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年月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及生物相的观察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技术

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四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一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及生物相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学习与掌握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方法。

(2)观察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绘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

(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

镜头下降接近标本。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7)微动螺旋用粗动螺旋只可以粗放的调节焦距,要得到最清晰的物象,需要用微动螺旋做进一步调节。微动螺旋每转一圈镜筒移动0.1毫米(100微米)。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的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是共轴的。

2、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反光镜,聚光器,接物镜,接目镜等组成,光学系统使物体放大,形成物体放大像。

(1)反光镜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用自然光检视物体,在镜座上装有反光镜。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可以将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照明标本。不用聚光器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较高档次的显微镜镜座上装有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调节光照强度。

(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的。聚光器可分为明视场聚光器和暗视场聚光器。普通光学显微镜配置的都是明视场聚光器,明视场聚光器有阿贝聚光器、齐明聚光器和摇出聚光器。阿贝聚光器在物镜数值孔径高于0.6时会显示出色差和球差。齐明聚光器对色差、球差和慧差的校正程度很高,是明视场镜检中质量最好的聚光器,但它不适于4倍以下的物镜。摇出聚光器能将聚光器上透镜从光路中摇出满足低倍物镜(4×)大视场照明的需要。

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下,其作用是将光源经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聚焦于样品上,以得到最强的照明,使物象获得明亮清晰的效果。聚光器的高低可以调节,使焦点落在被检物体上,以得到最大亮度。一般聚光器的焦点在其上方1.25mm处,而其上升限度为载物台平面下方0.1mm。因此,要求使用的载玻片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否则被检样品不在焦点上,影响镜检效果。聚光器前透镜组前面还装有虹彩光圈,它可以开大和缩小,影响着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若将虹彩光圈开放过大,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时,便产生光斑;若收缩虹彩光圈过小,分辨力下降,反差增大。因此,在观察时,通过虹彩光圈的调节再把视场光阑(带有视场光阑的显微镜)开启到视场周缘的外切处,使不在视场内的物体得不到任何光线的照明,以避免散射光的干扰。

(3)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转换器上的接物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造像,物镜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镜的性能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ure简写为NA),每个物镜的数值孔径都标在物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越大,物镜的性能越好。

物镜的种类很多,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根据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的介质不同,可分为:

①干燥系物镜以空气为介质,如常用的40×以下的物镜,数值孔径均小于1。

②油浸系物镜常以香柏油为介质,此物镜又叫油镜头,其放大率为90×—100×,数值孔值大于1。

根据物镜放大率的高低,可分为:

①低倍物镜指1×—6×,NA值为0.04—0.15;

②中倍物镜指6×—25×,NA值为0.15— 0.40;

③高倍物镜指25×—63×,NA值为0.35—0.95;

④油浸物镜指90×—100×,NA值为1.25—1.40。

根据物镜像差校正的程度来分类可分为:

①消色差物镜是最常用的物镜,外壳上标有“Ach”字样,该物镜可以除红光和青光形成的色差。镜检时通常与惠更斯目镜配合使用。

②复消色差物镜物镜外壳上标有“Apo”字样,除能校正红、蓝、绿三色光的色差外,还能校正黄色光造成的相差,通常与补偿目镜配合使用。

③特种物镜在上述物镜基础上,为达到某些特定观察效果而制造的物镜。如:带校正环物镜,带视场光阑物镜,相差物镜,荧光物镜,无应变物镜,无罩物镜,长工作距离物镜等。目前在研究中

常用的物镜还有:半复消色差物镜(FL),平场物镜(Plan),平场复消色差物镜(Plan Apo),超平场物镜(Splan,超平场复消色差物镜(Splan Apo)等。

(4)目镜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放大了的实像再放大一次,并把物像映入观察者的眼中。目镜的结构较物镜简单,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目镜通常由两块透镜组成,上端的一块透镜称“接目镜”,下端的透镜称“场镜”。上下透镜之间或在两个透镜的下方,装有由金属制的环状光阑或叫“视场光阑”,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处,所以其上可安置目镜测微尺。

普通光学显微镜常用的目镜为惠更斯目镜(Huygens eyepiece),如要进行研究用时,一般选用性能更好的目镜,如补偿目镜(K)、平场目镜(P)、广视场目镜(WF)。照相时选用照相目镜(NFK)。(二)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是通过透镜来完成的,单透镜成像具有像差,影响像质。由单透镜组合而成的透镜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大作用更好。

(三)显微镜的性能

显微镜分辨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光学系统的各种条件。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大率高,而且清晰,物体放大后,能否呈现清晰的细微结构,首先取决于物镜的性能,其次为目镜和聚光镜的性能。

1、数值孔径也叫做镜口率(或开口率),简写为N.A,在物镜和聚光器上都标有它们的数值孔径,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也是判断它们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数值孔径和显微镜的各种性能有密切的关系,它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与镜象亮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数值孔径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n—物镜与标本之间的介质析射率

α—物镜的镜口角

所谓镜口角是指从物镜光轴上的物点发出的光线与物镜前透镜有效直径的边缘所张的角度。镜口角α总是小于180°。因为空气的折射率为1,所以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总是小于1,一般为0.05—0.95;油浸物镜如用香柏油(折射率为1.515)浸没,则数值孔径最大可接近1.5。虽然理论上数值孔径的极限等于所用浸没介质的折射率,但实际上从透镜的制造技术看,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极限的。通常在实用范围内,高级油浸物镜的最大数值孔径是1.4。

几种物质的介质的折射率如下:

空气为1.0,水为1.33,玻璃为1.5,甘油为1.47,香柏油为1.52。

2、分辨力

D可用下式表示:

D=λ/2N.A.

可见光的波长为0.4—0.7微米,平均波长为0.55微米。若用数值孔为0.65的物镜,则D=0.55微米/2×0.65=0.42微米。这表示被检物体在0.42微米以上时可被观察到,若小于0.42微米就不能视见。如果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物镜,则D=2.20微米。凡被检物体长度大于这个数值,均能视见。由此可见,D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象愈清楚。根据上式,可通过:(1)减低波长;(2)增大折射率;(3)加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力。紫外线作光源的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短光波来提高分辨力以检视较小的物体的。物镜分辨力的高低与造象是否清楚有密切的关系。目镜没有这种性能。目镜只放大物镜所造的象。

3、放大率:

显微镜放大物体,首先经过物镜第一次放大造象,目镜在明视距离造成第二次放大象。放大率就是最后的象和原物体两者体积大小之比例。因此,显微镜的放大率(V)等于物镜放大率(V1)和目镜放大率(V2)的乘积,即:

V=V1×V2

F1=接物镜焦距,F2=接目镜焦距△=光学筒长,D=明视距离(=250毫米)

12

4、焦深: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标本时,焦点对在某一象面时,物象最清晰,这象面为目的面。在视野内除目的面外,还能在目的面的上面和下面看见模糊的物象,这两个面之间的距离称为焦深。物镜的焦深和数值孔径及放大率成反比:即数值孔径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因此调节油镜比调节低倍镜要更加仔细,否则容易使物象滑过而找不到。

三、实验器材

1.显微镜、擦镜纸等

2.标本片

3.香柏油、二甲苯

四、显微镜的使用操作及注意事项

显微镜结构精密,使用时必须细心,要按下述操作步骤进行。

(一)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从显微镜柜或镜箱内拿出时,要用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平稳地将显微镜搬运到实验桌上。

2、将显微镜放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离桌子边缘约10cm左右,右侧可放记录本或绘图纸。

3、调节光照不带光源的显微镜,可利用灯光或自然光通过反光镜来调节光照,但不能用直射阳光,直射阳光会影响物像的清晰并刺激眼睛。

将10×物镜转入光孔,将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打开到最大位置,用左眼观察目镜中视野的亮度,转动反光镜,使视野的光照达到最明亮最均匀为止。光线较强时,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反光镜。自带光源的显微镜,可通过调节电流旋钮来调节光照强弱。

4、调节光轴中心显微镜在观察时,其光学系统中的光源、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的光轴及光阑的中心必须跟显微镜的光轴同在一直线上。带视场光阑的显微镜,先将光阑缩小,用10×物镜观察,在视场内可见到视场光阑圆球多边形的轮廓像,如此像不在视场中央,可利用聚光器外侧的两个调整旋钮将其调到中央,然后缓慢地将视场光阑打开,能看到光束向视场周缘均匀展开直至视场光阑的轮廓像完全与视场边缘内接,说明光线已经合轴。

切忌用单手拎提;且不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记录。

(二)低倍镜观察镜检任何标本都要养成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的习惯。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于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将标本片放置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动器,使被观察的标本处在物镜正下方,转动粗调节旋钮,使物镜调至接近标本处,用目镜观察并同时用粗调节旋钮慢慢升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使物像清晰为止。用推动器移动标本片,找到合适的目的像并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在任何时候使用粗调节器聚焦物像时,必需养成先从侧面注视小心调节物镜靠近标本,然后用目镜观察,慢慢调节物镜离开标本进行准焦的习惯,以免因一时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及玻片。

(三)高倍镜观察在低倍物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较好的显微镜,低倍、高倍镜头是同焦的,在正常情况下,高倍物镜的转换不应碰到载玻片或其上的盖玻片。若使用不同型号的物镜,在转换物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从目镜观察,调节光照,使亮度适中,缓慢调节粗调节旋钮,使载物台上升(或镜筒下降),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调至物像清晰为止,找到需观察的部位,并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四)油镜观察油浸物镜的工作距离(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很短,一般在0.2mm以内,再加上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油浸物镜没有“弹簧装置”,因此使用油浸物镜时要特别细心,避免由于“调焦”不慎而压碎标本片并使物镜受损。

使用油镜按下列步骤操作:

1、先用粗调节旋钮将镜筒提升(或将载物台下降)约2cm,并将高倍镜转出。

2、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3、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旋钮将载物台缓缓地上升,(或镜筒下降),使油浸物镜浸入香柏油中,使镜头几乎与标本接触。

4、从接目镜内观察,放大视场光阑及聚光镜上的虹彩光圈(带视场光阑油镜开大视场光阑),上调聚光器,使光线充分照明。用粗调节旋钮将载物台徐徐下降(或镜筒上升),当出现物像一闪后改用细调节旋钮调至最清晰为止。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到物象,必须再从侧面观察,重复上述操作。

有时按上述操作还找不到目的物,则可能是由于油镜头下降还未到位,或因油镜上升太快。以至眼睛捕捉不到一闪而过的物像。遇此情况,应重新操作。另外应特别注意不要因在下降镜头时用力过猛,或调焦时误将粗调节器向反方向转动而损坏镜头及载玻片。

5、观察完毕,下降载物台,将油镜头转出,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乙醚酒精混合液(乙醚2份,纯酒精3份)或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用擦镜纸擦拭2—3下即可,(注意向一个方向擦拭)。

6、将各部分还原,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头不与载物台通光孔相对,而是成八字形位置,再将镜筒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用一个干净手帕将接目镜罩好,以免目镜头沾污灰尘。最后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放回柜内或镜箱中。

7、有菌的玻片置消毒缸中,清洗、晾干后备用。

五、微生物大小测定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图20-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图20-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

图 20-1目镜测微尺

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六、实验报告

1、结果

分别绘出你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标本片的形态,包括在三种情况下视野中的变化,同时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2、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试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3)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4)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5)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技术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极为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主要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导致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渗透性不同,产生革兰氏反应呈现出阴性或阳性。由此通过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个类。

若菌体被结晶紫初染时,染上的紫色不被酒精脱色者为G+菌;若被酒精脱色,而复染上红色者为G-菌。通过该染色法也可以观察细菌个体形状、排列、芽孢有无及其形状、大小和着色位置等。

三、实验内容

1.染色剂

⑴赫克尔氏结晶紫液

甲液:结晶紫 2g 乙液:草酸铵 0.8g

乙醇(95%) 20ml 蒸馏水 80ml

将甲、乙两液混合,静置48小时后使用。该染液较稳定,在不透气的棕色瓶中可储存数月。

⑵卢哥氏碘液

碘片:1.0g 碘化钾:2.0 g 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再放入碘片,待碘片全溶后,加水至300 ml。此液稳定,在不透气的棕色瓶中可存数月。

⑶脱色液:95%的乙醇。

⑷复染液:即0.5%番红水溶液。

番红(safranine,又称沙黄O)2.5g, 95%乙醇100mL

取2.5%番红(又称沙黄)的酒精溶液20 ml,蒸馏水80 ml。

2.操作步骤

⑴涂片。取适宜的细菌涂片,涂片时要使菌体薄而均匀,否则菌体群集会呈现假阳性。

⑵干燥和固定。自然风干或微热促其干燥,然后在火焰上通过1~2次,以固定涂片。

⑶初染。滴加结晶紫液,覆盖约1分钟。用水冲净结晶紫液。

⑷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分钟。用水冲去碘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或用滤纸吸干。

⑸脱色。将载玻片倾斜,并衬以白背景,流滴95%乙醇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乙醇。

⑹复染。用番红液1~2分钟,使已脱色的细胞重新着色,便于鉴别观察。水洗、待干,镜检。

⑺镜检。用油镜观察单独分散的菌体,菌体呈蓝紫者为G+,红色者为G-。

四、结论

实验是否成功,结果如何?不成功原因是什么?

五、问题

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各有什么结果?

3.结晶紫染色时间不够或染色时间过久会对结果有何影响?

4.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学习微生物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了解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制备流程及各环节的操作技术与应用。

(3)学习并掌握培养基的高压蒸气灭菌原理、操作关键技术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分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把一定的培养基放入一定的器皿中,就提供了人工繁殖微生物的环境和场所。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上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在组成原料上也各有差异。但是,不同种类和不同组成的培养基中,均应含有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以及某些特需的微量元素等。此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及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合适的渗透压。

根据制备培养基对所选用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三类。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使用目的,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及鉴别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类型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目的进行选择配制,本实验分别配制常用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等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凝固剂制成的,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和硅酸钠,其中以琼脂最为常用,其主要成份为多糖类物质,性质较稳定,一般微生物不能分解,故用凝固剂而不致引起化学成份变化。琼脂在95℃的热水中才开始融化,融化后的琼脂冷却到45℃才重新凝固。因此用琼脂制成的固体培养基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温度范围内(25℃-37℃)不会融化而保持固体状态。

高压蒸气灭菌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表Ⅴ-2),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表Ⅴ-3);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表Ⅴ-2 蛋白质含水量与凝固所需温度的关系

表Ⅴ-3 干热与湿热穿透力及灭菌效果比较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Ⅴ-4。一般培养基用1.05kg/cm2,121.3℃15-30分钟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例如含糖培养基用0.56kg/cm2(8磅/英寸2),112.6℃灭菌15分钟,但为了保证效果,可将其他成分先行121.3℃,20分钟灭菌,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又如盛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以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即可,而盛于大瓶内的培养基最好以1.05kg/cm2灭菌30分钟。

表Ⅴ-4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蒸汽压力所用单位为kg/cm2(千克/厘米2),它与1b/in2(磅/英寸2)和温度的换算关系见表Ⅴ-5。

三、实验器材

1、药品琼脂,10%HCL,10% NaOH,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药品;

2、材料具刻度1000毫升塘瓷盅或小铝锅,电子称,10×200mm试管,量筒,小烧杯,玻璃棒,骨匙,pH试纸,分装漏斗,试管盒,纱布,棉花,报纸,麻绳,标签,培养皿。

3、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冰箱、电炉等

四、实验步骤

1、称取药品放在大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并加热溶化,等药品溶解后用pH试纸调节p H 至7.4-7.6,如有沉淀应过滤后分装,每支试管约加入9ml。每组分装30支,加上棉塞,包上牛皮纸,准备灭菌。

装入试管中的量不宜超过试管高度的1/5,装入三角烧瓶中的量以烧瓶总体积的一半为限。在分装过程中,应注意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2、无菌水准备

在试管或瓶内先盛以适量的蒸馏水〔或生理盐水O.85%NaCl),盖好棉塞,包上牛皮纸使其灭菌后,其水量恰为9ml。每组准备10支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放在同一试管架上,以一大张牛皮纸包扎写上姓名。准备灭菌。

3、高压灭菌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操作步骤: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涡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五、思考题

棉塞的作用?

实验四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菌落计数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应用平板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目前一般是采用普通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三、试剂与器材

1.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灭菌水

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15-20g 蒸馏水1000ml(配置1/4量)

2.器材灭菌三角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实验内容

细菌总数是指1ml或1g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所用的方法是稀释平板计数法,由于计算的是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它反应的是检样中的活菌的数量。

用肉眼观察,计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数,必要时可用放大镜和菌落计数器计数,以防遗漏。若同一稀释中一个培养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培养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计数。若片状菌落数只是分布在培养皿的一侧区域,而另一半区域中的菌落分布均匀,则可计算半个培养皿的菌落数乘以2来代表全皿的数值。对于相互间距离很近,对虽紧密接触但特征不同的菌落,也应全部计数。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如下:

1.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者进行计算,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报告之。

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均在30~300之间,则按两者之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之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数。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6.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位数,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水样的稀释倍数。

(一)培养基的配制

按实验三中培养基的配制方法配制培养基。

(二)水样的采集与保藏

先将自来水水龙头用酒精灯灼烧3分钟,再放水5分钟后,在酒精灯旁打开已灭菌的水样瓶瓶盖,接取水样,盖上瓶盖迅速送回实验室。

(三)细菌总数的测定

按照无菌操作规则,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放于桌上迅速旋摇培养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冷却后成平板。每个水样倒入3个平板。另取一个无菌培养皿倒入培养基冷凝成平板作空白对照。将以上所有平板倒置于37℃恒温内培养24小时,记菌落数。3个平板上长的菌落总数的平均值即为1ml 水样中的细菌总数。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注意全过程防止染菌

六、思考题

1、从自来水的细菌总数结果来看,是否合乎饮用水的标准?

2. 测定水中细菌菌落总数有什么实际意义?

3.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讨论你这次的检验结果。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年月

显微镜的使用及生物相的观察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技术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

前言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目的在于把讲课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习标本互相印证,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通过实习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作风及基本技术操作,逐步达到独立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切片的能力,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为其他医学课程打下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习的要求 组织学实习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进行独立操作的原则,教师只是在实习方法和具体内容上予以指导,为此对参加实习的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穿白大衣。 2.实习前预习“实习指导”,实习时按要求认真观察。 3.用学生证,从显微镜室领取显微镜使用,并填好使用记录本中各项内容。 4.实习时要爱护显微镜及标本,损坏者要求及时报告,并给以赔偿。 5.固定座位,不得随意调动。实习桌少放物件,保持充分的工作空间。 6.班长负责从实验准备室借出切片标本,结束后如数归还。 7.组织学实习的绘图方法,为了加深认识和理解,应掌握绘图显示,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并注字。 工具:红蓝彩色铅笔与黑色铅笔各一支,将图画在实验报告纸上。 方法: 1.按照显微示教照片,选择典型。 2.确定画面 3.构画草图 4.着色注字,红色嗜酸性结构,蓝色示嗜碱性结构,黑色铅笔注字。 5.绘图顺序:画管状器官时,应从腔面向外侧画,画实质性器官,应从表面向内部画。 6.在图的左上角,应注明标本名称、取材与染色方法 三、观察切片标本的注意事项 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形态结构,与理论上所理解不一致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机体生活时,机能状态不同:如腺细胞充满分泌物和完全排出后的形态不同,由柱状可以变为扁平或立方。 2.立体和平面,全面与局部和关系: 我们观察的标本是组织,器官的局部一个切面,不同的断面,应仔细体会把切面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建立整体观念。 3.在切片制作的过程中常见有以下几种人为现象: (1)组织的收缩现象:制作切片过程中,应用各种化学药品处理组织,可引起组织的收缩,所以在切片中,常看到一部分组织与另一部分组织分离,或看到细胞与周围有较大的空隙。(2)组织死后变化:动物死亡时间较长,或取材时刀不锋利,使组织受损,组织出现死后变化,在切片中看到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核固缩等情况。 (3)组织皱褶现象:石蜡切片很薄,在粘片时易皱褶没有展平,经染色后,皱褶处是染色深而厚的一条。 (4)固定液未洗尽,有时存异物,或染色液的渣子。 (5)刀痕,切片刀有缺口,使被切的组织出现直线样空白。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教师实验室 遵义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目录 前言 (2) 实验一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3) 实验二软骨与骨、血液 (7) 实验三肌组织、神经组织 (10) 实验四循环系统、免疫系统 (13) 实验五内分泌系统、眼和耳※ (17) 实验六消化系统 (20) 实验七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24) 实验八生殖系统、皮肤 (28) 实验九胚胎学总论 (31) ※实验十心脏发生 (34) ※为护理学、药剂、药检、影像医学等专业免修内容

前言 (一)书写实验报告,是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基本手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报告的规范式书写要求,克服过去使用单页实验报告纸易丢失、难保存、考核内容单一等缺点,我们根据《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细微结构和人胚发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应的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报告使用,希望能对本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二)绘图是组织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后,准确绘出简图,加深对组织结构的理解,便于复习记忆,绘图时要注意各部结构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一般用红、兰铅笔描绘常规染色的结构,用红色描绘嗜酸性结构,如:细胞质和纤维;用兰色描绘嗜碱性结构:如细胞核。注意色调的深浅,笔道均匀,正确反映镜下的结构特点,图中注字要规整;引线要平行、对齐;最后在图下注明标本名称、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三)每次课实验报告要求在课内完成,下课前交实验指导教师批改。本实验报告是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妥善保管,期末统一收回给予评分。 (四)本实验报告可供我院各专业本、专科医学生及研究生学习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课时选用,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分析、整理、综合、归纳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书写科研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考分比例:实验部分:35 % 理论部分:65% 2006年8月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组织胚胎学实验切片观察

第一版,大家先认识一下,回来给你们备注。这些都是最具特征的图,仔细看。 睾丸 卵巢

食管胃

十二指肠低倍镜:管壁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

胰 岛 胰脏低倍镜: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每个小叶内有许多深染为紫红色的腺泡,其间染色淡部分为胰岛。高倍镜:腺泡由锥状细胞构成,胞核圆,位于细胞中央偏底部。细胞游离端浅紫红色,基底部深紫色。 肾低倍镜:结缔组织被膜、皮质、髓质。皮质有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肾小体呈球形,染成紫红色;近曲小管染成红色,管径较大;远曲小管染色较浅,管径较小。髓放线:紫红色,髓质伸向皮质的直行肾小管。

高倍镜:肾小体:肾小球,一团动脉毛细血管球,可见稍粗入球小动脉和稍细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紧贴肾小球不易区分。脏层和壁层之间腔隙为肾小囊腔。近曲小管:深红色,管壁上皮细胞呈锥状,细胞间界限不清。胞核大而圆,多位于基底部。细胞游离端有刷状缘,管腔小而不规则。远曲小管:胞质染色淡,呈立方形或低柱状,细胞分界清楚,核圆位于中央,管腔大。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在入球和出球微动脉之间,包括:致密斑(椭圆形斑,细胞染色浅,核椭圆形,排列紧密)、球外系膜细胞、球旁细胞(胞体大,立方或多边形,核大而圆或卵圆,着色浅。胞质弱嗜碱性。)。髓质:细段:扁平上皮。3-4个细胞围成的管腔。集合管:立方上皮移行为柱状上皮,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染色淡,核圆形,居中。乳头管:复层柱状上皮。 肝脏

肝脏低倍镜:肝小叶:多角形小叶。中央静脉:小叶中央管腔。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呈索状。肝血窦:肝细胞索之间的不规则腔隙。门管区(相邻几个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小叶间动脉(管腔小而圆,管壁厚)、小叶间静脉(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小叶间胆管(管腔小而圆,单层立方上皮,胞核圆)。高倍镜:肝细胞:多角形,核大而圆,有的为双核。贴近肝细胞的扁平上皮细胞、多突起或呈梭形的枯否氏细胞。 肺脏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专业临床五年制 班级 2012级8班 姓名路海燕 学号 6 电子信箱 完成日期

实验一上皮组织 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27# 染色:HE 材料:豚鼠气管横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侧面形态结构 杯状细胞 柱状细胞 纤毛 基膜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切片,HE染色,40×10)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光镜下杯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细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观形似复层,实为单层。此种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

实验二软骨和骨 报告主题:骨单位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6# 染色:Schmorl式染色 材料:脱钙骨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骨陷窝 骨单位骨板 中央管 骨小管 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氏法块染,40×10) 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光镜下可见骨单位中央为圆形的中央管,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骨板,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可见棕黄色的小腔,为骨陷窝。骨陷窝之间有细小的骨小管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实验三肌组织 报告主题:心肌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12# 染色:HE染色 材料:人心肌切片 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 闰盘 心肌(人心肌切片,HE染色,40×10) 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走向无一定规则,心肌纤维连接处为闰盘,闰盘染色深。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考试图及答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考试图及答案照片名称:14平滑肌 照片名称:15尼氏体 照片名称:16轴丘 照片名称:17郎飞结 照片名称:21淋巴小结 照片名称:19小静脉小动脉 照片名称:18毛细血管 照片名称:1单层柱状上皮 照片名称:22皮质 照片名称:23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照片名称:24脾白髓 照片名称:28皮肤 照片名称:27腺垂体 照片名称:26肾上腺皮质

照片名称:25甲状腺滤泡照片名称:29胃(四层) 照片名称:31主细胞 照片名称:30胃 照片名称:32壁细胞 照片名称:36粘液性腺泡照片名称:35潘氏细胞照片名称:34小肠绒毛照片名称:33小肠 照片名称:37浆液性腺泡照片名称:39胰岛 照片名称:40肝 照片名称:38胰腺 照片名称:44肺泡 照片名称:43肝门管区

照片名称:42肝血窦 照片名称:41中央静脉 照片名称:45肾小体 照片名称:46近曲小管(近端小管曲部)照片名称:48致密斑 照片名称:52生精小管 照片名称:51滤过屏障 照片名称:49足细胞 照片名称:56初级卵泡 照片名称:55精子 照片名称:54支持细胞 照片名称:53精原细胞 照片名称:60胚泡 照片名称:59卵丘

照片名称:58次级卵泡 照片名称:57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照片名称:61胚泡 照片名称:62二胚层胚盘 照片名称:63二胚层胚盘 照片名称:64脐带 照片名称:3杯状细胞 照片名称:红细胞白细胞 照片名称:65胎盘 照片名称:5浆细胞 照片名称:7嗜酸性粒细胞 照片名称:6中性粒细胞 照片名称:4肥大细胞 照片名称:12骨骼肌 照片名称:10单核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33页

一、绪论和上皮组织 (一)绘图:单层柱状上皮(略) (二)填空 1.观察被覆上皮时,是根据上皮的层数和细胞形态来判断上皮类型的。 2.HE染色法最为常用,通过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料染色后,前者主要把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胞质内的核糖体染成蓝紫色。后者主要把细胞质和细 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成粉红色。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 为嗜碱性和嗜酸性。 (三)名词翻译并解释带*的名词 epithelial tissue(上皮组织)microvillus( 微绒毛) cilium( 纤毛)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 intermediate junction( 中间连接) desmosome( 桥粒) endothelium( 内皮) hemidesmosome( 半桥粒) gap junction( 缝隙连接) junctional complex(连接复合体) 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 质膜内褶) *basement membrane (基膜) basement membrane(基膜):是位于上皮与结缔组织间之间的薄层均质膜状结构, 电镜下由基板和网板构成;具有支持、连接;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和半透膜的功能。 (四)思考题 1.结合本次实验观察到的上皮组织(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切片,归纳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上皮组织的特点包括: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细胞有明显极性 3)上皮组织内无血管。

2.列表说明所观察的被覆上皮类型与分布。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二、固有结缔组织 (一)绘图:疏松结缔组织(略) (二)填空 1.光镜下,浆细胞呈 圆形 或 卵圆 形,核内异染色质呈 车轮状 分布,胞质 嗜碱 性,染成 蓝紫色 ,近核旁的胞质有一 浅染 区。 2.固有结缔组织包括 疏松结缔组织 、 致密结缔组织 、 脂肪组织 和 网状组织 ;但 网状 组织需银染才能观察到 网状 纤维。 (三)名词翻译并解释带* 的名词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 疏松结缔组织 ) fibroblast ( 成纤维细胞) fibrocyte ( 纤维细胞 ) macrophage ( 巨噬细胞 ) plasma cell ( 浆细胞 ) mast cell ( 肥大细胞 ) fat cell ( 脂肪细胞 ) collagenous fiber (胶原纤维 ) *reticular fiber (网状纤维 ) elastic fiber (弹性纤维 ) reticular fiber (网状纤维):主要分布于网状组织内,纤维细小,分支较多并互相交织成网,银染呈棕黑色。网状纤维构成细小的支架结构。 内皮:心血管、淋巴管腔面 间皮:胸、腹膜及胸腹腔器官(脾等)外表面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滤泡等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道等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呼吸道腔面 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膀胱等 角化:皮肤表皮 未角化:食管等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报告 供临床、口腔、影像、预防、护理、中医、 中西医、康复、针推、助产、检验、生物技术等专业使用 班级:学号: 实验室:姓名: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编写说明 本实验报告针对不同平台、不同专业进行设计,主要目的为考量并检验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实验课后能够达到系统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对人体胚胎的发生、发育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有较系统的认识。 本甲平台包括临床、口腔、影像、预防专业; 本乙平台包括护理及生物技术专业; 本丙平台包括中医、中西医、康复、针推、检验等专业; 专科包括临床、护理、助产、影像、检验等专业。 任务要求及成绩计算: 1.本甲平台 完成全部实验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成绩5分+期中考试10分+标本考试10分+自主学习5分+实验作业5分,课堂表现5分)。 2.本乙、本丙平台 完成组织学的全部实验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成绩10分+标本考试2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作业10分)。 3.专科平台 完成组织学的部分实验报告,并作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计算方法:考勤成绩10分+标本考试10分+课堂表现10分+实验作业10分)。

组织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上皮组织 作业: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图题及直线代表的结构名称。 日期: 图1 图2 图3 图4 教师评语 评分批阅教师日期

组织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疏松结缔组织 作业:根据观察结果,写出图题及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 标本号:染色方法: 标本名称:放大倍数: 材料来源:日期: 图5 描述: 教师评语 评分批阅教师日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