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课稿--自然灾害与人类

说课稿--自然灾害与人类

说课稿--自然灾害与人类
说课稿--自然灾害与人类

【说课稿】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选自:鲁教版高一地理上次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来进行。

教材解读

《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鉴于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教材从两个不同侧面作了重点阐释:一是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的盲目性也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教法学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自然灾害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能试着说出自然灾害的定义吗?

由此引出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危害。

引入最近我国发生的时事——长江中下游60年一遇的旱灾

(板书)洪水致灾的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板书)洪灾的防治措施: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

(板书)泥石流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自然灾害说课稿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郑州电子学院的xxx,今天非常荣幸与各位前辈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08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我毕业之后就一直在郑州电子学院当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中国地理》中的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我说课内容分为这六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赵济陈传康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地理》,属于本科教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学习自然灾害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部分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这部分内容涉及学科前沿以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二、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刚步入校门,有强烈的好奇心,比较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要知道,我们这个专业属于理科专业,所招收的学生都是理科生,他们不像文科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是把握充分。而理科生他对一般的自然灾害的危害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全面,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充满恐慌,缺乏足够的灾害防御知识。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灾害、正确对待灾害的发生、懂得如何防御灾害,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确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发生的危害,给学生灌输防灾减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其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 3、通过展示生动的ppt,教会学生看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我们学环境的,必须要对各种影像图从整体上来把握。 四、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确立: 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自然灾害的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减灾建设工程和减灾对策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就行。 2、难点确立: 必须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自然灾害,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对灾害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耳闻和主观想象层面上。为了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丰富多彩的录像资料、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灾害场景,通过身边事例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说课稿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说课稿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的第二节。这个章节主要讲的是主要介绍了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产生原因、分布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及带内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内容理论性强,是本册教材的基础在这其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内容,便于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接受学习。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帮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3.了解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资料、动画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用地图进行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文释图”或“以图释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世界主要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 2.难点:正确描述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区别泥石流与滑坡、干旱与旱灾等概念。 二、说学生 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是很系统,导致初中与高中地理的学习就缺少了连贯性,因此高中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联系很密切,并且在学习必修一第四章时对此内容也有所涉及,所以学生们对于本章的学习比较轻松,且容易接受。 从学习热情来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故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法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北留中心校张立明 教学科目: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能力目标: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材料,包括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如何防治等方面。 教师准备:有关雪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课件、搜集防治这些自然灾害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鲜花绿草、鸟语花香,可它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在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吧,我们一起回顾一段触目惊心的短片,(出示地震视频) 师: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看到这个场面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对自然灾害。 二、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1、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出示新闻资料 生谈感受。 三、话题一:农业灾害知多少 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教师提示可结合实例略)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四、话题二: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

第四节自然灾害测试

《第四节自然灾害》测试题 清华附中谷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A.我国贵州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在横断山脉没有人的深山里发生滑坡 2.下面的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泥石流 图 1 3.图1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A B.B C. C D.D 4.火山爆发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洪水

C.干旱 D.台风 5.下面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是() A.种类多 B.分布广 C.频度高 D.发生少 6.下面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台风──西北内陆 B.干旱──华北地区 C.洪涝──青藏高原 D.滑坡──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下面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A.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 B.三峡大坝──防御洪水 C.设置防护网──崩塌 D.砍伐森林──防治滑坡 8.在面对地震时,下面哪种应对措施是错误的?()A.撤离到安全地带 B.回屋抢救财产 C.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远离疏松的建筑

9.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寒潮—沙尘暴—大气能见度降低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人为大火 二.综合题: (一)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2 (1)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二)读“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以及“中国自然灾害时间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新课标第一网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西伯利亚,大致沿东南方向运动。 4、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寒潮影响我国除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受重重山脉的阻挡,所以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小。 5、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 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台风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引发洪涝,但也可环境旱情,如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过度: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活动二:展示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和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东南地区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我国超过8级的大地震位于哪几个省区? 超过8级大地震位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本课属于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以《中国的地质灾害》这节课的内容为主,结合课标,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关注点,本课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为主线,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联系乡土地理,结合课改精神,关注高考,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简述地震的成因 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 3.理解导致地震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4.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 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地震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它与其他地质灾害之间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地震危害程度还具有地域差异。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以及灾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文字材料,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联系汶川地震背景,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考,再结合对文科班学生的要求,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达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新课教学 本课课题是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所以全课就都以汶川地震为主线进行串联。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利用思考一、思考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础知识,所以先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类型以及相关要素(地震的构造等)。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给出汶川地震的相关材料来启发学生思维,并适时加以归纳总结。 在教授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使学生对地震的分布有总体上的认识,之后利用地图抛出问题——中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结合乡土地理——福建多地震吗,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关注生活,学习地理的乐趣。

《地震来了》说课稿

《地震来了》说课稿 张青中心小学孙婧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来了》 说教材(2分钟) 一. 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灾难,极大的刺激了人类脆弱的心灵。这一次的“芦山”地震又一次地敲响了人们“珍爱生命、防灾避险”的警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在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防震减灾、应急逃生教育,教会学生冷静应对灾难,用知识守护生命。 《地震来了》是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高年级段第六章《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安全教育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接触到地震安全教育,因此意义重大。同时课程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处理成功,会对学生的意识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如何恰当处理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震带给我们的灾难; ?认识地震的产生过程; ?能够初步了解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真实情境的认知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和模拟情境活动让学生对地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生命,关注科普知识,提高灾害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避震方法。 说教法(1分钟) 二. 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感悟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课上进行交流;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模拟演练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准备(0.5分钟) 三. 课前搜集有关“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的材料及有关地震避难方法和地震前兆方面的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1分钟) 四.

五上科学地震说课稿

《地震》说课稿 鲍墟中心小学:邸春英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地震》选自《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的第二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了解地震的危害。2、避震演习。 二、学情分析:1.认知分析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能力分析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引起的哪些灾害。 3.情感分析同学们都能有兴趣的了解防震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地震的概念,能说出地震引起哪些危害。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提高灾难来临时的安全防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 说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用视频形象生动的展示地震现象并同时导入新课,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地震这种自然灾害。 学法:学生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通过实验小组合作推断地震的成因。使学生

通过猜测、推理、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苹果、毛巾、木棒、课件。 学生准备:小木棍。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地震 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一些漂亮的图片,然后播放地震视频,(课件展示九赛沟地震的视频资料)对地震的危害有了相关了解。能增强我们小学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二)模拟试验探索成因。 1.讲解地球的构成。 2.引导学生推断地震的成因 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讲解:第一个实验: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观察。汇报实验结果。 经过挤压的毛巾,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地下岩层很像毛巾,也是一层层的,假如地下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推断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汇报。 第二个实验: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汇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城关中学地点:综合楼 2 层办公室 全体地理教师2013年 10 月 17 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 ]结合课本55~ 56 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 2.48“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说课稿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说课《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各位专家、领导和各位同仁们: 上午好!我是来自市一个山区县城中学,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讨论有关新课程教学的问题。特别是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直接指导,深感荣幸。 我今天与大家讨论的课题是:选修5第一章的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下面我将从本节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作为湘教版选修5的第-节内容,是为学习本单元甚至整个教材作铺垫的;因此涉及的知识也是比较基础的。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与社会的两种属性; 2.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机制和规律有一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分析不同自然灾害中的不同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进行共同分析探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学辅导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是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以直观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根据教材并结合自己具备的常识解决基本概念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引导区分,例如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自然变异的区别。这为学习本节内容乃至整本书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第4页到第8页内容,并请学生边看边归纳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知识要点。(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案例分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改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归纳出自然灾害的一般特点后,能否独立分析具体自然灾害的特点呢? 我以多媒体出示两则案例,请学生先阅读后再分组讨论。 两则案例的设置覆盖了自然灾害几乎所有的特点,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合作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 本环节包括阅读思考、读图分析和探究活动三部分;其好处主要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合作、探究的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地震来了说课稿

《地震来了》说课稿 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太黑,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一起走。妈妈,踏上天堂的路太黑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温柔的眸。妈妈,你别哭,让我用稚嫩的声音最后喊你一声:妈妈,妈妈……这是一首写给地震中不幸死去的孩子的诗歌,我要把它献给四川雅安4·20大地震中不幸逝去的人们。无情的地震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毁灭了多少幸福的家庭,但是如果在地震中懂得一些自救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因此,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震来了。 下面我就从教材与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地震来了》是小学生安全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高年级阶段第六章:《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第四篇课文。本章节介绍了地震常识、地震自救方法。之所以确定地震来了这个主题,是因为生命安全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沉着应对,避免受到伤害。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

伤亡人数占很大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章节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张探究活动,让知识守护生命。根据这一教材的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地震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教学难点:学会在地震中自救。 二、说教法与学法 针对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实践操作法,情境体验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方法来学习。为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说课稿--自然灾害与人类

【说课稿】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选自:鲁教版高一地理上次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来进行。 教材解读 《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鉴于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教材从两个不同侧面作了重点阐释:一是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的盲目性也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教法学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一、自然灾害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能试着说出自然灾害的定义吗? 由此引出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危害。 引入最近我国发生的时事——长江中下游60年一遇的旱灾 (板书)洪水致灾的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板书)洪灾的防治措施: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 (板书)泥石流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外研版高中英语Book3Module4说课稿

高中英语 Book3 Module4 Reading and Vocabulary说课稿 绥滨一中孙海滨

高中英语Book3 Module4 Reading and Vocabulary说课稿 绥滨一中孙海滨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展示一下我对必修3 Module4Reading and Vocabulary部分的教学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才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重新整合教材完成了我的教学设计。它由教材分析、目标和方法分析、学情分析,过程分析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教材分析 该模块的主题是:Sandstorms in Asia(亚洲沙尘暴)。Reading and Vocabulary是整个模块的核心。它以文章Sandstorms in Asia 为载体,为我们了介绍了亚洲(主要是中国)沙尘暴的情况。同时呈

现出了本模块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和语言功能。 第二:目标和方法分析 这节课的语言知识目标有三个:一是识记与自然灾害有关的14个单词,学会运用4个重点单词和7个重点短语,这是基础也是重点;二是理解并运用一个so ... that...引导的状语从句,2个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句子和1个即含有同位语从句又时间状语从句和原因状语从句的长句子。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三是注意动词不定式在文中的运用,这为下节语法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我把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位在:重点操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捕捉细节的阅读能力;重点操练学生skimmimg 和scanning的阅读技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和循环大课堂与PWP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环节,我分别运用了直观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用融合法和旁白法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决心。这是本课的文化意识目标。 第三:学情分析 1)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基本了解和适应了新教材的特点; 2)经过开学一个月的演练,自主学习习惯正在养成; 3)对事物有好奇心,思维活跃,但思考不深入,逻辑性不强; 4)生活历练少,心理承受力弱,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勇气。

自然灾害说课稿

第四节自然灾害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灾害》,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灾害》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最后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之后,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系统学习。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本节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观念,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育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对应本条课标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 本的地理国情的认识。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防 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 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本节以“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作为指导思想,观察法——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讨论法——教会学生思考问题 归纳法——教会学生总结问题 坚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学习地理知识,运用知识,增强学生现实的生存能力。 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除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各种材料,我还运用了台风的视频,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冬季风示意图,板块构造、地震带分布图,防灾自救的歌曲,国家的防灾减灾工程的图片,唐山大地震的图片以及震后美丽唐山的图片,并把它们整合在课件中来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高二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选修 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自然灾害概述》是普通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章的内容,本章的内容理论性强,是本册教材的基础。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类型、分布、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在这其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内容,便于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接受学习。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帮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程标准的设定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本章教材包括三节,三节教材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全面的论述了“是什么” ,先是学会辨认什么是自然灾害,然后从其产生的原因说起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从自然原因角度入手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从人为活动诱发的角度展开 2、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自然灾害的两种属性及其特点;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人类 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 难点: 自然灾害的特点;如何呈现知识、把握每种灾害等;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的建立。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 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自然灾害概念及其属性;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 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和我 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的关联性,从而惊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资料、动画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 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用地图进 行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以 文释图”或“以图释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

7.八年级上第二章 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

《自然灾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四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课是新课标教材新增加的一节内容,可见地理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对第三章的中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此刻在教材中具有基础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主要特点,能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探究式和读图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避灾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常见自然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二、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1、学生在前几章节已经学习了中国地然地理概况及主要气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拥有一定的读图、判断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认识到我国自然地理国情之一就是自然灾害频发,形成正确的防灾减灾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好学状态。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图、文、读、想、做的形式,采用读图分析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课本插图及视频等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法指导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 2、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初三思考问题角度多样,只有全面激发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议: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以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最直观的反应,吸引注意力。(二)预习检测:主要在于检测学生预习效果,为更好学习本课铺垫。 (三)交流展示,拓展延伸(播放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问题) 探究活动一: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探究活动二: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探究活动三: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结合实际,学生谈谈避灾的方法(主要结合实际生活中,较为实用的常识方法等) (五)课堂检测:采取随机抽取学生的方式,调动全班参与

438.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5 应对自然灾害 说课稿

5 应对自然灾害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应对自然灾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 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 课。本单元主要从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出发到人了对环境的破坏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担负起爱护地球的责任。本课先从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入手,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然后聚焦的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具有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2. 初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灾害来临时保护措施。 3. 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 灾害。

教学难点:形成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在我国每年都有各和各样的自然灾害发生,新闻中也经常会报道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感受还是不深的。首先体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灾难在某个区域,我们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其次,有的自然灾害对学生的生活影响不大,学生感受不到。因此. 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比较漆薄,防灾避险的能力比较弱。 三、说教法和学法 1. 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 播放自然灾害的视频,生认真观看。师:自然灾害,大家都有所 了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灾害有哪些?有什么危害吗?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 2. 板书课题:应对自然灾害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一)读图,查找灾害分布情况。 1. 读“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 2.查找,说一说: 从图中我看到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从图中我看到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是...... 从图中我看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