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例谈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数学2015·能力培养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参与观

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合情推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借助数学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一、创设相关情境,将合情推理融入教学过程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可以将合情推理与情境相结合,借助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大胆猜想、合理猜想。在活动中,观察、类比、迁移、实验、操作等都蕴含着大量的推理内容,教师要巧妙链接,让合情推理与教学相融合。

如“正比例”一课,要求六年级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正比例的量”的概念还是有难度的,教师该如何设计相关情境,将概念理解与推理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可先创设“倒水情境”:往六个完全一样的空杯倒水,借助数据推理让学生发现在杯子底面积固定的情况下,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减少,体积也相应减少。接着,创设汽车行驶的情境,通过调用学生已有的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推理出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教师再以单价固定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变化规律。在情境中,教师并没有直接阐述正比例的相关概念,而是以情境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借助数据进行合情推理,从而在观察、比较、归纳中得出结论,进而对正比例相关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理解。

二、抓住新旧知识联系点,有效促进合情推理的开展

合理情推理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紧扣教材的特点。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时,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是关键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知识结构中已有的经验,巧妙以旧知为基础,将合情推理渗透在数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

如,乘法和加法运算定律,它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小数教材中,简便计算是一个难点,运算定律看似简单,但在进行简便计算时,往往需要学生运用综合推理才能迅速解答。如371×101,这题要先将101分解成100+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371×99,这道题需要先将99看成100-1,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当学生掌握了整数的简便计算后,小数简便计算就比较简单了,如371×10.1,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已掌握的整数简便计算的基础,让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等推理出相应的方法,先将10.1看成10+0.1,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又如25×6.4,学生借助整数简便计算的基础,将25乘8就会得200,然后把6.4分解成8×0.8,于是算式变成了25×8×0.8,计算过程就清晰了。可以说,合情推理的培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教师巧妙抓住新旧知识的关联点,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类比、迁移、推理,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三、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有效拓展合情推理的深度

在数学活动中,实践操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学教材中,可操作的内容比较多,例如低年级的数数、计算、数感培养、认识图形等,中高年级的空间与图形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建构知识。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操作模式能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会在操作中经历观察、比较、类比、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从而拓展合情推理的深度。

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北师大版教材只提供简单的情境图,但怎样操作推导需要教师自主设计,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快速记牢公式,忽视操作过程,简化推理过程,当公式被推导出来后,往往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死记硬背,从短期看,学生可能很快掌握公式,但从长远和知识结构看,学生无法在推导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知识点变得孤立。怎样才是有效的可操作模式?教师可二次处理教材,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探究情境中: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学具,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并不作任何提示,而是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笔、多动脑。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是本次推导的一个关键点,通过对比新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边的关系又是一个关键点。在突破这两个关键点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能有效拓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总之,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活动的支持,它需要教师抓住合情推理与数学教材之间的融合点,有效将学生置于推理情境中,促使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过程,感受合情推理在学习中的作用,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责编金铃)

例谈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福建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362100)张晓达

[摘

要]合情推理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师如何借助数学活动,有效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从

三个方面入手:合情推理与课堂的相融合;新旧知识的类比迁移;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合情推理推理情境类比迁移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7-073

小学数学中的合情推理

小学数学中的合情推理 (2009-07-29 16:35:15) 分类:教学 标签: 杂谈 合情推理,是美籍数学家波利亚在3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指“观察、归纳、类比、实验、联想、猜测、矫正和调控等方法”。波利亚在致力改变美国数学落后状态的工作中,大力倡导合情推理的方法,并获得成功。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和加强了双基教学,但学生在校所学到的学科知识,随着他们离开学校,多数会逐渐忘掉,甚至有的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说“教育是所有学会的东西都忘却以后,仍然留下来的那些东西”(M?劳厄),学生学习数学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与方法。而在研究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一直在研究如何组织和组织的形式上,对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合情推理等方法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而这些恰恰是人的优秀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联想到有关团体对中外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国学生科学测验成绩较差的信息,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加强对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一、合情推理在数学能力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情推理,它“是在认知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经过非演绎(或非完全演绎)的思维而得到合乎情理、理想化结论的一种推理方式”。其主要表现在:“它可能是……”(猜测),“做出来看一看”(实验),“由上所述可得……”(归纳),“将人心比自心”(类比),“可以想象”(联想)等。 合理推理与通常所说的论证推理是不相同的。论证推理是可靠的;而合情推理是根据经验、知识、直观与感觉得到的一种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它推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却和论证推理一样在数学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医生诊断疾病,法官审判案件,军事家指挥战争,人际交往等都应用合情推理。一些科学发现的思维,也主要是合情推理:量子力学方程是猜出来的;球体公式是阿基米德“称”出来的;而现代仿生学则是类比推理在科技中应用的杰出成果。事实证明,合情推理的这两种主要推理方式…归纳?和…类比?,不受逻辑规则的约束具有强烈的创造性质,它推动了数学的进步和发展。尽管由类比、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必须加以论证才能确立,但它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①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②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如给小明家打电话,若多次接通但无人接听,则由此得出“小明不在家”的判断。③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分圆比赛,就能得出“圆的周长与∏有关系”这一结论。

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日期:

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中学数学论文 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运城临猗县临晋中学林晓娜 类比推理是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推理模式之一,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了解,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将已知知识转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上,通过这种比对方式找出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掌握。 一、类比推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数学与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都是一样的,需要寻找出学习知识的思路。演绎推理就是建立完善的思维体系,通过合理推理进行总结、类比来证明思路的过程。成功的演绎推理不注重结果,而注重验证结果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验证结论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学生普遍缺少解决问题及找出问题的原因的能力,通过类比推理的思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其判断成因、预测结果的能力,而这正是学习类比推理思路的意义所在。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数学教材当中加入了推理与证明的知识内容,教学中运用类比推理思路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类比推理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类比推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目前高中数学课堂的观察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类比推理的形式,却没有关注到类比推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学生学习类比推理知识题通常以应付考试的念头居多。类比推理结论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教师通过大量的时间来教授类比推理,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的结论存在也使得学生同样需要花费时间去验证,教师认为太过强调类比推理教学将不利于学生应

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它是一个缓慢过程,而且推理能力往往不是教师“教会”的,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发生,像其他所有习惯一样,必须在多种情况下经常运用才能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材料,努力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探究、猜想、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发展,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过程”之中。任何试图把推理能力“传授”给学生的做法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做法: 一、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于学过的长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圆进行等分,拼成了接近长方形的图形,老师再课件演示把圆等分成36、64份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演变过程,边观察边思考,最后达成共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时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

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r=πr2。圆的面积一课,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二、引导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变得清晰而有条理。发展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课堂教学中就要提高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第1幅图,一个菠萝相当于2个梨,一个菠萝相当于4个香蕉;第2幅图,一个菠萝相当于2个桃、1个香蕉和1个梨。请问1个菠萝相当于几个桃?”学生A:把第1、2两幅图连接起来看,可以知道2个梨等于4个香蕉,这样1个梨等于2个香蕉;再把第三幅图中的1个梨换成2个香蕉,第三幅图就变成了2个桃子和3个香蕉,可以知道1个香蕉等于2个桃子;又因为1个菠萝等于4个香蕉,所以1个菠萝等于8个桃子。学生课堂上饶有兴趣地进行思考、推理、验证,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及乐趣,学生学得愉悦轻松,课堂充满了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数学中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突破定势,转换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 (一)课标解读 关于推理能力,《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这段话包含三层内容:推理能力的重要性;什么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推理的相辅相成。 1、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推理的本质功能是推出新结论,生成新知识,因此,它对于数学和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可以说,没有推理,就没有今天的数学。同样可以说,没有推理,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2、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以特殊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思维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它包括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A、不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即由特殊(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仅仅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由此推出的一般性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它是合情推理。例如: 因为17×3+17×5=(3+5)×17、23×2+23×4=23×(2+4) 所以a×c+b×c=(a+b)c,得出乘法分配律 B、类比推理 “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即以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为前提,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有相同的结论,也称类推。如用类比推理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因为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且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 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即只要推理前提是真,则得到的结论一定为真),思维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例如推理判断255是不是3的倍数。 因为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大前提) 255各位上数的和2+5+5=12,12是3的倍数(小前提)所以,255是3的倍数。(结论)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吉林省公主岭市岭西小学景标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

的一些体会。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1-08-22T17:23:20.15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吴永才 [导读]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吴永才(大关县吉利镇回龙村完小云南大关657400)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1.发学生思维激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2.1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2.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3.1 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3.2 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3 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4 一般与特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生培养数学推理能力体会心得

·小学生培养数学推理能力体会心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小学数学中常用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种特征上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结论推理。数学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和发展儿童推理能力谈谈自己体会。 一,教给学生正确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摹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

正确推理。例如,教乘法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计算多组算式5×2=10,5×2=10所以5×2=2×5还有25×4=4×2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二,训练学生用完整话回答问题,养成学生推理有据好习惯语言是思维外壳,组织数学语言过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良好习惯。例如学习了圆认识后,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那一条是圆直径时,一定要求学生这样回答因为它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线段,所以是直径。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22第一章第1节类比推理教学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2 《类比推理》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高安中学熊智勇 一、教学内容 课题:类比推理 教材: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2) 年级:高二年级所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选修2-2推理与证明中的归纳与类比,教材将类比推理作为合情推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对类比推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是将这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从幕后走向台前,是点晴之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又是归纳的科学,数学不只是现成结论的体系,结论的发现过程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对数学较为完整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作准备。 三、学情分析 类比推理被安排在高二下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趋于成熟,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分析。在知识方面:已经学习过高中阶段大部分的知识板块,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能力方面:初高中已将类比推理渗透到教材的很多章节,学生已经在自觉不自觉的应用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唤起学生的经验,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认识类比推理这一种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并把它用于对问题的发现中去; 2.通过具体实例中类比推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为何可以进行类比以及如何进行类比。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认识一种思维方法——类比推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研究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以学案辅助教学,以问题组的形式展开,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学习氛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从小开始认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个性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2.认识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正确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用类比推理发现新的数学结论和方法的思考方式与规律,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能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或相似性质,不仅会在形式结构和叙述方式上进行类比,还需对推理过程或思维策略进行类比。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就是给一个人一些鱼还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推理出某种结论,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重要。这个道理在当代数学家和教育家中引起了共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的德博拉·鲍尔认为,数学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奇妙的推理,推理培养在数学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一个自然数、一个算式,都是客观世界中特定事物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的高度抽象。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而数学教学,人们往往把眼光盯在数学概念、公式等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方面,其实这是不够的或者是片面的。实际上,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正是现代化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因此,数学教学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意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入手,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运筹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学生正处在各种能力需要培养和形成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出于对数学教学现状的反思和对新课标的学习,已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演绎归纳并重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中有所悟,从而了解知识得来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真正理解,为实现学生学习的“再创造”提供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此,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系统地对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6-12-07T14:21:07.18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作者:冯良云 [导读]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广安 6386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22-01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现就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培育学生的思维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见,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他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他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的脉络。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则是抓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主流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渐深入直至终结。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做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系统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的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折、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和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用沟通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2、具体与抽象。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度上。在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是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二是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于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趋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请谈一谈推理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描述。

1、请谈一谈“推理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描述。 答: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2.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主要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请举例说一说不完全归纳推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答:“不完全归纳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很广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设计教学呢?下面以“小数乘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一、调动学生观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引出问题。 出示表格,观察该表中每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在对比观察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组中各算式都很相似,并能说出表中每个算式的异同点。教师即不失时机地点出像“2.8×3= 2.8×0.3=”这样在算式中含有小数的乘法算式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数乘法”。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新知,了解到将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白学习目的。 二、引导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将每组算式的第一个算式计算出来,(如下表)然后提问:每组的第一个算式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我们都会算。那么下面的小数乘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它们的乘积会是多少?你想它们的乘积会跟什么有关呢?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学生自然还不会回答,但他们却能提出各种猜想。 通过引导学生对新知的猜测,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还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为下面的后续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发现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对表中算式进行计算。算后出示表格如下:

小学数学培养推理能力

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周爱东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课标》(修改稿)的第三页倒数第一行,就有明确的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课标》还具体地作出了解释“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知识结构、逻辑推理及相互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 “数学作为一种演绎系统,它的重要特点是,除了它的基本概念以外,其余一切概念都是通过定义引入的”。这种演绎系统一方面使得数学内容以逻辑意义相关联。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得到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等),再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我们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长=宽 因此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数学中的这种推理形式一旦被学生所熟识,他们又会运用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推理。

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论文 浅谈类比思想在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冯娟 单位阜阳市第二中学 学科数学 2013年5月

浅谈类比思想在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阜阳二中数学组:冯娟 摘要:类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它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鉴别各种概念、性质、定理、公式、题型等,达到正确认识,确定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加强“双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类比推理猜想证明数学学习 笔者现阶段所教授的是高三文科普通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几乎到了“谈数色变”的程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有学生抱怨:我怎么想不到这样的方法?笔者认为学生困惑的根源是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应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而类比思想是串联新旧知识的纽带。 类比教学法既能从纵向找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和区别,又能从横向找到有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与复习,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下内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刻体会。 一、类比推理思想的重要性 类比是猜想的前提,而猜想又是发现和创造前提,虽然,笔者们发现数学研究活动中充满着猜想和错误。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类比获得的科技发明不胜枚举:鲁班类比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科学家类比蝙蝠规避障碍物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类比金枪鱼的结构发明了金枪潜艇--- 二、类比推理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1、类比推理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应用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在引入新概念的教学中,首先就要使学生“感知”新材料,了解概念事物的形成过程。

浅谈数学推理能力的构成

浅谈数学推理能力的构成 从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的《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中,可见数学推理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基本成分,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从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特点,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关心理特征的表现、变化各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其他因素等全面地进行考虑,我们对数学推理能力构成成分划分如下: 1.对数学材料迅速而正确的概括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概括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接受的知识主要是已经概括的间接的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必须经过自己的数学活动,进行理解、内化才能转为自己的知识.比方,接触了例题: 5.对推理结果反思能力 对推理结果反思能力指从推理结果分析出解题规律性的能力.学生的任务是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但更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反思”,归纳思路,举一反三. 对推理结果反思能力中等学生在题后反思方面做的工作要少,因此对推理结果优化能力显得差点. 6.对推理过程中数学材料记忆能力

对推理过程中数学材料记忆能力与其他方面记忆有着 本质区别,主要指能有选择地、精练地、概括地记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以及推理和运算的典型模式和一般特点. 教学过程中,发现记忆能力强的学生重在对题目类型、解题的概括方法、推理的概要、证明的基本线索以及逻辑模式等都能立即记住,并且长久保持,多余的、不必要的数据,他们通常是不记忆的. 以上对中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结构作了初步讨论,对于数学推理能力结构的合理的、科学的划分,以及各种成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影响等工作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对数学推理能力结构的探讨将为科学培养中学生数学推理能力提 供理论依据.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推理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推理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学方法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就是类比推理,这个方法由于其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而经常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的方法不仅符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思路,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推理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比推理教学方法 类比是由两个(或两类)思维对象之间的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维方法。用这样的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就叫类比推理。“类比”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文中,含有“比例”的意思,这里所指的比例不是简单的1:2=3:6中的比例,而是相关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关系的迁移,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内部互相联系的一种反映。因此,类比推理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探求和发现新知识的富有成效的思维方法。它帮助不少科学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获得许多重要学说、重大发现和创造发明。比如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的“仿生学”就是建立在类比推理所揭示的原理基础上的一门新兴科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对数学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了新的要求。类比推理作为一种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来认识和学习类比推理是比较简洁、明了,易于表达和训练的,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的。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小学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简单,没有什么数学思维方法可谈,在课堂教学时主要局限于解题的技能与技巧层面。虽然从知识层面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简单,但那里面处处蕴含着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挖掘和渗透。下面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一下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类比,推导公式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学生已有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认识圆柱体侧面部位,然后展开圆柱体的侧面,将曲面转化到平面上,让学生感知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类比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相应部位的关系,由长方形的长(a)相当于圆柱体底面的周长(2πr),长方形的宽(b)相当于圆柱体的高(h)。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S=ab推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S=2πrh 。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不但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而且也很自然的记住了公式,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 二、运用类比,总结解题方法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工程问题”中的三个数量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样的关系。而“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量也有类似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因此,工程问题的解法可以类推到行程问题中去。工程问题:“一个工程,A队单独做30小时完成,B队单独做40小时可以完成,两队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全工程?”。在这个“工程问题”中,工作总量可以看作单位“1”,则A队的工作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