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二章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一、二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2.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A.3.0cm

B.3.25cm

C.3.00cm

D.3.5cm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能量转化的实验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太阳能电池发电

B.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C.电灯发光

D.弹弓将石头弹出

7.用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8.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0~15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周末,小美与爸妈自驾出游,汽车行驶中,小美与妈妈并肩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小美是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美是的。

1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L A、L B),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其中B尺的分度值是,则L A=cm,L B=cm。

13.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h,合m/s。

14.“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min。

15.图中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

1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m。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第17小题7分,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11分,共26分)

17.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看电视转播的NB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固定一个小卡通人物画。

(1)当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选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

(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但我们会感觉他们在跑动,是因为

18.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

(1)读出小车从A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 AC=cm。

(2)若小车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3秒,则小车经过AC的平均速度v AC=

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19.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m/s。

(2)下面有四个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3小题,第20小题4分,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怎样才能精确地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试着写出测量步骤。

21.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60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2.在苏州汽车站的一位旅客可选择乘坐普客或快客从苏州去上海。乘普客经机场路到达,从苏州到上海的里程为75km;乘快客经沪宁高速公路到达,从苏州到上海的里程为80km。下

表是车站候车室内普客和快客的里程时刻表(部分)。已知普客时速为60km/h,快客时速为100km/h,两车中途均不停车。问:

(1)从苏州到上海,普客和快客行驶的时间各是多少?

(2)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时整,普客和快客均正点发车,这位旅客想早点赶到上海,他应选

乘普客还是快客?说明理由。

第一、二章检测卷参考答案与点拨

1.D 2.C 3.A 4.A 5.C 6.B

7.D点拨:为准确测量,三角板直角边应与另一个三角板直角边靠紧,且应从有刻度的

地方测量起。

8.D9.BC10.AC

11.静止运动

12.甲1mm 2.1 2.11(2.10~2.12均可)

13.902514.12

15.0.1416.30450

17.(1)右以背景画为参照物

(2)看电视时,观众以球场为参照物

18.(1)10.00(2)3.3(3)小

19.(1)变速相等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不同0.16(2)C

20.选取100张纸作为一个整体,测出其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张数100,从而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合理即可)。

21.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限速40km/h;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的时间t

=s

v=0.6km

40km/h=0.015h=54s。

22.(1)从苏州到上海,普客行驶的时间t1=

75km

60km/h=1.25h,

从苏州到上海,快客行驶的时间t2=

80km

100km/h=0.8h;

(2)乘普客最早为8:20发车,则到达上海时为9:35;乘快客最早为8:35发车,则到达上海时为9:23,因此旅客想早点赶到上海应选择乘快客。

第三章检测卷

测试范围:第三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空

2.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讨论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

A.音调和响度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

7.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8.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

10.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观众耳朵的。

12.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是(选填“听枪声”或“看冒烟”)开始计时的。

13.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改变了。

14.“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15.爆炸声会使附近的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的。

16.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两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6分,共30分)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甲图中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18.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19.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否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如图所示的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填对应序号)。此过程中发声体是(选填“空气”或“试管和管内的水”)。

(2)用棒敲击试管下部,则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填对应序号)。此过程中发声体是(选填“空气”或“试管和管内的水”)。

20.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3小题,第21小题4分,第22小题4分,第23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1.某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导游带领两个人通过大雪山,路上,有一人拔出手枪准备朝天开枪,导游见状请求他不要开枪。但他没有听,仍然开了枪,结果出现了雪崩,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22.“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7062m。“蛟龙号”曾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 深处活火山的奥秘。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求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

23.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的长度,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2)

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第三章检测卷参考答案与点拨

1.D 2.C 3.A 4.C 5.B 6.C7.A8.D9.AD

10.ABC点拨: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地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11.振动空气12.0看冒烟

13.声源处响度14.产生传播

15.能量信息16.音色甲、丙

17.(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3)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或声波能传递能量)

18.(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19.(1)ABCD空气(2)DCBA试管和管内的水

20.(1)A B(2)55(3)控制变量法

21.因为开枪后发出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波引起周围空气的共振,扰动积雪,从而使雪山发生雪崩。

22.由v=s

t可得,“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的时间t=

s

v=

2700m

1500m/s=1.8s。

23.设这段铁路的长度为s,则t1-t2=Δt,s

v1-s

v2=Δt,s

340m/s-s

5200m/s=2s,s≈727.6m。

第四章检测卷(一)

测试范围:第四章第1~4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关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D.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镜面反射

3.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

A.0°

B.23°

C.32°

D.45°

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5.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6.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岸边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都是漫反射形成的

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7.如图所示,将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8.大伟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9.如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相同的是()

10.如图所示是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物体A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眼在C处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B.人眼在C处看到的是物体本身

C.潜望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D.潜望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选填“大”或“小”)。光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12.站在河边的人能看到对岸的景物,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景物上时发生了,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比较淡的原因是光在反射时一部分又发生了现象。

13.将一墨水瓶放在平面镜前6cm处,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

14.小璐同学在家中洗碗时发现筷子在水中会弯折,如图是她画的三支筷子在水中弯折的情景,图是正确的。这属于光的现象。

1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基础复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总第18课时 一、动与静 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的路程。公式:v=,导出公式:S=;t=。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二、快与慢 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测量工具:。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 2.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 、、、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 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 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__ _ 和 _; 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 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 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cm. 2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cm. 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mm,合 cm. 第三章声 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液 v气 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v空气=340m/s)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响度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示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乐音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和。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 音调 音色 乐音 乐音与噪音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 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 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 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学: 1) 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与实验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注意分针与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 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与宽度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瞧、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③“瞧”:读数瞧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就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就是不遵守规则就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就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1 mL =1 cm3) 7) 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 控制变量法: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运动的描述: 1) 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就是相对的,而运动就是绝对的。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就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就是静止的。 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就是静止还就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就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与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可选被研究物体做参照物。 5) 相对静止: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都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实例分析:小明坐火车、本与笔、风洞、空中加油、同步卫星。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图1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测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 的是( ) A .兵乓球的直径; B .拳头的宽度; C .2分硬币的厚度 D .保温瓶的高度. 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 ,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12.38cm . B .12.365cm . C .12.36cm . D .12.37cm .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7.2m=7.2×100=720cm . B .7.2m=7.2m ×100=720cm . C .7.2m=7.2×100cm=720cm . D .7.2m=7.2m ×100cm=720cm 4.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 A .最小刻度是mm 的米尺. B .最小刻度是cm 的3m 软尺. C .最小刻度为mm 的2m 直尺. D .最小刻度为mm 米的2m 卷尺. 5.图1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 A .2.40cm . B .2.4cm . C .13.40cm . D .2.40m .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 A .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 .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 .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 .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8.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9.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m ,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 ,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 .大于0.98m ; B .小于0.98m ; C .等于0.98m D .无法判断.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要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及其规律。 2.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重点) 3.会认识实验室的一些测量工具。(重点) 4.能动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 ★学习准备 1.观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象。 2.器材准备:饮料瓶、饮料管、气球、红色的液体等。 ★我能自学 阅读教材P1-2后填空 3.物理学不但是______ ___的科学,而且还是___ _____的科学。 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__ __ ___和____ ___的科学。 4.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 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5.阅读教材P7:认识以下实验器材。

其中: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 _____; 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 _______; 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____________; 力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8:科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宝藏,而且创建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 ____、___ ___、制定计划和___ _____、进行实验与__ ___、分析论证、_____ ___、_____ ___等七个环节。 ★我能探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七个要素可能不是单一环节出现, 也没有固定的顺序。 2、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测量 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和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 3、测量中测得的数值和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叫做,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避免的,误差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主要有: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 4、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测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1h= min= s。 5、当研究问题可能性收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同时保持其他因素,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和组成。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我们应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这个物体是;如果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说这个物体是; 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比;相同 比; 4、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与所用的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表示物体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式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是。路程的计算公式是,时间的计算公式是。

5、不同形式的运动状态对应着不同的形式,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还可以互相,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和的过程。 第三章声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振动停止,发 声也,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2、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为至,低于20Hz的声称为, 高于20000Hz的声称为。 3、音调是指乐音的,它是由声源的振动决定的,声源振动,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声源振动,音调就低,听起来声音低沉。 4、声音的响度称为,响度也叫。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振动幅度越,响度就大;振动幅度越,响度就小;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有关。 5、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区别两种不同的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6、噪声的等级划分:以为单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为,其前面的数字越大,表明噪声越强。 7、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 8、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当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相同的另一个物体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做。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的物体叫光源,光在介质中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和分居在法线两侧,等于,反射时,光路是的。 3、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可将发射分为和。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课题】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课时】 2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 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 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 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器材】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物理要学习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科学 实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本课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 会遇到各种测量,如长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力的测量、电流电压的测量等 等,而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许多测量仪器的示数都是以长度的示数为基 础的。因此,本课学习长度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长度的测量 1、学习长度的单位: 教师举例说明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 不用测量工具,一个高个同学和一个小个同学用手臂为标准测量黑板的长,得

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学生看书上介绍鲁班统一测量标准:木工尺的故事。 教师强调: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贸易的交流,各种测量都必须要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单位,国际上统一的单位制度叫国际单位制。 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 例题:进行下列单位换算:0.05千米= ______米, 20米= ______千米, 500厘米= _____米, 0.12米=______毫米,60毫米= _____米, 800微米=_____米, 6000纳米=____米. 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规格:量程:刻度尺所能测量的范围(刻度尺最大的示数)。 分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线。 放置:对齐、放正、紧贴。 读数:正视,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记录:数字和单位。 记录的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没有估计值时记 零。) 训练读数和记录,由测量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例:书上图1-2-6;导学与测评上例题 4、刻度尺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例:测篮球场的长和宽,应该选用量程为30米的皮尺。 测物理书的长和宽,应该选用量程为30厘米,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 测课桌的高,应该选用量程为1米,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米尺)。(二)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读数时的估计, 3、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少。 4、减少误差的方法:提高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八、实验完毕,学生应按要求整理好仪器、药品以及其它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若有损坏或丢失,要及时报告任课教师,并如实填写仪器报损单。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商后,可根据有关制度准予报损或责成赔偿。 九、经任教教师允许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教室。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长度测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4. 物质 分子 原子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不带电) 1.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 二、参照物 核外电子(负电) Km-------- m------- dm------- cm------- mm------- um ------ nm 2. 换算:换算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3. 使用刻度尺前要弄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4. 误差: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 数相同) 5. 特殊的测量方法: (1) 累积法:测纸张厚度,测钢丝直径 (2) 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球的直径,圆锥高度 (3) 替代法:测地图上铁路长 (4) 滚轮法:曲线长度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转过的圈数 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7、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8、实验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3、. 运动按运动尺度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1.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2. 参照物的选取:任意性;特殊性(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隐含性 3.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①选取参照物②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 4、同一物体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5. 相对静止的条件: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三、速度 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速度的公式:v=s/t 推导公式:s=vt t=s/v 4.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1 m/s =3.6 km/h; 1 km/h=(5/18)m/s 5.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四、能量 1、能量是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2、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1) 机械能:动能、势能 (2) 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以前也叫热能) (3) 电能 (4) 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等 3、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它形式。 第三章 声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 即消失

(完整版)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B.夏天,雨笼山峦 A.春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凌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第I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人步行速度约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 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 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 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B.放于A点 C.放于B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第3题) (第5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最全】【2020年最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课题第1课时走进实验室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了解物理是研究什么的以及物理知识有着广泛的应 用。 2.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知道观察和实验应注意些什么? 重点了解物理是研究什么 难点 教学 方法 讲解讨论观察 教学 手段 刻度尺等仪器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我们由于刚接触物理,还不知道物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要我们学什么,考什么以及怎样去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弄清楚这些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理研究什么, (1) 求学生看课本p1。图0--1中的四个图。提问:你会解答图中 所提出的问题吗? (2) 学生回答: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培养同学们积极思维、 分析解决问题的熊力。 (3)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补充一些有关问题,激发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什么力使苹果下落?这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使苹果下落。你知道月亮为什么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为什么火箭能飞上天? 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产生倒影?这是出于光的反射缘故。平面镜为什么能 成像?哈哈镜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加热水才沸腾?这是由于加热使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发生了剧烈的的汽化现象。你会判断水是否沸腾了?水沸腾时从水壶中喷出的“白汽”是怎样形成的?雷声难道真是雷公电母发怒吗?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什么雷公电母,这是自然界小的火花放 电。你知道量雨天为什么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高大的建筑物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电到家是怎么回事? (4)总结、并板书:引言.’ 物理是研究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的自然科学,找出规律,造福人类。 2.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实验之前先简介实验装置,提出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猜其结果,然后再进行演示,对实验用物理知识小结,落实到学习物理是有趣 味的。 (1)演示P2图0--2实验,提问:鸡蛋会和纸片一起飞出吗?小结。、 学生实验: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注意要前后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手指。提问:这时你看到的手指有何特点。答,可看到手指是放大 的。然后手持放大镜,把手臂伸直通过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答,可 看到手指是放大的。然后手持放大镜,把手臂伸直通过放大镜看窗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