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当涂县水利局

编制单位:河海大学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一三年三月

目录

一建设项目概况 (1)

1、建设项目概况 (1)

2、工程地理位置 (1)

3、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 (1)

4、规划相容性分析 (2)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5)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7)

3、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8)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3)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13)

2、环境保护措施 (17)

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9)

四公众参与 (20)

1、公众参与方式与手段 (20)

2、公示和公众参与结果 (21)

3、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22)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

六联系方式 (24)

附图1工程布置范围图

附图2环境保护目标及现状监测图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

建设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建设单位:当涂县水利局

建设性质:新建

工程概况:本防洪治理工程全长120.5km,其中大公圩堤防3级,下六圩、连千圩、团结圩和湖阳圩堤防4级,工程加固堤段长度53.71km,护坡长度23.11km,护岸长度22.03km,堤内盖重长度32.08km,堤外铺盖长度2.52km,新建泥结碎石路面长度31.72km,混凝土路面长度17.36km。

工程投资:估算总投资75477.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667.35万元(含水保)。

2、工程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当涂县境内,涉及当涂县11个乡镇38个行政村。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长江、水阳江、青弋江下游,北与马鞍山市雨山区相连,西临长江,东滨石臼湖,南与芜湖市、宣城市相连。工程涉及的河流为姑溪河、青山河、黄池河及运粮河等,涉及的圩口主要为大公圩、下六圩、连千圩、团结圩和湖阳圩。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

3、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次工程范围包括当涂境内大公圩、下六圩、连千圩和团结圩的姑溪河侧和湖阳圩的运粮河侧堤防,全长120.5km。其中大公圩堤防长76.2km,下六圩堤防长12.6km,连千圩堤防长7.2km,团结圩堤防长7.2km,湖阳圩堤防长17.3km。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堤防加固长度53.709km,护坡长度23.105km,护岸长度22.03km,盖重长度32.08km,铺盖长度2.52km,混凝土路面17.36km,泥结碎石路面31.715km。本工程共需借方656.58万m3,沿加固堤防堤外滩地及部分堤内选择了26处土料场,总占地面积340.75hm2。其中外滩料场16处,占地193.85hm2;堤内料场10处,占地146.90hm2。本工程弃渣总量为28.43万m3,其中有螺土22.28万m3,无螺土6.15万m3。无螺土弃渣主要为湖阳圩清基无螺土,直接运至堤内盖重平台平整堆放;有螺土弃渣按血防要求处理后,就近在各在外滩料场深埋,平均运距3.0km,因此,本工程不设置弃渣

个施工场地。

通过将以上的工程建设内容、取弃土场布置、施工场地布置等与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分析后,本工程建设内容、取弃土场、施工场地等都不影响石臼湖自然保护区,同时马鞍山市林业局也提供了本工程不涉及石臼湖自然保护区的确认证明,具体见附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工程内容、取弃土场布置、施工场地布置等是可行的。

根据当涂县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及钉螺分布现状,本工程涉及的下六圩段、大公圩大部分段、湖阳圩等均属于现有钉螺分布区,同时本项目区域也是水阳江下游水利血防工作列为近期水利血防工作的重点,因此,本次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有护坡硬化、部分内陆鱼塘钉螺治理和降滩工程等能有效控制钉螺的扩散和杀灭钉螺。

4、规划相容性分析

4.1 与《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协调性分析

(1)流域规划工作

20世纪90年代前,长江委对流域的治理和开发进行较多的规划设计工作,先后完成了《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规划意见》、《青弋江、水阳江、漳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补充规划报告》等。20世纪90年代,流域内连续发生了1991、1995、1996、1999等多场大洪水,洪涝灾害严重。长江委编制了《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1年修订)》(简称《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2001年修订)》),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流域的防洪治理的原则、方针、标准和总体布局,是指导流域防洪治理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8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04]313号文批复该报告。

(2)流域防洪布局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2001年修订)》提出流域防洪总布局为:上游在已建陈村、港口湾水库后,结合兴利修建牛岭、凤凰山和汤村水库;中游地区,继续加高加固圩区堤防,青弋江修建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水阳江实施南漪湖控制运用工程;下游地区,青弋江结合分洪道工程进行漳河下游裁弯和漳河肇家埠扩卡,水阳江进行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整治、裘公河开卡拓宽整治、猫儿湖旁道整治等河道治理,同时对下游水网区的青山河、运粮河、姑溪河等河道进行整治,固城、石臼二湖建闸控制;出口姑溪河进行局部切滩整治,适时兴建芜湖、当涂两闸。

洪治理的难点。《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2001年修订)》提出水阳江的防洪规划方案为:

①水阳江上游,以蓄为主,修建水库,目前已修建港口湾水库。遇超过5500m3/s 洪峰流量,规划在宣城以上双桥联圩内设立5km2的分蓄洪区进行削峰调蓄。

②水阳江中游,应泄蓄兼施,提高新河庄整体下泄能力,并充分利用南漪湖的调蓄作用来解决水阳江中游地区的洪水问题。拟定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方案为:新河庄整体下泄流量应达到2300m3/s左右,相应设计水位为13.0m;双桥河建闸控制调蓄最大流量为1300m3/s;封堵油榨沟;北山河建闸控制,最大分流入湖流量为1700 m3/s左右,南漪湖设计水位为13.5m。

③水阳江下游,以泄为主,在利用湖泊调蓄作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将洪水外排。流域防洪规划提出新河庄下泄流量应达到2300m3/s左右,须对水阳江下游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水阳江下游上段实施猫儿湖旁道整治工程,和干流一起,整体下泄流量达到2300m3/s的要求。下段实施水阳镇河段开卡拓宽整治,扩大水阳镇干流过流能力达1500m3/s左右,打开裘公河卡口,使其行洪能力达700~800m3/s左右,整体下泄流量达到2300m3/s。实施牛耳港封堵、水碧桥建闸等工程,开展固城湖、石臼湖控制运用。为减轻上游洪水下泄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规划对下游的青山河道、姑溪河等河道进行整治工程,扩大水阳江出口过流能力,建闸控制。

(3)主要防洪工程实施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取得较大进步,陈村、港口湾水库、南漪湖工程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流域中下游堤防逐步进行了加高加固,已初步形成了上游水库调节,中游湖泊调蓄,堤防为防御基础的防洪工程体系,但流域整体防洪形势仍有待改善。特别是在水阳镇开卡即将实施,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建设尚待时日的情况下,流域下游水网圩区将面临较大的防洪压力。

港口湾、陈村水库是水阳江、青弋江上游防洪控制性工程,已建成,水库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及水库养殖等,水库总库容约36.5亿m3,通过水库的错峰调度,可大大提高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

南漪湖控制工程位于水阳江中游,由北山河马山埠枢纽和双桥河双桥河闸组成,目前工程已经建成。双桥闸最大分洪流量约1300m3/s左右,马山埠枢纽分洪入湖流量约1700m3/s左右,最大排洪流量约1000m3/s左右。南漪湖控制工程具有分蓄干支流洪水的重要作用,兼有蓄水灌溉、航运以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水阳江下游新河庄至雁翅之间的省界河流

上,是流域防洪总布局中的关键工程、重要工程,工程主要由水阳镇开卡拓宽整治、裘公河开卡拓宽整治、猫儿湖旁道整治等组成,工程措施以卡口河段的拓宽退建为主,可有效改善水阳江中游的防洪形势,整治总体规模要求新河庄13.0m条件下,下泄能力达到2300m3/s左右,其中水阳镇干流过流能力为1550m3/s,裘公河过流能力为750m3/s。目前,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已经完成该项目可研报告的评估,即将立项实施。

青弋江分洪道是流域防洪总布局中的骨干工程,位于青弋江西河镇和湾沚之间,规划将原上朝河整治裁湾,分流流量达2500 m3/s左右,工程建成后可将青弋江上游大部分来水直接排入长江,减轻下游水网区的防洪压力,消除中游洪水对下游圩区的影响。目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经批复该工程项目建议书。

因此,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是符合《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2001年修订)》。

4.2 与《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协调性分析

2003年编制的《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指出水阳江流域防洪治理是近期(2004年~2005年)长江主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部分之一,水阳江近期规划建设重点为水阳镇开卡、裘公河局部开卡、猫儿湖旁道、当涂段河道整治等。

由此可见,本工程是长江支流防洪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工程布置符合《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提出的水阳江近期规划建设重点的要求。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1流域现状

水阳江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全长273km。水阳江是长江中游南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安徽和浙江交界处的天目山山区,上游西津河、中津河、东津河三条支流在宁国市附近汇合入水阳江。水阳江流至宣州市夏家村时水流分为两股:一股西北向流,称裘公河,至乌溪入黄池河;另一股为水阳江主道,东北向流,经水阳镇折西北流,至雁翅镇,主道又分两支,其中一支为主道,北流,至西陡门沿运粮河下泄,至花津折西流,称姑溪河,另一支西北向流,入黄池河,向西经乌溪镇、黄池镇,在黄池镇下游赵家河口分两支,一支向西流,至清水镇通青弋江,另一支向北流称青山河。姑溪河自花津上承水阳江来水,向西流,至护河折西北流,在当涂县附近纳青山河,穿过宁铜铁路桥,至当涂县金大庄南太平口,注入长江。

水阳江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项目区主要水系有石臼湖、黄池河、青山河、姑溪河、运粮河等。

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其东南为江苏省。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石臼湖湖面减少了约23%。目前石臼湖面积约200 km2,当涂县约100 km2。石臼湖安徽段堤岸由军民圩、湖阳圩东堤组成。

黄池河自月亮圩向下游经乌溪镇至黄池镇三里埂,全长16.79km。河底高程约2.00~5.10m,河槽口宽约76~180m。黄池河南连水阳江、裘公河、赵家河,西通清水河、青弋江,北连运粮河、石臼湖、青山河。黄池河右岸为大公圩南埂段,长约12.49 km;左岸为宣城市金宝圩、月亮圩和芜湖县联建圩。

青山河位于该水系下游区域,为青弋江和水阳江二水系之间的通道,从上游至下游自黄池三里埂,由南往北经查湾、龙山桥至魏家渡入下姑溪河,与长江相通,全长约33.19 km。河底高程约2.70~-5.20m,河槽口宽约77~200m。青山河上游连黄池河、赵家河、清水河,与青弋江相通。青山河左岸为当涂县一五圩、双梅圩、芜当联圩;右岸由大公圩西埂、四小圩堤、下六圩西堤组成,总长约37.10km。

姑溪河位于水阳江的下游,系青弋江、水阳江的主要入江口。姑溪河上游连运粮河、石臼湖,下游纳青山河入长江。姑溪河自小花津至长江口,全长23.44 km,全河

分上、下姑溪河两段,上姑溪河东起花津,西至魏家渡,长约18.74km;下姑溪河上接魏家渡,汇青山河后至金柱关入长江,长约4.7km。姑溪河左岸为大公圩北埂、新联圩、下六圩北堤和芜当联圩;右岸为团结圩、连千圩、四联圩、陈焦圩。

运粮河南与黄池河、北与姑溪河相连,东连塘沟河,石臼湖,全长22.5 km,河底高程约3.1~1.6m,河槽口宽约200~500m。运粮河左岸为大公圩东埂和南(北)圩;右岸为湖阳圩西堤。

1.2水环境现状

A.青山河

各断面中监测因子pH、BOD5、COD、DO、总磷、石油类、氟化物、氨氮、粪大肠菌群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SS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作物类标准限值要求。监测结果表明:青山河水质现状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B.运粮河

运粮河两个断面水质现状中监测因子pH、BOD5、COD、DO、总磷、石油类、氟化物、氨氮、粪大肠菌群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SS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作物类标准限值要求。监测结果表明:运粮河水质现状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C.姑溪河

各断面中监测因子pH、BOD5、COD、DO、总磷、石油类、氟化物、氨氮、粪大肠菌群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SS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作物类标准限值要求。监测结果表明:姑溪河水质现状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

1.3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属同一生物气候带,水平地带性土壤均属黄棕土壤类。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母质成分的差异,县内土壤类型多样,共分5个类、11个亚类、40个个土属、70个土种。园区内的土壤大部分为水稻土,成土母质以冲积物和下蜀系黄土为主。长江冲积物发育的瀦育型水稻土多呈中至弱碱性,PH6.5~8.5。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植被种类繁多。由于长期认

为活动影响,原始自然植被已遭砍伐殆尽,现仅存一些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次生林。丘陵、低山地区,丘陵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树种也有分布;低山植被以马尾松林和黑松林为主,另荒山灌丛分布较广。

岗地植被主要为灌丛,树种以野蔷薇、蕨类、野竹类、猫耳类、拔契等为主,零星分布人工次生林。平原坪区植被主要有苦栋、刺槐、杨柳、泡桐、法梧、桃、梨、柿、枣、枇杷等。人工植被有杉木,马尾松等。水生植被主要有狗尾藻、芦苇、菖蒲、菱、藕等等。植被覆盖率为19.4%。

工程区域内两栖类主要有中华蟾蜍、无斑雨蛙、黑斑蛙等。爬行动物有蝮蛇、草蛇。乌龟、鳖等偶可见到。滩涂湿地常见鸟类以雀形目占优势,主要有大山雀、云雀、画眉、黄雀、大雁、灰喜鹊、山斑坞、白鹭等。哺乳类主要为一些鼠类、刺猬和农户饲养的鸡、鸭、猪、牛、羊、犬等,华南兔也偶可见到。昆虫类主要有菜粉蝶、蛾类、跳虫、蚂蚁、虻等若干种。

1.4声环境现状

根据拟定的监测布点原则,选取12处进行了声环境敏感点的常规现状监测。声环境敏感点监测结果表明,昼间等效A声级LAeq介于44.2~53.8dB(A)之间,夜间等效A声级LAeq介于34.2~47.2dB(A)之间。因此,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1.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评价范围的3个监测点位的SO2、NO2、TSP、PM10现状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类标准值,SO2的日均浓度范围为0.033mg/m3~0.051mg/m3,NO2的日均浓度范围为0.016mg/m3~0.026 mg/m3,TSP日均浓度范围为0.098mg/m3~0.134 mg/m3,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048mg/m3~0.125 mg/m3,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1.6景观环境现状

根据“工可”资料和沿线现场观察,沿线景观以乡村自然景观为主要景观组成,除水域、农田、河流外,还有道路和居民区等,其中主要以水田和旱地等农耕地及河滩、河流为主,其次是水域、耕地,而其它人文景观用地,如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所占比例不大。区域整体景观多样性等级属于B级,自然环境优良。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1生态环境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区两岸各200m以内(部分路段适当扩大至300~500m范围),

2.2声环境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区两岸各200m以内区域范围;施工交通道路200m范围,料场场界外200m范围。

2.3地表水环境

防洪治理工程河流(青山河、姑溪河、运粮河和黄池河)及上下游1000m范围。

2.4地下水环境

根据HJ610-2011,结合本项目特点,确定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河道2侧各0.5km区域。

2.5大气环境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区两岸200m以内范围;施工交通道路200m范围,料场场界外200m范围。

2.6社会环境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区两岸200m以内区域,调查范围适当扩大至项目直接影响区。

3、环境保护目标分布

3.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

3.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

表2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2) 工程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调查

按照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水函[2009]268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通知》,以及根据收集的马鞍山市当涂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料,本工程影响范围内共涉及3处取水口,具体见表3。

3.3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在施工期采取妥善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各施工段环境空气质量,使之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重点保护施工区附近居民点的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根据工可1∶50000地形图及现场踏勘,确定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19个,具体情况见表4。

10

11

12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1.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社会经济影响

当涂县位于水阳江下游水网区,地势低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部分,有着承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是规划中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频繁的洪水灾害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些年,下游地区虽然逐步开展了一些防洪工程建设,但整体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岸坡坍塌险情较重,二是堤身部分未达标,三是堤身、堤基质量差,洪水期管涌、渗漏、散浸等险情经常发生。建设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可提高本地区的防洪能力,避免因洪灾频繁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具有显著的社会综合效益。

(2)相关规划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是符合长江委编制了《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01年修订)》,该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流域的防洪治理的原则、方针、标准和总体布局,是指导流域防洪治理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8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04]313号文批复该报告。同时本工程与《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水利专项规划报告(2004-2008年)》、《芜申运河航道整治规划》、《当涂县血吸虫病十二五防治规划》都是相协调的。

(3)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

水阳江下游(当涂境内)防洪治理工程可提高本地区的防洪能力,避免因洪灾频繁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具有显著的社会综合效益。

其次,项目的建设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项目工程总占地551.68hm2,其中永久性占地为85.85hm2。拆迁各类房屋14.42万平方米,导致沿线的社区划分、人口分布、劳动者就业状况产生一些变化,必然给沿线居民的生活、生产秩序、经济交往等活动带来了影响和变化。

1.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总占地551.68hm2,其中永久占地85.85hm2,永久占地中耕地64.78hm2、水域11.12hm2、住宅用地9.95hm2;临时征地465.82hm2(耕地113.08 hm2、林地67.74hm2、水域63.00hm2、住宅用地23.27hm2、滩地198.73hm2)。

当涂县土地总面积140224hm2,其中耕地面积44800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1.9%。本项目将永久占用耕地64.78hm2,占当涂县耕地面积总量的0.14%,不会对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取土场的影响

本工程沿加固堤防堤外滩地及部分堤内选择了26处土料场,总占地面积340.75hm2。其中外滩料场16处,占地193.85hm2;堤内料场10处,占地146.90hm2。拟建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临时防治措施中,已规划将永久占地范围内的耕作土剥离,并临时堆放在渣场或料场角落平地。对于渣场占地范围内的表层耕植土,也同时在堆渣前先行剥离,并与主体工程的表土集中堆放,以避免土壤养分流失,待堆渣完成后再回填覆盖于渣场表面。这样既可以尽量恢复原有地貌景观,同时亦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根据料场分布位置与石臼湖保护区范围的比对,本项目的料场没有分布在石臼湖保护区范围内,与石臼湖保护区实验区范围最近的料场是北圩外滩料场,距离为100m。根据取土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可知,新王料场、黄池料场、乌溪站外滩料场、窑拐外滩料场、龙塘湾料场、下六圩料区周围100m范围内有环境敏感点,评价建议偏移以上料场位置或调整料场范围。

(3)对农业生产影响

根据工可报告资料,拟建工程永久占地为85.85 hm2,其中耕地64.78 hm2,占75.45%。当涂县土地总面积140224hm2,其中耕地面积44800 hm2,本项目将永久占用耕地占当涂县耕地面积总量的0.14%。

从总体上看,拟建项目对沿线的农业结构影响甚微。但是被永久占用的耕地将丧失所有的农业产出功能,因此,项目建设会对当地的农业经济造成直接的损失。经现场调查,沿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450kg/亩.年),经计算项目永久占用耕地造成农作物损失量约为429.89吨/年,产值损失为95.96万元/年(耕地按1000元/亩估算),对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这笔收入也不小。对于直接被占用农田的农户,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

(4)对植物影响分析

沿线区域生态最重要的生产功能是农业生产功能,项目影响区内整体农业格局和组分将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也就是农业生态结构没有受到明显不利影响。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范围比较广,包括永久占地区、临时占地区以及施工活动的所有区域。因施工活动而被破坏的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这些品种在周边地区分布广泛,不会因施工破坏而灭绝。同时,项目施工期植被被破坏的面积较小,且在施工结束后会得到部分恢复。因此,工程施工对植物的影响小。

(5)对动物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源于工程施工占地,施工占地使施工区陆生植物受到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相对缩小。另外,工程开挖、施工废水排放以及施工机械运行等将导致区域水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对工程涉及区内的陆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范围主要为堤防两侧区域,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非常频繁,分布的野生动物数量相对较少,除鸟类外,主要为鼠类、蛙类、蜥蜴类和蛇类常见的小型动物。由于工程涉及区现有野生动物均为常见的小型动物,这些动物的适宜能力较强,都具有一定迁移能力,食物来源也呈多样化趋势,而且工程外围地带分布有大面积的适宜生境,在受到施工活动影响后,大多会主动向周边适宜生境中迁移。因此,工程建设仅暂时改变这些动物在施工区及外围地带的分布及种群数量,不会改变其区系组成,影响总体较小。

(6)对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经调查,青山河、姑溪河、运粮河、黄池河中水生动物有:乌龟、水蛇、鳖、草蜥、黑斑蛙(青蛙、田鸡)、螃蟹、田螺、河蚌、短颌鲚、银鱼、鲫、鲤、草鱼、青鱼、赤眼鳟、三角鲂、鳊、鳜、银飘鱼、餐、沙鳅、鳙、鲢、鲫鱼、鳝鱼、泥鳅、黄鳝等。水域内有浮游动物46属,其中原生动物15属,枝角类6属,轮虫13属,桡足类12属,主要优势种类为砂壳虫、臂尾轮虫、龟甲轮虫、象鼻蚤和剑水蚤。工程影响水域内有浮游植物37种,隶属七个门,26个属。其中,蓝藻门7属12种,绿藻门8属13种,裸藻门3属3种,黄藻门2属3种,硅藻门4属4种,甲藻门1属1种,金藻门1属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水花铜绿微囊藻、铜绿微囊藻、格孔盘星藻及飞燕角甲藻等,其种类数量约占56%。水生植物有水花生、水杨梅、小叶柳、野葡萄、野菊花、水竹、节节菜、醉鱼草、水葫芦、浮萍等。

由于本项目工程内容主要为堤防加固工程与堤顶道路工程,工程施工不涉及河道,因此,本工程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影响较小。

1.3水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污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车辆检修污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和养护污水、基坑排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根据施工布置,施工区主要布置在青山河、姑溪河、运粮河和黄池河的滩地上,施工污水的最终排水去向为青山河、姑溪河、运粮河和黄池河。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维修、冲洗污水量为60m3/d,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污水中石油类浓度约为50~80mg/L,悬浮物浓度约在4000mg/L。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碱性物质,其中养护水的pH 值为9~11。据估算,沿线各施工驻地混凝土污水排放总量约0.52万m3。本工程施工高峰期的人数约400人,人均排放量按0.10m3/d计算,高峰期日排放量为40m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SS,各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50mg/l、BOD5200mg/l、SS25mg/l。

1.4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规模、场地布置及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本工程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固定、连续式施工机械设备运行噪声,以及车辆运输流动噪声。

本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声级为80~105dB(A),本工程附近有较多的居民区,如査湾、龙潭、中度、张拐、焦潭、黄池、乌溪王潭等,各敏感点距施工区边界均在100m范围内,施工期的噪声对这些居民点的声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少噪声给当地居民的影响。除采取降噪措施外,还要禁止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

1.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施工期废气排放主要来自施工粉尘和燃油废气等。施工粉尘主要来自堤基开挖、混凝土拌合、弃渣堆放、建筑材料堆放和车辆运输。

总体来看,施工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量小且分散,大部分地段污染物扩散稀释条件较好,不会明显降低附近的大气环境质量。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存在暂时性和临时性,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1.6固体废物

本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弃渣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本工程弃渣总量为28.43万m3,其中有螺土22.28万m3,无螺土6.15万m3。无螺土弃渣主要为湖阳圩清基无螺土,直接运至堤内盖重平台平整堆放;有螺土弃渣按

血防要求处理后,就近在各在外滩料场深埋。

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高峰期约有400人,按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施工人员每天将产生0.2t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以有机物为主,含有大量有害细菌,垃圾腐败变质后,是苍蝇、蚊子的孳生地,为疾病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条件,如不及时清理,将污染附近水域、影响环境卫生和感观,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7人群健康影响

工程运行后对血吸虫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实施后可减少洪灾发生几率,因而控制因防洪抢险感染血吸虫病的机率;同时,洪灾的减少可减少洪水携带钉螺侵入堤内导致的居民血吸虫病感染;工程完成后的部分硬化护坡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不利于沿河钉螺扩散,减少了钉螺分布面积,有利于降低沿线居民感染血吸虫病的几率;因此,工程运行对血吸虫病防治总体表现为有利影响。

1.8水土流失

本工程建设过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共计1020.19 hm2,其中耕地177.87hm2,林地67.74 hm2,住宅用地59.08hm2,水域74.12 hm2,水利设施用地442.65hm2以及滩地198.73hm2。通过预测可得,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45704t,其中背景流失量8390t,新增水土流失量37314t。

2、环境保护措施

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各堤段的堤防主体工程完工后,尽快实施护坡工程和施工迹地植被恢复措施,充分利用堤防管理范围内的可绿化用地,按水土保持方案措施种植适宜的草本植物。

施工期间,以公告、宣传单、板报和会议等形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禁止施工人员猎捕蛙类、蛇类、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

2.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2.2.1开挖扬尘

堤防工程和水系治理工程中的开挖,容易产生扬尘。开挖时要保持开挖面的湿润,遇大风天气避免进行开挖。在靠近居民区的开挖区,若开挖面干燥,应采取洒水措施,减少扬尘的产生。

2.2.2混凝土拌合

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确需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

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对于临时的、零星的水泥搅拌场地,在场址选择时,尽量远离(200m)居民住宅、学校等。

2.3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现场开挖形成临时污水沉淀坑池,10~20m3,可用防水布或塑料薄膜防渗,污水排入沉淀池后经静置沉淀2h,处理后污水可用于砂石料再冲洗或混凝土的拌和,多余的污水经沉淀后排入河道。沉淀池中的泥浆在间歇期通过蒸发、晒干等自然干化脱水,可用于堤防填土。

(2)施工人员生活区尽可能安排在有污水管网的区域,将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中;附近无污水管网时,在施工区建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收集并初步处理后用于农田。禁止在取水口上游3500m和取水口下游200m的区域排放生活污水。

(3)根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中规定,取水口的上游3500m和下游200m及其纵深各200m的陆域均为生活饮用水源一、二类环境保护区,在其范围内进行工程施工时,建设单位需与沿线取水部门(主要是湖阳水厂和姑熟华业水厂)商量协调,同时建设单位安排好作业时间,错开水厂取水时段(4:00-14:00),该段工程可安排在下午或晚间(15:00-2:00)进行,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时采取防污屏,减少施工对水质影响;取水厂安排好取水时间,同时加大水厂的蓄水量,通过这些预防和处理措施后,工程施工对取水口的影响较小。

2.4声环境保护措施

(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高噪声机械配置减震机座等临时降噪设备。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可以通过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

(2)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3)在敏感地段设临时围栏隔声,本项目主要采取移动声屏障,既可挡尘,又可降噪。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特别是高噪声源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可适当建立单面声障。

(4)合理安排施工时段,一般不在夜间22:00至次日临晨6:00安排高噪音施工。因工程需要在夜间连续施工的,应事先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周围居民。

2.5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为防止施工期血吸虫病爆发流行,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各项血防环保措施,禁止携病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对血防措施进行不定期抽检。应制定应急控制方案,建立包括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环保局、血防所,水利局,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沿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