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的运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小测

大气的运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小测

大气的运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小测
大气的运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小测

第四节大气的运动、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图1为某城市地区城市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显示该地区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

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东南风B.b为下沉气流

C.c为西南风D.d为下沉气流

解析:第1题,正常情况下,大气层中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果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会降低,高空气压会升高,这样近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会缩小;相反,近地面冷却,空气会下沉,近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垂直气压差会增大。图2中甲地0米与垂直600米的高空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乙地,即①地的气压高于②地。第2题,由上题可知,①地的气压高于②地,可以判定a为偏西风,上空风向与a相反,则c为偏东风;最后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可判定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

答案:1.A 2.B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④地吹东南风。

答案:A

4.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处有云层,云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①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①处昼夜温差最小。

答案:A

(2011·苏州模拟)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

6.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

解析:第5题,P地位于北回归线至30°N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第6题,Q地降水的暖湿气流来自60°N以南,即中纬西风。

答案:5.D 6.A

(2011·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7~8题。

7.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解析:由图可知,②地的气压差异比①地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比①地大,风力也较①地大。

答案:B

8.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该季节海洋上的气压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北信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解析:据甲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臵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故0°~10°、10°~20°的地方都盛行东北信风,20°~30°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0°~40°的地方盛行西南风。

答案:BD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1月份、冬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根据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臵偏南可知,甲代表北半球冬季;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臵偏北,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可表示7月份。

答案:AB

(2011·连云港质检)右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

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图中①低气压中心位于北纬30°与东经70°交点附

近,则()

A.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遇上干燥炎热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解析:若①为低压中心且位于30°N与70°E交点附近,即①为亚洲(印度)低压,北半球为夏季,选项B、C符合。

答案:BC

1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B.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D.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解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答案:AC

三、综合题(共36分)

13.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4分)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2分)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 A、P B、P A′、P 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值T A、T B、T A′、T 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8分)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2分)()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4分)

解析:本题利用等压线图考查气压、气温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

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第(4)题,注意P B′>P A′。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1)B C(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 A>P B>P B′>P A′(或P A′<P B′<P B<P A)T B>T A>T B′>T A′(或T A′<T B′<T A<T B)(4)B

(5)如下图所示:

14.读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上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表示季风。

(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地区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离岸风为终年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风向在北半球为________风,南半球为________风。(6分)

(3)当南亚和东南亚盛行迎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

A.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4)⑦风盛行的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和降水的特征为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第(1)题,迎岸风来自海洋带来湿润气流。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离岸风为信风,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在北半球属于东北风,南半球属于东南风。第(3)题,南亚和东南亚盛行迎岸风,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第(4)题,⑦风为盛行西风,其影响下的气候是温湿的。

答案:(1)温和湿润(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西部地区

东北东南(3)C(4)冬暖夏凉气温年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终年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西风影响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例1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 ⑴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⑵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考查的方向。 解析:⑴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⑵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答案:⑴B ⑵A 【变式训练】(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气压带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 ⑵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B.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 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 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交替控制 命题意图:本题进一步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⑴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⑵风带为东北信风带,③风带为西风带。 答案:⑴C ⑵B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必修一教案(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及判读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判读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2.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高考地理考点练习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热度 ★★★☆☆ 一、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七个 气压带 ? ??A 为赤道低气压带 ? ?? ?? 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图文拓展] 1.在极地俯视图中判断气压带、风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析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气候的五大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从而掌握对某一区域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进而能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分析典型的 气候,对比分析,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季风,了解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学会抽象的空间图形分析 2.培养辨证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和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中纬度处的 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2.季风对大陆东岸的影响 3.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绘图法,讨论法,共同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和学生回顾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方向受那几种力的影响和高空大气受两种力的影响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新课讲授: 1、大气环流:由热力环流到风,然后引出大气环流。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和 意义。利用身边的生活情境形象解说大气环流的意义。例如:在夏天,屋内开着空调,当你打开门的时候,外面热的空气被风吹进屋内,这样你就会切肤的感觉到了屋内的温度就有了一定的变化。 2、绘图(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图) 提出第一个假设地球不自传,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地球的大气环流会呈现什么样子的环流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并且提问几个学生不同的思考结果。追问为什么这样想?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和评价…… 绘出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的热力环流的方向 3、过渡:生活如果像这样的单圈环流这样简单,我们的生活就过于乏味了,而 我们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讨大气的到底有什么规律。 提出第二个假设:地球自传,地表均一,地球自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请同学回忆前面的知识,例如:空气流动的时候,因为地球自传,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 4、以北半球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过程:先讲低纬环流圈,然后讲高纬环流圈(这些都是热力动因,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接受,再讲中纬环流圈。首先说这些环流圈的时候,由此先得出气压带,然后再由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得出风带的形成。 在黑板板书画图逐步详细的分析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和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这些是难点,在分析之后再重点分析,借几何绘图帮助学生理解)。 (1)低纬环流(板书)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板书)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2气压带和风带练习(含解析)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19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创新卷》地理卷(三)】考艾岛(位于太平洋中)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548米,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430 mm。完成下列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方向,降水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答案】1.D 2.D 【解析】 1.结合图示纬度,向北增大,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丙丁四个方向,丁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的是丁,D对。甲、乙、丙降水较少,A、B、C错。 2.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东北风,D对。A、B、C错。 “圣安娜风”是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节性强风,来源于内陆大盆地,吹向西部沿海地区,它以助长所处地区的林区野火而闻名。下图示意洛杉矶地形和圣安娜风风向。 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圣安娜风 A.风力较小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影响 C.温暖湿润D.夏秋季节势力最为强盛 4.南加州地区秋冬季节多山火,其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空气干燥 C.沿岸寒流强盛,空气湿度小D.林区积累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多 5.在遭受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图示地区过火林地的水土流失程度 A.夏季比冬季严重B.内陆比沿海严重 C.西坡比东坡严重D.南部比北都严重 【答案】3.B 4.D 5.C 【解析】 3.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是大盆地秋冬季节高气压强盛,西部沿海地区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气流从内陆地区吹向沿海地区,寒冷干燥;经过一些山口,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越过山脉气流下沉,风速增大,因此圣安娜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的影响大。由题干可知,圣安娜风是季节性强风,由内陆吹向海洋,故排除A、C选项。 4.南加州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秋冬季节南加州地区气温较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树木落叶较多,故秋冬季节林区积累了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 5.该地区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在遭受同等程度的森林火灾后,降水多的时段水土流失更为严重;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西坡的降水更丰富,更易造成水土流失;内陆地区降水比沿海地区少,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南北部地区的降水都与西风有关,越往北受西部影响的时间越长,降水量越丰富。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六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回顾 师:给三分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板书及画图)请同学帮我完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对图进行讲解)在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暖气流在高空由南风逐渐向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偏转成西风,导致堆积效应,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在南半球,则左偏形成东南信风带。由副高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最终偏转成西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向左为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为东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度左右相遇,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气流流向副高高空,向北的气流流向极地高空。 引入新课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大家还记得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生:气温和降水 师:对,热量和水分是不是就对应着气温和降水啊,所以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影响天气和气候,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那它到底是怎样影响的呢? 我们先看一下【画图】一个地方的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这时候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汽就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的天气就多雨;如果空气下沉,近地面会形成(高压),气温会?(越来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doc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2 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 .受风带1 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 .受风带 2 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 压带和风带 2 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下图中 P 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3--5 题。 3.图甲中 P 地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P 地可能位于() A. 亚洲东部沿海 B.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C. 地中海沿岸 D.南美西南沿海 5. 若此时处在图乙“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 地() 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B. 受信风影响,高温少雨 C. 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 D.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 的变化图”,分析回答6--8 题。 6.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 D .10月 7.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 .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8.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 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 C .东北风D.东南风 右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 造成 X、Y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10. 造成 M、 N、 P 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 海陆位置 下图为某地区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 据图回答 11--12 题。 11.影响图中 M、 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 因素分别是() A. 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 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12.当图中 a 岛附近的气压中心强盛时,印度半岛的 盛行风为() A. 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 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 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 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 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 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 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 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 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识点总结与配套复习题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的及判断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1.判断所属 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南半球 2.判断所属 温度带 最冷(热) 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5℃寒带气候 3.确定具体 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 节分配 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 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mm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 季少雨) 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气候类型相似点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雨季降水量更集中更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m) 热带草原气候相对降水量较少(若能从气温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则必是 热带草原气候无疑,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相对冷干 (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 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0℃,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总量有时相当最冷月均温(关键)>0℃,各月降水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关键)<0℃,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 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 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较多 均温低于0℃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 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均温低于0℃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 量相对较少 3.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示意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对帮助理解气候成因、特点将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节课中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全球性大规模的大气运动比较抽象,且形成过程难以理解,还需要学生加上立体空间思维。所以这一节课,如何清晰地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条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识记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掌握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通过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的知识学习,学会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现象的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成因和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成因过程和名称 ●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比较式、问答式等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开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上升、下沉运动, 我们一起把上节课的内容再复习一下 ◇ 旧◇课◇复◇习 1、请用箭头标出下图大气运动的方向,并对比近地面两地的气压(P29,图) 2、画出北半球甲、乙两地的风向 【一、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板书】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画课本) 包括: (一)三圈环流;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季风环流; (这节课主要讲前面两个) 【二、 三圈环流的形成】 【板书】 (一) 单圈环流 【板书】 制 假设1.地球不自转(即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同时,在方框中填出高低压 热 冷 · 甲 近地面 高空 · 乙 1010/hpa 1006 750/hpa 744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是/否) 理由:因为实际上地球自转,会产生 ,使大气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在高空,风向和等压线 ;近地面,风向和等压线成一夹角,此时,全球大气运动是如何(PPT 演示),我们一起分析下 (二)三圈环流【板书】 假设:1、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地球自转,即存在 在北半球低纬、中纬、高纬会形成三个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那南半球呢? 全球总共会形成6个风带,7个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记忆方法:1、高低压带是怎么分布的?(相间分布)2、气压带名称怎么记忆呢?(以其所在地区命名,热带、副热带、副极地和极地;在热带地区的低气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3、风向,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4、三圈环流运动:低压—气流上升,高压—气流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记忆方法,完成比比谁最快的模块 试在右图填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并画出风向,用箭头标出三圈环流运动的方向 (提示:南北半球气压带对称分布;南半球地 转偏向力向左) 我们来分析一下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气压带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看括号内的提示,分析哪些气压带是属热力成因,哪些是动力成因?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在北且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右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4题。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2010·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0·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修改后) 一、标准解读和教学内容分析 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示意图。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举例的形式分析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或者归纳规律为: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标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而是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

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2)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3)了解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和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4)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问题导学”学案、多媒体实物投影 五、知识结构

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资料).doc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气 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3题。 1.②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 下沉,热干 B. 上升,湿热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 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宜宾昼短夜长 B. 亚欧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C.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 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 3.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②副极地低气压带③副热带高气压带④赤道低气压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4-6题。 4.图示半球为()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无法判断 5.图中⑦风带的风向为()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6.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 昼长上海小于广州 C. 太阳直射北半球 D. 华北平原炎热多雨 读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7~8题。 7. 对图中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风带1为北半球的西风带 ②风带1为南半球的信风带 ③风带2为北半球的信风带 ④风带2为南半球的西风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8. 图中气压带代表()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图“某日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9-12题。 9. A风带的风向是()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10. 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炎热干燥 C. 温和湿润 D. 温和干燥 11. 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 常年受气压带②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试讲者:满木兰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高一的学生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限,学习起来较困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的内容,但是遗忘的较多,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案列分析法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借助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某些气候类型形成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探索地理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S.H.E的《热带雨林》,同时播放热带雨林的图片)同学们对这首歌都耳熟能详,这优美旋律叫做《热带雨林》,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世界气候类型,那么世界的多种气候类型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和气压带、风带究竟有什么关系,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播放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可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和我们国家甚至是北半球的许多地方恰恰相反,这个地方是罗马,我们把这种气候叫做什么? 生:地中海式气候。 师:引导同学们看39页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球的哪里? 生:地中海沿岸,北半球30°到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师:没错。那么在这个地区为什么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呢?它受到什么气压带、风带的控制?动画演示六风七带的季节移动 问:我们知道六风七带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生:不是,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师:我们观察到,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的地中海的时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而冬季,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的时候,北纬30°到40°之间还是不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生:不是,受西风带的控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含答案)

2.2《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 读图1,完成1~2题。 图1 1.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图1所示为北半球三圈环流,①气压带位于30°N,是副热带高气压的,在其控制下,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②风带位于40°-60°N之间,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1. A 2. B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2),回答3~5题。 图2 3.图2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2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第3题,根据纬度与盛行风的方向可判断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可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4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春秋季节的气压带分布状况,N气压带位于0°~10°N之间,所以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状况。第5题,图中Q为西风带,P为信风带。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受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热带草原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3.B 4.B 5.C 读图3“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7.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有太阳直射 【解析】图3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因此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夏季。甲所在地区位于30°-40°N,受高气压带控制,可以判断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 【答案】6. B 7. C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4,完成8~10题。 图4 8.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图中②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为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前边大家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主要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样运动?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活动1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活动)P 36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 1. 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盛行西风 3. 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4. 读图,关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月份向南移动 ②7月份向北移动 ③导致气乐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冈是太刚直射点的移动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会引起季风环流 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6.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7. 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8.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 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地势高低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读两区域示意图。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11. 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下垫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2.甲地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南半球高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低纬度 13.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气候类型为以下的() A.①B.②C.③D.④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1)形成因素:_______ 和_______(动力因素或者热力因素) (2)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原因: ②规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_____状分布,因为南半球______面积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_____状分布,因为北半球______面积大,海陆分布____。 2.表现

三、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一、单项选择 1.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3.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二、综合题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我国的天气以为主要特征。 (4) D地7月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外,还有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 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是原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