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练习题及答案
中医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 )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E.应答反应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 )

A.有神

B.无神

C.假神

D.失神

E.神志错乱

4.戴阳证的面色是( )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E.面色青紫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

A.稍赤

B.稍白

C.稍青

D.稍黄

E.稍黑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 )

A.寒凝

B.湿阻

C.气虚

D.痰滞

E.水停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E.肾阳不足

8.颧部潮红主病( )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E.气虚发热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 )

A.●白

B.萎黄

C.苍白

D.色黄晦暗

E.色黄虚浮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E.阳黄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

D.咳喘肺胀

E.水气凌心

12.小儿头形过小的原因主要是( )

A.脾气虚弱

B.肝血不足

C.心血亏损

D.肾气不足

E.肾精不足

13."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

A.肾气不足

B.气血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E.肾精不足

14.目眦色赤,多属( )

A.肺火

B.脾火

C.心火

D.肝火

E. 肝经风热

15.根据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则白睛属( )

A.肺

B.脾

C.心

D.肝

E. 肾

16.热入营血,口唇可见( )

A.色泽红润

B.唇红绛而干

C.唇色淡红

D.唇色鲜红

E.口唇青紫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质淡嫩少苔

D.舌质淡红

E.舌苔薄白

18.舌体胖大,有齿痕,主( )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损

C.肾阴不足

D.肺气不足

E.脾虚湿盛

19.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

A.阴亏

B.伤津

C.气血两虚

D.阳虚

E.寒湿

20.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 )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D.胃肠热甚

E.热入营血

21.疾病中见到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多由于( )

A.痰浊内阻

B.寒凝筋脉

C.热盛动风

D.气滞血瘀

E.疫毒攻心

22.黄苔一般主( )

A.寒证

B.热证

C.痰饮

D.湿证

E.虚证

23.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 )

A.苔由厚变薄

B.苔由薄变厚

C.苔由润变燥

D.苔由多变少

E.苔由白变黄

24.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不易刮去,称为( )

A.腐苔

B.滑苔

C.腻苔

D.垢苔

E.润苔

25.舌尖有芒刺,主病( )

A.肝胆火盛

B.胃肠热盛

C.心火亢盛

D.阴虚火旺

E.温毒入血

26.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 )

A.里实热证

B.虚热证

C.湿热证

D.血瘀证

E.表证

27.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

A.舌强

B.舌痿

C.舌颤

D.舌短

E.舌歪

28.苔黑而滑润,舌质色淡多属( )

A.阴虚火旺

B.阳虚寒盛

C.热盛伤津

D.湿热郁蒸

E.痰火内蕴

29.舌苔有根与无根,主要取决于( )

A.邪气盛衰

B.脏腑虚实

C.胃气有无

D.津液存亡

E.气血盈亏

30.气血两虚证的舌象一般表现为( )

A.舌淡红苔薄白

B.舌淡瘦苔白腻

C.舌淡胖苔润

D.舌色淡白舌体瘦薄

E.舌淡苔少

31.肾精耗竭可导致( )

A.横目斜视

B.眼睛突起

C.目睛微定

D.眼皮下垂

E.瞳仁散大

32.目窠凹陷属于( )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脾胃气衰

E.五脏精气衰竭

33.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称为( )

A.瘰疬

B.瘿瘤

C.发颐

D.痰核

E.梅核气

34.小儿指纹浮现者,多属( )

A.表证

B.里证

C.实证

D.虚证

E.热证

35.小儿指纹紫红,多主( )

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36.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 )

A.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B.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37.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较深,麻木,顶白而痛者为( )

A.痈

B.疔

C.疽

D.疖

E.以上均不是

38.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是( )

A.水疝

B.寒疝

C.▲疝

D.狐疝

E.阴肿

39.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属( )

A.肝胃不和

B.伤食

C.热呕

D.寒呕

E.肝胆郁热

40.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 )

A.风痰

B.寒痰

C.热痰

D.湿痰

E.燥痰

(二)A2型题

1.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A.有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神志错乱

2.患者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诊断为( )

A.狂证

B.癫证

C.痫证

D.中风

E.中暑

3.患者久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属于( )

A.心火上炎

B.阳明经热

C.阴虚火旺

D.虚阳浮越

E.肝阳上亢

4.病人患疮疡,见体表局部范围较大,红肿,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属于( )

A.痈

B.疖

C.疔

D.疽

E.以上都不是

5.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其舌象可表现为:

A.舌质淡苔薄白

B.舌淡红苔薄白

C.舌质淡苔薄黄

D.舌质绛苔薄黄

E.舌质绛苔薄白

6.某病人脘腹痞满,纳呆食少,头身困重,舌苔黄腻,属于( )

A.湿热内结

B.饮食积滞

C.痰热内阻

D.邪热伤津

E.热积于内

7.患者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 )

A.腐苔

B.腻苔

C.真苔

D.假苔

E.厚苔

8.患者咯痰少而黏难出,口干舌燥,属( )

A.热痰

B.燥痰

C.风痰

D.湿痰

E.寒痰

(三)B1 型题

A.面色荣润,目光精彩内含

B.重危病人,精神突然好转,两目明亮

C.精神萎靡,目暗睛迷

D.精神不振,健忘嗜睡

E.默默不语,神情发呆

1.失神的表现是( )

2.假神的表现是( )

A.面黄枯槁无光

B.面黄而虚浮

C.面色白而无华略黄

D.面目肌肤黄色鲜明

E.面目肌肤黄色晦暗

3.黄胖可见( )

4.萎黄可见( )

A.咽喉红肿疼痛

B.咽部嫩红,肿痛不甚

C.喉部两侧肿块,红赤溃烂

D.咽喉红干而痛

E.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5.热毒蕴结,可见( )

6.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可见( )

A.舌尖

B.舌中

C.舌根

D.舌边

E.舌面

7.肾在舌分属部位是( )

8.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 )

A.舌鲜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而润

C.舌红苔黄腻

D.舌淡红苔薄白

E.舌红绛少苔

9.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

10.虚寒证的舌象是( )

A.斑疹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

B.斑疹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

C.皮肤上出现晶莹如粟的透明小疱疹

D.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顶白而痛

E.疮疡范围较小,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

11.疹为( )

12.疔为( )

A.湿热泄泻

B.湿泻

C.脾虚泄泻

D.湿热痢疾

E.风泻

13.便下脓血,赤白相兼,属( )

14.大便清稀有未消化食物,或如鸭溏,属( )

A.横目斜视

B.瞪目直视

C.昏睡露睛

D.两目上视

E.瞳仁扩大

15.肝风内动可见( )

16.肾精耗竭可见( )

(四)X型题

1.神具体反映在人的( )

A.目光

B.面色

C.表情

D.言语

E.体态

2.面色青主( )

A.寒证

B.痛证

C.瘀证

D.惊风

E.肾虚

3.形瘦颧红皮肤干枯的病人,多见于( )

A.气虚

B.阴血不足

C.痰盛

D.火旺

E.阳虚

4.望发可以判断( )

A.肝的病变

B.肾气充足与否

C.津液的盛衰

D.精血的盛衰

E.肺气的盛衰

5.称耳为"宗脉"所聚是因( )

A.手少阳经脉入耳中

B.手太阳经行耳之前后

C. 足少阳经脉入于耳

D.足太阳经脉到达耳

E.足阳明经行于耳之前

6.望咽喉主要可以诊断哪些脏腑的病变( )

A.心

B.肺

C.胃

D.肝

E.肾

7.正常舌象应具有的特点是( )

A.舌体灵活自如

B.胖瘦适中

C.质淡红苔薄白

D.湿润而滑

E.荣润有神

8.舌生芒刺的临床意义可以是( )

A.胃脘食滞

B.热入营血

C.肝胆火盛

D.气分热极

E.心火亢盛

9.舌体强硬的主病为( )

A.热入心包

B.痰浊内阻

C.中风

D.高热伤津

E.热扰心神

10.黄苔可见于( )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里证

E.表证

11.剥苔的形成机理是( )

A.气血两亏

B.胃气大伤

C.胃阴枯竭

D.中气下陷

E.痰热湿浊内阻

12.临床上脾虚湿阻病人可见( )

A.黑苔

B.舌体胖嫩

C.舌淡紫

D.苔白腻

E.舌边有齿痕

13.痿软舌的主病是( )

A.阴亏已极

B.热灼津伤

C.气血俱虚

D.肝风内动

E.痰热阻络

14.以下小儿食指脉络变化可提示病危的是( )

A.络脉达于命关

B.络脉浮现明显

C.络脉变粗

D.络脉色紫黑

E.络脉透关射甲

15.唾多而黏,多因( )

A.胃中积冷

B.宿食积滞

C.水湿停留

D.肾虚水泛

E.脾失健运

16.疖的特点是( )

A.患处形小而圆

B.部位表浅

C.麻木或发痒

D.容易化脓

E.脓溃即愈二,词语解释

1.神气不足

2.假神

3.主色

4.客色

5.囟填

6.囟陷

7.解颅

8.五轮

9.乳蛾

10.水痘

11.白▲

12.透关射甲

13.水疝

14.狐疝

15.痔疮

16.戴眼

三,填空题

1.望神是通过观察( ),以分析病情及判断预后的诊察方法.

2.得神即( )的表现.

3.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 )为区分要点.

4.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华,称( ),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

5.坐而仰首,胸满气急者,多属( ).

6.低头伏案,不欲言语者,多为( ).

7.小儿发结如穗,形瘦腹大,多见于( ),是脾胃虚损所致.

8.破伤风的特殊征象是( ).

9.黑睛斜向一侧,称( ),为肝风内动的表现之一.

10.久流浊涕腥臭者,称为( ).

11.咽喉红肿疼痛,甚则溃烂或有黄色脓点,此为( ).

12.酒渣鼻的成因主要是( ).

13.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者,为( )先兆.

14.舌象包括( ).

15.舌色淡白而舌体瘦薄者,主( )证.

16.先天性舌裂的特征是( ).

17.齿痕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

18.病理性舌苔的形成是由( )而成.

19.舌苔厚薄的分辨,以( )为标准.

20.热病过程中,舌苔由燥转润,提示( ).

21.湿温或暑温病中,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珠,为( ).

22.鼻流青涕,喷嚏不止,遇冷即发,称( ).

23.呕吐有寒热之辨,寒呕的呕吐物形质为( ).

24.排尿时有中断,尿中夹有沙石者,称( ).

四,简答题

1.何谓望神

2.何谓得神其表现如何

3.面部色诊的原理是什么

4.何谓常色

5.何谓主色,客色

6.何谓五色善恶

7.病理性五色各有什么主病

8.肾病面见黑色,临床上如何分寒热

9.望头颈五官九窍诊断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10.耳之色泽变化主病有什么不同

11.望咽喉为什么能诊断内脏病变

12.项部望诊主要注意哪些变化

13.何谓正常舌象

14.何谓舌神

15.红绛舌的形成机理是什么

16.肿胀舌可见于哪些病证

17.舌苔的消长变化与邪正进退的关系如何

18.腐,腻苔有何区别

19.舌与脏腑经络有何联系

20.举例说明白苔的主病是什么

21.何谓斑疹

22.怎样区分"三关"

23.小儿食指络脉的正常形色怎样

24.怎样根据呕吐物形状判断其主病

五,论述题

1.简述假神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2.试述癫,狂,痫神态的异同.

3.试述萎黄,黄胖,黄疸的鉴别要点.

4.试述望形态诊病的原理.

5.简述小儿囟门异常的主病.

6.简述诊察目形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7.试述鼻之形色变化的临床意义.

8.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

9.简述察看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

10.试述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1.简述辨白▲之顺逆的临床意义.

12.简述痈,疽,疔,疖四者的区别.

13.试述望二阴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病变的原理.

14.试述望痰的临床意义.

15.试述望舌时综合诊察舌质和舌苔的机理.

16.试述望口唇的重点及其异常变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七章>>望诊>>答案

(一)A1型题

1.C 答案分析: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D 答案分析: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并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现.

3.C 答案分析: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C 答案分析: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B 答案分析: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A 答案分析: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B 答案分析: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

8.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B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D 答案分析: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11.C 答案分析: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宣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12.E 答案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则可致小儿头形过小.

13.D 答案分析: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14.C 答案分析: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15.A 答案分析:白为肺之色,故《内经》谓"气之精为白眼"白精属肺.

16.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邪热甚则色深红;热盛伤津,灼伤营阴,则唇绛而干.

17.C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18.E 答案分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而成.

19.C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不能充盈于舌体所致.

20.E 答案分析: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21.B 答案分析:阴寒内盛,则血液凝而瘀滞,舌色青紫而润;寒性收引,舌上筋脉挛急,则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22.B 答案分析:黄色主热.病邪入里化热,或脏腑内热,胃气挟邪热上熏可致苔色变黄.

23.B 答案分析: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有形邪气熏蒸,滞积于舌所致.故舌苔由薄变厚,一般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

24.C 答案分析:腻苔的主要特点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区别于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

25.C 答案分析:邪热炽盛则舌生芒刺.舌尖属心,故心火亢盛,舌尖生芒刺.

26.A 答案分析:红色主热,热盛气血涌动,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色红;热邪熏灼,苔现黄色,厚苔主邪盛入里.因此舌红苔黄厚为里实热证.

27.E 答案分析:肝风内动,挟痰瘀阻于舌的一侧经脉,受阻一侧则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力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歪斜.常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28.B 答案分析:阳虚则生血行血之力不足,舌失充养则色淡;阳虚则寒,水饮停留,则苔黑而滑润.

29.C 答案分析: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若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是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所致.若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不能上蒸,难以续生新苔,而原有之苔逐渐脱离舌体之故,所以刮之即脱.故舌苔之有根,无根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变化.

30.D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舌体失养,故色淡白而体瘦薄.

31.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32.E 答案分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气衰竭,不能滋养于目,则目睛下

陷窠内,病属难治.

33.A 答案分析: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

34.A 答案分析: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深入客经.故络脉浮露者,主病在表.

35.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鲜红多属外感表证;色紫红者,则提示邪热深入为内热.

36.C 答案分析:络脉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

37.B 答案分析: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的特点.

38.A 答案分析: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39.D 答案分析:呕吐物清稀无臭,为寒呕.多因脾胃阳虚或寒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40.A 答案分析: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

(二)A2型题

1.C 答案分析: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神识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邪闭清窍.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为失神之征.

2.C 答案分析:猝然昏仆不知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动,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证.

3.D 答案分析:原面色苍白,忽见颧红如妆,游移不定,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为虚阳浮越于上的"戴阳"证,属危重证候.

4.A 答案分析:肌肤局部红肿高起,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因热毒内蕴,复感邪毒,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壅滞不通,热胜肉腐成痈.

5.E 答案分析:阴虚火旺,故舌色绛红;复感外邪,表里同病,苔薄白而干.

6.A 答案分析:湿热内结,困阻脾胃,升降失司,故脘腹痞满;湿性重着,则头身困重;胃气挟湿热上熏则见舌苔黄腻.

7.C 答案分析: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则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

8.B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耗伤肺津,则痰少而黏难咯出,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

(三)B1型题

1.C 答案分析:失神,是神气衰败之象.病人在精神状态和目神上表现的特点是: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等.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2.B 答案分析: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突然目显光彩等,都属假神的表现.此为阴阳即将离决的危笃之象,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而出现一时"好转"的假象.

3.B 答案分析:面色黄而虚浮,为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所致,称为"黄胖".

4.A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华,称为萎黄.

5.C 答案分析: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壅气血;若红赤溃烂,为热毒蕴结.

6.E 答案分析:咽部有灰白色膜点,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者,是"白喉",为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所致.

7.C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根属肾.

8.A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尖属心肺.

9.E 答案分析:舌红绛主热,在内伤杂病中,阴虚火旺则舌质红绛,胃津匮乏不能上承则苔少.

10.B 答案分析:阳气不足,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不能温运血液充养于舌,故舌色浅淡;阳虚水停则苔白而润.

11.B 答案分析:疹,形小如粟粒,高出肌肤,抚之碍手.

12.D 答案分析:初起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

13.D 答案分析: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损伤肠络,则便下脓血,赤白相兼,为湿热痢.

14.C 答案分析:脾虚不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泻下清稀,完谷不化.

15.A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风内动,上扰目络,黑睛斜向一侧,称"横目斜视".

16.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四)X型题

1.A B C D E 答案分析: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2.A B D C 答案分析:小儿于眉间,鼻梁,口唇四周出现青灰色,是惊风先兆或发作.寒,痛,瘀面色多青白,青紫或青黑晦暗.由于外感寒邪,寒性凝滞,气血不畅;或阳气亏虚,气血瘀滞,经脉不利."不通则痛",临床多伴有疼痛.

3.B D 答案分析:阴血不足,筋骨肌肉皆失所养,日久可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失润;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则颧红.

4.B D 答案分析:肾藏精,其华在发,发又为血之余.故头发色黑润泽浓密者,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头发稀疏,色黄干枯者,是肾气亏虚,精血不足所致.

5.A B C D E 答案分析:手足少阳,手足太阳及足阳明经入于耳或环绕其周围,故耳称为"宗筋之所聚".

6.B C E 答案分析:喉为肺之门户,咽内通于胃,肾之经脉循咽喉,故望咽喉可知肺胃与肾之病变.

7.A B C E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8.B C E 答案分析:舌生芒刺常因脏腑热盛,热入营血,营热郁结充斥舌络所致.若舌尖有芒刺,为心亢盛;舌边有芒刺,属肝胆火盛.

9.A B C D E 答案分析:热入心包,扰及神明,舌窍不利;或痰浊,痰热内结,闭窍阻络,舌失其主;或肝风挟痰,上阻舌络;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若舌强语謇,口舌歪斜者,常见于中风病.

10.A B C D E 答案分析:黄苔的形成,是因病邪入里化热,脏腑内热,胃气夹邪热上泛熏灼,导致苔色变黄.一般主里证,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和寒证.如苔薄淡黄,也可见于外感风热表证;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11.B C E 答案分析:剥落苔的形成,是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蒸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若热湿浊内阻者,出现剥苔,则是邪气渐退,而胃阴耗伤之象.

12.B D E 答案分析:多因脾阳虚,水湿停聚,或湿聚成痰饮,阻滞舌络而致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阳水停阻遏阳气,则舌苔白腻.

13.A B C 答案分析:痿软舌多由阴血亏虚,舌肌失养所致.舌淡白而渐痿者,属气血两亏;舌红绛而渐痿者,属肝肾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暴痿,是热灼津伤.

14.A D E 答案分析: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色泽变化亦反映病情轻重,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重之象.

15.A B C 答案分析:唾为肾之液,亦与脾胃相关.故唾液分泌量的变化常与肾,胃功能失调有关.唾多而粘,多因胃中积冷,宿食,湿停等,致胃气上逆而多唾.

16.A B D E 答案分析:"疖"的特点是:患处形小而圆,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愈.而麻木或发痒属"疔"的特征.

二,词语解释

1.轻度失神的表现即神气不足,又称少神.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肢体倦

怠,动作迟缓.提示正气受损,见于一般虚证,或脏腑失和,气血不畅之证.

2.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见于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意识不清,不能言语,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显光彩,两颧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都属假神的表现.

3.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但因禀赋等原因可形成偏白,或偏黑,或偏黄,或偏红,或偏青等差异.

4.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而相应变化的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变化,也会有所变化.此外,因职业,劳逸,情绪,运动等导致面色的短暂改变,亦属客色范畴.

5.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属实热证,因外感时邪,火毒上攻所致.

6.小儿囟门下陷者,称为"囟陷",多属虚证,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

7.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称为"解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良;或后天精气亏虚,或为邪气所伤而致.

8.中医眼科将目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与五脏相对应,称为"五轮.即瞳神属肾,称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目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眼睑属脾,称肉轮.根据五轮变化可推测所对应之脏的病变.

9.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气壅滞气血而成.

10.为外感时邪所致皮肤出现的水疱.其形椭圆,表浅易破,大小不等,陆续出现,浆薄如水,晶莹透亮不结厚痂,不留疤痕.属病情轻浅的一种传染病.

11.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为白▲.其特点是高出皮肤,晶莹如珠,根部肤色不变,擦破流水,多分布于颈项胸腹,偶见于四肢,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12.关,指风,气,命三关;甲,指甲.小儿食指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13.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14.阴囊内有肿块,卧则入腹,立则入囊,时有时无,出没如狐,有胀痛者,名"狐疝".

15.肛门内外周围有物突出,可兼疼痛,称为"痔".溃烂流血,流脓,即为"痔疮".其生于肛门齿线以外者,称"外痔";生于肛门齿线以内者,称"内痔";内外皆有,称"混合痔".

16.两目上视,白多黑少,不能转动者,为"戴眼",见于惊风,痉厥及癫痫等.

三,填空题

1.神的得失有无

2.神气充足的表现

3.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

4.萎黄

5.痰壅气逆的肺实证

6.气郁痰结,情怀抑郁

7.疳积

8.苦笑面容

9.横目斜视

10.鼻渊

11.烂乳蛾(或烂喉痧)

12.肺胃热壅

13.麻疹

14.舌质和舌苔

15.气血两虚

16.裂纹中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

17.脾虚湿盛

18.胃气挟邪气上蒸

19.见底,不见底

20.热退津复

21.白▲

22.鼻鼽

23.清稀无臭

24.石淋

四,简答题

1.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所谓望神,即医生接触病人时,要求经过短暂的观察,就能对病人的目光神态,言谈举止,询问反应,面色表情等,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得以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断预后的吉凶.

2.答: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得神的表现是:目光明亮,精彩内含,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3.答: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不仅心之在面,其它脏腑之精气,也通过经脉而上荣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孔)窍."这说明面部色泽与脏腑气血具有内在联系,五脏应五色是:肝青,脾黄,心赤,肺白,肾黑.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盛衰以及邪气之所在.

4.答: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由于精气内含,容光外发,所以正常的面色,不管什么种族肤色,都应是光明润泽.常色随着时间,气候,环境以及个体特征等的变化而变化.

5.答: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的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属于个体特征,各人的面色可以是不一致的."客色"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就叫做客色

6.答:病人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多属预后良好.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说明脏腑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称为"气不至",多属预后不佳.

7.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8.答:颜面或额黑为肾病.临床上判断其寒热可根据:面黑而干焦,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黑而浅淡者,为肾病水寒;黑而暗淡者,不论病之新久,皆属阳气不振之征.

9.答:根据藏象学说,内在的五脏各与外在的五官九窍相连,而官窍又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此,头面耳目口舌鼻等五官九窍的色泽形态,足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

10.答:耳部色泽总是以嫩黄红润为佳.色白为寒.色青而黑多主痛证.耳轮焦黑干枯,是肾精亏极.耳红而肿,属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若耳背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11.答:因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之要冲,为诸经脉所络.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等经脉均经过咽喉,所以许多脏腑的病变可以从咽喉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对肺,胃肾的病变,诊断价值更大.

12.答:注意外形和动态变化.外形变化主要观察有无肿瘤,结节及其部位,形态,大小;动态变化主要观察颈项部的动静姿态.

13.答: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即淡红舌,薄白苔".

14.答:舌神,即舌之神气.其主要表现是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指舌色红润鲜明光泽,舌体运

动灵活而有生气,即有神之舌,是脏腑气血,津液末伤的表现,虽病预后良好."枯",指舌质干枯,晦暗无光,舌体呆滞不灵而无生气,此即无神之舌.

15.答:体内热邪亢盛,气血涌动,舌络充盈;或热入营血,耗伤营阴,热壅血滞;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灼血络等所致.

16.答:常见于三类病证中:①心脾热盛,气血上壅于舌,舌色鲜红肿胀而痛.②温热挟酒毒上攻,舌色紫而肿胀.③急性中毒,气血凝滞,以致舌体肿胀青紫晦暗.

17.答:舌苔的消长变化,也是邪正进退的反映.舌从有苔到无苔,是正气渐衰,邪气深入营血的表现;舌苔剥落之后,渐生薄白苔,为正胜邪却,胃气渐复的征象;一般舌苔渐退或新生多为佳象,若苔骤剥骤长则多主重证.

18.答:腐苔是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如豆渣堆于舌面,刮之易去的苔.腻苔则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的苔.

19.答: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系舌本.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入系舌本.可见,心,脾,肝,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的经脉,经别,经筋与舌有着直接联系.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胃之外侯,而舌苔乃胃气之所熏蒸.

20.答:白苔一般主表证和寒证,如伤寒太阳病,舌苔薄白而润;温病卫分证,薄白而干等.若舌淡苔白而滑,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此外,白苔还可见于热证,如舌苔白如积粉,常为瘟疫或内痈征象;舌苔白而糙裂,多为温病内热暴盛伤津所致.

21.答:斑疹多系血分受邪而致的皮肤改变.斑,色红或紫暗,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之不碍手;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22.答:食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至末端.

23.答:正常的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但粗细也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长短也与年龄有关,一岁以内多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这些均属生理范围内的变化,不属病理范畴.

24.答:呕吐是胃气上逆的表现,一般而言,呕吐清稀无臭之物,多为寒呕,常因胃阳不足或寒邪犯胃所致.呕吐秽浊酸臭之物,多为热呕,常因邪热或肝经郁火犯胃所致.呕吐酸腐夹杂不化食物,多为食积常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胃失和降所致.呕吐清稀痰涎而胸闷苔腻者,多为牌失健运,痰饮停聚脏腑之证.呕吐黄绿苦水,多属肝胆湿热或肝经郁热乘胃,胆汁上溢所致.

五,论述题

1.答: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假神的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原来数日不能进食,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古人比喻为"残灯复明","回光返照".临床上见于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

2.答:神志失常是癫,狂,痫的共同表现,但三者表现又各不相同.如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呆滞,哭笑无常的,是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烦躁不宁,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口作异声,醒后如常,为痰迷心窍,内动肝风的痫病.

3.答: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黄疸又因病因不同而有"阴黄","阳黄"之分,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4.答: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动静姿态,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人体内以五脏分属五行,外以皮毛,肌肉,血脉,筋骨等五体合于五脏.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内脏的坚脆

盛衰是统一的,而人体的动静姿态,又与阴阳气血的消长有关.所以望形态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以及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不同形态又能体现体质差异,提示某些疾病发病的倾向性和证候类型的特异性.

5.答:小儿囟门下陷,称"囟陷",多属虚证,可见于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或先天不足,以致发育不良,脑髓不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古称"解颅",属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常见于小儿佝偻病.小儿囟门高突,又称"囟填",多属实热证,可见于温病时邪火毒上攻者,或为风热,或为湿热等邪气所侵,以致脑髓有病.

6.答:目窠微肿,状如卧蚕,是水肿初起.上下睑肿,如肿势急而色红者,为脾热;肿势缓而软者,为脾虚.目窠凹陷,多属津损或气血大伤之征,一般多见吐泻之后,或失血过多之时.若久病重病之中,目睛下陷窠内,是五脏六腑精气已衰,病属难治或预后不良之兆.眼睛突起而喘者,是肺胀.颈肿眼突是瘿病.

7.答:鼻头色赤,是肺脾有热之征;色白是气血虚;色黄是内有湿热;色青多为虚寒或腹痛;色微黑是有水气内停.鼻肿为邪气盛,多属邪热壅肺;鼻头色红生粉刺,是酒渣鼻,多因肺胃热壅;鼻翼煽动,呼吸喘促者,称为"鼻煽",新病兼喘多为邪热壅肺或痰饮停聚于肺所致;久病兼喘而汗出,是肺肾精气衰竭的危重证.

8.答:观察舌象的变化,对临床辨证有重要的意义.①可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示胃之气津充沛;舌光无苔,主胃之气阴衰败.②可分辨病位浅深:如舌苔薄白,多为外感初起,病证轻浅;舌苔黄厚,主邪入里,病证深重.舌质红,属气分热盛;舌质绛,为热入营血.③可区别病邪性质:如白苔多主寒,黄苔常主热,腻苔多属湿,中风多见舌强,心脾经热则多吐舌.④可推断病势进退:舌苔由白变黄,变灰,变黑,舌质由淡变红,变绛,变青紫,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而重.反之,舌苔由灰黑变黄变白,舌质由紫绛变淡红,则提示病由里出表,由重而轻.

9.答:舌底脉络位于舌系带两侧,在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青紫色脉络.正常情况下,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舌下络脉青紫迂曲,主血瘀气滞;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为肝郁血瘀;若舌下络脉青紫且粗胀,为痰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瘀.

10.答:望小儿食指络脉适于诊三岁以内的病儿.食指络脉指小儿食指掌侧之络脉,为手太阴肺经的支脉,故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意义.诊察时要光线明亮,医者用左手捏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外感或内伤,同样是以络脉见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命关为甚重.望络脉要注意其三关分布,色泽变化和隐显深浅.

三关分布:根据络脉见于三关的部位,以测定邪气的浅深及病情轻重.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色泽变化:一般色深而浓者病重,色浅淡者病轻.色紫红者主内热;色鲜红者多属外感表证;色青者主惊风或痛证;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重之象;色淡白者为虚证.

隐显深浅:络脉浮现明显,主病在表,多见于外感病;络脉沉隐不显,主病在里,多见于内伤里证. 11.答:凡白▲晶莹饱满,颗粒清楚,是津气充足,正能胜邪,湿热外达之顺证;若见色白而枯,干瘪无浆之枯▲,为津气不足,正不胜邪,邪毒内陷之逆证.

12.答:凡局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见于体质较好者.若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常见于年老伴体弱者.若范围较小,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麻木痒痛顶白者是疔.起于浅表肌肤,小圆而红痛,脓溃即愈者是疖.

13.答:二阴即指前阴和后阴.前阴包括男,女外生殖器,有生殖和排尿的作用.前阴为宗筋所聚.肾司二阴,主生殖,精窍通于肾,溺窍通于膀胱;肝脉绕阴器,胆脉绕毛际.此外,任督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与前阴关系密切.后阴即肛门,又称"魄门",有排大便的作用.肾司二阴,脾主运化,升清,大肠传导糟粕.故前后阴病变与肾,肝,脾,胃,大肠等脏腑经络有关,故望二阴能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的病变.

14.答:通过观察痰的形质,以及气味及排出量等,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

为寒痰,多因寒邪伤阳,气不化津或脾阳不振,湿聚成痰,上犯于肺所致;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痰白滑量多易咯者,为湿痰,是脾虚不运水湿聚而为痰.痰少而粘难咯出者,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所致.痰中带有血丝,血色鲜红,是肺中血络受损,见于燥邪犯肺,或肝火犯肺及阴虚火旺等.咯吐脓痰腥臭或脓血者,为热毒蕴肺,肉腐血败酿脓成痈,多见于肺痈.

15.答: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反映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各有侧重,故临床诊舌,必须舌苔与舌质合参.一般认为,舌苔的色,质变化主要与所感邪气及病证的性质有关;舌体的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情况.因此在诊察疾病时,不仅应详察舌苔,舌质的基本变化与主病,还须注意不同舌苔与舌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审察病情.

16.答:望口唇重点要观察口唇的色泽及形态变化.

口唇色泽:正常唇色红而明润.唇色淡白,主血虚;唇色深红,主实热证;唇红绛而干,是热伤津液或热入营血;唇色淡红,为虚为寒;唇色鲜红者,为阴虚火旺;唇色青紫,为气滞血瘀;环口黑色者,是肾气将绝或水气内停;小儿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

口唇形态:口唇糜烂,多因脾胃湿热上蒸或食积生热;口唇干枯皲裂,为津液耗伤.唇内溃烂,色淡红,为虚火上炎.口开不闭主虚证;口闭不开为"口噤",主病多实.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 )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2018年药师继续教育试题-解密中医

解密中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 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 A.瑰宝 ? B.钥匙 ? C.智慧 ? D.实践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医药文化强调的是宏观认知和整体认知,体现在() ? A.没有细节 ? B.没有眼见为实 ? C.没有数据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工具书对文化的解读有()种之多 ? A.120 ? B.140 ? C.160 ? D.180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三分法将文化分为() ? A.物质文化 ? B.制度文化 ? C.精神文化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 A.思想观念 ? B.认知思维 ? C.行为准则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国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所持有的()的概况? A.智慧成果和实践活动 ? B.认知路径和思维模式 ? C.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 ? D.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天人恒变的含义是指自然界与人永远处于() ? A.固定模式 ? B.不断变化之中 ? C.统一的整体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包括() ? A.天人合一 ? B.象思维 ? C.道法自然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中医药文化的第四大优势在治疗方面是() ? A.以养护生 ? B.以不变应万变 ? C.以人为本 ? D.以简驭繁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10 . 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必须是建立在()的基础上 ? A.文化自觉 ? B.学术自尊 ? C.可靠的疗效 ? D.学术自强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C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C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择 D.吴又可 E.李杲 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官窍 4、“证”的概念是:D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单选题 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D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阴盛 E.阴损及阳 2.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B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E.感应交合的3.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B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交感 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C 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 D.体表 E.四肢外侧 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B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E.恒定的 二、填空题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 学的病理总纲。 2.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是阴,腑是阳。 3.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单选题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一)姓名科室得分一、单选题(每天2分、共8 分) 1、腰腿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仰卧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 薄白或薄黄( A ) A、气滞血瘀证 B 、寒湿痹阻证 C 、湿热痹阻证 D 、肝肾亏虚证 2、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 C ) A、气滞血瘀证 B、寒湿痹阻证 C、湿热痹阻证 D、肝肾亏虚证 3、心痛发作期,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 B ) A、气滞血瘀证 B、寒凝血瘀证 C、气虚血瘀症D气阴两虚、心血淤阻症 E 、痰 阻血瘀证。 4、心痛发作期,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 B ) A. 气虚血瘀证 B. 气滞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痰阻血瘀证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 分) 1、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ABCE )等穴 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A、心俞 B 、肾俞 C 、神门D、皮质下E、三阴交 2、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便秘,可予(ABCD ) A.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B.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C.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 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D.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 (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3、腰间突出症肢体麻木,可给予(ABC ) A、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B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C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 D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关元穴 4、腰椎整复应给予的护理有(ABD ) A、整复前应告知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B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C复位3天后可正常下床,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 D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者舒适度,仰卧时腰部加垫,维持生理曲度。 5、胸痹心痛病的情志护理包括(BCD ) A、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时,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B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 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 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 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 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 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 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 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 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 脾 E.肾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卷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 (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 姓名:科室:得分: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D.天癸至,精气溢泻 E.发堕齿槁 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 A.病已痊愈 B.原发与继发 C.卒发与徐发 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 E.复发与休止交替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中医护理考试题及答案A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 科室: 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 )。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先河。 3、头有疮则(),身有疡则()。 4、首创“麻沸散”的是()。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 )、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 )的先河,首创( )法。 7、中医护理是以( )为特色,它包涵( )和()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因人制宜: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 ) A.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 C.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

D.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 E.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2.下列哪味中药需包:( ) A、牛黄 B、鹿角胶 C、牡蛎D、人参E、枇杷叶 3.温和灸操作中艾条应距离皮肤约( ) A.1-2cmB.2-3cm C.3-4cmD.4-5cm E、5-6cm 4.尿潴留患者导尿时,为防止出现虚脱和血尿,一次导出尿量不宜超过:( ) A.500毫升 B.600毫升 C.800毫升D.1000毫升 E.1500毫升 5.针刺得气的异常感觉是() A.胀 B.重C.痛D.麻E、酸 6.痉证护理中错误的是( ) A.病室安静B.避免噪音C.防止外伤D.住阳光明亮的病室7.下列哪种用药法特别注意情志护理:( ) A、下法 B、温法C、和法D、清法E、补法 8.可以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E、冬季 9.“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属于() A、药物预防B、加强锻炼C、起居有常D、调节情志E、劳逸结合10.在肉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鸡蛋B、虾C、猪肉D、牛肉E、牛奶 11.在素食食品中,钙质含量最高的是( ) A、苋菜B、黑芝麻C、圆白菜D、紫菜E、黄豆 12.在五脏六腑中居首位,又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13.、水占人体的比重约为( )

文化创新练习题(有答案)汇编

文化创新的练习题 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正确答案是A 。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2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扶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①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扶持的目的,④不选。故选C。 3.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当然了,我们想用的时候不能每天都背着一本辞海,所以出现了移动终端,出现了电子版、网络版,可以的。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错误的,价值创造是人民群众,文化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又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中享受。所以是个错误选项。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这个选项并没有问题,但我们在材料当中并不想问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非常的明显,告诉移动终端电子版。故选B。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 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 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 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 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2016)年度护理人员必修 1“骨痹”出自哪部古代著名医书?(D) A、《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B . . C、《千金方》 D、《素问·痹论》 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取仰卧位,双下肢最大限度地外展,内收。“2”炼方法?(C ). . A、卧位抬腿法 、卧位抱膝法B 、卧位空蹬法C. .

D、卧位分腿法 ”双下肢盘腿,双手压膝,使髋关节外旋。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炼3“)D方法?( 、坐位分合法A . . B、推膝分足法 、坐位交叉法C 、坐位盘腿法D. . 4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食疗方不正确的是:( D) A、红糖生姜饮 、西瓜汁B. . C、绿豆汤 、芹菜瘦肉粥D )5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A . .

A、神阙、天枢、关元 、肝、肾、大肠B 、神门、肾俞、太溪C. . 、关元、中极、涌泉D (C ) 6刺络放血不正确的是:、耳尖A. . B、大椎 、合谷C 、委中D. . A )7风寒湿痹型饮食(A、宜进温经散寒、祛湿 通络之品,当归红枣煲羊肉、清热利湿通络之品,B 如丝瓜、冬瓜. . C、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 品,如黑木耳 D 、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

杞子D术后体位护理中不正确的是(8 ). . A、抬高患肢,屈曲15° B、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 人,膝下不垫枕. . C、术前有屈曲畸形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D、患肢抬高,屈曲40°为宜风湿热痹证关节疼痛特征(9D ). . A、痛处固定,畏风寒, 得热则舒关节刺痛,B、痛处固定, 局部有僵硬感. . C、膝关节隐隐作痛,关节活动不利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10患者诉两月来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目眩。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 1、小青龙汤的方名由来? 答案: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有兴云降雨之能,因本方具有发汗之力,犹行雨,故“青龙”之名。 2、金元四大家之刘河间创制了一首治疗暑热泄泻的方子,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名六一散,另有一名是什么?取自哪部著作? 答案:又名天一散,取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3、二至丸方名由来? 答案: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旱莲草为草本植物,盛夏时茎叶繁茂,所以夏至日采集最佳;女贞子冬至日果实熟透,采集为佳。本方以二药采集时间命名,故名“二至丸”。 4、二陈汤的方名由来? 答案:方中陈皮、半夏宜用陈久者,因陈久者燥散之性降低,故名“二陈”。 5、《小儿药证直决》中有首方剂名“泻青丸”,主治肝火郁热,方名有何含义? 答案: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在色为青,故“泻青”即是泻肝。 6、《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载有一首方剂名“毓麟珠”,治疗妇女婚后久不生育,方名有何含义? 答案:“毓”有生养、孕育之意:“麟”,即麒麟,这里喻珍贵之子;“珠”,指珍珠,是谓该药丸形圆如珠。 7、紫雪丹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答案:是其色和用,此药如法制成之后,其色呈紫,状似霜雪;又言其性大寒,清热解毒之方,犹如霜雪之性,故而称之曰“紫雪丹”。 8、“海藻玉壶汤”方名的“玉壶”与哪首诗有关,在方名中有何含义? 答案:《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代白头吟》“宜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在方名中比喻本方具有消除瘿瘤之功,难能可贵。 9、《医宗金鉴》载有一首外治方剂,名“混元膏”,方中混元是何含义? 答案:此处混元指头部,本方在使用时,做成药膏敷于头顶部,故得名。 10、《审视瑶函》中载有一方名“清震汤”,方名中“震”为何义? 答案: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震,本方主治头痛头中雷鸣之症,故名“清震汤”。 11、中药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中有哪几位中药名?答案:相思子、白芷、苦参、槟榔、狼毒。 12、中药诗“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中有哪几位中药名?答案:余粮、石竹、苁蓉、半夏 13、“朝风动春草,药日满横塘。重台游荡子,黄昏独自伤”中重台是指哪味中药? 答案:重台,即蚤休。 14、“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中萱草俗称什么? 答案:黄花菜、金针菜。 15、“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中有哪些中药名? 答案:这首诗中共用了五个中药名,半夏、地黄、枝子(栀子)、桂心、喜君子(使君子)。 16、有位古代齐鲁名医,被称为“成聊摄”,是指何人? 答案:成无已,聊摄为地名,今之聊城。 17、齐鲁名医钱乙,字仲阳,仲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第二。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医基础练习题(修改)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金匮要略》 2.奠定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专著是B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论》 D.《千金要方》 3.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C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诸病源候论》 4.力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的医家是B A.李东垣 B.刘完素 C.朱丹溪 D.张从正 5.金元时期,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B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6.金元四大家中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的是A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7.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8.提出“戾气学说”的医家是B此题可删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9.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为核心的温病辨证论治理论的是A可删 A.叶天士 B.吴鞠通 C.王清任 D.吴又可 10.下列何项不能组成一对阴阳A应选B A.天与地 B.升与水 C.暑与寒 D.上与下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C A.阳中之阴 B.阴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阳中之阳 1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1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B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14.下列何项不属“相克”异常A A.制化 B.相乘 C.相侮 D.反侮 15.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 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A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损及阴 D.阳盛格阴 16.“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17.“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D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互用 18.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 A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肾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与12题重复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2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2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25.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阴虚则阳亢 26.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B应选A,此题可删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2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C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