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定仙艺术歌曲创作

江定仙艺术歌曲创作

江定仙艺术歌曲创作
江定仙艺术歌曲创作

浅谈江定仙的艺术歌曲创作

摘要江定仙先生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他一生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始终都是他所挚爱的音乐形式。他的艺术歌曲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旋律的应用、钢琴的伴奏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借鉴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时至今天,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仍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江定仙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江定仙先生的音乐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写作特点也是个性鲜明的。作为作曲家,江定仙先生非常热心追求在戏剧性抒情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而他所创作的作品也都充分显露了他对自己毕生追求的风格的各种尝试。江先生这种对于艺术的执着以及敢于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去认真学习与探讨研究。

一江定仙的艺术歌曲创作概览

江定仙,湖北武汉人,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被誉为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后受聘为终身教授。江定仙一生创作声乐独唱曲、合唱曲、民歌改编曲、儿童歌曲等声乐作品与钢琴曲、管弦曲一百多首(部);艺术歌曲《岁月悠悠》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

江定仙于上世纪30年代谱写的艺术歌曲有:《恋歌》(韦丛芜词)、《前途》、《静境》(均廖辅叔词)、《岁月悠悠》(黄嘉漠词)等,这

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 这学期我们开始学习艺术概论这门课,对艺术的含义也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自己对艺术创造的看法。 艺术创造既然是一种精神生产,作为生产它与其他一般的生产一样,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那艺术创造的材料是什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如果作家没有生活积累,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何况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发展史却是漫长的,其中人类文明史也有几千年,这就需要艺术家从间接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创作上越有成就,对前人和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间接经验的掌握愈加丰厚,并且化成了自己的营养、血液和独创的见解,就像将直接经验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和独到的见解一样。直接经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间接经验的基础,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就容易深刻而又独到地理解和把握间接经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地丰富着艺术家头脑中的积累,就能提高作者的艺术理解力和艺术想像力。 此外,前人的艺术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在给作者起着提高创作构思想像力和表现力的超常有效的榜样的力量。可见,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创作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其实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艺术地认识生活及再现和表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概括、提炼和改造,综合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理想巧妙而又自然地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 艺术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审美意象的孕育; (二)审美意象的形成; (三)审美意象的物态化。 审美意象从孕育、形成到物态化,经历了审美感受、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环节。对生活的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积累生活素材、萌发创作冲动的必要环节,是使创作得以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审美意象,并将审美意象凝聚力完整、独特的艺术形象,这是决定艺术创作成败的最关键的阶段;艺术传达则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将经过艺术构思的艺术家思维中形成的审美意象转化为艺术形象。这三个阶段,只是相对的划分,不可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紧密衔接,彼此关联,互相渗透。由于艺术门类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作品的内容不同,艺术家创作的个性不同,因而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 艺术创作是贴近生活的,很多前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郑板桥的园中之竹,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美的事物。如自然界的高山飞瀑、日月之霞、苍松翠柏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一、填空题 1)从总体上看,艺术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2)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3)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4)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和“劳动”。5)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6)第六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7)运用艺术生产理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艺术审美价值的产生和实现,必须经过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它包含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 8)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应当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艺术系统 9)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10)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11)一部小说、一首乐曲、一幅绘画、一部电影等等,几乎都可以被看做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第一是艺术语言、第二层是艺术形象、第三层是艺术意蕴。 12)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二、名词解释与简答 1)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见P7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但两者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实用艺术概念: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审美特征:1、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艺术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性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2、表现性与形式美。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使它比其它艺术更加偏重于形式美。 3、民族性与时代性。实用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实用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3)造型艺术概念: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审美特征:1、造型性与直观性。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来感受的。

表演课的技巧

第一节演员表演艺术 “让真人来演真事,由于他们明显的感到不自然,所以效果极坏,使观众坐立不安;仅仅因为他们是真人,并不能就使他成为真理得解释者。真和逼真之间也许需要艺术作为桥梁。” —G.皮尔逊 表演到底是怎样的一门艺术?银幕上的斯琴高娃怎么一会儿是善良,贤惠而内秀的农村妇女玉贞(《归心似箭》),一会儿又成了市俗,泼辣而又纯真的车行主女儿虎妞(《骆驼祥子》),接着又以既冷酷又热情,既阴沉又睿智的日本战犯川岛真美子(《再生之地》)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这里边有什么诀窍? 表演的实质 1“三位一体”。指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工具、材料及创作的结果——形象都统一于演员自身。这一基本特性产生出演员创作中的“双重生活”、“双重人格”以及“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等。 2“三个统一”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即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3“三种素质”。好演员必须具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演员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对生活、对人的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具备分析剧本和角色的能力,必须具备对艺术、对人及人性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否则表演会不准确或流于肤浅。 4“三种能力“。指演员对表演这门艺术掌握的三方面的功力。 A、是基本功、基础训练,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表演的元素训练、各种小品的训练及形体、语言方面的训练,以便掌握演员艺术创作的自我感觉,创造出艺术的第二天性。 B、是一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创造方法、包括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的创作道路,性格化与“化身”的本领。 C是创作中的思维与观念。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才能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受当代观众欢迎的艺术形象,包括电影的观念,当代的观念,也包括艺术传统的规律与观念,宏观观念的落后与偏颇都将导致微观艺术创作中的陈旧与失误。近年来,人们在银幕表演的研究中都十分重视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的探讨,不少演员在创作中尝试到观念转化的甜头。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机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的积淀。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到真实的转化。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三个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同样显得重要。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于是,作为感性材料和物质材料的各种要素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同一。 我们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改造方面看,如果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物质(如:一块石头或一块画布等)改变一种形态,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这些物质由于在形式上起了变化,它们在观照者的眼中就不再是它们自己,不再是石块和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动物、一组静物或者其他可视形象。这种由形式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质变是惊人的,它们从无生命物质变成了有生命物质。当然,并非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了质变,而仅仅是在观照者的心目中引起一种“质变”的幻觉。而从这种幻觉中,人类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因此也就看到了美。然而,按形式主义的概念,造型艺术作品本身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和色彩构成的,认为形和色是艺术作品的血肉生命,这种“形式和结构”就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说法有悖于事物的一般规律,淡忘了艺术品的创造者的观念或意愿。笔者认为,物质材料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产生的物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艺术生命只有靠这些物质材料的结构组合才能诞生,艺术的灵魂也只有“有体可附”的时候,才能成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灵魂。

表演艺术的特性

《表演艺术的特性》32、《论演员与形象》 2、《演员怎样塑造人物》3 3、《论表现派和体验派》 3、《从自我出发创造人物形象》3 4、《人物性格的创造》 4、《行动——表演艺术的基础》3 5、《演员与角色的双重感觉》 5、《表演是感觉的艺术》3 6、《论演员的信念感》 6、《表演中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3 7、《戏剧、电影、电视表演 比较》 7、《论创造角色过程中体验与表现的结合》38、《演员的任务与目标》 8、《把握人物与体现人物》39、《表演素质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9、《角XX绪与情感的创造》40、《表演艺术的矛盾》 10、《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培养与训练》41、《演员、素质与创 作》 11、《表演中的交流》42、《表演训练与身心发展》 12、《表演中的体验与表现》43、《影视表演的特性》 13、《浅谈演员的三度创作》44、《舞台情感与生活情感的 关系》 14、《浅谈演员在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45、《成人、成才、演员.》 15、《演员与角色》46、《表演中的内心视象与情绪 记忆》 16、《论演员在表演中的台词与潜台词》47、《舞台交流与内心独 白的关系》

17、《论演员的素质与修养》48、《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关系》 18、《浅谈戏剧语言的性格化》49、《表演创作方法探索》 19、《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50、《浅谈演员在角色创造中的自我感觉》 20、《浅谈语言与行动的结合》51、《论表演行动假定性之构成》 21、《表演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52、《浅谈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 22、《试论演员舞台创作中的下意识》53、《谈演员的评判定论与人物形象塑造》 23、《怎样外化人物的心理与情感》54、《浅谈演员的表演风格如何形成》 24、《感觉记忆的重要性》55、《浅论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的相同与异同》 25、《表演中的节奏》56、《演员角色观众三者关系的转化》 26、《表演中的风格体裁感》57、《语言艺术在表演中的功能》 27、《表演艺术是什么》58、《演员与表演艺术修养》 28、《论演员与观众》59、《浅谈表演观念》 29、《戏剧表演要素》60、《通向创造角色的不同途径》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1.作者介绍 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 (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 2)《我住长江头》背景 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 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 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 (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 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 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 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赵大刚,马骏飞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摘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歌词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词作者以长江抒发感情,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下阕以滔滔不绝、连绵东流的长江水来喻自己日夜思君的心境,可谓深化题意,语意双关。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青主青年时代留学德国,1922年回国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大理院推事,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中校秘书,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上校秘书等职。青主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游行、示威、集会、演讲、发表宣言等爱国运动。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成共产党人遭到国民党通缉,只好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七年亡命乐坛的生涯。在友人萧友梅的帮助和掩护下,青主担任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及学术刊物《乐艺》的主编。这一时期,青主为《乐艺》、《音乐教育》等刊物撰写了《给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必考 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 二,艺术系统 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 和 (专业技巧)。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 式。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抽象思维是指运用 (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6、灵感恩维,是指在创造活动申,人的大脑毖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恩维 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她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 (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8.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

艺术概论论述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4)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演员表演艺术技巧

Power影视传媒艺术专用教程 影 视 表 演 专 业 (演员表演艺术技巧) 每个人都是Superman,每个梦想都很可口。 每个我们都会拥有Power!

第一节演员表演艺术 “让真人来演真事,由于他们明显的感到不自然,所以效果极坏,使观众坐立不安;仅仅因为他们是真人,并不能就使他成为真理得解释者。真和逼真之间也许需要艺术作为桥梁。” —G.皮尔逊 表演到底是怎样的一门艺术? 银幕上的斯琴高娃怎么一会儿是善良,贤惠而内秀的农村妇女玉贞(《归心似箭》),一会儿又成了市俗,泼辣而又纯真的车行主女儿虎妞(《骆驼祥子》),接着又以既冷酷又热情,既阴沉又睿智的日本战犯川岛真美子(《再生之地》)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这里边有什么诀窍? 表演的实质 1“三位一体”。指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工具、材料及创作的结果——形象都统一于演员自身。这一基本特性产生出演员创作中的“双重生活”、“双重人格”以及“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等。 2“三个统一”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即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3“三种素质”。好演员必须具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演员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对生活、对人的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具备分析剧本和角色的能力,必须具备对艺术、对人及人性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否则表演会不准确或流于肤浅。 4“三种能力“。指演员对表演这门艺术掌握的三方面的功力。 A、是基本功、基础训练,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表演的元素训练、各种小品的训练及形体、语言方面的训练,以便掌握演员艺术创作的自我感觉,创造出艺术的第二天性。 B、是一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创造方法、包括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的创作道路,性格化与“化身”的本领。 C是创作中的思维与观念。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才能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受当代观众欢迎的艺术形象,包括电影的观念,当代的观念,也包括艺术传统的规律与观念,宏观观念的落后与偏颇都将导致微观艺术创作中的陈旧与失误。近年来,人们在银幕表演的研究中都十分重视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的探讨,不少演员在创作中尝试到观念转化的甜头。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6333386.html,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作者:张红漫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摘要】对于声乐品的赏析,要注意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体察其创作风格和特色, 估量其创作成就。青主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其成熟的标志。作曲家的风格不是单一的,但其中却有着主导思想。赵元任的优雅精美,黄自的温柔典雅,聂耳的雄壮刚劲等。多种风格交相辉映,才能显示艺术歌曲的丰富性。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质量颇高的歌曲艺术精品,也是我国艺术歌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之一。 【关键词】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63-01 一、创作背景 关于曲作者青主(1893-1959),又名黎青主,是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他是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辛亥革命那年,他手提炸弹参与了攻打潮州府的战役,并亲手将潮州府姓陈的知县击毙。他因为“有功民国”,于1912年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袁世凯篡权,不准广东人在外学习军事,廖尚果乃改学法律,业余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1922年回国,大革命时参加 北伐,任军政部主任等职。“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廖尚果 被全国通缉。他辗转逃亡,1929年来到上海,在同学肖友梅的热心帮助下,廖尚果化名青 主,以作曲、著书、写音乐理论文章及编“音专”校刊《乐艺》为生,开始了为期数年的“亡命乐坛”生涯。作为音乐理论家,青主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二书,并写过大量的文章。作为作曲家,他写过一些声乐曲,大部分收入《音境》和《清歌集》中。《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我住长江头》的词取材于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来是写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爱情的诗词。他用曲折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词便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载体。此首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提供的意境,感情真挚、深刻;艺术手法优美、单纯,极具创造性。 二、青主的文化情怀 《我住长江头》除了作曲家自然地呈现出对诗歌的主观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情怀。作为艺术歌曲,它的艺术性除了表现在其独特的体裁形式外,不可否认的则是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化音乐小品,是诗歌赋予了它高层次的文化品质。比如它的诗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此优美的诗句,发自内心,出乎自然,但艺术技巧颇高,非常讲究艺术的意境美。可以说,文化品格是衡量文学积极与否的精神尺度,高

电影表演艺术风格与流派

电影表演艺术 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创作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故事片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演员依据剧本内容,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角色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幕上.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情感,行为,动作,塑造真实的有生命力的银幕形象,揭示出蕴含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 演员是运用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言以及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和娴熟的演技;具备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力,灵巧的模仿力以及激情和幽默感;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并深入和熟悉各种生活,以求达到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的统一.在众多的表演艺术中,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最为接近,两者都是以生活的本来形态反映生活,在基本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是一致的.然而,电影表演和话剧表演又受到电影和话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电影艺术的逼真性,时空感,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1.银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 电影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有时包括现实中的人)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电影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演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此外,摄影机的近距离拍摄和话筒前的录音仿佛是演员处在放大镜和扩音器下进行表演,最易暴露虚假,最忌讳程式化的和过火的表演.需要的不是舞台上那种因与观众保持一段距离所必要的强调和夸张,而是生活化的逼真,是含蓄与控制. 当然,在不同样式和风格的影片中,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同戏剧表演相比,生活化确是电影表演的首要要求. 2.综合艺术中蒙太奇处理下的表演. 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最后形象的完成还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的再创造:一是摄影师拍摄时的艺术处理;二是导演的蒙太奇综合处理和剪接上的再处理,包括摄影机的创造作用,音响,色彩,光影的艺术效果以及不同景别,镜头的变换和蒙太奇的处理等.电影的这种综合性质,对演员的表演既是帮助,又是制约.电影演员是依据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的,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因此,表演时必须考虑到银幕的综合效果并掌握好表演的总体感. 3.镜头感——趋于内向的表演. 电影演员表演时面对摄影机镜头,必须建立"镜头感",包括演员对镜头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适应不同景别及各种摄影技巧的处理,适应电影特有的场面调度等.比如远景(或全景)与特写(或近景)这两极镜头显然要求演员运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和技巧,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来体现.前者往往注重形体的表现力,后者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面部表情.电影的特写和近景是演员在银幕上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的特有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摄取细微变化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眸的闪动,睫毛的颤抖,甚至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等;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潜在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电影演员必须熟悉特写镜头的特性,努力掌握好拍摄特写镜头的规律和技巧.

专插本艺术概论资料共享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术创作论 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2010年论述题30) 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几个方面(以下内容按照旧版书排版整理!)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2011年简答26题,文化素养包括哪几方面) (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感受力 (2)丰富的想象力 (3)独特的记忆力 5、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以上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和相互完善,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创作才能。 (三)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1、“定势”概念的提出 1889年由德国缪勒和舒曼提出。 2、艺术心理定势(2011年,名词解释22。) 定义: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论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

---------------------------------------------------------------最新资料推荐------------------------------------------------------ 論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 1 論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黎青主,生於廣東惠州。 1912 年初,赴德國留學,1920 年獲得瞭法學博士學位,1922 年回國。 在國內的音樂創作主要以藝術歌曲為主。 其歌曲收錄於《清歌集》(1929 出版)和《音境》(與華麗絲合作,1931 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兩本歌集之中,共 26 首(青主自己創作的有 19 首)。 其中有《大江東去》(宋?蘇軾詞)、《我住長江頭》(宋?李之儀詞)、《紅滿枝》(南唐?馮延已詞)等為古詩詞譜曲的名篇。 如何演唱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筆者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詮釋。 一、中西結合的演唱風格青主在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中既受到瞭西洋作曲技法的影響,同時又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為瞭符合這種創作特性,並且很好地將其展現出來,我們在演唱技術和歌唱風格上要將西洋美聲唱法與中國傳統民族唱法的特征結合起來,既體現出藝術歌曲的藝術性,又表達出古詩詞特有的中國韻味。 采用中西結合的演唱風格演唱青主的古詩詞作品,具體來看,就是一方面在歌唱的基本原理上采用美聲歌唱的方式,力求聲音圓潤甜美、字正腔圓、聲情並茂;而另一方面又要以傳統的以情帶聲、以聲 1 / 6

傳情的美學要求為原則,運用中國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技巧,從歌曲的風格、意境出發, 2 將情、聲、字結合起來,準確到位地展現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真正內涵,展現中國古詩詞作品的藝術風韻二、情感處理的把握青主認為,不管是創作的音樂藝人,抑或演奏的音樂藝人,都應該把自己當作是藝術的一種工具,決不應該存在著一個我的概念在裡面[1]。 在青主看來藝術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有我的概念在裡面,就是有瞭一種自我滿足的虛榮心,或是要把藝術當作是用來同自己出風頭一樣的東西,便把自己宣佈瞭死刑,那麼即使再有天資,也不能夠取得好的成就。 青主明確地反對炫技表演,他提倡表演中的任何一個音符,都要從我們的靈魂出發,並且經過演奏者的手指,直達別人的靈魂裡面去,而不能做沒有靈魂的機械性表演。 這些觀點在我們當今音樂表演中同樣具有指導作用,與現在廣泛提倡的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理論不謀而合演唱者在演繹某首作品的時候,首先應該把握二度創作中忠實原作與表演創作的統一,音樂的表演既要體現忠實於樂譜的真實性,又要體現二度創作的創造性,並使兩者協調統一起來。 其次,聲樂作品演唱中的二度創作中要註意歷史音樂風格和時代精神的統一。 再次,出色的表演技巧與完美的藝術表現在聲樂演唱的二度創作中是相輔相成、互不可少的兩個方面。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复习材料和答案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一、简答题 一、例举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 (二)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他看到并强调了艺术中创作主题的重要性,并且把自由活动看作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体现出他思想的深刻之处。德国哲学家尼采推向极点,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势力发展的根本原因。(三)模仿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车尔尼夫斯基 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 二、艺术生产包括那几个环节? (一)艺术创作——生产阶段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二)艺术作品——产品是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经过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创造出来的艺术产品(三)艺术鉴赏——消费阶段人们正是在这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接受、理解并把握艺术作品的,并从中得到某种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三、艺术创作通常包括那几个阶段? (一)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没有艺术体验就不可能进行艺术创作。 1.艺术体验是对形象的体验。 2.艺术体验是对美的体验。 (二)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三)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阶段之一。作者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及形态构成,来实现构思成熟的形象体系,将其从内心世界投射到现实世界,化为可供人欣赏的外在审美对象。是作者实践性的艺术能力的表现。

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1表演艺术基础知识 表演: ⑴表演是人演人的艺术;也是表现人的艺术;是体现人的感情生活的艺术;艺术就是表现. ⑵表演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包括表演)的来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⑶生活的源泉是表演创作的生命。 ⑷观察生活就是积累知识;知识积累的越多;想象力越丰富;没有想象力就当不了演员。 ⑸观察生活:首先是观察人;观察衣着打扮、举止、姿态、神态、语言、环境、手持道具。 ⑹平时要培养锻炼观察力,储备力也是就所谓的(记忆力) 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⑺细节就是真实;表演时注意细节;才能达到真实。 表演练习: 相信规定情节、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一触及发、设置障碍、排除障碍、感觉状态。 表演元素 元素分为五力 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应变能力。 元素引伸(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专注注意力、机智反应力、灵活适应力、牢固记忆力、鲜明表演力、准确理解力)。 六感 分寸感、幽默感、信念感、节奏感、形象感、真实感 表演需要让表演者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情上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 2表演动作 动作:也称‘行动’,表演艺术把人们在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理想、愿望、要求的感官、思维和肌肉活动统称为动作。由于演员是运用自己的肌体和情感再现生活中人的行为来创造角色的,所以常称“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实质和基础。 “动作”出自于实际需要并受意志支配的,动作的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是合乎生活逻辑的,而表演中的动作则是演员按剧本的人物要求,以自己生活经验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设计的。它遵循生活中动作的规律。生活中每一行动都有从感受客观事物、产生思维到采取外部动作这样几个具体步骤,是有机的心理形体统一的动作过程。所以说:表演艺术中的动作是心理、形体两方面的结合,是内外部动作的统一。一切动作的产生都必须符合剧本规定情境的要求,是角色在此时此地对规定情境的感受和思维的相应的反映过程。一句话,规定情境是展开表演动作的前提。 1、外部动作: 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面部动作(主要是指眼睛和嘴)。 人们的动作是千差万别的,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经历、文化修养、思想品德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而人类社会又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组成的。演员在创作中要塑造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这各种各样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姓名、工作、在剧情发生的时间空间里做了什么,虽说剧本已提供了,但这些只是一个轮廓。作为演员如何把一个轮廓变成活生生的人,变成具有个性的人,具体怎么动作、怎样说话,这还需要演员去下功夫塑造。字串8 演员在接受角色之后,总要考虑从何下手来塑造他。每个演员的创作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演员先研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找到人物的心理根据;有的演员则研究台词找重音;有的根据人物的生活环境、经历先给人物设计一些外部动作,从外部动作入手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觉等等。不管采取那一种创作方法,只要能把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塑造出来,目的也就达到了。

什么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什么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联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过程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遵循着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 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过程一般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三个阶段相互交织。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它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起点,我们要获得好的灵感,必须深入生活,不断观察和体验。所以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早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艺术构思的过程就是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艺术形象不是生活的陈列和照搬,而是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转化。艺术构思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 (3)艺术传达。艺术传达活动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艺术的传达活动是艺术家经过一番构思活动,在头脑中形成了审美意象,接下来就必须借助艺术语言和艺术媒介等将其物态化,成为可供人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从而完成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艺术传达活动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同时还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把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