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E《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E《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E《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说课稿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E《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说课稿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贯彻新课标的五个基本理念,努力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转变,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加速度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也是本章最后一节。加速度是继质点、位移、矢量、速度后学习的又一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个较大的知识跨度,其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是联系力和运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特点

教材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就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之后教材展示飞机起飞、迫击炮发射等具体的事例,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不同。然后借用速度图示法,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用v—t图像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思考与讨论”和“科学漫步”栏目的内容,在图像中认识变化率,可以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运动快慢的描述,初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于变化快慢也有感性的认识。

2、学生所欠缺知识和能力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运动了多少路程、位移、运动的快慢,

对于速度的快慢缺少感性认识;其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在头脑中很难形

成“加速度”的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依据新课标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

标。

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

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加速度方

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

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

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

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

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建立加速度的

概念,而难点是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和速度变化率。:

⑴重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⑵难点:速度大、速度的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为了满足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类比法和讲授法:

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选用了(1)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2) 探究式教学----有

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 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4)

讲授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2、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

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

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类比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5分钟)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我为学生准备了三小段视频,让学生感受:第一层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逐层深入,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视频1:播放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夜景。

(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是有快慢和方向的,即运动物体具有速度,速度有大小和方向)

视频2:观察公路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不同,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视频3:观察火车进站的运动过程和运载火箭发射的运动过程。

(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速度是会变化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的)

然后再根据教材“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这一实例,先让学生思考,

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分组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在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用的越短,速度变化越快。

结论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再提出:如何比较时间不同、速度变化量不同的情况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导学生类比描述时间不同、位移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从而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2、自主学习(10分钟)

(自学提纲)

加速度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2)定义:加速度是与的比值。

(3)定义式:单位:

(4)数值意义: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内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强调“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及类比速度说比值定义法”。

3、理解提高(15分钟)

为了进一步的理解加速度概念,我准备了下面两个例题。

例1、笔直的公路上,某汽车起步时,在5秒内速度由0增加到了10m/s ;而该车刹车时,在3秒内速度由15m/s 减少到了0,试求:该汽车在起步时、刹车时的加速度。

①先让学生运用加速度公式,计算汽车的加速度,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自主认识到要反映出汽车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一定要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然后从加速度定义式的角度理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的关系。

②让学生分别画出汽车起步、刹车两过程的初、末速度图示(仿照教材p 27页图1.5-2),通过图示确定出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归纳总结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

强调:

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③让学生比较两加速度的大小,并说明加速度正负的物理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加速度概念对加速运动物体和减速运动物体的都适用,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后概念——“减速度”。

例2、沿光滑水平面以10cm/s 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接触的时间为0.2s ,求:小球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

让学生能够会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两个学生到前面黑板展示,请同学点评。最后老师强调应用加速度定义式计算时一定注意: 1、统一单位 2、规定正方向

5、当堂检测 (4分钟)

检测(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的大小

C.物体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F.速度改变得越快,加速度越大

G.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

检测(2)炮弹在炮筒内的加速度a=5×105m/s2,跳伞者着陆的加速度为a=-24.5m/s2,试比较这两个加速度的大小并说明正负分别表示什

么物理意义?

①加深学生对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理解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6、作业布置(1分钟)

教材 P29 “问题与练习”1、2、4题

五、板书设计

一﹑加速度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定义式:单位:

4、数值意义:

二﹑加速度矢量性(方向性)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1、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V0>0, a>0 )

2、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反向(V0>0, a<0 )

我的说课完毕,祝各位评委、老师: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

沪科版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一物理期末试 题及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命题人:金台高中王党朝)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清楚.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请把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第一个比较精确测量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 .哥白尼 B .开普勒 C .牛顿 D .卡文迪许 2.关于功率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P=W/t 可知,机械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B .根据P=Fv 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一定与速率成反比 C .由P=W/t 可知,只要知道t s 内机械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功率 D .由P=F ·v 可知,当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率成反比 3.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从两个高度相等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顶从静止开始下滑,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到达底部时重力的功率相等 B 、到达底部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 、下滑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D 、到达底部时动能相等 4.质量为m 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由静止下滑,当下滑时间t(s)时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A.αsin 2122t mg B. 222 1 t mg C. 22t mg D. α222sin 2 1 t mg 5.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在物体上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仍是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6.在高为H 的桌面上以速度v 水平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运动到距地面高为h 的A 点时,如图,(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下列正确的说法的是 A.物体在A 点的机械能为mgh mv +22 1 B.物体在A 点的机械能为22 1 mv mgH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除研究物外任意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1m= 10dm = 10 2㎝ = 103mm =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量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106μm 5、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6、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8、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密度C.体积D.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D.一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 6、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27 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7、A、B两个实心球,已知V A>V B,m Bρ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9、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DVD影碟B.电话磁卡C.电脑软盘D.磁悬浮列车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12、图9—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 分) 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 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 dm cm mm 卩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2 3 6 9 1m= 10 dm = 10 cm = 10 mm= 10 卩m= 10 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 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卩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3 6 1s= 10 ms= 10 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试题及答案

物理选修3——1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2.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 B.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C.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 D.电容的常用单位有μF和pF,1μF=103pF 3.正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那么可以断定,它所在的电场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4.(2009广东湛江期末调研考试,4)右图为两电阻R a和R b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电阻R a与R b的大小关系为 A.R a >R b B.R a

A.4 V B.8 V C.12 V D.24 V 6.(2009湖北宜昌“三校联合体”期末联考,2)如图所示,在示波管下方有一根水平放置的通电直电线,则示波管中的电子束将 A.向上偏转 B.向下偏转 C.向纸外偏转 D.向纸里偏转 7.将悬挂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A 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空心球C 内(不和球壁接触),另有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带负电的小球B 向C 靠近,如图所示,于是有 A.A 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 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B.A 的位置不变,B 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C.A 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 的位置不变 D.A 和B 的位置都不变 8.如图所示,MN 是一条水平放置的固定长直导线,P 是一个通有电流I 2的与MN 共面的金属环,可以自由移动.长直导线与金属圆环均包有绝缘漆皮.当MN 中通上图示方向的电流I 1时,金属环P 在磁场力作用下将 A.沿纸面向上运动 B.沿纸面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由于长直导线包有绝缘漆皮,其磁场被屏蔽,金属环P 将静止不动 9.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F ,若它们的带电荷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距离减小为原来的2 1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16F B.4F C.F D.F 2 1 10.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金属板M 上放一个放射源C ,可向纸面内各个方向射出速率均为v 的α粒子,P 是与金属板M 平行的足够大的荧光屏,到M 的距离为d .现在 P 与金属板M 间加上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调整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恰使沿M 板向上射出的α粒子刚好垂直打在荧光屏上.若α粒子的质量为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 2 3 6 9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 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沪科版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沪科版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 【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选用精密仪器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改进测量方法 (三)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案1

资源信息表 第一章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在初中路程—时间图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乃至后续各种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路程—时间图像,以及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等知识为基础。 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龟、兔的运动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图像也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经过交流、讨论引人s- t图像;进而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根据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的分析、比较,认识物理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 - 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本节课不涉及“面积”正、负与位移方向的关系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 t图像和v- 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s- 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四、教学资源 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坐标纸、直尺。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像和v-t图像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对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再通过制作“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建立s- t图像的概念,进而结合数学知识,通过图像间的类比,建立v- t 图像的概念;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认识s- t图像和v- t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 、 、 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 → → → →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观众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⑵裁判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 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 。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 。 速度定义: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大。 换算:1m/s= km/h 1km/h= m/s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C 、路程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像: v s t = t s v = v t s =

Ⅱ变速运动: A、定义: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 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 径为L/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5)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女生30人;八(6)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女生33人;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5、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四章多彩的光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的重点和要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运动是本章的第一节,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直线运动的基础。 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需积累较多的相关生活经验,知道生活中关于运动和静止的一些自然常识,如地球会绕太阳转等。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设计从“手抓子弹”的小故事引入。通过对生活中的多个实例交流并归纳出机械运动概念。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归纳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对生活中典型实例的解释,进一步巩固参照物的概念,同时解决“如何选取合适参照物?”的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初步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4)学会用参照物解释物体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我概念,形成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机械运动情况,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初步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四、教学资源 1、器材:磁带盒,白纸。 2、学习活动卡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运动的概念。二是参照物概念的建立。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和体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当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出现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实验、举例和讨论得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法是:当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出现矛盾时,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前,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方法是: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解释的手段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方法的教育。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沪科版高一物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命题人:斗鸡中学李卫东)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表格内。 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9N、16N, 它们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合力的最大值是25N B.合力的大小可能是16N C.合力的最小值可能是零D.合力的大小可能是8N 2. 物体沿直线以恒定加速度运动, 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 24t-6t2, (s的单位是m, t的单位是s)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1 6 s B.4s C.2s D.24s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 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越大, 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越快, 加速度一定越大 4.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从抛出上升至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从最高点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为t2。若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A、t1>t2 B、t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同种材料物体A和B紧 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B施于A的作用力的 大小为 A、F1 B、F2 C、 (F1—F2) /2 D、(F1+F2) /2 7. 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a与力F之间的关系的图线,分析图线可知 ①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g A>g B ②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m Am B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o A B a F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高一物理下期末试 卷及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高一物理期末质量检测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卷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 3.交卷时,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 ..有一个正确。) 1.某位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低压交流电源 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C.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 2.沿高度相同、长度和粗糙程度均不同的斜面把同一物体从底端拉到顶端,比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正确的是( ) A.沿长度大的粗糙斜面拉,克服重力做功最多 B.沿长度小的粗糙斜面拉,克服重力做功一定最少 C.无论长度如何,斜面越粗糙,克服重力做功越多 D.几种情况下,克服重力做功一样多 3.在下列所述的物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的过程 B.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 C.汽车关闭油门后沿水平公路向前滑行的过程 D.从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落在竖立的弹簧上,压缩弹簧的过程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以较大速度v a向前运动,与以较小速度v b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连有轻质弹簧的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在 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当系统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 A.v a>v b B.v a=v b C.v a<v b D.无法确定 5.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1所示,F1和F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点的速率比在B点的大, 则太阳是位于( ) A.F2B.A C.F1D.B 6.关于天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C.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 4题图5题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