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趋肤深度

趋肤深度

趋肤深度
趋肤深度

1. 高频信号电流通过导体时主要集中在导体表面层传输,产生所谓“趋肤效应”,而在导体芯部

传输的电流却很少,甚至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聚集在导体表面的深度,可用透入深度δ来表示。

对于铜导体,其透入深度一般用下式来估算: δ=67/f 1/2

(mm ) 式中,f 为频率(Hz )

Hz

f mm f

频率----=

)

(67δ

同轴电缆常用铜包铝线的最薄铜层厚度和5~100MHz 信号传输时的趋肤深度如下表:

2.铜包铝线与纯铜、纯铝线的性能对比

集肤效应

线圈的集肤效应详解Post By:2011-4-28 10:44:00 载流导线要产生磁场。首先研究单根导线磁场。载流导线总是两条线,假设电流的回流线相距非常远,回流线磁场不会对单根载流导线的磁场产生影响。这样单根导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如图6.1(a)所示。如果流过导线的电流是直流或低频电流I,在导线内和导线的周围将产生磁场B,磁场从导体中心向径向方向扩展开来。在导体中心点,磁场包围的电流为零,磁场也为零;由中心点向径向外延伸时,包围的电流逐渐加大,磁场也加强,当达到导体表面时,包围了全部电流,磁场也最强(H=I/πd-d为导线直径)。在导体外面,包围的电流不变,离开导线中心越远,磁场也越弱。 取图6.1的沿导线长度的横截面,低频电流在整个截面上均匀分布。当导体通过高频电流i时,变化的电流就要在导体内和导体外产生变化的磁场(图6.2中1-2-3和4-5-6)垂直于电流方向。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高频磁场在导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两个平面

L和N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在导体内整个长度方向产生的涡流(a-b-c-a和d-e-f-d)阻止磁通的变化。可以看到涡流的a-b和e-f边与主电流O-A方向一致,而b-c边和d-e边与O-A相反。这样主电流和涡流之和在导线表面加强,越向导线中心越弱,电流趋向于导体表面。这就是集肤效应。 这种现象这样来等效,如果取此载流导线一个单位长度,由导线中心到外径径向分成若干同心小筒(图6.3(a)),当这些径向分割足够小时,认为通过这些筒截面An 的磁感应是均匀的,对于n单元截面通过的磁通为 Bn,An-分别为n单元的磁感应和n单元的截面积。此磁通是n单圆筒包围的全部电流所产生的。根据电感定义,n单元单位长度电感: 表面外的全部电感用Lx表示。筒状导体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这样可将导体内由导体中心到表面的磁电关系等效为一个L、R的倒L形串联

什么叫趋肤效应

什么叫趋肤效应?趋肤效应的定义 对于每个电气参数,必须考虑其数值有效时的频率范围。传输线的串联电阻也不例外。与其他参数一样,它也是频率的函数。图4.10画出了RG-58/U和等效串联电阻与频率的函数曲线。图中采用对数坐标轴。图4.10以相同的坐标轴绘出了感抗WL的曲线。 当频率低于W=R/L时,电阻超过感抗,电缆表现为一个RC传输线。当频率高于W=R/L时,电缆是一个低损耗传输线。 当频率高于0.1MHZ时,串联电阻开始增大。这导致更多的衰减,但相位保持线性。这种电阻的增加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传播因数的实部和虚部((R+JWL)(JWC))1/2在图4.11中绘出,损耗单位为标培,相位单位为RAD(弧度)。1奈培等于8.69DB的损耗。图中显示了RC区域、固定衰减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如图所示,相对于RC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低损耗区域非常窄。 是什么导致了趋肤效应,它与导体外表层有什么关系呢? 1、趋肤效应的机理 在低频时,电流在导体内部的分布密度是均匀的。从导线的截面图看,中心和边缘区域电流的流量是相同的。 在高频时,导线表面的电流密度变大,而中心区域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分布的变化如图4.12所示,低频时电流均匀地填满整个导线,高频时电流只从接近导线表面的地方流过。 为了形象地证明高频条件下电流的分布,首先假设导线纵向切成多层同心的长管,就像树桩上的年轮。 自然对称的形状可以阻止电流在环间流动,所以必须无误差地切割,所有电流绝对平行于导线的中心轴。 现在导线被切成许多环,我们可以分别考虑每个环的电感。靠近中心的环,像长而薄的管道,比外部的环有更大的电感。我们知道,在高频条件下,电流将从电感更低的通路流过。因此,高频条件下可以预计从外环通路流过的电流比内环更多。实际上正是如此。在高频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电流聚集在靠近导体的外表面。

高频感应电源集肤效应与穿透深度

高频感应电源集肤效应与穿透深度 一、集肤效应 等截面的导电体通过直流电流时, 导体截面中的电流分布是均匀的, 电流密度是相等的。 当等截面的导电体通过高频交变电流时, 导体截面上的电流分布将出现不均匀状态, 电流只在导体表面层流过, 表层的电流密度最大, 导体深层电流密度较小, 这种高频交变电流的趋表现象, 则被称为电流的集肤效应 。 当导体通过交变电流时,导体表面出现电流挤聚现象,电流密度很大,而导体深处几乎不流过电流 。 这种由导体本身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导体电流在表面集中流动的现象,被称为集肤效应。在高频感应用时,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特性, 使导体有效截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 。 在产品设计中, 应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 合理地选用载流导体的尺寸, 或采用多根导体并联,既满足载电流强度的要求,又提高.导体的有数利用率。 二、穿透深度 高频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集肤效应的影响.电流只在导体表面展通过,表面层的深度与导体的性质和电流频率的高低有关,通常将此表面展的深度或厚度称之为穿透深度,用符号?表示。 穿透深度的定义是:交流正弦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密度从导体表面向导体中心处逐渐衰减,当导体某一处深度的电流密度为其表面电流密度的e 1 时,该深度就定义为电流的穿透深度?。 穿透深度?由下式确定: ()cm f μ πρ = ? (1-1) r μμμο= 式中f ——交变电源频率,Hz ομ——真空磁导率,ομ=4π*10-9(H/cm); r μ——相对磁导率; ρ——导体的电阻率,Ω.cm 。 式1-2中可进一步简化为: )(5035 cm f r μρ =? (1-2) 从式(2-17)可知,穿透深度4与导体电阻率lo 的平方根成正比,与电流频率f 及导体的相对磁导率μr 的平方根成反比。电流频率越高, 穿透深度越小,集肤效应越明显。另外导体通过的电流频率相同,电流波形不同,穿透深度不同, 正弦波电流的穿透深度比方波电流的穿透深度大。 在同频率条件下, 正弦波电流穿透深度大约是方波电流穿透深度的 1. 3

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 一)手工铺砂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 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2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 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2)试验步骤 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 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 (1)计算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二)电动铺砂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及路面表面的徘水性能和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电动铺砂仪:利用可充电的直流电源将量砂通过砂漏铺设成宽度5cm、厚度均匀一致的器具。

趋肤效应 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 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skin effect),在“GB/T2900.1-2008电工术语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 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用,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 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注2:在更一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生趋肤效应。 一、趋肤效应原理 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某些文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截面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无关。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成正比,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力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心,磁力线包围的电流越小,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涡流与趋肤效应 如图,电流I流过导体,在I的垂直平面形成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电流i,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内部总与电流I的变化趋势相反,阻碍I变化,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表面总与I的变化趋势相同,加强I变化。在导体内部,等效电阻变大,而导体表面的等效电阻变小,交变电流趋于在导体表面流动,形成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线通过交变电流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了,导线的电阻增大了。 趋肤效应下导体的等效电阻变化了,这个等效电阻,称为交流电阻,交流电阻与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交流电阻越大。 二、趋肤深度 定义从表面到电流密度下降到表面电流密度的0.368(即1/e)的厚度为趋肤深度或穿透深度Δ 式中: μ-导线材料的磁导率; ρ-材料的电阻率; k-材料电导率(或电阻率)温度系数; 可见趋肤深度与频率的开方成反比,与电阻率的开方成正比。下表是20℃时铜的的趋肤深度表。

《统计》概念最终小范围概念及计算公式

统计概念.简答最终小范围 一、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描述统计(概念、特点及应用条件?)☆☆☆ 1、集中趋势: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指标。 (1)算术均数:应用条件:①正态分布的数据;②对称分布的数据。 (2)几何均数:适用条件:对于变量值呈倍数关系或呈对数正态分布。 (3)中位数:应用条件:①偏态分布②分布不明③有极端值④有开口的资料。特点:不受极端值影响。 (4)百分位数:应用条件:①描述一组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②用于确定正常值范围;③计算四分位数间距。 (5)众数:一组观察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可以没有也可以不止一个。 2、离散趋势:反映一组数据离散或分散的水平的指标。(1)极差:全距=最大值-最小值。①优点:计算简单方便,应用广范,容易理解。②缺点:只反映两端数据最大最小值的差别,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反映组内其他变量离散情况。 (2)四分位数间距:Q=P75-P25。①优点:不受极端值影响,比极差R稳定。②缺点:计算繁琐、不易理解、只反映中间50%的数据的两端的差值(3)方差:特点:①充分反映了每一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别;②S2指标很稳定;③S2应用广泛;④S2计算比较麻烦;⑤S2单位是原单位的平方,在实际应用时不太方便。(4)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开平方。意义与方差相同。特点: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 (5)变异系数:应用条件:①用于比较不同单位数据的离散度。②用于比较均数相差很大时的离散度。特点:①无量纲的指标;②反映指标的稳定性;③一般CV不大于20~25%。 二、分析医学科研资料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基本思路:根据研究目的及科研资料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正确的分析及检验方法,处理医学资料。 具体分析方法及步骤: (一)先将医学资料分类,根据资料类型选择相应的分析及检验方法; (二)具体步骤: 1.计量资料: (1)data为正态分布,方差齐性; ①t检验法(n<100):单样本t 检验;两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②μ检验法:单样本μ检验;两样本μ检验(n>100)。③F 检验法:用于多样本均数比较。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拉丁方设计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交叉设计方差分析;正交设计方差分析。④协方差分析:用于具有协变量的资料进行方差分析。⑤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主要用于2个变量的分析(x与y)。⑥t′检验:也称为校正t 检验:数据为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2)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主要用非参数检验。 ①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于配对计量data。②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两样本比较。③Kruskal-wallis检验:也称为H 检验。用于单因素多样本比较。④Friedman检验:也称为M检验。用于双因素多样本比较。⑤秩相关(也称为等级相关):用于非正态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分类变量(资料): (1)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用于处理二项分类资料及稀有事件模型资料。 (2)齐性的x2检验:①四格表x2 检验:两个率(构成比)的检验;②配对x2检验:用于配对计数data的检验;③行×列表x2 检验:多个率(构成比)的检验。 (3)独立性的x2 检验:分析2个变量间有无关联性相关性分析。 (4)秩检验(有序分类data 或等级data):①Wilcoxon两样本法:用于两样本等级data 检验。②Kruskal-wallis检验:用于多个样本等级data检验。t (5)Ridit分析:专门用于两样本或多样本等级data的比较。 (6)Kappa分析:用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检验,可以是四格表或行×列表。 3.圆形分布数据: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和处理各种符合图形分布的数据。 4.其他各种分析方法: (1)随访data的生存分析: 主要有kaplan-Meier法及寿命 表法。 (2)多因素分析:①多元线 性回归;②多元线性相关;③ logistic回归;④Cox比例风险 回归;⑤判别分析;⑥聚类分 析;⑦主成份分析;⑧因子分 析;⑨其他分析方法等。 三、统计软件的特点☆☆☆ 1、SAS: ①世界著名的一流统计软件; ②适合于专业统计人员使用; ③功能极为强大、全面;④SAS 占用空间大;⑤运算速度极 快;⑥可以读入多种格式数 据;⑦编程方式极为灵活但对 话框方式的界面不太友好。 2、SPSS: ①适合于中级、初级科研人员 使用;②适合于专业及非专业 统计人员使用; ③界面友好;④占用空间比 SAS小;⑤统计方法:是公认 的、经典的统计方法;⑥SPSS 也可以编程,但不如SAS功能 强大;⑦SPSS也是世界著名 统计软件。 3、PEMS: ①在国内医学界及卫生统计 界是权威性统计软件;②全中 文界面,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③内容包含有常用的统计分 析方法,包括:基本统计方法, 高级统计方法;④既可以处理 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也可 以分析经过整理的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⑤非常适合于专业 及非专业统计人员使用,也适 合临床医生使用。 4、stata: ①非常小巧,约20-30M;②国 际常用的统计软件;③功能强 大,全面;④主要依靠编程→ 进行统计分析。极具灵活性。 四、调查研究(普查、抽样调 查、典型调查的特点☆☆☆) 1、普查特点:☆☆☆ ①理论上只有普查才能取得 总体参数,没有抽样误差,但 往往非抽样误差较大。②普查 一般都是用于了解总体某一 特定“时点”的情况。③病程 较短的疾病,不适合作时点普 查。 2、抽样调查特点:☆☆☆ ①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可 获得较为深入细致和准确的 资料。②许多医学问题只能作 抽样调查。③可用于检查普查 的质量。④实际工作中应用最 多。 3、典型调查特点:☆☆☆ ①典型常是同类事物特征的 集中表现,抓住典型,有利于 对事物特征作深入的了解。② 典型调查可与普查结合,分别 从广度和深度说明问题。③典 型调查不遵循随机抽样的原 则,不能用于估计总体参数, 但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专业知 识,选定一般典型可对总体特 征作经验推论。 【附】 调查研究概念:指是研究过程 中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条件 下,客观地观察和记录研究对 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 调查研究特点:①研究的对象 及其相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②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 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调查研究类型: 1)普查:又称为全面调查, 就是将组成总体的所有观察 单位全部加以调查。 2)抽样调查:指总体中随机 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 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 总体特征。 3)典型调查:亦称案例调查, 即在对事物作全面分析的基 础上,有目的地选定典型的 人,典型的单位进行调查。 五、析因设计与正交设计(特 点,符号的意义☆☆☆) 1、析因设计概念: 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设 计。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 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 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1)析因设计特点:☆☆☆ ①可分析多个因素多个水平 的试验效应,可以分析各因素 的独立作用及其各级交互作 用;②节省样本含量,试验效 率高;③设计时较为复杂,计 算较为繁琐。 (2)析因实验的意义:☆☆☆ 最简单的析因设计☆2x2,意 义:试验中有2个因素,每个 因素各有2个水平。☆2x2x2 意义:试验中3个因素,每个 因素各有2个水平。☆2x2x3x2 析因实验的意义:试验中有4 个因素,第1、2、4个因素有 2个水平;第3个因素有3个 水平。 (3)交互作用类型模板: ①独立作用:A、B、C、D, 是四个因素各自的单独作用。 ②一级交互作用:A×B,A× C,A×D,B×C,B×D,C ×D,是任意两个因素的共同 作用。 ③二级交互作用:A×B×C, A×B×D,A×C×D,B×C ×D,是任意三个因素的共同 作用。 ④三级交互作用:A×B×C ×D,是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2x2x3x2类型实例: ①独立作用:2、2、3、2,是 四个因素各自的单独作用。② 一级交互作用:2×2,2×3, 2×2,2×3,2×2,3×2,是 任意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③ 二级交互作用:2×2×3,2× 2×2,2×3×2,2×3×2,是 任意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④ 三级交互作用:2×2×3×2, 是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2、正交试验设计概念: 是一种高效的多因素试验的 设计方法。它利用一套规格化 的正交表,合理地安排实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获 得有用的信息。 (1)正交试验设计特点:☆☆☆ ①可分析三个及三个以上因 素的作用及其交互作用。②用 最少的试验次数获得更多的 信息。③可用方差分析处理 正交设计的测量数据,但计算 十分繁琐。 (2)正交试验设计意义: ①L N(m K)的意义:☆☆☆ L N(m K)表示正交表有N行K 列,每一列由1,2,….,m 个整数组成。L N(m K)安排试 验,N表示试验次数,k 表示 最多可安排的因素个数,m表 示各因素的水平数。 ②L8(27) 意义:表示要求做8 次试验,允许最多安排7个“2” 水平的处理因素。 ③L16(42X29) 意义:表示要求 做16次试验,允许最多安排2 个“4”水平处理因素,9个“2” 水平处理因素。 六、概念:圆形分布、生存分 析、截尾值、重复测量。☆☆ ☆ 1、圆形分布:凡是具有周期 性和循环性的资料为圆形资 料,是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和处 理各种符合图形分布的数据。 2、生存分析:是将事件发生 的结果和随访时间两个因素 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的一种 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充分利用 所得到的研究信息,更加准确 地评价和比较随访资料。 3、截尾值:也称终检值,删 失数据,不完全数据,指在随 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 观察到病人的明确结果(终止 事件),所以不知道该病人的 确切生存t,它提供的生存t 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4、重复测量:最常见的情况 是前后测量设计,当重复测量 次数m≥3时,称重复测量设 计或重复测量数据,它不能同 期观察实验结果,本质上比较 的是前后差别,假定测量时间 对观测结果没有影响。 七、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 本原则: (1)实验设计基本要素: ①受试对象:研究人员所要观 察的客体,即处理因素作用的 对象;②处理因素:-研究人 员施加于受试对象并能产生 一定实验效应的因素;③实验 效应:-处理因素施加于受试 对象并经过一段时间,受试对 象产生的各种反应及表现。 (2)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①随机化的原则:-指总体中 每个个体都有均等的机会被 抽取,或被分配到实验组及对 照组中去;②对照化的原则: -是指在实验研究中使受试 对象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 素的实验效应的差异有一个 科学的对比;③重复的原则: -重复有2层含义:样本含量 的大小和实验重复次数的多 少;④均衡的原则:-指对照 组除处理因素与实验组不同 外,其他各种条件及因素基本 一致。 05年简答题选以上没有的 1、解释名词:生存率、主效 应、交互作用 ②生存率:又称累积生存率或 生存函数,表示具有协变量x 的观察对象,其生存时间T大 于时间t的概率,常用S (t.x) =P 表示。 ③主效应:是指某一因素各水 平间的平均差别。 ④交互作用:当某因素的各个 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变化而 变化时,称这两个因素间存在 交互作用。 2、简述参数统计及非参数统 计的特点。各有哪些常见的对 应统计方法? (1)参数统计特点: ①推断两个或多个总体参数 是否相等。②总体分布为已知 的数学形式,对其总体参数作 假设检验。③两个或多个正态 总体方差齐性,计量资料满足 参数检验条件的假设检验。④ 受总体分布的限制,假设检验 的结果对总体分布的形状敏 感。 (2)参数统计方法: ①t检验(单个样本t 检验、 配对样本t 检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②F检验(单因素 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 拉丁方设计方差分析、析因设 计方差分析、交叉设计方差分 析、正交设计方差分析。);③ u检验(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 的u检验、两样本率比较的u 检验);④x2检验(四个表资料 x2检验、配对四个表资料x2检 验、行x列表x2检验、);⑤二 项分布与泊松分布 (3)非参数检验特点: 优点:①适用范围广;②不受 总体分布的限制;③可处理等 级资料;④用于小样本时,效 率高。缺点:如果数据是正态 分布,方差齐性,用非参数 test,则效率降低,是参数检验 的75%左右。 (4)非参检验的方法: ①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 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③ 完全随机设计多样本比较的 秩和检验④多个样本间两两 比较的秩检验。⑤随机区组设 计资料的秩和检验。⑥随机区 组设计资料的两两比较的秩 和检验。⑦秩相关(也称为等 级相关)。 3、简要写出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的主要步骤。 ①根据样本数据求得模型参 数β1β1…βm的估计值, b1b2….b m,从而得到表示应变 量x与自变量x1x2…x m数量关 系的表达式 Y=b0+b1x1+b2x2+…b m x _ m ②对回归方程及各自变量做 假设检验,并对方程的拟合效 果及各自变量的作用大小作 出评价。 4、简述logistic回归应用的注 意事项。 ①变量的取值形式。对同一资 料的分析,变量采用不同的取 值形式,参数的含义,量值及 符号都可能发生变化。②样品 含量:logistic回归的所有统计 推断都是建立在大样本基础 上,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样本含 量。③模型评价:对模型评价 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模型 中的每个自变量进行检验;二 是对所有建立的回归方程作 拟合优度检验。 5、写出logistic回归,cox回 归的模型结构及相应回归系 数的实际意义。 ①logistic回归模型: P=1/{1+exp[-(β0+β1χ1+β2 χ2+……+βmβm)]} ②logistic系数的实际意义: 回归系数βj(j=1,2,….m)表示 自变量X j gi改变一个单位时 logitP的改变量,它与衡量危 险因素作用大小的比数比例 即优势比有一个对应的关系。 对比某一危险因素两个不同 暴露水平Xj=c1与Xj=c0的发 病情况,其优势比的自然对数 为lnORj=logitP1- logitP0即 ORj=exp[βj(c1-c0)], 试中P1和P0分别表示在Xj取 值为c1及c0时的发病概率, ORj称作多变量调整后的优势 比,表示扣除了其他自变量影 响后危险因素的作用。特殊 地,若果Xj赋值为暴露(=1) 非暴露(=0),则暴露组与费 暴露组发病的优势比为 ORj=exp(βj),当βj=0时, ORj=1,说明因素Xj对疾病发 生不起作用;当βj>0时, ORj>1,说明因素Xj是一个危 险因子;当βj<0时,ORj<1, 说明因素Xj是一个保护因子。 ③cox回归模型: h(tx)/h0(t)=exp(β1χ1+β2χ 2+……+ βmβm) ④cox系数的实际意义: βj与风险函数h(tx)关系:β j >0,则Xj取值越大时,h(tx) 的值越大,表示病人死亡的风 险越大;βj=0,则Xj取值对 h(tx)没有影响;βj<0,则Xj取 值越大时,h(tx)的值越小,表示 病人死亡的风险越小。 【统计计算题涉及公式集】 1、x2检验, 基本公式 ()2 2A T x T - =∑ 理论频数 n n R C T RC n = ④ () C i n i j ij SS- ∑ ∑ = x 2 组间 ⑤V组间=κ-1 ⑥ SS SS SS组间 总 组内- = ⑦V 组内 = N-κ ⑧ ν组间 组间 组间 SS MS= ⑨ ν组内 组内 组内 SS MS= ⑩ MS MS F 组内 组间 值= 4、μ检验 ①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 (, 0已知时 σ n u x u - = ) (,0较大时 n n s u x u - = 95%正常值 () , X u S X u S a a -+ S= 95%可信区间 , u s u s a a X X ?? -+ ? ?? , x s= ②μ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 n1>50且n2>50 n S n S x x u 2 2 2 1 2 1 2 1 + - = , 1 1 1 x X n ∑ =2 2 2 x X n ∑ = ③μ检验.样本率与总体率比 较 u ④μ检验.两样本率比较 Pc为两样本合并率 u , 5、t检验(n<50) (1)t检验.样本与总体均数比较 n S u x t - = x X n ∑ = S= (2)t检验.配对资料 ① 21 d x x =- ② d d n ∑ = ③S d ④ d t= (3)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 ①两样本均数差值的标准误 12 X X σ - ② 12 X X σ - 的样本估计值 12 S X X - ③ 2 c S为两样本合并方差 ()() 22 12 22 12 12 2 12 x x x x n n S c ∑∑ -+- ∑∑ = ④已知S1和S2用下式 ()() 22 11 12 12 2 2 12 n n S S S c n n -+- = +- ⑤n1=n2并已知S1和S2 12 S X X - ⑥在H0:u1=u2即u1-u2=0时, 12 12 X X t S X X - = - 12 2 n n ν=+- 1 1 1 x X n ∑ =2 2 2 x X n ∑ = 1 / 1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 构造。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⑴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⑵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 粒径0.15~0.3mm。 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⑷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⑴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 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⑵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 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 测试步骤 ⑴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⑵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 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⑶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 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⑷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⑸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对同一处,应该由同一个试验员进行测定。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 计算 4.1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式(T 0961)计算 : 式中:TD——路面表面构造深度 (mm);V——砂的体积 25cm3;D——摊平砂的平均直径(mm)。 4.2 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01mm。 4.3 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 报告: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2 每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电流集肤效应的原理应用

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线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又称集肤效应。 二、相关术语 电阻率: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符号ρ,国际单位制Ω·m。 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1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符号k,单位为ppm/℃(即10E(-6)/℃),简称TCR。 电导率:电导率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在公式中,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γ来表示。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西门子/米(简写做S/m),为电阻率的倒数。 导电率:IACS电导率百分值为IACS体积电导率百分值或IACS质量电导率百分值,其值为国际退火铜标准规定的电阻率(不管是体积和质量的)对相同单位试样电阻率之比乘以100%。如铜体积电阻率推导的IACS电导率公式:%IACS= (0.017241/P)*100%,P电试样体积电阻率。 磁导率: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表示在空间或在磁芯空间中的线圈流过电流后、产生磁通的阻力、或者是其在磁场中导通磁力线的能力、其公式μ=B/H 、其中H=磁场强度、B=磁感应强度,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铜的磁导率μ=1。磁场强度:为了描述磁场源的特性,也为了方便数学推导,引入一个与介质无关的物理量H,H=B/u0-M,式中,u0为真空磁导率,M为介质磁化强度.这个物理量,就是磁场强度.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安/米(A/m)。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较容易理解,就是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的数量.磁感应强度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或简称磁密.常用B表示.其单位是韦伯/平方米(Wb/m2)或特斯拉(T)。 趋肤深度:由于趋肤效应,交变电流沿导线表面开始能达到的径向深度,单位mm,符号δ,公式为δ=1/sqrt(1/2*w*γ*μ) δ——穿透深度(mm) ω——角频率,ω=2πf(rad/s),f为频率 μ——磁导率(H/m) γ——电导率(S/m) 当所选材料为铜时,趋肤深度近似计算公式δ=66.1/ sqrt(f) 集肤效应系数:

根据构造深度判断综合表处路面状况

根据构造深度判断综合表处路面状况 摘要:综合表面处治路面在我国现存道路中被广泛应用,但相关规范较少。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沥青的构造深度判断综合表处路面沥青对骨料的裹附性好坏,以判断该路段路面上是否容易因沥青的剥落造成麻面或松散剥落现象。 关键字:表面处治松散剥落正态分布置信度区间估计 0引言 表面处治是我国早期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 是由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 的沥青面层,具有表面粗糙、抗滑性好、所需机械设备少、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广泛用于砂石路面提高等级、解决晴雨通车作简易式沥青路面。但由于柔性路面对气候条件和车辆荷载的极度敏感性,使常规沥青表面处治的使用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沥青综合表面处治就是针对这两个不利因素发展起来的。沥青综合表面处治,与传统的表面处治区别在于其加入了土工布,采用层铺法施工,即沥青—土工布—沥青—集料的施工顺序。在用土工布加固处治路面中,土工布的关键作用是土工布浸透沥青之后形成一足够厚度的密封层,可阻止路面雨水的下渗而造成的基层软化,从而保证结构层的耐久性。综合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应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罩面或抗滑层、磨耗层等。对于基层基本完好,路面有网裂、松散等较轻病害的一般公路,采用表面处治技术进行罩面是经济可行的。 一沥青饱和度对综合表处路面状况的影响 1、构造深度与引用概念饱和度的关系 构造深度指标是影响路面抗滑功能的表面特征指标之一。影响路面抗滑功能的表面特征,与路面表面的凹凸不平或起伏不平有关,国际道路协会以路面表面凹凸或起伏不平的纵向波长特征为集合特征,将它分为四类:细构造、粗构造、宏构造、和平整度,其中的粗构造就是本文所说的构造深度。

电流集肤效应的原理应用(内容参考)

一、定义 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的“皮肤”部分,也就是说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越靠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导线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又称集肤效应。 二、相关术语 电阻率: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符号ρ,国际单位制Ω·m。 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电阻当温度改变1度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符号k,单位为ppm/℃(即10E(-6)/℃),简称TCR。 电导率:电导率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在公式中,电导率用希腊字母γ来表示。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西门子/米(简写做S/m),为电阻率的倒数。 导电率:IACS电导率百分值为IACS体积电导率百分值或IACS质量电导率百分值,其值为国际退火铜标准规定的电阻率(不管是体积和质量的)对相同单位试样电阻率之比乘以100%。如铜体积电阻率推导的IACS电导率公式:%IACS= (0.017241/P)*100%,P电试样体积电阻率。 磁导率: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表示在空间或在磁芯空间中的线圈流过电流后、产生磁通的阻力、或者是其在磁场中导通磁力线的能力、其公式μ=B/H 、其中H=磁场强度、B=磁感应强度,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铜的磁导率μ=1。磁场强度:为了描述磁场源的特性,也为了方便数学推导,引入一个与介质无关的物理量H,H=B/u0-M,式中,u0为真空磁导率,M为介质磁化强度.这个物理量,就是磁场强度.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安/米(A/m)。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较容易理解,就是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的数量.磁感应强度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或简称磁密.常用B表示.其单位是韦伯/平方米(Wb/m2)或特斯拉(T)。 趋肤深度:由于趋肤效应,交变电流沿导线表面开始能达到的径向深度,单位mm,符号δ,公式为δ=1/sqrt(1/2*w*γ*μ) δ——穿透深度(mm) ω——角频率,ω=2πf(rad/s),f为频率 μ——磁导率(H/m) γ——电导率(S/m) 当所选材料为铜时,趋肤深度近似计算公式δ=66.1/ sqrt(f) 集肤效应系数: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一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 skin effect),在“GB/T 2900.1-2008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 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用,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注2:在更一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生趋肤效应。 与趋肤效应同时存在的还有邻近效应,变频器输出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高次谐波电流将在电机的绕组中产生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及在铁芯中产生的谐波涡流损耗和谐波磁滞损耗不可忽视。 邻近效应的原理以及相关研究>>> 趋肤效应原理 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某些文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截面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无关。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成正比,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力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心,磁力线包围的电流越小,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示:

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

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TD)以前称纹理深度,是路面粗糙度的重要指标,它与路表抗滑性能、排水、噪声等都有一定关系。 手工铺砂法与T0962电动铺砂法都是将细砂铺在路面上,计算嵌入凹凸不平的表面空隙中的砂的体积与覆盖面积之比,从而求得构造深度。这是目前工程上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路面构造深度:是指一定面积的路表面凹凸不平的开口孔隙的平均深度。 试验方法:将已知体积的砂,摊铺在所要测试路表的测点上,量取摊平覆盖的面积。砂的体积与所覆盖平均面积的比值,即为构造深度。 主要用于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排水性能及抗滑性。 路面平整度指的是路表面纵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评价及路面施工验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的平整性。当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相对平滑时,则表示路面相对平整,或平整度相对好,反之则表示平整度相对差。好的路面则要求路面平整度也要好。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它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舒适以及路面所受冲击力的大小和使用寿命,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作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影响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同时,振动作用还会对路面施加冲击力,从而加剧路面和汽车机件的损坏和轮胎的磨损,并增大油料的消耗.而且,对于位于水网地区,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水损坏.因此,为了减少振动冲击力,提高行车速度和增进行车舒适性,安全性,路面应保持一定的平整度. 你看到的路面的一根根小凹槽就是构造深度的表象,它不影响汽车行驶,但可以增加抗滑度。如果路面是光滑的,没有小凹槽(构造深度为0),但忽上忽下,这就是平整度的问范畴了...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T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结构。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的水质量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符合规定。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推平板应为木质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厚钢板尺替代。 量砂筒(单位:mm)推平板(单位:mm)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公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 3 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按规程的方法,对测定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测试步骤 (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 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筒内量砂的密度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板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的尽可能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砂砾。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5mm。

模拟电子技术(模电)部分概念和公式总结【考试专用】

1、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特性:热敏性、光敏性、掺杂性。 2、本征半导体: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完整的半导体。 3、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形成P型半导体,空穴为多子,电子为少子。 4、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元素,形成N型半导体,电子为多子、空穴为少子。 5、二极管的正向电流是由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形成的,而反向电流则是由少子的漂移运动形成的。 6、硅管Uo n和Ube:0.5V和0.7V ;锗管约为0.1V和0.3V。 7、稳压管是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的:①加正向电压时,相当正向导通的二极管。(压降为0.7V,) ②加反向电压时截止,相当断开。③加反向电压并击穿(即满足U﹥U Z)时便稳压为U Z。 8、二极管主要用途:开关、整流、稳压、限幅、继流、检波、隔离(门电路)等。 9、三极管的三个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三种状态:工作状态、截止状态、饱和状态,放大时 在放大状态,开关时在截止、饱和状态。三个极: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二个结:即发射结和集电结。饱和时:两个结都正偏;截止时:两个结都反偏;放大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三极管具有电流电压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I C / I B (或I C=β I B)和开关作用. 10、当输入信号I i很微弱时,三极管可用H参数模型代替(也叫微变电路等效电路)。 11、失真有三种情况: ⑴截止失真原因I B、I C太小,Q点过低,使输出波形正半周失真。调小R B,以增大I B、I C,使Q点上移。 ⑵饱和失真原因I B、I C太大,Q点过高,使输出波形负半周失真。调大R B,以减小I B、I C,使Q点下移。 ⑶信号源U S过大而引起输出的正负波形都失真,消除办法是调小信号源。 1、放大电路有共射、共集、共基三种基本组态。(固定偏置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输入输出公共端是发射极,故称共发射极电路)。 共射电路的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 I反相,所以又称反相器。 共集电路的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 I同相,所以又称同相器。 2、差模输入电压U id=U i1-U i2指两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输入电压。(是待放大的信号) 共模输入电压U iC= U i1=U i2指两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输入电压。(是干扰信号) 差模输出电压U0d 是指在U id作用下的输出电压。 共模输出电压U0C是指在U iC作用下的输出电压。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U0d / /U id是指差模输出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共模放大倍数A uc =U0C /U iC是指共模输出与输入电压的比值。(电路完全对称时A uc =0) 共模抑制比K CRM=A ud /A uc是指差模共模放大倍数的比,电路越对称K CRM越大,电路的抑制能力越强。 3、差分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有放大作用,对共模输入信号有抑制作用,即差分电路的用途:用于直接 耦合放大器中抑制零点漂移。(即以达到U I =0,U0=0的目的) 4、电压放大器的主要指标是电压放大倍数A U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0 。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要求是(1)输出功率大,且不失真;(2)效率要高,管耗要小,所以功率放大电路通常工作在甲乙类(或乙类)工作状态,同时为减小失真,采用乙类互补对称电路。为减小交越失真采用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5、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 直接耦合:既可以放大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直流信号或缓慢变化的交流信号; 耦合过程无损耗。常用于集成电路。但各级工作点互相牵连,会产生零点漂移。 阻容耦合:最大的优点是各级工作点互相独立,但只能放大交流信号。耦合过程有损耗,不利于集成。变压器耦合:与阻容耦合优缺点同,已少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