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先平治疗still的经验

唐先平治疗still的经验

唐先平治疗still的经验
唐先平治疗still的经验

中医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的经验介绍

发表者:唐先平 (访问人次:3691)

转自唐医生的BLO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5021019.html,/txp1268

斯蒂尔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若发生于成年人,则称之为成人斯蒂尔病,斯蒂尔病以往国内长时间应用的“变应性亚败血症”一名,1987年以后国内统一使用“斯蒂尔病”这一病名。成人斯蒂尔病的临床特点是: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血沉增速,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能使症状缓解,但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症状常可复发。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 S)、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本病,但对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需要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认为成人斯蒂尔病属于中医痹病之范畴,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主张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分期制宜;临床用药主张在分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类激素作用的植物药物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辨证论治,分期制宜

一般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分为发热期和恢复期两期,发热期以湿热痹阻证、气营两燔证和寒热错杂证多见,恢复期则以阴虚血瘀证多见,对于本病的治疗主张辨证论治,分期制宜。

1.湿热内蕴证

主症:发热、日晡热甚、口苦、饮食无味,纳呆或有恶心,泛泛欲吐,关节肿痛以下肢为重,全身困乏无力,下肢沉重酸胀,浮肿或关节积液,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多见于疾病的发热期。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味

苍术 12g 黄柏12g 薏苡仁30g 川牛膝20g

秦艽15g 泽泻20g 车前子20g 青蒿15g

穿山龙20g 萆薢15g 木瓜20g 紫草10g

栀子10g 生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若湿重于热,应重用方中苍术、薏苡仁、泽泻、萆薢以祛其湿;若热重于湿,应重用方中黄柏、秦艽、青蒿、紫草、栀子以清热凉血解毒;另外伍以穿山龙、川牛膝活血通络。如证见关节明显红肿热痛、甚或浑身壮热,当须酌增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苦参等。

2.气营两燔证

主症:高热持续不退,口干渴较甚,咽痛甚吞咽困难,汗出,烦躁不安,关节疼痛较剧,身体多发红色皮疹,溲黄,便干,舌质红或绛,苔黄燥少津,脉洪数。多见于疾病的发热期。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

生石膏 40g(先煎) 知母15g 生地15g 玄参15g

穿山龙20g 丹皮10g 赤芍10g 丹参10g

羚羊角粉0.6g(冲服)银花30g 连翘15g 竹叶10g

秦艽10g 生甘草6g

水煎服

加减:口渴甚剧者加天花粉、麦冬、石斛。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辛夷,黄芩。大便硬结难下加大黄、蒲公英。关节痛甚者加徐长卿。烦躁不安者加栀子、淡豆豉。

3.寒热错杂证

主症:发热,关节灼痛,或有红肿,形寒、肢凉,怕风怕冷,阴雨天疼痛加重,得温则舒,舌质红、苔白,脉象弦细或数。多见于疾病的发热期。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麻黄 6g 桂枝12g 赤白芍各15g 知母10g

丹皮20g 巴戟天 10g 白术12g 防风10g

生甘草6g 穿山龙20g 老鸛草20g 秦艽10g

水煎服

加减:关节红肿热痛明显酌加忍冬藤、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如怕风怕冷明显者,酌加生黄芪、羌活以益气固表散寒。

4.阴虚血瘀证

主症:热势减缓但低热持续不退,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身疲乏力,皮疹隐隐未净,腹中隐痛夜间尤甚,关节痠痛而胀,口干溲赤,舌质嫩红或兼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细微数。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治法:养阴退热,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增液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

玄参15g 生地15g 麦冬10g 炙鳖甲15g(先煎)

知母10g 丹皮10g 青蒿15g 地骨皮10g

秦艽10g 赤芍15g 生甘草6g 穿山龙20g

水煎服

加减:虚热骨蒸者加银柴胡。身疲乏力明显者加太子参、黄芪。口干渴者加天花粉、沙参。关节痛症状明显者加徐长卿。

二、临床用药,匠心独具

临床用药主张辨证辨病相结合,在分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类激素作用的植物药治疗,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固定药对如穿山龙与萆薢、穿山龙与知母、知母与秦艽、穿山龙与徐长卿等。

穿山龙与萆薢: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清肺化痰,凉血消痈的作用;萆薢,苦、平,入肾、胃经,具有利湿祛浊,祛风除痹之功效,两药配伍共同起到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湿热痰瘀痹阻经络引起的关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水煎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免疫作用,而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对金黄色葡萄菌等多种球菌及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萆薢含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亦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穿山龙与萆薢配伍不仅能增强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的作用,而且还能还因具有类激素样作用而发挥免疫抑制之功,对风湿免疫性疾病如成人斯蒂尔病发挥针对性治疗作用。

知母与穿山龙: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与穿山龙配伍共同起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凉血活血通络作用。知母根茎含多种知母皂甙(甾体皂甙),知母多糖等,知母浸膏动物实验有防止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高热的作用,临床研究证明知母皂甙口服液口服,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明显减轻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穿山龙与知母配伍不仅能增强祛风除湿,清热泻火,凉血活血通络的作用,而且还能还因具有退热及类激素样作用,对成人斯蒂尔病的发热,关节痛,皮疹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巴戟天与知母:巴戟天,辛、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的功效,与知母相伍为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既能祛风散寒除湿,又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治疗外寒内热,寒热错杂之证。现代药理研究示:巴戟天主要成分为糖类、黄酮、氨基酸等,其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剂有明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知母与巴戟天配伍,共同发挥类激素作用及退热作用,对成人斯蒂尔病的发热,关节痛,皮疹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秦艽与知母:秦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除湿、退虚热的功效,与知母相伍为用,辛开苦降,共奏祛风除湿,滋阴清热之功。现代药理研究示:秦艽主要成分秦艽生物碱甲具有退热、镇静、镇痛、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其抗炎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激动垂体,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实现的。秦艽与知母配伍,共同发挥类激素作用及退热作用,对成人斯蒂尔病的发热,关节痛,皮疹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长期应用激素需要逐渐撤减激素者,可以减少激素的撤减反应,帮助患者平稳撤减激素。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 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2.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3.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1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AHA ASA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文版)

2 AHA/ASA Guideline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makes every effort to avoid any actual or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at may arise as a result of an outside relationship or a personal, pro -fessional, or business interest of a member of the writing panel. Specifically, all members of the writing group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and submit a Disclosure Questionnaire showing all such relationships that might be perceived as real or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is guideline was approved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ce Advisory and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July 13, 2010. A copy of the guideline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5021019.html,/presenter.jhtml?identifier3003999 by selecting either the “topic list” link or the “chronological list” link (No. KB-0102). To purchase additional reprints, call 843-216-2533 or e-mail kelle.ramsay@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5021019.html,.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equests that this document be cited as follows: Furie KL, Kasner SE, Adams RJ, Albers GW, Bush RL, Fagan SC, Halperin JL, Johnston SC, Katzan I, Kernan WN, Mitchell PH, Ovbiagele B, Palesch YY , Sacco RL, Schwamm LH, Wassertheil-Smoller S, Turan TN, Wentworth D;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 -ciation Stroke Council,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uncil on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2011;42:227–276. Expert peer review of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s is conducted at the AHA National Center. For more on AHA statements and guidelines development, visit http://www.amer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5021019.html,/presenter.jhtml?identifier3023366. Permissions: Multiple copies, modification, alteration, enhancement, and/or distribution of this document are not permitted without the express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structions for obtaining permission are located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5021019.html,/presenter.jhtml?identifier4431. A link to the “Permission Request Form” ap -pear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ge. ?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c.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卒中预防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 美国神经病学会认证本指南为神经科医生的教育工具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大会评阅本指南并认证其教育内容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Karen L. Furie, MD, MPH, FAHA, Chair; Scott E. Kasner, MD, MSCE, FAHA, Vice Chair; Robert J. Adams, MD, MS, FAHA; Gregory W. Albers, MD; Ruth L. Bush, MD, MPH; Susan C. Fagan, PharmD, FAHA; Jonathan L. Halperin, MD, FAHA; S. Claiborne Johnston, MD, PhD; Irene Katzan, MD, MS, FAHA; Walter N. Kernan, MD; Pamela H. Mitchell, PhD, CNRN, RN, FAAN, FAHA; Bruce Ovbiagele, MD, MS, FAHA; Yuko Y . Palesch, PhD; Ralph L. Sacco, MD, MS, FAHA, FAAN; Lee H. Schwamm, MD, FAHA; Sylvia Wassertheil-Smoller, MD, PhD, FAHA; Tanya N. Turan, MD, FAHA; Deidre Wentworth, MSN, RN;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uncil on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Research 摘要:这一更新的指南用于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幸存者,为他们提供有关预防缺血性卒中全面和及时的循证医学建议。循证医学建议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干预、对心源性栓塞的抗血栓治疗、对非心源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进一步预防卒中复发的建议在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下列出,包括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卒中(尤其是与妊娠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的卒中)、脑出血后抗凝血剂的应用以及在其他高危人群中指南执行的特殊措施等。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卒中预防 (Stroke. 2011;42:227-276. 杜万良 栾煜 王春育 陈盼 李姝雅 译 刘丽萍 高山 校)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4-05-15T11:25:06.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何德恒 [导读] 心力衰竭是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脏虽有足量的前负荷。 何德恒(新疆奇台县中医院 831800)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45-01 心力衰竭是原有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脏虽有足量的前负荷,但所排出的血量仍不足以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这个综合征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特征为心排出量下降以及肺静脉和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休征,多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等范围。 1.病因病机: 1.1复感外邪 “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 1.2劳累过度思虑劳累都可以损伤心气,不能鼓动血液循环,引起心悸,心跳。 1.3脏腑功能失调 1.3.1 肺病及心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 1.3.2 脾(胃)病及心脾与心有经脉联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血懒心气之鼓动。 1.3.3 肝病及心心主血脉,肝藏血。“肝旺,心亦旺。” 1.3.4 肾病及心心肾二脏经络相连。“肾之受邪,毕传于心。”肾为先天之本,气之根。《内经》“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藏元阴元阳,肾为水脏,心为火脏,心失肾阴的濡养,就会导致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肾阳虚,则五脏六腑之阳气亦不足。心阳来自于肾之元阳,若心阳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导致心阳不足,心阳虚,则可致心血瘀阻。 2 主证分型 2.1 水气凌心心悸、怔忡、脉结代或怪脉,真脏脉。 2.2 水饮射肺咳嗽、咯血、呼吸喘促、不能平卧。 2.3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恶心、纳差、便溏、四肢浮肿、甚则胸水、腹水。 2.4 瘀血停滞面色晦暗,颈脉动,肝肿大,舌质紫暗,脉涩。 3 临床主症分析 3.1 呼吸困难肺气不足,水饮射肺,肺失肃降,以及肾气不足,摄钠无权。其特点:平静时如常人,喘促时呼气吸气都感困难,属虚喘。心源性哮喘亦有实证,如血瘀水停之证,但多系本虚标实。 3.2 心悸怔忡心气不足,心血耗伤,宗气外泄。 3.3水肿本病水肿起病较缓,从下肢开始凹而难起,一般无表症,故属阴水。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多因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行,肺气失宣所致。 4 辩证论治 治则:益气、温阳、利水、化瘀。所有证型均可静脉点滴生脉注射液,血瘀明显者加用丹参注射液。 4.1 益气 4.1.1 益气敛阴用于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甚则倚息不得卧,心烦心悸,口燥咽干,脉细数或弦数。方药:生脉散加炙甘草、生地、阿胶、酸枣仁、茯苓、远志等。 4.1.2 益气化瘀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症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咳嗽咯血,面色紫暗,脉细数或濡数。方药:生脉散加远志、丹参、红花、生地、沙参、桂枝、贝母、茯苓、炙甘草。 4.1.3 益气利水用于气阴两虚,水湿内停。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口干不饮,四肢浮肿,尿短黄,舌红,脉沉数。方药:复方北五加皮汤(北五加皮、党参、太子参、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 4.2 温阳 4.2.1 温阳益气用于心阳不振,气阴亦虚。证见心累气喘,动则加重,心悸心烦,面赤如妆,舌淡红,脉沉细无力。方药:参附汤加麦冬、五味、玉竹。 4.2.2回阳救逆用于阳气欲脱,阴寒内盛。证见倚息喘促,鼻翼煽动,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小便量少,面色青灰,脉沉细欲绝。方药:四逆汤、参附汤或参附汤加黑锡丹加黄芪、干姜或参附龙杜汤。 4.2.3 温阳化瘀用于心阳不足,瘀血内阻。症见心累气喘,四肢欠温,下肢微肿,面色暗滞,口唇紫绀,脉细涩或结代。方药:真武汤加桃仁、红花、琥珀或抗心衰方:(赤芍、川芎、血藤、党参、益母草、麦冬、附子、五加皮、泽兰)。 4.2.4 温阳利水用于心阳不足,水湿内泛。证见心累气喘,畏寒肢冷,肢肿尿少,腰酸、腹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4.2.5 温阳通卫用于营卫不和。证见咳嗽咯痰,动则咳嗽加重,汗出恶风心悸头昏,脉浮缓。方药:参附汤合麻辛附子汤加菖蒲、丹参。 4.2.6 温阳填髓用于心衰恢复阶段,心肾阴阳俱微。证见形寒肢冷,汗出,腰脊背痛,心累气短,肢软无力,脉细软或浮滞无力,方药:参附汤加龟版胶、阿胶、五味、元肉、枣皮。 4.3 利水 4.3.1 宣肺利水用于心衰,肺失肃降,水饮内停。证见咳嗽咯痰,胸闷气喘,身肿、尿少、舌淡红、苔白,脉浮数。方药:麻杏石甘汤、越痹加术汤、麻黄加术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或桂枝、附子、桑皮、茯苓皮、陈皮、法夏、紫菀等。 4.3.2 健脾利水用于脾失健运,水饮内泛。证见四肢浮肿,腹部膨胀,纳少脘闷,心累气短,恶心呕吐,苔白腻、脉缓。方药:五苓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指南”从加强预防的角度出发,强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并涵盖了卒中单元、急诊诊断处理、急性期内外科治疗、并发症防治和早期康复等内容。编写过程始终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并借鉴了国内外近期公布的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防治指南的内容。本书适用于二、三级医院的神经科医师、内科医师、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预防保健工作者,同时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和关注自己健康的人们也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本段] 目录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第一节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第三章卒中单元 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 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 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第二节脑梗死 第三节脑出血 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 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第一节颅内压增高 第二节肺炎及肺水肿 第三节血糖改变 第四节吞咽困难 第五节上消化道出血 第六节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第七节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 第八节心脏损害 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十节水、电解质紊乱 第十一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第十二节脑卒中继发癫痫 第十三节褥疮 第十四节体温异常 第十章脑血管病的康复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 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 [编辑本段]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_毛静远

DOI:10.13288/j.11-2166/r.2014.14.026标准与规范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08B02-01,2007BA120B07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0700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虽然现代医学对心衰治疗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衰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中医药因其在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2]。然而心衰的中医诊疗至今尚未在业界形成共识,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立项启动的针对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及评价方法等相关研究[3-6],在文献回顾分析、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咨询问卷、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常用中药系统评价等研究工作[7-30]的基础上对心衰的基本证候特征、证候演变规律、临床辨治及用药规律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评价,初步把握了心衰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起草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初稿,经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第三届学术论坛初步讨论,进一步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近百名中西医心血管病学专家以会议、邮件的形式充分征求意见、修订完善,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现公布如下,以供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听取意见,不断完善。 1心衰的诊断 本共识所涉及的心衰诊断可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等。 2心衰的中医证候特征 心衰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常兼有阴虚、阳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等,每因外感、劳累等加重。本虚是心衰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衰的发展趋势;标实是心衰的变动因素,影响着心衰的病情变化,本虚和标实的消长决定了心衰发展演变。心衰中医基本证候特征可用气虚血瘀统驭,在此基础上可有阴虚、阳虚的转化,常兼见痰、饮。 3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 心衰中医证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 3.1气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次症:①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②自汗;③语声低微;④面色/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 3.2气阴两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次症:①口渴/咽干;②自汗/盗汗;③手足心热;④面色/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3.3阳气亏虚血瘀证 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

双磷酸类药物对骨转移效果控制怎么样

当肿瘤发生骨转移后,由于骨质的破坏和肿瘤的侵犯,可导致骨折等多种并发症,并伴有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患者常常因情绪低沉、剧烈疼痛、长期慢性消耗而在极度痛苦中走完余生,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究竟有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更好控制骨转移呢? 肿瘤发生骨转移后,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对破骨细胞或成骨细胞的直接作用,导致细胞活性增强,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骨相关疾病;另一方面,不恰当和不及时的治疗,可引起与治疗相关的骨丢失,双磷酸盐类药物是肿瘤骨转移病人常用药物,它能够很好的弥补这种缺陷,改善骨转移病人生活质量。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很多种,第三代双膦酸盐是目前最新一代的双膦酸盐,与第一、二代药物相比,疗效大大增强,使用更加方便,患者只需每3个月静脉注射1次就可以达到治疗骨转移相关并发症,缓解骨痛的效果。同时,某些第三代双膦酸盐(如艾本)具有更好的肾脏安全性,可以用于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也可以加大剂量用于严重的难治性的骨痛患者。 双磷酸类药物只是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缓解作用,要想真正控制骨转移病情,一味

的服用双磷酸药物是不可行的。那么什么药物能更好控制骨转移,骨转移肿瘤病人从根源上控制肿瘤细胞对骨头的侵袭扩散是关键,控制肿瘤对骨头范围的侵袭,不仅能从本质上解决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症状,还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对于什么药物能更好控制骨转移,骨转移病人服用双磷酸药物同时配合灰树花D阻分,效果更好。灰树花D阻分具有高效抗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恶化增长,灰树花D阻分由真菌中提取,安全无毒,适合肿瘤病人长期服用,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以上是对什么药物能更好控制骨转移解决方案内容介绍,希望为骨转移病人带来帮助。

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该病中医属“心悸”、“痰饮”、“水肿”、“怔忡”、“喘证”、“心痹”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可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对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 标签:心力衰竭;慢性;中医药疗法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1],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2]。美国心脏协会把慢性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长寿、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从我国古代医籍《皇帝内经》等相关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医自古就对类似心衰症候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所认识,《内经》中“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及《素问·举痛论》曰:“劳则喘息汗出”[3],详细记载了此类疾病可有心悸、烦躁、呼吸困难、水肿等症。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中就有“心衰”一词。《金匮要略》中有:“心水者,其人身重(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类似心衰的水肿。 近代,中医学将心衰归属于“心悸”、“痰饮”、“水肿”、“怔忡”、“喘证”、“心痹”等范畴,尽管临床表现多端,对其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虚、阳虚,以心肾阳虚为根本,标实为血瘀、水饮、痰浊等,是病理基础,病位以心为本,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据其病机,治疗原则应以益气温阳为法,佐以利水消肿、活血祛瘀。 2 典型病例 患者,丁某,男,75岁,主诉“反复胸闷憋喘两年余,加重半月余”,既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Ⅳ级”病史两年余,平素予服用抗心衰西药,反复住院治疗,主症:胸闷,憋喘甚,不能平卧,稍动即作,卧床休息亦不能缓解,恶心,腹胀,纳差,尿少,舌暗,舌体胖大,舌边齿痕,苔白,脉沉细,查体:T 36.3℃P 98次/min R 24次/min BP 140/90 mmHg,精神差,口唇紫绀,双肺呼吸粗,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欠齐,心尖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心脏彩超示:EF 34.8%左心增大伴左室壁运动整体性减弱二尖瓣中-重度返流右心稍大伴三尖瓣中度返流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轻度返流左心功能不

关注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关注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欧美部分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国外相关医学杂志相继发布了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信息以及修改相关药品说明书的建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的安全性信息,并在多期《药物警戒快讯》中发布相关信息。为使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的了解双膦酸盐药物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通报此安全性信息。 一、国外关于双膦酸盐药物安全性的警示信息 1.颌骨坏死 2005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发布信息,在接受静脉注射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的癌症病人身上发现颌骨坏死症状,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的制药厂商已修改其说明书。之后,美国牙科杂志又发布研究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可能增加颌骨坏死风险。2010年底,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和相关生产企业联合发布药品安全性信息,称舒尼替尼合并双膦酸盐药物治疗时出现颌骨坏死的病例。 2.肌肉骨骼痛 2008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双膦酸盐药物可能导致严重肌肉骨骼痛的警示信息。2010年1月,FDA又发布信息,称所有的双膦酸盐药物说明书的警示部分均会添加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能出现大腿骨的非典型骨折风险的信息。 3.食道癌 自1995年10月阿仑膦酸钠上市至2008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收到23例食道癌报告,其中21例将阿仑膦酸钠作为怀疑药品,2例为并用药品;另外,欧洲和日本也收到31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后被诊断出食道癌的报告。2010年11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也发布了口服双膦酸盐药物可能导致食道癌的风险警示信息。 4.肾功能衰竭 2005年8月,加拿大卫生部发布消息,警告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有关唑来膦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并提请注意制药厂商修改唑来膦酸注射液的有关内容。 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监测情况 截至2011年2月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双膦酸盐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有时也有肠道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限于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持续超过7~10天、咳嗽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病情出现时使用。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患者扁桃体肿大有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伴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原则】 1.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3.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急性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因此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目的,疗程需10天。 【病原治疗】 1.青霉素为首选,可选用青霉素G,也可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均为10天。 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疗程10天,半衰期长的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疗程可适当缩短。 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天,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轻度中耳炎表现,不需用抗菌药物,但如表现为急性起病的耳部、听力下降、发热、鼓膜进行性充血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黄色渗液时,则需考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可予以抗菌治疗。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最为常见,三者约占病原菌的近80%;少数为A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抗菌药物的经验性用药(再分享)

合理应用抗菌药 张永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传染病学教研室抗生素研究所 抗菌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其治疗细菌感染和细菌性传染病的疗效确切,为各科医生广泛应用。然而,滥用抗菌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使疗效降低,而且增加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加重了细菌耐药性,甚至丧失治疗和抢救的时机,给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带来危害。 合理用药的关键是针对致病菌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因此,对中度、重度细菌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必须先收集临床标本如血、痰、尿、脑脊液、脓液做细菌培养,想方设法尽早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并测定其药敏。当致病菌明确时,可选择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品种用于临床,常可获得满意疗效。然而,临床上大多数情况为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或属轻症感染时,可根据感染的部位、获得的途径、患者的年龄、病史与临床特征等先作经验治疗。经验治疗的方案针对引起感染最可能的致病原。本期刊登的一组专题笔谈涉及临床常见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其实用性强。读者可结合本地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状况作相应的调整。 经验用药若取得良好疗效,一般可继续用药直至痊愈。若疗效不满意,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总之,尽早确定致病原是合理用药最重要的前提,各级医院均应建立良好的细菌学诊断常规,并予以认真落实。 供临床选用的抗菌药品种繁多,临床医生应善于将每一种药物最突出的药理特点用于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药物独特的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往往决定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尽量选择安全、毒性低,有足够浓度的药物到达感染部位也很重要。 联合用药主要限于单一抗菌药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易产生耐药的感染,以及药物毒性大通过联合用药减少剂量,或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低、联合易渗入该组织的品种。因此,联合用药的指征更加严格。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强抗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宜以繁殖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联合,常获协同作用;而避免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制菌剂(四环素、氯霉素类、大环内酪类)联合,以防拮抗可能。 盲目地预防应用抗菌药比治疗性滥用更严重,临床上应规范预防用药指征,其中手术后感染的预防用药是重点。擅自选用第三、四代头抱菌素、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等广谱抗菌药作为预防用药,企图防止多种细菌感染,常适得其反,术后耐药菌株感染反而增多,这必须纠正。 老人、儿童、孕妇、乳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免疫缺陷者的感染在选用抗菌药时,必须考虑其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肝、肾功能不全者发生细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医生应熟悉如何选用安全、有效的品种,并正确地调整剂量与用药方案。 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用药 王晓丹瞿介明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呼吸道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据感染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前者多为病毒感染,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且具自限性,大多无需特别治疗;后者在病原学、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均要复杂得多,可分为气道感染和肺实质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感染等属气道感染,肺炎、 合理应用抗菌药………………………………………………………………………张永信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用药……………………………………………………王晓丹瞿介明感染性腹泻的经验治疗………………………………………………………………黄海辉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陈章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刘杨细菌性脑膜炎的经验治疗……………………………………………………………扬帆败血症的经验治疗…………………………………………………………陈轶坚吴菊芳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林东昉 抗菌药物的经验性用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引起心衰的原因有很多,如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导致心肌收缩无力;急起的机械性阻塞,引起心脏阻力负荷加重,排血受阻;急起的心脏容量负荷加重,如外伤,急性心肌梗塞或等;急起的心室舒张受限制,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或积血;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暂停等,以上的都是导致心衰的原因。 1.心衰的西医治疗 心衰的最佳冶疗方法就是先要选对药物,一般治疗心衰有好几种药物,我们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去选择,这样才能加大其疗效;(1)增强利钠肽系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良策之一,也就是可以通过给予外源性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应用利钠肽受体激动药及应用中性内肽酶抑制药。利钠肽,静脉输注BNP具有较强的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抗有丝分裂、肾素、醛固酮的效应,能够在心肌舒张过程中起松弛作用。中性内肽酶既能抑制BNP分解、增强有利的神经体液作用,又能同时抑制有害的神经激素作用。(2)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3)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通过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率。(4)EPO一种新的广泛性机体保护因子,在中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应用EPO治疗均可以明显提高病人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5)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 2.心衰的中医治疗 心气不足,心阴亏型的患者可以服用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有益于益气敛阴,活血利水;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证的患者,为了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可服

用真武汤加减;对于气虚血瘀,痰湿阻滞证的患者则可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兼以补气之效。 广告 心衰的患者在平时也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而出现发烧、贫血、甲亢等疾病,注意控制饮水量,心衰主要是心脏的泵血有问题,如果喝水过多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同时禁止过量饮茶喝咖啡,因为这对心衰极之不利;积极适当地运动,循序渐进,若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先在床边坐一下,然后扶着床沿走几步,再走到屋子门口,再逐渐走出去散散步。

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分析

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分析 一、肿瘤骨转移流行病学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 倍。其中骨转移患者1年内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2%~52%%。 骨转移伴发的疼痛、骨折、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肿瘤骨转移治疗 1、肿瘤骨转移全身治疗:略 2、骨转移骨痛镇痛治疗:略 3、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是骨转移患者的重要选择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干扰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阻止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粘附于骨基质,从而降低骨相关并发症骨折等事件的发生,日益成为骨转移瘤患者的基础治疗手段。 三、双膦酸盐药物分类及作用强度 1、双膦酸盐药物分类: 2、双膦酸盐药物作用强度比:

四、 双膦酸盐药物市场分析 1、 双膦酸盐药物市场走势 0.20.40.60.811.208(1Q)08(2Q)08(3Q)08(4Q)09(1Q)09(2Q)09(3Q)09(4Q)10(1Q)10(2Q)10(3Q)10(4Q)11(1Q) 亿 从样本数据显示,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持续走高,医院用药规模约为25亿。 2、 双膦酸盐各产品分析 0.05 0.10.150.20.250.30.350.40.45 08(1Q)08(2Q)08(3Q)08(4Q)09(1Q)09(2Q)09(3Q)09(4Q)10(1Q)10(2Q)10(3Q)10(4Q)11(1Q) 亿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氯屈膦酸二钠利塞膦酸钠 羟乙膦酸钠因卡膦酸二钠 从双膦酸盐类各产品看,唑来膦酸的医院进院金额自1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阿仑膦酸钠市场排位第二;伊班膦酸钠市场较为平稳,没有太大起浮,目前排位第四。 产品 09(1Q ) 09(2Q ) 09(3Q ) 09(4Q ) 10(1Q ) 10(2Q ) 10(3Q ) 10(4Q ) 11(1Q ) 唑来膦酸 27.17% 26.32% 26.04% 30.11% 29.50% 30.65% 30.46% 37.62% 40.0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