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出发,配合较多的图片、故事、文献、动脑筋等资料,使学生很有兴趣地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讨论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媒体的运用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而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这样英国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是由罂粟的果汁,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英国领事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便利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便利倾销。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中国社会的社会

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指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是指在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参考答案:落后就要挨打

5.小结

朗读: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6.练习

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大臣是()

A 林则徐

B 邓廷桢

C 琦善

D 奕山

2、国际上把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后又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些规定与中国的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3、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A 九龙半岛

B 新界

C 香港岛

D 整个香港地区

4、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A 广州

B 福州

C 上海

D 南京

5、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 虎门销烟

B 1840年的鸦片战争

C 鸦片的输入

D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布置作业]

在鸦片战争中,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得英勇抵抗,为什么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得命运?

有人认为中国是可以取胜的,有人认为中国必定战败,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把你的观点写成一篇100字的小文章。(看参考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案

求实创新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历史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古代与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西方国家大肆侵略中国的开始,它的开始改变了几千年来辉煌的中国,在发展形势上和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上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鸦片战争吸引了许多发达大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向往,使中国加快了走向半殖民半封建的步伐,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前进的道路。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负担,加快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对中国和西方侵略国家的影响,让同学在这过程中掌握这段历史的分析和运用能力。(2).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的概况。 (3)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了解当时鸦片输入的具体情况(比如数量、途径等)。 (4).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运用图示加讲解的方法让同学直观的了解中英交战的情况。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条约内容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问题疏导教学的方式,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共同的分析,让同学充分应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本课的学习。 (2)运用图片和史料分析这段历史。 (3)教导学生运用辩证逻辑的思想对鸦片战争和以往国内的战争进行比较,了解这段战争出现的新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飞发展具体情况的分析,使同学认识落后的清政府腐败不堪,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还有当时的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后果。 (2)通过对林则徐禁烟的爱国精神,以一个爱国捐躯的将领身份的影响,给同学们数量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唤起他们内心的一种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难点:《南京条约》内容的分析。 中英《南京条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要给同学们分析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对广大人民及以后中国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这些都是所有的条约要充分的与广大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预测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 优秀教案 公开课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本科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每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虎门烧烟”,讲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讲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目“战火再燃”,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等历史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4)班学生是县双语班学生,虽然这些这些学生在初中学过这节课的知识,但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解释清楚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鸦片战争方面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及从历史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引导法及思考问题法,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许多小问题,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经过、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3)通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和地图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使学生理解吸毒及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3)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虎门烧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发、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回顾前课】 【导入新课】 以“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而把学生带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虎门烧烟 第一目,按以下7个小问题来解释。 (1)请你们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学生根据图片材料及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 以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合作学习) (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英外贸以那些商品为主?中英外贸中,最初哪个国家处于出超地位?为什么?(4)为了逆转贸易逆 差,英国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恶例措施? (5)鸦片走私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6)提出禁烟运动的历史人物是谁?道光皇帝对此持了什么样的态度? (7)林则徐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烧烟?林则徐虎门烧烟的影响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虎门烧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 第二目,按以三个问题来解释。 (1)鸦片战争什么时候,怎样爆发的?结果是什么? 以展示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学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分析此题) 三、战火再燃 第三目按以下六个小问题来解释。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那两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什么时候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 以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4)《天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5)《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天津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讨论此题) 九、总结: 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以虎门烧烟为借口,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因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差异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及妥协而清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1842年8月中英两国之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因此,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十、巩固练习 (略) 十一、作业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写一篇议论文。 十二、板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封建化虎门烧烟鸦片战争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烧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战火再燃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加深了 十三、教学反思 1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汇总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历史教育普专班教育实习教案 一、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二、授课人: 三、授课题目:鸦片战争的烽烟 四、授课类型:综合课(新授多媒体)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编排充分展示了这样的线索。 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课地位: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课程标准及本课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根据史实作出分析得出史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式生本教育法、比较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课前下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课本,并将重点知识在课本中标注出来,若有疑问提前做出标记,以备上课交流。 二、导入新课:(幻灯片)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百年屈辱史的开端:第十二课鸦片战争 三、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融合进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设问:结合初中所学及课本提示,总结鸦片战争的背景 [探究学习]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中国近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继续延续下去……几乎同一时期的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自古就有的权利…… 播放鸦片战争影视资料提示,完成下表。 1、结合教材P50第一子目的预习,完成下列表格,并结合以下图表谈谈你对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历史发 展对比的认识。[关键词:高速发展 ....]. ....闭关锁国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要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争取自由贸易的战斗在英国国内已获胜利,而广州仍在实行限制。这个城市仍拒外商于城墙之外,使外商受该城官员的辖制。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只要想到这件事: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只要英国能找到一个安全港口,能夺得一个岛屿并将它变成一个受英国保护的弊绝风清的货物集散地,那就好了。驻广州的英国散商1830年12月在呈递下院的请愿书中辩解说,对华贸易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贸易。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为了实现对华贸易而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历史事件: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加剧,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战争进程: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2)战争结果:失败,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加重清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等。 ●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一些半殖民地国家攫取的非法特权之一。即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居留国法庭无权审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裁判。又称为“治外法权”,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废除。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则为中国给予英国优惠待遇,英国不给予中国。其主要特点为“一体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鸦片战争 精品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3)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4)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惟利是图本质。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5)联系香港的割失和回归,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牢记民族的灾难和屈辱,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给中国带来危害 难点:以世界整体史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概念。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但其历史知识储备和历史思维能力还有限,本课重在创设新情境,深入浅出引导、点拨,注重理论分析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学的建议:加强学法指导,诱导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导学案作用,布置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课前归纳了学生的主要疑难。激励学生积极阅读、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方法:研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六、课前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由于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是中国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鸦片战争教案

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这个历史阶段的时空观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以“近代”等某些特定的历史概念为切入点,强化历史解释。通过延伸阅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强化唯物史观的教育和渗透。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2、运用层层剥笋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鸦片战争是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很好的切入点。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深刻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五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鸦片战争前夕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最新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最新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