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与测算方法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与测算方法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与测算方法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与测算方法

第三章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和方法

第一节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第二节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简介

第三节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及地位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原则

我国预算收支科目设置的历史变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收支分类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及地位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

收支分类是指对预算收支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把名目繁多的各项预算收支,按

照各自的性质和相互联系,进行科学和系统地归并和排列,可以正确反映出财政

资金地来源和分配去向。

政府收支分类的地位

政府收支分类是执行决策全过程中统一使用的基础性核算工具,并它对编制预算和组

织预算执行,进行会计核算,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与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成交叉分层的信息系统。

汇编预决、算的前提条件。

实施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即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

活动,反映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体系相适应

2.稳定与可变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完整性原则:完整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预算的全貌

4.体现政府职能的原则:正确地反映我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政府履行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职能,预算收支分类既要反映出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和以经济管理者身份的活动)

5.国际可比性原则(按部门归口、经济、体现政府职能)

我国预算收支科目设置的历史变迁

我国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设置的历程

基本框架:

预算科目一般都划分为预算收入科目和预算支出科目两大部分,即“两列”,各列按

包括范围的大小及管理的需要又分为“五级”,由大到小依次划分为“类”、“款”、“项”、“目”、“节”;“类”下分设若干“款”,依此类推。

计划经济时期:

预算科目按“两列五级”的设置:

市场化改革后:

预算科目演变为按“两列五级三部分”设置。

我国1998~2006年间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

1.一般预算收支科目

一般预算收入的“类”级科目

一般预算支出科目的设置

2.基金预算收支科目

基金预算收支“类”级科目的设置

基金预算支出的“目”级科目的设置

3.债务预算收支科目

债务预算收入科目

债务预算支出科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入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四类

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政府财政统计标准,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包括:一般公共事务;国防;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福利设施;医疗保障;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社会保护。

政府支出的经济分类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分类标准,政府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主要包括:雇员补偿、商品和服务的使用、固定资产的消耗、利息、补贴、赠与、社会福利、其他开支。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原因

原科目分类难以适应市场化进程的需要

沿用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基本分类框架。

涵盖范围偏窄,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全貌。

科目粗,给审查和批复预算造成困难

原科目分类标准缺乏规范性

分类体系混乱,口径复杂而不规范,科目内容重复交叉多。(既又按部门设置的又有按预算资金性质的、按功能的分类设置的。)

支出按经费分类,不能完整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体系设置不全,缺少一套完整、统一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难以满足部门预算管理与改革的需要

无法适应政府各项预算改革的需要(部门预算等)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思路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必须体现四个层次的要求:

一是满足基层预算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和编报单位预算要求;

二是满足部门编报预算和人大审批预算的需要;

三是满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调整以及年终决算等各环节

财政管理与改革的需要;

四是满足经济统计分析和国际对比研究的需要。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方法

一是扩展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涵盖范围;

二是采用国际通行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

改革的主要内容

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特点一:扩展了涵盖范围

收入分类特点二:规范了分类标准

支出功能分类

功能分类特点二:分类标准规范

功能分类特点三:科目设置明细

功能分类特点四:便于比较交流

功能分类特点五:充分考虑国情

支出经济分类

经济分类特点三:运用广泛

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简介

一、政府收入分类科目简介

二、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简介

三、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简介

第二节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简介

一、政府收入分类科目简介

收入分类的设计特点

(1)拓宽收入分类涵盖范围,将社会保险基金和预算外收入纳入政府收入分类范围,使收入分类更加完整。

(2)改变按收入项目简单罗列的分类方式,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所有政府收入按性质进行统一分类,使政府收入分类形式更趋规范,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3)收入分类对类款层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汇总统计科目,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

(4)原收入分类的项级科目下增设了目级科目,多了一个层次,对政府收入作进一步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

收入分类的内容

(1)税收收入,下设20款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6款

(3)非税收入,下设8款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4款

(5)债务收入,下设2款

(6)转移性收入下设9款

101税收收入。下设20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税收收入。

10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103非税收入。下设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10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4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105债务收入。下设2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

106转移性收入。下设9款: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彩票公益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单位间转移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

二、政府支出分类科目的简介

支出分类的设计特点

拓宽支出功类分类涵盖范围。和收入分类相对应,将社会保险基金和预

算外支出纳入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范围,使支出功能分类更加完整。

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将原先一维的支出分类转换为二维的支出功能分

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在原有类、款、项级支出科目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各项职能,对支出

功能分类进行重新归类和细化。使支出功能分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政府职能转变,清晰完整地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充分体现预

算细化、透明的要求。

对原来粗略反映政府部分支出性质的目级科目作了进一步扩充和完善。新的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分别为17类、172款和1152项。

201一般公共服务(含32款)。是支出功能科目的主体部分,主要反映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支出,体现了公共财政职能。包括:人大、政协、党政机关、党派团体等。还有一个,就是按剔除法,不属后面的专项职能,就是一般公共服务。相当部分原列各项事业费的支出也列在该科目。如:国土、地震、测绘、质量技术、财政、税务、审计等。

公式:一般公共服务=原行政管理费+原各项相关事业费—特殊经费支—新科

目下仍单列大类的行政经费

202外交(8款)。主要用于中央支出科目。各部门的外事支出列外交的包括三块: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费、招待费;地方外事部门受外交部委托处理某些外交事务的支出;各部门经国务院批准或外交部、财政部同意在华召开国际会议的支出。

203国防(3款)。主要是中央支出科目。地方主要是预备役部队支出,国防动员(如民役征集、人民防空等)支出。

204公共安全(10款)。包括公检法司安全支武警等支出。

205教育(10款)。包括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支出。各部门所属干部教育机构,凡没有正常师资,不按学校体制管理的,其支出列本部门对应的功能分类,不列教育。

206科学技术(9款)。反映科技部门的支出、原用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安排的支出三块。207文化体育与传媒(6款)。包括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支出。各部门所属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的支出要在此类反映。

208社会保障和就业(17款)。包括老科目中的抚恤、社会保障、离退休支出。

20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款)。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5大社会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需注意的是:将来做大口径的政府支出统计时,要把财政对基金的补助数(在208类已反映)以及由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险缴款予以剔除。

210医疗卫生(10款)。不管归口不归口,不管在职离退休,不管行政与事业,属医疗卫生支出的均在此类反映。

211环境保护(10款)。请注意与农林水的区别。国家林业局一直要求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方面的支出列林业下面。财政部没有同意。

212城乡社区管理事务(10款)。是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主要包括建设系统各项支出以及政府住房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等。

213农林水事务(7款)。现在是6块:农、林、水、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

214交通运输(4款)。反映公路、铁路、民航等建设、维护支出以及交通系统支出。

21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8款)。按新的行业分类,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信息产业等。

三、支出经济分类:

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具有科目明晰且细化的特点。分设类、款两级,科目如下:

(1)工资福利支出。分设7款。

(2)商品和服务支出。分设30款。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设12款。

(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分设4款。

(5)转移性支出。分设2款。

(6)赠与。分设2款。

(7)债务利息支出。分设6款。

(8)债务还本支出。分设2款。

(9)基本建设支出。分设9款。

(10)其他资本性支出。分设9款。

(11)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分设6款。

(12)其他支出。分设5款。

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

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步骤

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

基数法(基数增长法、基数分析法)

系数法(绝对数系数、增长速度系数)

定额法

比例法

综合法

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

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步骤:分两步:

匡算:采用“算大账”的办法。在报告年度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匡算出计划年度的收

支规模,并初步制定出计划年度的预算收支平衡计划。

具体测算。在匡算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经济指标和预算定额,分别各部门、各单位,对各项预算收支指标逐项进行具体测算,以求得到更为确实准确的预算指标数额。

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

预算收支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基数增长法、基数分析法、系数法、定额法、比例

法和综合法。

基数法

基数增长法,即首先确定上年支出的基数,在上年支出基数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下一年度中各项支出的增长因素,由此来核定下一年度各项支出的数额。测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某项收入(支出)数额=上年预算收入(支出)数额×(1+增长率)

基数分析法。即以上年收支数额为基础,考虑财经形势和政策变化对计划年度预算收支增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额。基本公式是:

例:某报告年度某地区工商税收入完成40亿元,计划年度由于税率调整将是税收减少3亿元,因为计划年度商品销售收入增长将增加6亿元,求计划年度预计税收。

系数法

系数法根据其中一项已知数值来求得另一项数值的方法。一般都是根据计划年度的有

关经济指标来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绝对数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某部门报告年度上缴利润60万元,其工业总产值为600万元,计划年度工业总产值为800万元,试测算该部门计划年度上缴利润数。

增长速度系数。计算公式为:

例:某部门报告年度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8%,上缴利润增长率为4%,计划年度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0%,报告乃年度上缴利润50万元,试测算该部门计划年度上缴利润数。

定额法

定额法是指利用各项预算定额和有关经济指标来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一种方法。

基本公式:

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支计划数=计划年度有关经济指标计划数×预算定额

某地区计划年度平均拥有病床10000张,每张病床年补助定额为200元,则该地区的有关的卫生事业费支出为多少?

比例法

比例法是指利用局部占全部的比例关系,计算局部或全部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

为:

根据预算单项收支测算预算收支总额。

例:某省报告年度预算收入100亿,其中税收收入为90亿,计划年度税收收入为126亿,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总额。

例:某省报告年度预算支出90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8亿元,计划年度预算支出115亿元,测算计划年度教育事业费支出。

综合法

综合法是综合运用系数法和基数法测算预算收支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例:计划年度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10%,据历史资料计算,工业总产值每增长1%,预算收入可增长0.7%,报告年度预算收入为7000亿元,计划年度因调整税率将减少预算收入8亿元,调整工资将会减少预算收入12亿元,调整部分商品价格可增加预算收入30亿元,试测算计划年度预算收入指标。

政府收支分类

2013高级会计师考试辅导:政府收支分类。政府收支分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敬请关注2013年高级会计师考试。 拓展:在学习时,应把握的几大类别,分类是会计很重要的理念。资金运动是一个企业的会计对象,如果将其比喻为一块蛋糕,那么会计要素如同一把刀将其该蛋糕切割为“六块”,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以体现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政府的资金运动,也就是政府的会计对象,预算会计将其切割为“五块”,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这里我们所讲解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就是对政府会计中“收入和支出”的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称为预算科目,是政府收支分类的具体项目。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财预[2006]13号《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一)收入分类(6类、4级)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将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级。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类科目的类级科目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款”一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1.税收收入。分设21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这是财政预算收入的主体。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险”。 3.非税收入。分设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注意:农网还贷资金是向电力用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贷款还本付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的规定,农网还贷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4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分设2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 6.转移性收入。分设10款: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调入资金、债券转贷收入。 注意:转移收入(transfer income):不是作为生产要素提供的劳务的报酬的收入,从而也是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收入,居民户所得到的政府的转移支付、退休金以及私人赠予等,都属于转移收入。 (二)支出功能分类(22类、3级)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方向。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授课内容

第一部分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 改革后的收入分类,根据现行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统一划分为“六大类”: ?101 税收收入 ?102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103 非税收入 ?104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105 债务收入 ?110 转移性收入 一、收入分类 ?(二)主要特点 ?1、扩展了涵盖范围。 ?2、规范了分类标准 ?3、满足了管理需要 二、支出功能分类 ?改革后的支出功能分类,根据我国政府现行职能情况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支出功能科目统一划分为“17大类”、170多款、800多项。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项级科目反映完成某一方面工作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一)基本内容 ?201 一般公共服务 ?202 外交 ?203 国防 ?204 公共安全 ?205 教育 ?206 科学技术 ?207 文化体育与传媒 ?208 社会保障和就业 (一)基本内容 ?209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210 医疗卫生

?211 环境保护 ?212 城乡社区事务 ?213 农林水事务 ?214 交通运输 ?215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229 其他支出 ?230 转移性支出 (一)基本内容 ?具体有五方面变化:(1)分类范围完整,涵盖预算内外所有政府支出,改变了财政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于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之外的局面;(2)分类标准统一,统一按支出功能分类,不再在功能分类中掺杂资金性质和管理渠道分类,确保集中、直观反映政府职能活动;(3)科目设置规范明细,充分满足预算细化、透明的要求;(4)充分考虑国情,能给有关方面的管理与改革提供便利;(5)与国际口径衔接,便于比较交流。 (二)主要特点 ?1、能够清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便于根据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有效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2、支出功能分类与支出经济分类相配合,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既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又反映支出性质、既有总括反映又有明细反映的支出分类框架,从而为全方位的政府支出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3、便于国际比较。支出按功能分类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这种分类方法将各部门和单位相同职能的支出归于同一功能下,不受国家政府组织机构差别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进行国际比较。(三)层次划分 (三)层次划分 ?2、项级科目设置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按政府职能活动设置,类、款、项三级只是粗细程度有所区别。但考虑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以及部门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在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的设置方面,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三)层次划分 ?(1)对所有行政单位的支出,均按三块设置项级科目。即设“行政运行”科目,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情况;设一个或多个特殊专项活动科目,反映较为特殊的项目支出;设“一般行政管理事务”科目,反映一般项目支出。 ?设“机关服务”科目,统一反映行政单位所属为机关工作服务的事业单位的支出。 ?设“事业运行”科目,统一反映除为行政单位提供后勤服务外的其他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三)层次划分 ?(2)对部分事业单位的支出,在相关类、款科目之下,严格按功能分类原则设置项级科目。如“教育”类、“普通教育”款下设“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项级科目,完整反映小学、初中的全部教育支出情况。 (三)层次划分 ?(3)对部分事业单位的支出,则分设三部分反映:①设一个反映机构运转支出的科目,如“科学技术”类“基础研究”款下的“机构运行”、“农林水事务”类“林业”款下的“林业事业机构”;②设一个或多个特殊专项业务活动科目,反映较为特殊的项目支出;③其他一般专项业务支出统一在“其他”项级科目反映,如“科学技术”类下的有关科目。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与测算方法

第三章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和方法 第一节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第二节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简介 第三节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方法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及地位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原则 我国预算收支科目设置的历史变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收支分类 我国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及地位 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概念 收支分类是指对预算收支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把名目繁多的各项预算收支,按 照各自的性质和相互联系,进行科学和系统地归并和排列,可以正确反映出财政 资金地来源和分配去向。 政府收支分类的地位 政府收支分类是执行决策全过程中统一使用的基础性核算工具,并它对编制预算和组 织预算执行,进行会计核算,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与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成交叉分层的信息系统。 汇编预决、算的前提条件。 实施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即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 活动,反映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体系相适应 2.稳定与可变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完整性原则:完整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预算的全貌 4.体现政府职能的原则:正确地反映我国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政府履行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职能,预算收支分类既要反映出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和以经济管理者身份的活动) 5.国际可比性原则(按部门归口、经济、体现政府职能) 我国预算收支科目设置的历史变迁 我国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设置的历程 基本框架: 预算科目一般都划分为预算收入科目和预算支出科目两大部分,即“两列”,各列按 包括范围的大小及管理的需要又分为“五级”,由大到小依次划分为“类”、“款”、“项”、“目”、“节”;“类”下分设若干“款”,依此类推。 计划经济时期: 预算科目按“两列五级”的设置: 市场化改革后: 预算科目演变为按“两列五级三部分”设置。 我国1998~2006年间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 1.一般预算收支科目 一般预算收入的“类”级科目 一般预算支出科目的设置

《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说明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 《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财政部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相比,《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收支分类范围、分类体系的构成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上有较大的差别,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编制预算,组织预算执行,现将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关系说明如下: 一、收入分类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仅反映政府预算内收入,并根据预算管理的需要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债务预算收入科目三部分。2007年科目中收入分类范围扩大,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新科目将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按收入性质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科目,并进行统一编码。现将2006年与2007年收入科目的衔接情况说明如下: 1.01增值税—34契税 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01-34类为税收收入部分,该部分收入在2007年科目中单独设置101类“税收收入”集中反映,此类下的款、项、

目级科目为原来税收收入的类、款、项科目。因此,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各项税收收入,类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款,款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项,项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目,具体关系如图(以增值税为例)。 (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他税收收入的对应关系相同) 另外,2007年科目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等科目,增设了“其他税收收入”款,主要反映因农业税、牧业税取消后一些地方征收的尾欠。 2.40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2006年科目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国有资产转让收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其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本类中01-80款主要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并按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设款。81款为国有事业单位上缴收入。83至86款及87款分别反映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和国有境外企业投资收益,如股息、红利等。90-98款反映中国人民银行上缴收入、国有资产出售转让

06年与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衔接说明(doc 80)

06年与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衔接说明(doc 80)

附录一: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财政部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相比,《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收支分类范围、分类体系的构成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上有较大的差别,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编制预算,组织预算执行,现将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关系说明如下: 一、收入分类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仅反映政府预算内收入,并根据预算管理的需要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债务预算收入科目三部分。2007年科目中收入分类范围扩大,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新科目将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按收入性质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科目,并进行统一编码。现将2006年与2007年收入科目的衔接情况说明如下: 1.01增值税—34契税 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01-34类为税收收入部分,该部

分收入在2007年科目中单独设置101类“税收收入”集中反映,此类下的款、项、目级科目为原来税收收入的类、款、项科目。因此,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各项税收收入,类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款,款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项,项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目,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以增值税为例)。 (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他税收收入的对应关系相同) 另外,2007年科目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等科目,增设了“其他税收收入”款,主要反映因农业税、牧业税取消后一些地方征收的尾欠。 2.40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2006年科目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国有资产转让收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其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本类中01-80款主要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并按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设款。81款为国有事 2006年科 目 增值税 国内增值 税 国营企业增值 税 税收收入 增值税 国内增值 税 国营企业增值 税 类 款 项 类 款 项 目 2007年科目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财政部制定了《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与《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相比,《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收支分类范围、分类体系的构成和具体科目设置办法上有较大的差别,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编制预算,组织预算执行,现将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关系说明如下: 一、收入分类 《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仅反映政府预算内收入,并根据预算管理的需要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债务预算收入科目三部分。2007年科目中收入分类范围扩大,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新科目将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按收入性质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科目,并进行统一编码。现将2006年与2007年收入科目的衔接情况说明如下: 1.01增值税—34契税 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01-34类为税收收入部分,该部分收入在2007年科目中单独设置101类“税收收入”集中反映,此类下的款、项、目级科目为原来税收收入的类、款、项科目。因此,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各项

税收收入,类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款,款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项,项级科目对应新科目的目,具体关系如图(以增值税为例)。 (消费税、营业税等其他税收收入的对应关系相同) 另外,2007年科目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等科目,增设了“其他税收收入”款,主要反映因农业税、牧业税取消后一些地方征收的尾欠。 2.40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2006年科目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国有资产转让收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其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本类中01-80款主要反映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并按旧的国民经济行业分设款。81款为国有事业单位上缴收入。83至86款及87款分别反映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经营收益和国有境外企业投资收益,如股息、红利等。90-98款反映中国人民银行上缴收入、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收入、国有股减持收入及其他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2007年科目对上述收入按性质进行重新分类,2006年该类收入01款

最新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管理-精品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管理 一、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的弊端 现在的预算科目体系,是建国初期参照原苏联体系建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科目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与之相适应,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等仍明显带有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色彩。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着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二)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讲求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现行预算支出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使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政府预算上看不出来,很多政府的重点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之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不透明,不清晰,往往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三)财政管理科学化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经济分类是对各项具体支出进行剖析和核算。但我们现在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体系,这对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都带来一定的制约。 (四)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现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不利于从制度、源头上预防腐败。 (五)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作了调整,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一直未作相应改革。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二、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重大意义

政府收支分类

概论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在的预算科目体系,还是建国初期参照原苏联体系建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科目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二是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 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 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由于上述原因,财政部历时十年的探索和酝酿,出台了本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收入进行统一归类。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将财政收入统一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同时,将原来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统一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确保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的全面反映。 二、支出两维定位。将财政支出分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两套体系,其中,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体现政府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经济分类则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体现支出是用于

人员还是用于公用,是用于工资支出还是投入了具体项目等等。 三、坚持“三个不变”。按照“先立框架、平稳过渡”的原则,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原则上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不改变“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方式,不改变现行预算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 改革后的政府预算,将确保专业人员说得清,老百姓也能看得懂;既充分满足了财政管理的要求,又尽可能的做到了简化实用。总之,就是要将财政管理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的透明度,更加有利于全面促进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其他方面的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财政部预算司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财政部预算司二○○六年八月

目录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3)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现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要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二)要有利于预算的公正、公开、细化、透明。 (三)要有利于加强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 (四)要有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 (一)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将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其中,类、款两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1.税收收入。分设20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税收收入。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3.非税收入。分设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4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分设2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

财政有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 1、依法理财。是指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的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财政,实现财政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一般预算收入。通常是指正常的预算收入,在报告中是指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的特定预算科目种类。这一特定科目的设立,是1996年随着养路费等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为有别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而确定的收入科目。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筵席税、关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 3、财政经常性收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农业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但由于前些年国家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口径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各地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上的不统一。为此,2004年年初财政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共同协商,对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进行了界定,并下发了《关于统一界定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2004〕20号)。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口径,内容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中央和省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以及中央和省给予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等。 4、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并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凭借行政权利或政府信誉,向单位和个人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设立政府基金的目的,主要是支持某项特定产业和事业发展。其主要形式包括各种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等。 5、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若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为预算结余;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为预算赤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实行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也不准许执行结果中出现预算赤字。预算结余是财政后备的一部分。 6、收入预算调整。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对于年度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给预算收入带来的变化,对收入预算进行调整,并将调整情况上报人大财经委。 7、可支配财力。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机动地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按现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构成。 8、调入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为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预算外及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随着预算外资金逐年纳入预算内管理项目的增多、取消财政周转金以及费改税工作的推进,调入资金呈越来越少的趋势。调入资金属于不稳定收入,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年初预算安排应尽可能不作为稳定收入考虑并安排年初支出预算。 9、上年结余。是指在各级总预算年终决算时,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而出现的收支差额。其内容包括:(1)本年度支出中因上级下达专项指标较晚等原因,需结转下年度按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继续使用的部分;(2)根据建设规划和施工进度需要跨年度进行安排的建设项目资金;(3)该年度由于增收节支而形成的净结余或因特定原因形成收不抵支产生的赤字。 10、支出结构。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支出的基本形式是无偿拨款。 11、一般预算支出。通常是指正常的预算支出,在报告中是指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的特定的预算科目种类。这一特定科目的设立,是1996年随着养路费等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为有别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而确定的支出科目。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按功能划分的。按现行

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位电脑网络和数据库网络的维护费支出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维修(护)费”科目 B、单位外聘专家、教练、教师等支出通过“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劳务费”科目反映 C、单位外聘专家、教练、教师等支出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劳务费”科目反映 D、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单位价值低于固定资产规定标准的电脑软件支出直接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单位电脑网络和数据库网络的维护费支出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维修(护)费”科目。网络租赁费支出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租赁费”科目。 单位外聘专家、教练、教师等支出通过“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劳务费”科目反映。 执法部门协管人员经费等临时聘请人员劳务支出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劳务费”科目 反映。 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单位价值低于固定资产规定标准的电脑软件支出直接列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 2、某科研所所属研究生院改建图书馆,由财政部门安排该项目预算350万元。预算草案中,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应列入()。 A、“205教育支出” B、“206科学技术支出” C、“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D、“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按支出功能分类,应列入“205教育支出”类 3、《2015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30399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的说明进行了修订,在2014年说明的基础上增加了()。 A、住宿补贴 B、伙食补贴 C、医药补贴 D、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30399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原说明为“反映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如婴幼儿补贴、职工探亲旅费、退职人员及随行家属路费、符合条件的退役回乡义务兵一次性建房补助、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费、对农户的生产经营补贴等。”2015年在原说明基础上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情况

行政单位的基本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行政单位基本支出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1、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 2、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小型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业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 除了基本支出,行政单位的支出还包括项目支出。项目支出是除基本预算支出以外财政预算专项专款安排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1.工资福利支出。分设11款:基本工资、津(补)贴、奖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福利费、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2.商品和服务支出。分设30款: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

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设14款: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分设4款:企业政策性补贴、事业单位补贴、财政贴息、其他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 5.转移性支出。分设4款:不同级政府间转移性支出、同级政府间转移性支出、不同级预算单位间转移性支出、同级预算单位间转移性支出。 6.赠与。下设2款:对国内的赠与、对国外的赠与。 7.债务利息支出。分设6款:国库券付息、向国家银行借款付息、其他国内借款付息、向国外政府借款付息、向国际组织借款付息、其他国外借款付息。 8.债务还本支出。下设2款:国内债务还本、国外债务还本。 9.基本建设支出。分设9款: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物资储备、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展(一)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展(一) 摘要]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方案,将有助于建立起我国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但因其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会计系统,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势在必行。因此,应在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对相应会计科目进行改进,从而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微观基础。 关键词]政府收支分类;预算收支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科目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 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收入分类,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使政府各项收入来源得到清晰反映;新的收入分类还对类款层次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汇总统计科目,如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第二是支出功能分类,涵盖预算内外等所有政府支出,改变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政府预算科目之外的状况;统一按支出功能分类,改变过去按部门分类,从而集中、直观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使预算更细化和透明。第三是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助于建立起我国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但其基础数据主要来自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系统。健全而良好的预算和会计建设是良好的公共部门治理基础。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缺乏微观基础。1]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导致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深入 尽管收付实现制是各国主要采取的核算基础,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NPM)运动推动下,已有不少国家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运用了权责发生制。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践表明,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对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鉴别财政风险及改进政府对长期资产管理等有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部1997年发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虽然在2001年印发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中规定:“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这些事项并未涉及直接隐性负债、或有事项及政府产权等处理。以财政负债和财政资产为例: 1.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过窄 核算财政负债的会计科目有三个:“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借入款”。前两个反映财政与其他部门或财政间的往来,不属于通常探讨的财政负债的范围。“借入款”反映财政向社会举借的债务,属于直接显性负债。而直接隐性负债(政府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出缺口等),或有直接负债(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政府未决诉讼等)和或有隐性负债(国有企业的潜亏,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的坏账等)则没有反映。2]截至2003年底,我国政府积欠企业出口退税金额超过3000亿元。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因没有为职工计提养老金而遗留下来的隐性债务,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到30000亿元,仅“十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共达1000亿元3].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或各类以公司基金的名义借钱、代发债券等途径筹集资金,由财政提供担保,这些负债都没有如实反映在预算会计报表中。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规模,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的压力被低估。 2.政府债权和股权的增减变动未反映在财政资产中 (1)政府债权的发生和收回未作为政府资产反映。现行制度规定,发放贷款列为“一般预算支出”,收回贷款本息列为“一般预算收入”,而对贷款发生和收回导致的债权变动不进行核

二、收入分类

一、基本问题 1.什么是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 2.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不适应性和弊端日益突出,有必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二是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讲求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使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科目上看不出来,很多政府的重点工作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于科目不透明,不清晰,导致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支出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我国原有支出目级科目属于支出经济分类性质,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另外,原有目级科目也不够明细、规范和完整。这些对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只反映财政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腐败。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执行培训讲解

第一章 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的要点 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监督,财政部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作为一项财政基础性工作,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参照原苏联财政管理模式确定的政府预算收支模式,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对政府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类别和层次重新划分,必然对我国现行预算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我国此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特点着手,剖析改革对我国预算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提出有关对策。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特点 新的政府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收入分类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即政府究竟做了什么;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新的政府收入分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除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已有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收入外,新的收入分类还纳入了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从而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政府收入分类。 (二)确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一是科目涵盖了财政预算内外、社会保险基金等所有政府支出。二是按政府职能活动归类划分支出功能分类。三是充分体现预算细化、透明以及预算管理实际要求。四是与国际通行做法和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保持一致。 (三)确立新的政府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将原来一个粗略反映政府部分支出性质的附属科目表,转变成一个可按支出具体用途独立反映全部政府支出活动的分类系统,并充分细化,以满足细化预算和强化经济分析的要求。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财政部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还明确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暂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预算内资金(包括原有的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分别管理的方式。各级财政继续向同级人大报送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债务预算收支情况,财政、国库、税务部门以及各预算单位继续按现行预算资金管理方式和预算编报程序编制预算、组织预算执行。 二、改革对预算管理模式的影响 虽然财政部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确定暂时不改变现有预算管理模式,但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后,必然对我国预算管理模式产生以下影响。 (一)实现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我国推行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改革后,部门的各项收入来源以及相关支出均已列入部门预算。但上报人大审批的政府预算一般只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和政府性基金收支(部分省市还包括债务收支安排情况),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以及社会保险基金仍游离于人大监管之外,给政府收支的全面反映、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等带来较大困难。新的收入分类将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后,实现了政府预算收入的完整性和政府资源的统一配置,有利 于“收支两条线”政策的贯彻实施,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真实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情况,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并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改革。 (二)为推行绩效预算编制方法做好铺垫。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仍主要是基于条目预算(Lineitem Budgeting)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部分省市推行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它的特点是对一个支出部门仔细审查其支出项目的增减,对预算合理性的判断侧重于投入--价格--数量关系的有效性。再加上我国尚未建立项目分类,预算项目不能体现部门职能活动。由于缺乏支出经济分类,项目支出预算细化也缺乏统一的资金用途划分体系以及支出标准,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本无从谈起。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为建立我国以体现政府职能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分类奠定了基础。通过项目分类,明确部门职责范围和目标,项目安排体现部门的职能活动以及相关产出和结果。新的支出经济分类,统一了项目资金用途划分办法,实现了预算细化“有的放矢”。因此,新的支出分类必然带来我国预算编制方法的转变,为实现绩效预算编制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预算控制方式由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控制。目前我国的预算控制方式主要注重于支出总量控制和预算执行过程控制。这种外部控制方式使支出机构与财政部门站到了对立面,前者有足够的动机争取与实际不相符的预算资金并将尽可能全部花掉(不花白不花),后者则需要对此实施控制,控制与逃避控制、服从与逃避服从构成两者关系的主线。由于预算信息不对称,预算细化又缺乏基础,使部门预算编制变成编故事、报“天书”(虽然预算申报有限额控制,但部门往往会想尽办法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