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初中B)

教育、心理初中B)

教育、心理初中B)
教育、心理初中B)

大庆市部分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初中职位B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其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方框内;选错、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80题每小题0.5分,计40分)

1、在智力竞赛中,参赛选手抢答问题快慢凭借的是记忆的()品质。

A.敏捷性B.持久性C准确性.D.准备性

2、发散思维是()的代表。

A.习惯性思维B.灵感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开放性思维

3、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冯特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4、学生上课时既要注意听讲,又要注意看书,这说明注意的()品质好。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

5、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和鼓励及同学的支持,这是小学生的()。

A.成就需要B.认知需要C.合理需要D.交往需要

6、全神贯注地看书,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 )。

A.似注意不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7、晚上突然停电,你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看清周围环境的轮廓,这是因为感觉有

()特性。

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

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

A.适应B.联觉C.感觉阈限D.感受性

9、“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想象B.表象C.运动记忆D.情绪记忆

10、中学生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B.学习C.劳动D.交往

11、“隔墙见角而知有牛”,“隔岸见烟而知有火”体现了思维的()。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系统性

12、“南人善游,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实践

13、“仁者见人,智者见智”这一事实说明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D.脑功能的个体差异

14、需要的层次学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罗杰斯C.弗洛伊德D.马斯洛

15、帮助他人学习获得了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责任感

16、加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小学生的( )。

A.行为习惯B.坚持性C.毅力D.自制能力

17、完成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A.执行决定阶段B.动机斗争C.确定目的D.采取决定阶段18、与安静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9、小学儿童运用学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

程是()。

A.分析B.抽象C.概括D.具体化

20、下列哪一项更多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A.性格B.气质C.情感D.能力

21、“潜移默化“是指人可以通过()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从而使人在知识经

验、思想品德等方面产生质变和量变,使人的心理发展变化。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能力( )。

A.记忆力B.想象力C.推理能力D.操作能力

23、正直、慷慨或吝啬这些个性品质表现人物的()特点。

A.气质B.性格C.能力D.情感

24、聋者不知噪音之可厌,盲者不知美丽景色之可爱,说明()的影响。

A.“知”对“情”B.“知”对“意”C.“情”对“意”D.“情”对“知”

25、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 )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A.视觉B.听觉C.肤觉D.运动觉

26、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

27、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人格

28、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 )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29、古者说∶“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正是()的生动描述。

A.心境B.美感C.激情D.应激

3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的个性具有( )。

A.社会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个别性

31、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的心理特征相近。

A.遗传B.社会C.实践D.学校教育

32、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气氛的举措不包括()。

A.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B.培养教师的教育意识

C.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的理论修养D.提高教师的待遇

33、智力通常指:()。

A.一般能力B.思维能力C.特殊能力D.记忆力

34、“过目成诵”说明记忆的()品质好。

A.记忆准备性B.记忆正确性C.记忆持久性D.记忆敏捷性35、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依德B.马斯洛C.魏特海默D.斯金纳

36、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

37、及时复习的依据是()。

A.遗忘规律B.识记规律C.提取规律D.干扰规律

38、“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

A.迁移B.定势C.想象D.联想

39、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的编制者是()。

A.韦克斯勒B.比纳--西蒙C.瑞文D.吉尔福特

40、能力的个体差异不包括()。

A.类型差异B.水平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性别差异

4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A.皮亚杰B.孔子C.卡尔.罗杰斯D.孟子

42、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杜威

4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A.《普通教育学》B.《教育漫画》C.《大教学论》D.《爱弥儿》

44、1995年我国颁布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读书指导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授法

46、课堂教学可根据所完成任务的数量不同分为()。

A.单一课和综合课B.实验课C.练习课D.综合课

47、()在教育史上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A.卢梭《爱弥尔》B.康德《论教育》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柏拉图《理想国》

4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于()。

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

49、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

A.马卡连可B.赞可夫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

50、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

A.说服法B.实际锻炼C.陶冶法D.榜样

51、我国现行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A.社会主义公民B.共产主义者C.生产者D.建设者和接班人

52、一般地说,教师教学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

A.上课B.备课C.组织教学D.复习检查

53、我国古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教育家是()。

A.朱熹B.孟子C.荀子D.孔子

54、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组织开展的围绕一个专题或某一问题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叫()。

A.教学活动

B. 主题班会

C. 兴趣小组

D. 社会公益活动

55、我国古代最早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论语》B.《孟子》C.《学记》D.《师说》

56、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小班教学

57、少年期,其年龄段为( )。

A.从9、10岁到11、12岁B.从11、12岁到14、15岁

C.从6、7岁到11、12岁D.从13、14岁到15、16岁

58、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沙塔洛夫C.卡尔.罗杰斯D.杜威

59、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始于()。

A.1904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60、下列观点中,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

A.生而知之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D.性相近,习相远

61、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目的B.课程计划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

62、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63、通过美化环境、创设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B.陶冶教育C.自我教育D.生态教育

64、“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于()。

A.《普通教育学》B.《学记》C.《大教学论》D.《论语》

65、.当前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六年B.九年C.十一年D.五年

66、()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基础。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培养和建设班集体C..培养班干部D.形成班级舆论

67、()是教案的主要部分。

A.课题 B. 教学目的 C.教学方法 D.教学进程

68、在西方教育史上,运用著名的“产婆术”教导学生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昆体良D.亚里斯多德

69、体育的任务不仅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还培养学生()。A.良好的学习习惯B.思想品德C.身体长胖D.专项技能

70、我国普通初、高中的中心工作是()。

A.科研工作B.教学工作C.班主任工作D.团队工作

71、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2、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

A.阶级性B.历史性C.社会性D.民主性

7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提出来的。

A.夸美纽斯B.列宁C.乌申斯基D.赫尔巴特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每年()为教师节。

A.9月10日 B.10月9日 C.9月9日 D.10月10日

75、()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中心。

A.上课 B.教学 C.课外活动 D.课程

76、学校的法人代表是()。

A.书记B.校长C.党支部D.校务委员会

77、()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78、()基本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

79、不属于教师能力结构范畴的是()。

A.了解学生的能力B.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C.教师风度D.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

80、学生友谊群体属于()。

A.非正式途径B.正式途径C.校园文化氛围D.校外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其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方框内;不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 1.5分,共12题,计18分)

81、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的内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

A.自我调节B.自尊C.自我体验D.自我认知

82、1989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对健康提出下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和()。”

A.心理健康B.社会适应良好C.形象健康D.道德健康

83、社会知觉的偏差包括()。

A.晕轮效应B.旁观者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

84、影响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包括()。

A.社会因素B.家庭因素C.学生的心理发展D.学校因素

85、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

A.对比B.强度C.活动变化D.新异性

86、下列现象当中属于适应的有()。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B.万绿丛中一点红

C.触景生情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87、历史上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

A.形式教育论B.教育万能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88、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般模式的环节是( )

A.评价B.组织C.计划D.反馈

89、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要因素有( )。

A.教师和学生B.教材C.教学内容D.教学活动的调控措施

9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D.强调学生特殊能力培养

91、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

A.不平衡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差异性D.稳定性和可变性

9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A.遗传B.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C.环境D.活动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方框内上划“√”;错误的划“×”。每题0.5分,共40题,计20分)

93、记忆信息保持时间有长有短,瞬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一分钟左右。()

94、情绪与情感是对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反映。()

95、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96、考试焦虑属于心理问题中学习问题在情绪上的表现。()

97、气质决定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

98、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儿童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掌握新

的行为模式的方法。()99、智商是100的儿童,说明他的智商水平是较优的。()

100、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大部分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出来的。()101、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同学之间的关系。()102、教师的仪表、举止行为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103、一般来说,学习越好的学生,成就动机越强。()10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这下并不强烈。()105、学生能够再认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回忆,而能够回忆的常常能够再认。()106、儿童心理纷繁复杂,其发展总趋势既是向上的,同时又是可以逆行的。()107、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所以应引导学生立足现实,不要幻想。()108、日常我们所说的智力指的是人际交往的能力。()109、学校心理教育就是对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110、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是不正常的心理表现。()111、“鸟是会飞的”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还处于直观形象水平。()112、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学生彼此相悦相容的情感特征。()113、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周代,那时称“校、庠、序”。()114、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会弱化学生主体地位。()115、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116、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有六三三制和九年一贯制。()11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18、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音体美等素质的特长教育。()119、“减负”就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考试。()120、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121、教育体制改革根本目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22、教学就是上课。()123、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讲究教育分寸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原则。()124、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125、“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126、陶行知先生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

养目标。

127、“棍棒出孝子”所以惩罚学生是应该的。()128、我国最早的私立学校的创立人是孟子。()129、看一个学校是否重视美育,就看它是否开设音乐课和美术课。()130、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131、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卢坶提出。()132、讲授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启发获取知识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案例分析(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133—188题,每问1分,共22题。)

案例一:某班学生不喜欢地理课,老师气得不能去上课,新来的一个地理老师,

他上第一节课即表演绝招,边讲课边反手在黑板上画出所讲的各种地图,学生被教师

的做法吸引住了,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而且报名参加地理课外小组的也特别多。请

思考∶

133、学生对老师的特殊本领产生的兴趣属于()。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物质兴趣D.社交兴趣

134、这位老师激发和引导学生兴趣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培养间接兴趣B.利用兴趣的迁移

C.运用物质刺激D.培养有益兴趣

案例二: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

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

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

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

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135、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

A.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B.学生的需要差异

C.学生人格存在着差异D.学生遗传素质差异

136、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应当采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A.因材施教B.一视同仁C.积极强化D.及时反馈

137、人的人格千差万别正如俗语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人格的()特征。

A.整体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

案例三:印度狼孩卡玛拉,1912年生与印度,当年被狼叼走,与狼以其生活了八年。1920年他在加尔各答东北山地被人发现,从狼窝里抓回送进附近一个孤儿院,由辛格牧师夫妇抚养。刚进孤儿院的头以年,卡玛拉只有狼的习性而没有人的心理。他不会说话,不会思考,没有感情,用四肢行走,昼伏夜行,睡觉也只是一副狼相。卡玛拉常半夜起来在室内外游荡,寻找食物。想要逃跑时,像狼一样嚎叫,吃饭喝水都是在地上舐食。他愿意与猫狗等动物在一起玩。不让别人给她穿衣服,不愿意与小孩接近,尽管每天她与人生活在一起,但心理发展极慢,智力低下。

第二年,卡玛拉能用双膝行走,能靠椅子站立,能用双手拿东西吃,对抚养她的辛格夫人叫“妈”。经过三年多,她才逐步适应人的生活,能够自己站起,让人给她穿脱衣服,摇头表示“不”。辛格夫人外出回来,她表示高兴。入院四年她才能摇摇晃晃地直立行走,吃饭时能说“饭”这个词,这时的智力水平相当于一岁半的孩子。入院六年时,她能说出30个单词,与别人交往时有了一定的感情,智力达到两岁半的水平。第七年,卡玛拉已基本上改变了儿狼的习性,能与一般孩子生活在一起,能说出45个单词,能用三言两语表达简单的意思,能够唱简单的歌。她开始注意穿着,不穿好衣服不出屋,有了羞耻心。她能自觉地到鸡窝去拣鸡蛋,受到表扬就非常高兴。

第九年(17岁)卡玛拉因尿毒症死去时,智力只有三岁半的水平。

138、关于狼孩的事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B.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C.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现实性

D.狼孩的遗传素质与正常人无异

139、人的心理发展存在一个()。

A.成熟期B.加速期C.关键期D.转折期

案例五:1968年,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先对某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智力测验)。然后不是根据测验成绩而是随机从各年级中抽取20%的学生(称实验组),并故意告诉每个教师说: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八个月之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所谓的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控制组)有更大的提高。一年级实验组提高27%,控制组提高仅12%。二年级实验组提高16%,控制组仅提高7%。特别有趣的是,教师在期末评定“实验组”时也说:他们“求知欲更强”、“更有适应力和魅力”,等等。实际上,该心理学家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0、进行此项实验的心理学家是()。

A.艾森克B.罗森塔尔C.罗杰斯D.魏特海默

141、该实验被称为()心理效应。

A.皮格玛利翁B.社会助长C.从众D.晕轮

142、实验结果说明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对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A.威信B.人格魅力C.自我效能感D.积极的期待

案例六: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

143、辕马狂奔是()心理现象。

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动力定型

案例七: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某是全校有名的劣等生,打架、骂人、旷课之类常常是“榜上有名”;上课迟到,在班上捣乱更是家常便饭;学习成绩不好,考试经常零分;班主任老师多次找家长也无济于事。上五年级以后,王某的表现依然如故。班主任老师见其升学无望,且屡教不改,为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便劝其转学。请示领导,校领导也非常支持班主任的想法。于是由班主任出面,代表学校找其家长要求将王某领回家。

144、这位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什么教育法规?

A.九年义务教育B.教学方法不当

C.教师责任心不强D.思想教育需要强行教育

145、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将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A.正面教育B.坚持上学、帮助改正错误

C.劝其退学 D. 说服和诱导

案例八:有些教师,随着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要克服课上满堂灌的缺点,大搞提问,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有些老师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可是又怕学生回答不对路,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进度,于是常提问几个尖子生。在观摩和检查教学时尤其明显。

有些老师不辞辛苦,广泛搜集补充作业题,勤布置,勤修改,勤辅导。课内时间不够用,就用课外甚至星期日的时间,学生感到疲乏和负担重时,老师说:“你们不要厌烦,多做一道题就多一分把握……”“老师比你们还要累,为的是什么?”“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我的!”

146、有些教师实际上的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违反了()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7、教师这种“题海战术”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什么理论?

A. 应试教育

B.通才教育

C. 英才教育

D. 素质教育

案例九:王蕊老师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一所小学,她满怀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半年,她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劳动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同时也理解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

148、结合“教师劳动的特点”试分析王蕊的思想变化符合下列哪些教育理论?

A.教师劳动任务具有多样性B.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个别差异性

C.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和复杂性D.教师劳动具有广博性

E.工作辛苦且待遇低

案例十:有位刚上讲台的小学教师,一心想上好课,他搜集许多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并准备照着这些教案去上课。149、分析这位教师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备教材B.没有备学生C.没有备教法 D.没有形成自己的课时计划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需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变态),与这三种心理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正常状态的个体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其次,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在发生了“生活事件”后。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中。在通常状态下,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个体在心理不平衡情况下所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例如我所教学生郭某,平时表现良好,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担任班级男生舍长。可是临近升中考试时,因面临中考问题的困扰而无法自拔,为发泄心中郁闷,在一天的半夜竟然放声“高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休息,事后经我不断地说理引导教育,打开其择业心理症结,才认识到自己行为失当的错误。 学生心理的失衡原因颇多,更因其具有偶发性。所以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恶果的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如“马加爵事件” 、“紫金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等等。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其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尽可能消除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这样既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 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 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 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 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 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 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 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 找出证据和证人。 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 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 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案《请让我来帮助你》 清溪学校 肖芳 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初步培养自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你觉得开心吗?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学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办?引出:打小报告(板书) 2、如果,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你又会怎么办? 3、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去报告老师?(教师随意板书)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小亮无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问缘由,就跑去向老师报告,说小亮打他,急得老师放下要批改的作业本,去处理这件事。 看完请学生说小明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品2:有一位家长在和老师交谈,冬冬总是插进来说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无法谈话。 看完请学生说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刚才两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仅把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夸大,还影响了老师办公。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打小报告”(板书)4、行为指导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请你帮他们一下好吗? 板书:请让我来帮助你

三、行为指导。 刚才我们同学说了好多事都要报告老师。那我们现在再来想想,有哪些事我们可以不报告老师,让我们来自己解决? 1、看板书指导。并贴上小红花。 2、指名表演。 (1)小亮和同学吵架了,小明看见了,进行劝阻。 (2)老师在办公,小艳看见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诉老师,但思考了一下就走过去劝阻。 (3)小亮不小心碰翻了小艳的铅笔盒,摔断了几只铅笔,小艳原谅了他。 四、表扬与奖励 1、夸夸我们班能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 2、夸夸能宽容别人的学生。 3、夸夸能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 五、总结、唱歌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就会快快长大,变得更能干,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 全班齐唱《请让我来帮助你》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5347(Word版)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 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 单项选择题 A、格式塔效应 B、艾宾浩斯效应 C、马斯洛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2: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单项选择题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练 3:()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单项选择题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4:加涅于1969年与其同事一起第一次正式提出下列哪一选项的概念()单项选择题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联结心理学 5: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 多项选择题 A、反馈过程 B、学习过程 C、教学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相互作用过程 6:考试时,由于紧张而引起的遗忘符合遗忘的()理论。 单项选择题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7: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的进行的评定是() 单项选择题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论文式评价 8: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需要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9: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情绪,变变变 一、目标: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二、过程 课前播放《拍手歌》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善于调节情绪”。 主持人: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

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主持人:下面请小组展示。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主持人: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①快乐②恐惧③愤怒④痛苦⑤喜欢⑥忧虑⑦难过⑧讨厌 主持人: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主持人: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第三课时为什么少年爱看爱情小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讨论爱情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爱情小说,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消除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一个学生的实例----“琼瑶迷”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doc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o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 12岁 B. 11、 12?14、 15岁 C. 14、 15?17、 18岁 D. 3?6、 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o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o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o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 12岁 B. 11、 12?14、 15岁 C. 14、 15?17、 18岁 D. 3?6、 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己开始有 所下降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2.6班)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

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2.6班)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肇源县福兴乡中学很高兴在这里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话题,感谢你们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

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以下标准 1、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4、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6、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教师。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 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 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 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 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 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 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 开发等。 5、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 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帮 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 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 防微杜渐。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班(团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 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 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分支。 教育心理学得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 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专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观察是有目,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

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1,根据类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时间长短)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5,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项活动做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时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发展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中学生早恋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个人原因 中学生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藏,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过去有首歌这样唱道:“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不明白。你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道她为什么笑开怀……”其实,何止女孩子的心思你猜不明白,男孩子的心思我们也猜不明白。我们这些老师经常纳闷: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怎么跟他们沟通就这么难呢?是啊,思想教育就是沟通的艺术,而了解是沟通的基础。我们当老师的,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通过学习,少年期的心理有如下特征:一.少年时的三大生理变化 从生理上讲,少年期有三大生理变化: 1.性机能发育成熟。 ——一方面它刺激了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2.身体外形发育成熟。 体态的突变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3.体内机能迅速成熟。 体内机能迅速健全,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少年期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二,少年时的三个心理过渡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少年阶段处于人生过渡阶段,即从童年向青年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从不定型向定型过渡的时期,过渡性是这一时期的根本心理特征。我们概括为三大心理过渡: 1.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这时的孩子,随着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心理开始逐渐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对大人的以来,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小到日常琐事,大到对个人前途、家庭和社会上的重大事情,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他们需要表明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时的他们最反对大人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而愿意像对待大人一样以平等心态对待他们。这时,不仅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了,对书本上的结论、报纸电视上的某些报道也不随便相信了,他们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世界。有时还故意的跟父母不一致,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让打狗他偏撵鸡。这到不是最父母不敬,而是他们向独立性过渡的表现。 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敞开着一扇窗户。从这扇窗户里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在认识外面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比认识外面世界还要难。“我是谁?”这个问题可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盘桓一生。我们呢,把这个问题称做“自我评价”。 与童年期相比,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由“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在幼年时候,儿童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朦胧的,成年以后才逐渐有了一些“自知之明”,当然即使是成年人,这种“自知之明”也是程度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是很充分,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六一儿童节前,有朋友给我一条短信: 三只小蝌蚪到饭店吃饭,当服务员为隔壁桌端上一盘红烧牛蛙的时候,小蝌蚪们抱头痛哭。。边流泪边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预祝六一儿童节快乐! 一是认识从好奇性向探究性发展。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已经不再满足于大人对他的一般性回答,而是逐渐升华为对事物的深入探究,并伴有钻研性(积极方面)和冒险性(消极方面)的实际行动。 二是行为由模仿性向创造性发展。不满足重复别人的动作而喜欢新异刺激,好标新立异,不愿意墨守成规。三是生活愿望由空想向理想发展。对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事、做什么人的志向不再是无根据的空想,而是开始接近或切合实际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宣传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的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再加上良好的社会适应,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从某种意义上看,心理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足以证明这一点。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通行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任务重,人际复杂,信息过滥,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广义地说,心理问题人人都有。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爱的小环境中成长,大多物质供养过剩而精神供养不足,有的甚至严重失衡。学生面临父母的高期望值,学习、升学的压力,人际沟通不畅,心理压抑

得不到有效的宣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变故,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心理保健原则,以供大家生活之余进行自我调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应把奋斗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以避免挫折感; 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 3、排除愤懑情绪,以避免失态和后悔; 4、必要的妥协屈服,以避免小题大做; 5、离开刺激源,以避免刺激加剧; 6、找朋友倾诉烦恼,以避免心理压抑; 7、为他人做点事,以避免孤独情景; 8、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以避免过度精神压力; 9、不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 10、扩大人际关系,以避免孤陋寡闻; 11、以避免过度自我娱乐,以避免烦恼郁积。 心理咨询系列知识之—— 心理咨询的误区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 2、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能承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 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放录像) 我校一名初一女生刘冰,活泼向上,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各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一次语文课上,李老师正在板书时,刘冰的同桌张浩不停地拉址她,刘冰忍无可忍,对张浩说:“请你别吵,用心听课。”李老师顺着声音用责备的眼光盯着刘冰,并说了句:“你,怎么变了?”一向自尊心很强的刘冰心里极不好受。从此以后,刘冰一看见李老师就远远地躲开了,她怕上语文课,看见语文课本就有一股莫名的火气。渐渐地,刘冰内心的挫折感愈严重,致使语文成绩一落千丈。 刘冰因为承受了老师误解的挫折,导致成绩下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避免挫折,事事顺利呢?引出课题,今天讨论:[人生难免有挫折] 什么是挫折呢?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里状态是由于人有各种需要不能满足,愿望和目标没有实现所造成的。请问:同学们有过类似的心态吗? 二、说挫折 1、老师设置表格,引导学生谈挫折。(注: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学生能否说起来、活跃起来,是关键)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请根据这两栏表,自由谈论。谈论方式: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与同桌同学交流或小品表演。

我遇到的至今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是。 我受挫后的心情、表现。 2、学生自由讨论后,举手发言或作小品表演。 3、老师归纳: ①心中愿望不能实现;②父母不理解你;③与同学相处不好; ④对学校和老师有意见或是亲人猝亡、家庭变故、身体残疾、学习困难、升学落榜、事业失利等。 唉!人生可能遇到这么多挫折,可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并且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那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办? 三、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 遇到这些挫折,“我”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注: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同学们能否积极出主意,是关键。)我们先回到我刚才放的一段录像:刘冰因被教师误解受挫事例。请问:1、假如你是刘冰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刘冰走出困境。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与老师的想法大致相同。请看老师是怎样帮助刘冰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放录像)刘冰之所以能走出困境,是因为她掌握了战胜挫折的最基本的方法: 冷静对待 自我疏导 请求帮助 积累经验 其实,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这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一些方法,也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的秘诀。那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下面就请刚才谈了挫折的同学说一说: 2、“我应该怎么战胜自己的挫折呢?并请同学们帮帮忙?”能否提出更好建议?(提示:可以运用刚才四种方法,还可以借鉴其它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