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
蜜蜂常见病和敌害的防治技术大全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蜜蜂养殖技术高清视频播放

蜜蜂常见疾病防治

一、囊状幼虫病。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春末夏初多发,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病虫一般于5-6日龄大量死亡,发病蜂群子脾中常出现不规则的空房。

防治:选育抗病蜂种,加强饲养管理。密集蜂群,加强保护、保温。断子清巢,减少传染源。备足饲料提高蜂群抗病力。

药物治疗:将市售碘酊加水配成1-3%的溶液再加少量白糖,配成稀糖液喷脾。使用浓度要由低到高,最好在傍晚使用。按每框蜂病毒灵1片,多种维生素1片,调入糖浆内喂蜂。

二、麻痹病。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病原体为慢性麻痹病毒和急性麻痹病毒。一般春秋季在成年蜂中所发生的,多为麻痹病。气温较低的早春或晚秋多以大肚型为主,夏秋季多以黑蜂型为主。主要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传播。

防治:替换蜂王,加强保温,防止蜂群受潮,给病蜂群饲喂奶粉、黄豆粉等蛋白质饲料,提高其抗病力。

药物治疗。20万单位的金霉素或新生霉素兑入1千克糖浆,每框蜂喂50-100克,隔3-4天喂1次,3-4次为一疗程,或每千克糖浆加病毒灵3-4片,每框蜂喂50克,3-4次为1疗程。也可用1千克糖浆对板蓝根冲剂20克、土霉素2片,隔天喂1次,连用4次。

三、美洲幼虫腐臭病。又叫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腐烂的幼虫有黏性,挑起能拉细丝,有鱼臭味。

防治:加强检疫,杜绝病源,不购病蜂,禁用来路不明的饲料。对蜂群用0.1%的磺胺噻唑糖浆预防。发现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对重病群要彻底换箱及脾,彻底消毒,轻病群进行人工清巢和消毒。土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3种药物可交替使用。每群蜂用土霉素粉5万-10万单位(四环素10万-20万单位,磺胺噻唑钠0.5-1克)混于0.5千克白糖中,加食用油揉成团连喂4-5天后改为隔天饲喂,直至不见烂子为止。

四、欧洲幼虫腐臭病。主要是未封盖幼虫的传染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芽孢杆菌,蜜蜂链球菌和蜂房杆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春秋两季易发。患病幼虫一般死于4-5日龄,尸体有很浓的酸臭气味,但无黏性,易被工蜂拉出清除。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饲料要充足。早春对病蜂群适当补饲蛋白质饲料,以提高蜂群的清巢力和抗病力。用每千克糖浆加入10万-20万单位链霉素或土霉素,按每框蜂50-100克进行饲喂,每4-5天给药1次,连用3-4次为一疗程。

五、孢子虫病。又叫蜜蜂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蜜蜂成虫慢性传染病。早春、晚秋和越冬期间多发。病蜂逐渐衰弱,头尾发黑,并伴有腹泻。失去飞翔力的病蜂常爬行,不久即死亡。

防治:备足优质越冬饲料和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对病群蜂箱、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更换

病群蜂王。1千克糖浆加入灭滴灵0.5克,每群每次喂0.3-0.5千克,每隔3-4天喂1次,连续喂4-5次为一疗程。

六、螨病。由大、小蜂螨体外寄生所致。至蜂群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常见遍地死蜂及蛹、翅、足缺残的幼蜂乱爬,蜂群势急剧下降。

防治:常用药剂有杀蛾1号、2号、3号、速杀螨等。在巢内没有封盖时治螨是最佳时期,如能在蜂群断子后越冬前治疗2-3次,冬末春初蜂群开始繁殖前再治2-3次,就能有效地控制蜂螨。

几种蜜蜂病害及防治

蜜蜂螺原体病的防治

一、病原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

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幼年蜂也爬出箱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大呈灰白色,有的缩小呈褐色,后肠有的充满稀黄色粪便,有的充满混浊水状液。

三、流行特点

1、地理分布:蜜蜂螺原体病分布较为广泛。调查表明,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而定地饲养的蜂场,病情较轻。在浙江一带,春季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在华北一带,发病高峰期为6~7月份。

2、传播途径:用饲喂和微量注射法接种蜜蜂螺原体,均可使健康蜂患病,证明该病是通过消化道侵入蜂体引起蜜蜂死亡的。在蜂群内,被污染的饲料和蜂具是该病的传染源。据国外报道,从植物花上也分离到蜜蜂螺原体,证明花螺原体对蜜蜂有致病性。

3、该病与其他病害的相关性:蜜蜂螺原体单独感染蜜蜂发病的较少见,而常与其他病害如孢子虫病、麻痹病等混合发生,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蜂群群势下降严重。因此,在防治时,应采取综合措施。

四、防治方法

室内测定表明,蜜蜂螺原体对抗生素类药物敏感,但由于该病通常与孢子虫病、病毒病混合感染,因此只用抗生素防治效果较差,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春季在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加入保蜂健、抗病毒一号和磺胺类药物

预防。发病初期,再根据病原种类应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

2、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贮备,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量足。春季注意对蜂群保温并做到通气良好,以防止巢内湿度过大,秋季对巢脾和蜂具进行消毒。

3、选育抗病蜂种:淘汰抗病力差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新蜂王,保持蜂群群势,增强抗病力,更换陈旧巢脾和老弱蜂王。

蜜蜂麻痹病的发生和防治

蜜蜂麻痹病,又叫黑蜂病、瘫痪病,是由慢性麻痹病毒或急性麻痹病毒引起的

一种成年蜜蜂传染病。这种病传染快,病性重,比较顽固难治,对蜜蜂的危害很大。如不及时防治,轻则造成蜂蜜严重减产,重则会使蜜蜂出现大量死亡。

蜜蜂麻痹病毒是通过蜜蜂建巢、调换巢脾、利用病群育王等途径传播给健康蜂群的,阴雨过多、蜂箱内湿度过大,或久旱无雨、气候干燥,都会导致发生。健康蜂还可通过与染病蜂接触和吸食被污染的饲料而发病。其主要症状是,由于神经细胞直接受病毒损害,引起病蜂麻痹痉挛,行动迟缓,身体不断地抽搐颤抖,丧失飞行能力,翅和足伸开,虚弱地振翅,无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体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门之外,到后期则体表发黑,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

防治蜜蜂麻痹病,可采取以下五条措施:

提高蜂群的自身抵抗能力。要选育抗病的和耐病的蜂种,选择健康无病的蜂群培育蜂王。在自然界缺少蜜粉源时,要及时补助饲喂,补给一定量的蛋白质饲料,以强势减少患病危险。

及时处理病蜂。要经常检查蜜蜂的活动情况,如发现有的蜜蜂出现麻痹病症状,就应该立即将其消灭以免将麻痹病传染给健康蜂。

防止蜜蜂吸食被污染的饲料。对蜜蜂要饲喂无污染的优质饲料。如果蜜源植物已被污染,就要迅速离开污染源。同时,要加强蜂箱保温,严防蜂群受潮。

更换清洁的新蜂箱。要对蜂箱进行经常消毒,每隔6天左右一次,方法是用10克左右的升华硫粉,均匀地撒在框梁上、巢门口和箱门口。

用药喷脾。可将20万单位的新生霉素或金霉素,加入1公斤糖浆,摇匀后喷到蜂脾上,每隔2天喷1次,连续喷2次~3次。

总之,对蜜蜂麻痹病只要发现及时,防治有力,是能够控制危害、减轻损失的。

蜜蜂孢子虫病

蜜蜂孢子虫病又叫"微粒子病",是蜜蜂的一种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欧美一些国家发生较普遍,在我国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东北地区蜂群越冬时间长,发病较普遍而且严重。患孢子虫病的蜜蜂寿命缩短,产蜜及产王浆能力明显下降。

1.病原

蜜蜂孢子虫病是由蜜蜂孢子虫引起的,它寄生于蜜蜂中肠上皮细胞,以蜜蜂体液为营养发育和繁殖,有二种生殖形态,即无性裂殖和孢子生殖。在蜜蜂体外以孢于形态存活,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小6~5.5微米X1.7~2.6微米。

孢子虫孢子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蜜蜂的粪便中可存活2年;58℃温水中存活l0分钟,在4%甲醛溶液中能活1小时,用甲醛蒸气及冰乙酸蒸气处理1分钟就可将孢子虫杀死,在2%氢氧化钠溶液中也仅能存活15分钟。在直射的阳光下,经15~32小时才能杀死孢子虫;在10%的漂白粉溶液里,需10~12小时才能杀死;而在1%的石炭酸溶液中,只需10分钟就可将其杀死。

2.症状

患病初期,蜜蜂的外部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才逐渐表现出症状,如行动缓慢,萎靡不振。后期则完全失去飞行能力。病蜂常集中在巢脾下面边缘和蜂箱底部,也有的病蜂爬在巢脾框梁上。由于病蜂常受到健康蜂的驱逐,致有些病蜂的翅边缘出现缺刻。也有的病蜂在蜂箱巢门前和场地上无力爬行。病蜂体色较正常蜂暗淡,以意大利蜂为例,病蜂腹部末端暗黑色,第一、二腹节背板呈棕黄色略透明,中肠灰白色,环纹模糊,失去正常弹性。正常中肠淡褐色,环纹清晰,弹性良好。病蜂体内白细胞通常较正常蜜蜂减少50%左右。

3.诊断方法

①蜜蜂的检验

从疑似患孢于虫病的蜂群中抓取10只带病状的工蜂,拉出消化道,剪取中肠,放入研钵内加10毫升蒸馏水研磨,制备悬浮液,取1滴涂于载玻片上加盖片,置45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长椭圆形孢子,则可确诊为孢子虫病。如果是干的病蜂样品,则可去掉蜂的头部和胸部,取其腹部研磨并加10毫升蒸馏水制备成悬浮液,经纱布过滤,上清液以4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镜检。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对雄蜂的检验。

②蜂王的检验

检验蜂王是否患病,采取活体检验法。抓取蜂王,将其扣在小玻璃杯内或纱笼中,下面铺张白纸,使蜂王排泄粪便,然后再将蜂王送回原群,取少许粪便涂片,加1滴蒸馏水盖片镜检。

③蜂蜜的检验

(1) 涂片法:取待检样品蜜1份,用水做倍比稀释,涂片镜检。

(2) 沉集法:取待检样品蜜l份,用9份水稀释,混匀后,以4000转/分离心5分钟,

取沉淀物涂片镜检。

④孢子虫孢子与其类似物的区分

(1)酸处理,用似区分孢子虫和真菌孢子:涂片制备液,加1滴浓盐酸,置室温或30℃温箱内20~30分钟,孢子虫孢子外壳破裂,有的则完全被酸溶解而消失,而真菌孢子却保持原状不变。

(2)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用以区分孢子虫和脂肪球:涂片制备液加几滴酒精乙醚等量混合液,待蒸发干后,再加1滴蒸馏水,镜检结果,孢子虫孢子尚存,而脂肪球溶解消失。

(3)苏丹Ⅲ染色液处理,用以区分孢子虫和真菌孢子、脂肪球及花粉粒:涂片制备液加几滴苏丹Ⅲ染色液,数分钟后镜检,结果是孢子虫孢子无色,真菌孢子染成浓淡不等的红色,脂肪球橙黄色,花粉粒呈蓝黑色。

4.流行特点

①发病规律

孢子虫病的发生与温度及蜜源关系密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高峰期出现在春季。江苏、浙江发病高峰期为3~4月份,华北、东北和西北为5~6月份,而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发病高峰期出现在l~2月份。在南方夏季高温炎热季节和北方的晚秋气温低的季节,孢子虫病的病情指数急剧下降,看不到病状表现。发病轻微的蜂群如遇丰富的蜜源条件,病情可暂时得到控制。冬末春初,患病蜂群成蜂死亡数量高于增殖数量,同时还伴随着蜂王的丧失或交替,此时气温低,外界若尚无蜜源,蜜蜂在蜂群内排泄粪便污染巢脾,蜜蜂在清理巢房时受到感染,幼年蜜蜂发病率较高。

②与发病相关因素

蜂群越冬饲料不良,尤其是在蜂蜜中含有甘露蜜的情况下,易引起蜜蜂消化不良,促使孢子虫病发生,在蜂群内工蜂、雄蜂和蜂王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工蜂感染率最高,其次是蜂王,在工蜂中又以青壮年蜂感染率最高,而幼年蜂和老龄蜂较低;幼虫和蜂蛹则不感病。在蜂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西方蜜蜂发生较普遍,而东方蜜蜂很少发病。

③传播途径

蜜蜂孢子虫病传染的唯一途径是消化道感染。被病蜂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病害传染的主要来源。试验查明,1只感病12天的工蜂体内含有2000万~3000万个孢子虫,而感染42天的蜜蜂中肠里孢子虫含量可达4000万~6000万个。这么大数量的孢子虫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蜂箱、巢脾、蜂蜜、花粉及水源,尤其是当病蜂伴有下痢症状时,污染更为严重,当健康蜂在进行清理活动或取食蜂蜜、花粉、采水时,孢子便经蜜蜂口器进入消化道,并在肠道内发育繁殖,新的孢子体与肠壁坏死细胞一起脱落,排出体外,由此继续传播蔓延。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尤其是蜂场的转运,蜂群集中于火车站及放蜂场地,蜂群排列过分拥挤,加之蜂群新到一个地方,认不清本群巢门,常常误入他群,引起发病,用含有孢子虫孢子的蜂蜜喂蜂,造成重复感染,被孢子虫污染的蜂箱和巢脾未经消毒处理,重复应用而引起感染;养蜂员在检查蜂群或取蜜时,随意调换巢脾等活动都会造成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蜜蜂卷翅病

病害/虫害名称:蜜蜂卷翅病

症状表现:

卷翅病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一种生理性疾病。江浙地区多发生于芝麻、棉花密期,福建多发生于瓜花期。该病不仅影响新老蜂的交替,而且直接影响蜂群的采集力和下一个流蜜期的生产。1.病因主要是由于高温干燥引起。当外界气温高达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蜂群内蜜蜂少,子脾多,易发生卷翅病,群内如缺乏饲料,病情也会加重。其次是大蜂螨和小蜂螨,寄生于幼虫和蛹体,吸收体液,影响其正常发育,羽化出房的幼蜂出现卷翅或缺翅。2.症状羽化出房的幼蜂翅膀不能伸展,形成卷翅,轻者翅尖卷,重者翅面叠折,蜂体瘦小,通常边脾和子脾边缘的幼蜂病情严重。卷翅蜂在第一次出巢试飞时,往往坠地死亡。

诊断和对策:

采取以防暑降温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第一,选择阴凉靠近水源的地方作为蜂群越夏场地,特别要避免将蜂群放在烈日直晒的地方。第二,作好蜂群的遮荫。蜂场无天然遮荫物时,应架设凉棚或在蜂箱上加盖草帘遮萌。第三,调节箱内温湿度,在卷翅病发生时期,可采取蜂群内加灌水脾或在框梁间加木条等方法来调节群内湿度。第四,作好蜂螨的防治。把蜂螨的寄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持蜜蜂的正常生活。第五,蜂群缺蜜时,应用糖水补充饲喂(糖与水各半)。

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蜜蜂白垩病主要是由蜂囊菌引起的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本病在不良气候、温度和湿度下,通过患病幼虫及其尸体,还有被污染的饲料、蜂具与带菌的蜂螨等传染,一旦被感染,患病幼虫无一存活。一般发病在1--3月份,但秋、冬季亦有发生。

二、临床症状本病主要侵害蜜蜂幼虫,而雄蜂幼虫最易感染,其因是雄蜂幼虫多在巢脾边缘之故。幼虫发病后呈深黄色或白色,然后发生石灰化,逐渐变为灰白色至黑色。死亡幼虫尸体干枯后变成一块质地疏松似白垩状物,体表覆盖一层白菌丝。工蜂可将这种干碎尸片拖出巢房,一般在箱底和巢门外的地面可看见石灰块状尸体。此病严重时蜂群失去产浆和产蜜能力,甚至造成全场蜜蜂灭亡。

三、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经实验室诊断,即进行病料接种培养,镜检见到蜂囊菌的菌丝和含有孢子球的孢子囊时,即可确诊为本病。

四、预防对本病的预防,一是加强对蜂群的综合饲养管理,提高蜜蜂的抗病力;控制真菌繁殖的环境条科,实行定地饲养,适当与小转地饲养相结合;饲料要清洁卫生,适当加入3%柠檬酸钠助消化;箱内保持一定蜂胶;更换患病群蜂王和污染的蜂具;饲养抗病力强的蜂种。二是严格消毒,凡是被本菌污染的蜂箱、巢脾都要在脱蜂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三是用对本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毛霉目霉菌饲喂蜜蜂,以抑杀本菌。

五、治疗1、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煎汁,候温喷脾,连喷3天。2、喷脾3天后改用灰黄霉素1克混于500克糖浆中每天1次饲喂,连用3天。3、用10克蜂胶浸泡于40毫升95%酒精中,泡6天去渣,再加100毫升50℃热水过滤,喷在抖蜂后的巢脾上,每天1次,连喷7天。可根据需要量制作蜂胶酒精浸泡液。

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

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又称“黑幼虫病”、“纽约蜜蜂病”) 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蜜蜂幼虫的一种恶性、细菌性传染病。以3~4日龄未封盖幼虫死亡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病原学

蜂房蜜蜂球菌属蜜蜂球菌属。本菌必须含5%CO2条件下培养,为革兰氏阳性、披针形、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无芽,无运动性,为厌氧乃至微需氧的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幼虫尸体保存毒力3年,在巢脾或蜂蜜里可存活1年左右,在40℃下,每立方米空间含50毫升福尔马林蒸气,需3小时才能杀死。

2流行病学

被污染的蜂蜜、花粉、巢脾是主要传染源。蜂房蜜蜂球菌能在尸体及蜜粉脾、空脾中存活多年。蜂群内一般通过内勤蜂饲喂和清扫活动进行传播,饲喂工蜂是主要传播者。蜂群间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进行传播。养蜂人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任意调换蜜箱、蜜粉脾、子脾以及出售蜂群、蜂蜜、花粉等商业活动,导致疫病在蜂群间及地区间传播。

感染动物为蜜蜂幼虫,各龄及各个品种未封盖的蜂王、工蜂、雄蜂幼虫均可感染,尤以1~2日龄幼虫最易感,成蜂不感染;东方蜜蜂比西方蜜蜂易感,在我国以中蜂发病最重。

本病多发生于春季,夏季少发或平息,秋季可复发,但病情较轻。其次,该病易于蜂群群势较弱和巢温过低的蜂群,而强群很少发病,即使发病也常常可以自愈。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45天(冬季除外,因随国家不同而不同)。

以3~4日龄未封盖幼虫死亡为特征。尸体位置错乱,呈苍白色,以后渐变为黄色,最后呈深褐色,并可见白色、呈窄条状背线(发生于盘曲期幼虫,其背线呈放射状)。尸体软化、干缩于巢房底部,无黏性但有酸臭味,易被工蜂清除而留下空房,与子房相间形成“插花子脾”。

4诊断

4.1 从临床可疑为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蜂群中,抽取2~4天的幼虫脾1~2张,仔细检查子脾上幼虫的分布情况。如发现虫、卵交错,幼虫位置混乱,颜色呈黄白色或暗褐色,无黏性,易取出,背线明显,有酸臭味,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为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

(1)革兰氏染色镜检:挑取可疑幼虫尸体少许涂片,用革兰氏方法染色,镜检。若发现大量披针形、紫色、单个、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2)致病性试验:将纯培养菌加无菌水混匀,用喷雾方法感染1~2天的小幼虫,如出现上述欧洲蜜蜂幼虫腐臭病的症状,即可确诊。

5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紧缩巢脾,注意保温,培养强群。严重的患病群,要进行换箱、换脾,并用下列任何一种药物进行消毒:①用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煮沸熏蒸一昼夜。②O.5%次氯酸钠或二氧异氰尿酸钠喷雾;③0.5%过氧乙酸液喷雾。

蜜蜂大肚病的几种防治方法

蜜蜂大肚病是蜜蜂成年蜂病的一种类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受风、雨、雪、寒等外界恶劣气侯的影响,蜜蜂无法出巢,不能排泄泄飞翔,后肠积粪膨胀,加上外界粉蜜源断绝,全靠人工饲养,营养往往不足,抵抗力减弱而易患此病。该病传染很快,危害极大,几周内可以蔓延全场。患病严重的蜂群,死蜂堆满整个箱底,堵塞巢门。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抗病毒1号5g,加在5kg糖液中,混合均匀,每晚每群蜂喂300g,开始每晚1次,3天后隔天1次。

(2)病毒灵1片,多酶片2片,醋酸20g,3种药物混合在1kg糖液中,每晚每群蜂喂300g 左右,连续喂1周。

(3)用大蒜1kg捣烂,加入米醋3g,浸2~3天,滤出蒜渣,在1kg糖液中加入醋蒜溶液60g,喂蜂,连喂7天。

(4)强行促使蜜蜂飞翔排泄,是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在晴天中午,气温8℃左右时,用5份蜂蜜、5份温开水、1份米酒混合,浇于框粱上,蜜蜂吸吮后,能促使母蜂出巢飞翔,在排泄肠积粪后,病情可缓解和消除。

怎样根治蜜蜂幼虫病

最使蜂农头疼的是蜜蜂幼虫病,不但病蜂难繁殖起来,还可使蜂场中其他蜂群受感染,甚至使整个蜂场毁灭。不少蜂农将治疗蜜蜂幼虫病寄托在药物上,狠狠的用药;病群迁延不愈,不死不活,很难恢复生机。彻底根治办法是采取换脾、换王、换箱等措施,将病群所有的巢脾虫脾一律销毁,再配合用药,即可治愈。

最好将病群移至3公里以外地方隔离治疗,将消毒蜂箱置于病群位置,箱内放数张空脾,将病蜂抖落在箱中,使蜂多于脾,找到蜂王杀死,诱入1只新蜂王。将病蜂的巢脾、蜜脾、虫脾全部毁掉或化蜡或烧毁,毫不可惜。蜂箱的附属设备如隔王板、副盖、隔板等一律换成消毒过的。同时喂足饲料,场内喂水,再配合用药。用两三种药物交叉进行饲喂,至少喂药1周。如第一次毁脾没有成功,仍出现“花花脾”和腐烂幼虫,还要进行第二次毁脾。

治疗幼虫病的药物很多:①每1000克1∶1糖水,加土霉素和四环素40万单位,根据群势强弱,每群每次喂100~200克。

②每支80万单位青霉素,每支100万单位链霉素,每支30万单位红霉素,均用1支加

在1000克1∶1糖水中,每群每次喂200~300克,每天1次。

③白垩病可用白垩净,按说明书使用。

④囊状幼虫病可用病毒灵,每框蜂用1片,溶于50克1∶1糖水中应用。

蜜蜂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一、症状:蜂群出现衰弱,萎靡不振,翅膀发抖,失去工作能力。病蜂离群,四处爬行,腹部膨胀、腹部末端呈现暗黑色,粪便稀薄呈黄色而带有臭味。在箱底巢前有很多痢斑,病蜂群势迅速削弱,部分病蜂急剧死亡。捉取病蜂切去头部,然后用指甲夹住腹部末端,和螯针一起拉出膨大的直肠,接着拉出丝状的小肠,最后拉出中肠,病蜂的中肠环纹明显,内容物呈黑灰色。二、防治:⑴喂给蜂群无污染的水。⑵饲喂庆大霉素糖浆和0.1%电解多维饮水。⑶为防止蜜蜂误采被污染的水源,对污染严重的臭水塘进行污染物清除,同时对水塘周围和水面用1%的威力碘进行喷洒消毒。(马斌)

中蜂囊状幼虫病

此病是因病毒引起的病害,传染性很强,一般春季和秋季蜜蜂繁殖时比较容易患病。5~6日龄幼虫多发此病,于封盖前后死亡,死虫封盖后,被工蜂打开,死幼虫露出尖头,有人称之为“尖头病”。虫体黄灰色,尸体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幼虫外裹表皮,表皮下充满水状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幼虫形成一个囊状体。

防治方法

①果断关王断子,选择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培育蜂王,取代患病群蜂王。如果蜂群少,又均发病,在有雄蜂的情况下,可杀死蜂王,令其改造王台。②合并弱群,加强保温,保持蜂群有足够的饲料,人工补充饲喂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饲料,可以有效地增强蜂群的抵御能力。③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或抗病毒的西药对该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如华千金金藤(又名海南金不换)50g加水充分煎煮后过滤,按1︰1的比例加入白糖,可喂30~40框蜂;病毒灵按每框蜂1片的剂量研成细末,按1︰1的比例调入糖浆中喂蜂亦可。

欧洲幼虫腐烂病

此病是由蜂房链球菌引起的。通常感染3~4日龄蜜蜂幼虫,死亡幼虫开始呈灰白色,不饱满,无光泽,而后死虫呈黄灰色,在巢房里腐烂,发出酸臭味。

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为细菌感染引起,故用抗菌素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选用其中一种抗菌素溶于糖浆中喂蜂,每脾蜂用量为2万单位。

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爬上巢脾的巢虫,蛀食巢脾并穿成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和蜂子,严重时使许多蜂蛹在羽化前死亡,封盖子脾上因而出现大量“白头蛹”。

防治方法

对巢虫进行防治首先要经常清除箱底蜡层屑,使蜡螟无藏身和产卵繁殖场所;其次是要做到蜂脾相称,防止巢虫上脾,剔除老巢脾多用新脾。

蜜蜂的敌害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两种:蜡螟,胡蜂。

(一)蜡螟

危害蜂群的蜡螟有两种,即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分布于全世界,小蜡螟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大陆。蜡螟的幼虫称为巢虫,又称绵虫、隧道虫。以幼虫危害蜂群。不但蛀食巢脾,破坏蜂巢,而且穿蛀隧道,伤害蜜蜂的幼虫及蛹,造成“白头蛹”。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重者还会造成蜂群的飞逃。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严重。

1.形态特征

蜡螟为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①卵

大蜡螟的卵呈粉红色,短椭圆形,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卵壳较硬且厚,表面布有网状刻纹;小蜡螟的卵呈乳白色,短椭圆形,长约0.3毫米,宽约0.2毫米,卵壳较软且薄,表面布有不规则的网状刻纹。

②幼虫

大蜡螟的幼虫初孵化时似衣鱼状,体乳白色,长0.8~1毫米,前胸背板棕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3~25亳米,体呈黄褐色。小蜡螟的幼虫初孵化时与2龄幼虫无形态差别,幼虫乳白色至黄白色,前胸背板呈黄褐色,较头部颜色略浅些。体长0.7~0.9毫米,老熟幼虫体呈蜡黄色,体长15~18毫米。

③蛹

大蜡螟的蛹呈纺锤形,长12~14毫米,黄褐色,腹部近腹面有一对小刺钩,背面有两个排成一排大而扁平的齿状突起。小蜡螟的蛹长8~10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具8根棘刺,成环状排列,其中腹面的4根较细小,背面的4根粗壮。

④成虫

大蜡螟雌蛾体长13~14毫米,翅棕黑色,翅展27~28毫米,前翅近长方形,外缘较平直,自肩角到臀角有一列锯齿状凸纹,翅色不均匀,翅中部近前缘处有一些紫褐色呈半圆形的深色斑,近顶角处前缘有一剑状灰白色斑,凸纹到内缘间为黄褐色,靠内缘有两个紫褐色斑,翅的其余部分色浅。下唇须突出于头的前方,头及胸部背面黄褐色,大蜡螟的雄蛾较小,头、胸部背面及前翅近内缘处呈灰白色,前翅外缘凹陷,略呈“V”字形。小蜡螟雌蛾体长9~10毫米,翅展21~25毫米,除头顶橙黄色外,全身紫灰色,前翅扁椭圆形,顶部较圆,翅色均匀,紫灰色,下唇须不突出于头前方,雄体较小,前翅近肩角紧靠前缘处有一长约3毫米大小的棱形翅痣。

2.生活史及习性

小蜡螟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一般一年可发生3代。在福建,夏季卵期约为4天,幼虫期最短为42天,最长可达69天。蛹期最短为7天,最长为9天,成虫期最短为4天,最长为31天。雄性蜡螟较雌性发育期长1~2倍。蜡螟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自然情况下,如旬平均气温超过13℃,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甸平均气温在27℃以上,蜡螟繁殖迅速,危害严重,旬平均气温下降至8℃,群内温度下降到9℃以下时,幼虫停止取食。在北方气温下降至7℃以下,在室外空蜂箱、空巢脾中的蜡螟,5小时后全部死亡,如温度升高到49℃,40分钟内,各虫态蜡螟将全部死亡。强群受蜡螟危害轻,弱群受害重;东方蜜蜂较西方蜜蜂受害重。初孵化的幼虫以蜂巢底部蜡屑为食,4天后即上脾危害,行动敏捷,爬行速度快。2龄以后,虫体较大,工蜂易察觉,上脾后常受到工蜂的清理,所以不易造成危害。上脾幼虫,穿蛀隧道并沿隧道取食,隧道有时有分叉,随着幼虫龄期和食量增大,隧道也不断加长和扩大。蜜蜂幼虫受其危害,化蛹后不能封盖,呈“白头蛹”状死亡。蜡螟幼虫5~6龄时,食量猛增,对巢房破坏加剧。巢内工蜂在清除死蛹后即咬脾清巢,掉落箱底的大幼虫在蜡屑中长大,并在箱底角落结茧化蛹。

3.防治方法

第一,经常清除蜂箱内的残渣蜡屑,保持蜂群卫生,清除陈旧巢脾。

第二,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于脾,对弱群作适当合并,增强对巢虫的抵抗力。第三,当巢虫上脾为害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清除或抖落蜜蜂,将巢脾用药物熏治,杀灭巢虫。

第四,贮存的巢脾密闭保存,定期用药熏杀。此外,在贮存巢脾过程中,经常放些萘粉,以驱避蜡螟。熏杀巢虫常用的药物有二硫化碳、冰醋酸和燃烧硫黄。第五,阻隔器法防治。阻隔器由大小不同口径的铝合金瓶、紫铜管、螺栓、螺帽组成。将10框蜂箱作适当改造,在小口径的广口铝合金瓶中放入0.5~1克高效低毒的药膏,安装阻隔器在蜂箱的前后壁上,在两根阻隔器上架一根木条,用螺帽固定,木条不与箱体接触。安装阻隔器的蜂箱,其内径尺寸与标准箱相同。当巢虫爬到木条上,进入阻隔器内而被毒死。但对蜜蜂及人无毒无害。

第六,用苏云金杆菌压入巢础内,当巢虫上脾危害时,食入苏云金杆菌后感病死亡。或用蜡螟大腿小蜂和绒茧蜂产卵于蜡螟幼虫体,孵化后靠吸食巢虫体液生活,致死巢虫。因此,培育寄生蜂,适时将其放入蜂群中,可控制巢虫的危害。(二)胡蜂

胡蜂是蜜蜂的重要敌害,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区养蜂,外勤蜂常遭受胡蜂为害,受胡蜂为害严重的蜂群弃巢飞逃。在我国农区胡蜂约有100多种,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小胡蜂、蜂狼,金环胡蜂、墨胸胡蜂和黄蜂。

1.危害情况

大胡蜂体大而凶猛,危害蜜蜂的时间集中在8~10月,在蜜粉源缺乏时,大胡蜂除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外,还在蜂场巢门前等候,捕食进出的工蜂,并将嚼碎的蜂尸残渣弃置于巢门处。群势较弱的蜂群,巢门较大时,胡蜂可成批攻入,蜂群被迫弃巢迁逃或被毁灭。小胡蜂体小,行动敏捷,捕捉蜜蜂较大胡蜂灵巧。小胡蜂攻击巢门口的工蜂时,以俯冲形式捕捉,守卫工蜂摆尾发出信号,招引大批工蜂涌出,聚集巢门前,严阵以待。小胡蜂由于行动敏捷,捕捉1个工蜂后即飞往树枝上,吃后又飞回继续攻击。因此,在巢门外守卫的工蜂没有能力对其

群起而攻之,只有当个别小胡蜂钻入蜂群内或落入巢脾上时,大量蜜蜂包围胡蜂螫咬致死。小胡蜂直接捕食的蜜蜂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干扰破坏蜂群的正常采集活动,给养蜂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2.生物学特性

胡蜂与蜜蜂都是营群居性生活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与蜜蜂不同之处是一群胡蜂中多只蜂王可同巢。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翌年3~4月开始产卵繁殖。

①蜂王

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各自寻找避风向阳的场所营巢,边筑巢边产卵,一般产 20粒卵,当第一代工蜂羽化并参加内外勤活动后,蜂王产下第二代卵,一般产95~150粒卵。胡蜂蜂王卵巢管仅有12~16条,是意大利蜂蜂王的4%,可是胡蜂蜂王可多王同巢,弥补了产卵量少的缺陷。

②雄蜂

是由第三代工蜂中未经交尾受精的工蜂产的卵发育而成。它们可与同巢或异巢的工蜂交尾,交尾后不久死亡。雄蜂最多时,可占工蜂总数的20%。

③工蜂

从事饲喂、清巢、保温、筑巢、捕猎食物、采集、御敌和护巢等活动。工蜂有卵巢管10~12条,发育较均匀。工蜂性情凶狠,蛰针明显,排毒量大,攻击力强。工蜂和蜂王无形态区别。

④营巢

常在隐蔽的山洞或大树洞内建巢,洞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御敌、护巢。蜂巢呈球形,单脾。

⑤群势

种类不同,群势差异较大,一般由lOO~1000只胡蜂组成,最大者可达4000~5000只。

⑥食性

捕食昆虫为食,多为蝇类、虻类。在其他昆虫饲料短缺时捕杀蜜蜂,将捕捉的蜜蜂带到附近的树枝上,混以蜜囊里的蜜汁,井将咬碎的肌肉拧成团,带回巢内哺喂其幼虫。

3.几种胡蜂的形态特征和特性

①大胡蜂

体长30毫米,头部黄色,中胸背板黑色,腹部棕褐色并有黄色环纹。群居,常营巢于树洞内或建筑物下。夏末秋初,常盘旋于蜂场上空或守候在巢门前,捕捉蜜蜂。

②蜂狼

蜂狼又叫大头泥蜂。体长15毫米,头大,胸部黑色,腹部鲜黄色。在土洞里营巢,是一种营独栖生活的胡蜂。雄蜂无螫针,不捕食蜜蜂,能采蜜,工蜂具螫针,能采蜜,同时又捕食蜜蜂。它除吸食蜜蜂蜜囊里的蜜汁外,还将蜂尸运回蜂巢饲喂幼虫。1只蜂狼在幼虫发育期,要吃掉4~6只蜜蜂。

③墨胸胡蜂

体呈黑褐色。蜂王卵巢管为12~16条,工蜂为10~12条,每天有二次出勤高峰。卵期5天,幼虫期9天,蛹期13天,成蜂寿命可达3个月以上。在福州地区越冬两个月左右。是福建地区夏季蜜蜂的主要敌害.

④黄蜂

全身黄色,头部具黑色斑点,腹部基脚有黑色带,尾部有螫针。个体较小,行动迅速,性情较凶猛,食量较大,对蜜蜂危害较重。

⑤小蜜蜂

全身黑褐色,有细小黄色环带。身体瘦小,体重只相当于大胡蜂的 1/4~1/3,行动敏捷,飞行迅速,较大胡蜂数量少,危害也较大胡蜂轻。

4.防治方法

①人工扑打

当发现蜂场上出现胡蜂为害时,可用蝇拍扑打,消灭胡蜂。

②毁巢灵人工敷药法

人工敷药器由白色透明塑料制成,瓶状,分诱入腔和通道两部分,通道直径为蜜蜂体的两倍。即诱入腔直径30~40毫米,附有诱入腔和通道棉塞。使用方法:在蜂场以捕虫网捕到胡蜂后,打开诱入腔顺势把网内葫耳诱入腔内,盖上腔盖,当胡蜂进入出口通道时,取出棉塞,当胡蜂沿着通道伸出头胸部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蜂体,右手取棉签涂“毁巢灵”粉剂2~3毫克,敷在胡蜂的胸部背板绒毛间,让其带药归巢,污染全巢,毒死同伴,毁灭全巢。

③毁巢灵自动敷药法

同上法捕到胡蜂后,诱入1OO~150毫升的瓶内,立即盖上瓶盖。因瓶内预置“毁巢灵”粉剂,这时瓶内的胡蜂借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将药粉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一般敷药量可达40~60毫克,打开盖放蜂回巢,即可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除蜂巢的目的。

蜜蜂敌害是指那些直接捕食蜜蜂或骚扰蜂群的动物,主要是昆虫、蜘蛛、小鸟和某些兽类,这里主要介绍巢虫、胡蜂两种。

1.巢虫巢虫又叫做绵虫,是蜡螟的幼虫,寄生在蜂巢中的主要是大蜡螟和小蜡螟两种。蜡螟是蜂产品中最重要的害虫,每年都给养蜂者造成严重的损失。蜡螟的活动一般在3~10月份,最迟不超过11月。受精过的雌蜡螟潜入蜂箱中,产卵于巢脾上或箱底缝隙的蜡屑中,孵化成幼虫,就是巢虫。巢虫孵化初期以蜡屑为食;一天以后,它就开始爬上巢脾,钻入巢脾内部蛀食。它可以穿行于巢脾内,并吐丝作茧于巢脾上,毁坏巢脾与蜂子。受害的子脾上大量的蜂蛹不能封盖或封盖被蛀毁,形成“白头蛹”,导致蜜蜂幼虫的大量死亡。在各个蜂种中,巢虫对中华蜜蜂的侵袭尤其严重。

在蜂群中由于用药防治蜡螟存在困难并会污染蜂产品,所以应加强饲养管理,通过维持强群,经常打扫蜂箱内蜡屑,及时抽出空脾和老脾,防止巢虫的产生。贮藏的巢脾,用药物熏蒸后密闭保存。此外及时扑打蜡螟成虫,清除箱内的蛹、卵块和幼虫也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2.胡蜂胡蜂,俗称大黄蜂,是捕杀蜜蜂的昆虫,是蜜蜂的天敌。在我国南方各省为夏秋季蜜蜂的主要敌害。有的时候,胡蜂十分凶猛,可以在箱前、巢门口随意攻击蜜蜂,甚至有时还能够飞进蜜蜂蜂巢中,危害蜜蜂的幼虫和蛹。胡蜂只取食蜜蜂的胸部,一般它咬掉蜜蜂的头和腹部,带着蜜蜂胸部飞回自己巢穴用以哺育幼虫。

胡蜂的品种很多,为害蜜蜂的主要有6~8种,其中金环胡蜂、黑盾胡蜂和墨胸胡蜂对蜜蜂的危害最大。在胡蜂袭击蜜蜂的高峰期,1只金环胡蜂就可以杀死50余只蜜蜂,所以如果不注意防治,蜂群就会有毁灭或飞逃的危险。

胡蜂的防治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将打死的胡蜂尸体,集中放在蜂场上,引

诱胡蜂来取食,然后再进行拍打消灭;②将养蜂场上捉到的胡蜂涂上杀虫剂,然后放它回巢,就可以毒杀其它胡蜂;③在傍晚,用浸满二硫化碳药水的木条塞入胡蜂巢中,立即封盖洞口,或者将胡蜂巢烧毁,但这一操作千万要小心,以防被胡蜂攻击。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蜜蜂养殖技术高清视频播放

三大蜂病防治

中蜂三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一、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病,是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主要危害大幼虫或封盖蛹,往往造成毁灭性损失。主要症状是:病初幼虫表现为前端下垂,头部前端三分之一处变得透明,体后分节明显,后期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并且头部上翘,形似龙船。故又叫蜜蜂勾状幼虫病。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目前,治疗囊状幼虫病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实施活框养殖的蜂场,在春秋繁殖期间,应在蜂脾两侧放上草把,副盖上方加盖草帘子,达到增温、保温效果;适当撤脾,使蜂高于脾,一般1—3框蜂由1框起繁,3—5框蜂由2框起繁;适当补饲,保证饲料充足。 2、换王断仔或幽王断仔。换王断仔为除去病群蜂王,换入成熟王台。幽王断仔则是控制蜂王产卵,将蜂王用王笼囚住,幽闭7—10天,清毒或治疗后再放 出蜂王继续繁殖。 3、及时清理病害仔脾及消毒。对蜂箱、蜂具、发病群仔脾和场地进行消毒 处理,常用石灰水泡洗蜂箱、蜂具,用苏打水喷撒场地。 4、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进行人工育王。尽快用场内无病蜂群进行人工育王,用新王替换抗病力差的蜂群中的蜂王。 5、药物治疗。通常以中草药为主,辅以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中药:贯众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虎枝二十克,紫草十五克,甘草十五克,青木香十克;五加皮三十克,金银花二十克,桂枝十克,甘草六克;板蓝根十五克,穿心莲十五克,贯众十五克。以上任选一方,加水一千毫升,煎浓缩至二百五十毫升,去除药渣,加白糖或蜂蜜八两,即可喂治十至十五框蜂,连续饲喂3—5天为一个疗程。抗菌药物: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喷脾,或掺入糖浆中饲喂病群。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为2—3日龄幼虫感染死亡。初期死亡幼虫外观呈苍白色,以后变黄,尸体残余物无粘性。检查巢脾时可以看到空房和仔房相间成花子脾,严重的空房多于仔房。蜂群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后常常伴发生囊状幼虫病。由于欧洲幼虫腐臭病多发生在春季,主要的外界因素多为气候变化幅度大,饲喂、保温不当所致。如果外界蜜源条件好或进行了适时饲喂和加强保温,即使有少量病虫出现也可以不治自愈。对于感染较重的病群可以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等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此外,应注意在蜂群中提供清洁饮用水,并且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避免工蜂采集不洁净污水回巢。 三、蜡螟病 蜡螟病,俗称巢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常造成蜂群逃逸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防治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蜂场的日常操作中注意收拾残留的各种废巢脾并妥善保管,及时化蜡。除用升华硫熏杀巢脾内的幼虫外,还可用90%的冰乙酸蒸汽熏杀。 2、适时清除巢箱里的蜡屑,特别是蜂箱缝隙,更应仔细清理,必要时可用喷 灯烧烤。 3、在蜂箱底部边角缝隙处放上生白灰,既可防治蚂蚁,又可防治巢虫。 4、加强群势,抽出多余蜂脾,始终保持蜂脾相称 5、及时下巢造新脾,消除蜡螟产卵场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邛崃市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 多发病的诊疗手册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 1.轻症 无热或低热。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疼轻咳等。 2.重症 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流涕鼻塞咽及扁桃体充血,有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咽壁及附近可见疱疹溃疡。 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轻症: 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 建议用复方对乙氨基酚或者酚氨咖敏片 重症: 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 以下情况需要加用抗生素: (1)六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较高者。 (2)发热较高持续不退,一般状况较重者。 (3)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已并发中耳炎。 (5)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

可根据情况酌情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 更严重者收入住院治疗。 二、急性支气管炎 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诊断: 1轻症: 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嗽为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 2重症: 除上述表现外伴发热,咳嗽加剧,分泌物逐渐增多,痰呈粘液脓。肺部出现出现粗、中湿罗音。 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升高。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深。 治疗原则: 1.注意保暖,适当休息,多饮水 2.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常用喷托维林、盐酸溴已新、氨溴索等。 伴发热、全身酸痛时可服对乙氨基酚片、吲哚美辛等。 3.如有细菌感染可酌情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气急、哮喘则用氨茶碱。 有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建议使用富马酸酮替芬片 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诊断: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羊常见疾病及治疗

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以 一岁以内,膘情好的多发。发病季节多在初春和秋末。其特征是死快,真胃和十二支 肠出血水肿和坏死。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 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疼痛感,排出黑色稀粪,磨牙。体温 一般正常,饮食欲废绝。发病后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痉挛而死,很少延长一天以上的 病例。 (二)、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剖开有恶臭,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可视粘膜充血呈兰紫色。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肝肿大,呈土黄色。真胃和指肠出血水肿和 坏死。 (三)、诊断要点 羊快疫由于病程短,缺乏特征病状,要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变化综合判定。 (四)、预防与治疗 1、由于病程短,来不及治疗,所以应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进行预防。对病死羊应深埋,对用具,圈舍用20%漂白粉或3%烧碱液消毒。 2、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灌服,每天一次。

3、非常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0.2—0.5万单位,败血康10—2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3、来一针注射液,每头每次2—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主要是B型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初生羔羊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生于7 天以内,以2-3天发病最多。病羔是主要传染源,病源随粪便排除,污染羊圈,用具 母羊体表和乳头,健康羔羊经消化道,脐带或伤口传染。其特征是剧烈腹泻和神精症状,死亡率很高,给羊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初羔羊精神萎顿,垂头弓背,不吮乳。腹胀腹痛,腹泻,粪便呈 粥样或水样,颜色呈灰白色,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病羔虚弱脱水,眼球下陷,皮毛 粗乱,卧地不起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充血,发红,溃疡,肠子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心 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或瘀血。 (三)诊断要点 7日龄以内羔羊下痢,很快死亡,即可诊断为羔羊痢疾。 (四)预防与治疗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蜜蜂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按照生产无公害蜂产品要求进行。 一、蜂病的预防 1、选育抗病蜂种有两条技术途径,一是在同一品种内定向培育,二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抗病蜂种。 2、饲养强群 ①保持蜂脾相称,加强蜂群管理早春蜂群应注意保温,夏季应重视降温。除了蜂巢外部人为保温、降温措施外,应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适当密度,并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育场所,也是储蜜场所,同时是病源载体,及时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减少病源传播。 3、预防蜜蜂病虫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养除引进良种除外,不从疫区购买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饲料应用自产的蜂蜜、花粉。从外地购进旧蜂箱应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场发生蜂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将病群巢脾任意调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对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药方法改传统的糖水拌药为将蜂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农药中毒了解周围农田喷洒农药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蜜蜂的农药中毒。 二、常见蜂病的治疗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规律及症状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②防治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 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规律及症状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②防治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垩病 ①规律及症状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继箱每群喂糖浆0.5千克(含丙酸钙0.5克)。严重时应该换脾,必须蜂多于脾,再喂糖浆。

中蜂和意蜂疾病防治

一、蜜蜂疾病防治参考用药技术 防治对象药物名称有效成分配比浓度使用方法休药期备注 蜂螨氟氯苯氰菊酯 条 氟氯苯氰菊 酯 按照说明书使用 德国贝耳公司 生产 双甲脒条双甲脒500mg 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 1条,点燃密闭熏烟15mi n,每周1次,3周为1个 疗程 7天 氟胺氰菊酯条氟胺氰菊酯 悬挂于蜂群内,每群2 条,3周为1个疗程,生 产期前1个月停药。 采蜜期禁 用 甲酸溶液 (甲酸烟熏 剂) 甲酸 甲酸:乙醇= 7:3(体积) 熏蒸,无蜂使用。临用前 将二者混合,在22℃以上 气温下,密闭熏蒸5h~6 h,每10mL在标准箱内熏 蒸7~8张无蜂封盖子牌 大蜂螨草酸溶液草酸 1.夏末秋初可用每升水加草酸30g制成3%草酸溶液,向蜂体上喷雾,压制大蜂螨,向蜂脾每面喷2~ 3mL; 2.晚秋,气温在5℃以上时,在1升1:1糖浆中加草酸35g混合均匀,现配 现用,溶液温度30℃左右。用50mL以上大容量的注射器,在每条蜂路滴注4~5mL,直接滴在蜂体上。不需要松动巢脾。处 理时带防护手套。 小蜂螨 升华硫 (复方升华 硫) 硫磺 用升华硫均匀涂抹在封盖 子脾表面,每隔7~10d用 1次,连续2~3次。 硫磺应是干燥 品 大蜡螟小蜡螟冰乙酸冰乙酸按说明书配制 在巢脾储存前,用96%~9 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2 0~30mL密闭熏蒸。 百度搜:三弟 兄养蜂 麻痹病升华硫硫磺每隔3d~5d用升华硫粉均 匀撒布在病蜂群的框梁上 或蜂路上,每条蜂路撒布 1g左右。 随到随学学会 为止 孢子虫病柠檬酸柠檬酸 柠檬酸:糖浆 =2克:1千克 选择柠檬酸、白米醋、山 楂水、分别制成酸性糖 浆,浓度是1千克糖浆内 加柠檬酸1克、白米醋50 毫升、山楂水50毫升,结 合对蜂群奖励饲喂,任选 其中一种喂蜂。 联系183和15 和15连接37 和43 白米醋米醋 米醋:糖浆=5 0毫升:1千 克 不要使用含盐 分高的米醋山楂水山楂水 山楂水:糖浆 =50毫升:1

基层常见疾病5类

基层常见疾病5类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1%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常用检查:体温测量 症状表现:白细胞增多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并发疾病:肺炎 高发时期:季节更替时期 症状表现:急性起病。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等 确诊诊断: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治疗: (1)对症治疗: ①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

续2年或2年以上。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7%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乳酸左氧氟沙星片喷托维林氯化铵糖浆 时期: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治疗: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β内酰胺类口服,病情严重时静脉

给药。如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如果能培养出致病菌,可按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 (2)镇咳祛痰可试用复方甘草合剂,也可加用祛痰药溴己新,盐酸氨溴索,桃金娘油,干咳为主者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 (3)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或用茶碱控释剂,或长效β2激动剂加糖皮质激素吸入。 缓解期治疗 (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内容之一。 3.流感 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

牛羊常见疾病教学内容

牛羊常见疾病

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牛肺疫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生殖道传染。临床特征为浆液性纤维肺炎和胸膜炎,多为慢性和隐性传染,发病率和死亡都较高和一种传染病。(一)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2-4周,最长可达四个月。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体温升高40- 42C。,呈稽留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病不原卧下,常有带痛的短咳,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肺部听诊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应听到各音和胸膜摩擦音。病畜反刍,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结膜发绀。亚急性型症状比急性型稍轻。慢性型病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咳嗽疼痛,使役和泌乳下降,最后室息而发生死亡。(二)病理变化肺充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病灶出血水肿。肺实质可见到了同时期的肝变,呈现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理石样病变。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胸腔内积有黄色混浊液 体。(三)诊断要点病畜呈稽留热、咳嗽、肺部有各罗音。肺部出现大理石样病理变化,胸腔积有混浊液体。(四)预防与治疗1、为确保非疫区安全,不准从疫区引进动物。对健康牛应用牛肺疫免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微升,精神沉郁,逐渐消瘦,皮毛粗乱,短促的干咳后变为痛苦的湿咳。肺部听诊有干性罗音和湿性罗音。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40-41.5C。,呈弛张热。乳汁稀薄含有凝乳块或脓汁。呼吸困难,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牛流行热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多经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或与病畜接触进行传播。多发生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6-9月份。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猛,多为良性经过,无继发病时死亡率约为1-3%。(一)临床症状突然发

蜜蜂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蜂王 体长:20—25毫米 体重:300毫克 寿命:5—6年 发育:卵3天,未封盖5天,封盖8天,共16天。3日龄后认巢飞行6—9天进行婚飞,交配2天后开始产卵。 职能:产卵,泌蜂王物质,起稳定核心作用。每昼产1500粒—2000粒。 工蜂 体长:12—14毫米 体重:100毫克 寿命:35天左右 发育:卵3天,未封盖6天,封盖12天,共21天。3—5日龄认巢习行,采集习行在17日龄左右。 职能:1-3日龄蜂承担巢内保温孵卵,清理产卵房工作;3-6日龄承担调制花粉与蜂蜜,饲喂大幼虫工作;6-12日龄承担分泌蜂王浆,饲喂小幼虫和蜂王工作;12-18日龄承担泌蜡造脾,清理蜂箱,夯实花粉工作,18日龄以上承担采集花蜜、水、花粉、蜂胶及巢门防卫工作。 雄蜂 体长:

体重: 寿命:3—4个月。 发育:卵3天,未封盖7天,封盖14天,共24天。7—8日龄认巢飞行,12日龄后进行婚飞。 职能:与蜂王交尾 巢脾: 成份:工蜂腹部蜡腺分泌的蜂蜡材料加工而成。 形状尺寸:若干个六棱柱状的小巢房组成,内径5.3—5.4毫米,深度—毫米。 数量:6600—6800个巢房。 蜂巢结构: 自然蜂巢多筑在树洞、岩洞里,人工发明活框蜂箱,巢脾两面是由横切面为六角形的巢房组成的,筑造一张标准巢脾需40g蜂蜡。培育12-16代(两年左右)以后,巢脾颜色变深,巢房直径变小,一般不可用。 巢房:王台:杯状,直径较工蜂雄蜂巢房大,功能:培育处女王工蜂巢房:直径最小,数量最多,功能:培育工蜂,贮存蜂蜜、蜂粮 雄蜂巢房:比工蜂大,功能:培育雄蜂,贮存蜂蜜 巢脾的保存方法: 1.CS2消毒法(在箱顶,CS2液体易挥发,且比重比空气重则下沉) 2.SO2熏蒸法(即硫磺粉消毒法)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 蜜蜂常见的三种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及囊状幼虫病,它们的主要病状是什么呢?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呢?详细见以下内容: 1、美洲幼虫腐臭病 症状: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内勤蜂清理巢房和饲喂幼虫等活动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季。通常感染2日龄幼虫,4-5日龄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封盖幼虫期死亡。典型症状是巢房盖下陷,出现针头大小的穿孔,封盖子脾表面呈现湿润或油光状,患病幼虫体色从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棕色至棕黑色,幼虫头部朝向巢房盖,虫体顺着背部下塌,尾尖位于巢房底。虫体组织腐烂后,有黏性或鱼腥味。病死幼虫的尸体干枯后呈难以剥落的鳞片状物,紧贴巢房壁,蜜蜂难以清除。 预防: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持强盛群势,增强蜜蜂的清巢和抗病能力。防止盗蜂和迷巢蜂,控制病源的传播和蔓延。治疗:对发病严重的蜂群,应果断采取彻底换箱换脾治疗,即将消毒后或未接触病原物的蜂箱或蜂脾,放于病群位置,在巢门前铺一垫板,把蜂全部抖落在板上,让蜂和蜂王从巢门爬入箱内,同时结合饲喂用灭菌灵1包,加少量温水溶解后,对4千克糖水进行药物治疗,每脾蜂喂25-50克,隔1天喂1次。 2、白垩病 症状:主要感染成熟幼虫或封盖后的幼虫,雄蜂幼虫最易发病。发病初期病虫变得苍白疏松,活动及发育能力大大降低;中期,幼虫膨胀,腹部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严重感染白垩病的蜂群在箱底或巢门口常见大量的白垩状干尸。 预防:做好日常的消毒和防疫工作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治疗:发病蜂群可在每250毫升波尔多液中加入2毫升新洁尔灭制成的混合液喷脾,每2-3天一次,连续3-4天可见明显效果。 3、囊状幼虫病 症状: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南方在每年的2-4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感染2-3日龄的幼虫,潜伏期为5-6天。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患病幼虫一般死于封盖之后,病死幼虫头部上翘、白色、无光泽、无黏性、无臭味,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子脾中间出现不规则的空房,形成“花子”和“穿孔子”。病虫末端有一小囊,内含颗粒状物的液体。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和保温工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蜂群育王繁殖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①用地塞米松钠2毫升,加糖浆250克喂5-8框蜂。②用50克半枝莲加水2.5千克,大火煮沸后,微火煎15分钟,过滤后1:1加入白糖调匀,每框蜂喂100克,每隔一天喂一次。该文出自39蜂疗网。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0-J06/J00-J06) 诊断: 1.轻症 无热或低热。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疼轻咳等。 2.重症 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流涕鼻塞咽及扁桃体充血,有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咽壁及附近可见疱疹溃疡。 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轻症: 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 建议用复方对乙氨基酚或者酚氨咖敏片 重症: 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 以下情况需要加用抗生素: (1)六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较高者。 (2)发热较高持续不退,一般状况较重者。 (3)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已并发中耳炎。 (5)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 可根据情况酌情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 更严重者收入住院治疗。 二、急性支气管炎 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 904 J20) 诊断: 1轻症: 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嗽为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 2重症: 除上述表现外伴发热,咳嗽加剧,分泌物逐渐增多,痰呈粘液脓。肺部出现出现粗、中湿罗音。 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升高。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深。 治疗原则: 1.注意保暖,适当休息,多饮水 2.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常用喷托维林、盐酸溴已新、氨溴索等。 伴发热、全身酸痛时可服对乙氨基酚片、吲哚美辛等。 3.如有细菌感染可酌情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气急、哮喘则用氨茶碱。

牛羊常见疾病的首选药

牛羊常见疾病的首选药 (一)牛巴氏杆菌病:恩诺沙星、硫酸链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牛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 (二)牛羊布鲁氏菌病:环丙沙星、土霉素、布鲁氏苗病灭活疫苗 (三)牛副伤寒:环丙沙星、牛副伤寒灭活疫苗 (四)犊牛大肠杆菌病: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磺胺对甲氧嘧啶 (五)羔羊痢疾:林可霉素、甲硝咪唑、抗羔羊痢疾血清 (六)羊黑疫:羊黑疫、羊快疫灭活疫苗、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七)羊快疫:羊快疫、羊猝狙(或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 (八)羊肠毒血症:林可霉素、甲硝唑、抗羔羊痢疾血清,并结合强心、镇静等对证治疗。用羊快疫、羊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或羊梭菌病多联灭活疫苗预防效果好 (九)羊猝狙:羊快疫、羊猝狙(或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 ()牛结核病:异烟肼、利福平、硫酸霉素 (一)牛放线菌病:青霉素 C、硫酸链霉素、林可霉素 (二)气肿疽:气肿疽灭活疫苗、气肿疽抗血清(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恩诺沙星、泰乐菌素、土霉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弱毒疫苗

(四)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药物同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 (五)炭疽:红霉素、抗炭疽血清、11号炭疽芽孢疫苗、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 (六)羊链球菌病:青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羊链球菌病灭活疫苗 (七)口蹄疫:口蹄疫O型、A型灭活疫苗 二、牛羊寄生虫病防治首选药 (一)牛羊消化道线虫病:丙硫苯咪唑、伊维菌素 (二)毛首线虫病(鞭虫病):吩嘧啶、精制敌百虫 (三)肺线虫病:构橼酸乙胺嗪、氰乙酰肼、左咪唑 (四)莫尼茨绦虫病: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溴羟替苯胺 (五)肝片吸虫病:硝氯酚、三氯本唑 (六)双腔吸虫病:海托林 (七)日本血吸虫病:吡喹酮、六氯对二甲笨 (八)牛羊螨病(疥癣病、癞):二嗪农、伊维菌素 (九)蜱病:氧硫磷、双甲脒、敌敌畏、二嗪农(螨净)、氯菊花酯 ()牛皮蝇蛆病:倍硫磷、皮蝇磷 (一)羊鼻蝇蛆病:精制敌百虫、敌敌畏、伊维菌素、碘醚硫胺 (二)巴贝斯焦虫病:双脒苯脲、硫酸喹啉脲(阿卡普林)、三氮脒、伯氨喹、青蒿素 (三)牛泰勒焦虫病:咪唑苯脲、硫酸喹啉脲、三氮脒 (四)牛羊球虫病:莫能菌素、氨丙啉、磺胺二甲嘧啶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在蜜蜂养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日常的养殖管理技术,特别是对于蜜蜂疾病我们需要重视,那么,蜜蜂常见病虫害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美洲幼虫腐臭病 (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 害蜜蜂幼虫,导致幼虫体腐烂,故又称“烂子病”。由于该病 发生在蜂群繁殖和采蜜期,因此使群势削弱,生产能力下降(产蜜量下降20—80%),治疗期较长,是养蜂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 (二)病原:该病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该病菌营养体为单生 杆状或链状;在胡萝卜—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经24小时、37℃恒温培养能够正常生长,并形成乳白色、半透明、稍突起的菌落;属兼性厌氧菌。由于该菌能形成芽孢,因而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幼虫尸体内或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但在100℃的水中经15分钟芽孢即可杀死;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只能存活数小时。(三)症状及诊断要点:患病蜂群中,封盖子脾颜色变深,表面湿润,油光,仔细观察有针头大的穿孔,蜂房盖下陷。该病一般是2日龄幼虫感染,4—5日龄时表现症状,封盖后死亡。体色变化为:苍白—淡黄—浅褐—棕褐—黑色(干枯)。患病幼虫头朝上,尾尖在巢房低部,

腐烂后的幼虫尸体具粘性,有鱼腥臭味,挑起时可拉丝2—3寸,干枯后呈鳞片状,紧贴巢房壁,较难清除。该病除典型病状外,还可进行牛奶鉴别诊断:该病菌能使浑浊的牛奶凝固沉淀。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可通过在越冬包装前对巢脾和蜂具彻底消毒;生产季节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不购买来路不 明的饲料和蜂群;对发病蜂群隔离治疗;用0.1%磺胺噻唑钠 或呋喃西林、适量抗生素等常年性预防喷喂。2、治疗。可 结合彻底换脾换箱、用磺胺噻唑钠0.5~1克/公斤糖浆(50%)或四环素(土霉素)10-20万国际地位/公斤糖浆(50%)喷脾,同时结合饲喂效果较好。中国蜜蜂研究所蜂药厂生产的“保幼康”效果也好,每个疗程用药3-4次(4天一次),一般2个疗程 便可治愈。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于早春、晚秋低温季节,主 要危害蜜蜂幼虫,可致蜜蜂幼虫体腐烂。因该病发生在蜂群繁殖期,所以常形成不同虫龄的幼虫与空巢房间接的“插花子脾”,见子不见蜂,使蜂群失去生活、生产能力。 (二)病源:该病由蜂房链球菌、蜂房杆菌、蜂房芽孢杆菌、 腐败菌等综合作用而引起。其中以蜂房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菌体呈梅花络状(披针形),因无鞭毛而不活动,也不形成芽 孢(有时形成荚膜)。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有10%二氧化碳、

蜜蜂生物学概述

第23卷第12期 2007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SchoolBiology Vol.23No.12 2007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12-0006-03 蜜蜂生物学概述 王承赋(湖南省永顺县民族中学416707) 蜜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早在1亿2千5百年前,蜜蜂就生活于地球上。蜂群内部分工明确,个体之间存在着丰富有趣的信息交流语言,社会行为丰富,蜜蜂是研究社会行为学、神经生物学、行为遗传学、免疫学等良好的模式生物。作者利用多年养殖蜜蜂的经验和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有关资料概述了蜜蜂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蜜蜂的种类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亚科、蜜蜂属。因分类方法不同,蜜蜂可分为6个种,即大蜜蜂(如排蜂和岩蜂)、小蜜蜂、黑色大蜜蜂、黑色小蜜蜂、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分布于南非、东南亚和我国海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其中大蜜蜂和小蜜蜂表现为原始的生活特点,生活在暴露的单一巢脾上,染色体数目仅为西方蜜蜂的半数(只有8对)。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是目前家养的主要蜂种。东方蜜蜂分布区域由南到北个体逐渐增大,体色由黄变黑,可分为印度亚种、日本亚种、喜马拉雅亚种和中华蜜蜂亚种。其中中华蜜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东方蜜蜂。云南农业大学东方蜜蜂研究所对中国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分为4类。西方蜜蜂通常分为3个类群,即欧洲蜜蜂、中东蜜蜂和非洲蜜蜂。其中又以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和高加索蜂是最具经济价值的蜂种。意大利蜜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西方蜜蜂。 2蜂群的组织 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由一只蜂王,数百只雄峰和数千至数万只工蜂组成。蜂王是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其职能是产卵。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负责多项职能,如哺育幼虫、饲喂蜂王和雄蜂,酿制蜂蜜,分泌蜂蜡、修筑巢房,守卫和采集等活动。雄峰是蜂群中的雄性个体,惟一的职能就是与蜂王交尾。蜂群内3种类型的蜂,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在自然交替情况下,一个蜂群可能出现母女双王短时间同巢现象。一般情况下,群内只有一只蜂王,这是蜜蜂生物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是,据报道:采用 一定的技术手段,成功的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且实现了多王同巢越冬。实验数据显示:多王群的蜂王产卵量为单蜂王产卵量的222.94%和367.07%。这一成果被视为蜜蜂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在养蜂生产应用中也具重要意义。此项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大蜜源到来之前能够将蜂群迅速养成强群,以夺取蜂产品的高产;也为生产蜂王浆时带来大量日龄一致的小幼虫,方便移虫,为提高蜂王浆的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此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所谓的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生物诱导就是通过人为手段消弱或改变蜂王打斗行为能力:在蜂王的选择上,宜选择在大群中产卵达6个月以上的蜂王组建多王群,此时蜂王“母性”好,“咬斗性”相对减弱;其次用小剪刀或指甲钳剪掉蜂王两侧上颚的1/3 ̄1/2,使其丧失打斗的能力,然后将其放入原群饲养几天或直接放入幼蜂中组建多王群。环境诱导即协调蜂箱内外的环境,是组建多王群成功的又一关键。蜂箱外环境是指组建多王群时一定要选择外界蜂粉源丰富和气候温和的季节,大蜜粉源到来,其花香味成为蜂巢内的主导群味,使来自不同蜂王的信息素易于混合;在气候温和的季节组建多王群,此时蜂群处于强盛阶段,容易组建成功。蜂箱内环境是指选择在幼龄工蜂中组建多王群,因为幼龄工蜂的防卫能力弱,对蜂王信息素的敏感性差,容易同时接受多王的信息素。 3蜜蜂的生活习性 3.1蜂王的生活习性 蜂王是蜂群中所有成员的母亲,它的个体相对最大,比工蜂约长1/3。蜂王腹部末端有螫针,在2只蜂王相斗时才用。蜂王的寿命可达4 ̄5年,是工蜂寿命的100倍以上。蜂王一般在试飞、交尾和分蜂时出巢,其余时间均在巢内,在交尾后的2~3d即可产卵;当年的新蜂王产卵力强,以后产卵力减弱,生产中需每年更换蜂王。 3.2雄蜂的生活习性 雄蜂是蜂群中个体介于蜂王和工蜂之间的类型,一般在繁殖季节出现多,身体粗壮,翅长,飞行能力 6

蜜蜂主要疫病表

雅氏瓦螨(大蜂螨) 雌螨呈横椭圆形,长1.17毫米宽1.77 毫米,体色为暗红至褐色,有三个齿 四对足;雄螨比雌螨小,长0.88毫 米宽0.72毫米,卵圆形。 主要寄生在蜂体上和封盖雄蜂房内。巢门前可见翅 足残缺幼蜂爬行,工蜂拖出死蛹体上有时可见白色 若螨。被大蜂螨寄生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差,采 集力差、寿命短。 春初、秋末 金螨扑、复方绝螨一号、二号、特 效绝螨三号、五号、六号、螨毒菌 一次净(中、西均可)、特效绝螨王、 特效绝螨精、强蜂扑螨香粉 亮热厉螨(小蜂螨) 雌螨呈卵圆形,体长1.03毫米宽0.56 毫米,前端较窄,后端纯圆;雄螨呈 卵圆形,淡黄色,长0.95毫米宽0.56 毫米。 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寄生在蜂体上,对幼虫和 幼蜂危害特别严重,常常造成群势衰弱,甚至全群 覆灭。 2~3月繁殖,5~ 6月达到高峰 升华硫、小螨锐克、金螨扑、螨毒 菌一次净(中药)、强蜂扑螨香粉、 螺原体病(爬蜂病) 螺旋菌质体,是螺旋状的丝状体。 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翅微卷下垂,不能飞翔, 只能在蜂箱周围爬行,中肠变白胀肿,环纹消失, 后肠积满绿色水样粪便。 早春 爬立克、特效爬蜂康、菌毒快克、 蜂百克 白垩病(石灰质病) 由真菌球囊菌引起。死亡幼虫尸体变干、变硬,形成白垩状,有白色似 棉花纤维状的菌丝或有呈球形的囊孢。 春季、初夏 白垩清、特效百菌杀、螨毒菌一次 净(中药) 囊状幼虫病(中蜂尖 头病) 由囊状幼虫病毒。 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死亡幼虫呈黄褐色, 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 春末夏初、秋末 冬初 囊立克、菌毒快克 蜂百克与爬立克共用特效 欧洲幼虫腐臭病(黑色幼虫病) 蜂房球菌。 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最后呈黑褐色,具有酸臭 气味,无粘性,不能拉成细丝。 多发春季 特效百菌杀、特效幼虫康、螨毒菌 一次净(中药) 美洲幼虫腐臭病(烂子病、臭子病) 由幼虫芽孢杆菌。 幼虫组织腐烂、变成粘稠、深褐色、能拉丝的物质, 有腥臭味。 春夏秋均可发生 菌毒快克、特效幼虫康、螨毒菌一 次净(中、西均可) 麻痹病 (黑蜂病、瘫痪病) 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引起。 表现为大肚、黑蜂两种类型,大肚型腹部膨大,蜜囊 充满液体,身体与翅不停颤抖;黑蜂型腹部不膨大, 绒毛脱光,身体发黑,翅常缺损,身体与翅颤抖。 春秋季严重 特效幼虫康、升华硫、大肚病片、 特效爬蜂康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大蜡螟体色赭褐色, 体长16~20毫米,幼虫约25毫米左 右;小蜡螟体色灰褐,体长8毫米, 幼虫约15毫米。 在巢脾上穿隧道,蛀食蜡质,吐丝作茧,不但严重 损坏巢脾,而且还造成蜜蜂幼虫或蛹死亡,引起所 谓白头病,严重时导致蜂群飞逃。 夏末秋初特效巢虫净、螨毒菌一次净(中药)

牛羊常见疾病

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 一、牛肺疫 ? 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生殖道传染。临床特征为浆液性纤维肺炎和胸膜炎,多为慢性和隐性传染,发病率和死亡都较高和一种传染病。 ? (一)临床症状 ? 潜伏期一般2-4周,最长可达四个月。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体温升高40-42C。,呈稽留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病不原卧下,常有带痛的短咳,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肺部听诊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应听到各音和胸膜摩擦音。病畜反刍,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结膜发绀。亚急性型症状比急性型稍轻。慢性型病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咳嗽疼痛,使役和泌乳下降,最后室息而发生死亡。 ? (二)病理变化 ? 肺充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病灶出血水肿。肺实质可见到了同时期的肝变,呈现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理石样病变。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胸腔内积有黄色混浊液体。 ? (三)诊断要点 ? 病畜呈稽留热、咳嗽、肺部有各罗音。肺部出现大理石样病理变化,胸腔积有混浊液体。 ? (四) ?预防与治疗 ? 1、为确保非疫区安全,不准从疫区引进动物。对健康牛应用牛肺疫免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微升,精神沉郁,逐渐消瘦,皮毛粗乱,短促的干咳后变为痛苦的湿咳。肺部听诊有干性罗音和湿性罗音。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呈弛张热。乳汁稀薄含有凝乳块或脓汁。呼吸困难,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 三、牛流行热 ?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多经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或与病畜接触进行传播。多发生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6-9月份。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猛,多为良性经过,无继发病时死亡率约为1-3%。 ? (一)临床症状 ? 突然发病,体温40-42C。,稽留3天,故称三日热。皮温不均,阵发生肌肉震颤,精神高度沉郁,鼻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鼻腔多见浆液性分泌物。病畜不愿站立,强迫行步,步态不稳,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流诞呈残状。 ? (二)病畜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和点状出血,肿胀,并含有大量泡沫状粘液。肺显着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间质气肿。 ? (三)诊断要点 ? 多发生于6-9月份,突然高热,气管和支气管粘膜肿胀,有泡沫状粘液。肺肿大。 ? (四)预防与治疗 ?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主要是在夏秋季节注意防暑,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消灭吸血昆虫等。如发病后按以下治疗。 ? 1、六畜旺注射液,每头每次20-4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 2、10%葡萄糖500-1000毫升,10%安那加10-30毫升,维生素C10-2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 ? 四、牛恶性卡他性热 ? 恶性卡他热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以2-4岁的牛多见,羊发病少见。绵羊是带菌者,闰牛和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播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角膜混浊和神精症状,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 (一)临床症状 ? 病牛最初高热,体温41-42C。,稽留热。肌肉震颤,寒战,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皮毛松乱,食欲和反刍减少,饮欲增加,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心博动和呼吸加快。鼻镜干燥,眼脸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鼻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口腔粘漠充血,坏死或糜烂。并流出臭味唾液。脑和脑膜发炎,昏睡。腹泻,粪便呈水样恶臭,混有粘液。 ? (二)、病理变化 ? 眼、鼻、口、咽和皮肤发生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充血或出血。真胃和肠粘膜充血、出血,糜烂和溃疡。脾轻度肿大,肝、肾、心发生严重变性。 ? (三)、诊断要点 ? 根据散发特点,持续高热,眼粘膜变化,角膜混浊肿腹,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症状,腹泻,粪便恶臭。 ? (三)预防与治疗 ?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绵羊有传播本病的可能,所以,禁止牛羊同群放牧和同圈饲养,发病后如下方法治

牛的常见病防治

牛的常见病防治 黄牛常见病防治 1、支气管、肺炎 患牛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 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药用青霉素300~600万单位,链毒素150~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2 、低温症 因受寒潮侵袭所致。患牛神差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而死。 防治:供给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防寒保暖,同时静脉注射5‰~20‰的葡萄糖液1500~2000毫升,肌肉注射10%樟脑磺酸10~20毫升,并配合中药熟附子60克,干姜、炙甘草各40克,研末,开水冲稍温一次内服,连用2~3天。 3、百叶干 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粟,腹痛,反刍停止。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搭配喂青料,供足饮水,加强运动。药用硫酸钠50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或用白糖、蜂蜜25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同时向瓣胃内注入30%硫酸钠溶液400毫升。 4、风湿症 患牛后躯板直,起卧困难,食减。治疗可用热敷法:取黑豆15公斤,醋0.5公斤,面袋1条;将豆炒热加醋拌匀,趁热装入面袋平搭于患牛腰上热敷1小时,日敷2次,连敷3天。同时内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5 、前胃弛缓 患牛食欲时好时坏,反刍减弱或停止。治疗时给病牛静注10%氯化钠300~500毫升,维生素B130~50毫升,10%安钠咖10~20毫升,每天1次;同时取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麦芽、山楂、神曲各60克,槟椰20克,煎水内服。 6、急性瘤胃膨气

《养蜂学》知识点汇总(植保)

一、绪论 1、蜜蜂属中的蜜蜂有3个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社会性生活;泌蜡筑造双面具有六角形巢房的巢脾;采蜜贮蜜积极 2、标志现代养蜂学开始的三大技术:蜂箱(美国),巢础(德国),摇蜜机(奥地利) 3、中国养蜂优势:养蜂历史悠久;养蜂资源丰富 中国养蜂不足:①养蜂者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影响新技术推广;②人均饲养蜂群数量少; ③单位面积蜂群数量少 4、影响我国养蜂业发展的因素:①蜂产品质量不稳;②过度依赖国外;③宣传不够:养蜂目的,蜂产品用途,蜂产品感官鉴定;④养蜂产业化程度低;⑤国家引导及管理问题;⑥蜂产品中几个混淆问题 5、我国养蜂业发展方向:①提高蜂产品质量;②回归走生产成熟蜂蜜之路;③进行规模化饲养,提高机械化水平;④加强蜜蜂授粉宣传与推广工作;⑤加强蜂病的无污染防治、研究工作 6、蜂蜜检测:蜂蜜中花粉粒检测 7、发展养蜂业意义: ①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②维持生态平衡; ③提供营养丰富的蜂产品: 蜂王浆:延年益寿的作用;加快参与新陈代谢 蜂蜜:含有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成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含有大量酶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等,营养丰富;含有的矿物质与人体血液内矿物质成分相似;有抗菌性,对牙有保护作用 蜂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④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 ⑤控制植物虫害 ⑥蜜蜂是有效的环境监测生物指示器 ⑦蜜蜂是一种理想模式生物 二、养蜂资源 1、蜜蜂种类: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蜜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 2、中蜂、意蜂区别 ①中蜂更早出晚归,中蜂中午有一段时间采集低峰 ②当气温低于14℃时,意蜂不能外出进行采集;在8℃~9℃时,中蜂仍外出采蜜;11℃时,意蜂翅僵,7℃,足僵 ③中蜂善于采集零星分散的花源,西方蜂善于利用大面积的花源;中蜂消耗蜂蜜量更少 ④相对于西方蜜蜂,中蜂更易谜巢、盗蜂 ⑤当蜂群无蜂王时,西方蜜蜂有5~24%工蜂卵巢得到充分发育,并在失王6~30天才开始产卵;东方蜜蜂在失王2~3天后,工蜂就开始产卵,有72%工蜂卵巢得到发育,产卵后不易接受新蜂王

蜜蜂疾病的预防及防治

蜜蜂疾病的预防及防治 蜜蜂病害是养蜂人员的大难题,春季温度相对偏低,蜜、粉源有限,这对蜜蜂春繁有一定影响。蜜蜂群势发展缓慢,就更容易兹生一些病害的发生。为此如何战胜蜜蜂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减少养蜂人员的损失,是生产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一、蜜蜂病害的防御技术主要包括蜂场卫生、蜂具及巢消毒、抗病品种的选育等措施。 1、保持蜂场卫生经常清扫蜂场,集中处理蜂尸及脏物,并用石灰水消毒蜂场;蜂场场址选择干净、向阳、背风、空气新鲜、周围无污染化工厂、肥料厂、糖厂等地方。不用来历不明的花粉、蜂密、巢脾、蜂箱等,并保证蜜蜂饮水器的清洁,在水中加入0.05~0.1%的食盐,以满足蜜蜂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外要对蜂群进行病史调查,做纪录以方便管理。 2、蜂场消毒蜂场消毒通常有机械消毒:如对蜂箱、蜂具、巢脾等,可用清扫、铲刮、洗涤等方法清除病原体;物理消毒:如对工作服、箱内保温物、来历不明的蜂饲料等,用日光、烘烤、灼烧、煮沸及紫外线等杀灭病原体;化学消毒:蜂场广泛用此法,常用化学消毒药物如下:10~20%石灰乳或2%烧碱可用于蜂具消毒;0.1%新吉尔灭及4%的甲醛可用于美洲和欧洲幼虫腐臭病污染的蜂箱和巢脾消毒;高猛酸甲或0.5~1%次氯酸钠可用于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蜂箱和巢脾;对于蜂

螨、真菌、巢虫等病害可用二硫化碳(5~10ml/箱体,熏蒸24h 以上)或二氧化硫(3~5克/箱体燃烧)进行消毒。 3、抗病品种的选育选育和推广蜜蜂良种,是提高养蜂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各蜂群间在抗病性方面存在差异,如中蜂对大、小蜂螨具有很强抵抗力,而西方蜜蜂抵抗力差;西方蜜蜂对囊状幼虫病抵抗力强,而东方蜜蜂对囊状幼虫病抵抗力弱。因此,我们就要根据每个品种蜜蜂抗病力强与弱,系统选育逐渐获得抗病性较强的品系。另外,蜂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及地势进行选择。总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蜂种是提高蜜蜂抗病能力的主要措施。 二、蜜蜂病害的防治技术为确保虎林绿色蜂产品,创造虎林品牌,下面以虎林地区几种常见蜂病,使用中草药治疗做以简单介绍。 1、麻痹病 病毒感染引起:症状表现为成年工蜂蜂体瘦小或腹部膨大,绒毛脱落,体色变暗发黑,翅膀和身体呈不正常的抖动,不能飞翔,在箱内常常受到其它工蜂的追咬为麻痹病。 中草药治疗: (1)贯众9g、山楂20g、大黄15g、花粉9g、二花9g、伏苓6g、黄芩8g、蒲公英20g、甘草12g,加水4斤煎成3斤可喂5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