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理、智、信”“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修养。“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个人基本人际关系。义指合理的责任,我前面论述过。所以“君臣义”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承担合理的责任。这是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

“父子亲”:是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父母要全力抚养教导好子女,同时子女成人后也一定要赡养好父母“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家庭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离婚。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知识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以上都是我们现代中国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同时也值得西方国家学习。并且我并没有看出以上的“三纲五常”会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我觉得它更会起到互促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三纲五常”并不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在现代中国社会我们反而更需要进一步发扬“三纲五常”的个人修养精神,才能获得更加和谐的社会。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进行学习研究过程中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意:《礼记.乐记》中有一段话:“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孔颖达对此作了如下注解:“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者,按礼纬含文嘉云,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纲”为本,就是主体支撑,结构上是主干,功能上是主导,所谓纲举目张。“纲”是一个系统的决定因素和主要方面,“纲要”是把握事物的关键,是核心本质,是统帅,是灵魂,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故谓之“纲”。一句话,“三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三种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这三种基本关系就成了伦理学的首要问题。君臣关系就是上下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纲。父子关系体现父母与子女的亲缘关系,是一切血缘关系的总纲。夫妻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总纲。“三纲”是客观存在,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三纲”,如何正确处理“三纲”关系。韩国学者赵骏河在他的《东方伦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书中对“三纲”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解释,他认为“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夫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模范具有带头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赵骏河先生的这个解释非常有趣,也是合情合理的,是合乎儒家“三纲”伦理之本义的。重要的是,这样的现代诠释赋予“三纲”以新的时代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三纲”的本义,而且为儒家伦理的现代化做出了“推陈出新”思想贡献,这是孔子所谓“温故而知新”的典范,很值得敬佩。

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委、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三纲”关系是相对的动态关系,惟其如此,处理“三纲”中的尊卑贵贱的关系、先后请中的关系,都要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相对观念,不能绝对化。旧社会的统治阶级把“三纲”绝对化,把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绝对化和片面化,把和谐整体的关系僵化地理解为对立关系和绝对服从的关系,这是“封建伦理”走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以后,皇帝被打倒了,然而,新的统治阶级又诞生了,上下级关系依然存在,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依然存在,“三纲”并没有和封建皇帝一起倒掉,“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看来,“君为臣纲”这个伦理原则并没有改变,社会关系的本质属性并没有改变。虽然“宗法制”和“家长制”的名分被批判,然而,父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家长”和“户主”并没有消失,发生变化的只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分配形式,旧社会的绝对化的“纲”转变为新社会的相对性的“纲”,但是,“纲”的基本性质并未改变。

现代西方文化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只是资产阶级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思想理念,它本身并不能代替制度本身。在现代西方社会,支配人类社会的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以及相应的伦理制度和道德责任被日益复杂的法律制度和无数规章制度(所谓的“游戏规则”)所取代,自然而然、简单明了的“三纲伦理”变成人为的纷繁庞杂的法律制度,法律成为无所不管、无孔不入的“万能工具”,然而,问题就解决了吗?“民主”不能代替“法制”,“自由”反而被更多的纪律所约束,追求形式上和绝对化的“男女平等”反而导致无休止的争吵和无意义的辩论,无聊的诡辩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使问题变的更加糟糕。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的实质依然在“三纲”不振!“民主”、“自由”和“平等”只能对“三纲”关系进行调整,使“三纲”的伦理关系更加完整、更加合理,“三纲”关系依然是无法取代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儒家伦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维持中国传统家庭稳定几千年。“新文化运动”否定“三纲”,那么,结果如何呢?以家庭为例,“父为子纲”表明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这个“纲”,问题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夫为妻纲”适应于男性为主的社会,在现代中国社会,有的家庭依然是“夫为妻纲”,而有的家庭实际上是“妻为夫纲”,这两种家庭都没有问题,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纲”!问题恰恰都出现在那些因为追求“平等”而丢掉“纲”的家庭,这种家庭不是分崩离析,就是乱麻一团,无效的纷争和斤斤计较只能使夫妻双方在残酷的“内耗”中痛苦熬煎,在“平等”的陷阱中持续着绝望地挣扎!夫妻相爱,本是亲密无间、难分彼此的一个整体,互补互助、互谅互让,吃亏占便宜都是心甘情愿的,哪里有必要争取“平等”呢?

由此可见,作为儒家传统伦理基础的“三纲”依然是处理现代人际关系的根本大纲,无法废除,也不能废除,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使其适应于现代社会的需要。

上述“三纲五常”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中国现代社会已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所必需的内容,同时上述内容也值得西方人学习,因为它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有构建大同社会的气魄和理念。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三纲五常”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我们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什么毒草,而且也并不会对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危害,更不会束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只要把上述“三纲五常”的内容处理好、发挥好,反而会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对“三纲五常”的无知和偏见恰恰是危害社会的毒瘤。“三纲五常”并不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对“三纲五常”的无知和理解偏颇才是制约社会进步的根源。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弘扬“三纲五常”,以达到提高和塑造个人修养的目的,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目录 1基本信息 1.1 读音 1.2 含义 2详细解释 2.1 三纲 2.2 五常 2.3 演变 3评价 4影响 5作用 6企业界说 6.1 三纲 6.2 五常 1基本信息 读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含义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2详细解释 三纲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五常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演变 董仲舒的“五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

浅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礼仪作为代表传统文化渊源和基质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因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中国也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 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今天这么随意,做得都比较庄重,也就是现在所讲的“繁文缛节”。而随着近代历史的快速发展,礼仪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使得我国的一些传统礼仪文化被彻底抛弃。此外,在文化大革命时也给礼仪带来了一场“浩劫”。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直接扫进了垃圾堆,礼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纷纷出台,讲文明、重礼仪蔚然成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部分,使之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且对现代的礼仪有很大的影响。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我们对礼仪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并没有全盘接受,也没有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地接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同时,西方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礼仪是实现人际交往和谐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在考虑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和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在接受现代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例如,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部分;再如,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等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但是我们也要摒弃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比如“三纲五常”等。总的来说,要有批判的态度去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我们面对多元的文化,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比较不同文化中礼仪的差异,深刻领会其文化内涵,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其它文化的适应能力。此外,还要善于探寻文化的互通性,发掘不同文化中所存在的相近或相似的观念,加以现代化的阐释,达成相互间的认可,从而建立一种互补互存的和谐关系。 今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礼仪必将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而随着礼仪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弘扬,使中国以泱泱大国之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纲五常新解读

三纲五常新解读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确法则。 作用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策略 “三纲五常”,著名品牌专家谢付亮先生研究提出的一种企业家品牌塑造策略,其中“三纲”主要是指打造企业家品牌要“以企业家个人品牌定位为纲”,“以社会责任为纲”,以及“以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为纲”;“五常”则是指企业家品牌的日常驱动力,其主要是指要成功塑造企业家品牌,企业家就要常练内功、常创新、常制造新闻事件、常走访基层、常反省。 含义 “三纲”是塑造企业家品牌的重要根基,离开了这“三纲”,企业家品牌的积极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下面具体分析“三纲”的含义。 其一,以企业家个人品牌定位为纲,是指塑造企业家品牌首先必须做好企业家品牌定位,而且要遵循“三位一体”的定位法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大多存在三类品牌——企业家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因此,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三类品牌的“灵魂”必须和谐统一,一定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我们远卓品牌策划机构在为诗诺尔珠宝服务时,就充分运用了这个策略,将王飞(企业家)定位为中国珍珠首饰行业的领军人物,诗诺尔(企业)定位为东方珠宝领军企业,雪孩子(产品)定位为中国高档珍珠首饰第一品牌,这些定位方式在随后的品牌塑造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孔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庄子、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那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从孔孟到荀子,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遍一发不可收拾,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就连清朝时期的戊戌变法中也有所应用,是把西方的政治学术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维新变法在清朝,这一时期康有为面临着仍然强大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虽初步发展但力量弱小,因此康有为借助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以减少资产阶级改良的阻力。它表现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之儒家思想从创立、发展和运用,无论是利用还是批判,始终是为现世所需。儒家思想构成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优秀内涵方面从古至今体现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道德感化,这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关口,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儒家的“德治”中合理的成分,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吸收儒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我们对儒家的态度。 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法律的影响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等级性和血缘性。儒家法律以血缘情感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三纲五常”。宗法制度在西周演变而成,秦汉则成为宗族制度,明清以后变成家族制度,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血缘纽带一直未受到根本的松动,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

性质却坚实地固定下来。宗法家族伦理被视为法的渊源,并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朝廷和家族为本位,因此古代的法律最主要的精神仅有两条,孝于宗族和忠于王朝。 如秦简中的《封诊式》记载了两个案例,一则是:甲向官府控告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要求官府对丙处以流放,官府完全满足了甲的要求。另一则是:甲以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为由,提出控告,要求官府对丙处死刑。官府当即就派令吏前去把这个不孝子捉拿归案。这两个案例就表现了封建时期的儒家思想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性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实际上是将人们的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伦常纲纪是通过礼来维持完成的,认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这些礼的要求渗透在法律的各个方面,使法律的不平等差别对待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的“公平”于是将“八议”制度入律,在法律上明确了贵贱不同罚,自此,历朝历代相沿不改,“八议”成为封建法典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儒家思想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法律思想至今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其中一些妨碍现代法治建设的传统和习惯,保留一些好的思想,努力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②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伦理道德 简单的说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尔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教育

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性道德是情爱双方都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遵循的一般的道德标准不包括:()。 1.0 分 ? A、 只有获得没有给予 ? B、 言行一致 ?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洁身自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下列选项不属于50-80 年代中期中国性文化表现的是()。 1.0 分 ? A、 各种书籍、影视畏“性”如虎 ? B、 服饰颜色主要是黑、白、灰、军绿、兰 ? C、 关于“婚外恋”、“性生活”等一类词出现

? D、 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只穿中山服,长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大学生中需要一种有效的生活态度,有效意味着我们要跟生活定一个重要等级,以下最重要的是()。 1.0 分 ? A、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力 ? B、 体验一段美好的爱情 ? C、 大学学习与发展职业能力 ? D、 建立亲密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一个女性说:“我像个女汉子那样顶天立地”。这种说法指的是()。 1.0 分 ? A、 性度

B、 性感 ? C、 性别自我概念 ? D、 性向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出现性快感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的神经递质。 1.0 分 ? A、 乙酰胆碱 ? B、 多巴胺 ? C、 去甲肾上腺素 ? D、 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目前艾滋病治疗方法中最经典最有效的疗法是( )。 1.0 分 ? A、 抗病毒治疗 ? B、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鸡尾酒疗法) ? C、 对症治疗 ? D、 激素治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下列选项不属于青春期的第二性征的是()。1.0 分 ? A、 女性月经初潮 ? B、 女性乳房隆起 ? C、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确法则。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出自《封神演义》 可见,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丈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身处某种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正人先正己,三纲非但不是奴役压迫,反而是对上位者的约束,三纲并非是为臣、子、妻定的,而是给君、父、夫定的! 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和顺。 《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五常:至于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

浅谈老年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浅谈老年大学班级管理论文 [摘要] 班级是老年大学的基本构成单元。研究班级管理办法,科学搞好班级管理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每一所老年大学都有必要研究这一课题。本文作者希望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三纲五常”的中国式道德管理模式,并通过调研,总结和介绍一些班级管理办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养老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了一种必然。据报道:我国现有离退休人员2.1亿之多。在国内各种模式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80%的退休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为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老人们都会在第一时间选择上老年大学学习。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这一批老人大部分年轻时受上大学深造的条件限制,现在可以在老年大学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另一方面老同志可以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过程,结识一些老年朋友,让自己孤独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另外,还有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精神旺盛且能够有时间提升自己的部分上班族、长期居家的中年女同志,等等生源,也因为各种原因来老年大学求学,使老年大学这个刚刚诞生还没有准备好的新生事物一出现就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的前沿,承担起了老龄化过渡时期的历史重任,安康老年大学为了适应历史的要求,今年以来不仅新建了校舍、充实了专科的师资力量。还充分利用了现有条件,尽可能的扩招学员。为了满足求学者的要求,学校通过扩招,现设立了的8个专业系,形成了62个班,招收了近2000名学员。安康老年大学扩招后学员结构复杂,层次参差不齐;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给安康老年大学行政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寻找一套适应老年人的学校管理办法,就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问题。本文对安康老年大学的班级管理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希望老年大学在管理工作运作过程

中国文化的总纲领:三纲五常、四维八德

中国文化的总纲领:三纲五常、四维八德 中国文化的总纲领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也就是俗称的封建礼教,它是封建社会一切规矩的总称。一提起封建礼教,人人恨之入骨。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夫为臣、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君臣有义:是指君仁臣忠。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

一定会效忠他。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即在家庭中承担的不同责任。丈夫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她教育好孩子。夫更有本分孝顺父母扶持上一代。还有责任要扶持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负责。妻子则是“相夫教子”。要对家庭负责,对先生负责,对下一代的教育负责。主要责任就是把一个家庭治理好。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恭。即哥哥要时刻想着弟弟,对弟弟关怀备至;而弟弟从小到大有哥哥的照顾,这份恩情不能忘怀,要非常敬重哥哥。手足规劝之道,即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兄弟之间要懂得劝诫。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往要有信义,讲究信用。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这五伦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因此中国古人说,“人无伦外之人”,即不存在生活在伦理关系之外的人。宋代伦理道德观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为标志。因为中国在宋代以前,没有“亡国”意识,只要“家固”便可“国宁”,故有“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

浅析朱熹思想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朱熹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人们对其思想进行片面地批判,而今天的我们在研究时才发现,其思想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我们的反腐倡廉和遏制现实生活中因私欲而滋生的腐败现象上,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关键词: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 朱熹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是他的重要思想主张。其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世历代统治者则利用它作为扼杀人性的工具,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也是过分地强调其消极作用,而对其积极作用谈及甚少,在现在看来这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重新作出客观的评价,汲取其思想之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广大,更加清楚地认识对当代的启示意义。 一、朱熹“天理”、“人欲”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在朱熹看来,“天理”是永恒不变、自己生成、统领万物的东西,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存在于万物产生之前。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1】“理”是宇宙的本体。同时“天理”还包含有合乎规律的自然法则之义。如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2】而且朱熹认为,“浑然天理便是仁”【3】,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仁”是浑然天理,那么循天理便是义,“义者,天理之所宜”,“礼者,天理之节文”,【4】所宜、节文都是天理存在的状态。天理不仅表现为仁、义、礼、智四德,而且体现为人伦,“父子、兄弟、妇夫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不自知爱敬,君臣虽亦是天理,然是义合”。【5】父慈、子孝、弟弟、夫妇敬都是天理之自然。同时,天理是心的本然,“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6】心之本然是指心中浑然天理,而无一丝人欲杂念;而且他宣扬伦理纲常是“理”的表现,是先验的。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二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自汉代董仲舒改造原始儒学以后,新的儒家政治伦理学即“三纲五常”成为历代遵循的金科玉律,五常是、、、、。2.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 系列的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体通史;班固的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唐代杜佑的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唐代的《史通》为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3.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成就辉煌,其代表有洛阳的、大同 的、敦煌的。 4.经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学问,西汉讲微言大义的占主导地位,东汉讲文字训诂的获得大发展,学者辈出。 5.佛教“四谛”是指、、、。 6.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 象形、、、。 7.东汉后期,张陵创立的与张角创立 的,为早期的民间道教。北朝时,对道教进行改革,获得北魏统治者推崇。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风靡一时。 8.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其主要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且较成熟的文字是()。 A.陶文 B.金文 C.甲骨文 D.石鼓文 2.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3.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性专著是()。 A. 《廿二史考异》 B.《十七史商榷》 C. 《文史通义》 D.《廿二史札记》 4.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5.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6.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 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永乐大典》 D.《艺文类聚》 7.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葛洪 C.张陵 D.张角 8.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 A.孟子 B.荀子 C.邹衍 D.韩非 9.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0.佛教中国化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

浅谈汉晋之际传统道德观念崩溃之考察

浅谈汉晋之际传统道德观念崩溃之考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汉晋之际的传统道德观念,指的是自西汉武帝以降逐渐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道德观念。早在春秋战国之时,于孔子、孟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理论之中,三纲五常的思想己经有所显现。但是,作为一种完整的道德体系,则是形成于西汉中叶的董仲舒之手。董仲舒在其椿秋繁露.基义》中说道:“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复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在这里,董仲舒将天的权威与人间秩序的建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凸显出来的是以‘住纲”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而为了维系“三纲”在伦理道德中的核心地位,董仲舒又以五行为基础,将自然道德化,由此建构出仁义礼智信这一所谓“五常”的道德内容,与“三纲”相辅而存,构成一个完整的与封建专制政权体制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武帝以降,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同,成为维护大一统专制政权的重要保障。但时至东汉末年,随着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崩溃和人的觉醒,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陷入危机,开始走上逐渐崩溃的道路。 传统道德观念于汉魏之际由两方面出现危机:一是自董卓乱京之后政治局面的混乱使至高无上的皇权遭到猛烈的冲击,导致了“君为臣纲”观念的破产。二是巨大的死亡造成了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增强和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导致了传统观念的衰落和瓦解。 公元189年,东汉灵帝病逝,宫廷陷入政治搏斗。西凉军阀董卓趁机率兵入京,凭借武力获取了对朝廷的支配权,在其篡政擅权的过程中,皇帝则成了他予以迫害的对象《后汉书·董卓传》云:董卓“将兵入洛阳,陵虐朝廷,遂废少帝为弘农王而立协,是为献帝。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凰”‘明年,山东义兵大起,讨董卓之乱。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酞,曰:‘服此药,可以辟恶。’王曰:‘我无疾,是欲杀我耳!’不肯饮。强饮之,不得己,乃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别。……(王)遂饮药而死,时年十八。”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虽说董卓被诛杀,但皇帝的

中华文化概说单选及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需要掌握的单项选择题(黑体为参考答案):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 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 (3)《史记》(4)《说苑》 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 (3)以文教化(4)学历 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 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 (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 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 (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 (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 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 (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 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 (3)竹简上(4)丝织品上 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3)明朝(4)清朝 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3)朱元璋(4)孙中山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 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1)春秋战国(2)秦汉(3)隋唐(4)明清1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1)汉代(2)南北朝(3)唐代(4)宋代16.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1)秦汉时期(2)隋唐时期(3)宋元时期(4)明清时期17.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 (1)崇尚科学的态度(2)迷狂幻想的习惯 (3)因循守旧的心理(4)敢于冒险的精神 18.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 (1)重工(2)重商(3)尚农(4)谋利 19.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 (1)官本位制(2)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相结合 (3)皇权主义(4)宗教神权占统治地位 20.宗法观念在封建时代演化成了社会伦理体系,构成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准绳的是()。 (1)封建等级制(2)任人唯亲 (3)“三纲五常”(4)家国同构 1.中国古代哲学的人文精神内涵是指()。 (1)以人性反对神性(2)以人性反对兽性,以人文超越天文 (3)反对人的物化和技术化(4)以人的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的罕见怪异之事的看法是()。 (1)敬鬼神(2)重鬼神轻人事 (3)语怪力乱神(4)重人事轻鬼神

什么是“三纲五常”

什么是“三纲五常”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示例:可是像我这样出身名门,幼读诗书,对圣人三纲五常之教,不敢稍忘。(姚雪垠《李自成》)

浅谈企业管理艺术

浅谈企业管理艺术:管理的最高境界 没有管理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 企业管理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合适不合适。 管理界有三句名言: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觉悟。心灵管理就是让员工和管理者人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心灵管理是企业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 企业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而是残缺中的和谐! 西式管理太过理性,中国式管理强调人情,可与之相补充 企业管理的成功其实是企业文化的成功,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是最高境界的运行,也是最具竞争力的管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贤。 所谓管理实际上就是处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的行为和人的思想如何有效地协调起来,将个人的前途如何和单位、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管理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时间管理,人身没有自由,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从事固定的工作;

2.属地管理,人被固定在一定的区间,工作只能局限在这个空间里; 3.绩效管理:人的工作被物质,比如收入,股权所控制; 4.诱惑管理:人被某种诱惑,比如期权或者幻觉所控制; 5.心灵管理:人的身心完全自由,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工作。 心灵管理的本质就是创造爱的环境,让员工和管理者爱自己、爱自己的家庭、爱单位、爱社会。只有人的心灵充满爱时,人的行为才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处理事情的责任心,具备工作的激情、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恒心。最重要的是,只有充满爱的人才会考虑他人和社会的未来,才有可能产生有价值的战略思想以及为了实现企业的远景而不断产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创新意识,才会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变成自觉的行为。 看看《从优秀到卓越》书中对造就平庸企业转变成伟大企业的所谓第五级领导的描述: “谦虚为怀,不爱出风头,从不自吹自擂。和自我为中心的企业领导比较起来,他们几乎很少谈到自己,一谈到自己的功劳时,他们立刻岔开话题,大谈公司的成就和其他主管的贡献。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三纲五常“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所谓“三纲五常”是指:“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理、智、信”“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修养。“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个人基本人际关系。义指合理的责任,我前面论述过。所以“君臣义”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承担合理的责任。这是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 “父子亲”:是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父母要全力抚养教导好子女,同时子女成人后也一定要赡养好父母“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家庭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离婚。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知识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以上都是我们现代中国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同时也值得西方国家学习。并且我并没有看出以上的“三纲五常”会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我觉得它更会起到互促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三纲五常”并不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在现代中国社会我们反而更需要进一步发扬“三纲五常”的个人修养精神,才能获得更加和谐的社会。 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进行学习研究过程中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意:《礼记.乐记》中有一段话:“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孔颖达对此作了如下注解:“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者,按礼纬含文嘉云,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纲”为本,就是主体支撑,结构上是主干,功能上是主导,所谓纲举目张。“纲”是一个系统的决定因素和主要方面,“纲要”是把握事物的关键,是核心本质,是统帅,是灵魂,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故谓之“纲”。一句话,“三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三种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这三种基本关系就成了伦理学的首要问题。君臣关系就是上下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纲。父子关系体现父母与子女的亲缘关系,是一切血缘关系的总纲。夫妻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总纲。“三纲”是客观存在,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三纲”,如何正确处理“三纲”关系。韩国学者赵骏河在他的《东方伦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书中对“三纲”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解释,他认为“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夫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模范具有带头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赵骏河先生的这个解释非常有趣,也是合情合理的,是合乎儒家“三纲”伦理之本义的。重要的是,这样的现代诠释赋予“三纲”以新的时代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三纲”的本义,而且为儒家伦理的现代化做出了“推陈出新”思想贡献,这是孔子所谓“温故而知新”的典范,很值得敬佩。 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委、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浅谈辛亥革命论文

浅谈辛亥革命 摘要:辛亥革命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这次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民、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历史教训、历史评价 一、历史意义具体表现在: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了沉重打击。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民国成立后,国内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短短几年内,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4、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的精神和思想上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5、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年半殖民地国家爆发的革命运动,它打乱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秩序,对于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客观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1、无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目录 三纲五常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泊静子曰:上文所引《论语·为政》语,何晏集解所引马融注,实已为后人之见解,不得谓之为孔子之本意。故概述中所谓“源于孔子”,实为臆造。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有五常:仁、义、理、智、信 五常也指五行所代表的五类事物,即木、火、土、金、水的正常运动。《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常是不变的意思,这里指一定准则。五常就是五条准则,也叫“五伦”。这是封建礼教。五常的内容,旧时说法不一。一说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所规定的关系;二说是指仁、义、礼、智、信等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它和“三纲”常连起来说,即“三纲五常”。一般不说成“三纲五伦”。 编辑本段三纲五常的辩证看法三纲五常出处 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 ▲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

浅论儒家思想的变迁

浅论儒家思想的变迁 Eaimor 内容摘要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后来各朝各代儒家们的发展创新,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正统思想主流意识现实意义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术下移,许多学术流派和学者针对当时社会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删定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