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典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典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典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典导学案

第1课精耕细作的特点与男耕女织的模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领先世界,多种经营,是农业经济的补充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不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补充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封建土地制度与维护自然经济的政策

三.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⑴耕作方式变化:随着__ 的进步,耕作方式经历了从 到 的变化。⑵ 生产力变化:春秋战国时期, ,提高了了 。⑶土地制度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特点⑴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⑵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⑶脆弱性:规模小,易受苛政、天灾和土地兼并的影响4.评价:积极①农民拥有一定的__ 等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农民在 ,努力提高 ,为我国 做出了贡献。③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局限 ①但 。(简化为:灾荒瘟疫,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②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高度总结组: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哪些特点?

二阶段特征组:1.原始农业⑴说出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的

神话传说?⑵刀耕火种阶段原始农业有哪些特征?2.商周

农业:石器锄耕阶段农业有哪些特征?3.春秋至明清:铁

犁牛耕阶段段农业有哪些特征?

三总结组:1.什么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它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 小农经济为什么具有顽强的生

命力?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艰难?3.从生产力和生关系

的角度,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达的原因?(和2问题

有相似)4.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在概念上有什

么联系?

四知识补充组:内史学界一般把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

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所谓原始农

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

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

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

我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

今还在进程之中。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一)发展的历程:1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2 夏商西周时期以造为代表,由垄断。3春秋战国时期。4西汉武帝以后、、收归官办。5冶金、制瓷、丝织等领域在世界上一直。(二)发达原因

(三)主要成就1.高超的冶金技术:⑴原始社会晚期掌握技术。⑵商周时期进入时期(代表司母、四羊、堆青铜礼器),⑶西周晚期,中国已有。⑷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出现和推广。⑸秦汉时期两汉的和;⑹东汉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⑺南北朝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西方称中国是“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起,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⑴商朝:烧制出⑵东汉:烧出成熟的⑶北朝:烧出成熟的⑷唐朝:已形成两大制瓷系统,瓷器外销⑸宋代: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出现大名窑⑹明清:瓷器,斗艳。明珍品。瓷都。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原始社会养并有了品⑵商代,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⑶西周,织物⑷西汉,政府织室规模,有数千人⑸唐朝,技术提高,以著称,吸取波斯的⑹宋朝,品种繁多,吸收风格,图案。⑺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致精密的。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州、州、南京是丝织业中心。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概况:家庭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稳定的因素;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一)原因:技术领先;贸易往来频繁(二)重要成就:1西汉起:中国远销洲、

洲,为中国获“”誉称;运送丝绸的商路被后世称为“”。2唐朝起:中国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洲、洲,为,明代。清代,专门

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在下,从,欧洲。【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高度总结组;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内容组:1夏商西周手工业表现?2春秋战国手工业表现?3两汉手工业表现?4魏晋南北朝手工业表现?5隋唐手工业表现?6两宋手工业表现?7元朝手工业表现?8明清手工业表现?

三总结组:1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三种经营形态?试从生产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和所处地位比较三者的不同?2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其发展历程如何?3自元朝以来松江地区盛产棉布,景德镇盛产瓷器,表明我国手工业呈现出什么发展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

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

有制)原因:由于__ 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__ 和石器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活,土地属于__ 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㈡奴隶社会——井田制(国有制)

1、得名:土地被划分成“井”字方块。

2、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3、内容:⑴一切土地属__ ,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__ ,并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⑵奴隶主贵族强迫__ 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⑶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__ ,这是产品分配形式。(注生产关系就是这三个基本要素)

4、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__ 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

5、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__ 、瓦解于__ 、废除于__

6、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

7、瓦解⑴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铁__牛__的出现,__田大量增②政治:__王室衰微,__ 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⑵过程: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商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正式形成㈢封建土地所有制

1.形成原因:就是__ 瓦解的原因和过程

2.开始形成: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__

3.确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__ 变法,废除__ ,以__ 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

4.内容:三种形式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基础)②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充)

5.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评价:

对封建社会影响对近代中国影响

6..发展趋势:土地__ 加剧

⑴土地兼并①含义:地主依靠政治经

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

地②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

以买卖或转让③实质:是大地主与封

建国家争夺财源④影响:造成社会两

极__ ,社会__ 激化,导致__ 起义;

影响国家财政__ 。影响封建统治

⑵抑制:①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

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

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__ 制;

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

寡收取赋税。③结果:一定程度上有

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严格限制__ 业的发展经济思想和政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__ 的征派和__ 征收,巩固封

建__ 3原因:⑴中国古代以农立

国,农业又是封建经济的核心,直接

关系国__民__。⑵农业和小农经济是

国家__ 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是

封建统治的基础。⑶商业的不__性和

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富商大贾操纵

__ 场__价,还与农业争夺__ ,影

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__

4.抑商史实⑴战国时期:商鞅首倡

“__ ”政策,提出__业是__业,工

商业是__ 业

⑵汉初:经济__ ,富商大贾__ 。

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

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⑶汉武帝时:推行__ 官铸、__ 专

卖、__ 贩运、__ 管理(均输平准)、

向工商业者加重__ (算缗)、给告

发者奖励(告缗)等经济措施等措施,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⑷明清:①统治者依然固守__ 政

策②继承传统的__ 制度③加征民

营商业的商税,破坏__ 正当经

营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5.评价1、消极作用:①封建社会晚

期,妨碍了__ 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

度的解__,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详解: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

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

手工业资本转化和自由劳动力的形

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②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

限制③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

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

分单一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

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

化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

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

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__

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

三.明清海禁与闭关政策

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

贸易、交往的政策

2.原因⑴政治: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

向衰__,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

新事物的传入⑵经济:自给__ 的封建

__ 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⑶明

初倭__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__

者向东方殖民扩张(客观原因)⑷清

初,东南沿海一带的反__斗争不断(直

接原因)

⑸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清政府甚

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__ ,无所__ ,

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3.目的:要防范人民反抗,巩固封__

统治秩__

4.表现⑴明朝:①民间贸易:明初倭

患日趋严重,倭患危及到明朝统治。

因此,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禁

止民间贸易;倭患消除后,明朝中后

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

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但基本实

行闭关政策②官方贸易:对外贸易只

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__ 下__

⑵清朝:①清初禁止官民私自__ ,沿

海居民__ 、禁海,实行“__ 锁国”,

正常的海外贸易,陷入停顿②乾隆只

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特许的广州“__

行”统一经营管理外贸。

5.影响:⑴课本表述__

⑵不利于中国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

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

落后于世界潮流,从而导致了近代中

国的被动挨打⑶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

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

封、夜郎自大⑷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

了西方殖民侵略,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积极作用是次要的)

*******************************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

题】一.土地制度组:井田制瓦解原因?

封建土地制形成原因?封建土地所有

制的特点,主要形式,演变规律,对其

评价?二. 重农抑商组:为何历代封

建统治者大体都持重农抑商政策?及

对其评价?三.外贸组:明清对队基本

政策及其原因? 及对其评价?四总结

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和发

展缓慢原因?

三、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之一市场的拓展

1.原因:⑴政治:16至18世纪一方面西、葡、荷、英、法等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__ 地,⑵经济:另一方面西、葡、荷、英、法等一方面与世界更多地方建立直接的__ 联系;⑶经济: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从世界市场获取的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始积累,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品又以贸易方式流向世界各地,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2.世界市场拓展的主要途径:殖民扩__ 和掠__ 。

3、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__ 流入西欧,为西欧__ 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__ 。

②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它们在殖民地抢劫、欺诈,对美洲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非洲掳掠黑人卖为奴隶),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__ 。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荷兰组:其建立海上马车夫帝国的原因和衰落原因?

二英国组: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和影响?

三殖民扩张组:早起殖民扩张主要有哪些方式?为什么采取该方式?殖民主义有何双重影响?

四世界市场组:世界市场的到拓展的原因?

五总结组:1.什么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会“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提示: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是不可逾的环节。欧洲资本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贸易。经过西欧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经,他们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从扩张地区,手段,影响等方面比较英国和荷兰早期殖民扩展的不同?

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一.概念:以__ 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以工__ 取代工__

二.发生原因:

1.政治前提:18世纪,__ 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资本充足:海外贸易,殖民扩张掠夺,奴隶贸易,圈地运动四大资本原始积累手段积累了大量资本,许多人把其中的大量财富投资于__ 。

3.自由劳动力丰富:__ 运动使自由劳动力丰富。

4.科技发展:__ 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出现了飞梭

5. 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和圈地运动使农业发展

6. 市场扩大(直接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__ ,工场手工业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这种市场需要。

三、时间:18世纪60年代一1840年前后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__ ,是世界__ 的中心3.扩展: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为革命

五.影响:

1、对世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①加强殖民扩张,欧美资产阶级基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②推动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 在__ 世纪__ 期基本形成

2、对欧美:引起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变化①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大大提高,进入“__ 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__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③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财富急剧增加④国民经济比例:__ 超过__ 开始占主体地位⑤城乡结构:__

⑥阶级结构:__ 和__ 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引发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潮流⑦资产阶级

调整内外政策:对内A.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得更多的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引发了晚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潮流,建立并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如举例:__ __

__ B.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__ ,要求__ 、__ __ 和__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对外:加快了__ 和__ 的步伐。

⑧生活及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可持续性发展 ⑨思想文化:促进了科教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及自由主义的兴旺

3、对殖民地: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引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同时破坏了这些地区的落后的社会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六.工业革命影响之一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详解 1.基本形成原因:⑴根本: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扩张性和开放性,需要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具有必然性。⑵经济: __ 需要广阔的__ 和__

产地⑶政治:资产阶级竭力__ 迅速扩大。⑷交通: __ 和__ 的出现大大__

__ ,世界__ __ 2.基本形成途径:⑴政治:资产阶级凭借__ 在__ ⑵经济:他们__ __ 之中.

3.基本形成标志: __ 世纪__ 期,一个以__ 基本形成。

4.影响:

⑴英国成为__ ,也是__ 。⑵对欧美:一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最大利益。⑶对世界:客观__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原因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国?为什么? 二过程组: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首先在哪个行业进

行?为什么先在哪个行业进行?2.为什么瓦特改良蒸汽

机出现后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3.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段思考,为何是法国美国紧随英国之后进行工业革命?两国工业革命的概况如何?4.为什么远在大西洋

的美国收到工业革命的波及,而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国却纹丝不动,

是地中海宽阔吗?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三影响组:1.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 ?3.工业革命对英国崛起的影响?四总结组:1.美国

人斯塔夫里奇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请说明它如何抢占先机?2.课本第三目中海外贸易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该历史现象?五视野拓展组: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取消了东印度垄断公司某些特权,

在全世界鼓吹自由,分析其原因?

近代世界经济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含义:19世纪中后期,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生产

力出现飞跃

2.原因:①政治前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__ 制度在

世界范围的基本确立。1871年__ 公社革命失败后,资本

主义世界政局相对稳定。②经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③科技:近代自然科学

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很多科学研究__ __ 的巨大飞跃。④

市场需求:世界__ 基本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这种市场需求。为直接

原因

3.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4成就:

㈠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1.过程:①1831年英国科学

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

基础;②1866年德国人__ 研制发电机成功;③19世纪

70年代实际可用的__ 问世;④不久,出现

了,输变电技术日益__ ;⑤电灯、电车、

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把人类从蒸汽时代

推进到“__ 时代”。2.意义: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

新能源。推动了电力工业等迅速发展。同时加强了世界各

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

了“__ 时代”

㈡内__ 和新交通工具的创造1.过程:①19世纪七八十年

代内燃机驱动问世,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__、轮__ 的

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__和

飞__。②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__ 开采业的发展和石__

化学工业的产生。2.意义:推动了交__领域的革命,推动

了__ 化学工业的产生

㈢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意义:为迅速传递

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

步加强。

㈣化学工业的发展1.过程:从__ 和__ 中,能提炼出多

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药品、炸药,80年代从煤炭中提

取氨、苯等化学产品,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

用。2.意义:极大地__

㈤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意义:“__ 时代”到来。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影响1)

1.产生原因:⑴工业部工业部门机构的变化:诞生了一系

列__ 部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也推

动了传统工业进步:纺织、钢铁、造船。⑵促成了工业生

产结构的巨大变化:__ 工业取代__ 工业成为工业生产

主要部分。⑶以上工厂规模扩大,生产的__ 化趋势加

强。

⑷直接原因:生__ 和资__ 的高度集中。⑸根本原因:第

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方式:兼并

或联合。3.实质:__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评价:积

极①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由资本主

义逐渐过度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②虽然大资

本家实行垄断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润,但垄断的出现确

实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__ 、改

善经营管理__ 、提高劳动__ ,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消极:①对内:垄断资本家掌握经

济权力之后开始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

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__ 组织利益的代表着。②对外:垄

近代中国经济 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①主要:__ 经济势力的侵入(最主要)②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洋__ 运动的开展。 2、表现:①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__ 使中国家庭“纺”与“__ ”的分离、__ 使“织”与“__ ”的分离;②农副产品日益__ 化。 3、影响:积极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_ ③为中国近代__ 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__ 力和__ 市场。消极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__ 。⑤中国农民大量破__ ,生活更加贫__ 。 二、洋务运动: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⑴面临内__ 外__ (太平天国动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⑵清政府内部出现__ 派⑶总理衙门的推动⑷__ 的暂时支持⑸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__ 朝封__统治 3.指导思想是“中学为__ 、西学为__ ”。即在不改变 __ 统治。 4.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5.口号:“师夷__ 以自强”; “自__求__” 6、代表人物:⑴中央:__ ,⑵地方:__ 、__ 、__ 、__ ; 7、内容四活动: ⑴19世纪6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__ 工业(以“__ ”为旗号) ①代表:__ 内军械所 (曾国藩)、__ (曾国藩 与李鸿章) 、__ (左宗棠) 、__ 局(崇厚) ②性质:官僚资主义本的雏形 ⑵19世纪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__ 工业(以“__ ” 为旗号,目的:__ ) ①代表:李鸿章创办的__ 和__ ;张之洞创 办的__ 和__ 。②性质:具有一定的 资本主义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官僚资主义本 的雏形。 ⑶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__ 、__ 、 __ 三支海军) ⑷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创办了__ 等一批新 式学堂,培养__ 、__ 和__ ,又选派__ __ 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8、失败标志:清军在__ 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9.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有:①没有彻底变革腐朽落后的____ 制度(根本原因)②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④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10、积极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①政治:70年代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起的维新派.②经济: __ __ __ __ ③文化:开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商企业__ 的刺激。③__ 引进先进技术的__

2、产生的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3、产生的途径:一些__ 、__ 、__ 投资近代企业(近代的含义是采用__ 化生产方式)

4、著名的企业①上海创办的__ ②广东南海__ ③天津__ 。④上海洪盛__

5、主要特点:①使用机器雇佣工人生产②具有双重性:革

命性和妥协性③资__ 少、规__ 小、技__ 力量薄弱,是其__ 不足的特点;④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

布在轻工业和东南沿海地区,重工业和内地很少,是其__ 畸形的特点。

6.意义(意义在10课进一步详解):⑴对外抵制了列强的

经济侵略;⑵对内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从经济上看经济工业化,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瓦解封建__ 经济和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政治民主化,为维__ 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__ 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__ 革命的到来和中国__ 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思想理性化,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

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一自然经济解体组: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其表现?如何看待其解体带来

的双重影响?二洋务经济组: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其纲领是什么?哪四大内容?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

用工业在性质上细分是否相同?3.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持

续了30年,为何最终失败?如何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三民族资本主义组:1.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2.为什么是

官僚地主商人较早地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

主义有和特点?其产生有何意义?四总结组:1.课本40页运茶快船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何趋势?(提示为几十年阶段特征)2.19世纪下半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 变动?这些变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提示其内在联系见下表: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 ↖

↓ ↘

封建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 ↑ →

洋务经济 ↗ ←

五高度总结组:评论洋务运动或分别指出其1内外背景/原因/条件2时代要求3目的4领导人物/群众基础/力量基础5指导思想/纲领6方式/形式/途径7主要内容8结果9结果的原因10影响11性质(为阶段特征)12特点(为阶段

特征)13启示/认识(较难,把事件运动的12个要素放在历史长河中,今人或你感悟历史得出规律/道理)?(注意:

少数情况下少素要素不很明显划线为相对重要要素)(评论、评述、少数评价一般把这13个要素都说一下防止漏答案要点)(次方法为对一个历史事件运动的系统把握,也

是做大题的方法之一,答题方向是做大题的关键。)(很多材料具有层次性,先摆观点或主题,然后按照背景原因→影响来叙述,最后来一个总结。如历史课本先摆标题,然后按照背景原因→影响来叙述。)(老师赠言: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背景:⑴建国之初,中国仍然是一个__ 国,__ 基础十分薄弱⑵国民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为其奠定了基础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__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有步

骤地对__ 、__ 和__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时间:1953年——1957年4进程:⑴优先发展重工业⑵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实行生产合作社,走__ 化道路。对私营工商业:采用赎买政策,实行__ 合营 5.结果:到1956

年底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_ 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标志__ 制度

基本建立起来6.评价:⑴到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⑵局限: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唯一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等问题值得深思。

二: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时间:1956年秋3.地点:

北京4.内容:⑴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__ ⑵提出党的主要任务__ 5.意义:__

三:“大跃进”1.原因:总战线的提出。毛泽东和党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设的高速度; 2.时间:1958

年开始3.内容:“大跃进“主要是大办__ 业、__ 业,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提高生产计划

指标(放卫星)。4.危害: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__ 严重失__ ,工业畸形发展,农业落后,直接导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②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③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总战线的提出。毛泽东等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

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2.时间:1958年开始3.内容:建立人民公社,其特点是:“一大二公”,统一核算,统一

分配:4.危害:人民公社化大搞平均主义,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破坏了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直接导致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一过渡时期组: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

素有哪些?2.一五计划哪两大基本任务?3. 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行业分布,地域分布,请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巨大历史意义?

二1957-1965九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组:1. 一五计划在后期从侧面反映了什么问题?对这种问题在中共八大总

结出“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是如何否定的?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何特点?

分别造成何影响?3.159-1961三年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中共后来如何部分纠正?这种纠正后来会持续下去吗?

三文革组:如何区分文革和文革时期的历史?四总结组: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检验教训?

现代中国经济

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

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预备知识: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

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__ 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逐渐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

济运行。⑶积极作用:

财力进行国家经济恢复和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

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

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物质长期匮__ 乏商品供应

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①1976年粉碎“__ ”后的

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__ 状态②1978年5月开始

的关于__ 的讨论,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③邓

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__ 》的讲话,为全会的召开确立

了指导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 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抛弃了“__ ”的“左”倾错误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__ 的战略决策。

③经济路线:确定__ 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

工作中实行__ 的伟大决策。3.意义:①__

②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③以__ 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

产力的发展。2.含义:在坚持坚持__ 制度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__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3.实质: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__ 制度的自我完善。4.根本

目的:解放、发展__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5.目标: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首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①我国长期实行的__ 体制严重压抑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 ,农业的高速发展是

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措施(1)经营方式的改变:①

试点:1978年,__ 、__ 一些农村,试行包产__ 、包

产__ 的农业__ 。②推广:得到中央肯定后在全国

普遍实行,形成以“__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⑵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

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

__ ,建立__ 政府;撤销__ ,建立__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意义:使农民有了__ 和__ 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__ 弊端,极大调动了农

民的__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__ 改

革的全面展开。

四:重点----城市国企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计划经济使

企业失去活力(其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在课本56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__ ,把企业__ 。3.内容(采

取的措施)管理体制:改革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改革措

现代中国经济

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从计划经济

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预备知识:计划经济体制——⑴建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

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__ 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逐渐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

济运行。⑶积极作用:

财力进行国家经济恢复和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

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

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物质长期匮__ 乏商品供应

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①1976年粉碎“__ ”后的

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__ 状态②1978年5月开始

的关于__ 的讨论,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③邓

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__ 》的讲话,为全会的召开确立

了指导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 的马克思主

义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抛弃了“__ ”的“左”倾错误方针,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__ 的战略决策。

③经济路线:确定__ 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

工作中实行__ 的伟大决策。3.意义:①__

②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③以__ 为核心的党

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

产力的发展。2.含义:在坚持坚持__ 制度前提下,改

革生产关__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3.实质: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__ 制度的自我完善。4.根本

目的:解放、发展__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5.目标: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首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①我国长期实行的__ 体制严重压抑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 ,农业的高速发展是

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2.措施(1)经营方式的改变:①

试点:1978年,__ 、__ 一些农村,试行包产__ 、包

产__ 的农业__ 。②推广:得到中央肯定后在全国

普遍实行,形成以“__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⑵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

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

__ ,建立__ 政府;撤销__ ,建立__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意义:使农民有了__ 和__ 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__ 弊端,极大调动了农

民的__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__ 改

革的全面展开。

四:重点----城市国企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计划经济使

企业失去活力(其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在课本56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__ ,把企业__ 。3.内容(采

取的措施)管理体制:改革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改革措

一服饰组: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⑴近代中国服饰变化及其特点?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服饰变化的原因?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⑴建国初期为什么列宁装,布拉吉等苏式服装受到青睐?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服饰特点及其原因?提示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形势分析3.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提示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形势分析

二饮食组:1.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西餐在中国传播较慢的原因?提示从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分析.21949-1978年凭票购买粮食的原因?提示从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分析3.为何1978年凭票购买逐渐取消? 提示从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分析.

三住房组:1.1840-1949中国传统民居和洋房的特点是什么?2.1949-1978民居特点及其原因?3.1978年后民居特点及其原因?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分析.

四习俗组:1.断发有何色彩?2.从缠足到放足反映了什么问题?3.社交礼仪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4.1949-1978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5.1978至今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总结组: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呈现出什么特点?

通讯发展的特点,原因,影响?

现象?2.报刊业最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3.报刊业特点?二广播组:其特点,影响?三电视组:1.简述电视在我国发展概况?2.其特点,影响?四互联网组:互联网的特点和影响?五电影组:1.简述在我国发展概况?2.其特点,

现代世界经济

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

一.美国“大萧条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由根本原因导致的供需矛盾:①资本家攫取了__ ,广大劳动人民__ 。②国民贫富差距的__ ,限制了__ 的增长③资本家被眼前的__ ,盲目__ 。

3.其他不稳定因素:

①__ 的的__ 和__ 掩盖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②__ 投机活动过度,使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二.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__ 股票市场股市崩溃

三.表现:

1.从行业看:__

2.从地域看:__

四.特点:

1、__ 特别广:地区从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紧密是最主要原因。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影响大:部门从金融到工农各部门

2、__ 特别长(1929~1933年)

3、__ 特别大。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五.影响1、加深了各__ 的__ 危机①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②法__ 斯分子乘机兴__ 作__ ,扩大政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__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__ 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②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__ 和__ 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六.对策:1、美①胡佛政府:大危机初期,固守传统的__ 经济政策,后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动荡不安②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成功2、德、日:建立法__ 斯政权,对内独__ ,对外侵略扩__ ,导致__ 战爆发

七:从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①原因教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要时刻居安思__ 。

②直接原因教训: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缩小贫富__ 。③其他教训: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④应对措施教训: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在应对危机时不应该搞贸易保护主义,而要相互协作,以邻为__ 的自保政策和侵略政策只会激化危机。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背景原因组:1.课本80页图片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状况如何?2.课本81页三幅图片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状况如何?3.为什么美国经济从一战后的“繁荣”一下子掉进大危机的万丈深渊?

二内容组: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和特点?

三影响组:1.穿越历史,如果你回到大危机时代,你可分别在美德日看到哪些现象?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四应对组组:1.作为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又是怎样做的呢?结果如何?从其措施和结果你可得出什么认识?2.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联系当今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你认为如何应对和防范?

现代世界经济

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

一.背景:

1、胡佛的__ 措施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2、罗斯福誓言实行__ 政,并以渊博的__ 、独到的__ 、出众的__ 、亲和的__ 和坚定的信心,赢得选民的信任,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二.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根本是维护__ 制度。

三.时间:1933-----1939年二战爆发前

是在维护__ 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体制进行的深刻改造。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__ 进行的__ 调整

六.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__ 。 七.评价 1、局限: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__ 2.影响①对经济: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__ 。②对政治:使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__ 斯势力③对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形成了新的经济制度,一种__ 与__ 相结__ 合的体制开始出现。 ④深远影响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资本主义告别“__ ”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__ 为特征的__ 时期。 八.成功原因:①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无政府状态和生__ 与销__ 的矛盾;②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③美国有良好的民__ 传统;④借鉴了苏__ 的经验;⑤罗斯福个人的才干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背景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内容组:1罗斯福新政的五大内容和各自作用?其中什么是前提?什么是中心? 2材料⑴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

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的

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它的时候”。⑵ 罗斯福新政时,1935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年颁布《社会保险法》,

1938年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⑶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骂他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险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问题:指出罗斯福的阶级立场?为什么部分资本家唾骂罗斯福?从以上三则材料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手段?影响?

三结果评价组: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四总结组: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归纳新政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五高度总结组:评论罗斯福新政或分别指出其1内外背景/原因/条件2时代要求3目的4领导人物/群众基础/力量基础5指导思想/纲领6方式/形式/途径7主要内容8结

果9结果的原因10影响11性质(为阶段特征)12特点(为阶段特征)13启示/认识(较难,把事件运动的12个要素放在历史长河中,今人或你感悟历史得出规律/道理)?

一直持续旺盛下去吗?后来出现了什么经济体制?从以上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二收入分配组:1.课本84页思考?2.福利国家制度有何影响?三产业结构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四经济增长组:新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五经营结构变化组:如果你是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富二代,却厌恶学习,继承了父母庞大的产业,你该如何管理?为什么?六高度总结组: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指出变化的原因,突出特点,实质?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要生产关系经历了哪三次大调整?指出每次调整的主要背景和主要作用?

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导学案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922年_ 成立,1924年_ 逝世,_ 领导地位确立。

2.原因:①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②内有存在经济文化落后(主要因素:使得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缺少科学分析的头脑)与历史传统的制约(如专制皇权主义思想严重)③斯大林个人因素及错误的理论指导和国内的政治斗争也起某种作用

3.形成过程:①优先发展_ ;②推行_ 化运动。其做法:_

4.特点:①单一的_ 有制②高度_ 中的计_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探究:教师可灵活安排或出题】

一战时共产主义组: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的形势?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

三斯大林模式组:该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评价?

四总结组:1.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3.对苏联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有何启示?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导学案

单元学习总结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 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第二步:逐项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 “有用之书”。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 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 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内化迁移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 (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学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编写人:沈晓钰王洪霞审核人:沈晓钰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 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但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辩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开辟新航路既需要物质、科技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风险意识。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要求:按学案内容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 2、简要记住以下问题:限时15分钟 1)、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归纳提高(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 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西方贸易,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东方贸易的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渴望开辟另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④强化王权的需要 ⑤宗教根源: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葡萄牙、西班牙,传播基督教——号召进行圣战和扩张。【问题一】开辟 新航路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 ⑥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 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 发展、地理知识的完善、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 持 (二)新航路开辟过程: 1、葡萄牙(向东)①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2、西班牙(向西)①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②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航海家国籍支持 国 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 牙 葡萄 牙 1487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 利 西班 牙 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 马 葡萄 牙 葡萄 牙 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 牙 西班 牙 1519 ~ 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对西欧: 1、引发了商业革命。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为欧亚 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 二是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转移到。 2、引发了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欧洲货币贬值,物价 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但美洲和为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最初欧洲殖民者只能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当时欧洲的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 品。。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美洲独有的、 【问题二】概述 迪亚士、哥伦布 开辟新航路的 史实. 【问题三】 地理大发现对 世界市场形成 的意义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二)》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均符合题目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A) A.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 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 A.商品经济停滞不前 B.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3.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其中开近代教育先河的一项内容是( B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C.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D.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4.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 5.洋务派的活动中,最能体现其初衷的是( A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创办新式学堂 6.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

变的内在因素是(C)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A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D ) A.辛亥革命的鼓舞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D)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0.“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A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派军事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1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D) 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 12.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导学案

波峰中学高一历史课前双基预习学案A 姓名:班级: 小组:编制:程志丽编号:日期: 第三节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目标】 1、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三省六部制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完成目标】 目标一君权与相权 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1)秦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汉: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唐朝分散相权,实行三省六部制 [1]三省 : 职责分别是 [2]六部 :()()()()()() 职责 [3]作用:

(4)宋:二府三司 宋朝分割相权,设; 分散相权设; 设枢密院,管; 设总理财政。 目标二中央与地方 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县两级; 2、唐代为、州、县三级; 3、宋代为、州、县三级; 4、元朝在地方设,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域依次为路、府、州、县; 5、行省制度 (1)内容: 十个行省,腹里指, 中书省管辖。 宣政院管辖和(宗教事务) (2) 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波峰中学高一历史课后限时训练学案B 姓名:班级: 小组:编制:程志丽编号:日期: 【基础题】 1.“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中外朝体制 2.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 4.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 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5.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 一做法的目的是()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6..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 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新课导入】 党和政府历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村农业好形势。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而且这种重要性从古到今都是始终如一的,你想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吗?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目标呈现】 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自主学习】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种植业: 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经济向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 的______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__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______________ 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 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 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 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农具材质的更新: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______________ ,主要劳动工具是 ______________ ;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______________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学案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喻芬芳编印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2、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2)确立的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主要内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①初步——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②正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指导思想:1956年规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3)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任务是参政议政。(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3)意义: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自主检测】 1.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A.能否巩固政权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统一财经D.能否镇压反革命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4.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一、《百家争鸣》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自主探究】: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孔子:_____时期,提出___和______,政治主张____________;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 2、孟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老庄之学(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老子:______时期,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_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法家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悝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家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墨家学说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 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 仁爱思想 B. 忠恕之道 C. 等级秩序 D. 以德治民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3.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 依据是 A. 民贵君轻 B. 人性本善 C. 重义轻利 D. 浩然之气 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回家,看到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乎?不问马。” 这体现了孔子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二全册(学生版.附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研读】 一、农业的起源 1、起源:“神农”的传说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在中国古代中的地位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耕格局 ⑴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⑵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⑴耕作方法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_______ ---- 重大突破 唐代:_______ ---- 再度演进 ⑵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农器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3、汉代:井渠、王景治黄河 4、隋唐五代:北方已经使用___________作为提水灌溉工具。在长江流域,还发明了 ___________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5、明清:风力水车 四、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 ⑴种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______以及各种______和临时性的______。 ⑵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2、沉重的力役(徭役) 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 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___________,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 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⑵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_________________。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阅读教材,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预习: 1、概括解放战争的进程的重大事件及时间 爆发: 防御: 反攻: 决战: 推翻国民党统治: 追歼残敌: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思考】 1、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时局如何?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

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全国人民: 美国: 国民党: 中共: 【反馈训练】 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总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结构】调整原因: 基本依据: 新时期外交政策对外政策目标: 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内容 新时期的外交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与成就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裁军、维和 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新时期外交活动(在联合国的活动) 2000年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在区域国际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特别提示]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国际格局虽然仍是两极格局,但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外,出现一系列新兴的力量,如日本、西欧、第三世界,从而形成多个力量共同发展局面。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内容: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重大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刨根问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哪些?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③世界人民强烈反对战争; 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 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目标导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 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