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强化练十

2019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强化练十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郴州一模)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均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符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2.(2018·唐山二模)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问世以来,通过200多种文字传遍世界,鼓舞了各国共产主义运动,改写了人类历史进程。这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②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如实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共产党宣言》鼓舞了各国共产主义运动,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不是哲学反映现实,②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A

3.(2018·河北五个一联盟模拟)下列漫画中父亲的疑问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③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④要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漫画中的父亲以生长的小树为尺度来衡量孩子的身高,他只看到了孩子的身

高,而忽视了小树也在不断升高,并且小树的成长要远远快于孩子的成长,他没有看到孩子与小树的不同,不知道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①③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②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B

4.(2018·江苏卷)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解析:本题意识的本质。国人内心深处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是通过传统手工艺用动手的方式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获取,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特点,A、C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5.当前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型号功能不断更新,但各种各样的手机新奇设计都会遇到正反两种声音,毕竟众口难调,特别是对于市场份额大销量多的手机厂商更加明显,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军品牌华为就遇到了一些争端,其中指纹识别的位置、大黑边、虚拟按键三个问题最具有争议性,有部分消费者很喜欢这种设计,也有的消费者却因为这种设计而放弃华为品牌。上述材料说明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一分为二是事物的常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们对事物有争议,从人的角度看,是因为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从物的角度看,是因为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②④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没有涉及物质决定意识,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与材料无关。

答案:C

6.(2018·太原期末检测)国家卫计委推出了“5125”(“我要爱我”)健康生活理念,建议市民可以在长期的紧张工作之余,花几分钟时间发呆,让大脑适当地进入一种专注的无意识状态,以缓解疲劳,调整身心。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国家卫计委推出了健康生活理念,让大脑适当地进入一种专注的无意识状态,以缓解疲劳,调整身心,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③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②④说法错误。故选A。

答案:A

7.在一系列近距离飞越考察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分,这可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可见,科学仪器可以( )

①增强人类的认识能力②改变认识对象的属性③提供先进的认识工具④替人类做出精确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科学仪器可以提供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认识对象的属性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夸大了科学仪器的作用,故排除;答案选A。

答案:A

8.(2018·厦门期末检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该地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①正确;材料表明该地立足本地实际,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是错误的观点,②不选;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③错误;该地结合当地特色来建设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正确,故选B。

答案:B

9.(2018·成都二诊)生物钟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人类对生物钟的工作原理长期不清楚。三名美国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典型生物体进行研究,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从而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以适应昼夜变换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揭示生物钟的奥秘是进行该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②人们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建立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③实践是人们深化对生物钟工作原理认知的根本动力

④所有生物钟的共性包含于果蝇生物钟的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通过实验,借助果蝇,认识人类生物钟工作原理,在实践中形成了认识,把握了人与果蝇的共性,③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错误;②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D

10.(2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霍金“黑洞理论”还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所以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这说明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11.(2018·抚顺模拟)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于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0日正式公布首批重要科学成果。这只来自中国的“顽猴”出手不凡,近两年的观测结果就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或有望揭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这一成就再次说明( )

①人们的认识是个反复、无限的过程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③“悟空”延伸了人类器官,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④科学实验作为人类基本实践活动能更好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以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借助“悟空”不断有新的发现,说明“悟空”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认识事物的过程,②与材料无关;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④错误。

答案:B

12.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转变。这一论断的转变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环过程③认识的发展是不断继承和超越原有认识成果的过程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真理的具体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变化,说明认识在继承和超越中发展,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联系的多样性,①与材料无关;②中“循环过程”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2018·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底由央视和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隆重推出。

该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百万件藏品,27件入围,总的挑选标准是其价值在全国同时期文物中独树一帜,制作工艺不同寻常,文物背后有故事。由大家熟知的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该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顺序,深得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

随着《国家宝藏》节目的播出,文物变成了“网红”,也激发了大家参观博物馆的热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因。(10分)

(2)有人根据《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制作得出结论:“有创新意识,就能出新品”。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12分)

(3)请你列举两件国宝文物,并简述其背后的故事或价值。(4分)

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相关电视节目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因。材料主要涉及央视及

电视化语言、挑选文物背后的故事、新的创作手法、全新的表达、观众喜爱等信息,需要我们从传播手段、取其精华、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人民群众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意识的作用,要求对相应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时,首先应从意识的反作用角度肯定其合理性,其次应从意识反作用的过程及其客观要求角度分析其不合理性。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简述所列文物背后的故事或价值即可。

答案:(1)①加强博物馆与现代媒体跨界合作,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整合并选择文化价值高、制作工艺独特,有故事、有内涵的典型文物,集中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重视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观众感受文物的“生命”。

④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在内容等方面重组创新,注重新颖性、趣味性,增强文物对观众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⑤关注观众的观影习惯和顺序,特别是抓住年轻观众的文化需求,让年轻观众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接受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财富,让文物真正的“复活”。(每个要点2分)

(2)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创作意识对节目制作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在题材选择、节目模式和内容表现等方面会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式,有利于创出新品,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4分)

②意识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创新意识如果不转化为文艺创作的实践,就不能出新品。(4分)

③发挥意识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得立足自身的文化资源,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才能创出新品。(4分)

(3)①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北宋汴京城市的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分)②《四库全书》。它涵盖了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成为囊括古今文献的鸿篇巨制,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2分)

14.(26分)(2018·聊城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和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必将积淀出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思想引领和行动风帆,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新的

文化进步。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结合材料一和“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产生。(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应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0分)

(3)某学校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拟进行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两个具体活动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语言精练、操作性强。(4分)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为“求索真理的历程”,材料主要涉及“伟大实践”“总结和升华”“提升高度”“坚持和发展”等,启示我们应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事件限定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角度限定为“怎样”。材料主要从“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角度作出要求,启示我们应从立足实践、着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主题,从宣传教育角度进行设计即可。

答案:(1)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和路径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这一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将引领、鼓舞党和人民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一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必将随着文化建设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每个要点4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3分)②进行内容形式的创新,多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3分)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2分)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分)

(3)示例:诵读经典美文,感受先贤智慧;举行华夏文明成就展览,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收集古代科技成就资料,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参观当地名胜古迹,领略华美古典建筑。(每个要点2分,答满两个要点即得满分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