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呼市六中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呼市六中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呼市六中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呼市六中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呼市六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

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

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

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宗法血缘关系. 家国同构观念. 中央集权意识. 安土重迁理念

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

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

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6.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

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7.“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

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 皇帝制度. 世袭制度. 大一统制度. 郡县制度

8.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

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9.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

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 保证了决策机密. 强化了专制皇权

. 提高了行政效率. 适应了军务需要

1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

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1.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

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 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12.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

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13.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④平民。

.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1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

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15.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

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明显的限袁倾向

.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强烈的排满色彩

16.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在西方古代,有为知识而知识者,有为真理而献身者,有为理想、信念

而奋斗不息者,中国没有.在中国,知识分子之出路与归宿似乎只有一条,就是投身政治,就是逐于仕途.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不同.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 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 人文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对立

17.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

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1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

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9.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

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

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个人观念淡漠. 专制王权强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21.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分)

()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分)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年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

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年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年月)

材料四“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年月)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并分析该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24.材料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

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

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

答案和解读

.【答案】

【解读】

从材料中可获悉,西周经过灭商和东征,控制了广大地区,为了对广大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巩固国家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分封制,故项符合;

西周采取分封制不是实行政治权力的重构,而是巩固统治。故不符合题题意,排除;

分封制在周朝以前就已存在,故排除;

西周政治基本政治原则是宗法制,故项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分封制内容全面准确了解。

.【答案】

【解读】

.题目的引导语是“分封”,而不是“材料反映了、说明了、体现了”由此可知,这个题目中的材料只是引出考察的对象分封,及其的作用,结合分封制的内容,我们可知,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也强化了周边地区对西周的文化认同,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

.分封制主要是地方官制,不可能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力,另外,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权力在当时不是非常突出,西周主要强调以德治国。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分封制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就是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所以实行分封,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分封制的实施,确实是体现了世袭的贵族特权,但不能说明,贵族的世袭特权是由分封制确立的,在西周之前,世袭贵族就拥有特权。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受封对象与周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材料简单,但选项角度比较特殊,要求学生结合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来联合分析,同时要结合西周刚刚建立对地方控制有限这一现实来分析和理解材料。

.【答案】

【解读】

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语句“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宗法

制的特点: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结合,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故项正确。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宗法制虽然消亡,但这种“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却延续下来,项只强调了“血缘”这一“家族关系”的信息,而国家政治未概括在内,故项错误。

材料中信息未体现中央集权意识,故项错误。

安土重迁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而题干信息为宗法制,故项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家国同构观念。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宗法制特点的掌握。

宗法制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答案】

【解读】

本题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反映了台湾割让给日本,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这来自《马关条约》,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正确;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以资本侵略为主.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答案】

【解读】

①有权就有一切指的是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②家长制指的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的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属于宗法制度的内容;

③官僚政治则指的是官吏的设置,它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④文化上的蒙昧主义则指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儒家思想;

故选:。

本题属于一道知识点综合考查题目,考查了对皇权制度、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以古代政治制度为考查重点,在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制度的重点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如:宗法制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答案】

【解读】

料涉及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排除。

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老子正确。

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

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答案】

【解读】

材料中指出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根据国家形态,我们可以知道,秦汉时期整个国家实行的郡县制的管理模式;

、皇帝制度不属于国家形态范畴,故错误;

、世袭制度不属于国家形态的范畴,故排除;

、大一统不是国家形态的特点,故排除;

故选:。

本题以秦汉国家形态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郡县制度的理解。

本题考查了对郡县制度知识点的掌握,郡县制度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

【解读】

.从材料可以看出,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要形成一致意见才能决策,这样不但不能提高行政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效率提高。

.咱俩能够体现出宰相能够形成决策,所以体现不出削弱宰相决策权的特点。

.材料体现的是宰相一致原则,主要是对宰相的一种制约,而不是对皇权的制约。

.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各个宰相之间相互制约,削弱了每一个宰相的权力,但是整个宰相集团仍然有决

策权。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要求学生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权力运行特征来分析材料。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

.【答案】

【解读】

根据题干材料“寄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是皇帝的上谕直接让军机处办理,不让其他人知道,说明皇帝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选项。项不是主要作用。

故选:。

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军机处”“主要作用”。

.【答案】

【解读】

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根据题干材料“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知,这一精神的贯彻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项正确。

题干材料与土地革命无关,故项错误。

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与国民革命无关,故项错误。

题干反映的抗日战争,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故项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陕甘宁边区判断出是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答案】

【解读】

依据题干“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列强在中国的领海、领土等特权的否定,故项正确。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中国还没有建立新中国,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故项错误。

题干材料不涉及国民党,故项错误。

“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项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需要掌握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反帝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反帝的表现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解读】

.材料中有明初和中后期两个明显的对比,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明朝皇权一直是在强化,没有削弱和衰落。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内阁的职能变化,而且据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太祖朱元璋时期没有内阁。

.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宦官识字制度的出现,这有可能会让宦官掌握一定的权力,但不能肯定宦官一定掌握决策权力。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初期强化皇权的措施来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知道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废除宰相,并且为了防止宦官专权,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但随着明朝政治不断的发展,皇帝为了制约朝臣官员,起用身边的太监参与政治,为皇上决策国家事务服务,故而开始形成了宦官读书识字的制度,当然,这一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但也造成了明朝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出现,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答案】

【解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但不包括平民。

综上所述,故正确,排除。

故选:。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想中国知识。关键信息是:分封的对象。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

.【答案】

【解读】

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项错误。

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项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项正确。故选:。

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朝议制度。考查朝仪制度的决策方式和作用,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秦朝朝议制度的相关知识。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内容,获取有效信息,作出判断。教材中对朝议制度涉及的内容较少,需要在课外去了解朝议制度的有关知识。

.【答案】

【解读】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表明责任内阁制有明显的限袁倾向,故正确;

材料未体现,故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开始施行,于1914年5月1日因《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的法律)的公布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恢复.1917年9月10日以广东为基地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展开护法运动,所护者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答案】

【解读】

材料中反映的是东西方知识分子在追求上的差异.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是产生民主政治和专制政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产生东西方知识分子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同样项也只是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民主政治能够激发人的民主自由精神,而君主专制下知识分子被统治者严格思想控制,因此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差异是产生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故项正确;

项是产生以上差异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项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要求了解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及时差异性.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了解西方人文主义和儒家思想对人的作用看法和要求.

.【答案】

【解读】

从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项错。材料旨在强调行省制度下地方所拥有一定的大权,而不是强调行省制度造成地方势力膨胀;

项正确。较好地把握和理解了材料的内涵;

项错。材料不是强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和制衡的关系;

项错。中书省才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故选:。

本题旨在考查元朝行省制的职能。应全面掌握行省制形成的背景、职能及其影响。

本题有效地将行省制度的基础知识考查和材料阅读能力考查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解读】

唐朝的三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

故选.

材料涉及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行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

本题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为考查背景,考查对三省六部运转方式及程序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答案】

【解读】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十二铜表法》是由贵族主导制定的,并且这部法律也主要维护贵族

利益的,所以排除项。材料内容表明法律制定的关键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所以排除项。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不一致,他们的政治诉求不可能一致,项明显错误。

故选:。

本题由《十二铜表法》看出考点是罗马法。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罗马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答案】

【解读】

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正确;

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材料只是说的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组合与西方不同,排除;

项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排除。

故选:。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演变: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外在:时代的变化。内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解读】

()本题考查郡县制,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以看出郡县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从材料“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以看出郡县官员都是分工负责;从材料“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可以看出调动服从中央;从材料“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可以看出要对郡县长官进行考核。

()本题考查汉代的地方体制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阅读与提炼的能力。仔细审题,不难发现,本问实际上是在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汉初“郡国并行”。根据材料信

息,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认识,重点注意把握住“演变历程总体特征”。围绕地方(“国”)独立性由强到弱的总趋势维度展开,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概括、归纳提炼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性质”,难度较大,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务必注意把握住“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关于第二小问的“目的”,相对比较简单,围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服务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度展开认识。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体制发展演变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对历史观点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本问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认识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正确解答本题,要从微观上把握材料四,抓住关键信息“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要把握住“外在的需要,即当时时代要求;内在的用意,即统治者巩固统治的具体策略”。

.【答案】()分封制。(分)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

()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 )

【解读】

试卷分析: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材料“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可知反映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和人口,封臣在封地内享有大权。

第()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根据材料“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其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作用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要结合第()问与第()问综合分析回答。同时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如宗法制的特点、分封制的内容等归纳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

.【答案】()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同共产党合作。

()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基本上推翻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掌握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斗争;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前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后一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进行北伐战争,“打倒列强,除军阀”。影响主要从革命的成果方面进行分析,基本上推翻了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的有关知识。抓住材料三中的“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可知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进行土地革命;另一个方面是要牢牢的掌握革命的主导权。

.【答案】()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推重大一统政权;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影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原因:文化因素:发端于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政治条件: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大一统政权;清朝奠定近代中国领土疆域;长期的民族交融;清代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直接原因:近代列强入侵,各族人民共御外侮;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中华民族”观念。

【解读】

()本题考查了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判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加以归纳概括即得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推重大一统政权;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其影响有: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本题考查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明清的边疆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以及外部原因等方面加以回答可得原因:文化因素:发端于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政治条件: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大一统政权;清朝奠定近代中国领土疆域;长期的民族交融;清代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直接原因:近代列强入侵,各族人民共御外侮;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中华民族”观念。

黑龙江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后汉书》所述:樊重三世共财;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彤乃闭户自挝,诸弟及妇闻之,悉谢罪;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 分财,乡党高其义。材料表明当时 A.数世同居共财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B.政治结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宗法组织参与构建社会行政体系 D.对合族而居现象有一定的认可度 2.《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C. 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3.“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4.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 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A.郡国并行制 B.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 D.地方三司制 5.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

数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六 年 级 上 册 数 学 期 末 测 试 卷 一、认真填一填。(每空1分,共23分) 1. 5 2 ×( )=20%=( )÷40=40:( )=( )(填小数) 2. 4.2千米增加它的 61 是( )千米,( )千克减少它的 5 1 是30千克? 3. 40kg :0.4t 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 )。 4. 3:8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 )倍。 5. 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4cm 和6cm ,它们的直径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6. 在500克盐水中,含盐150克,盐与水的比是( ) 7. 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的百分比之和是( )。 8. 圆的周长是6.28分米,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分米。 9. 光明小学六年级今天有495米人到校上课,有5人请假,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是( )%。 10.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8段,每段长( ),每段是全长的( )。 11. 80%的倒数是( ),1 3 2 的倒数是( )。 12. 按规律填数:0.5 , 32,0.75,( ), 65 ( )。 13.一瓶食用油,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54,第二次用去5 4 千克,这瓶油一共有( ) 千克。 二、细心辩一辩。(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0分) 1.一批布用去40%,还剩60%米。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如果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61,那么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7 1 。 ( ) 4.李师傅加工99个零件,全部合格,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 ) 5.一件商品涨价10%,又降价10%,商品价格不变。 ( ) 三、精心辩一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 1.李强在王辉的东偏南30°方向上,那么王辉在李强的( )方向上。 A.北偏西30° B.西偏北60° C.北偏西60° D.南偏东30° 2.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比是( )。 A.圆的面积大 B.正方形的面积大 C.同样大 D.无法比较 3. 30kg :0.3t 的比值是( )。 A.100 B. 0.1 C.1:10 D.10:1 4.在数a (a 不等于0)的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 )。 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如果它的半径减少1厘米, 圆的面积就减少( ) 50.24cm 2 B. 3.14cm 2 C. 28.26cm 2 D.无法确定 四、开心算一算。(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5÷ 125= 76×21= 14÷157= 43×30%- 43 ×30%= 0÷121= 1÷25%= 50%÷25%= 95×53÷95×53=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分) 94×51÷54 167÷8+81×16 9 (125-73×2714)÷31 5 4×6.5+2.5×80%+0.8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1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计31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把错的改过来。(计5分) 气氛(qìfēn) 苍穹(cāng qóng) 崎岖(qíqū) 瞻仰(shān yǎng) 挨揍(ái zhòu) 俨然(yǎn rán) 鏖战(áo zhàn) 入场券(rùchǎng juàn) 照耀(zhào rào) 2.下列四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是( )。(计2 分) A.勾勒(lèi) 小丘( qiū) 孕育(yùn) 摇曳(yè) B.磅磚(bó) 诞生(dàn) 豫皖苏(wǎn) 颠簸(bó) C.拘束(sù) 辐射(fú) 后妃(fēi) 废墟(xū) D.祭奠( diàn) 蜷缩(quán) 铁轨(guǐ)曝书画( pù) 3.给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计5分) ( )翠色欲流: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 ( )排山倒海:①摆成行列②木筏或竹筏③量词④除去,推开 ( )心满意足:①使满②全部充实,没有余地③十分,完全④到了一定的限度 ( )暴露无遗:①丢失②遗漏③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④余 ,留 ( )一望无际:①交界或靠边的地方②彼此之间③当,适逢其时④时候4.选词填空。(计6分) 恩赐赏赐 (1)过去的帝王可以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对大臣和嫔妃进行必要的( )。 (2)矿产资源不是谁的( ),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

成的。 壮烈激烈猛烈 (3)战士位怀着( )的仇恨,以( )的炮火轰击敌人。 (4)那位叔叔在( )的地战斗中( )地牺牲了。 5.补充句子。(计7分) (1) ,死而后已。 (2)无情未必真豪杰, 。 (3)稻花香里说丰年,。 (4) ,多少楼台烟雨中。 (5)“,”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6)诗人朱熹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富有哲理的诗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 6.选一选。(计6分)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针对这段话,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B.老汉看着人们惊慌,他很不高兴,正在考虑自己的退路。 C.这段话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对这样的结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家知道那个老妇人精神有问题,都不敢说话怕她犯病。 B.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也激发读者去思考。 C.结尾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的震撼。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度下学期泗县二中高一期末检测卷 历史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 5.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溺.(nì)爱蹿.(cuàn)出汹.(xōng)涌抻.(chēi)拉 B. 惦.(diàn)记象冢.(chǒng)佣.(yòng)人嗥.(gáo)叫 C. 摩挲.(suō)唏嘘.(xū)贮.存(zhù)瞻.仰(shàn) D. 憎.(zēng)恶虐.(nüè)待熏.(xūn)黑矜.(jīn)持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脍炙人口饱经风霜长途拔涉苟延残喘 B. 不解之缘蹑手蹑脚无言以对千方百计 C. 抑扬顿错巧夺天工不落窠臼别俱一格 D. 虎视眈眈余音绕梁独具匠心跚跚来迟 3.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这天中午,正太郎轻描淡写 ....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到咔嚓一声. B. 奶奶每次都目不忍视 ....地躲到里屋. C. 老教授这部力作很有学术价值,但曲高和寡 ....,买的人很少. D. 近段时间杰森觉得学校就像暗无天日 ....的牢笼,所以他每天都无精打采.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了. ..,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 A. 副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动词 B. 形容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名词 C. 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动词 D. 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 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B. 同学们在外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切忌不要乱闯红灯. C.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是否刻苦学习. D. 大量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6. 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

2019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雇佣关系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 A.水力 B.核能 C.煤炭 D.电力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的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人 教 版 数 学 六 年 级 上 学 期 期 末 测 试 卷 一、选择题(10分) (1)一根电线长120m ,截取1/3后,还剩( )m 。 A.359/3 B. 40 C.80 (2)一件上衣的价格是100元,先提价1/10在降价1/10 ,现在的价格( )。 A. 比原价低 B. 比原价高 C. 等于原价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6:7,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4) 钢笔每支12元,圆珠笔每支7元,共买了6支,用了52元,钢笔买了( )支。 A. 2 B. 4 C. 3 (5)右图是“百姓热线电话”一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情况统计图,其中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70个,本周“百姓热线电话”共接热线电话( )个。 A. 180 B. 190 C. 200 二、判断题(5分) (1)、4∶5的后项扩大3倍,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扩大3倍。 (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如果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那么女生人数就比男生人数少.( ) (4)、一批布用去了40%,还剩60%米。 ( ) (5)、李家民做50道口算题,每题都正确,正确率就是50%。 ( ) 环境保护35%奇闻15%建筑15%投诉15%交通20%

三、填空题(20分) 1、3千克的30%是( )千克;6 5米是5米的( );比4米多25%的是( )米;4米比( )米少5 1。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 ) 米。 3、甲数是0.25,乙数是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4、5吨40千克=( )吨;56 小时=( )分钟。 5、 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 )厘米。 6、81×( )=131÷( )=( )+218=4 29-( )=1 7、甲数的75%与乙数的40%相等,如果乙数是150,甲数是( )。 8、一件工作,甲先单独完成32用了5 1小时,如果全完成,要用( )小时。 9、李明买了2000元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 可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 )元。 10、A 与A B 之和的比是3:8,则A 与B 的比是( )。 11、在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 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期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相差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4年秋季六年级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电话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六(1)班人数是六(2)班人数的7 6” 是把( )看作单位“1”,( )占( )的6 7。如果六(2)班有42人,那两个班一共有( )人。 2、 (()) =( )∶( )=140%=35÷( )=( )。(填最简结果) 3、把4 3米铁丝平均分成4份,每份长( )米,每一份占全长的( )。 4、一件玩具熊如果售价60元,利润率是20%,则这只玩具熊的成本是( )元。 5、某餐厅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该餐厅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元。 6、直径为8分米的半圆,周长是( )分米。 7、60%的倒数是( ),432的倒数是( )。 8、在75克水中加入25克盐,那么盐水的含盐率是( )。 9、12 5∶0.625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10、有一列分数:31,21,95,127,53,18 11…这列分数中,第12个分数是(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两根同样长且都不满1米绳子,第一根用去41,第二根用去4 1米,哪一根剩下的 长一些?( ) A 、第一根 B 、第二根 C 、同样长 D 、无法判断 2、小东的钱比小明少6 1,只要小明给小东( ),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 A 、61 B 、51 C 、101 D 、12 1

3、如果甲数×31=乙数÷4 1(甲、乙都不为0),那么乙数与甲数最简比是( )。 A 、3:4 B 、4:3 C 、12:1 D 、1:12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5:8,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等腰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面积扩大( )倍。 A 、4 B 、8 C 、16 D 、 ∏ 三、计算题。(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74÷47= 31×3= 6×121= 71+7 6×7= 100÷10%= 95÷1= 73÷7= 31×9×3 2=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45 ÷[(13 + 25 )×411] 27 ×89 +57 ×89 ( 21-83)÷43 94÷[65—(6 1 +31)] 3、求未知数x 。(6分) 32x +61x =15 43x ∶52=1615∶89 四、综合实践。(7分) 1、 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的16 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2019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姓名:成绩:家长签字: 一、填空题(20分) 1、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2、14.1÷11的商是()循环小数,商可以简写作(),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3、把2.5 4、2.54·、2.545和2.55……用“>”按顺序排列起来()。 4、在○填上“<”、“>”或“=”号。 (1)0.18÷0.09〇0.18×0.09 (2) 0.7×0.7〇0.7+0.7 (3)3.07×0.605〇0.307×6.05 (4) 4.35×10〇0.8×43.5 5、一桶豆油重100千克,每天用去x千克,6天后还剩下79千克,用方程表示是()=79;x=()。 6、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7、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8、100千克花生可榨油39千克,照这样计算,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千克。 9、两个因数的积是3.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是()。 10、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2、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时,面积也相等。()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1、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3、因为38×235=8930,所以0.38×2.35+100=()。 A.189.3 B. 108.93 C.100.893 4、47.88÷24=1.995,按四舍五人法精确到百分位应写作()。 A. 2.0 B. 2.00 C. 1.99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最新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六年级数学试题 A 、甲 B 、乙 C 、无法确定 6、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4 3,这个比的前项是( )。

A 、3 B 、4 C 、6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必然大于被除数。( ) 2、100吨花生仁可榨油38吨,花生仁的出油率是38%吨。( ) 3、所有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都相同。( ) 4、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5、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比是2:3,则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 3。( ) 6、春光小学有90人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分7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70分, 女生平均分80分,男生比女生多36人。( ) 四、计算(23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54×43= 87×3524= 254×100= 12.5÷ 4 5= 32×3.14= 94÷75%= 0.25:4.5= 74÷35 8= 2. 能简算的要用简算。(9分) 61÷6+6÷61 43×88+41÷881 99%+91×(132-7 1) 4. 文字题。(6分) (1)一个数比20的2%多4,这个数的是多少? (2)10减去它的 20%,再去除16,商是多少? 五、画一画,算一算。(12分)

1、请在下面的长方形内用图表示这个长方形的21的5 3是多少?(2分) 列式为( )=( ) 2、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4分)。 3 六、应用题(33分) 1.只列式,不用计算。(6分) (1)某地去年早稻产量是500吨,晚稻产量600吨,晚稻产量比早稻增产几成? (2)六年级为希望工程捐书,男生和女生的捐书比为3:5,男生一共捐了210本,六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3)一家商场,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52.6万元,按营业税率5%计算,这个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某乡今年的工业总产值8400万元,比去年多20%,去年的工业总产值是多少万元?(4分) 3.王大伯计划64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内种黄瓜和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3,两种蔬菜各种了多少平方米?(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