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光传输设备、计算机设备、消防设备和应急照明等。市电配电系统供电范围包括:空调设备、新排风设备、普通照明、维修插座、一般动力等。 1.电源负载情况 本次设计市电总负载如下: 24台设备机柜 50KW 6台专用空调 30KW 新风换气机1台 1KW 照明、维修插座系统 4KW 合计:85KW 两台120KVA UPS主机分A、B两路互为备份,负载机房、设备机柜、监控系统、门禁、消防、应急照明等。 2.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采用电缆线槽上、下走线方式。UPS输出配电柜所输出的两路交流电源按以下方式向各种机房设备供电:经双电源供电列头柜分别向带双电源输入端的网络设备供电,经双电源转换控制器和单电源列头柜所组成的供配电系统向带单电源输入端的网络设备供电。采用双总线输出供电系统的目的是,消除可能出现的从UPS输出端到最终的信息网络设备输入端之间的各种供配电线路系统中的单点瓶颈故障隐患,提高供电系统的可维护性、现场增容性。

改造明细如下: 由于已配备量2台120KVA UPS,本次机房工程不采购UPS,利用原有的2台UPS为机柜供电,组成双母线供电,为每个机柜提供A、B两路电源,实现高可靠性供电方式。 (1)机房市电负荷为空调、新风机、照明和市电插座等;其余UPS负荷为网络前端设备,同时还为应急照明灯具供电; (2)机房的设备供电、空调供电与照明供电互为独立,其中插座等小容量设备采用树干式供电,大容量设备则专线供电。设备供电按设备总用量的1.5倍预留; (3)在二楼配电室新增一个挂墙式市电配电箱(内装1个塑壳160A/3P开关),从配电室原有的配电柜引1条市电主干电缆(ZC-YJV-4x35+1x16)至挂墙式市电配电箱;经过挂墙式配电箱后,引至机房配电列头柜市电负载开关; (4)从一楼UPS房UPS输出柜(A、B电源)引2条主干电缆(ZC-YJV-4x35+1x16)引至一期数据机房配电列头柜,每个机柜分别引2条电源线至配电列头柜,分别接A、B UPS,组成双母线供电方式。 (5)机柜内有单电源设备的,安装STS静态切换开关,为单电源设备供电,保证单电源设备也由A、B 电源供电,从而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 (6)机房采用三级防雷设计,在市电总配电柜设置B级防雷器、在UPS总配电柜每台UPS输出设置C级防雷器,机柜PDU采用防浪涌设计; (7)从机房配电列头柜敷设六组三相市电(ZR-VV-4*10MM2+1*6MM2)负载机房空调; (8)从机房配电列头柜敷设两组电缆(ZR-BVV3*4MM2)到1至24号设备机柜,两组电缆分别为UPS1、UPS2输出。 (9)数字前端机房按照附图要求分别安装8个10A的市电插座; (10)从电源列头柜或配电箱到设备采用阻燃铜芯的电线,阻燃电线走镀锌线槽保护。活动地板下部的电源线尽可能地远离信号线,避免并排敷设; (11)墙柱面安装疏散指示灯的位置安装二三孔市电插座; (12)留有扩充预留备用部分,用清晰的标志区别开来,方便今后使用; (13)铺设联通数据机房、模拟机房和数字电视机房的弱电线槽。 3.照明系统 机房主要照明灯具采用原有600*600MM格栅灯盘,选用优质灯管。 1)前端机房按300L x/M2布置灯具,其他功能间照明照度也按300L x/M2布置灯具。 2)工作应急照明灯具按照明灯具数量15%布置,与正常照明灯具使用同一组灯具,

电磁兼容EMC设计及测试技巧

电磁兼容EMC设计及测试技巧 摘要:针对当前严峻的电磁环境,分析了电磁干扰的来源,通过产品开发流程的分解,融入电磁兼容设计,从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元器件选型、系统布线、系统接地等方面逐步分析,总结概括电磁兼容设计要点,最后,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内容。 当前,日益恶化的电磁环境,使我们逐渐关注设备的工作环境,日益关注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从设计开始,融入电磁兼容设计,使电子设备更可靠的工作。 电磁兼容设计主要包含浪涌(冲击)抗扰度、振铃波浪涌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工频电源谐波抗扰度、静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脉冲磁场抗扰度、传导骚扰、辐射骚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扰度等相关设计。 电磁干扰的主要形式 电磁干扰主要是通过传导和辐射方式进入系统,影响系统工作,其他的方式还有共阻抗耦合和感应耦合。 传导:传导耦合即通过导电媒质将一个电网络上的骚扰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上,属频率较低的部分(低于 30MHz)。在我们的产品中传导耦合的途径通常包括电源线、信号线、互连线、接地导体等。 辐射:通过空间将一个电网络上的骚扰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上,属频率较高的部分(高于30MHz)。辐射的途径通过空间传递,在我们电路中引入和产生的辐射干扰主要是各种导线形成的天线效应。 共阻抗耦合:当两个以上不同电路的电流流过公共阻抗时出现的相互干扰。在电源线和接地导体上传导的骚扰电流,多以这种方式引入到敏感电路。 感应耦合:通过互感原理,将在一条回路里传输的电信号,感应到另一条回路对其造成干扰。分为电感应和磁感应两种。 对这几种途径产生的干扰我们应采用的相应对策:传导采取滤波(如我们设计中每个IC的片头电容就是起滤波作用),辐射干扰采用减少天线效应(如信号贴近地线走)、屏蔽和接地等措施,就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外界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设计 对于一个新项目的研发设计过程,电磁兼容设计需要贯穿整个过程,在设计中考虑到电磁兼容方面的设计,才不致于返工,避免重复研发,可以缩短整个产品的上市时间,提高企业的效益。 一个项目从研发到投向市场需要经过需求分析、项目立项、项目概要设计、项目详细设计、样品试制、功能测试、电磁兼容测试、项目投产、投向市场等几个阶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要进行产品市场分析、现场调研,挖掘对项目有用信息,整合项目发展前景,详细整理项目产品工作环境,实地考察安装位置,是否对安装有所限制空间,工作环境是否特殊,是否有腐蚀、潮湿、高温等,周围设备的工作情况,是否有恶劣的电磁环境,是否受限与其他设备,产品的研制成功能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能否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带来很大的方便,操作使用方式能否容易被人们所

电磁兼容EMC设计指南

EDP电磁兼容设计平台专注EMC解决方案,规范EMC设计流程; 打造智能化的EMC设计平台。 1、企业面临的EMC设计应用现状 ?投入成本高,解决问题周期长;为解决产品EMC问题,不断进行测试验证, 反复的进行改版设计。 ?企业设计人员EMC知识储备不全面;解决EMC问题往往靠设计人员过去的 工作经验。 ?EMC设计流程不规范,EMC设计没有参透于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各个阶段(总 体方案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认证阶段等)。 ?公司技术文献和多年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不能良好的共享、消化,没有一个 系统将公司无形的技术经验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开发技术要求。 2、企业面临的EMC问题 ?激烈的产品竞争要求企业开发的产品有更高的品质。 ?快速的市场变化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产品开发效率。 ?高规格的EMC认证和EMC设计技术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产品开发能力。 ?规范化的企业文化要求有更高效的产品开发流程。 3、EDP电磁兼容设计平台优势 ?赛盛技术多位专家10多年的经验融合荟萃; ?赛盛技术多项产品电磁兼容设计专利技术; ?智能化标准化项目管理设计平台 ?几十种典型接口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上百种PCB层叠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完整的电磁兼容布线设计规则; ?完整的结构屏蔽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多行业电缆与连接器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多行业、近百个产品实际电磁兼容设计验证与经验总结;

4、EMC设计平台介绍 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人工智能、数据库、互联网等开发手段,对于现有的电磁兼容技术资源(包括各种设计规则,解决方案等)以及企业产品研发积累的技术检验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应用,实现现阶段对于企业电磁兼容的研发流程规范化和研发工程师电磁兼容设计的技术支持和辅助开发;未来电磁兼容专家系统一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包括产品开发电磁兼容风险评估功能,自动检查和纠正电磁兼容设计功能、产品设计系统仿真和功能电路仿真等)为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电磁兼容设计平台:主要包括PCB设计、原理图设计、结构设计、电缆设计等四部分组成;系统依据用户设计要求和EMC设计要素,智能化输出相应的产品PCB设计方案、产品原理图设计方案、产品结构设计方案、产品电缆设计方案,然后用户依据产品信息保存方案(方案为标准技术设计模板,内容依据设计内容自动生成格式化的文件)。 使用电磁兼容设计(EDP)软件,会让我们很轻松的完成这些复杂困难的工作,用户输入产品产品设计的相关要素,软件就能够智能化输出产品EMC设计方案。 不管企业之前是否有电磁兼容设计经验?是否有电磁兼容设计规范?是否有电磁兼容标准化设计流程?是否有电磁兼容技术专家?企业在应用EDP软件后,EDP软件能够快速帮助企业解决以下方面问题: 1、快速提升企业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系统一旦使用上就能够快速地指导企业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有效的设计工作,迅速提升企业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 2、能够解决企业多型号产品同时开发,技术专家资源不够使用的情况:智能化的软件可以同时多款多个型号产品,不用设计阶段并行进行开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结合产品设计要求指导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不耽误产品由于专家资源不足而造成正常设计进度延误; 3、提高产品研发人员EMC技术设计水平:由于有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案输出,设计人员在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时候,能够参考、学习标准化的技术方案;提升自身EMC设计知识水平,减少后期类似设计问题; EDP软件在手,EMC设计得心应手!

EMC结构电磁兼容设计规范

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规范

目 次 117.3.2 示例 (11) 7.3.1 编码描述规定 (10) 7.3 屏蔽材料的编码描述 (10) 7.2.3 示例 (10) 7.2.2 标注说明 (10) 7.2.1 绘图和标注规定 (10) 7.2 屏蔽材料的绘图和标注 (9) 7.1 屏蔽材料命名规则 (9) 7. 屏蔽材料 (8) 6.5.2 滤波器的安装 (8) 6.5.1 线缆的屏蔽措施 (8) 6.5 线缆的屏蔽 (7) 6.4.3 其他孔洞的屏蔽 (6) 6.4.2 通风孔的屏蔽 (6) 6.4.1 孔洞屏蔽效能影响因素 (6) 6.4 孔洞的屏蔽 (5) 6.3 缝隙的屏蔽 (4) 6.2 屏蔽方案的选择 (4) 6.1 屏蔽设计的基本原则 (4) 6. 结构件屏蔽设计指引 (3) 5.4 成本控制 (3) 5.3 屏蔽效能等级的确定 (2) 5.2 屏蔽效能测试标准 (2) 5.1 屏蔽效能等级的划分 (2) 5. 结构件屏蔽效能等级 (2) 4. 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程序要求 (1) 3. 术语 (1) 2. 引用标准 (1) 1. 范围.................................................................

129. 标识 (12) 8.3 地线的屏蔽 (12) 8.2 防静电设计 (11) 8.1 接地线 (11) 8. 接地 (11) 7.4 屏蔽材料选用原则...................................................

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主要是屏蔽和接地)的设计指标、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应于结构设计人员进行结构件的电磁兼容设计,目的是规范机电协调中电磁兼容方面的内容,指导结构设计人员正确地选择方案和进行详细设计。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JB 1046 《舰船搭接、接地、屏蔽、滤波及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方法》 GJB 1210 《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 GJB/z 25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 MIL-HDBK-419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 IEC 61587-3 (草案)《第三部分:IEC 60917-...和IEC 60297-...系列机箱、机柜和插箱屏蔽性能试验》 《结构件分类描述优化方案及图号缩写规则》 3. 术语 本规范中的专业术语符合IEC50-161《电磁兼容性术语》的规定。

电磁兼容(EMC)设计原理和整改流程

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流程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深入,产品认证成了生产厂家产品推向市场的瓶颈,其中尤其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认证成为整个产品认证的拦路虎,往往在认证的最后阶段才发现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不得不对原设计的电路和结构重新修改,临时的修改还往往使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电磁兼容的测试只是评估产品电磁兼容设计的水平,测试本身并不能改变产品的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只有生产厂家的产品电磁兼容设计水平提高了,产品电磁兼容的质量才能提高,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才能有保障。本文详细剖析产品设计和电磁兼容整改的过程,并详细说明每个设计和整改过程中怎样运用电磁兼容的测试手段发现问题、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控制所运用的方法和程序在产品研制不同阶段是不同的,方案、设计、开发/样机、生产、测试/认证和运行,各阶段均为实施电磁兼容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实施电磁兼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如右图所示在研制开发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时,应在尽可能早的阶段上注意保证它们的电磁兼容性。随着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研制开发工作的完成,可以利用的抑制干扰和抗干扰措施的数目减少,而其成本反而增加。方案阶段是提供最佳费效比的机会,而生产阶段提供的可能性通常最少,据国外资料介绍,在产品的研制开发阶段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80~90)%的与干扰影响有联系的、潜在可能的困难。相反,在较晚的阶段上采用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将更加复杂,需要追加工作量和增加原材料的消耗,增加研制周期,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解决。有效的电磁兼容控制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电磁干扰方位与耦合途径的大量可能组合涉及到许多变量,敏感电路的抗扰度与电路参数的设计有关,电路参数必须保证的灵敏度往往使提高抗扰度受到一定限制。由于电磁兼容情况的固有复杂性,若要及时地、有效地和高费效比的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有条理的方法和程序就是相当的重要了。 针对电磁兼容设计的这种特点,我们提出了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开始分步的进行电磁兼容的设计和整改,把最终的设计目标大事化小,如下图所示,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适时进行电磁兼容性能的评估和改进,不断地把电磁兼容的整改措施溶入到产品的电路和结构设计中,这样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不会有太大的非预期时间延迟,产品的设计不会有太多的非预期成本增加,生产工艺不会有临时的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也不会受到损害。 产品开发一般分为设计概念阶段,设计阶段,样机制作阶段,设计评审阶段和委托检验阶段,分阶段地控制把各阶段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溶入到整机的设计方案之中,电磁兼容设计和整改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可以采取的电磁兼容措施如下: 1) 电磁兼容认证要求咨询 首先要明确产品电磁兼容设计的目标,针对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了解目标市场对该产品电磁兼容要求的执行标准,相应需要测试的内容,做出一个电磁兼容性能指标一览表,每个指标都对产品各部分电路和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此也就清楚了解了产品应该具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和设计要求。 2) 产品设计布局评估 在考虑各部分电路的总体布局时,尤其注意电源线出口的位置,如果客户没有特殊的位置要求,就主要考虑电路输出的顺序和尽量使电源滤波电路和机内高频发射部分电路或器件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经过电源滤波电路之后留在机内的电源线最短。其次在电源公共地和其它功能模块电路之间布置一条较宽的公共地线。电路板排版时应该使各种功能集成块与其输入输出负载的路径最短,特别是传输脉冲数据信号的导线。脉冲信号的高频成分很丰富,这些高频成分可以借助导线辐射,使线路板的辐射超标。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的生产企业由于开发周期越来越短的压力,都把这个阶段的时间压缩的很短,无法做比较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审工作,导致到了产品认证的最后阶段才发现元件布局和排版的缺陷,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整改,造成欲速而不达的局面。如果要避免这种被动的局面发生,开发方可以在产品设计定型之前委托专业的电磁兼容技术服务机构做一个设计评估,一般来说专业的电磁兼容技术服务机构能够根据开发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分析原理框图、电路图、现有的外观结构要求,提出符合电磁兼容原理的内部电路结构布局、电路板布局、外壳接地等要求。通过了解各单元电路的工作流程,关键元器件的电磁兼容特性,分析预测各单元电路的电

通信机房参数要求2

5*机房要求 ①机房面积应按照终局容量设计,机架前后至少留有1.2米的空间,以方便设备的调试及维护;② 机房高度要求梁下最小高度不低于3米; ③机房地板承重要求大于4OOKglnd; ④机房的顶、墙、门、窗、地面应不脱落、不起尘,装饰材料应为不可然材料,门窗密封性良好; ⑤机房应配备空调及抽风机; ③机房地板一般要求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其技术条件按照《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执行; ③机房内应满足国家二级防火标准要求。步机房条件验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机房要求环境清洁、无尘、防止任何腐蚀性气体、废气侵入。机房内不能有上、下水管道通过, 严格防止与水接触。空气调节设备应能满足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的要求。还要防止静电对设备造成 的损害,防止电磁场对设备的干扰。 52.1 防治电措施 在电话通信中,静电感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室外高压传输线、雷电等外界电场;其二是 室内环境、地板材料、整机结构等内部系统。 静电能损坏交换机的电路,还能引起软件故障,能使电子开关失灵。 机房建筑中防止静电的措施:首先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铺设防静电地板,机房装修应采用非绝 缘材料,因为绝缘材料能够积聚静电,另外保证机房环境湿度也是防止静电干扰的有效措施。 集成电路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当外来噪声超出其抗干扰容限时,就会引起误动作,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转。ZST48交换机对电磁场干扰的要求为:电场强度不得超过300InV/,磁场强度 不得超过fiGs。在机房附近如果有高频辐射的发射机,其影响程度应符合上述要求。 5二S 防会要求 尘土或其他物质的微粒容易造成接插件或金属接点接触不良,而在大湿度的情况下灰尘又会引起 漏电。防尘包括两个方面:含量、颗粒大小。机房防尘要求如下:①直径大于SPin的灰尘浓度小于3X 10‘粒/。’。 ②灰尘粒子为非导电、导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机房防尘措施:门窗密封,理想条件为天窗密封机房加灰尘过滤装置:设置操作间放置操作设备,避免经常开关机房房门:使机房相对湿度在许可范围内高一些,可以减少尘埃的静电吸附。 注:1.交换机正常工作环境下,温、湿度的测量点系指在地板以上Zm和设 备前方0.4m处测量的数值; 2.短期工作条件系指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 一般有条件的单位应配置空调,空调温度:18’C-28℃,20℃-25℃最佳;空调湿度:30%-75%,50%一60%最佳。

EMC电磁兼容概述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引言电子电器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它不仅关系到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关系到电磁环境的保护问题。国内外现都十分重视产品的电磁兼容质量管理。这就要求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和品质管理的人员均应该掌握电磁兼容的一些基本理论、标准要求和设计技术。 一、电磁兼容现象及基本理论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其定义是:设备或系统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一台设备或一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对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或称敏感性,二是它对其它产品的电磁骚扰特性。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EMI)定义为“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注:一般意义上的“有用的电磁信号或电磁能量”在电磁兼容领域也有可能被认为是电磁骚扰源。) 电磁骚扰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导体传播骚扰电压、电流,一是通过空间传播骚扰电磁场。前者称为传导骚扰,后者称为辐射骚扰。例如,电视机的电磁骚扰主要有:对公用电网的无线电骚扰和低频骚扰(如注入谐波电流)、对公用电视天线系统的骚扰、向空间辐射的电磁场等。 抗扰度(Immunity to a Disturbance)定义为“装置、设备或系统面对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定义为“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实际上,抗扰度与敏感性都反映的是对电磁骚扰的适应能力,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而言,敏感性高即意味着抗扰度低。对应电磁骚扰的两种表现形式,设备对电磁骚扰的抗扰性也同样分为传导抗扰性和辐射抗扰性。

AC220v,DC48v电路EMC设计方案

AC220v,DC48v电路EMC设计方案 AC220V和DC48V是通信电子产品应用最广泛的工作电压,AC220V和DC48V电路的EMC 设计好坏关系到通信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下面赛盛技术利用电磁兼容设计平台(EDP)从原理图方面设计两款电路的EMC设计方案。 1. AC220V电路2KV防雷滤波设计 图1 AC220V电路2KV防雷滤波设计

图2 接口电路设计概述: 交流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与电网连接为电气设备提供电能,产品在工作中产生各种干扰,如电源变换电路、高频变压器、数字电路等产生的干扰,这些干扰通过电源接口形成对电网的传导干扰以及对空间的辐射干扰; 当电网上有大功率感性负载通断或电网遭受雷击时,会在电源接口产生瞬态的脉冲干扰和浪涌干扰,若电源接口不进行防护滤波设计,这些干扰容易影响产品的正常工作,雷电干扰甚至能损坏设备,因此交流电源接口需要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确保设备工作稳定; 本方案从EMC原理上,进行了相关的抑制干扰和抗敏感度的设计;同时兼容接口防雷设计;本方案防雷电路设计可通过IEC61000-4-5标准,共模2000V,差摸1000V的接口防雷测试。 电路EMC设计说明: (1) 电路滤波设计要点: L1、C1、C3、C4组成第一级滤波电路。C1为差模滤波电容,主要滤除差模干扰;C3、C4为共模滤波电容,为共模干扰提供低阻抗回路;L1为共模滤波电感,对共模干扰进行抑制。 L2、C2、C5、C6组成第二级滤波电路,C2为差模滤波电容,主要滤除差模干扰,C5、C6为共模滤波电容,为共模干扰提供低阻抗回路,L2为共模滤波电感,对共模干扰进行抑制; 若产品功率大,干扰强,单级滤波插入损耗有限,则设计前期需要考虑多级滤波; C19为整流桥的高频滤波电容,一般采用小电容,主要为整理桥的高频谐波电流提供回流路径; C20为变压器的高频滤波电容,一般采用小电容,主要为变压器的高频谐波电流提供回流路径;

机房设备管理机房管理规定

机房设备管理机房管理 规定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2010年11月起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公司计算机机房的正常、安全、有效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该制度适用于xxx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公司内部计算机机房。 第三条:计算机机房的定义: 计算机机房指用于存放并确保计算机系统及周边设施正常运行并提供电力保障和温度、湿度保障的房间。 第四条:计算机机房涵盖内容: 机房以其内部设施功能分为以下三类: 机房环境:包括电力供应、温度、湿度、地板、照明等外界条件。 机房设备:包括UPS、空调、计算机、网络设备、电话交换机等。 应用系统:依靠计算机设备运行,提供相应功能的系统、软件等。 第五条:机房管理的岗位职责分工: 机房工作人员:包括机房负责人、设备管理员、运维工程师。 机房负责人:机房直接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 负责机房的整体管理工作 管理机房环境、机房设备及应用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和财产安 全

管理机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每周上报工作内容 制定与机房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撰写《机房事故报告》 设备管理员:负责机房设备的管理,主要职责包括: 遵守机房管理制度 负责机房内提供机房环境的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及硬件维护负责设备及配件进出机房的管理 协助公司进行固定资产盘点 管理与设备相关的文档、资料 填写《机房日志》 系统运维工程师:负责机房应用系统运行和维护,主要职责包括:遵守机房管理制度 负责机房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负责应用系统的数据、文件备份 管理与系统维护相关的文档、资料 填写《机房日志》 第六条:相关单据 《机房事故报告》 《机房日志》

EMC设计规范样本

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规范 引言 本人结合自己在军队参与的电磁兼容设计工作实践, 空军系统关于电子对抗进行的两次培训( 雷达系统防雷、电子信息防泄露) 及入司后参与706所杨继深主讲的EMC培训、 701所周开基主讲的EMC培训、自己在地方电磁兼容实验室参与EMC整改的工作体验、特别是国际IEEE 委员发表的关于EMC有关文章、与地方同行的交流体会, 并结合公司的实验情况, 对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了一下小结, 希望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有所作用。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 总结中只是提供了一些最基础的结论, 对具体频率信号的走线长度计算、应考虑的谐波频率、波长、电路板级屏蔽、屏蔽体腔的设计、屏蔽体孔径的大小、数目、进出导线的处理、截止导波管直径、长度的计算及静电防护, 雷电防护等知识没有进行描述。或许有些结论不一定正确, 还需各位指正, 本人将不胜感谢。 一、元器件布局 印刷电路板进行EMC设计时, 首先要考虑布局, PCB工程师必须和结构工程师、 EMC工程师一起协调进行, 做到两者兼顾, 才能达到事半倍。

首先要考虑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尺寸大小, 考虑如何对器件进行布置。如果器件分布很散, 器件之间的传输线可能会很长, 印制线路长, 阻抗增加, 抗噪声能力下降, 成本也会增加。如果器件分布过于集中, 则散热不好, 且邻近线条易受耦合、 串扰。因此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 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总体布局。同时考虑到电磁兼容性、 热分布、 敏感器件和非敏感器件、 I/O 接口、 复位电路、 时钟系统等因素。 一般来说, 整体布局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 当线路板上同时存在高、 中、 低速电路时, 应该按逻辑速度分割: 布置快速、 中速和低速逻辑电路时, 高速的器件( 快逻辑、 时钟振荡器等) 低速逻辑和存储器, 辐射和交扰的减 2、 在单面板或双面板中, 如果电源线走线很长, 应每隔3000mil 对 3、 在单面板和双面板中, 滤波电容的走线应先经滤波电容滤波, 再到器件管脚, 使电源电压先经过滤波再给IC 供电, 而且IC 回馈给电源 接 口

电磁兼容EMC问题及解决办法

电子产品开发中常遇电磁兼容EMC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般电子产品都最容易出的问题有:RE--辐射,CE--传导,ESD--静电。通讯类电子产品不光包括以上三项:RE,CE,ESD,还有Surge--浪涌(雷击,打雷) 医疗器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ESD--静电,EFT--瞬态脉冲抗干扰,CS--传导抗干扰,RS--辐射抗干扰。针对于北方干燥地区,产品的ESD--静电要求要很高。 针对于像四川和一些西南多雷地区,EFT防雷要求要很高. 如何提高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 1、下面的一些系统要特别注意抗电磁干扰: (1) 微控制器时钟频率特别高,总线周期特别快的系统。(2) 系统含有大功率,大电流驱动电路,如产生火花的继电器,大电流开关等。(3) 含微弱模拟信号电路以及高精度A/D变换电路的系统。 2、为增加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采取如下措施: (1) 选用频率低的微控制器:选用外时钟频率低的微控制器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样频率的方波和正弦波,方波中的高频成份比正弦波多得多。虽然方波的高频成份的波的幅度,比基波小,但频率越高越容易发射出成为噪声源,微控制器产生的最有影响的高频噪声大约是时钟频率的3倍。 (2) 减小信号传输中的畸变 微控制器主要采用高速CMOS技术制造。信号输入端静态输入电流在1mA左右,输入电容10PF 左右,输入阻抗相当高,高速CMOS电路的输出端都有相当的带载能力,即相当大的输出值,将一个门的输出端通过一段很长线引到输入阻抗相当高的输入端,反射问题就很严重,它会引起信号畸变,增加系统噪声。当Tpd>Tr时,就成了一个传输线问题,必须考虑信号反射,阻抗匹配等问题。 信号在印制板上的延迟时间与引线的特性阻抗有关,即与印制线路板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关。可以粗略地认为,信号在印制板引线的传输速度,约为光速的1/3到1/2之间。微控制器构成的系统中常用逻辑电话元件的Tr(标准延迟时间)为3到18ns之间。 在印制线路板上,信号通过一个7W的电阻和一段25cm长的引线,线上延迟时间大致在 4~20ns之间。也就是说,信号在印刷线路上的引线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25cm。而且过孔数目也应尽量少,最好不多于2个。 当信号的上升时间快于信号延迟时间,就要按照快电子学处理。此时要考虑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对于一块印刷线路板上的集成块之间的信号传输,要避免出现Td>Trd的情况,印刷线路板越大系统的速度就越不能太快。 用以下结论归纳印刷线路板设计的一个规则: 信号在印刷板上传输,其延迟时间不应大于所用器件的标称延迟时间。 (3) 减小信号线间的交叉干扰:A点一个上升时间为Tr的阶跃信号通过引线AB传向B端。信号在AB线上的延迟时间是Td。在D点,由于A点信号的向前传输,到达B点后的信号反

会议室及机房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明细及要求

会议室及机房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明细及要求1、第一会议室

音频频响范围60 – 16,000 Hz 导频32.768 kHz 天线接口2 BNC connectors, 50 音频输出电压(峰值调制, 1 kHz 音频信号)6.3 mm插座(非平衡): +8 dBu; 卡侬插座 (平衡式): +14 dBu 供电12 VDC /300 mA额定电流外形尺寸(宽 x 高 x 深)200 × 42 × 127 mm 重量730 g 手持发射机: 射频发射功率10 mW 音频频率响应80 – 16,000 Hz 供电2节 AA(5号)电池, 1.5 V 工作时间10小时 外形尺寸(宽 x 高 x 深)250 × 54 mm 重量240 g 话筒类型动圈; e 835 话筒头 灵敏度1.5 mV/Pa 话筒指向性心型 最大声压级149 dB SPL 系统主机支持双机热备份,系统稳定性强,适合大型会议中心应用。 主机可以集中调节会议单元的输出增益,并可设定设置音频调节锁定。 系统主机可设IP 地址,与控制电脑之间采用先进的TCP/IP 连接控制方式。 可以实现会议系统的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和远程升级 2 路音频线路输入或1 路音频线路输入+1 路麦克风输入,可配备多通道的音频输入或输 出设备,使得系统的扩展更加灵活。 通过2.4G无线基站,可无线连接5120 台发言单元 支持手拉手一线式连接和环

形回路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布线方式灵活,并可有效防止断路造成的会议中断。 多种发言模式功能:数量限制:允许同时打开的单元数量 1/2/3/4/5/6个;先进先出:达到限制数量后,最后打开的单元覆盖最早打开的单元;申请发言: 所有代表单元发言,由主席否决或批准;声控启动:以声音控制 开启单元,可调节声控门限 具备1个RS-232 接口和CCU 接口,分别用于连接中控系统及系统诊断。 系统电源可通过中控系统进 行集中控制管理。 可安装在19 英寸标准机柜。技术参数: 电源: AC100-240V 50/60Hz 静态功耗: 10W 最大功率: 250W≤50W/24V 每路 音频输出:阻抗:47KΩ;方式:平衡及非平衡 音频输入:阻抗:47kΩ;电平: 2V p-p;方式:平衡及非平衡 音频频率响应:20-20000 Hz 话筒频率响应:70-18000 Hz 信噪比: > 82dB 谐波失真: < 0.45% 通道分离度:>80dB 安装方式:机柜安装 颜色:黑色 尺寸 430L x 350W x90H (mm) 重量 7KG 主要功能与特点: 符合IEC60914国际标准。 全数字音频技术,内置高性 能CPU,处理速度更快,音质更佳。 支持48 kHz 音频采样频率,频率响应可达30 Hz - 20 kHz。 台沃科技自主研发2.4G通讯

EMC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 周云正 浙江佩洁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上虞312351 电子镇流器,高转换速率的开关电源(SMPS)和电器产品,不可避免地出现电磁辐射及干扰问题,严重时会导致其它电子仪器的失灵;其它电器也会干扰它的正常工作。为此,电磁兼容性(EMC)的设计要符合我国现行标准(CCC)的电磁兼容性要素的控制,也符合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欧洲联盟(EU)所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EMC知识: 自从一八二二年安培率先提出一切磁现象的根源是电流的假说,继而由法拉第发现感应电动势的规律,最终由麦克斯韦根据电与磁的相互作用,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奠定当今所研究的电磁兼容理论基础。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所谓电磁兼容设计就是要使电子设备既不受周围电磁干扰(EMS)而能正常工作;又能使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它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EMI),影响其正常运行。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已成为现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已经将电磁兼容要求纳入技术规范,欧共体规定自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强制执行89/336/EEC指令,并加贴CE标志后才准许销售。 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自二OO二年十月起对电子产品,低压电器实施电磁兼容强制性认证。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我们电气工作师不得不研究的一门紧要课题。 举例:医院内对电磁干扰敏感的设备 医院里的病人监测系统(血压计、心电图仪)对于电磁干扰是极其敏感的,因为被测的人体电信号非常微弱,通常以微伏、纳安级为单位,由高灵敏度探

头提取,易受外界电磁干扰而产生误差,或导致失灵;再则人体作为天线,更容易感应各种频率的电磁干扰信号,降低检测设备的抗扰阈值。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信号取样电路灵敏度很高,是极易受干扰影响其成像质量的。 植入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心电去颤器,受到外界强电磁干扰脉冲后会导致失效,心脏停止跳动,或出现房颤,危及病人生命。 便携式诊断仪器,如脉搏分析仪、血氧计……都含有微信号放大的高增益IC电路,干扰电磁脉冲从电源线、输入探头及引线中窜入而受到干扰。 已公开报道的医疗设备受电磁干扰所发生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一九九八年三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一家医院的医疗检测系统失灵,究其原因是附近的一家电视台发射了数字电视信号。 一辆救护车上的监护设施停止工作,查实是救护车上的通信设备所产生的场强达20V/m,超过了医疗设备的干扰容限。 一家医院的核磁共振仪每天定时失效一次,原来是每天此时有一辆垃圾车从附近通过,车上的金属体使其磁场发生扭曲。 据报导,某些数字式手机通话时,常常引起心脏起搏机失效。 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开关电源大都选用脉宽调制式稳定电压,工作频率为20-70KH z。由于半导体功率器件发生电流瞬变和电压瞬变(di/dt, dv/dt),不可避免地出现电磁噪声。电子镇流器也工作在开关状态,它们属于一种强电磁干扰源。 电磁兼容性设计不当,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通过传导和辐射会对其它电子仪器.设备产生影响,可能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作。 电磁骚扰及相关要求 国家标准GB/T 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 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 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师可借助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的3D解法就能达到这一目的。麦克斯韦方程是对电磁相互作用的简明数学表达。但是,电磁兼容仿真是计算电磁学的其它领域中并不常见的难题。 典型的EMC问题与机壳有关,而机壳对EMC影响要比对EMC性能十分重要的插槽、孔和缆线等要大。精确建模要求模型包含大大小小的细节。这一要求导致很大的纵横比(最大特征尺寸与最小特征尺寸之比),从而又要求用精细栅格来解析最精细的细节。压缩模型技术可使您在仿真中包含大大小小的结构,而无需过多的仿真次数。 另一个难题是你必须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完成EMC的特性化。在每一采样频率下计算电磁场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诸如传输线方法(TLM)等的时域方法可在时域内采用宽带激励来计算电磁场,从而能在一个仿真过程中得出整个频段的数据。空间被划分为在正交传输线交点处建模的单元。电压脉冲是在每一单元被发射和散射。你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根据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场和磁场。

机房技术规范标准

一、机房工程需求清单及技术参数 (一)、技术规格、数量及要求 1、项目概述 XX机房位于新建大楼第五层,楼层为框架结构建筑,五层建筑面积约为1810㎡;主机房区域使用面积约为120㎡,机房区域包括了工作区、主机房、配电间;另外其它的值班间、工具间、卫生间作为辅助区域,机房所在楼层净高度为3.3米,主、辅梁下高度为2.8米,梁为井字形分布,楼板为现浇楼板,本次工程设计我们将整个空间的吊顶安装高度设为距原地面 2.75米,防静电地板铺设高度为0.35米,信息中心主机房室内净高为2.4米,也同时考虑到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机柜的高度约在2.0米,依照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规定机柜上面的散热空间需要400-600mm,整体机房内部的净高度空间既综合考虑了相关国家规范也保证了整体视觉效果,达到美观、大方的风格,整体具有专门强的现代气息。主机房设备区大约为60m2左右,拟建筑成国家标准机房,作为数据中心。 依照目前机房现状,在确保整体机房效果的前提下,设计以

下分区:

以上设计方案既符合人机分离的原则,也保证了工艺路线最短;同时也有利于各功能区功能的划分和设置。机房要求按照国家B级机房标准设计及施工,采纳六类综合布线及光纤标准。 机房区域打算供电为一条100KW三相五线的线路 (由大楼基建方负责),采纳独立的UPS及供配电系统。 本次采购的XX机房建筑工程,包括 1、机房装修工程; 2、机房配电系统; 3、UPS电源系统; 4、防雷接地系统 5、机房专用周密空调系统; 6、环境检测系统 7、机房新风系统;

8、机房门禁及电视监控系统; 9、机房消防报警及灭火系统; 10、机房运行监控系统(含供配电监测、UPS监测、漏水检测、温湿度监测、门禁监测、空调系统监测、火灾报警、气体灭火系统监测); 11、机房设备及系统集成; 12、KVM治理; 机房平面图见附件。 XX机房工程的设计目标是:依据国家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参考同行机房建设内容及经验,拟建设一个行业前列、科学有用的一体化信息化机房。建成后,在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力求达到先进与美观的结合。投标人应充分考虑机房建设的长久性与稳定性,严格按照计算机机房国家标准及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整体设计,保证机房整个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今后的空间进展以及相关系统参数指标的余量设计,以适应以后进展的需要,使建成后的机房完全符合国家B 级机房规范要求。因此此次机房工程,还应本着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功能的原则,在系统设计、项目施工。 (二)、中心机房的建筑内容:

机房建设相关标准及参数说明

机房建设相关标准及参数说明 机房是一个公司或企业的核心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重要应用服务器的存放地,同时也是核心网络交换设备、数据备份的场所。所以机房为保证设备的正常的运行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设计以及施工时需要考虑如下标准: 1机房环境 1.1温度与湿度 (1)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2)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表3.1.2-1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级别A级 B 级 项目夏季冬季全年 温度23 ±2 ℃20±2℃18-28℃ 相对湿度45%-65% 40%-70% 温度变化率<5℃/h 并不得结露<10℃/h 并不得结露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2的规定 表3.1.2-2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项目A级 B 级 温度5-35℃5-35℃ 相对湿度40%-70% 20%-80% 温度变化率<5℃/h并不得结露<10℃/h并不得结露 1.2噪声与洁净度 (1)尘埃: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 应少于18,000粒。 (2)噪音:关闭设备条件下,测量不高于68dB; 1.3地面与承重 (1)机房中应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至少提供255厘米的离地高度; (2)地板防静电标准应达到1×107—1×1010Ω; (3)地板承重能力应达到每平米500-700公斤;

(4)活动地板的铺设应在机房内各类装修施工及固定设施安装完成并对地面清洁处理后进行。 (5)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洁、干燥,活动地板空间作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就作防 尘处理,不得起皮和龟裂。 (6)现场切割的地板,周边应光滑、无毛刺,并按原产品的技术要求作相应处理。 (7)活动地板铺设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水平。遇到障碍或不规则地面,应按实际尺寸镶补并附加支撑部 件。 1.4空调新风 (1)机房空调系统应提供7x24x365,全天候恒温、恒湿、通风; (2)计算机机房应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设备。面积小于50平米的计算房可以使用建筑物提供的的 中央空调系统; (3)计算机房内应配置循环新风系统,该系统应能提供不小于空调总风量的15%的风量,满足人均新风 量≥40立方米每小时,机房室内外压差应在7-12Pa; (4)根据GB2887-82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按A级设计,温度T=23℃±2℃,相对湿度=55%±5%,夏季 取上限,冬季取下限。 (5)气流组织采用下送风、上回风,即抗静电活动地板静压箱送风,吊顶天花微孔板回风。新风量设 计取总风量的10%,中低度过滤,新风与回风混合后,进入空调设备处理,提高控制精度,节省投资,方便管理。 1.5照明抗震 (1)照度:离地面0.8米处,机房环境≥400LX;应急照明≥60LX; (2)计算机机房整体抗震级别应达到8级标准; 2供电系统 2.1强电系统 (1)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双路一类市电引入,并使用三相五线制经变压后引出单独的供电线路至UPS设 备; (2)计算机机房的设备供电和空调供电应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设备供电应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5倍 进行预留; 4.2.2UPS系统 (1)计算机机房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设备。并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 (2)UPS设备供电输出至配电柜,为每个机柜各配备不同相位的二路冗余供电线路; (3)UPS设备应提供不低于2小时的后备供电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