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2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含解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2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含解

专题23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 (2017年广东深圳卷) 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

A.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分裂C.苏联解体 D.苏俄建立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 (2017年江苏无锡卷) “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苏联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借助西方的援助进行了改革,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没有挽救苏联,却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3.(2017年山东滨州卷)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了②社会主义失败了③两极格局结束了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苏联解体是斯

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4. (2017年广东深圳卷)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理顺社会关系,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摘编自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建议书》

材料三: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工业方面,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理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问题一:

①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②从土地政策方面分析,导致“民以殷盛”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③“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

①材料二中,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什么?

②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社会性质的哪一重大转变?

问题三:

①材料三中,赫鲁晓夫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其改革针对的是哪一模式的弊端?

②这一时期,新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四:

①根据材料四,我国城市改革侧重的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比较两国的改革在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问题一:

①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

②承认土地私有.(或允许自由买卖)

③秦孝公的支持(或国君的支持)

问题二:

①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②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问题三:

①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问题四:

①国有企业改革.

②相同点:都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不同点:A.中国进行了所有制的改革(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材料中苏联没有.

B.中国实行了政企分开,苏联是将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管理.

C.中国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材料中苏联没有.

【解析】

始变法。因此,“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秦孝公的支持。

问题二:①分析材料二的“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大久保利通认为决定“国之强弱“的根本是政府鼓励发展工业。②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它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三:①分析材料三的“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可知

赫鲁晓夫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了摆脱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实行改革。②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

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2017江苏无锡卷)1917年11月,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960年,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答案】列宁;非洲独立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二战之后,非洲的独立浪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的奋起

2.(2017年山东滨州卷)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

相互竞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所示战役因其异常惨烈又被称为什么?图二行动有何军事意义?图一、图二所属的两场战争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图三事件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图四中非洲人民最终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标志是什么?两者与图二所属战争有何联系?

(3)图五为“蓝鹰运动”的标志,该运动保证了“新政”哪一核心法令的施行?图六是哪一经济政治集团旗帜?两者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大趋势?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各国应怎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1)“凡尔登绞肉机”;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图一: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图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199年纳米比亚独立;都属于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3)《国家工业复兴法》;欧盟;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国家间的合作.

(4)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经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秦代奉行内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毛泽东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蒋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 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 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苏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经济史专题(含答案)

经济史专题(经济、农业、农村、农民、工业化、民生) 一、选择题 ◆(2017·河北)15.宣传画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A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2017·湖北鄂州)7.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D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7·江苏常州)1.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2017·黑龙江牡丹江)1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B ①1950年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017·黑龙江龙东)2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6分)材料一

图一图二河北邯郸市郊农民报名入社图三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1分) (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1分) 25.(6分)(1)土地改革;(1分)(2)农业生产合作社;(1分)(3)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5)安徽风阳小岗村。(1分) ◆(2017·湖北荆门)30.(6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绝,子弹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交和好,内要自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 1953~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 4.1% 2.8% 增长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数据组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情况简表 时间1979年1989年1997年 深圳国内生产总值 1.96亿元93亿元1130.01亿元 时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370亿元102398亿元421368亿元 我国进出口(2001年)总额5098亿美元,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做了怎样的努力?(1分)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1分)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与看见新科进士感叹“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和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两件事有关的统治者分别是() A.唐高祖和唐玄宗 B.唐太宗和武则天 C.唐太宗和唐玄宗 D.武则天和唐玄宗 2.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3.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①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于振兴的根本保障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提示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对外贸易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 (进出口)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据此回答5﹣6题。 5.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A.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D.“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 6.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G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代奉行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联德国英国 项目 每千居民受过普 5.1 0.9 0.1 教人数 每千人口拥有医 5.7 12 生数 城市人 2.3 0.3 0.2 口比重 婴儿死亡率 2.4 2.7 3.0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开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017·河南)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2017·河南)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17·河南)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2017·河南)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2017·河南)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2017·河南)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儿庄战役 D.西藏和平解放 (2017·河南)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 D.标志着解 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2017·河南)8.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017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 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 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讲程产牛一宁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4.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 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童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7.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 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8.右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 D.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9.“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 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场地中海 10. “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瓦特 C.达尔文 D.本茨

安徽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2.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 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

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5.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 实记录了日军的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反映了 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 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科学引领未来。最早提出图2原理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瓦特C.牛顿D.爱迪生 8.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浪漫主义D.蒙昧主义 9.“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史实结论 A 欧洲人称0—9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陕西省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I卷 13.【答案】C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同时严格录取程序,许多出身低微但是知识渊博的读书人得以入朝为官。“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唐太宗对于人才的态度,那就是要将人才都纳入官僚体制中来,为朝廷所用。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日本。这两位统治者分别为唐太宗和唐玄宗,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1895年”“日本”“中日战争”“清政府”可知,该战争为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且条约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使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选D项。A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B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结果。 15.【答案】A 【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直到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大肆烧杀抢掠,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这些暴行启迪国人要牢记历史,①正确。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战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全民族抗战,②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面对共同的敌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亲密合作,③正确。④表述正确,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确实在美化侵华战争史,应该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惕,但是它不属于这场战争应该铭记的历史教训,与题意无关。 16.【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总体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而且对外开放持续深入扩大,使得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数额总体增长,因此答案为B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关键词“马歇尔”、战争之外的“某种途径或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途径或方法是从经济上对西欧进行援助,实现欧洲的复兴,即“马歇尔计划”,答案为D项。《朝鲜停战协定》于1953年签订,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B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故C项错误。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之前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 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 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 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 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 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 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题1—1图石斧题1—2图骨耜(复原图)D.铁器时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A 公元前138 年,张骞出使西域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5、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 现的朝代是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2020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古代史 河南省 1、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 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华文化与河南文化之间的关系。 以“姓氏文化”作为试题的切入点,突出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用排除法:“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从题干中“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可知“皆源于豫”与题意相违背,是明显错误的;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正确;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题干没有涉及文字,与题意不符;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尽出中原”表述绝对化,显然不对。所以,选:B。 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医学。2011版课标要求: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本题以与河南南阳有关的医圣张仲景的“治未病”理论,以及神医华佗的“五禽戏”,考查中医、健身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

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名人。 “治未病”,强调的是疾病未发生时,即要预防,模仿五种动物姿态编成的健身操,起到了强身健体作用。所以,直选:A。 也可以用排除法: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该选项侧重诊断疾病的方式,与题意无关,排除;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题干中未涉及针灸疗法,排除;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题干中未涉及,排除。所以,选:A。 3、“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2011版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本题开篇“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就点明物种西来,然后又以具体的实例: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来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物种的相互交流。所以,直选:C。 也可以用排除法: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均与题意无关,排除。所以,选:C。 4、(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3内能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山东枣庄,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 B.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 2.(2017江苏无锡,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A.分子非常小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贵州遵义,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4.(2017湖北武汉,3,3分)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答案】A 【解析】解: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故A正确;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 能,故B错误; 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 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 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5.(2017江苏无锡,9,2)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

2017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17·江西)1.“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2017·江西)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 .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 .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 .对西方文明讲程产生了一定影响 D .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2017·江西)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 .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 .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2017·江西)4.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7·江西)5.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江西)6.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项 目 年 份 和 增 长 率

吉林省长春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doc

吉林省长春市2017 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3.在“实业救国”主张下创办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 .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 .大生纱厂 4.撰写《制碱》一书,公布制碱奥秘,打破碱业垄断的是 A.魏源 B .严复 C.侯德榜 D .詹天佑 5.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6.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就的是 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的建成 C.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 .浦东开发区的设立 7.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是在A.“三不”政策调整后 B .“九二共识”达成后 C.汪辜会谈开展后 D .八项主张提出后 8.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 .万隆会议 9.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A.古巴比伦王国 B .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国

10.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的事件是A.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1.“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此规定出自于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 .《法典》 12.右图人物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吏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他是 A.莎士比亚 B .伏尔泰 C.牛顿 D .达尔文 13.掀开法国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 .萨拉托加战役 C.攻占巴士底狱 D .萨拉热窝事件 14.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 A.巴黎公社 B .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英国煤的开采量从1770 年的600 万吨增至1861 年的5700 万吨。与这种“变化”有关的是 A.发电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推广 C.内燃机的出现 D .计算机的使用 16.1929 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最先爆发于 A.英国 B .日本 C.美国 D .德国 17.以下改革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