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名词

微名词

微名词

1.质粒:细菌有一小

段染色体外的

DNA,称为质粒。

2.荚膜,是指在细胞

壁的外面产生的

一种粘液样的物

质,包围整个菌

体,称为荚膜。

3.鞭毛。突出于菌体

表面有或多或少

的细长丝状物,称

为鞭毛,具有收缩

功能,可引起细菌

运动,是细菌运动

器官。

4.菌毛:一些革兰氏

阴性菌和少数革

兰氏阳性菌,在菌

体上还着生有一

种比鞭毛数量多,

形状较直、较细、

较短的毛发状细

丝,称为菌毛。

5.芽孢:一部分杆

菌、个别球菌,在

生长发育的某一

阶段,可以在菌体

内形成一个内部

孢子,称为芽孢。

6.细菌的呼吸:凡是

由细菌引起,使代

谢基质发生氧化

--还原作用,以释

放能量,供细菌生

命活动利用的生

物化学过程,称为

细菌的呼吸。

7.毒素:病原微生物

能产生对动物有

毒的物质。

8.热源质:许多细

菌,特别是革兰氏

阴性菌,能产生一

种多糖物,注入人

和动物体内会引

起法人反映,称为

热源质。

9.培养基:培养基

(Medium)是供

微生物、植物和动

物组织生长和维

持用的人工配制

的养料,一般都含

有碳水化合物、含

氮物质、无机盐

(包括微量元素)

以及维生素和水

等。有的培养基还

含有抗菌素和色

素,用于单种微生

物培养和鉴定。

10.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11.无隔菌丝:一种无

隔膜,呈长管状的分

枝,细胞内含有许多

核,称为无隔菌丝。

12.有隔菌丝:另一种

有隔膜,整个的菌丝是

由分枝的成串多细胞

组成,每个细胞内含一

个或多个核,称为有隔

菌丝。

13. 营养菌丝或基质

菌丝:摄取营养物质功

能的菌丝称为营养菌

丝或基质菌丝

14. 气生菌丝:伸向空

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

丝,

15. 繁殖菌丝:气生菌

丝上能生出各种孢子

进行繁殖的,称为繁殖

菌丝。

16. 有性孢子:霉菌的

有性繁殖是经过两性

细胞结合后,产生一定

形态的孢子来实现的。

这种孢子叫有性孢子。

17. 无性孢子:霉菌是

以产生各种无性或有

性孢子来繁殖的.无性

繁殖所产生的孢子叫

做无性孢子

18. 病毒子:一个结构

齐全,功能完整而有感

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称为病毒子(Virion).

颗粒,称为病毒子

19. 衣壳:核酸的外周

包有蛋白质外壳,称为

衣壳

20. 干扰现象:两种病

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或

机体时,常常发生一种

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

复制的现象,称为干扰

现象

21.无菌动物:就是指

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

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22.无特定病动物:是

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

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

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

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23.益生菌:是指投入

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

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

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

主(人和动物)健康水

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

制剂及其代谢产物。

24.益生元:通过选择

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

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

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

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

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

消化的食品成分

25.灭菌:杀死物体中

所有微生物,叫做灭

菌。

26.消毒:杀死物体中

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

毒。

27.防腐:阻止或抑制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叫

做防腐

28.无菌法:指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

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

或物体的方法。

29.抑菌作用:是指抑

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

繁殖的作用。

30.杀菌作用:是指能

使菌体致死的作用。

31.滤过除菌:将液体

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

生物除去的方法,细菌

滤器不能除病毒,酶形

体以及细菌L型,支原

体。

32. 变应原:引起变态

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

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

33.青贮饲料:指青玉

米杆牧草等青绿饲料

切碎填入压实在青贮

塔或窑中密封在密封

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

酵作用而调制成的一

种多汁耐贮存质量基

本不变的饲料。

34.SCP饲料:有单细胞

或简单得多细胞生物

组成的蛋白质含量较

高的饲料。

35.饲料酵母:讲酵母

菌繁殖在适当的工农

业副产品上而制成的

一种饲料。

38.病原微生物:对人

和动物机体具有致病

作用的各类微生物。

39.致病性:一定种类

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

条件下能在特定寄主

体内引起感染过程的

性能。

40.毒力:同一种病原

微生物不同分离株的

病原性在程度上的差

41.细菌毒素:某些细

胞能产生一类对机体

有毒性物质称为细菌

毒素。

42.外毒素:某些病原

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

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

泌到菌体外面的有毒

素的Pr内毒素:存在

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

壁最外层的结构成分

只有菌细胞死亡自溶

或人为的破坏菌细胞

时才释放出来。

43.感染:病原微生物

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

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

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

病理过程

44.传染源:不断的向

外界环境排出病原体

的动物机体是病原微

生物寄居生长繁殖和

不断向外界排出的场

所。

45.类毒素:外毒素经

0.3%—0.5%甲醛溶液

处理一段时间可脱去

毒性但仍保留良好的

抗原性.

温医专升本微免名词解释

温医专升本微免名词解释

资料仅供参考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超抗原:某些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体内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性物质称为超抗原。基因工程抗体: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由B细胞获得编码抗体的基因,经体外DNA重组后,转化受体细胞,使其表示特定抗体。包括人一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等。 过敏毒素:补体激活过程中由C3和C5裂解释放的小分子多肽C3a和C5a,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引起超敏反应,故将C3a 和C5a称为过敏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受不同刺激而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此类抗原除在白细胞表示外,也可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表示;亦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此类细胞为CD4+、CD25+ 双阳性细胞,其功能是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负调节作用,故被称为调节性T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经过直接接触抑制;表示CTLA-4、mTGF-b分子;下调APC表面的B7分子等。 模式识别受体(PRR):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也包括少分泌型PRR,如C反应蛋白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膜型PRR是胚系基因直接编码的产物,较少多样性,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 Toll样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模式识 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主 要是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 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 G-菌的肽聚糖和真菌的酵母多糖等; 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 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等。 PAMP数量有限,但在病原微生物中分 布广泛。 抗原递呈细胞(APC):即抗原递呈细胞, 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 包括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内皮细胞和B 细胞等。 T细胞突触:又称为免疫突触。是指成 熟T细胞在与APC识别结合的过程 中,多种跨膜分子聚集在富含神经鞘磷 脂和胆固醇的“筏”状结构上并相互靠 拢成簇,形成细胞间相互结合的部位, 其中心区为TCR和抗原肽-MHC分子, 以及T细胞膜辅助分子(如CD4和 CD28)和相应配体,周围环形分布着大 量的其它细胞黏附分子,如整合素 (LFA-1)等。 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阶段以及T、B 细胞发生过程中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 一抗原后,发生的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 或组织细胞病理损伤为主的异常特异 性免疫应答。 免疫忽视:是指体内自身应答T细胞 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并存, 而在正常情况下不引发自身免疫病的 状态。 DiGeorge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胸腺 发育不全引起的T细胞缺陷病。除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外,此类患 者可伴有甲状旁腺、大血管及面部发育 障碍。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指只存在于某一种 或几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的新抗原。此类抗原可用动物肿瘤移植 排斥试验证明,故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 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某一种肿瘤细胞 特有、在其它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 存在的抗原。此类抗原如甲胎蛋白、癌 胚抗原的表示量在发生肿瘤时明显增 加。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指供者移 植物中的免疫细胞识别、攻击宿主组织 细胞,导致宿主受损。 DNA疫苗:亦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 乃将编码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 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在体内转染 宿主细胞,使其表示保护性抗原,从而 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疫苗。也称 为第三代疫苗。 表位:即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 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或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一般 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 基组成。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当靶细胞及其抗体同时存在 时,凡有Fc受体的多核白细胞、巨噬 细胞、NK细胞都能与结合了靶细胞的 IgG抗体的Fc段发生结合,引起靶细 胞的溶解或杀伤,因这种杀伤需要抗体 存在故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作用。 免疫耐受: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 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分化群(CD):以分化群(CD)代替以往 的命名,即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 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 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之 为CD。 T细胞受体TCR:T细胞抗原受体。 由异源二聚体组成,αβ或γδ,与 CD3形成复合物,,与Ig有同源性,是 T细胞特征性标记;编码V区的基因 重排,形成TCR的多样性;TCR是T 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基础,只能识别 细胞膜上与MHC结合的抗原分子,其 识别的是抗原肽中的线性决定簇。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IgM抗体结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4.需求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供给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7、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9、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商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 10、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14、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15、蛛网理论: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6、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7、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8、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19、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0、基数效用: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21、序数效用: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22、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3、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4、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应增量即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原因: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都是递减的。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集中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应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 总称(<0、1㎜)。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就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 物。 4.细菌就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原核生 物的细胞质就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就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其化学成分就是大型 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就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的子细胞。(Most) 16.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长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 的繁殖方式。 17.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 18.菌苔,很多菌落连成一片。 19.克隆,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0.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2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 射状向基质表面与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与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无分隔,直径与细菌相仿,可产生色素。 22.营养菌丝(二级菌丝),基内菌丝体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支菌 丝。 23.孢子丝,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 24.静息孢子,就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富 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或冷淡。 25.链丝段,又叫连锁体或藻殖段,就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6.支原体就是一类缺少细胞壁的真细菌,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植 物支原体—类支原体。

微经考试用名词解释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够阿米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规模报酬: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用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会计利润: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水平。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钟产品。 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优势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 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欢迎下载 2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分析

微生物名词解释 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B细胞:即B淋巴细胞,一种在细胞膜表面带有自己和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 被动免疫:从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或者注射抗体、细胞免疫制剂后获得的免疫。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体血清中的、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补体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激活。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作指示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 C 传染:是指寄生物与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即当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初次应答:指首次用适量抗原注射动物后,须经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即待免疫活性细胞进行增值分化后,才能在血流中检出抗体,这种抗体多为IgM,滴度低,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会下降。 转染: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 COD:化学需氧量。是使用强氧化剂使1L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超敏反应:是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机体的组织损伤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页码为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本页码)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p3)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需求的变动。(p22)把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p15) 供给:一种产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p18)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当所有其他影响买者计划的因素都保持不变时,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一个无单位衡量的指标。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p24) 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小多少。 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这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用字母TU表示。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6、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17、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或瞧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 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类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发掘、利用、改善与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磷壁酸:就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 核酸醇磷酸。 4、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 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 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就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 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其 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与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 损菌株。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细菌外膜层)的 原生质体。 10、外膜:就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就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 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与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 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与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多见于 G+菌。 1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 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并无繁殖功能。 16、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与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 物。 17、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G-,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 大型原核生物。 18、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 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9、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20、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性能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1、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裹,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的生物,叫真核生物。真菌、显微藻类与原生动物等就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 2、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名词解释

导论 1.微观经济学P1 2.个量分析P2 3.边际分析P2 4.实证分析P3 5.规范分析P3 第一章 1.需求量P6 2.供给量P9 3. 4.需求弹性P12 5.互补品P18 6.替代品P18 7.价格机制P23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P31 2.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该规律另一种等价的说法是:超过某一水平之后边际投入的边际产出下降。P32 4.消费者均衡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P34 5.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P38 6.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P36 第4章 名词解释 1.短期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对一个企业来说通常就是其一个或几个营业周期,而且会存在一些不可变的因素,如你为生产而建的厂房等。长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调整的。在经济学中分辨长期和短期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短期中一定有不可变得因素,而在长期,一切都是可变的”P68 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P65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P67 4.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的优越性在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的特性。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经济追求的是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乃至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P74 5.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P79 6.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P80 7.隐性成本指公司损失使用自身资源(不包括现金)机会的成本。相对于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而言,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P80 8.机会成本的英文为Opportunity Cost,(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P80 第6章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1.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2. 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类型。 3. 买方垄断市场: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类型。 4.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厂商销售同种但有一定差别的产品,且新厂商进入不受限制的市场。 5. 寡头垄断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是受到阻碍的市场。 6. 卡特尔市场:某些或所有的厂商公开共谋使得他们的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市场。 7. 名义价格:商品的绝对价格。 8. 实际价格:经过通胀调整过的价格。 9. 需求量: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10. 供给量: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商品的数量。 11. 替代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2. 互补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3. 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14.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供给的各种弹性类似。 15.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获得的满足程度。 16.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16.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额外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17. 无差异曲线:描述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的曲线。 18. 边际替代率(MRS):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19. 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0. 价格-消费曲线(PC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所对应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得到个人需求曲线。

微免试题及答案

微免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荚膜 2、灭菌 3、毒血症 4、超敏反应 5、菌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和。 3、既有又有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4、免疫的功能包括、和。 5、免疫球蛋白中,在体内出现最早的是,能通过胎盘的是,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是。 6、补体系统可经和两条途径激活,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7、适应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可人为分为3个阶段:、 和。 8、病毒的增殖周期包括、、、和。 9、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和。 10、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繁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免疫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 2、病毒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Ⅰ型超敏反应为体液免疫反应。() 4、破伤风梭菌经伤口途径感染机体。() 5、淋病的病原体是绿脓杆菌。() 6、内毒素的特点之一是可制备成类毒素。()

7、消毒剂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8、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9、真菌的孢子起繁殖作用。() 10、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6个月后,接种卡介苗。()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肥达试验可诊断下列何种疾病( ) A.斑疹伤寒 B.肠热症 C.中毒性痢疾 D. 鼠伤寒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 E. 恙虫病 2、补体经典激活途径顺序() A、C9 B、C124536789 C、C9 D、C9 3、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发热 B、休克 C、DIC 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症状 4、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很少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 A.皮肤化脓性炎症 B.产褥热 C.假膜性肠炎 D.食物中毒 E.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5、研究细菌性状最好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力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煮沸法 D、巴氏消毒法 8、一病人皮肤伤口感染,形成化脓性病灶,可能的病原菌包括()A.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B.霍乱弧菌、痢疾杆菌? C.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D.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9、下列哪种疾病是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急性荨麻疹 10、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类脂 C、蛋白质 D、核酸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 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microorganism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bacterium细胞壁:是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peptidoglucan or mucopeptide肽聚糖或粘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lipoplysaccharide,LPS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plasmid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capsule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flagella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pipi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spone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L-form of bacterium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 磷壁酸: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