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飞机起飞降落的地理题

关于飞机起飞降落的地理题

关于飞机起飞降落的地理题
关于飞机起飞降落的地理题

《飞机飞行与昼夜长短》专题训练

1.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是( )

A 、 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B 、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C 、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D 、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北京时间3月21日12点,一架飞机从某机场(120oE ,66o34′N )起飞,沿北极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2~3题。

2.飞行员能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

A .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 .两次日落,一次日出

C .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 .零次日出,一次日落

3.观察者在飞机上看到的昼夜更替时间为( )

A .6小时

B .8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4. (潍坊市四县(市)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在30°N 纬线上,若飞机向东以15°/小时的速度飞行,那么飞机上的人将经历( )

A 、昼夜长短相等

B 、昼夜长度均增加了一倍

C 、昼夜长度均减小了一半

D 、太阳永不西落或东升

5.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是( )

A 、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B 、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C 、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D 、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6.假设一探险者驾驶轻型飞机沿赤道以55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环球飞行一周。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9小时

B .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C. 昼长约10小时,夜长约11小时 D .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7.(江苏省海安中学2005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某飞机于2004年9月23日下午6时从北京机场起飞,自西向东环球一周,48小时后飞回北京机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飞行员在飞行途中看到太阳一直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B 、在经过120°E、120°W 和0°经线时都能看到日出

C 、在经过180°经线时看到了日落

D 、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昼夜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

旭日东升的A 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

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 机场正值日落。

读下图完成8~9题。

8.降落到B 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 A .7月2日11时

B .7月1日21时

C .7月1日19时

D .6月30日19时

9.从A 机场飞行到B 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

A .6小时

B .10小时

C .14小时

D .22小时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假设一探险者驾驶轻型

飞机从图中的P 地出发,以55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环

球飞行一周。读图完成10~11题。

10.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9小时

B.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C.昼长约36小时,夜长约36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11.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准确测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值为60°

B.看到某大陆上有一个很大的湖泊,该湖泊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C.在某大洋上空,遭遇到正生成的台风云系

D.在某大陆上空,拍摄到成群的斑马和羚羊奔跑在草原上

12.某飞机在圣诞节12时,沿北纬50度向东匀速飞行24小时回到原地,飞行过程中经历的地理现象有()

A 有两次日出日落

B 飞行时昼比夜长

C 无日出日落现象

D 飞行时昼夜等长

13.如果—架飞机沿600N某地以每小时1670KM的速度向东飞行,则飞行员见到昼夜更替情况及为了和当地时间保持一致,应将钟表作何处理()

A.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B.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C.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将钟表每小时拔快二小时

D.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将钟表每小时拨慢一小时

14.假如某人乘坐一飞行器自东向西飞行,每小时跨15个经度,那么他将会看到下列哪种现象()

A 白昼和夜晚都会减半

B 白昼和夜晚都会特别长

C 白昼和夜晚相等

D 太阳永不西落或永不东升

北京时间3月21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120°E,22°N)起飞,沿纬线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15~16题。

15.飞行员能观察到的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B.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C.0次日出,一次日落D.一次日出,两次日落

16.飞机上的昼夜更替时间为()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17. 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6月22日12时从60°N某地沿纬线向东匀速飞行,24小时后返回原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上的人经历了两次日出日落

B、飞机上的人看到了一次日出日落现象

C、飞机上的人感觉太阳一直在正南方

D、飞机上的人测得昼夜长度基本相等。

18. 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北京(40°N,116°E)起飞,飞行3时30分到乌鲁木齐(44°N,88°E),该日北京的昼长为14时19分,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时43分。家住北京的小强搭乘该机去乌鲁木齐探亲,这一天他经历的昼长为()A.14时43分B.14时31分

C.15时33分D.16时23分

图1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回答19~21题。

19.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A.0° B.23°26′S C.30°N D.30°S

20.假设该日一架飞机日落时从60°E的赤道上起飞。以每小时穿越一个时区的速度飞往22.5°W的T地,则()

A.飞机飞行方向为正东向正西

B.飞机始终沿着昏线飞行

C.飞机飞行时间约需5小时

D.太阳始终在飞机的右前方

21.关于P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天昼长为12小时 B.该时期盛行西北风

C.处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 D.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种植业区

2007年8月24日希腊发生特大森林大火,被列为近15年来世界最严重森林火灾之一。读图3,回答22~24题。

22.读图分析造成希腊这次森林大火的主一要气候原因是()

A.季风→干热B.西风→大风C.信风→大风D.副高→干旱

23.8月25日一架救火飞机从C地(112°E,0°)日出时刻起飞到A地降落,飞行员始终看见太阳在地平线上,若此日北京(40°N)昼长为13小时,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A. 5小时

B.5.5小时

C. 6小时

D.6.5小时

24.B处有一座年轻的火山岛,该岛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2005年1月8日16时(北京时间),孙老师从上海浦东机场搭乘250航班前往英国。经过约13小时的飞行抵达伦敦,再乘坐5小时的大巴到达曼彻斯特。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25~26题。

25.关于旅行过程中的经历,正确的是()

A.飞行途中,当睡意袭来时,必须戴上眼罩才能入睡,因为舷窗外太阳始终不落山

B.有很长时间可以通过舷窗看见西伯利亚的雪峰并拍照

C.抵达伦敦时,正赶上与接机的老师共进早餐

D.到达曼彻斯特时,由于天色已晚,感觉天气寒冷,身上穿着的大衣不够御寒

26.关于对曼彻斯特的初步印象,错误

..()

..的是

A.许多地方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厂房林立

B.主干道两旁绿茵葱葱,偶尔可见树下一倏而过的小松鼠

C.纺织工业历史悠久,然而商店中地产的服装数量少于中国制造的服装

D.带去的雨伞常常不抵风雨,然不觉寒冷

27.某一轮船在太平洋上每日向西跨越经度12°,该船上人们经历一个昼夜的时间大约是()

A 13.3小时

B 23.3小时

C 24小时

D 24.8小时

28.在赤道上空,如果飞机每小时飞越 15个经度,那么在向东飞行的飞机上,将会出现()(双选)

A.白昼和夜晚都会减半B.白昼和夜晚相等

C.没有昼夜更替D.太阳将永不东升或永不西落

29.某飞机在圣诞节 12时沿500N向东匀速飞行24小时回到原地,飞行过程中经历的地理现象是()(双选)

A.有两次日出日落B、飞行时昼比夜长

C.无日出日落D.飞行时昼比夜短

通过对以上各题的思考分析,请你归纳总结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A 7D 8D 9A 10A 11D 12 A 13C 14D 15D 16B 17A 18D 19C 20B 21C 22D 23B 24D 25B 26A 27D 28AB 29AD

部分练习解析:

1.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555÷111)°/小时=5°/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Φ0=15°/小时。但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相反,且Φ地<Φ0,因此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Φ阳=Φ0-Φ地=(15-5)°/小时=10°/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0°/小时=36小时。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答案为C。

2.解析:若飞机没有飞行,只考虑地球自转,12小时后,机场为24:00(即午夜0时);飞机在实际飞行的12小时中,经历了正午12点-----日落------日出------正午12点-----日落------午夜0时,共一天半时间,飞机上昼夜更替时间是8小时。也可以这样理解:若地球不动,飞机12小时飞了360°;若飞机没有飞行,地球在12小时中,自转了180°,所以飞机12小时中飞行了540°才能回到原地,整个过程飞机要绕地飞行一圈半,由于飞行360°就为一昼夜,所以飞机上昼夜更替时间是8小时。答案:1次日出,2次日落,昼夜更替时间是8小时。

4. 解析:这类题目的解决关键是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及角速度Φ0;

(2)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Φ地;

(3)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Φ阳。

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15°/小时;由于Φ地与Φ0方向一致,因而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阳=Φ地与Φ0的叠加=Φ地+Φ0=15°/小时+15°/小时=30°/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一周(即完成一个昼夜更替周期)所需的时间=360°÷30°/小时=12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变成了地面上的1/2,由于飞机运动是匀速的,所以飞机的昼夜各变为地面上的1/2。答案为C。

5.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555÷111)°/小时=5°/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Φ0=15°/小时。但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相反,且Φ地﹤Φ0,因此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Φ阳=Φ0-Φ地=(15-5)°/小时=10°/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0°/小时=36小时。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答案为C。

7.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360°÷48小时=7.5°/小时,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Φ阳=Φ地+Φ0 =(7.5+15)°/小时=22.5°/小时。在飞机上感觉到的昼夜更替周期=360°÷22.5°/小时=16小时,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昼夜个数=48小时÷16小时=3。答案为D。

8.解析: A机场5时日出,则19时日落,A与B机场在同一纬线上,B机场当地日落时间也应为19时,但从A机场向东飞行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A、B两机场时差相差16小时,飞机从A机场起飞时,B机场所在地的时间为6月30日13时,从上题可知,到达B 机场时当地为6月30日19时,所以飞机飞行的时间为6小时(即6月30日19时减去6月30日13时)。

17.【审题】此题关键是对题目中“24小时后返回原地”这一句话的理解。假设地球是静止的,则飞机只需飞行一圈就可回到原地。但飞机在飞行的同时,地球也在不停地自转,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如果飞机仍只飞行一圈,我们可以想象飞机相对地球的静止,就无从谈起返回原地(因为根本没离开过)。所以,我们理解24小时返回原地的意思是飞机飞行了两圈。【解题】由于飞机匀速向东飞行2圈,故经历两次日出日落。而且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2

小时,但由于是夏至日的60N某地,故其昼长仍大于夜长,昼长和夜长分别是原来长度的一半。【答案】A

18.解析:思路:小强当天所经历的昼长应从北京地区太阳升起开始,至乌鲁木齐日落时为止,因此先根据两地的昼长计算出其日出日落的时间(为了能比较,可以统一用北京时间),从北京开始日出至乌市日落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小强当天所经历的白天的长度。答案为 D 再推广一下,还是这个材料,如果是飞机从乌鲁木齐飞向北京那么昼长应该是

第一种解法是:(北京昼的一半)+(乌鲁木齐昼的一半)-1小时52分=14时31分

第二种解法是:北京日落-乌鲁木齐日出=14时31分

做题时注意飞行方向。

27.【解题思路】地球每日自西向东自转,即太阳每小时自东向西移动15°,而轮船也是自东向西航行,这样轮船白天好像追赶西移的太阳,晚上又好像是在躲避东升的太阳,每日西进12°,即每小时西进0 5°,因此,对船上的人来说,太阳每小时向西移动不是15°,而是14 5°,因此一个昼夜的时间约为(360÷14.5°)24.8小时。【答案】D

【解题回顾】轮船行进的方向与太阳一致,即相向而行,就如同甲骑摩托车与乙步行在环行跑道上运动,若两人同时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相向而行,甲第二次遇到乙时,甲走的路程是一圈+乙走的路程。这里甲代表太阳,乙代表轮船,环行跑道代表地球上的纬线圈。太阳沿着纬线圈转一周需24小时,再加上乙(轮船)所走的路程(向西12°),太阳需再走0 8小时(12°×4分钟=0 8时)才能追到船,轮船上的人才能再次看到太阳(如象甲追上乙一样道理)。

28.解析:因为赤道上的点永远是昼夜平分,所以B、C选项中的正确选项为B项;然后看A、D项,若地球不动,飞机以每小时飞越15个经度的速度向东飞行,恰好在一天内绕地球一周.经历一个昼长和一个夜长。而实际情况地球也以每小时15个经度的速度向东自转。这就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局面。[左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右图为00纬线圈(即赤道)展成的直线。]假设飞机从P点起飞,当P点随地球转到P1点的位置时,飞机已飞到p2点的位置;当地球上的P点随地球转到P2点的位置时,飞机恰绕地球一周;当地球上的P 点随地球转到原出发点的位置时,即经历24小时以后,飞机恰绕地球两周,即飞机每12

小时绕地球一周,从而导致向东飞行的飞机上,白昼和夜晚都减半,因此A、D选项中正确选项为A项。故本题答案为A、B项。

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 31N , 121E )至芝加哥( 42N ,

88W )仅用15小时35分钟。读图2、图3及相关材料,回答28-31题。

28. 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 一路上都是白天

B. 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

C. 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

D. 经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

29. 阳光直射图2中曼萨尼约港口(

19N )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

A. 66°34′S 和°

B. 66°34′N 和38°

C. 71°S 和0°

D. 71°N 和0°

30. 在5月份,开普敦( )

A.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D.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思考: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的,如果从北京到乌市(飞机速度加上自传速度)是不是比返回时用时短呢?

地球自转不影响飞机,因为它是相对于地面飞行,而不是相对于地球飞行(比如航天飞机和飞船就是相对于地球的。

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9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飞船绕地飞行轨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为42.4度,绕地一圈需要90分钟,并于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着陆场顺利着陆。读神

舟六号飞船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回答214~215题。

214.图中A 点为飞船第一次到达最南位置,当飞船第二

次到达最南位置大约是

A .42.4°N,105°E

B .42.4°S,127.5W °

C .42.4°S,82.5°W

D .42.4°S,105°W

215.飞船运行期间,地球的位置可能是右图中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航天飞船,飞船在343千米高的太空轨道上绕地球飞行77圈后顺利返回地面。据此判断240~242题。

240.“神舟”六号发射时

A.我国有1/2的地区尚处在黑夜之中B.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C.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D.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241.飞船自地面上升到轨道高度的过程中,大气状况的变化

特点是

A.气温逐渐降低B.气温逐渐升高

C.气压逐渐降低D.气压逐渐升高

242.右图是地球公转轨道图,“神六”发射时地球在轨道上

的位置最接近于

A.A点B.B点C.C点D.D点

据此回答204~206题。

119.航天员在天空观察到的太空背景为黑色,其原因是

A.没有太阳辐射 B.大气散射作用微弱 C.大气吸收可见光 D.云层反射可见光120.神六飞船在变轨前以近地点为200Km、远地点为350Km的椭圆轨道飞行。此状态下,飞船飞行速度最快的高度是

A.200Km B.250Km C.300Km D.350Km

121.下列对飞船所处的大气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多变 B.臭氧丰富 C.气温很高 D.密度很大

12.飞机从A地点飞往B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从A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B点

B.从A点出发沿ADB飞到B点

C.从A点出发沿ACB飞行到B点

D.从A点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转向正南

13.若图中A点正值日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国际标准时是9时

B.此时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C.此日前后堪掊拉昼渐长

D.两小时后,太阳直射20°S,75°W附近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文地理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和。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和 。 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南传佛教和。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市场园艺农业、 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和。 7、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藏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和。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东南亚和。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泰勒) 2、人口迁移 3、环境感知 4、旅游动机

··················密···················封·····················线·················· 第2页共4页 5、形式文化区 6、政治地理单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密···················封·····················线·················· 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文地理学》试题3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区域性综合性(2分) 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 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 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 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6、集聚力离散力(2分) 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 8、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 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2分),是以寻求新的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2分)。 3、环境感知 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2分)。 4、旅游动机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者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5、形式文化区 指某种文化现象(1分),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1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分)。 6、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形成(1分)、由具体政治组织或者集团支配(2分)、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 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1分)

高二下学期地理试题含答案(精选.)

高二年级联考地理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图1是“沿20°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 地形起伏大,油棕、茶叶均种植广泛 C. 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 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 B. 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 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 D. 水稻种植业、种植园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据图2中甲、乙两区域,完成3~4题。 3.甲、乙两湖所处的气候分别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图2 4.关于甲乙两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使甲湖泊面积减小B.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乙湖泊面积减小C.沙漠侵吞使乙湖泊面积减小D.沿岸用水量大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2018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图3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5~8题。 图3 5.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6.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7.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对外合作 ②西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人才

如何做好起飞和着陆

如何做好起飞和着陆 这里我们根据手册和以往教员讲课的课件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仅供大家参考: 一、起飞中如何防止擦机尾 (一)防止使用错误的起飞数据。 1、确保舱单数据是正确的。如有怀疑一定要同配载人员核实。 2、防止CDU上输错数据。输入数据后,左右座一定要核实。 3、查起飞性能手册时,一定要核实所使用的跑道、襟翼度数、是否关空调等,防止数据出现差错。 (二)正确应对强阵风、侧风/顺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了解到当时的气象条件不稳定时,首先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好使用全推力起飞。阵风中起飞时,暂缓抬前轮,驾驶盘的输入量以保持机翼水平为宜,避免驾驶盘移动量过大,使用正常的抬头率2°—3°/秒,离地后平滑地从偏流状态中改出。 正常的起飞抬头率见下图:

二、如何做好着陆? (一)稳定进近是防止重着陆的基础。 公司《运行手册》明确规定,目视天气条件下,在500英尺AGL;仪表天气条件下1000英尺AGL,飞机必须建立稳定进近,否则应终止进近。 稳定进近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稳定的航道跟踪或着陆航向 ——飞机已按既定的仪表程序或目视参考保持在正确的横向或航迹上或只需少量横侧变化即可保持水平轨迹。 ●稳定的下滑道跟踪或下降率 ——飞机已按既定的仪表程序或目视参考保持在正确的垂直轨迹上或只需少量俯仰变化即可保持垂直轨迹。 ●稳定的着陆形态 ——飞机已建立所需的着陆形态。 ●稳定的发动机功率 ——推力稳定在保持最后进近速度所需数值。 ●稳定的安定面配平 ——飞机已按最后进近速度和目标下滑轨迹需求配平好。 ●稳定的速度 ——目标速度-5≤指示速度≤目标速度+10 ——正确的进近速度为:Vapp=Vref+1/2顶风+(阵风-稳定风),最小为Vref+5,最大为Vref+20。 除了上述的1000英尺或500英尺的稳定需求外,为了安全、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3)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4) 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4)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基本形式) (5)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5)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 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6) 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6)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7) 二、分学科(常考名词) (8)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8) 一、人口转变理论和模式 (8) 二、人口与发展—适度人口 (8) 三、人口分布与迁移 (9) 四、人种 (10) 五、民族 (10) 六、民俗 (10)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0) 一、农业类型 (10) 二、农业景观: (11) 三、农业区位论 (11)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11) 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因素 (11)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1) 一、城市化概念 (11) 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划分) (12)

三、城市化机制 (12) 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2) 五、城市地域 (12)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学说、名称、内容) (13) 七、城市体系 (14) 八、城市景观与感知 (14) 第八章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15) 一、语言语系分布范围 (15) 二、语言传播的特性 (15) 三、语言传播与环境 (15) 四、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6)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6) 一、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及分布 (16) 二、宗教的传播 (16) 第十章旅游地理 (17) 一、旅游文化 (17) 二、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7)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8) 一、政治与政治地理 (18) 二、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9) 三、国家权利 (19) 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20)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空间环境 (20) 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0) 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1)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22) 可持续发展 (22)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人文地理学 二、填充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神的意志决定和生产关系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文化地理问题和政治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对立统一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 6、人地关系研究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人地关系论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人地相关论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行为革命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性、综合性性和社会性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 联系。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 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 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 应性。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发展即变化。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 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 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 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 四、问答题 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 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 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 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全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 切,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 回答下面小题。 1.四幅经纬网图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站在四幅图中的A 、B 两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的是( ) A. ①图中的A 点和B 点 B. ②图中的A 点 C. ③图中的A 点和B 点 D. ④图中的A 点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ABCD 四点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 A. 1个点 B. 2个点 C. 3个点 D. 4个点 4.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图中D 点飞行到B 点,其航向是( ) A. 先向南再向北 B.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读某地区地形图,乙地建有一25米高的楼房,完成下列各题。 5.乙地楼房顶部与山顶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350米 B. 399米 C. 199米 D. 409米 6.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 地为洼地 B. Q 地为山脊 C. M 地为瀑布 D. N 地为峡谷 7.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月6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举行。居住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观看联欢晚会的时间是 ( ) A. 5日12时 B. 6日4时 C. 6日12时 D. 6日20时 下图为七大洲(1~ 7)面积和平均海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关于图示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大洲大陆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 B. 3大洲是纬度位置最高、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 4、5两大洲受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西岸气候呈南北狭长状分布 D. 6大洲地形单一,以平原为主 9.从7大洲最大港口至2 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④③ D. ④③②①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0.由图可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有( ) A.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B. 陆地、海洋面积大致相等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D.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拉采尔2: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 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 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 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 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 首创“地理学”

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月考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调查数据显示,右下图(欧洲政区图)中A地墙壁厚度平均为23 cm,B地墙壁厚度平均为50 cm,C地则超过60 cm。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图中三地墙壁厚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地域文化 2.图中B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②一定的形状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模糊的边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与A地所处国家相比 A.B地所处国家降水量更丰富B.C地所处国家气温年较差更小 C.D地所处国家降水更为集中D.其余三个国家降水均集中在冬季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4~6题。 4.有关四个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A.Ⅰ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Ⅱ时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Ⅲ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D.Ⅳ时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最大 5.该区域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地形 D.气候

6.在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出现的主要问题最不可能包括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河流污染 D.洪涝 2018年7月23日晚,老挝南部的某水电站项目的副坝发生溃坝,造成巨大损失。事件发生后,中国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利用数颗卫星对灾区进行了多次成像,之后将数据发送给老挝相关部门。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在对老挝灾区的数据收集中,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8.利用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直接 A.调查人口分布B.分析涝灾损失 C.监测滑坡灾害D.确定环境污染类型9.有关水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建设水电站 B.水电站的建设,会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水电站建成后,将改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D.与山区相比,平原建设难度小,更适于建设水电站 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图和水土流失重点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0~13题。 10.下列与①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不相关的是A.多大风的天气B.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C.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11.关于③所在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调整农林牧的用地结构②缓坡修筑梯田 ③沟谷打坝建库④退牧还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2.③④地区面临相似的生态破坏问题,该问题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材料教学文稿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 材料

10资环《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单选题20分;简答24分;论述题26分 复习材料一 填空题 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心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3.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4.德国地理学家冯?杜能在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运用抽象法 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5.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的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6.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生态论,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7.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通常有迁出率、迁入率和净迁移率等。 名词解释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3.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4.文化景观:叠加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人工创造物 5.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性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它不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拥有中心、范围和确切的界线。 单选题 1.德国地理学家 B 冯·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亚里士多德 B 冯·洪堡 C 卡尔·李特尔 D 哈特向 2. 法国地理学家 D P.维达尔·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思想在于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地理专题2009年4月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海拔B .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0° 40° ° 110° 乙 甲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 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 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范文高二中国地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综合检测试题(三)中国地理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 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牡丹江模拟)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数据。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西北季风的影响B.植被的疏密程度 C.地表的物质组成D.东南季风的影响 2.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A.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B.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C.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2012·济南模拟)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回答3~5题。 3. A.30°N,105°E B.°N,105°E C.40°N,120°E D.45°N,125°E 4.该地形区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主要原因是该地形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做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做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做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5.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D.光照不足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6~7题。 A.黑龙江B.内蒙古 C.新疆D.西藏 7.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C.建成商品棉基地 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飞机操纵原理

一、飞行原理 飞机在空气中运动时,是靠机翼产生升力使飞机离陆升空的。机翼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首先得从气流的基本原理谈起。在日常生活中,有风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有空气流过身体,特别凉爽;无风的时候,骑在自行车上也会有同样的体会,这就是相对气流的作用结果。滔滔江水,流经河道窄的地方时,水流速度就快;经过河道宽的地方时,水流变缓,流速较慢。空气也是一样,当它流过一根粗细不等的管子时,由于空气在管子里是连续不断地稳定流动,在空气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从管道粗的一端流进多少,从细的一端就要流出多少。因此空气通过管道细的地方时,必须加速流动,才能保证流量相同。由此我们得出了流动空气的特性:流管细流速快;流管粗流速慢。这就是气流连续性原理。 实践证明,空气流动的速度变化后,还会引起压力变化。当流体稳定流过一个管道时,流速快的地方压力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力大。 飞机在向前运动时,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分为上下两股,流过机翼上表现的流线,受到凸起的影响,使流线收敛变密,流管(把两条临近的流线看成管子的管壁)变细;而流过下表面的流线也受凸起的影响,但下表面的凸起程度明显小于上表面,所以,相对于上表面来说流线较疏松,流管较粗。由于机翼上表面流管变细,流速加快,压力较小,而下表面流管粗,流速慢,压力较大。这样在机翼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力差。这个作用在机翼各切面上的压力差的总和便是机翼的升力(见图)。其方向与相对气流方向垂直;其大小主要受飞行速度、迎角(翼弦与相对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空气密度、机翼切面形状和机翼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当然,飞机的机身、水平尾翼等部位也能产生部分升力,但机翼升力是飞机升空的主要升力源。飞机之所以能起飞落地,主要是通过改变其升力的大小而实现的。这就是飞机能离陆升空并在空中飞行的奥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3 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学年第学期 1.人文地理学: 2.政治地理学; 3.文化区: 4.传染扩散: 5.人口自然结构; 6.地理物象: 7.地理人种:&可持续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请在题后的括弧里填上正确答案的代号A或B 或C) 1、“地理学” (Geographe)这一需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 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徳:C希罗多徳()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麦金徳:B森普尔:C白兰士() 3、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 A书而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 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 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刺激扩散 5、“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徳”和''中庸之道”文明起源三原则是下列哪一位历史学家提出来的 A汤因比:B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 6、2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岀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 B髙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 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7、根据普雷徳行为矩阵的基本理论,越接近矩阵的哪个位置所选择的工业区位便越接近最佳区位 A左下角:B右上角:C右下角() 题号—* 二三四五七八总分分数 评卷人 复查人 院系:城环学院专业: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试卷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 ¥琼a 的11

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 A中大西洋工业区:B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北美工业带() 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 A英语、徳语、意大利语; B徳语、荷兰语、法语; C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 10、地划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 A临汾、蚌埠、三门峡:B王家坪、沁源、神池:C天津、辽宁、风陵渡() X、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 A毗湿奴教派:B湿婆教派C性力教派() 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岀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下列哪一组国家为信奉新教的国家 A西、窗、意、法、爱:B英、徳、美、力[]、澳:C俄、罗、保、希、塞() 23、烧出聚落属于古代聚落的一种类型,在当前的世界上仍有存在,主要分布在: A热带季风区和热带沙漠区;B温带季风区和温带草原区: C热带雨林区、热带季风区和热带草原区() 24、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居第二位的城市人口为170万人,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为: A3; B : C 1/5 () 1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圆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A 400美圆: B 800美圆: C 1000美圆() 26、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被称为: A政治地理现象;B政治地理单元:C政治地理结构() 27、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除环境感知和最大效益原则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什么 A性别及年龄:B旅游偏好;C职业及学历() 28、国家权力又称综合国力,它由八大要素组成。除领上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和国民士气七大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是什么 A地理位置:B政府的质疑;C社会制度() 19、“心脏地带”学说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地理学家创立的 A斯皮克曼:B柯恩:C麦金徳() 20、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的研究报告发表后,才在世界范用内引起可持续发展的热潮。这一报告是谁撰写的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C联合国环发大会() 三、填空题(每一个填空分,共20分。在答题纸上写上填空序号及相应的答案) 近代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四欧,徳国地理学家(1)和(2)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飞机飞行的原理图解

飞机飞行的原理图解 飞机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飞行原理: 1、飞机上升是根据伯努利原理,即流体(包括炝骱退流)的流速越大,其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其压强越大。 2、飞机的机翼做成的形状就可以使通过它机翼下方的流速低于上方的流速,从而产生了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即下方的压强大于上方的压强),因此就有了一个升力,这个压强差(或者说是升力的大小)与飞机的前进速度有关。 3、当飞机前进的速度越大,这个压强差,即升力也就越大。所以飞机起飞时必须高速前行,这样就可以让飞机升上天空。当飞机需要下降时,它只要减小前行的速度,其升力自然会变小,小于飞机的重量,它就会下降着陆了。

飞机的组成: 大多数飞机都是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五个主要部分组成。 机翼:主要功用是为飞机提供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放下襟翼能使机翼升力系数增大。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 1.机身: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还可将飞机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平尾)和垂直尾翼(垂尾)。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动的升降沧槌伞4怪蔽惨碓虬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尾翼的主要功用是用来操纵飞机俯仰和偏转,以及保证飞机能平稳地飞行。 3.起落装置:飞机的起落架大都由减震支柱和机轮组成,作用是起飞、着陆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支撑飞机。 4.动力装置:主要用来产生拉力和推力,使飞机前进。其次还可为飞机上的其他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等。除了发动机本身,动力装置还包括一系列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系统。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是来看,如果从沿革地理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如果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2、尽全时空观念: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应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的信息符号,也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的信息符号。 3、人地互动观念:现代历史地理学将人地关系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强调分析社会现象的环境起始因素。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 4、水土流失:土壤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和人为活动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国水土流失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六级。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5、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着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6、沙漠化: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7、统万城:又称“白城子”,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6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赫连勃勃都城,但唐代开始逐渐被风沙淹没。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的沙漠之中,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8、钓鱼岛: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倭人称其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等七座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位于闽之正东,台之东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处在大陆架上,附属于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