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单家寺稠油油井计量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关于单家寺稠油油井计量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关于单家寺稠油油井计量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关于单家寺稠油油井计量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关于单家寺稠油油井计量技术研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摘要】文章阐述了玻璃管分离器量油、旋流多相分离器量油、称重式计量等多种计量方法,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稠油油井计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量特点方法趋势

油田生产中油井各项参数的计量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调整油井生产的基础。油井计量准确度关系到技术人员对油井生产的把握度,解决好油田井口计量问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下步措施挖潜的前提保证。

1 目前一般油井计量特点

(1)单家寺稠油油田生产已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产量递减快,油汽比低,油井含水率高且波动较大,人工取样随机性很强,很难取准,无法得到真实、稳定、准确的含水率值,导致人工化验造成的原油计量误差大。

(2)油井间歇出油,造成计量误差大。尤其是对单家寺稠油和超稠油来说,周期末间歇出油现象比较显著,计量准确度更低。传统计量方式对高含水油井、间歇出油井的原油计量误差较大[1]。

(3)由于分离器液面自动控制装置损坏失灵,管线窜液窜气现象比较严重,影响

计量精度[2]。

(4)人为因素多。由于当前人员人员素质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靠人工操作控制分离器压力及液面,造成流量计量油误差大。

2 当前单家寺稠油油田常见计量方法

目前油井的计量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玻璃管量油、旋流分离器计量、翻斗计量等计量方式。其中玻璃管量油比较常见,部分油井使用旋流分离器计量,下步计量方式主要转向能够连续计量的旋流分离器计量。本文主要介绍工作中接触过的计量方法。

2.1 玻璃管分离器量油

该计量方式原理主要是在油气分离器上安装一根长80cm左右并与分离器形成连通管的玻璃管液面计。分离器内的油将水压到玻璃管内,根据上升高度与分离器参数的关系计算出分离器内的重量,测出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告诉的时间,根据公式折算出油井的日产液量。在稠油开发末期,高含水且温度较低,计量油井

油井产量计量方式及其探讨

油井产量计量方式及其探讨 摘要:本文以油井产量的计量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油井产量计量方式的作用和影响、类型和原理的分析,针对目前油井产量计量方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与问题,结合动态与静态油、井产量计量、活动计量和软件计量等方式,根据不同的油井类型和产油特点,制定出最合适科学的油井产量计量方案,并试图探索出最新的油井产量计量发展方向,为油田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油井产量计量技术方式 1 引言 油井产量计量一般指的是在油田生产中计量单位井油、气和水采出物的日均产量,以较好地满足原油生产动态分析的需求。在油田生产管理中,油井产量计量是不可或缺的工作部分,产量计量工作可以帮助管理者充分掌握油井的生产动态、储油层的油藏变化量等信息,为制定出科学的油田开发方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一般的油井产量数据只是记录了总体的油藏相关数据,能为管理者提供关键信息以把握油藏性质、油井和油藏的变化情况。油井产量计量方式一般以多井集中计量方式为主,计量数据的允许有百分之十以内的误差。但是在对低产井计量时,要采用软件进行油井产量计量分析,所得计量数据运行有百分之十五以内的误差。 油田生产管理中的油井产量计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总结出不少油井产量规律。如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油田生产中的多数油井产量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因此油田生产管理者根据油井生产的准确度和经济成本考虑,一般会采用周期性连续计量的方式进行油田产量计量工作。一般每口油井连续计量的时间是四到八小时,不过针对特殊的低产油气井可以延长到八到二十四小时,一口油井的产油计量以十到十五天为一个统计周期,低产油井计量周期为十五天到三十天。油井产量的周期性计量会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油井产出物的物质组成结构、原油的物理性质、油井产量的稳定性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油井产量计量方式。 2多井集中计量方式 在油井产量计量方式中多油井集中计量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计量方式。多井集中计量方式的基本步骤是:每口油井中的油井产物首先通过出油管道到达两相分离器,并且在两相分离器中进行气液分离,然后用相关测量仪器对气相和液相流量进行测量,接着用含水分析法测定其含水率,然后依据测量参数计算出油井油、气和水的产量。在原油产量的计量过程中主要原油计量方法主要有电极量油法、翻斗量油法和玻璃管液面计量油等方法;气体计量方法主要有流量计测气法、孔板测气法和分离器排液测气法等方法;原油含水率测量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取样测量法和在线连续测量法。

稠油开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稠油开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油工(2)2001 喻天龙 201013074 近年来,随着塔河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稠油开发的难度越来越高。其中,塔河12区超稠油井越来越多,超稠油油藏开发的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该厂尽管在稠油深抽、稠油降粘等稠油开采配套技术上不断下大功夫,但稠油井筒举升难的问题依然进度缓慢。根据多方论证和技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12区原油粘度高,在油藏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在进入井筒后的垂直流动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粘度逐步增大,流动性逐渐变差。针对以上客观实际难题,该厂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人员攻关优势,紧跟开采开发形势,瞄准10区、12区超稠油举升、掺稀降粘、化学降粘技术难题,展开大胆探索和技术攻关,初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一,根据油田快速上产发展要求,不断加大稠油开采工艺自主创新力度。今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两级接力举升、深抽减载装置、超深尾管深抽电泵、电加热杆等稠油新工艺,配套实施了18型游梁式抽油机、24型塔式抽油机、皮带式抽油机等配套工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塔河特色的稠油开发采油技术模式。 第二,进一步加大油溶性、水溶性化学降粘剂评价、优选和试验力度。今年以来,筛选出两种水溶性化学降粘剂、三种油溶性化学降粘剂进入现场进行放大样试验。与去年相比较,化学降粘剂的应用效果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缓解了稠油区块稀油紧缺的瓶颈问题,保证了新区稠油井正常投产需要。 第三,加大了中质油混配密度。目前,混配密度达到了0.898g/cm3,日增加中质油300吨。同时,加大掺稀生产井优化力度,分区块、分单元判定不同的掺稀优化目标,还采用低压自喷井提前转抽,提高混配效果等一系列措施,今年上半年,共计节约稀油11万余吨。 1、稠油油田开采历程及开采现状 欢喜岭采油厂稠油开采始于1982年5月。在当时勘探发现油层发育好、油层集中的锦89块、锦203块、锦8块等有效厚度大于10m的范围内布井118口,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 姓名:张鑫 班级:油工084 学号:080201140424 2012年3月

摘要 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 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 一、我国稠油的特点 (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 (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 (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 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 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 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 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 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稠油的热特性 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 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 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 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 ) (244025005.1315.141F T API ?+??+=ρ

超稠油开发中的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应用之研究

超稠油开发中的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应用之研究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超稠油开采,本文分析探讨该技术应用机理和改善途径,促进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在稠油开采领域的发展应用。 标签:超稠油;高温气体;驱油技术 全球稠油资源储量巨大,地质储量高于常规油气储量总和。近年来,随着国际常规油气供应紧张,以及稠油开采技术的进步,为稠油开采发展带来机遇,使得稠油具有和处于取代常规原油能源的战略高度。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原理:将化学驱油体系注入地下储油地层,在地层的地质条件下,产生CO2气体、附带生成物和活性剂的化学效应,从而提高蒸汽能量和膨胀体积,进而达到驱替稠油的作用。 1 高温气体驱油机理 1.1 气体的调剖功用 高温气体驱油剂主要由硝石、尿素、活性剂及聚合物构成。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向地层连续注入高温气体驱油剂溶液,该溶液流动渗入渗透层,最先进入渗透较快的高渗透层,溶液在地层的热能和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气体,即CO2和NH3。形成的大量气体泡米将高渗透层严实封堵,引导气液泡沫向渗透较慢的中低渗透层渗透,起到调剖功能。 1.2 高温气体驱油过程 高温气体驱油剂溶液产生的CO2气体,一部分在地热和活性剂作用下形成地层泡沫屏障,其余的CO2气体则溶解到稠油中,体积变化,驱动稠油移动。CO2在特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能以任意比例与原油融合,从而降低稠油粘度,提高稠油运动系数。形成的气液混相带推动原油前进,提高驱替效率。另外,生成的CO2和NH3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驱油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油岩界面的张力,良好的从地层剥离油膜,提高驱油效果。 1.3 气体溶解驱油作用 CO2气体溶解到稠油中,稠油体积膨胀,迫使原油移动被驱替,稠油中的孔隙为原油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稠油地层中死角处不可流动的稠油随着溶解CO2,其体积也随着膨胀,驱替挤出缝隙孔腔,提高稠油采收效果;溶解气体后的稠油体积膨胀,也将孔道中的水分挤出,形成排水过程,发生油水相渗透率转换,形成任何相饱和度状态下,对稠油驱替流动都有利的环境。CO2在油和水中的溶解,降低了油水向界面张力,油水相渗透率发生有利变化,油的相对渗透率高于水的相对渗透率,使环境有利于对稠油的渗透驱替采收。

油井计量原理及功图分析(1)

油井产液量计量原理 目前,我厂已经在40多口抽油井、自喷井以及注水井上推广应用了微功耗无线变送器油水井井口自动计量装置,应用范围涉及6个采油队。这套系统最基本的求产原理、示功图以及泵功图的定性分析有必要向各采油队技术人员做如下介绍,希望能对各位分析油井的生产状况起到作用。 (一)游梁式抽油机井功图法求产原理 抽油井示功图的纵坐标为光杆(露出地面,通过悬绳器与驴头连接的第一根光滑的抽油杆)在抽油过程中受力的载荷坐标,横坐标为抽油杆上、下行程时的位移坐标。抽油机驴头所悬拄的悬绳器承受光杆和井下全部抽油杆柱,并带动最下部有杆泵的柱塞作上、下运动,即一个周期。相应地可画出一个载荷与位移的函数关系曲线,即示功图。抽油井生产情况千变万化,井下泵况相当复杂,只有通过自动量油技术或动力仪、诊断仪测得反映有杆泵工作状况的示功图,只有掌握了诊断技术,才能分析和管理好抽油井。 采油二厂管辖的油田抽油机井目前已经有30多口井采用了“功图法”自动计量,相比较采用分离器求产,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求产波动较大,而且求产时间较长,不利于快速、准确、及时掌握油井生产动态,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稳产,流量计或分离器的检修,也大量增加油气操作成本;以往在油田产量紧张时,大多是技术人员通过繁重

的油水井大调查工作来摸清所辖井的生产情况,费时费力,其中个别油井因工程技术人员水平差异而无法进行定论,不但增加了井下作业工作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给油田生产造成极大不便。 通过示功图求产可以解决常期困绕油田的各类机采井求产、诊断和综合评判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油井的求产困难,而且减轻采油工作者劳动强度。自动计量系统油井产量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测算方法,使决策部门能够对我厂所辖油井实现宏观上的控制和决策。

SAGD技术开采稠油

SAGD技术开采稠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1级程金金 摘要: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以蒸汽作为热源,依靠凝析液的重力作用开采稠油,采收率可达60-80%,在国外特别是在加拿大已获得了商业化应用。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资源丰富,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超过104 ?,基本没有流动能力,开采难度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mpa. s 10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获得成功并进行了规模化开采,但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研究 Abstract: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 uses steam as the hear source and rely on the action of gravity of condensed liquid to recovery heavy oi1,by which the recovery can reach up to 60-80%.The technique has been commercially applied overseas,especially in Canada. The super heavy oi1 resource is very abundant in Block Shu l of Liaohe Oilfield with the crude viscosity under formation conditions over 104 ?,which is basically immobile and hard to develop. Since the 10 mpa. s end of 1990s,steam huff and puff for super heavy oil recovery in Block Shul of Liaohe Oilfield has been successful and has been commercialized. However,how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at the later stage during steam huff and puff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Keywords: the super heavy reservoirs,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特超稠油有着极高的黏度,开发难度较大。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特超稠油的开采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关键词:特超稠油开发 特超稠油是有着巨大开采潜力的能源来源,对其进行开采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了石油工作者的研究重点。特超稠油的主要特点是其中含有非常高的胶质沥青质,有着极高的黏度,开发的难度非常大。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热力采油、出砂冷采、溶剂法、化学法、物理法和微生物法等[1]。 一、特超稠油开发技术现状 1.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这种技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经济效益比较理想。这种方法主要利用流体热对流和热传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利用原油和冷凝水的重力作用进行开采。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靠近油层底部钻一对水平井,另一种方式是在其正上方钻垂直井,在上面注入井注入蒸汽向上及侧面形成饱和蒸气室,蒸汽冷凝加热油层,加热后油黏度下降,重力作用下进入生产井。 2.出砂冷采技术 这种技术同样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熟。出砂冷采技术的主要应用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稳定泡沫油流机理、上覆地层压实驱动和远距离边底水作用。目前这种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从摸索实验阶段逐渐转入到工业化的应用推广中,在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普遍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出砂冷采技术的特点在于基础建设投资较少,见效快、产能高、风险小,国外矿场的生产经验证明,稠油携砂冷采日产量能够达到10-40t/d,单位原油冷采成本低于蒸汽吞吐等方式。但是这种方法是一种利用天然能量的衰竭式开采,效率不高,并且相关的携砂冷采接替技术还不成熟,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广泛推广应用。 3.水平井注气体溶剂萃取技术 薄油层、粘土矿物容易发生变化的油层和底水油藏等方法利用注蒸汽方法的效果不理想,需要一些成本更低的方法进行开采。水平井注气体溶剂萃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形式的油层的开采问题。水平井注气体溶剂萃取技术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方法的发展和改进,在这种方法中注入的不再是蒸汽,而是烃类气体,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是混合种类。注入气体在地层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处于临界状态,油和沥青被气体溶剂溶解,成分较轻的成分

油井计量管理办法(2014修订)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油井计量管理水平确保油井计量数据准确可靠,充分发挥计量在原油产、储、转、运(输)、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陕西省计量管理监督条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品计量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油田公司所属各采油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油田公司生产运行部是油井计量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油井计量管理日常工作,制修订油井计量管理办法,督查各采油单位的油井计量工作,处理计量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条公司所属各采油单位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油井、区队、大队、站(库)、采油厂(指挥部)五级原油计量管理体系。充实各级计量人员,组织计量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技术检查。 第三章化验项目及计量器具的配备 第五条化验项目为含水率、密度、沉淀物等。 第六条计量器具在采购、入库、保管、出库、使用和校准过程中,标志、证书、记录必须齐全,质量合格。 第七条计量器具的配备规定: 井场(驻人)、班组配备量油尺、取样器(杯)、烧杯、量筒(杯)、电加热板、计算器等器具。 区队建立简易化验室,配备取样器(杯)、含水测定仪、密度测定仪、烧杯、量筒(杯)、电加热板、恒温水浴锅等器具。 站(库)建立标准化验室。 第四章取样、化验

第八条正常生产情况下,老井每月取样化验含水不少于一次;注水区内油井每月取样化验含水不少于4次(出现异常,随即取样化验);新投产井、措施井,投产后第一个月内每天取样化验含水,产量稳定后按老井要求取样化验。 站(库)严格按照GB/T 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27867-2011《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GB/T 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 6533-2012《原油中水和沉淀物的测定离心法》等标准的要求操作,其它单位依据实际条件参考标准进行简化操作。 第九条各采油厂(指挥部)每年对油井的含水、密度、沉淀物等取样化验一次。新井建成采油三个月后,取样化验确定该井原油密度、沉淀物等,以后每年测定一次。 密度测定严格按照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的要求操作。 第五章计量计算和统计规定 第十条井场储油罐现场检尺时要求在同一位置进行测量,将量油尺垂直放下,罐内液量高度误差夏、秋季±2cm,冬、春季±3cm,根据前、后尺高度差和罐容计算出该井产液量,再根据原油密度、含水率计算出日产纯油量和水量;立式金属罐计量严格按照GB/T 9110-1988《原油立式金属罐计量油量计量方法》的要求操作;流量计等自动计量器具严格按照GB/T 9109.5-2009《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油量计算动态计量》的要求操作。 第十一条采油工必须每日量罐,泵(运)油前后必须量罐,轮流计量的井组根据井数每口油井每月至少测产计量2次,对产液量特别低的油井坚持“不生产、不产液、不计量,生产上液必须计量”的原则。 第十二条“原油计量系统误差”、“入销率”、“产入比”等统计指标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采油厂(指挥部)“原油计量系统误差”((井口产量-核实产量)/井口产量),“原油计量系统误差”≤7%。 联合站“入销率”(销售量与入库量的比值),98%≤“入销率”≤100%。 采油队“产入比”(入库量与井口产量的比值),93%≤“产入比”≤100%。

稠油开采国内外现状及开发技术

稠油开采国内外现状及开发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稠油油藏作为分布较广的资源,基本在世界各大产油国都有大量的稠油储藏量,因此对于稠油开采的国内外现状及开放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满足社会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油田开采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标签:稠油开采;开发技术;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石油开采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而稠油作为储藏量极大的特殊油藏,对于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稠油资源本身的特性,其开采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其开采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为实现对于稠油油藏的更好开发,本文主要对稠油开采的国内外现状与开发技术进行研究。 1 稠油开采的国内外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世界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迅猛的提升。但常规的石油资源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开采,也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提升,人们发现稠油资源还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储量,在世界各国石油开采国都有大量的储存量,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开采则对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经过勘探发现,稠油资源的潜在地质储存量已经远超出已经探明的常规原油的储量高达6倍之多。而在稠油资源的主要储藏国中,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为加拿大,其次分别为委内瑞拉、前苏联、中东及美国与中国等国家与地区。而我国的陆上稠油转我国的石油总储藏量的20%以上,当前已在我国的12个盆地发现了至少70个稠油油田,以探明和控制储量有40亿吨以上。此外,我国的陆上稠油油藏大多是中新生代陆相沉积,而古代海相沉积则极少。我国稠油储层则存在着高孔隙、高渗透以及胶节疏松等特等,且由于稠油资源本身的粘度较高,且流动性较差,导致对其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主要采油国,就开始进行了稠油资源的开采工作,其中,基本所有国家都使用了热采的技术进行了开采,其中美国、委内瑞拉、印尼及中国开采量较大。很多专家表明,稠油资源对于满足世界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其重要性将不断增加。但是,当前世界稠油的开采量则只占了石油总产量10%。造成此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稠油开采的成本十分高,且开发技术水平也十分有限,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基本世界各国在进行开采时,都首先选择进行常规石油资源的开采。 2 稠油资源开发技术 2.1 稠油热采技术

油井计量化验操作规程

油井计量化验操作规程 A、油井计量操作规程 用量油尺测得当日罐内悬空与前一天罐内悬空,计算出储油罐内液量高度,根据罐容计算出该井产液量,再根据原油密度、含水率计算出日产纯油量和水量。 B、油井化验操作规程首先,检查化验器具的配备是否齐全:配备量油尺、取样器、烧杯、量筒(1000ml)或量杯、电加热套、计算器等器具。其次,油井取样、化验,主要化验项目为油井含水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对井区内的油井取样化验三次计量、然后取平均值。再次,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为宜,以防沸腾时液体外溢。加热时,烧杯外壁须檫干净。 C、油水井日报表填写规则 1、先填写表头内容:所属区块、队别、当日日期。 2 3、填写生产动态数据,要一口一口井的详细填写:生产时间,产液,产油,产水,化验含水等。、填写井号,按仿宋体写法把几口油井井号逐一填入。 4、签名:在填写完所有的油井资料后,再仔细确认一遍,有无缺项、错误、没写清的,如没有问题,就可在值班人处签上自己的名字。 5、收拾工具,放好计算器等,上交班报表。 油井计量化验操作规范 1、储油罐卡方、取样①、器材:量油尺、手套、棉纱、取样勺、烧杯、笔、纸②、要求: a、做好上罐前的准备工作 b、上罐后,应站在顺风处并站好,慢慢打开罐盖 c、测量上油大罐的悬空深度,并记录好数据 d、用棉纱擦干净量油尺 e、用取样勺在储油罐的上液管线上取样 f、把取好的油样倒入烧杯中i、放好后到指定地点进行化验 2、油样含水化验①器材:烧杯、量杯、加热套、玻璃棒、洗衣粉、计算器②要求:a、各玻璃器血必须干净b、取油样不能超过500ml倒入烧杯中c、将烧杯放入加热套内加热,加入少量洗衣粉,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至翻滚后倒入量杯中。d、待油水分离后,算出含水率(并列出计算公式)e、填写化验油样标签(井号、含水、层位、日期,并倒入到备用的瓶里) 3、报表填写①、填写报表:(卡方记录、油井综合生产日报、油田公司日报、含水化验登记册)②、要求:各类报表必须填写规范、准确,字迹工整(仿宋体)。

新技术对提升稠油开发效果的探讨

新技术对提升稠油开发效果的探讨 [摘要]开发稠油井低成本高效攀升新技术已成为各 油田稠油生产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某油田提出了应用稠油开发新技术提升稠油开发效果,提升稠油井开发整体系统效率,实现稠油生产井低成本开发;介绍了泵下旋流降黏技术、氮气增能技术、稠油特超稠油区块配套注采一体化技术,保温技术,以及防砂注汽一体化工艺技术等5项稠油开发新技术的技术原理,使用条件和现场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这些稠油开发新技术措施对稠油开发提质增效均十分有效。 [关键词]稠油;泵下旋流;氮气增能;高温起泡剂;一体化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S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8)28-0373-01 随着某油田开发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深度开发阶段,稠油开发已经成为重要产能接替阵地。目前,油田稠油资源探明地质储量6.6×108t,其中东部探明地质储量5.78×108t,动用4.86×108t,西部发现春风、春晖等油田,探明地质储量8209×104t,动用4139×104t。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探索出一套从油藏、井筒到地面的低成本配套新技术,大大提升了开发效果,降低了吨油操作成本,增加了稠油开发利润单

元,减少了无效稠油开发单元。随着稠油开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稠油区块开发效益显著提高,提升了稠油井开发整体系统效率,实现稠油生产井低成本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泵下旋流降黏技术 1.1技术原理 稠油井存在井筒流体流动难、杆柱阻力大、泵效低等问题,开发难度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添加降黏剂等井筒降黏措施,才能正常生产。而现用的降黏剂由油套环空添加,无法实现泵下搅拌,导致降黏剂与原油混合均匀性差、降黏效果不稳定、泵效低等问题,既耗本又减效。在低油价形势下,为实现稠油降本增效开采,科研人员开展了稠油井过泵旋流降黏高效举升技术研究。 1.2使用条件 该技术适用于所有采用添加降黏剂、电加热等井筒降黏措施的稠油开发油井。 2氮气增能技术 2.1技术原理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注蒸汽过程中注入氮气和泡沫剂,通过泡沫的“贾敏效应”,增加蒸汽流动阻力,达到减缓汽窜,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目的。泡沫剂具有很强的选择封堵性能,在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地带发泡性

油井计量管理细则

采油五大队油井计量管理细则 一、油井基本概况 我队共有油井1404口,生产井1288口(其中2011年2月19日投产泉丛2071井组4口),463个井场(含6个新井场) 二、单井计量实施情况 第一批实施118口,于2010年1月18日实施起单井计量,112组丛式井488口实行混合计量;第二批对丛式井27口实施单井计量,于2010年3月初至4月下旬实施丛式井组混合计量正在整改中;第三批于2010年6月底全部达到单井计量要求。 三、计量器具的管理和发放情况 我队于3月6日根据实际情况将单井计量器具发放到各采油区,其中许寨区发放28套,万花区发放30套,宋家沟区发放37套,杨家河区发放30套。 各区长负责各区班单井计量器具的发放管理,班长负责对采油器具的使用,采油工必须熟练掌握器具的使用方法,做到爱护器具,不得发生人为损坏,否则照价赔偿。 四、人员培训 2011年1月3日实行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油井计量方法、计量报表规范填写方法、化验器具的使用与保管、化验记录的填写内容及注意事项、单井计量的计算公式与换算

方法、单井计量的重要性及意义,并且以区班为单位集中培训4次,参训人员达672人次。 五、取样、化验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老井每7天取样化验一次,注水区内油井每5天取样化验一次,若出现异常情况,随即取样化验,对新投产井,措施井,投产后第一个月内每天取样化验,产量稳定后按老井要求取样化验。同时要求取样器具不惜保证干净、干燥在油井出油口取样,并且以井场、班组负责含水率分析化验。 六、计量统计规定和报表填写要求 油井计量采用人工计量,要求采油工量罐时,必须在同一位置进行测量,每天及时、准确、真实、字迹工整地填写油井生产日报表。 采油五大队 二〇一〇年三月

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题目: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班级:石油工程08-3班 姓名:张福泉 指导老师:张鉴益 完成日期:2011年4月07日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热力采油 (5) §1.1热力采油简介 (5) §1.2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发展现状 (6) §1.3 有关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的特点 (7) 第二章稠油热采工艺方法研究 (9) §2.1 注蒸汽井抽稠油工艺 (9) §2.2改善注蒸汽效果工艺措施 (15) §2.3 结论 (21)

摘要 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稠油开发的技术。 本课题对稠油油田热采技术进行研究,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对油田的开发进行了方案设计与开发时间,从热力采油的定义、机理、方法,国内外稠油热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任务与目的。针对稠油油田进行了热菜方案设计,主要是从蒸汽吞吐、蒸汽驱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堆开采技术与方案进行了改善,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县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

前言 在我国东部的辽河、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了多个较大型的深层稠油油田,这些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注蒸汽热采,预计热利用率低、产能低、储量不集中,难以形成有规模的产能建设阵地。因此应探索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开发方式,建立难动又丑又开发新概念,才能经济有效地开采未动用的地下稠油资源。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来开发动用我国的稠油资源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就是针对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也有可能造成油田的幽静的巨大损失的具体情况,对稠油油藏的注蒸汽开采方法进行研究与方案设计。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改善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稠油目前开采技术与下步技术攻关

稠油目前开采技术与下步技术攻关 摘要:稠油在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常规方 法很难开采出来。本文通过从稠油冷采和稠油热采两个方面介绍稠油开采的当前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有助于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稠油简介 稠油是一种高粘度、高密度的原油,成分相当复杂, 般都含有沥青质、胶质成分,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成份,国外将重油和沥青砂油统称为重质原油。国内外稠油的分类标准不一致,一般用粘度、密度、重度表示。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 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远超过常规原 有储量。而我国稠油资源分布很广,储量丰富,陆上稠油、沥青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胶结疏松的特征。 根据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为10001500m 之间。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开采中流动

阻力大,不仅驱动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 常规方法进行开采。稠油的突出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较高。 我国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70%。因 此,稠油开采具有很大的潜力。对于稠油油藏,常规方法很难开 采,采取一些特殊的工艺措施加强稠油开采很有必要。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一般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大类。稠油粘度虽然 高,但对温度极为敏感,每增加10 度,粘度下降约一半。 加热过程中,水、轻质油和稠油粘度的变化表明,增加相同的温 度,稠油的粘度比水和轻质油降低的多得多。热力采油作为目前稠 油开发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升高油层温度,降低稠油粘度,使稠 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稠油“冷采”是相对“热采”而言的,即在稠油油藏开发中,不是通 过升温方式来降低油品的粘度,提高油品的流动性能,而是 通过其它不涉及升温的方法,利用油藏特性,采取适当的工 艺达到降粘开采的目的。 1.稠油冷采 1.1 当前现状 冷采是指无供热条件下,利用某种施工技术和特殊的抽 油设备积极开采稠油的方法。稠油冷采工艺是采用无力或化 学的方法改善稠油的流动性。冷采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开采成 本,而且可以减少对地层的伤害。它具有开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对于油层薄、埋藏深、地层渗透率低而不允许高速注入以及含油饱和度低或孔隙度低的稠油油藏,通常比较适合用冷采的方法开采。 1.2 下步技术攻关随着适合冷采油藏深度的加深,作为冷采举升 工具主力

油井计量竞赛试题

油井计量竞赛试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的一种可燃的有机油状液体。 2、油井计量是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油田公司为了深入掌握油藏状况,深化地质认识,动态掌握油井产能真实状况,统一规范和加强油井计量管理工作,为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研究提供准确、真实依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 4、油田公司要求建立健全公司、采油厂(指挥部)、采油队(站)、区队、班组、井场六级油井计量管理工作体系,充实、调整、加强各级油井计量人员。 5、目前,我厂油井计量全部采用人工检尺计量的方法。其要求采油工每次量罐时要在同一位置进行测量,将量油尺垂直放下,根据量油时的前、后尺计算出储油罐内的液量厚度。 6、对于油井取样、化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老井每7天取样化验一次;注水区内油井每5天取样化验一次(出现异常,随即取样化验) 7、所有抽油机井结构由井口装置、地面抽油机设备、井下抽油泵设备、抽油泵吸入口、机械动力传递装置(抽油杆)、油管、套管等组成。 8、新井建成采油三个月后,取样化验确定该井原油密度,以后每年测定两次。 9、抽油机维修保养工作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清洁、紧固、润滑、调整”。 10、日报中的摸光杆主要是利用手摸光杆,根据温度判断油井运行是否正常。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油井生产日报中含水率是指(D) A:水量/油量B:水量/液量 C:(水量/油量) *100%D:(水量/液量)*100% 2、单井本日生产时间是指(B)A:单井理论生产时间B:油井正常上液,抽油机实际运转时间 C:包括空抽在内的抽油机运转时间D:全天24小时 3、罐内液量高度允许误差在夏、秋季为(B) A:±1cm B:±2cm C:±3cm D:±4cm 4、罐内液量高度允许误差在冬、春季为(C) A:±1cmB:±2cmC:±3cmD:±4cm 5、对于丛式井组,根据油井数量进行轮流测产计量,每口井每月最少测产(B)次。 A:2B:3 C:4D:5 6、油井生产日报填写要求一律采用(D)。 A:楷体B:宋体C:草书D:仿宋体 7、在采油管理工作中,只要油井无产量(连续过24h),即不管井是否处在采油(如抽油机在运转)状态,地质(资料)上都称之为(B); A:开井B:关井C:采油井D:生产井 8、已知某井的日产液量为 2m3,含水率为75%,原油密度为0.848t/m3,则该井日产油为(B)。 A:0.500吨B:0.424吨C:1.500吨D:1.272吨

超稠油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超稠油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文章针对国内超稠油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超稠油开采技术展开了研讨,分析了蒸汽-氮气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井筒隔热技术、重力辅助火烧油层技术的特点并对不同超稠油开采技术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从技术的角度上提高超稠油开采的效率,降低超稠油开采的成本,并对石油事业和社会发展起到物质支持与技术保障的作用。 标签:超稠油;SAGD:SAGP;井筒隔热;COSH;蒸汽吞吐添加剂开采技术 1 超稠油开采技术 随着国内常规油气可动用储量日益减少,超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位日益重要。如何有效开采超稠油,使其成为可动用储量是石油工业一直面临的问题。超稠油粘度虽然很高,一般粘度大于50000mPa·s,但其对温度极为敏感,每增加10℃,粘度就会降低一半。因此对超稠油储层加热成为超稠油开采的一般手段,但是超稠油开采技术涉及内容广泛,文章将对目前超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今后超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1]。 1.1 蒸汽-氮气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P) 该技术就是在SAGD过程中将非凝析气体(如氮气)随蒸汽一起注入油藏,气体聚集在蒸汽腔室的上部,起到降低蒸汽分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同一油层压力下的蒸汽室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同时由于氮气的导热系数小,所以减少了向上覆岩层的热损失。由于该技术使所需的蒸汽量减少,因而节约了费用,提高了蒸汽的热利用率。 Jiang Qi,Bulter等人[2]进行了二维比例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SAGD 技术相比,SAGP实验的采油速度略有下降,但油汽比(OSR)要高得多;同时发现,SAGP技术所需的非凝析气量很少,通常为注入蒸汽体积的1.0%~2.0%;并且在产出相同油量的情况下,SAGP的蒸汽注入量比SAGD减少约1/4。所以,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更经济地开采重油和沥青,并扩大经济开采油藏的范围。 1.2 井筒隔热技术 新型真空高效隔热管柱千米蒸汽干度损失控制在10%以内,提高井底干度,同时为特超稠油动用提供了高效注汽技术保证。 某油田的超稠油生产井主要采用井筒隔热管柱、氮气隔热技术、注采一体保温管等技术[3],有效地减少了井筒热损失,提高了井底注汽干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原油生产成本。

SAGD稠油开采技术

SAGD技术开采稠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时间里,全球工业化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一般只适用于粘度低于10000mP a·s的普通稠油,目前国内外针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已进入矿场先导试验阶段或工业型试验阶段的技术有:蒸汽吞吐、蒸汽驱、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水平裂缝辅助蒸汽驱、火烧驱技术。从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情况看,由于超稠油原油粘度高,油层条件下流动能力低,依靠压差驱动的方式难以获得成功。在国内,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进行详细研究的单位有辽河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公司研究院。1996年辽河油田和总公司研究院曾与加拿大MCG公司合作,研究认为在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V工组、馆陶油层可采用SAGD开发,最终采收率为45%-60%。在国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获得了商业化成功应用,尤其在加拿大在不同类型的油田中已经开展了20多个重力泄油的先导试验区,并建成了5个商业化开采油田,其中两个规模较大的油田已建成了日产5000吨重油的产能,另一个油田已建成日产7000吨产能,预计2010年在加拿大依靠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重油产量将超过每天10万吨。重力泄油开采方式已成为开采重油,特别是超稠油的主要手段。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最终采收率一般超过50%,高的可以达到70%以上。 二、SAGD机理介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理论首先是罗杰·巴特勒博士于1978年提出的,最初的概念是基于注水采盐

的原理,即注入的淡水将盐层中的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面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这样可以通过持续在盐层的上面注水,从盐层的下部连续的将高浓度的盐溶液采出。高浓度盐溶液向下流动的动力就是水与含盐溶液的密度差,将这一原理用于住蒸汽热采过程中就产生力重力泄油的概念。 对于在地层原始条件下没有流动能力的高粘度原油,要实现注采井之间的热连通,需经历油层预热阶段。形成热连通后,注入的蒸汽向上超覆在地层中形成蒸汽腔,蒸汽腔向上及侧面移动,与油层中的原油发生热交换,加热的原油和蒸汽冷凝水靠重力作用泄到下面的生产井中产出。 目前SAGD有三种布井方式,即在靠近油藏的底部钻一对上下平行的水平井,上面水平井注汽,下面水平井采油;第二种是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方式,即在油藏底部钻一口水平井,在其上方钻一口或几口垂直井,垂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第三种是单管水平井SAGD,即在同一水平井井口下入注汽管柱,通过注汽管柱向水平井最顶端注汽,使蒸汽腔沿水平井逆向扩展。 SAGD机理示意图(左图为双水平井组合、右图为垂直井与水平井组合)

稠油开采技术进展

2010年第1期 总第181期 26 王学忠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山东东营 257000) 稠油开采技术进展 摘 要:分析了制约稠油开采的主要问题,综述了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建议开展地下稠油 变稀油技术攻关, 将稠油开采难题转化为稀油开采问题,大幅提高稠油产能和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稠油开采 冷采 注水采油 热采 水热裂解 收稿日期:2009-09-22。 作者简介:王学忠,高级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工程专业,2006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油田开发研究。 如何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把稠油、超稠油开采出来,是世界石油界面临的共同课题。稠油由于粘度高,给开采、集输和加工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来降低稠油的粘度。我国稠油开采90%以上依靠蒸汽吞吐或蒸汽驱,采收率能达到30%左右[1]。深化热采稠油油藏井网优化调整和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技术经济研究,配套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水平井均匀注汽、热化学辅助吞吐、高效井筒降粘举升等工艺技术驱动,保障了热采稠油产量的持续增长。1 制约稠油开发的主要问题 特稠油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为10 000~50 000 mPa·s, 超稠油(天然沥青) 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一般大于50 000 mPa·s。稠油的特点一是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如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占11%,塔河油田稠油族组分中沥青质含量高达23%;二是粘温关系敏感, 如陈375井脱水脱气油40℃对应粘度133 300 mPa·s,80℃对应粘度2 646 mPa·s,100℃对应粘度754 mPa·s。特稠油因含有胶质、沥青质、石蜡等高分子化合物,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其结构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破坏,且破坏程度与流动速度有关[2] ,即当原油流速慢时结构破坏小,粘度相对较大;流速快时则破坏大,粘度相对较小。共用同一渠道的多相流体在流动时会相互干扰,流度比越大,干扰越严重,低流度的水相更易侵入油相,使 油相变为孤立的油滴,油滴一旦被滞留下来,要起动它必须克服更大的附加毛管阻力。 特超稠油油藏开发难点在于:注汽压力高于18 MPa,常规锅炉不适应;吸汽能力差,小于1 t/(MPa·h);加热动用半径小于50 m;转变为牛顿流体温度高(高于100℃)。对于远离油田基地的中小规模特稠油油藏,或许其面临的主要开发瓶颈不是来自钻井技术、热采技术或冷采技术,而是来自地面集输技术,如地面稠油的输送加热、降粘、脱水工艺[3-4]。 胜利稠油的粘温关系曲线特点是,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敏感性强,在低温范围内随温度增加稠油粘度急剧下降,普通稠油在温度50~80℃范围内每升高10℃,稠油粘度降低约一半,特超稠油在温度70~100℃范围内每升高10℃,稠油粘度降低约一半。普通稠油在温度大于80℃和特超稠油在温度大于100℃后,随温度增加,稠油粘度下降缓慢[5]。 2 稠油开采的主要技术 目前提高稠油油藏产量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