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必修一《优化方案》答案 第一章

高中数学必修一《优化方案》答案 第一章

高中数学必修一《优化方案》答案 第一章
高中数学必修一《优化方案》答案 第一章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读教材·填要点]

1.元素与集合

(1)元素与集合的定义:

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①确定性:即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是确定的.

②互异性:即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③无序性.

(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

2.集合的表示方法

除了用自然语言表示集合外,还可以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小问题·大思维]

1.著名数学家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提示:不能,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故著名数学家是不确定的对象,所以不能构成集合.2.一个集合能表示成{s,k,t,k}吗?

提示:不能,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5,-8}和{(-5,-8)}是同一集合吗?

提示:不是同一集合.集合{-5,-8}中元素有2个,为数.而集合{(-5,-8)}中有一个元素为坐标(-5,-8).

[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某校2013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2)不超过20的非负数;

(3)帅哥;

(4)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5)3的近似值的全体.

[自主解答]“高个子”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1)不能构成集合.(2)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3)“帅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能构成集合;(4)“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5)不能构成集合.——————————————————

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1.下列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B.2013年沈阳全运会比赛的所有项目

C.2010年上海世博园中所有漂亮的展馆

D.世界上的高楼

答案:B

[例2] 已知集合A ={a +2,(a +1)2,a 2+3a +3},若1∈A ,求实数a 的值. [自主解答] 若a +2=1,则a =-1,所以A ={1,0,1},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

若(a +1)2=1,则a =0或a =-2, 当a =0时,A ={2,1,3},满足题意. 当a =-2时,A ={0,1,1},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

若a 2+3a +3=1,则a =-1或a =-2(均舍去). 综上可知,a =0.

例2中1∈A 改为4∈A ,则结果如何? 解:若a +2=4,则a =2. ∴A ={4,9,13}满足题意. 若(a +1)2=4,则a =1或a =-3. 当a =1时,A ={3,4,7},满足题意. 当a =-3时,A ={-1,3,4,}满足题意. 若a 2+3a +3=4,

则a =-3±132,代入后都满足题意,故a 的值为a =1,a =2,或a =-3或a =-3±132.

—————

—————————————

1.这类问题既要用元素的确定性,又要利用互异性检验解的正确与否.初学者解题时易忽略元素的互异性,学习中要高度重视.另外,本类问题往往涉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一个集合中,元素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这两个集合就是同一个集合.

————————————————————————————————————————

2.含有两个实数的集合A 可以表示为{a -3,2a -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A ={a -3,2a -1},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a -3≠2a -1. ∴a ≠-2.

∴a 的取值范围为a ≠-2.

[例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

????

x +y =3

x -y =5的解集;

(2)不等式2x -3>5的解集.

[自主解答] (1)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 x +y =3x -y =5}.解方程组,得?

????

x =4,

y =-1故集合

用列举法表示为{(4,-1)}.

(2)由2x -3>5可得x >4,所以不等式2x -3>5的解集为{x |x >4,x ∈R }. —————

—————————————

1.一个集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需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同时注意列举法和描述法的适用范围.

2.方程(或方程组)的解的个数较少,因此方程(或方程组)的解集一般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用描述法表示.注意,当题目中要求求出“…的解集”或写出“…的集合”时,一定要将最终结果写成集合的形式.

————————————————————————————————————————

3.有下面六种表示方法

①{x =-1,y =2} ②?

??

(x ,y )??? ???

??

?????x =-1,y =2.

③{-1,2} ④(-1,2) ⑤{(-1,2)} ⑥{x ,y |x =-1,或y =2}.

其中,能正确表示方程组?

????

2x +y =0,

x -y +3=0的解集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空格上).

解析:

答案:②⑤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1,0,x,若x3∈A,求实数x的值.

[错解]∵x3∈A,故x3=0或x3=1或x3=x,

若x3=0,则x=0;

若x3=1,则x=1;

若x3=x,则x=1或x=0.

综上所述:所求x的值为0或1.

[错因]本题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考虑到元素的互异性,解出来的结果没有代入检验,得出了错误结果;二是解x2=x时漏掉了x=-1这个答案,也导致了错误的结果.[正解]∵x3∈A,

∴x3是集合A中的元素.

又∵集合A中含有3个元素,∴需分情况讨论:

①若x3=0,则x=0,此时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0,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②若x3=1,则x=1,此时集合A中有两个元素1,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③若x3=x,则x=0、x=-1或x=1,当x=0、x=1时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都舍去.当x=-1时,此时集合A中有三个元素1,0,-1,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综上可知,x=-1.

1.有下列各组对象: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②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

③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

④正三角形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个数是()

A .2

B .3

C .4

D .5

解析:①不能构成集合,“接近”的概念模糊,无明确标准.②不能构成集合,“比较小”也是不明确的,多小算小没明确标准.③④均可构成集合,因为任取一个元素是否是此集合的元素有明确的标准可依.

答案:A

2.下面几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②若-a ?N *,则a ∈N *;

③若a ∈N *,b ∈N *,则a +b 最小值是2; ④x 2+4=4x 的解集是{2,2}. A .0 B .1 C .2

D .3

解析:N *是正整数集,最小的正整数是1,故①正确;当a =0时,-a ?N *,且a ?N *,故②错;若a ∈N *,则a 的最小值是1,又b ∈N *,b 的最小值也是1,当a 和b 都取最小值时,a +b 取最小值2,故③正确;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④是错误的.故①③正确.

答案:C

3.已知集合M ={3,m +1},且4∈M ,则实数m 等于( ) A .4 B .3 C .2

D .1

解析:∵4∈M ,∴4=m +1,∴m =3. 答案:B

4.已知①5∈R ②1

3∈Q ③0={0} ④0?N

⑤π∈Q ⑥-3∈Z .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①②⑥是正确的;③④⑤是错误的. 答案:3

5.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A ={x |x =3k +2,k ∈Z },B ={x |x =6m -1,m ∈Z },则有:17______A ;-5______A ;17________B .

解析:令3k +2=17得,k =5∈Z . 所以17∈A .

令3k +2=-5得,k =-7

3?Z .

所以-5?A .

令6m -1=17得,m =3∈Z ,

所以17∈β. 答案:∈,?,∈

6.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的全体; (2)大于-3.5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 (3)梯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4)所有非负偶数的集合; (5)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集合; (6)方程(x -1)(x -2)=0的解集; (7)不等式2x -1>5的解集.

解:(1){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2){-3,-2,-1,0,1,2,3,4,5,6,7,8,9,10,11,12}. (3){x |x 是梯形}或{梯形}. (4){0,2,4,6,8,…}. (5){x |x =3n ,n ∈Z }. (6){1,2}. (7){x |2x -1>5}.

一、选择题

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一切很大的数 B .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 C .美丽的小女孩

D .方程x 2-1=0的实数根

解析:选项A ,B ,C 中的对象都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故A ,B ,C 中的对象都不能组成集合.

答案:D

2.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有( ) ①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②集合{y |y =x 2-1}与集合{(x ,y )|y =x 2-1}是同一个集合; ③1,32,6

4,????-12,0.5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④集合{(x ,y )|xy ≤0,x ,y ∈R }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错的原因是元素不确定;②前者是数集,而后者是点集,种类不同;③32=64,

???

?

-12

=0.5,有重复的元素,应该是3个元素;④该集合还包括坐标轴上的点.

答案:D

3.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6

C .8

D .10

解析:列举得集合B ={(2,1),(3,1),(4,1),(5,1),(3,2),(4,2),(5,2),(4,3),(5,3),(5,4)},共含有10个元素.

答案:D

4.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A ={1,2},B =(0,2),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2

C .3

D .6

解析:依题意,A *B ={0,2,4},其所有元素之和为6. 答案:D 二、填空题

5.集合A ={(2,-2),(2,2)}中含有________个元素. 解析:∵(2,-2),(2,2)是两个点,∴有2个元素. 答案:2

6.已知集合A ={(x ,y )|y =2x +1},B ={(x ,y )|y =x +3},a ∈A 且a ∈B ,则a 为________. 解析:∵a ∈A 且a ∈B ,

∴a 是方程组?????

y =2x +1y =x +3的解.

解方程组,得?

????

x =2

y =5,

∴a 为(2,5). 答案:(2,5)

7.用描述法表示方程x <-x -3的解集为________. 解析:∵x <-x -3, ∴x <-3

2

.

∴解集为{x |x <-3

2}.

答案:{x |x <-3

2

}

8.{(x,y)|(x+2)2+|y-3|=0,x,y∈R}=________.

解析:由(x+2)2+|y-3|=0,又(x+2)2≥0,|y-3|≥0,所以(x+2)2=0,|y-3|=0,所以x=-2,y=3,所以{(x,y)|(x+2)2+|y-3|=0,x,y∈R}={(-2,3)}.

答案:{(-2,3)}

三、解答题

9.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3和2a-1,

(1)若-3∈A,试求实数a的值.

(2)若a∈A,试求实数a的值.

解:(1)因为-3∈A,

所以-3=a-3或-3=2a-1.

若-3=a-3,则a=0.

此时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

若-3=2a-1,

则a=-1.

此时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a的值为0或-1.

(2)因为a∈A,

所以a=a-3或a=2a-1.

当a=a-3时,有0=-3,不成立.

当a=2a-1时,有a=1,此时A中有两个元素-2,1,符合题意.综上知a=1.

10.已知集合A={x|kx2-8x+16=0}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解:当k=0时,原方程变为-8x+16=0,

所以x=2,此时集合A={2};

当k≠0时,要使一元二次方程kx2-8x+16=0有两个相等实根,需Δ=64-64k=0,即k=1.

此时方程的解为x1=x2=4,集合A={4}.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读教材·填要点]

1.子集的概念

3.空集

(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用符号表示为:?.

(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子集的有关性质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小问题·大思维]

1.若A B,则A?B且A≠B,对吗?

提示:对.∵A B,首先A?B,其中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即A≠B.

2.任何集合都有真子集吗?

提示:不是,空集?就没有真子集.

3.{0}和?表示同一集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0}和?不是同一个集合.{0}表示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且? {0}.

[例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

[自主解答]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1},{2},{3};

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1,2},{1,3},{2,3};

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1,2,3}.

由此得集合A的所有子集为?,{1},{2},{3},{1,2},{1,3},{2,3},{1,2,3}.

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A本身,即{1,2,3},剩下的都是A的真子集.

——————————————————

1.求解有限集合的子集问题,关键有三点:

(1)确定所求集合;

(2)合理分类,按照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依次写出;

(3)注意两个特殊的集合,即空集和集合本身.

2.一般地,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有2n-2个. ————————————————————————————————————————

1.已知集合M满足{2,3}?M?{1,2,3,4,5},求集合M及其个数.

解:当M中含有两个元素时,M为{2,3};

当M中含有三个元素时,M为{2,3,1},{2,3,4},{2,3,5};

当M中含有四个元素时,M为{2,3,1,4},{2,3,1,5},{2,3,4,5};

当M中含有五个元素时,M为{2,3,1,4,5}.

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M为{2,3},{2,3,1},{2,3,4},{2,3,5},{2,3,1,4},{2,3,1,5},{2,3,4,5},{2,3,1,4,5},集合M的个数为8.

[例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________.

(1){a}?{a};(2){1,2,3}={3,1,2};(3)0?{0};

(4){1} {x|x≤5};(5){1,3} {3,4}.

[自主解答]

[答案](1)(2)(4)

——————————————————

集合间关系的判定的步骤:

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 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 ,若是,则A ?B ,否则A B ;,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 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 ,若是,则B ?A ,否则B A ;,

最后,下结论:若A ?B ,B ?A ,则A =B ;若A ?B ,B A ,则A B ;若A

B ,B ?A ,

则B A ;若上述三种情况都不成立,则A

B ,B

A .

[注意] 有时一个集合可以看成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如{1}可以看成集合{{1},1,2,3}中的元素,也可以看成子集,因此{1}∈{{1},1,2,3}与{1}?{{1},1,2,3}都正确. ————————————————————————————————————————

2.集合M ={x |x 2+x -6=0},N ={x |2x +7>0},试判断集合M 和N 的关系. 解:M ={-3,2},N =?

??

?

??x |x >-72.

∵-3>-72,2>-7

2,

∴-3∈N,2∈N .∴M ?N . 又0∈N ,但0?M ,∴M N .

[例3] 已知集合A ={x |-3≤x ≤4},B ={x |2m -1

[自主解答] ∵B ?A ,

(1)当B =?时,m +1≤2m -1,解得m ≥2. (2)当B ≠?时,有????

?

-3≤2m -1,m +1≤4,

2m -1

解得-1≤m <2, 综上得m ≥-1. —————

—————————————

(1)利用集合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

(2)此类问题通常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一般含“=”用实点表示,不含“=”用虚点表示.

(3)此类问题还应注意“空集”这一“陷阱”,尤其是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初学者会

想当然认为非空集合而丢解,因此分类讨论是必须的.

————————————————————————————————————————

3.设集合A ={1,3,a },B ={1,a 2-a +1},且A ?B ,求a 的值. 解:∵A ?B ,而a 2-a +1∈B ,∴a 2-a +1∈A . ∴a 2-a +1=3或a 2-a +1=a . 当a 2-a +1=3时,a =2或a =-1.

(1)a =2时,A ={1,3,2},B ={1,3},这时满足条件A ?B ; (2)a =-1时,A ={1,3,-1},B ={1,3},这时也满足条件A ?B .

当a 2-a +1=a 时,a =1,此时A ={1,3,1},B ={1,1},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a =1.

∴a 的值为2或-1.

高手

否走出迷宫!

已知M ={x |x 2-3x +2=0},N ={x |x 2-2x +a =0},若N ?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错解] ∵M ={x |x 2-3x +2=0}={1,2},

(1)当N ={1}时,有????? 1+1=2,

1×1=a ,∴a =1.

(2)当N ={2}时,有?????

2+2=2,

2×2=a ,不成立.

(3)当N ={1,2}时,有?

????

1+2=2,

1×2=a ,不成立.

所以,a =1.

[错因]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决集合关系问题时极易忽略?,错解中没有考虑集合N 为?的情况.

[正解] ∵M ={x |x 2-3x +2=0}={1,2},

又N ?M ,∴N =?,或N ={1},或N ={2},或N ={1,2}. (1)当N =?时,方程x 2-2x +a =0的判别式Δ=4-4a <0,即a >1.

(2)当N ={1}时,有?

???? 1+1=2,1×1=a ,

∴a =1.

(3)当N ={2}时,有?

????

2+2=2,

2×2=a ,不成立.

(4)当N ={1,2}时,有?

????

1+2=2,

1×2=a ,不成立.

综上可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②若A B ,B C ,则A C ;

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子集; ④如果不属于B 的元素也不属于A ,则A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①空集只是空集的子集而非真子集,故①错;②真子集具有传递性,故②正确;③若一个集合是空集,则没有真子集,故③错;④由韦恩(Venn)图易知④正确.

答案:C

2.设集合M ={x |x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0}?M B .{0}∈M C .?∈M

D .0?M

解析:选项B 、C 中均是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错误;选项D 中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错误.

答案:A

3.已知集合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矩形},C ={x |x 是正方形},D ={x |x 是菱形},则( )

A .A ?

B B .

C ?B C .

D ?C

D .A ?D

解析:选项A 错,应当是B ?A .选项B 对,正方形一定是矩形,但矩形不一定是正方形.选项C 错,正方形一定是菱形,但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选项D 错,应当是D ?A .

答案:B

4.已知? {x |x 2-x +a =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x |x 2-x +a =0}. ∴{x |x 2-x +a =0}≠?. 即x 2-x +a =0有实根.

∴Δ=(-1)2-4a ≥0,得a ≤1

4.

答案:a ≤1

4

5.若{a,0,1}={c ,1

b ,-1},则a =________,b =________,

c =________.

解析:∵1b ≠0,∴c =0,∴a =-1,1

b =1.∴a =-1,b =1.

答案:-1 1 0

6.已知集合A ={-1,3,2m -1},集合B ={3,m 2},若B ?A ,求实数m 的值. 解:∵B ?A ,∴m 2=-1,或m 2=2m -1,当m 2=-1时,显然无实数根;当m 2=2m -1时,m =1.∴实数m =1.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M ={x ∈Z |-3

D .16

解析:∵M ={x ∈Z |-3

答案:C

2.定义集合A *B ={x |x ∈A ,且x ?B },若A ={1,2,3,4,5},B ={2,4,5},则A *B 的子集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由题意知A *B ={1,3}, ∴A *B 的子集个数为22=4个. 答案:D

3.已知集合M ={x |-5

C .R ={y |-π

D .S ={x ||x |≤3,x ∈N }

解析: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再观察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M ={-2,-1,0,1},集合R ={-3,-2},S ={0,1},不难发现集合P 中的元素-3?M ,集合Q 中的元素2?M ,集合R 中的元素-3?M ,而S ={0,1}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M 中,所以S ?M ,且S M .

答案:D

4.已知集合A ?{0,1,2},且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A .6 B .5 C .4

D .3

解析:集合{0,1,2}的子集为:?,{0},{1},{2},{0,1},{0,2},{1,2},{0,1,2},其中含有偶数的集合有6个.

答案:A 二、填空题

5.已知集合A ={x |a -1≤x ≤a +2},B ={x |3

解析:∵A ?B ,∴?

????

a -1≤3,a +2≥5,

∴3≤a ≤4. 答案:3≤a ≤4

6.设a ,b ∈R ,集合{0,b

a

,b }={1,a +b ,a },则b -a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a ≠0,则a +b =0,a =-b ,所以b

a =-1,则a =-1,

b =1,故b -a

=2.

答案:2

7.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0}; ②? {0}; ③{0,1}?{(0,1)}; ④{(a ,b )}={(b ,a )}.

解析:∵? {0},∴①错误;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②正确,{(0,1)}是含有一个元素的点集,③错误;{(a ,b )}与{(b ,a )}是两个不等的点集,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②.

答案:②

8.已知集合P ={1,2},那么满足Q ?P 的集合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P ={1,2},Q ?P ,

∴集合Q 可以是?或{1}或{2}或{1,2}. 答案:4 三、解答题

9.由“2,a ,b ”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与由“2a,2,b 2”三个元素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求a ,b 的值.

解:根据集合相等,有

????? a =2a ,b =b 2或?

????

a =

b 2

,b =2a , 解得????? a =0,b =1或?????

a =0,

b =0

或???

a =14

,b =12.

再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得?

????

a =0,

b =1或

???

a =14

,b =12.

10.设集合A ={x |x 2-5x +6=0},B ={x |x 2-(2a +1)x +a 2+a =0},若B ?A ,求a 的值. 解:法一:A ={x |x 2-5x +6=0}={2,3},由B ?A 得,B =?,或B ={2},或B ={3},或B ={2,3},由于Δ=(2a +1)2-4a 2-4a =1>0,

∴B ≠?,且B 含有两个不同元素.

∴B ={2,3},需2a +1=5和a 2+a =6同时成立, ∴a =2. 综上所述:a =2.

法二:A ={x |x 2-5x +6=0}={2,3}, B ={x |x 2-(2a +1)x +a 2+a =0}={x |(x -a )· (x -a -1)=0}={a ,a +1}, ∵a ≠a +1,

∴当B ?A 时,只有a =2且a +1=3. ∴a =2.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一课时 并集与交集

[读教材·填要点]

1.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定义

2.并集与交集的运算性质

1.若A={1,2,3},B={3,4,5},那么A∪B={1,2,3,3,4,5}对吗?如何表示A∪B和A∩B?

提示:A∪B={1,2,3,3,4,5}是不对的,因为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A∪B={1,2,3,4,5},A∩B ={3}.

2.你认为并集概念中的“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或”意义一致吗?有什么区别?

提示:并集中的“或”与生活中“或”是不一样的.生活用语中的“或”是“或此”“或彼”只取其一,如“老师让张明或李红去开会”,意思是张明去也可以,李红去也可以,但不包括张明和李红一起去这种情况;而并集中的“或”则是“或此”“或彼”“或彼此”.3.若集合A与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能否说集合A与集合B没有关系?

提示:当两集合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集合A与B没有关系,而是A∩B=?.

[例1]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 A.{-1,2,3}B.{-1,-2,3}

C.{1,-2,3} D.{1,-2,-3}

[自主解答]A={x|(x-1)(x+2)=0}={1,-2};B={x|(x+2)(x-3)=0}={-2,3},∴A∪B={1,-2}∪{-2,3}={-2,1,3}.

[答案] C

——————————————————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看清集合中元素的范围,简化集合,若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可以根据交集、并集的定义直接观察或用Venn 图表示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若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可借助数轴分析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当端点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 ————————————————————————————————————————

1.已知集合A ={x |-1<x ≤3},B ={x |x ≤0,或x ≥5

2},求A ∩B ,A ∪B .

解:∵A ={x |-1<x ≤3},B ={x |x ≤0,或x ≥5

2},

把集合A 与B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

∴A ∩B ={x |-1<x ≤3}∩{x |x ≤0或x ≥5

2}

={x |-1<x ≤0或5

2

≤x ≤3};

A ∪

B ={x |-1<x ≤3}∪{x |x ≤0或x ≥5

2

}=R .

[例2] 已知集合A ={1,3,x },B ={1,x 2},A ∪B ={1,3,x },求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值.

[自主解答] ∵A ∪B ={1,3,x },A ={1,3,x },B ={1,x 2}, ∴A ∪B =A ,即B ?A , ∴x 2=3或x 2=x .

①当x 2=3时,得x =±3.

若x =3,则A ={1,3,3},B ={1,3},符合题意; 若x =-3,则A ={1,3,-3},B ={1,3},符合题意. ②当x 2=x 时,则x =0或x =1.

若x =0,则A ={1,3,0},B ={1,0},符合题意; 若x =1,则A ={1,3,1},B ={1,1},不成立,舍去; 综上可知,x =±3或x =0. —————

—————————————

(1)在利用集合的交集、并集性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A ∩B =A ,A ∪B =B 等这类问题,解答时常借助于交、并集的定义及上节学习的集合间的关系去分析,如A ∩B =A ?A ?B ,A

∪B =B ?A ?B 等,解答时应灵活处理.

(2)对于含有参数的问题要分类讨论,同时要检验,利用好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

2.已知集合A ={4,6},B ={2,m },A ∪B ={2,4,6},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A ={4,6},B ={2,m }, 而A ∪B ={2,4,6}, ∴m =4或m =6. 答案:4或6 高手

妙解题 同样的结果,不一样的过程,节省解题时间,也是得分!

集合A ={x |x 2-ax +a 2-19=0},B ={x |x 2-5x +6=0},C ={x |x 2+2x -8=0}. (1) 若A ∩B =A ∪B ,求a 的值; (2)若? A ∩B ,A ∩C =?,求a 的值.

[巧思] (1)A ∩B =A ∪B ?A =B ;(2)? A ∩B ?A ∩B ≠?. [妙解] 由已知,得B ={2,3},C ={2,-4}.

(1)∵A ∩B =A ∪B ,∴A =B .于是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ax +a 2-19=0的两个根,由根

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知:?????

2+3=a ,2×3=a 2

-19

解之得a =5. (2)由A ∩B ??A ∩B ≠?,又A ∩C =?,得3∈A,2?A ,-4?A . 由3∈A 得32-3a +a 2-19=0, 解得a =5或a =-2.

当a =5时,A ={x |x 2-5x +6=0}=

{2,3},与

2?A 矛盾; 当a =-2时,A ={x |x 2+2x -15=0}={3,-5},符合题意. ∴a =-2.

1.已知集合M ={1,2,3,4},N ={-2,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N ?M B .M ∪N =M C .M ∩N =N

D .M ∩N ={2}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柱、台、锥、球的结构特征 二、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表面积、体积 1、面积公式 2、体积公式 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S4πR2 V=4/3πR3 =

习题: 1.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A.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 B. 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 C. 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 D. 圆锥侧面展开图为扇形,这个扇形所在圆的半径等于圆锥的底面圆的半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棱柱的底面边长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的面积相等 B. 九棱柱有9 条侧棱,9 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 六角螺帽、三棱镜都是棱柱 D. 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行于圆锥某一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B. 平行于圆台某一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C. 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D. 过圆台上底面中心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5.如果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是矩形,则这个几何体不可能是(). A. 棱柱 B. 棱台 C. 圆柱 D. 圆锥 6.下图所示为一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它的左部和右部分别是() A. 圆锥,圆柱 B. 圆柱,圆锥 C. 圆柱,圆柱 D. 圆锥,圆锥 7.下图是某个圆锥的三视图,请根据正视图中所标尺寸,则俯视图中圆的面积为_________,圆锥母线长为______.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B.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 C.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直观图一定也全等 D.两个图形的直观图是全等三角形,则这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9.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3 B. 6 C. 3232 2 10.用长为4,宽为2 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此圆柱轴截面面积为(). 11.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 V1 和 V2 ,则 V1 : V2 =(). A. 1: 3 B. 1:1 C. 2 :1 D. 3 :1 12.如图,一个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主视图与左视图是边长为2 的正三 角形、俯视图轮廓为正方形,则其体积是().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任意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正角、负角、零角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成的角叫做正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做负角, 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所成的叫做零角。 可见,正确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关键是看射线旋转的方向是逆时针、顺时针还是没有转动。 ●象限角、轴线角 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终边的端点除外),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时,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叫做轴线角。 ●终边相同角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集合S={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二、弧度制 ●角度定义制 规定周角的 360 1 为一度的角,记做1°, 这种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角度制为60进制。 ●弧度制定义 1、长度等于半径的弧度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1弧度记做1rad 。 2、根据圆心角定理,对于任意一个圆心角α,它所对的弧长与半径的比与半径的大小无关,而是一个仅与角α有关的常数,故可以取为度量标准。 ●弧度数 一般地,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如果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的弧的长为l ,那么,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r l =||α。 α的正负由角α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 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点P 的坐标是(x,y ),它与原点的距离r (0r = >) ,那么 1、比值 y r 叫做α的正弦,记做sin α,即sin y r α=。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 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中,特别注意了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的衔接. 本章中的有关概念,主要采用分析详尽实例的共同特点,再抽象其本质属性空间图形而得到.教学中应充分使用直观模型,必要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模型,然后再抽象出有关空间几何体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是简单的几何体,繁复的几何体大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有关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研究是研究比较繁复的几何体的基础.本章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等.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空间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数学的三大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空间想象能力面的训练.由于受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的限制,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我们应该多强调感性认识.要确凿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拔高教学.重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几何体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严重作用. 2.本章目标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 ②运用空间几何体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①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捷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②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例外表示形式. ③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②会使用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详尽分配如下: 3课时 3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章末检测题 4.本章重点3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复习总结及典型例题

必修四 第一章 复习 第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一:角的概念:角的定义,角的三要素,角的分类(正角、负角、零角和象限角),正确理解角,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k k z ββπα=+∈ ,弧度制,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弧长l r α=、扇形面积2 1122 s lr r α==,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任意角α的终边上任意取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r x y =+(r>0),那么角α的正弦r y a = sin 、余弦r x a =cos 、正切x y a = tan ,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1.平方关系:2 2sin cos 1 αα+= 2. 商数关系: sin tan cos α αα = 3.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 余弦 正切 第二、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 基础知识:1、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

2、熟练求函数sin()y A x ω?=+的值域,最值,周期,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 ,会用五点法作sin()y A x ω?=+简图:五点分别为: 、 、 、 、 。 3、图象的基本变换:相位变换:sin sin()y x y x ?=?=+ 周期变换:sin()sin()y x y x ?ω?=+?=+ 振幅变换:sin()sin()y x y A x ω?ω?=+?=+ 4、求函数sin()y A x ω?=+的解析式:即求A 由最值确定,ω有周期确定,φ有特殊点确定。 基础练习: 1、tan(600)-= . sin 225?= 。 2、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圆心角是1弧度,则扇形的面积= cm 2. 3、设a <0,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3a ,4a ),那么sin α+2cos α的值等于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教案 1.1.1 正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 1.角度问题 1.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章末归纳提升 1.2应用举例距离和高度问题 1.1.1 正弦定理 高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总第课时)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问题导思】 正弦定理 1.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B 与∠C 的正弦值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sin A =a c ,sin B =b c , ∴ a sin A =b sin B =c . 又∵sin C =sin 90°=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 2.对于锐角三角形中,问题1中的关系是否成立? 【提示】 成立. 3.钝角三角形中呢? 【提示】 成立.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sin A = b sin B =c sin C . 2.三角形中的元素与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元素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2)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知识运用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A =60°,sin B =1 2 ,a =3,求三角形中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思路探究】 (1)由sin B =1 2能解出∠B 的大小吗?∠B 唯一吗? (2)能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吗? (3)怎样求其他边与角的大小? 【自主解答】 ∵sin B =1 2, ∴B =30°或15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xy f(x)(x D)f(x)0y f(x)(x D)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xy f(x)f(x)0y f(x)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x)0y f(x)y f(x)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f(x)01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y f(x)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y kx(k0)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k(k0)y没有零点。②反比例函数xy kx b(k0)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2y ax bx c(a0)④二次函 数. 2xax bx c0(a0)(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x ax bx c0(a0)(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2xax bx c0(a0)(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xy a(a0,且a1)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 y logx(a0,且a1)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a n0n0y x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fxfx0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

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再把复杂的函数y,yfx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这另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12fafb0a,b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fafb0a,bfx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上连续,且a,b②在区间上单调。 8、函数零点的性质: f(x)0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xf(x)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x xxf(x)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切,则零点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00xx xxf(x)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交,则零点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009、二分法的定义 y f(x)f(x)f(a)f(b)0[ab]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f(x)10、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f(a)f(b)[ab]0(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 x(ab)(2)求区间,的中点; 1f(x)(3)计算: 1f(x)x0①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11xf(x)x(a,x)f(a)0b②若<,则令=(此时零点); 1101xf(x)x(x,b)f(b)|a b|0a③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即若,则得到1110a b 零点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 1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四第一章训练卷 三角函数(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A . B . 2 3 C . D . 2 1 2.已知点33sin ,cos 44P ? ?ππ ??? 落在角θ的终边上,且[)0,2θ∈π,则θ的值为( ) A . 4 π B . 4 3π C . 4 5π D . 4 7π 3.已知3tan 4α= ,3,2α?? ∈ππ ??? ,则cos α的值是( ) A .45 ± B . 45 C .45- D .35 4.已知sin 24()5απ-=,32α?? ∈π,2π ???,则sin cos sin cos αααα+-等于( ) A . 1 7 B .17 - C .7- D .7 5.已知函数()(2)sin f x x ?+=的图象关于直线8 x π =对称,则?可能取值是( ) A . 2π B .4 π- C . 4 π D . 4 3π 6.若点sin cos ,t ()an P αα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A .35,,244πππ????π ? ????? B .5,,424πππ????π ? ????? C .353,,2442ππππ???? ? ????? D .3,,244ππ3π????π ? ?? ? ? ? 7.已知a 是实数,则函数()1sin f x a ax +=的图象不可能是( ) 8.为了得到函数sin 26y x π? ?=- ??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cos2y x =的图象( ) A .向右平移6 π 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3 π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 6 π 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 3 π 个单位长度 9.电流强度I (安)随时间t (秒)变化的函数()sin 0,0,02I A x A ω?ω?π? ?=+>><< ?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当1 100 t = 秒时,电流强度是( ) 此 卷 只 装订 不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正弦定理(重点) 1.正弦定理 (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R(其中R是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2.正弦定理的应用(重难点) (1)已知任意两角与一边: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先算出第三个角,再有正弦定理计算出另两边 (2)已知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先应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与角(注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解的个数的判断问题,一解,两解,或无解) (3)面积公式 111s i n s i n s i n 222C S b c a b C a c ?A B =A ==B 二余弦定理(重点)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 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可以求出第三边 2.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若三点A (3,1),B (-2, b ),C (8,11)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b 等于( ) A .2 B .3 C .9 D .-9 3.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33(x +1) B .y -2=3(x -1) C.3x -3y +6-3=0 D.3x -y +2-3=0 4.直线3x -2y +5=0与直线x +3y +10=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重合 D .异面 5.直线mx -y +2m +1=0经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1,-2) D .(1,2) 6.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0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7.点P (2,5)到直线y =-3x 的距离d 等于( ) A .0 B.23+52 C.-23+52 D.-23-52 8.与直线y =-2x +3平行,且与直线y =3x +4交于x 轴上的同一点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x +4 B .y =12x +4 C .y =-2x -83 D .y =12x -83 9.两条直线y =ax -2与y =(a +2)x +1互相垂直,则a 等于( ) A .2 B .1 C .0 D .-1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所在的直线是3x -y +2=0,直角顶点是C (3,-2),则两条直角边AC ,BC 的方程是( ) A .3x -y +5=0,x +2y -7=0 B .2x +y -4=0,x -2y -7=0 C .2x -y +4=0,2x +y -7=0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及2.1试题(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及2.1测试题 班别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 A B C D 2.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圆锥 B .正四棱锥 C .正三棱锥 D .正三棱台 3.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 1和V 2,则V 1:V 2=( ) A. 1:3 B. 1:1 C. 2:1 D. 3:1 4.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 B. 32 C. 33 D. 34 5.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8:27 B. 2:3 C.4:9 D. 2:9 6.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对应的角仍然相等 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线段仍然相等 ③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线段仍然平 ④线段的中点在直观图中仍然是线段的中点 A .1 B .2 C .3 D .4 7.下命题中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 (1)若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直线l ∥α; (2)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 (3)若直线a ∥b ,α?b ,则a ∥α; (4)若直线a ∥b ,α?b ,则a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8.下面推理过程,错误的是( ) (A ) αα??∈A l A l ,// (B ) ααα??∈∈∈l B A l A ,, (C ) AB B B A A =??∈∈∈∈βαβαβα,,, (D ) βαβα=?∈∈不共线并且C B A C B A C B A ,,,,,,,, 9.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之外不共线的三点所能确定的平面的个数是( ) (A ) 1个或3个 (B ) 1个或4个 (C ) 3个或4个 (D ) 1个、3个或4个 10.正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与正方体的棱可以组成异面直线的对数是( ) (A ) 2 (B ) 3 (C ) 6 (D ) 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

必修五第一章测试题 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人:连秀明 审核人:魏帅举 领导审批: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BC 中,30A =,105C =,8b =,则等于 ( ) A 4 B 2. △ABC 中,45B =,60C =,1c =,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 ( ) A 3 B 2 C 1 2 D 2 3.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4.△ABC 中,cos cos cos a b c A B C == ,则△ABC 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5.△ABC 中,60B =,2 b a c =,则△ABC 一定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ABC 中,∠A=60°, a= 6 , b=4, 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 ) A 有 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7. △ABC 中,8b = ,c = ,ABC S =A ∠等于 ( ) A 30 B 60 C 30或150 D 60或 120 8.△ABC 中,若60A = ,a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等于 ( ) A 2 B 1 2 9. △ABC 中,:1:2A B =,C 的平分线CD 把三角形面积分成3:2两部分,则cos A =( ) A 13 B 12 C 34 D 0 10.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11 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人教 B 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导学案

课题:角的概念的推广 第一章第 1 节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及推广。2.掌握终边相同的角及象限角的概念。 【学习重点】角的概念的推广。 【学习难点】1.角的旋转合成。2.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学习方法】阅读,讨论,练习 【学习过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预习成果) 二、小组探究解疑(小组合作学习新知,讨论解疑) 1.角的概念的推广: 2.角的加减法运算: 3.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 4.象限角(轴上角): GAGGAGAGGAFFFFAFAF

三、反馈矫正点拨(将难点问题集中呈现,教师点拨) 1.(1)分别写出终边在x正半轴和负半轴,y正半轴和负半轴,x轴和y轴上的角的集合。 (2)分别写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的角的集合。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判断下列语句的真假: (1)第一象限的角一定是锐角。 (2)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3)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4)小于90°的角一定是锐角。 (5)象限角为钝角的终边一定在第二象限。 (6)终边在直线y=3x上的象限角表示为0 060 ?,k∈Z。 k+ 360 3.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GAGGAGAGGAFFFFAFAF

(1)-150°(2)650°(3)-950°15′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4.射线OA 绕端点O 逆时针旋转270°到达OB 位置,由OB 位置顺时针旋转一周到达OC 位置,求∠AOC 的大小? 四、 强化巩固练习(通过精选习题训练巩固新知) 1.若α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象限的角,那么2 α分别是第几象限角?α2的终边又分别在哪呢?(你能总结出一点规律吗) 2.小明发现自己的手表走慢了10分钟,他想把时间调准那么时针和分针各旋转了多大的角度呢? 3.(1)若 ? <<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D x x f y ∈=0)(=x f x 数的零点。 ))((D x x f y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 )(x f y =0)(=x f 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 y =x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0)(=x f ?)(x f y =x ?有零点. )(x f y =3、函数零点的求法: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10)(=x f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2)(x f y =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k =≠②反比例函数没有零点。(0)k y k x = ≠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b k =+≠④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2 0(0)ax bx c a ++=≠x 二次函数无零点. 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0,1)x y a a a =>≠且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log (0,1)a y x a a =>≠且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 y x α =0n >0n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 ()f x ,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 ,这另()0f x =12,y y 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f x 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a b ()()0f a f b <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a b ()f x 上连续,且②在区间上单调。()()0f a f b <(),a b 8、函数零点的性质: 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0)(=x f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 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 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 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 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第 2 页(共70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