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第1章

宏观第1章

宏观第1章
宏观第1章

第1章国民经济的计量及其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 A )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

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

c、等于C、In、S、Xn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GNP: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 B )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

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

c、等于C、S、G、和Xn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GDP

3、一国的GDP和GNP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GDP包括: A

a、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

b、固定资本消费

c、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支出

4、在哪种情况下,GDP会等于GNP? C

a、转移支付为零时

b、固定资本消费为零时

c、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为零时

d、个人税收为零时

5、假定李强支付1000元给王刚;则 D

a、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000元

b、可以肯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增加的

数量

c、可以肯定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但无法确定实际国内生

产总值是增加还是减少

d、根据已知信息无法确定国内生产总值是否发生变化

6、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怎样避免重复计算? C

a、在计算时包括转移支付

b、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都计算在内

c、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

d、只计算中间产品

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 B

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

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

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

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8、刘老师在家里后院自己种菜供自家食用,这种活动 D

a、不计算在GDP之内,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b、不计算在GDP之内,因为这里包含了中间产品

c、计算在GDP之内,因为它反映了生产活动

d、具有生产性,但不计算在GDP之内,因为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9、可以将哪几项加总求得GDP? B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进口

b、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消费和净出口

c、消费、投资、工资和租金

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进口

10、净出口是指: C

a、输往其他国家用于消费和投资的物品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减去进口

d、进口减去出口

11、国内私人总投资是指: B

a、私人投资加上公共投资

b、净投资加上资

本折旧

c、经过按物价变动幅度调整之后的净投资

d、净投资加上净出

12、在核算国民收入时下列哪一项会被计入“投资”项目? B

a、购买私人用汽车

b、购买新房屋

c、购买公司债券

d、购买金币

13、在经济学的定义中,投资包括: A

a、任何企业存货的增加

b、储蓄帐户上的现金增加

c、购买普通股票或优先股票

d、购买耐用品,如汽车、冰

箱等

14、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定义,投资是指:D

a、企业用于购置机器设备的支出

b、所有建筑

c、企业存货的变动

d、以上都是

15、要核算GDP时,政府转移支付(例如社会保障支出或失业救济等)

是: A

a、不计入GDP中的

b、计作投资支出

c、计作政府购买支出

d、计作消费支出

16、在核算GDP时,转移支付: B

a、不计入是因为它们仅仅反映通货膨胀水平

b、不计入是因为它们不具有"生产性"

c、计入是因为它们属于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d、计入是因为它们增加了接受者的支出

17、GDP与NDP的区别在于: D

a、GDP计算的是总出口,而NDP计算的是净出口

b、GDP包括企业税,而NDP不包括企业税

c、在计算GDP时计入的是净投资而计算NDP时计入的是总投资

d、在计算GDP时计入的是总投资而计算NDP时计入的是净投资

18、如果折旧高于当年私人总投资,则说明 B

a、名义GDP上升,但实际GDP下降

b、净投资是负的

c、该经济中的进口大于出口

d、经济在扩张

19、在哪种情况下,一国经济在扩大其资本品的存量?C

a、当净投资高于总投资时

b、当资本折旧高于总投资

c、当总投资高于资本折旧时

d、当总投资为正时

20、如果某年的国内私人总投资为1200亿元,净投资为650亿元,

则该年度该国的资本存量: D

a、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b、增加550亿元

c、减少550亿元

d、增加650亿元

根据以下数据做21-23题:(单位:亿元)

个人所得税:400 社会保障税150 企业间接税200 公司所得税:400 转移支付220 出口240 进口220 未分配公司利润350 政府购买支出900 国内私人总投资750

个人消费支出2500 国内私人净投资500 外国生产要素的净收入100

21、根据以上数据,GDP应为: B

a、3900亿元

b、4170亿元

c、4920亿元

d、3920亿元

22、根据以上数据,NDP应为 C

a、3700亿元

b、4870亿元

c、3920亿元

d、4170亿元

23、根据以上数据NI应为: A

a、3620亿元

b、3720亿元

c、3640亿元

d、4670亿元

根据以下数据做24-26题.(单位:亿元) C

总投资:180 国民收入:1000 净出口:20

个人收入:850 个人消费支出:700 储蓄:50

政府购买支出:200 国内生产净值:1050

24、根据以上数据,该经济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应为: C

a、1000亿元

b、950亿元

c、1100亿元

d、1070亿元

25、根据以上数据,资本折旧应为: B

a、100亿元

b、50亿元

c、20亿元

d、30亿元

26、根据以上数据,个人可支配收入应为: D

a、830亿元

b、770亿元

c、730亿元

d、750亿元

根据以下数据做27-30题(单位:亿元)

国内私人总投资:460 出口:90 个人可支配收入1900

个人储蓄:100 政府购买支出:840 固定资本消费520

外国要素净收入:100 红利:130 进口:120

企业间接税:220 个人所得税:380 社会保障税:230

27、根据以上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应为: C

a、3260亿元

b、2820亿元

c、3070亿

d、3130亿元

28、根据以上数据,国内生产净值(NDP)应为: B

a、2230亿元

b、2550亿元

c、2300亿

d、3480亿元

29、根据以上数据,国民收入(NI)应为: A

a、2230亿元

b、2490亿元

c、2080亿

d、3460亿元

30、根据以上数据,个人收入(PI)应为: D

a、1840亿元

b、2210亿元

c、2020亿

d、2280亿元

31、“增值”是指: D

a、GDP中因通货膨胀而相对于实际产出增加的价值部分

b、一国出口超过进口的部分

c、总投资超过净投资的部分

d、企业从其他主体手中购入投入品的价值与其产出的价值之

间的差额部分

32、如果将某产品各生产阶段的增值加总,可以得到: D

a、该产品的价格

b、该产品生产所产

生的总收入

c、该产品的全部成本(包括正常利润)

d、以上都是

33、如果一国经济中的外国要素净收入为零,则国民收入(NI)、企业

间接税和固定资本消费(折旧)的总和等于: B

a、国内生产净值(NDP)

b、国内生产总值(GDP)

c、个人可支配收入(DI)

d、个人收入(PI)

34、在下述指标中哪一个包含转移支付? B

a、NI

b、PI C、NDP d、GDP

35、GDP平减指数 A

a、的考察范围包括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产品

b、和消费品价格指数相同

c、是生产品价格指数的另一种称呼

d、所包含的产品和劳各比消费价格指数少

36、即使出现下述哪种情况,价格指数仍可能上升? D

a、经济中某些产品的价格下降

b、名义GDP下降

c、实际GDP下降

d、发生以上所有的任何一种

情况

37、实际GDP衡量的是 B

a、以计算期价格计算的计算期的总产出

b、以基期价格计算的计算期的总产出

c、以计算期价格计算的基期的总产出

d、以上都不是

38、如果某年的实际GDP为8000亿元而名义GDP为24000亿元,则

该年的价格指数为: D

a、100

b、200

c、240

d、300

39、假定以当年(计算期)价格计算,1985和1993年的GDP分别为

3600亿元和4500亿元,而1985年和1993年的价格指数分别为120和125(以1980年=100);则由此可知从1985至1993年实际GDP A

a、增加了大约600亿元

b、减少了大约320亿元

c、增加了大约1000亿元

d、增加了大约940亿元

40、如果名义GDP增加,则 C

a、价格水平肯定上升了

b、实际GDP必然减少

c、实际GDP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c、实际GDP也必然增加

41、如果某年某国的名义GDP是2800亿元,实际GDP是1600元,则

该年的GDP平减指数为: A

a、175

b、160

c、280

d、57

42、如果实际GDP增加且价格指数上升,则: C

a、GDP的增长率必然小于价格水平的上涨率

b、名义GDP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c、名义GDP必然增加

d、名义GDP必然减少

43、人们批评GDP指标不能精确衡量经济福利水平是因为:( D )

a、它未将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考虑在内

b、它未将产品质量的提高考虑在内

c、它未将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在内

d、以上都可能是

二、判断对错题

1、使用支出法核算GDP,衡量投资支出时应使用净投资指标而不是

总投资指标。错

2、计算GDP的最简单方法是将所有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加总。错

3、库存增加表明一国的总投资下降。错

4、在扩张性经济中,国内私人总投资高于折旧。对

5、价格指数等于100乘以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错

6、如果名义GDP为150,且GDP平减指数为200,则实际GDP为75。

7、在计算GDP时,所有在新建筑上的支出都计作投资。对

8、如果实际GDP为50且名义GDP为100,则价格指数为200。对

三、简答题

1、GNP和GDP两个宏观指标的区别是什么?

答: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由一国国民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国界之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两者的区别在于相差一个外国要素净收入,即从GDP中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我国的收入,再加上我国公民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的所得就得到GNP。

2、用支出法统计GDP时,包括哪些项目?

答:用支出法统计GDP时,包括家庭消费支出(C)、私人国内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和净出口(X-M)等四项。

3、使用GDP指标具有哪些利弊?

答: 利:使用GDP指标去衡量一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十分有用,也比较准确,它的高低与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状况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弊:1)GDP是一个总量指标,无法反映总量之中的构成和总产品如何分配的状况;2)GDP是一个量性指标,不能反映产品品质状

况;3)GDP是计量市场交易额的指标,无法包括地下经济的商品交换;4)在计算GDP时,无法将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纳入考虑因素之中;5)在计算GDP时,一些非市场交换的劳务未计算在内;6)各国工人因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的福利(享受)不能反映在内。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

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2),收入法:产品生产者所得到的收入 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3),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所支出的总量 支付所有产品的总额 三者等价的原因:首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支出额相等;其次,卖方所得等于买方所支;产品价值与收入都和支出相等 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恒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产出法:1,市场价值(测量的局限性)2,当年生产的产品和服务;3,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再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中间产品和服务)4.,GNP和GDP 存货:公司拥有的库存,包括未出售的成品、半成品及其原材料 GDP(本国领土范围)和GNP(本国生产要素)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最新整理)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2.发展 (1)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学派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战后,在凯恩斯的众多追随者中,如汉森、萨缪尔逊等的不断补充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它与 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凯 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主流派经济学在50-60 年代是其鼎盛时期。 ① 60 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70 年 代初发展成了“滞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实际经济现象发生了冲 突,他们的理论不能解释“滞涨”。70 年代中后期,新古典综合派用 “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和“菲力普斯曲线右上移”来解释“滞涨”,没有 说服力。其政策措施是“收入政策”,即控制收入的政策,最典型的就 是尼克松的“冻结工资和物价90 天”的政策。面对滞涨,新古典综 合派束手无策。 ②另一方面,从50-60 年代就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在70 年代十 分活跃,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是错误的,会给经济 带来巨大的危害。货币学派的理论引发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 到70 年代末,形成了新古典学派即(New Classical Economics)。其主 要代表有货币学派,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 新古典学派在80 年代达到其鼎盛时期。 (2)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 ①从80 年代初起,一些比较年轻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就在坚持凯恩斯 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 点和理论,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 。到80 年代大有重 振老凯恩斯主义雄风的架势。 ②另一方面,在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干预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做法,有些 还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如德国的弗莱堡学派,有些尚未有著名的理论做

宏观习题第1章

1 宏观经济学的对象、作用和方法 1 .1 判断题(你认为是正确的句子,在括号内画T,错误的画F。下同) 1.11 宏观经济学研究了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1.12 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府可以充分控制经济的发展。()1.1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析的复杂程度不同。()1.14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1.15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1.16 许多经济理论以模型的方式建立和发展,这些理论是对经济问题的尽可能充分详细的 描述。()1.17 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所以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基础不再是对个人行为 的分析。()1.18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不应对经济周期问题采取积极行动。()1.19 “看不见的手”的思想说明了给定一个国家的资源(自然、人力和技术)和财富的初 始分配,自由市场将使人们在经济上尽可能达到最好。()1.110 工资和价格的灵活性对“看不见的手”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1.11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工资与价格调整的看法是一致的。()1.112 凯恩斯学派倾向于怀疑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提倡政府在促进宏观 经济中的作用。()1.113 经济学家评价经济模型时只需进行逻辑推理而不需考虑假设是否合理。()1.114 经济学家们之所以在学术上存在许多争论,是因为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不一样。()1.115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主要的两个思想流派。() 答案 1.11 T;1.12 F;1.13 F;1.14 T;1.15 T;1.16 F;1.17 F;1.18 T; 1.19 T;1.110 T;1.111 F;1.112 T;1.113 F;1.114 F;1.115 T。 1.2 选择题(单选。下同) 1.2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A.价格稳定;

宏观经济学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 值总和。考察GDP的概念 A.所有经济交易 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 C.所有商品与劳务 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 A.500和200亿美元 B.2500和2200亿美元 C. 500和300亿美元 D.1500和2200亿美元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 B.C+I+G C.C+I+G+X-M D.C+I+G+X 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 B. C+I+G+X-M C.C+I+G+M D. C+I+G+M-X 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 A.转移支付 B.利息 C.租金 D.利润 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D.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 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购买公司债券 B.购买公司股票 C.购买国债 D.上述都不是 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A.属于消费支出 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 D.不计人国内生产总值 10.如果A国2000年(基期)的GDP为2 000亿元,该国2001年GDP平减指数为 2,实际GDP比2000年增加了50%,那么2OOl年的名义GDP等于( C )。 A.8 000亿元 B.4 000亿元 C.6 000亿元 D. 3 000亿元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虽然张小山每次打的上班比乘公交车上班需多花费9元钱,但却因此节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试考虑当张小山的收入至少为多少元/小时的时候,他才愿意选择打的上班(结合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的观点)? 答:资源存在相对稀缺性,由此导致了有限资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较决定了消费者的行为决策。 对张小山来说,上班乘公交和打的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替代的,加之时间是相对稀缺且是有成本(机会成本)的,工资越高,则其时间的机会成本越高。打的比乘公交多花费9元,但是其“收益”是半小时,所以当张小山的工资至少是18元/小时时,张小山才会选择打的。 2.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是如何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 答:斯密认为,只有在允许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时,才能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下,个人对私利的追求能够最终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古典经济学中,市场机制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价格调节机制,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被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表示出来,供给与需求在价格的调节下能够趋于一致,从而市场经济是内生稳定的。 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者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利用供给和需求分析工具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即从单一市场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个体的分散决策如何对各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产生影响,认为市场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市场供给与价格正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系统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内生稳定性。价格机制类似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协调供给与需求到达均衡。 3.要素市场包括哪几大类型的市场?其价格分别如何表示? 答:(1)要素市场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各种投入品所构成的市场。投入品(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代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土地”要素代表了所有自然资源,如石油、水、矿产等。在土地市场上,用地租来表示土地的价格。 “劳动”要素不是简单地指有多少人,它有时还包含了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技能(人力资本)。在劳动市场上,用工资来表示劳动的价格。 “资本”要素代表经济体生产出来的用于再生产的产品。如钢材是一种产品,然而当它被用于制造汽车时,它便成为资本品,一般通过货币的“价格”——利息来表示。 “企业家才能”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生产要素。面对着同样的土地、劳动或资本,不同的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关于经济法的形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B.法律是经济法构成的主体和核心 C.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D.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定 2. 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 )。 A.空气 B. 汽车 C. 商标权 D. 经济决策行为 3. 根据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当事人采取法律或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来划 分,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c )。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 B.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 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4. 下列各项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行为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的范围相适应,其权利能力范围一般以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为准 B.如果行为人故意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则该行为人无权主张行为无效,而善意的相对人或第三人,则可根据情况主张行为无效。 C.如果行为人基于某种错误认识而导致意思表示与内在意志不一致,则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 D.如果行为人进行某项特定的法律行为时,未能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的,则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5.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各项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行为人故意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说明存在欺诈,行为人可主张行为无效。 B.法人的权利能力范围一般以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为准,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的范围相适应。 C.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将一定条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是否发生的根据。 D.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亦当然不能生效;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的效力的丧失。 6. 甲对其儿子乙说,若乙能考上大学,甲将给乙买一台电脑。甲对其儿子乙的行为属于( b )。 A.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B.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C.附义务的法律行为 D.附权利的法律行为 7. 一位老人的儿子出国留学,老人将他儿子的房屋出租给一位年轻人居住,双 方约定,待老人的儿子留学回国,该房屋租赁关系终止。该法律行为属于( b )的法律行为。 A.附生效条件 B.附解除条件 C.附生效期限 D.附解除期限 8. 下列各项中,关于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d )。 A.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如果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2年当事人才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B.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均自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C.对无效民事行为的产生,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同的责任。 D.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都是欠缺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行为。 9. 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 b )。 A.甲从乙处买回一件假冒名牌产品 B.甲趁乙急需用钱之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从乙处买走一辆汽车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 一、概念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A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 以上都是

5. 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6.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 A.销售税 B.公司所得税 C.货物税 D.公司财产税 7.下列项目中,( C )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A.总统薪水 B. 股息 C. 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 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8.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D ) 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国民收入 D. 个人收入 三、多选题 1.下列可以列入GDP的有(BC) A.购买普通股票 B.购买当年生产的小汽车 C.买卖一幢旧房子的经纪人费用 D. 购买棉纱的总价值 2.用支出法核算GDP包括(ABCD) A消费 B.投资 C. 政府购买 D. 净出口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习题(AHUT)

1、假如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DP和GNP。 2、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十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 356.4 雇员酬金 1863.3 企业支付的利息 264.9 间接税 266.3 个人租金收入 34.1 公司利润 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120.3 红利 66.4 社会保险税 253.0 个人所得税 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 105.1 政府转移支付 347.5 个人消费支出 1991.9 请计算(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3、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 在1991年,美国的GDP是56775亿美元;GDP是56949亿美元。为什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差额? 在1991年,美国的GDP是56775亿美元;NDP是50514亿美元。解释这个差额。作为GDP的一部分的1991年的差额具有什么特征?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7.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为下表: 单位:十亿美元 个人租金收入 31.8 折旧 287.3 雇员的报酬 1596.3 个人消费支出 1672.8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 212.3 企业转移支付 10.5 统计误差 -0.7 国内私人总投资 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 339.8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 4.6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 534.7 产品和劳务的进口 316.5 净利息 179.8 财产所有的收入 130.6 公司利润 182.7 (1)用支出法计算GDP; (2)计算国内生产净值; (3)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8、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9、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见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单位:亿美元净投资 125

宏观经济学第1章习题及答案分析汇编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供给法则、*收入——消费曲线、*需求交叉弹性、*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供求规律、*边际储蓄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商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静态分析、*需求弹性、稀缺、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需求、需求量、需求法则、供给弹性、蛛网周期 二、单选: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的()。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饿下降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C、穷人应该不纳税 D、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5、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在改变 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态 C、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会发生 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 7、市场的出现要求()。 A、某一产品的买卖双方可以彼此交流信息 B、买卖双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货来实现交换 C、政府必须介入并对双方的活动予以调整 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8、如果商品市场存在过剩,那么()。 A、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 C、按照现行价格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宏观经济学笔记知识点概括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 GDP的含义: 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货投资应计入GDP; 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 5.GDP是个地域概念,与GNP相区别;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GDP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用; 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应社会福利水平; 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 4.GDP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GDP—坏的产出+ 未记入的好的产出—污染治理费用—资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持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CPI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 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CPI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CPI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CPI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二GDP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宏观习题第一章

CHA23 1.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她的男管家。在他们结婚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那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雇员)。结婚在这里如何影响GDP?结婚应该如何影响GDP? 2.苏宁超市从去年入库的库存中向顾客销售了价值10万元的电器。这笔交易对本地今年GDP各个组成部分将会有什么影响? 3.下面是1999年和2000年中国GDP的相关数据,请回答问题 (2)1999年到2000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3)按照1978年的价格衡量,1999年和2000年的真实GDP是多少?增长率是多少(4)比较名义GDP和真实GDP的大小,以及各自增长率的大小,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 4.1990年,东德和西德统一为一个国家,假设东德GDP为x,西德GDP为y,请问统一后的当年德国GDP应该大于、等于、还是小于x+y?为什么? 5.(课本问题与应用修改)下列每一种行为会如何影响GDP以及GDP的哪一部分?简要解释之 a.家里购买了一辆国产轿车 b.家里购买了一辆日产轿车 c.家里购买了一辆九成新的二手日产轿车 d.你家新买了一套别墅 e.铁道部建设了京哈高铁 f.你在食堂购买了一份炒饭 g.公司一直在使用日本打印机,由于钓鱼岛问题,现在改用国产打印机 6. (课本问题与应用)自从70年代以来,美国劳动力中妇女参工率急剧上升 a.你认为这种增加会如何影响GDP? b.现在设想一种包括用于家务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福利衡量指标。应该如何比较这种福利衡量指标的变动和GDP的变动? c.你会认为福利的其他方面与妇女劳动力参工率提高相关吗?构建一个包括这些方面的福利衡量指标现实吗? 7. (课本问题与应用修改)有一天韦氏(Webster)理发公司得到500美元理发收入。在这一天,其设备折旧价值为150美元。在其余的350美元中,Webster向政府交纳了30美元销售税,作为工资拿回家200美元,留120美元在公司以在未来增加设备。在他拿回家的200美元中,他交纳了80美元的所得税。根据这些信息,计算Webster对以下收入衡量指标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生产总值、国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一国境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

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3、试分析GDP的消涨指数、CPI和PPI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1)GDP 消涨指数,是指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为什么关注核算 ?理论和事实相互支撑,构成宏观经济学 ?有助于了解经济的基本特征 主要内容 GDP和GNP 计算方式:产出、收入和支出 NI,PI,和DPI 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和MPS(Material Product System)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 ?Simon Kuznets (库兹涅茨)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计了衡量国民收入组 成部分的标准(消费、储蓄和投资) ?Richard Stone(1913-1991) ?for having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s of national accounts and hence, greatly improved the basis for empirical economic analysis. 2.1 GDP和GN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在一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含义 ?流量的概念;最终产品价值;生产而不是销售的产品;计量市场活动产生的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区别 GDP 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联系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 NFP GDP- GNP GDP(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供给法则、*收入——消费曲线、*需求交叉弹性、*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供求规律、*边际储蓄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商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静态分析、*需求弹性、稀缺、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需求、需求量、需求法则、供给弹性、蛛网周期 二、单选: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的()。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饿下降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C、穷人应该不纳税 D、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5、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在改变 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态 C、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会发生 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 7、市场的出现要求( )。 A、某一产品的买卖双方可以彼此交流信息 B、买卖双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货来实现交换 C、政府必须介入并对双方的活动予以调整 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8、如果商品市场存在过剩,那么( )。 A、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 C、按照现行价格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D、现行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9、下列中的哪一个例子属于边际分析?()。 A、如果利润是正的,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B、如果新工厂增加的收益超过增加的成本,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C、如果在没有新工厂时,厂商正承受货币损失,那么它将建立一个新工厂; D、如果厂商能便宜地建立新工厂,它就会这样做。

宏观经济学 习题第一章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课外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问题中,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是() A.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会使GDP增加多少 B.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的工资低 C.降低工资会对单个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D.对企业征收的环境特别税会对整个环境污染的程度产生多大影响 2.若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3.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为() A.C=S B.I=S B.C=I D.Y=S 4.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支出包含的项目是() A.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5.若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能够说明的问题是() A.今年的物价上涨了 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不能确定 6.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为() A.I=S+T B.I=C+S B.I=S+G D.I=S+(T-G)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建筑去年已基本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计入今年的GDP B.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差额就是GDP与NDP的差额 C.转移支付增加了,但GDP不增加 D.如果两个邻居互相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付费用,会增加GDP 8.下面各选项中,不属于流量的经济变量是() A.某国2000年的国民收入B.某社会2002年的储蓄 C.某企业2004年底的资本量D.某地区2006年的消费 9.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GDP=8.7亿元 B.GDP=7.7亿元 C.GDP=8.6亿元 D.GDP=5亿元 10.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的构成公式是()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净出口 1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公司间接税的是() A.销售税 B.公司所得税 C.货物税 D.公司财产税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的四对基本概念 选择判断 四类主体、三个市场、六大问题、研究对象计算 利率与现值 论述 古典学派vs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策主张 第二章宏观经济衡量与均衡 名词解释 国民收入/支出 价格指数 生产函数(某些性质) 自生/派生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与短期 计算 国民收入恒等式 储蓄/投资/利率(例:习题2.13) 生产函数(产出弹性) 资本/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

第三章经济增长 名词解释 折旧 稳态 黄金律 平衡投资 中性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率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余值 计算/图示 ①在同时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投资的分解、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量 ②稳态的决定、条件与稳态过程 ③黄金律的决定、条件与黄金稳态过程 ④稳态时的有效人均资本增长率、有效人均产出增长率、总产出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 ⑤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⑥索洛余值、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述 ①从不同人口增长率情况下稳态的比较角度,论述人口增长对各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②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几类,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并举例说明

第四章失业 名词解释 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失业 充分就业 劳动力市场转移成本/搜寻成本 选择/判断 劳动力市场有效情况下失业的原因 失业保障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失效情况下失业的原因 第五章通货膨胀 名词解释 现金/狭义货币/广义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流动性偏好 铸币税 恶性通货膨胀 计算 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货膨胀率 论述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将其归类,并举例说明

第六章开放经济 名词解释 净出口 贸易顺差/逆差 名义/实际汇率 选择、判断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货币政策对名义汇率的影响 计算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例题)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例题) 论述 贸易的动因、贸易对国内经济和国民福利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产业、技术、市场等)的调整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名词解释 总需求及其构成 总供给 短期均衡:失业/充分就业/超充分就业均衡 滞胀 选择、判断 总需求冲击(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总供给冲击(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