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数学 资料

高等数学 资料

高等数学 资料
高等数学 资料

第一讲 随机事件与概率

一、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试验,样本空间与事件.

2.古典概型:设样本空间Ω为一个有限集,且每个样本点的出现具有等可能性,则 基本事件总数

中有利事件数

A A P =

)(

3.几何概型:设Ω为欧氏空间中的一个有界区域, 样本点的出现具有等可能性,则

、体积)Ω的度量(长度、面积、体积)A的度量(长度、面积=

)(A P

【例1】 一个盒中有4个黄球, 5个白球, 现按下列三种方式从中任取3个球, 试求取

出的球中有2个黄球, 1 个白球的概率.

(1) 一次取3个;

(2) 一次取1 个, 取后不放回; (3) 一次取1个, 取后放回.

【例2 】从 (0,1) 中随机地取两个数,试求下列概率:

(1) 两数之和小于1.2; (2) 两数之和小于1且其积小于16

3. 一、 事件的关系与概率的性质

1.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律(与集合对应), 其中特别重要的关系有: (1) A 与B 互斥(互不相容) ? Φ=AB

(2) A 与B 互逆(对立事件) ? Φ=AB ,Ω=B A (3) A 与B 相互独立? P (AB )=P (A )P (B ).

? P (B|A )=P (B ) (P (A )>0). ?(|)(|)1P B A P B A += (0

?P (B |A ) =P (B |A ) ( 0 < P (A ) < 1 )

注: 若(0

0)

? 1)|()|(=+B A P B A P (0

(4) A , B , C 两两独立 ? P (AB )=P (A )P (B );

P (BC )=P (B )P (C ); P (AC )=P (A )P (C ).

(5) A , B , C 相互独立 ? P (AB )=P (A )P (B );

P (BC )=P (B )P (C ); P (AC )=P (A )P (C ); P (ABC )=P (A )P (B )P (C ).

2. 重要公式

(1) )(1)(A P A P -=

(2) )()()(AB P A P B A P -=- (3) )()()()(AB P B P A P B A P -+=

)()()()()()()()(ABC P AC P BC P AB P C P B P A P C B A P +---++= (4) 若A 1, A 2,…,A n 两两互斥, 则∑===n

i i n

i i

A P A

P 1

1

)()(

.

(5) 若A 21,A , …, A n 相互独立, 则 )(1)(

11i

n i n i i

A P A P ∏==-= )](1[11

i

n

i A P ∏=--=.

∏===n

i i n i i A P A P 1

1

)()( .

(6) 条件概率公式: )

()

()|(A P AB P A B P =

(P (A )>0) 【例3】 已知(A +B )(B A +)+B A B A +++=C , 且P ( C )=3

1

, 试求P (B ).

【例4】 设两两相互独立的三事件A , B , C 满足条件: ABC =Φ, P (A )=P (B )=P (C )

<

2

1,且已知9

()16P A B C =, 则P (A )= .

【例5】 设三个事件A 、B 、C 满足P (AB )=P (ABC ), 且0

(A )P (A B |C )=P (A |C )+ P (B |C ). (B )P (A B |C )=P (A B ). (C )P (A

B |

C )=P (A |C )+ P (B |C ). (

D )P (A

B |

C )=P (A

B ).

【例6】 设事件A , B , C 满足条件: P (AB )=P (AC )=P (BC )18=

, P (ABC )=116

, 则事件A , B , C 中至多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

【例7】 设事件A , B 满足 P (B| A )=1则

【 】

(A ) A 为必然事件. (B ) P (B|A )=0. (C ) A B ?. (D ) A B ?.

【例8】 设A , B , C 为三个相互独立的事件, 且0

(C ) B A -与C (D ) AB 与C 【例9】 设A ,B 为任意两个事件,试证

P (A )P (B )-P (AB ) ≤ P (A -B ) P (B -A ) ≤

4

1. 三、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Bayes 公式与二项概率公式 1. 乘法公式:

).

|()|()|()()().

|()()|()()(1212131212121212121-===n n n A A A A P A A A P A A P A P A A A P A A P A P A A P A P A A P

2. 全概率公式:

1

1

()(|)(),,,.i i i j i i i P B P B A P A A A i j A ∞

====Φ≠=Ω∑

3.Bayes 公式:

1

1

(|)()

(|),,,.(|)()

j j j i j i i i

i

i P B A P A P A B A i j A P B A P A ∞

===

=Φ≠=Ω∑ A

4.二项概率公式: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

【例10】 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 6件正品, 现从中任取2件, 若已知其中有一件为次品,

试求另一件也为次品的概率.

【例11】设10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 7件正品, 现每次从中任取一件, 取后不放回.

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第三次取得次品; (2) 第三次才取得次品;

(3) 已知前两次没有取得次品, 第三次取得次品; (4) 不超过三次取到次品;

【例12】 甲, 乙两人对同一目标进行射击,命中率分别为0.6和0.5, 试在下列两种情形下,

分别求事件“已知目标被命中,它是甲射中”的概率. (1)在甲, 乙两人中随机地挑选一人, 由他射击一次; (2)甲, 乙两人独立地各射击一次.

【例13】设有来自三个地区的各10名、15名和25名考生的报名表,其中女生的报名表分别

为3份,7份和5份. 随机地取一个地区的报名表,从中先后任意抽出两份. (1) 求先抽到的一份是女生表的概率p ;

(2)

已知后抽到的一份是男生表,求先抽到的一份是女生表的概率q

第二讲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要求

1. 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F x P X x =≤) 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2.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 )分布及其应用.

3. 了解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 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2(,)N μσ、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0)λλ>的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0,()0,0.x e x f x x λλ-?>=?≤?

5. 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一、分布函数

1.随机变量:定义在样本空间上,取值于实数的函数称为随机变量.

2.分布函数:∞+-∞=<<),≤

()(x x X P x F F (x )为分布函数 ?(1) 0≤F (x ) ≤1

(2) F (x )单调不减 (3) 右连续F (x +0)=F (x ) (4) 1)(,0)(=+∞=-∞F F

3.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1) 离散型随机变量

∑∞

=====1

i 1

0,

≥,,,2,1,)(i i i i p p n i p x X P

分布函数为阶梯跳跃函数.

(2) 连续型随机变量 ?∞

-=

x

t t f x F d )( )(

f (x )为概率密度 ? (1) f (x )≥0, (2)

?+∞

- f (x )1d =x

?

=≤≤=<

a

x f b X a P b X a P )()()(

4.几点注意

【 例1 】 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

0,1,57(),11,16161, 1.x F x x x x <-???

=+-≤

则2(1)P X == .

【 例2 】 设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 f (x ), 且 f (-x ) = f (x ), 记()X F x 和()X F x -分别是X 和X -的分布函数, 则对任意实数x 有 【 】 (A )()()X X F x F x -=.

(B )()()X X F x F x -=-.

(C )()1()X X F x F x -=-.

(D )()2()1X X F x F x -=-.

【 例3 】 设 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0λ>的指数分布, 试求随机变量 Y = min { X ,

2 } 的分布函数

【 例4 】设某个系统由 6 个相同的元件经两两串联再并联而成, 且各元件工作状态相互独立

每个元件正常工作时间服从参数为 0λ>的指数分布, 试求系统正常工作的时间 T 的概率分布.

【 例5】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

?<-=.,

0,

1|||,|1)(其他x x x f 试求(1) X 的分布函数)(x F ; (2)概率)4

12(<

<-X P . 二、 常见的一维分布

(1) 0-1分布:1,0,)1()(1 =-==-k p p k X

P k k .

(2) 二项分布n k p p C k X P p n B k n k

k n ,,1,0,)1()(:),( =-==- .

(3) Poisson 分布)(λP : ,2,1,0,0>,e !

)(==

=-k k k X P k

λλλ.

(4) 均匀分布?????-=.,

<<1

)(:),(其他0,

, b x a a b x f b a U

(5) 正态分布N (μ,σ2): 0,,e

π21)(2

22)(+∞<<∞->=

--

μσσ

σμ x x f

(6) 指数分布?

??=-. ,0 >0,

,e )(:)(其他x x f E x λλλ 

>0λ.

(7) 几何分布.2110,)

1()(:)(1

,,k ,<p<p p k X P p G k =-==-

(8) 超几何分布H (N ,M ,n ): },min{,,1,0,)(M n k C C C k X P n

N

k

n M N k M ===-- . 【例6】某人向同一目标独立重复射击,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p (0

)1(6p p -.

(C ) 22)1(3p p -. (D ) 2

2)1(6p p -. 【例7】 设X ~N (μ, σ2

), 则 P ( X ≤1+μ) 【 】 (A ) 随μ的增大而增大 . (B ) 随μ的增大而减小. (C ) 随σ的增大而不变 .

(D ) 随σ的增大而减小.

【例8】 设X ~N (μ, σ2), ()F x 为其分布函数,0μ<,则对于任意实数a ,

有 【 】

(A ) ()() 1.F a F a -+> (B ) ()() 1.F a F a -+= (C ) ()() 1.F a F a -+< (D ) 1()().2

F a F a μμ-++=

【例9】 甲袋中有1个黑球,2个白球,乙袋中有3个白球,每次从两袋中各任取一

球交换放入另一袋中,试求交换n 次后,黑球仍在甲袋中的概率.

三、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 离散的情形

2. 连续的情形

3. 一般的情形

【例10】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

?????<≤<<-=.,

0,

20,4

1,01,21

)(其他x x x f X

令),(,2

y x F X Y =为二维随机变量(X , Y )的分布函数.

(Ⅰ) 求Y 的概率密度)(y f Y ;

(Ⅱ)

)4,2

1

(-F 第三讲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要求

1. 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密度和条件密度.会求与二维随机变量相关事件的概率.

2.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不相关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 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

4. 会求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会求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一、 各种分布与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1. 各种分布

(1)一般二维随机变量 F (x , y )=P { X ≤ x , Y ≤ y }, x ∈ (?∞, +∞), y ∈ (?∞, +∞)的性质

F (x , y )为联合分布函数 ? 1) 0 ≤F (x , y )≤1 , ?x ∈ (?∞, +∞),, y ∈ (?∞, +∞);

2) F (?∞, y )= F (x , ?∞)=0, F (+∞,+∞)=1;

3) F (x , y )关于x , y 均为单调不减函数; 4) F (x , y )关于x , y 均分别右连续.

(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

联合概率分布律 P {X = x i , Y = y j } = p i j , i , j =1, 2 ,??? , p i j ≥ 0, 1=∑∑i

j

j

i p

边缘分布律 p i ? = P {X = x i }=

∑j

j

i p

, i =1, 2 ,??? ,

p ? j = P { Y = y j }=

∑i

j

i p

, j =1, 2 ,??? ,

条件分布律

P {X = x i |Y = y j } =

j

j i p p ?, P { Y = y j | X = x i } =

?

i j i p p .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边缘密度和条件密度

f (x , y )为联合概率密度 ? 1? f (x , y )≥0,

2?

1=??

∞+∞-∞

+∞

- ),(d x d y y x f .

设( X , Y )~ f (x , y )则 分布函数:

??∞-∞

-=x

y

dxdy y x f y x F ),(),(;

边缘概率密度: ?

+∞

-=

),()(dy y x f x f X , ?

+∞

-= ),()(dx y x f x f Y .

条件概率密度: )(),()|(|y f y x f y x f Y Y X =

, )

()

,()|(|x f y x f x y f X X Y =.

??=∈D

dxdy y x f D Y X P ),(}),{(

.)

,(),(y

x y x F y x f ???=2

2.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X 和Y 相互独立 ? F (x , y )= F X (x )F Y (y );

? p i j = p i ? ? p ? j (离散型)

? f (x , y )= f X (x )f Y (y ) (连续型)

【注】 1? X 与Y 独立, f (x ), g (x )为连续函数 ? f (X )与g (Y )也独立.

2? 若X 1, ????, X m , Y 1, ????, Y n 相互独立, f , g 分别为m 元与 n 元连续函数 ? f (X 1, ????, X m )与g (Y 1, ????, Y n )也独立. 3? 常数与任何随机变量独立.

3. 常见的二维分布

(1)二维均匀分布 (X , Y )~ U (D ), D 为一平面区域. 联合概率密度为

?????∈=.,

.),(,)(),(其他01

D y x D S y x f (2)二维正态分布 (X , Y )~ N (μ1 , μ2, σ12 ,σ22, ρ ), ?∞ <μ1, μ2 < +∞, σ1>0, σ2 > 0, |

ρ | <1. 联合概率密度为

2

21121

ρ

σπσ?-=

),(y x ???

????

?-+------222

22121212122121

σμσσμμρσμρ)())(()()(y y x x e

性质:

( a ) X ~ N (μ1, σ12 ), Y ~ N (μ2, σ22 ) ( b ) X 与Y 相互独立 ? ρX Y =0 , 即 X 与Y 不相关.

( c ) C 1X +C 2Y ~ N (C 1 μ1+ C 2 μ2, C 12 σ12 + C 22σ22 +2C 1C 2 ρ σ1 σ2 ). ( d ) X 关于Y=y 的条件分布为正态分布: )](),([221

22111ρσμσσρμ--+y N

【 例1 】 设A ,B 为事件,且P (A )=

41, P (B |A )=2

1, P (A |B )=12

令 X =??

?否则发生若,0,1A , Y =?

??否则发生

若,0B ,1

(1) 试求(X , Y )的联合分布律; (2)计算Cov ( X , Y ); (3) 计算 2

2

(2,43)Cov X Y +

【 例2 】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下表列出了二维随机变量(X , Y )联合分布律及关于X 和关于Y 的边缘分布律中的部分数值, 试将其余数值填入表中的空白处.

【 例3 】设随机变量X 与Y 独立同分布, 且X 的概率分布为

3

13221P

X

记{}{}Y X V Y X U ,min ,,max ==. (I )求(U , V )的概率分布;

(II )求(U , V )的协方差C ov (U , V ). 【详解】(I )易知U , V 的可能取值均为: 1, 2. 且

{}{}})1,min ,1,(max )1,1(=====Y X Y X P V U P

)1,1(===Y X P 9

4

)1()1(=

===Y P X P , {}{}0})2,min ,1,(max )2,1(======Y X Y X P V U P , {}{}})1,min ,2,(max )1,2(=====Y X Y X P V U P

)2,1()1,2(==+===Y X P Y X P

)2()1()1()2(==+===Y P X P Y P X P 9

4=

, {}{}})2,min ,2,(max )2,2(=====Y X Y X P V U P

)2()2()2,

2(======Y P X P Y X P 9

1=

, 故(U , V )的概率分布为:

(II ) 9122941209411)(??+??++?

?=UV E 9

16

=,

而 914952941)(=?+?

=U E , 9

10912981)(=?+?=V E . 故 81

4

910914916)()()(),(=?-=

-=V E U E UV E V U Cov . 【 例4】 设随机变量X 在区间(0, 1)上服从均匀分布, 在)10(<<=x x X 的条件下,随机变量Y 在区间),0(x 上服从均匀分布, 求

(Ⅰ)随机变量X 和Y 的联合概率密度; (Ⅱ)Y 的概率密度; (Ⅲ)概率}1{>+Y X P .

二、 二维(或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分布的可加性

(1)若X ~B (m, p ), Y ~B (n, p ), 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 X +Y ~ B (m +n , p ). (2)若X ~P (λ1), Y ~P (λ2), 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 X+Y ~ P (λ1+λ2).

(3)若X ~N (211,μσ), Y ~P (222,μσ), 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 X+Y ~ N (22

1212,μμσσ++).

一般地,若X i ~N (2,i i μσ), i =1, 2, …, n , 且X 1,X 2,…,X n 相互独立,则Y =C 1X 1+C 2X 2+…+C n X n +C 仍服从正态分布,且此正态分布为

2

2

1

1

(

,

),

n

n

i i

i i i i N C C C

μ

σ==+∑∑ 其中C 1,…,C n 为不全为零的常数.

2.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例

5】 设

X

Y

相互独立, 且~(1),~(2),X P Y P 则

{max(,)0}______;P X Y ≠=

{min(,)0}__________.P X Y ≠=

【 例6】 设X 与Y 相互独立, 其密度函数分别为:

1,

01,()X x f x <

?0,

其他. ,0,

()y Y e y f x -?>=??0,其他.

求Z =2X +Y 的概率密度

【 例7】设二维随机变量(X , Y )的概率密度为

2,01,01,

(,)0,

x y x y f x y --<<<

(I )求{}Y X P 2>;

(II )求Z =X+Y的概率密度)(z f Z . 【详解】(I ){}Y X P 2>??>=

y

x dxdy y x f 2),(??--=1

221

)2(y

dx y x dy 24

7=

. (II )方法一: 先求Z 的分布函数: ??≤+=

≤+=z

y x Z dxdy y x f Z Y X P z F ),()()(

当z <0时, 0)(=z F Z ; 当10<≤z 时, ??

=

1

),()(D Z dxdy y x f z F ?

?---=y

z z

dx y x dy 0

)2(

3

2

3

1z z -

=; 当21<≤z 时, ??

-

=2

),(1)(D Z dxdy y x f z F ?

?-----=111

)2(1y

z z dx y x dy

3)2(3

1

1z --=; 当2≥z 时, 1)(=z F Z . 故Z =X+Y的概率密度

)(z f Z =)(z F Z '??

?

??<≤-<<-=.,0,21,)2(,10,222其他z z z z z

方法二: ?

+∞

--=

dx x z x f z f Z ),()(,

?

?

?<-<<<---=-.,0,

10,10),(2),(其他x z x x z x x z x f ??

?+<<<<-=.,

0,

1,10,2其他x z x x z 当z ≤0 或z ≥ 2时, 0)(=z f Z ;

当01z <<时, ?-=z

Z dx z z f 0

)2()()2(z z -=;

当21<≤z 时, ?

--=11

)2()(z Z dx z z f 2)2(z -=;

故Z =X+Y的概率密度

)(z f Z ??

?

??<≤-<<-=.,0,21,)2(,10,222其他z z z z z

【例8】 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 X 有密度函数f (x ), Y 的分布律为

()i i P Y a p ==, i =1,2. 试求Z =X +Y 的概率分布.

第四讲 数字特征与极限定理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 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 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根据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求其函数)(X g 的数学期望)(X Eg ;会根据随机变量X 和Y 的联合概率分布求其函数),(Y X g 的数学期望),(Y X Eg .

3.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4.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大数定律)

5.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和列维—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经济类还要求)会用相关定理近似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 数学期望与方差(标准差)

1. 定义(计算公式)

离散型 {}

i i p x X P ==,

∑=

i

i

i p

x X E )(

连续型 )(~x f X ,

x

x xf X E d )()(?

+∞

-=

方差:[]22

2)()())(()(X E X E X E X E X D -=-=

标准差:)(X D , 2. 期望的性质:

1° )())((,)(X E X E E C C E == 2° )()()(2121Y E C X E C Y C X C E +=+ 3° )()()(Y E X E XY E ,Y X =则独立与若 4° [])()(≤)(222Y E X E XY E

3. 方差的性质:

1° 0))((,0))((,0)(===X D D X E D C D 2° )()()(Y D X D Y X D Y X +=±相互独立,则与

3° )()(2121X D C C X C D =+

4° 一般有 ),Cov(2)()()(Y X Y D X D Y X D ±+=±

)()(2)()(Y D X D Y D X D ρ±+=

5°2

()()C D X E X <-, )(X E C ≠

【例1】设试验成功的概率为43, 失败的概率为4

1

, 独立重复试验直到成功两次为止. 试求试验次数的数学期望.

【例2】 n 片钥匙中只有一片能打开房门, 现从中任取一片去试开房门, 直到打开为止. 试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求试开次数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1)试开过的钥匙即被除去; (2)试开过的钥匙重新放回

【例3】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0,

0,2cos 21

)(其他πx x x f 对

X 独立地重复观察4次, 用Y 表示观察值大于3

π

的次数, 求2Y 的数学期望.

【例4】 设有20人在某11层楼的底层乘电梯上楼, 电梯在中途只下

不上, 每个乘客在哪一层(2-11层)下是等可能的, 且乘客之间相互独立, 试求电梯须停次数的数学期望.

二、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或方差)

1、一维的情形

)(X g Y =

离散型:{}i i P X

x p == , ∑=

i

i i

p

x g Y E )()(

连续型:~()X

f x x x f x

g Y E d )()()(?

+∞

-=

2、二维的情形

),(Y X g Z =

离散型{}

ij

i i p y Y x X P Y X ===,~),(,

∑∑=

j

ij j

i

i

p

y x g Z E ),()(

连续型),(~),(y x f Y X , y x y x f y x g Z E d d ),(),()(?

?+∞

-+∞∞-=

【例5】 设X 与Y 独立且均服从N (0,1),求Z =

22Y X + 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例6】设两个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N (0,2

1

), 试求Z =|X -Y |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三 、协方差,相关系数与随机变量的矩

1、重要公式与概念:

协方差 []))()((()Cov(Y E Y X E X E X,Y --= 相关系数 )

()()Cov(Y D X D X,Y XY =

ρ

)(k X E k 阶原点矩

[]

k X E X E k ))((- 阶中心矩

2、性质: 1°

),(Cov ),(Cov X Y Y X =

2° ),(Cov ),(Cov Y X ab bY aX =

3° ),(Cov ),(Cov ),(Cov 2121Y X Y X Y X X +=+ 4° |(,)|1X Y ρ≤

5° 1)(1),(=+=?=b aX Y P Y X ρ )>0(a 1)(1),(=+=?-=b aX Y P Y X ρ )<0(a

3、下面5个条件互为充要条件:

(1)0),(=Y X ρ (2)0)Cov(=X,Y (3))()()(Y E X E XY E = (4))()()(Y D X D Y X D +=+ (5))()()(Y D X D Y X D +=-

【例7】设)2(,,,21>n X X X n 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 且均服从)1,0(N , 记

∑==n

i i X n X 1

1, .,,2,1,n i X X Y i i =-= 求:

(I ) i Y 的方差n i Y D i ,,2,1),( =; (II ) 1Y 与n Y 的协方差),(1n Y Y Cov ; (III ) }.0{1≤+n Y Y P

四、极限定理

1. 切比雪夫不等式

{}

{}

()()

|()|,|()|<1-22 D X D X P X E X P X E X εεε

ε

-≥≤

-≥或

2. 大数定律

3. Poisson 定理

4. 中心极限定理

列维—林德伯格定理: 设随机变量X 1,X 2,…,X n ,…相互独立同分布, 且

2(),(),i i E X D X μσ== 1,2,

,,

i n =, 则对任意正数x ,有

2-

2

l i m

e d n t i x n X n P x t μ-∞→∞??-???

≤=??

????

∑?

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 设~(,),n B n p η(即X 1,X 2,…,X n ,…相互独立, 同服从0

一1分布) 则有

22

lim d t x n P x t -

-∞→∞

???

≤=???

?. 【例8】 银行为支付某日即将到期的债券须准备一笔现金,已知这批债券共发放了500张,每张须付本息1000元,设持券人(1人1券)到期到银行领取本息的概率为0.4.问银行于该日应准备多少现金才能以99.9%的把握满足客户的兑换.

【分析】 若X 为该日到银行领取本息的总人数,则所需现金为1000X ,设银行该日应准备现金x 元.为使银行能以99.9%的把握满足客户的兑换,则 P (1000X ≤x )≥0.999. 【详解】 设X 为该日到银行领取本息的总人数,则X~B (500,0.4)所需支付现金为1000X ,为使银行能以99.9%的把握满足客户的兑换,设银行该日应准备现金x 元,则 P (1000 X ≤x )≥0.999.由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知:

(1000)()1000

x P X x P X ≤=≤

5000.4x P ??-? ?

=≤

=≤

0.999(3.1).ΦΦ≈≥=

3.1,≥得 x ≥ 233958.798.

因此银行于该日应准备234000元现金才能以99.9%的把握满足客户的兑换.

第五讲 数理统计

考试要求

1. 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

方差定义为

.)(1

121

2

X X n S i n

i --=∑

=

2. 了解2χ分布、t 分布和F 分布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 了解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4. 理解经验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会根据样本值求经验分布函数.

5. 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

6. 掌握矩估计法(一阶、二阶矩)和最大似然的估计法.

7. 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最小方差性)和一致性(相合性)的概念,并会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

8.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9. 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 两类错误.

10. 了解单个及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一、样本与抽样分布

1. 总体、个体与简单随机样本:

2. 常用统计量:

1° 样本均值 i n

i X n

X ∑

==

1

1

2° 样本方差 21

2

)(1

1

X X n S i n

i --=

=

3° 样本标准差

: S = 4° 样本k 阶原点矩 1

1,1,2,

n k

k i i A X k n ===∑

5° 样本k 阶中心矩 1

1(),1,2,

n k

k i i B X X k n ==-=∑

3.分位数

4. 重要抽样分布

(1)分布2χ

(2) t 分布

(3) F 分布

5. 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22,,

,(,),n X X X N μσ1设为来自正态总体的样本

11n i i X X n ==∑, 2

21

1()1n i i S X X n ==--∑, 则 (1)

2~,~(0,1).X N N n σμ?? ??

? (2) 2

222

2

1

(1)1

()~(1).n

i i n S X X n χσσ=-=

--∑

(3)

222

1

1

()~().n

i i X n μχσ=-∑

(4)

~(1).t n - (5) X 与2

S 相互独立, 且 μ=)(X E , 2

2)(σ=S E , n

X D 2

)(σ=.

【例1】 设总体2

~(,),X N μσ设12,,

,n 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 且

221

1

1,

()n

n

i

n i

i i X X S X

X n

===

=

-∑∑,求 21()n E X S .

【例2】 设总体2

~(,),X N μσ 设12,,

,n X X X 是取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 且

2

21

1

1

1

,()1n

n

i i i i X X S X X n

n ===

=--∑

,则 2()_________D S =.

【例3】设随机变量~()(1),X t n n >, 则 21

~________Y X

=

【例4】 设总体X 服从正态分布)2,0(2N , 而1521,,,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本, 求随机变量

)

(22

152112

10

21X X X X Y ++++= 的分布.

【例5】 设总体2~(,),X N μσ 设121,,

,,n n X 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一个样本, 且

*2

21

1

11

,()()n

n

i i

i i X X S X

X n

n

===

=

-∑

∑,试求统计量

的分布. 二、参数估计

1. 矩估计

2. 最大似然估计

3. 区间估计

4.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

【例6】设总体12~(,)X U θθ,n X X X ,,,21 为来自总体X 的样本,试求12,θθ的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

【例7】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

??

?

??<≤-<<=.,0,21,1,10,

),(其他x x x f θθθ

其中θ是未知参数)10(<<θ, n X X X ,,2,1 为来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本, 记N 为样本值n x x x ,,2,1 中小于1的个数, 求:(1)θ的矩估计;(2) θ的最大似然估计.

高等数学教材(较完整)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4) 6、初等函数 (4)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5) 8、数列的极限 (6) 9、函数的极限 (6)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7)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大学高等数学重点绝密通用复习资料,绝对有用

高等数学(通用复习) 师兄的忠告:记住我们只复习重点,不需要学得太多,这些是每年必须的重点,希望注意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函数 ○函数基础(高中函数部分相关知识)(★★★) ○邻域(去心邻域)(★) (){},|U a x x a δ δ=-< (U a 1.由n x ∴N 2.即对?∴x ∞ →lim ○x →1.由(f ∴δ=2.即对?∴x x →0 lim ○→x 1.由(f ∴X 2.即对?∴x ∞ →lim 第三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本质(★) 函数()x f 无穷小?()0lim =x f 函数()x f 无穷大?()∞=x f lim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相关定理与推论(★★) (定理三)假设()x f 为有界函数,()x g 为无穷小,则()()lim 0f x g x ?=????

(定理四)在自变量的某个变化过程中,若()x f 为无穷大,则()1 f x -为无穷小;反之,若()x f 为无穷小,且 ()0f x ≠,则()x f 1 -为无穷大 【题型示例】计算:()()0 lim x x f x g x →?????(或∞→x ) 1.∵()f x ≤M ∴函数()f x 在0x x =的任一去心邻域()δ,0x U 内是有界的; (∵()f x ≤M ,∴函数()f x 在D x ∈上有界;) 2. →x (→x 3(x →0lim x x → 3 9 x x →-【求解示例】解:因为3→x ,从而可得3≠x ,所以原式()() 2 3 3 3 33 11lim lim lim 9 333 6 x x x x x x x x x →→→--==== -+-+ 其中3x =为函数()2 39 x f x x -= -的可去间断点 倘若运用罗比达法则求解(详见第三章第二节):

高数(一)00020所有章节总复习

第一章 函 数 1. 1预备知识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不等式: 1大于取两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 小于取中间。 绝对值不等式:|x|>a (a>0) x>a 或x<-a |x|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1111 2 2 n n n n a a n d n a a n n n S S na d =+-+-==+ 1.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前项和公式或 ()() 1 100n n n GP a a q a q -=≠≠2.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 ()()() 11 .1111n n n a q q S q na q ?-? ≠=-??=?前项和公式 求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2:根号内的大于等于0 3:对数内的要大于0 (对数为分母时真数不等于1) y=sinx, 奇函数 y=cosx, 偶 定义域(-∞,+∞) 值域:-1 <= x <= 1 y=tanx, 定义域{x | x ∈R, X ≠k π+2 π } k 为整数 值域:(-∞,+∞)奇函数 y=cotx 定义域{x | x ∈R, X ≠k π} k 为整数 值域:(-∞,+∞)奇函数 判断奇偶性:f(-x)=f(x) 偶cosx,secx F(-x)=- f(x) 奇 sinx tanx cotx 等 反函数:1先解出一个干净的Y , 2 再把Y 写成X ,X 写成Y 就成了, 复合函数要会看,谁是外衣,谁是内衣, P36页的公式要记住,初等函数的几个常见的图形要记住,

00020 高等数学(一)自考历年真题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区间),0(+∞内,下列函数无界的是( B )。 A .x sin B .x x sin C .x x cos sin + D .)2cos(+x 2.已知极限2 211lim e x bx x =?? ? ??+∞ →,则=b ( D )。 A .1 B .2 C .3 D .4 3.设函数)(x f 二阶可导,则极限=?? ? ???-?-→?bx x x x f x x f )(')2('lim 000( C )。 A .)(''0x f - B .)(''0x f C .)(''20x f - D .)(''20x f 4.函数 C x F dx x f +=?)()(,则=?xdx x f cos )(sin ( C )。 A .C x x F +sin )(sin B . C x x f +sin )(sin C .C x F +)(sin D .C x f +)(sin 5.函数),(y x f z =在点),(00y x 处偏导数存在,则该函数在点),(00y x 处必( A )。 A .有定义 B .极限存在 C .连续 D .可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6.已知函数x x x f +=12)(,则复合函数=)]([x f f x x 314+。 7.极限()=?+∞→x x x 1 sin 1ln lim 0 。 8.某产品产量为q 时总成本2 200 1200)(q q C +=,则100=q 时的边际成本为 1 。 9.极限=-→x x x x ln 1 lim 1 1 。 10.设函数x x y +=1sin 的铅直渐近线为1-=x 。 11.已知直线l 与X 轴平行且与曲线x e x y -=相切,则切点坐标为 (0,-1) 。 12.函数)1ln()(2x x f +=在区间[-1,2]上最小值为 0 。 13.设函数? = Φx tdt t x 20 cos )(,则=Φ)('x x x 2cos 4。 14.求函数)arcsin(22y x z +=的定义域为122≤+y x 。 15.设函数)(2e x z +=,则 =??) 0,1(y z 4 。 三、计算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求极限x x x x sin 11lim 0--+→。 解:原极限x x x x x sin )11(2lim 0 -++=→ (3分) =1. (5分) 17.已知函数)(x f 可导,且)(sin )(,)0('x f x g a f ==,求)0('g 。 解:x x f x g cos )(sin ')('=, (3分) a f g ==)0(')0('。 (5分) 18.设函数)0(1>=x x y x ,求dy 。 19.设函数)(x f 在区间I 上二阶可导,且0)(''>x f ,判断曲线) (x f e y =在区间I 上的凹 凸性。

大一微积分复习资料教学教材

大学的考试比较简单,主要以书本为主,下面的复习指导可作提引作用。 10—11学年第一学期“微积分”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 函数 一.本章重点 复合函数及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二.复习要求 1、 能熟练地求函数定义域;会求函数的值域。 2、理解函数的简单性质,知道它们的几何特点。 3、 牢记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等六类基本初等函数的表达式,知道它们的定义域、值域、性质及图形特点。其中 ⑴. 对于对数函数ln y x =不仅要熟记它的运 算性质,还能熟练应用它与指数函数 x y e =互为反函数的关系,能熟练将幂指函数作如下代数运算: ln v u v u e = ⑵.对于常用的四个反三角函数,不仅要熟习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及简单性质,还要熟记它们在特殊点的函数值. 4、 掌握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地分解复合函数为简单函数的组合。 5、 知道分段函数,隐函数的概念。 . 三.例题选解 例1. 试分析下列函数为哪几个简单函数(基本初等函或基本初等函数的线性函数)复合而成的? ⑴.2 sin x y e = ⑵.2 1 arctan( )1y x =+ 分析:分解一个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应由外层向里层进行,每一步的中间变量都必须是基本初等函数或其线性函数(即简单函数)。 解: ⑴.2,,sin u y e u v v x ===⑵.21 arctan ,, 1.y u u v x v == =+ 例 2. cot y arc x =的定义域、值域各是什么?cot1arc =? 答: cot y arc x = 是cot ,(0,)y x x π=∈ 的反函数,根据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来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来函数的定义域,可知cot y arc x =的定义域是 (,)f D =-∞+∞,值域为(0,)f Z π=. cot14 arc π = 四.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arctan f x x = 则f (x )定义域为 ,值域为 f (1) = ;(0)f = . 2.()arcsin f x x = 则f (x )定义域为 ,值域为 f (1) = ;f = . 3.分解下列函数为简单函数的复合: ⑴.3x y e -= ⑵.3 ln(1)y x =- 答案: 1.(-∞ +∞), (, )2 2 π π - , ,04 π

自考笔记 00020 高等数学(一) 完整免费版

自考笔记 00020 高等数学(一)完整免费版小薇笔记免费提供各科自考笔记,完整版请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4197101.html, 前言《高等数学一》共6章第一章函数 1.主要是对高中知识的复习; 2. 为今后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章知识在历年考题中所占的分值并不多,一般是 5分左右. 第二章极限和连续主要是学习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是后面章节的基础;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为20左右.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主要是学习函数 的导数和微分,这是高数的核心概念.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为15分左右. 第四章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主要是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这一章容易出大题、难题; 本章在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为20分左右. 第五章一元函数积分学主要学习不定积分和定积分,这又是高数的核心概念;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题 中所占分值为25分左右. 第六章多元函数微积分主要是学习多元函数的微积分 的计算; 本章内容在历年考试题中所占分值为15分左右. 第一章函数1.1 预备 知识 1.1.1 初等代数的几个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的方程ax,bx, c,0(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称为此方程的判别式. (1)求根公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当?,0时,方程有一个二重实根: 当?,0时,方程有一对共轭复根: (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3)一元二次函数(抛物线):y,ax,bx,c(a?0),当a,0时,开口向上,当 a,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 顶点坐标 322例1.若x,x,ax,b能被x,3x,2整除,则a、b是多少, 结论:多项式f(x),g(x).若f(x)能被g(x)整除,则g(x),0的根均为f(x),0的根. 2解:令x,3x,2,0,解得x,1或2,代入被除式得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23599

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高等数学归纳笔记(全)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大一下高数下册知识点资料

大一下高数下册知识 点

高等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 向量线性运算 定理1:设向量a ≠0,则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 b =λa 1、 线性运算:加减法、数乘; 2、 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面、卦限,向量的坐标分解式; 3、 利用坐标做向量的运算:设),,(z y x a a a a = ,),,(z y x b b b b = ; 则 ),,(z z y y x x b a b a b a b a ±±±=± , ),,(z y x a a a a λλλλ= ; 4、 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1) 向量的模: 222z y x r ++= ; 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 12212212)()()(z z y y x x B A -+-+-= 3) 方向角:非零向量与三个坐标轴的正向的夹角γβα,, 4) 方向余弦:r z r y r x ===γβαcos ,cos ,cos 1cos cos cos 222=++γβα 5) 投影:?cos Pr a a j u =,其中?为向量a 与u 的夹角。 (二) 数量积,向量积 1、 数量积:θcos b a b a =? 1)2a a a =? 2)?⊥b a 0=?b a

z z y y x x b a b a b a b a ++=? 2、 向量积:b a c ?= 大小:θsin b a ,方向:c b a ,,符合右手规则 1)0 =?a a 2)b a //?0 =?b a z y x z y x b b b a a a k j i b a =? 运算律:反交换律 b a a b ?-=? (三) 曲面及其方程 1、 曲面方程的概念:0),,(:=z y x f S 2、 旋转曲面: yoz 面上曲线0),(:=z y f C , 绕y 轴旋转一周:0),(22=+±z x y f 绕 z 轴旋转一周: 0),(22=+±z y x f 3、 柱面: 0),(=y x F 表示母线平行于z 轴,准线为?????==0 0),(z y x F 的柱面 4、 二次曲面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大学高等数学第二册复习资料

高等数学第二册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在这一章中,首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进自由向量,并以坐标和向量为基础,用代数的方法讨论空间的平面和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用的空间曲线与曲面。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娴熟的向量代数的计算能力和推理、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学习多元微积分做准备。 重点:曲面方程,曲线方程 难点:较深刻地理解曲面(平面)、曲线(直线)方程,并能把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的特征。 (一) 1.空间笛卡尔坐标系的构成:空间的一个定点,连同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有序向量组,称为笛卡尔坐标系。当,,的相互关系和右手拇指、食指、中指相同时,称为右手坐标系。在通常的讨论中,常用右手笛卡尔坐标系。关于一般的坐标系称为仿射坐标系,有兴趣的同学可参阅《空间解析几何》这类专业教材。 2.空间向量可以从两个途径来认识: ①由定义: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向量,因此可由方向(可

由方向角来确定)连同大小(模长)来确定(注意,这样定义的向量称为自由向量,简称向量,自由向量与起点和终点无关)。书上往往用黑体字母表示,手写时用黑体并不方便,常在字母上面加一个箭头表示,例:,等。 ②可由向量的坐标来把握向量。必须分清向量坐标与点坐标这两个概念,一般情况下,设的始点的坐标分别为,,则,即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起点及终点的坐标间有下列关系: ,,。因此,若确定了向量的坐标,则这个向量就确定了。 当向量的起点与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时,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终点的坐标在数值上相等。 3.在学习向量的代数运算时,利用几何或物理模型比较容易掌握。如求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可以平行四边形或以力的相加或相减为模型,求两向量的数量积可以求力在某段路程上所作的功为模型,求两向量的向量积可以求力关于某点的力矩为模型,并要熟练掌握每种运算的算律。 4.一个平面具有各种形式的方程,如点法式,三点式,截距式,一般式。在学习平面的各种形式的方程时,对方程中常数的几何意义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如:平面方程,则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建立平面的方程时应根据条件灵活处理。点法式方程是应用较方便,常用的方程类型,这是因为在讨论平面问

深圳大学大一期末高数线代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 A/B 卷 A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B(1) 学分 4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2006 年 12 月10日 高等数学B (1)21试卷 一.选择与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当0x →时,)sinx x (x +与2x 比较是( ) A . 同阶但不等价无穷小 B . 等价无穷小 C . 高阶无穷小 D . 低阶无穷小 2.曲线3x x y 3-=上切线平行于x 轴的点有( ) A .(0,0) B .(1,2) C .(-1,2) D .(1,-2) 3.若c e x dx )x (f -x 2+=? 则=)x (f ( )。 A . e x x B . x 2e x C . x 2xe D . )x -2x (e 2-x 4.求极限3()1lim x x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x e 是)x (f 的原函数,则?=dx )x (xf __________。 6.曲线2)1(12--=x x y 的铅垂渐近线是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每题 6分,共48分) 1.求极限4x 23x x lim 222x -+-→ 2.求极限)x 1sinx 1(lim 0x -→ 3 .e sin tan x y x x =+ 求dx dy 。 4. 设y x e x y +=,y 是x 的函数,求'y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设()e f x y = 求y '' ; 6. 322sin , x y x y =设 求d ; 7. 求2ln(1)x dx +?; 8. 求?-dx e x 3 x 2; 三.设f (x )=??? ????>=<0 1sin 0 (0 sin 1x x x x k x x x 常数) 问当k 为何值时,函数在x =0处连续?为什么?(7分) 四、ln(1) 01x x x x x <+<>+ 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对一切成立.(7分) 五. 判定曲线x x e y -=的单调性、极值、凹向及拐点 (10分) 六. 某厂每批生产某种商品x 单位的费用为 2005x )x (C += (元) 得到的收益是 201x .010x )x (R -= (元) 求:1.生产10个单位时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每批应生产多少单位时才能使利润最大。 (10分) 附加题:((每题10分共30分) 1.2lim 1(1)x x x e x →+∞+ (10分) 2. 求L L 中的最大值. 3. 若()f x 的一个原函数是ln(x ,求()xf x dx ''?

00020高等数学(一)自考历年真题

00020高等数学(一)自考历年真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区间),0(+∞内,下列函数无界的是( B )。 A .x sin B .x x sin C .x x cos sin + D .)2cos(+x 2.已知极限2 211lim e x bx x =? ? ? ?? +∞ →,则=b ( D )。 A .1 B .2 C .3 D .4 3.设函数)(x f 二阶可导,则极限=?? ? ???-?-→?bx x x x f x x f )(')2('lim 000( C )。 A .)(''0x f - B .)(''0x f C .)(''20x f - D .)(''20x f 4.函数C x F dx x f +=?)()(,则=?xdx x f cos )(sin ( C )。 A .C x x F +sin )(sin B . C x x f +sin )(sin C .C x F +)(sin D .C x f +)(sin 5.函数),(y x f z =在点),(00y x 处偏导数存在,则该函数在点),(00y x 处必( A )。 A .有定义 B .极限存在 C .连续 D .可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6.已知函数x x x f +=12)(,则复合函数=)]([x f f x x 314+。 7.极限()=?+∞→x x x 1 sin 1ln lim 0 。 8.某产品产量为q 时总成本2 200 1200)(q q C +=,则100=q 时的边际成本为 1 。 9.极限=-→x x x x ln 1 lim 1 1 。 10.设函数x x y +=1sin 的铅直渐近线为1-=x 。 11.已知直线l 与X 轴平行且与曲线x e x y -=相切,则切点坐标为 (0,-1) 。 12.函数)1ln()(2x x f +=在区间[-1,2]上最小值为 0 。 13.设函数?=Φx tdt t x 20cos )(,则=Φ)('x x x 2cos 4。 14.求函数)arcsin(22y x z +=的定义域为122≤+y x 。 15.设函数)(2e x z +=,则 =??) 0,1(y z 4 。 三、计算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求极限x x x x sin 11lim 0--+→。 解:原极限x x x x x sin )11(2lim 0 -++=→ (3分) =1. (5分) 17.已知函数)(x f 可导,且)(sin )(,)0('x f x g a f ==,求)0('g 。 解:x x f x g cos )(sin ')('=, (3分) a f g ==)0(')0('。 (5分) 18.设函数)0(1>=x x y x ,求dy 。 19.设函数)(x f 在区间I 上二阶可导,且0)(''>x f ,判断曲线) (x f e y =在区间 I 上的凹凸性。

高等数学教材资料完整-参考模板

高等数学教材完整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一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2020年编辑)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高等数学试题库完整

入学考试题库(共180题) 1.函数、极限和连续(53题) 函数(8题) 函数定义域 1.函数lg arcsin 23 x x y x =+-的定义域是( ) 。A A. [3,0)(2,3]-U ; B. [3,3]-; C. [3,0)(1,3]-U ; D. [2,0)(1,2)-U . 2.如果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 [2,]3-,则1()f x 的定义域是( )。D A. 1[,3]2- ; B. 1 [,0)[3,)2-?+∞; C. 1[,0)(0,3]2-?; D. 1 (,][3,)2 -∞-?+∞. 3. 如果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2,2]-,则2(log )f x 的定义域是( )。B A. 1[,0)(0,4]4-U ; B. 1[,4]4; C. 1[,0)(0,2]2-U ; D. 1[,2]2 . 4.如果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2,2]-,则3(log )f x 的定义域是( ).D A. 1[,0)(0,3]3-?; B. 1[,3]3; C. 1[,0)(0,9]9-? ; D. 1[,9]9 . 5.如果)(x f 的定义域是[0,1],则(arcsin )f x 的定义域是( )。C A. [0,1]; B. 1[0, ]2; C. [0,]2 π ; D. [0,]π. 函数关系 6.设()()22 2 21,1x f x x x x ??+??==??-,则()f x =( ).A A . 211x x +-; B. 211x x -+; C. 121x x -+; D. 1 21 x x +-. 7.函数331 x x y =+的反函数y =( )。B A .3log ( )1x x +; B. 3log ()1x x -; C. 3log ()1x x -; D. 31log ()x x -.

关于高等数学精华资料归纳(不看后悔哦!)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