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

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

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
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

2002年3月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Mar12002

第19卷,第1期JOURNAL OF SHENZHEN UN IV ERSIT Y(SCIENCE&EN GIN EERIN G)Vol119,No11

文章编号:100022618(2002)0120076207

?政府决策咨询?

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

张秋生,李三中

(1.深圳市汇元经济发展公司,深圳518001; 2.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518001)

摘 要:分析湖泊水中藻类对城市供水的影响,提出含藻水处理工艺必须结合水源水质情况来确定,改善预氧化条件、强化混凝可提高除藻效果,臭氧预氧化与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将成为水厂发展和正常运行处理工艺.

关键词:水厂;除藻;预氧化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124],其直接后果是藻类的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对饮用水生产的影响最引入注目.因在许多国家和城市,湖泊水、水库水是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饮用水源.本文研析了湖泊水中藻类对城市供水的影响、水厂除藻技术现状、南方湖泊水水质特征,并结合最新除藻研究成果,对除藻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1 南方含藻湖泊水及对城市供水的影响

111 南方湖泊水水质特征

南方沿海城市多以湖泊水、水库水为饮用水源.以深圳为例,原水水质的总体特征为:原水常年低浊,除暴雨后瞬时高浊20N TU以上外,多数为5~10N TU;原水污染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有机物和氮磷等含量过高;藻类过量繁殖,种类己达206个,水中含藻量年平均值在2000万个/L左右,1999年最高值达7090万个/L.原水中藻类数量有逐年上升趋势.

通常情况下,水厂原水中含藻量在每年的某一月份达到一个最高值;含藻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高值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

藻种变化的季节性特征也较为明显,深圳水库(沙湾处)绿藻冬末至夏初占优势(70%~80%)、夏秋季以蓝藻(40%~50%)和绿藻(30%~50%)为主、硅藻仅冬末春初占30%左右.

112 藻类对水厂运行及供水水质的影响

堵塞滤池、增加药耗、致臭、产生毒素、藻类以及藻源有机物是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收稿日期:2001212226

作者简介:张秋生(19552),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深圳市汇元经济发展公司工程师.E2mail:zqs1955@21cn1com

对管网和管网水质产生不利影响,缩短管网的服务年限、增加配水的动力费用等.

2 水厂除藻技术现状

除了在水源地控制藻类大量繁殖外,现水厂除藻方法主要有:

①微滤机除藻.微滤机主要用以去除水中浮游动物和藻类.在国外己广泛应用,国内的实验表明藻类去除率平均为61%、浮游动物去除率可达9917%;上海自来水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滤网对藻类的去除率为51%~5715%,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对浊度、色度、CODMn 的去除率都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②气浮除藻.研究表明,在去除低密度藻类方面,溶气气浮法比一般的沉淀处理有效.我国昆明、苏州、无锡和武汉等城市均采用气浮除藻.气浮法较适于密度较低的藻类群体,对低浊度、高色度水也很合适,但实际中除藻效率很难达到90%.另外,气浮除藻的主要问题是藻渣难以处理,臭味重,操作环境差.

③微絮凝直接过滤除藻.直接过滤一般是指微絮凝直接过滤,即在原水中投加一定的絮凝剂、控制一定的水力条件,使水中胶体物质形成微小絮体,再通过过滤去除.如深水集团东湖水厂从1985年一直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在原水含藻量平均为217×107个/L 的情况下,出水含藻量平均为13×106个/L ,平均去除率为95%.由于直接过滤没有常规流程中的沉淀所提供的缓冲作用,因而容易出现水质事故,应用时必须特别小心.

④化学药剂法.化学药剂法控制藻类既可在水源地进行,也可在水处理厂进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常采用此法控制藻类在湖泊、水库中的生长.常用的除藻剂有硫酸铜、氯、二氧化氯等,目前,国内对氧化剂的研究较多,采用液氯(预氯化)、高锰酸钾、高铁酸盐等都有报道.

⑤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强化混凝是指向水源水中投加过量的混凝剂并控制一定的p H 值,从而提高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 )的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DBPFP ),保证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符合饮用水标准.

⑥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对藻类的去除率不够高,只能是一种预处理工艺,还不能作为藻类去除的主导工艺.

⑦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以后,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加以去除,提高和保证饮用水质.臭氧—活性炭工艺是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深度处理技术.该工艺是处理藻类含量高、臭味大、色度高的富营养化水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⑧膜技术.膜技术是当今惟一能做到100%去除藻类的技术.但由于膜处理需要较高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主要在高纯水或某些要求高品质水的特定工业中使用.

⑨除藻效果.水厂现有设施能够去除部分藻类,一般能使水中含藻量(个/L )的数量级从原水的107降低到出厂水的105~l06,对藻类的去除率能达到85%以上.

从年均值来看,1998年深水集团下属沙头角、笔架山、梅林水厂的原水含藻量分别为1490、2126、1968万个/L ,出厂水含藻量分别为243、318、186万个/L ,去除率分别为83167%、85103%和90157%.水厂除藻率的数据一方面说明影响水厂除藻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各水厂目前工艺的除藻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自来水除藻已有多年研第1期张秋生,李三中: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77 

究,但一直缺乏经济有效的技术,对各个工艺技术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水处理中除藻并不可能是由一个单元工艺单独完成,而应由各个处理单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工艺共同去除.3 提高除藻效率技术分析

311 改善预氧化条件可提高除藻效率

研究证明,在混凝之前先对原水进行预氧化可杀灭部分藻类和细菌、氧化部分有机物,减少藻类和有机物对后续混凝沉淀的干扰,有助于提高浊度、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

①预氯化.当采用氯作为预氧化剂时,一般称为预氯化,深水集团各水厂都普遍对原水采取了预氯化处理.但预氧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氯消毒副产物量的增加,因而,国内.

表1是深水集团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适当浓度氯的预氧化确实可以有效提高藻类的去除率,但在较低的投加量时效果不够显著,过高的投加量也有不利影响.试验水样氯的最佳投加量为4mg/L ,藻类去除率由不投加氯的91197%增加到96120%.

表1 大涌水厂原水预氯化最佳投加量试验结果

T able 1 T est result of optimum chlorin throw 2into for pre 2oxid ation

of ra w w ater at Dachang w aterw orks

氯投加量/(mg ?L -1)

原水0l 2456藻类数量/(105个?L -1)

118915291811014415061088187藻类去除率/%

91197911729l 122961209418792151浊 度/N TU

312014l 01430137014201470152浊度去除率/%871198615688144861888513183175 氯预氧化对藻类细胞有破坏作用,考虑到氯预氧化所需的投加量较大,下一步有必要研究如此大投加量的液氯是否会对藻类细胞构成破坏作用,即在一定投加量下液氯是否会导致藻类细胞内容物外泄,从而引起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藻类代谢毒物等浓度增加.

虽然采用氯预氧化可明显提高对原水浊度和藻类的去除率,但因原水中含有较多腐殖质类天然有机物,而氯预氧化所需要的投加量较高,因而使用氯预氧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氯消毒副产物浓度的增加,影响出厂水水质;另外,液氯对藻类细胞的破坏使细胞质溶出,也会影响出厂水水质.

②臭氧与过氧化氢预氧化.在常用氧化剂中,臭氧是氧化能力最强的,过氧化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氧化剂,其氧化还原电位比氯高、比二氧化氯和臭氧低.试验表明,以藻类去除分析为例,预氧化后藻类的去除率有一定提高;从浊度去除看,去除率提高幅度不大.与其他的预氧化剂相比,过氧化氢具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它本身的氧化产物为水,不会向水体增加任何副产物,且目前也未见其氧化产生其他副产物的报道.

③二氧化氯预氧化.二氧化氯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具有很多氯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几乎不产生三氯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等,在某些地区有替代氯消毒的倾向.采用二氧化氯做预氧化剂,同样具有二氧化氯消毒的优点,且可较迅速完全地氧化铁、锰,生成沉淀物,再经过滤去除.

深水集团的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藻类和浊度的去除均有一定的提高效果,并且藻类与

78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第19卷

浊度去除的最佳二氧化氯投加量相同,均在3mg/L 左右.藻类去除率由无预氧化的7514%提高到8811%,提高近13个百分点;浊度去除率由5110%提高到6412%同样约提高13个百分点.

④高铁酸盐预氧化.高铁酸盐是铁的六价化合物,在水中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优良的多功能水质净化效能.高铁酸盐还具有优异的混凝和助凝作用.几种预氧化剂除藻效果的比较研究.一般来说,在混凝沉淀之前增加预氧化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藻类的去除效果,同时对浊度也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但去除藻类与去除浊度的预氧化剂最佳投加量并不相同,并且与水质变化密切相关,一般达到藻类最佳去除效果所需要的氧化剂投加量略大一些;

液氯、二氧化氯、臭氧、H 2O 2、等几种氧化剂都有较好的预氧化作用,但二氧化氯投加量较大时可能会产生较高浓度的亚氯酸盐副产物,对微污染水源水不宜使用;臭氧预氧化除藻效果较好,但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稍差,最好与过氧化氢复合使用,可以使浊度和藻类的去除效果同步提高;另外臭氧可能破坏藻类细跑,使细胞质外泄,要在其后续处理流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为宜;虽然液氯会破坏藻类细胞,引起细胞质外泄,并可能引起消毒副产物增加,但由于氯是我国水厂最普遍使用的消毒剂,用做预氧化剂方便而有效,在一定的时期内仍是主要的预氧化剂之一,但应密切注意其副产物的控制,防止水质的二次污染;高铁酸盐是一种良好的兼有预氧化和混凝作用的药剂,具有优良的除藻、除浊效果,将来可能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工业化和储存使用上的一些问题,目前还难以生产应用.

312 强化混凝可提高除藻效果

在传统生产工艺中,一般以浊度的去除作为混凝沉淀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原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对水质影响程度大大增加,已成为影响饮用水水质的重要因素.因而,对混凝沉淀功能的理解,应以最大程度地去除藻类和浊度作为其双重目的.

313 投加粉末活性炭

向含藻原水中投加粉末活性炭,既可以作为助凝剂,提高混凝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又可以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通过吸附去除部分微细藻类,从而实现强化常规混凝工艺对藻类的去除.尽管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增加了水的浊度,但在藻类突发情况下,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可以作为一个应急措施.

314 二次微絮凝直接过滤

二次混凝直接过滤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藻类和浊度去除率,但工艺并没有提高沉淀池的去除效果,而是以增加滤他的负担获得的.因而,这个工艺比较适合于原水水质恶化、藻类数量剧增的条件时应急采用.

4 常规处理工艺除藻功能的强化及发展

水源水质与水厂处理现状的分析表明,在原水藻类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现有处理工艺已经不能达到满意的除藻效果.从藻类去除效果和水厂现状分析,比较简单易行高效的强化除藻措施有液氯预氧化和强化混凝;从水厂发展规划分析,臭氧预氧化与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将成为水厂的正常运行处理工艺.

当然,不同工况下的除藻效果直接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去除藻类的机理相关.一般认为,

第1期张秋生,李三中: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79 

生物处理除藻的可能机理有以下几种:生物膜的吸附、附着,生物载体之间的生物絮凝和机械截留,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原、后生动物的捕食,脱落生物膜的携带去除等,但主要去除机理尚无明确结论.

对比进出水有机物含量(以COD Mn 表示)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随着运行滤速的提高,该系统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随之降低,只是同等工况下,降低的幅度低于藻类的数值,这表明在去除藻类的同时,水中有机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水厂除藻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有的藻类能产生藻毒素、致臭和消毒剂氯作用形成某些三致性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影响饮用水化学安全性;同时,出厂水含有过多的藻类还会引起细菌的再度生长繁殖,影响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此外还会缩短管网的服务年限、自来水配水的动力费用.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去除藻类,往往也和其他的水质指标一样,须通过各个工艺单元组成的“多级屏障”加以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单元是把关的有效途径之一.

原水中藻类组成复杂,预臭氧化首先溶裂部分结构简单的藻种,同时部分溶裂结构复杂的藻种;经预臭氧化的原水然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大部分的藻种;常规处理不能有效去除的藻种,再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以BAC 滤池运行滤速为10m/h 、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运行工况为例(表2),预臭氧化和常规处理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的藻类,使水中的含藻量均值从原水的460万个/L 减少到砂滤出水的10万个/L 左右,藻类的平均去除率达9717%.对于预臭氧化和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这些残余藻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能通过多种机理再去除其中约70%,明显降低出水含藻量,其值仅在3万个/L 左右,进一步增加了饮用安全性、减小了其他不利影响.

表2 各工艺单元的除藻效果对比

T able 2 De 2algae result for Three T ypes of technology

类别

原水预臭氧化—常规处理出水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出水含藻量/(万个?L -1)

44l ~487(460167)618~1312(10137)4~419(3143)去除率/%9713~9815(9717)6417~7310(6619)

注:表中数字栏()内数字为平均值.

与藻类相关的其他水质指标,如色度、嗅阈值等,该系统均能有效稳定控制.这也间接表明:原水经预臭氧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藻类己不影响水质的感官性状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般化学指标.

5 除藻技术经济分析

成本是影响除藻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便于水厂更好地选用有效的除藻技术,必须分析各种除藻技术的应用成本.下面是深水集团相关除藻技术试验和设计的经济分析:511 强化常规处理工艺

采用液氯预氧化和强化混凝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1t 水增加费用为01076元;采用115mg/L 臭氧预氧化工艺1t 水增加的费用为0104元;采用1mg/L 臭氧和013mg/L 过氧化氢预氧化时1t 水增加费用为01026元.

80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第19卷

512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除藻技术的运行成本包括臭氧化和生物活性炭两方面,参照梅林水厂深度处理初步设计资料进行经济分析.梅林水厂处理规模为610×106t/d ,1t 水量总处理成本为01179元,经营成本为0112l 元,电耗为0108度.另梅林水厂预臭氧投加量约为东湖水厂值的一半,而处理水量又约为东湖水厂的两倍,因此可粗略认为两厂预臭氧化基本相近,即均为01052元.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除藻技术的1t 水成本即为01127元.

结 论

①改善预氧化条件可提高除藻效率,液氯、二氧化氯、臭氧和H 2O 2等氧化剂有较好的预氧化作用;②强化混凝可提高除藻效果,在考虑混凝沉淀功能时,应以最大程度地去除藻类和浊度作为其双重目的;③在藻类突发情况下,可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作为一个应急措施;④对于已建水厂,比较简单易行高效的强化除藻措施有液氯预氧化和强化混凝;⑤在以湖泊水为原水的新水厂建设中,宜考虑将臭氧预氧化与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纳入正常运行处理工艺.⑥采用液氯预氧化和强化混凝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1t 水增加费用为01076元;⑦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除藻技术的1t 水成本即为01127元.

参考文献: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沈月明.湖泊、水库水处理技术[A ].地表水特种水质净化技术论文集[C],1991,5.

[3]陈培康.给水净化新工艺[M ].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4]李三中.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水库水的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1997,5.

R esearch into Lake Water

De 2algae T echnology

ZHANG Q iu 2sheng and L I San 2zhong

1)

Shenzhen Huiy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 1Ltd 1 

Shenzhen 518001 P.R.China 2)Shenzhen Water Supply (Group )Co 1Ltd 1Shenzhen 518001P.R.China

Abstract :Waterworks ,the raw water of which comes from lakes ,face an urgent assignment :De 2algae water treatment.Its technology must be integrated with the state of water quality.Im 2proving pre 2oxidative condition and intensifying coagulation can both strength the de 2algae effect.第1期张秋生,李三中:湖泊水除藻技术初探81 

In view of waterworks development ,pre 2ozonization and thoroughly absorptive treatment with active carbon are becoming the normally processing treatment technology .

K ey w ords :waterworks ;de 2algae ;pre 2oxidation

R eferences :

[1]WAN G Zhan 2sheng ,L IU Wen 2jun.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Slightly Contaminated S ource [M ].

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 ,1999.(in Chinese ).

[2]SHEN Yue 2ming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lake and reservoir water [A ].Technonogy Thesis Collection of

Purification of Surface and Particular Water [C],1991.(in Chinese ).

[3]CHEN Pei 2kang.New Technology of Water Supply Purification [M ].Beijing :Science Books &Periodicals

Press ,1990,4.(in Chinese ).

[4]L I San 2zhong ,Research into treatment of reservoir water [J ].China Water &Wastewater ,1997, 5.(in

Chinese ).

?学术动态?

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学科覆盖理工医农经

继3月8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挂牌成立后,深圳已拥有企业

博士后工作站21家,共招收博士后104人,其中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50人,学科覆盖理、工、医、农、经.

这21家博士后工作站绝大多数都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研究课题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旨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出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目前已涌现出一批成果.

据深圳市人事局负责人介绍,为吸引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深发展,从2000年起,

对每位进站博士后每年给予5万元经费补助,由其个人支配使用.博士后的户口管理、住房、出国赴港审批和子女入托入深等问题,有关部门也给予妥善安排.目前我市正在酝酿加大企业博士后工作力度的政策,凡调入深圳的博士后,均有望在经费补助及其他问题上与在站博士后一样获得一定的支持.

据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凡现已在博士后流动站和新近在国内外获奖

并得到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40周岁以下研究人员,均可向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提出申请.审批后方可正式进站工作.

博士后在站工作实践一般为两年,此间,享受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正式职工同等

的医疗、劳保待遇;出站后,博士后将有可能按照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高级人才引进

办法入该研究院工作.(春 华)

82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第19卷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水资源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我们要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迎接这场挑战。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匹配。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面积占63.5%,水资源量仅占19%。西北内陆河地区面积占35.3%,水资源量仅占4.6%。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我国水资源中大约2/3是洪水径流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显示,1980—2000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更是减少了41%。现状全国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总之,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加上时空分布不均,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二、水资源需求安全保障情况 人类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提出不同层次的需求,水利工作就应该不断提供保障来满足这些需求。这种需求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饮水安全: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在2015年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庄严承诺,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抓紧实施。在2000年年底,我国农村有3.79亿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2001—2008年,全国共安排投资65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5亿元,地方资金301亿元),解决了175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把握地说,我国在今年(2009年)就可以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中国政府还决定,要在2013年底前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防洪安全:1998年长江大水以后,国家重点抓了两件事: 一是实施了长江、淮河、海河、松花江、嫩江等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长江在与三峡水库联合运用后,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在不分洪条件下提高到百年一遇。黄河小浪底水库以下河段防洪能力可达千年一遇。淮河19项骨干工程如期建成,构建了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框架,是治淮历史上的里程碑。 二是实施了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善了水库安全情况,促进了水库效益的发挥。2000年,一期工程安排了1346座;2004年,二期工程安排了2300座;2006年,专项规划又确定624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些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都作为中央补助项目。这样,2010年前就可以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但是,我国防洪减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问题:一是大江大河支流的防洪工程建设、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滞后,遍布全国的大量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偏低。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短时间超强降雨造成的灾难事故较多。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精)

当雄县水资源保护措施简要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拉萨市水功能区划编制方案,当雄县现共有保护区3个,分别为拉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当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和堆龙曲当雄源头水保护区;有开发利用区2个,分别为当曲当雄开发利用区和堆龙曲当雄、堆龙德庆开发利用区;有保留区5个,分别为乌鲁龙曲当雄、林周保留区,拉曲当雄保留区,当曲当雄乌玛塘保留区,当曲当雄保留区和堆龙曲当雄保留区。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灌溉生产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水还是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加大、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力度。下面,我就针对水利工程中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统一规划,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1、保护水源清洁,在重点河流保护区设置封禁网围栏、封禁标牌,在附近村庄、寺庙布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2、禁止在河流保护区域开设沙场,对已经开办的沙场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必须办理采砂许可证方可经营,严禁无证开采; 3、定期对重点河流区域进行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工作。 二、加强水环境监测,取水许可,排污控制。 1、划定水功能区,明确河、湖等水资源的水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强化污染负荷控制,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 2、建立健全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监督;

3、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人河排污口的管理,保护水源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水利水资源保护管理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容有半点疏忽大意,应该得到各部门及大家的高度重视。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 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 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 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水,在洼地形成湖泊或沼泽。固体降水长期积累演化成冰川。 6、地下水运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迟缓的流速/层流与湍流/非稳定、缓变流运动达西定律v=KJ(雷诺数<1-10)谢才公式 第三章水循环量的计算与评价 1、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2、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A.算术平均值法。X=ΣXi/n适用于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均匀、且密度较大时;B.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当流域内的雨量和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为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就假定流域个点降水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站的雨量代表;C.等雨量线法。适用于在较大流域和区域内,如地形起伏,降水量影响显著,且有足够的雨量站时,可用等雨量线法推求区域平均降雨量。(区域降水量资源的计算)W=1000FX,F区域面积,X区域平均降水量 3、地下水地表水资源量如何计算?P50 5、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为什么有重复计算问题? 在分别计算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那一部分会都计算到,从而产生了重复计算问题。所以,在进行水资源总量评价时,要去掉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部分。 6、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评价? 7、水资源总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1)按地表水地下水总和:总资源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重复量。2)按补给条件:总资源量=地表地下径流净补给+降水的径流补给+水资源地区初始储存量(地下水)。3)简单对比法4)典型年法5)开采试验法 8.典型年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07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意义: 《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摘要: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关乎人们生产生活。但是,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不仅仅威胁人类的生存,而且制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将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分布广、水量稳定,水质好而被广泛利用,是保障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地下水的特性 地下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流动性、系统性、随机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体体现如下。 1.地下水的流动性 水是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是可以流动的。地下水的流动主要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水层间,自高而低,自上而下的流动,最后汇入到大江大河中。 2.地下水的系统性 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也是按系统形成和分布的。不同的是地下水是由一定地质结构构成,是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它的分布主要受地层、层岩和地质构造条件控制。而地表水的分布主要由地形控制。一般在闭合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汇流范围有时相同,而在非闭合流域,二者的汇流却相差较大。 3.地下水的随机性 地下水的变化很大程度受水文现象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如年际间变化有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之分,也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而这些变化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 4.地下水的稀缺性 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来说,地下水是稀缺的。尽管它在某种情况下有再生的可能,但对人类来讲,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的。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地下水在供给与人类开发利用上出现矛盾。而相对一定区域而言地下水资源量总是有限的。这就使地下水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 广义水资源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是在河心设置_____________,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3. 凿井过程中,向井内灌注泥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冷却钻头。 4.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由缆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牵引设备及安全装置 组成。 6. 海水取水构筑物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7.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时,在单井或井群_____________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 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 8. 井群干扰的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每题2分,共计10分) 1. 管井过滤器的适宜长度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米。 (A)20 (B)25 (C) 30 (D)35 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管冲洗时,在洪水位时利用____________冲洗,枯水位利 用_________冲洗。 (A)正向,正向(B)正向,反向(C)反向,正向(D)反向,反向3. 对含沙量比较高的河流,采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时,斗槽形式不可采用___________。(A)顺流式(B)逆流式(C)双向式(D)侧坝进水逆流式 4. 对于埋藏深度小于2m,厚度小于6m的含水层地下水,宜采用___________。 (A)大口井(B)辐射井(C)复合井(D)渗渠 5. 某城镇设计用水量1200m3/d,采用管井取地下水,已知每个管井出水量100 m3/d, 备用井数为10%-15%,设计最少的管井数为___________。 (A)12 (B)13 (C)11 (D)14 三、问答(共计55分) 1.湖泊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注意什么?( 6分)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说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用前景。 目前,膜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有:膜产品的价格昂贵;膜污染较严重;膜分离性能低下。对于以上的三个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的话,膜分离技术发展会突飞猛进,跨越时代的进步,可以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会清, 庞翠玲. 膜分离技术在处理酸性废液中的应用概述[J]. 金属矿山, 2006(9):14-17. [2]韩倩倩.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综述[J]. 硅谷, 2009(9):117+133. [3]朱智清.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其工业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3, 32(1):19-21. [4]岳志新, 马东祝, 赵丽娜,等.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5):52-57. [5]张杰, 褚良银, 陈文梅.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过滤与分离, 2004, 14(3):8-11. [6]谷大建, 徐巍.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8, 17(6):58-59. [7]陈翠萍, 谌伟艳.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污染防治技術, 2007, 20(3):42-45. [8]吴绮桃.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08, 34(2):58-59. [9]郭洪勋.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业家, 2012(8). [10]孙佳林, 何晓燕. 膜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化工管理, 2014(3):92-93. [11]段巧丽, 宁艳春. 现代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 管理学家, 2011. [12]孙文毅, 张斌.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10, 27. [13]陈业刚. 膜分离技术在水资源回用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美国际过滤与分离技术研讨 会, 2010. [14]李晓波, 王晓静.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河北工业科技, 2005, 22(4):207-211. [15]刘济阳, 夏明芳, 张林生,等.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 污染防 治技术, 2009, 22(3):65-69.

2018年中小学生“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2018年中小学生“水资源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小学组) 问题1: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大作出决议,确定每年为“世界水日”。(分数:4) A . 3月22日 B . 3月28日 C . 5月17日 问题2: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分数: 4) A .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B . “水与可持续发展” C . 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问题3:水资源属于()所有。(分数:4) A . 国家 B . 国家或集体 C . 各使用单位和使用人 问题4:)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分数:4) A . 单位和个人都 B . 个人节水效果不大,用水大户 C . 主要是水资源管理部门 问题5:全球可利用的水资源()。(分数:4) A . 有限 B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 不可再生 问题6: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分数:4) A . 苏伊士运河 B . 巴拿马运河 C . 京杭运河 问题7: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是()。(分数:4) A . 珠江 B . 黄河 C . 长江 问题8: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分数:4) A . 三峡 B . 葛洲坝 C . 小浪底 问题9:环保举报热线为()。(分数:4) A . 12369 B . 13315 C . 12345 问题10:我国将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分数:4) A . 2015年底

B . 2017年初 C . 2018年底 问题11:中国国家节水标志是由()组成。(分数:4) A . 水滴、森林、地球 B . 森林、人手、地球 C . 水滴、人手、地球 问题12: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分数:4) A . 三分之一 B . 五分之一 C . 四分之一 问题13:()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分数:4) A .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 .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C . 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问题14: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数:4) A .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 B . 水资源短缺、管理不严、浪费严重 C . 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 问题15:自然界中的水有()三种形态。(分数:4) A . 气态、液态、固态 B . 地上、地下、空中 C . 自然、人工、合成 问题16:下面几种水,我们能够饮用的水有()。(分数:4) A . 再生水 B . 自来水 C . 海水 问题17: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应该()。(分数:4) A . 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 B . 饮用质量好的再生水 C . 多用学校的水 问题18:地下水污染具有()的特点。(分数:4) A . 难发现和短期内极难恢复 B . 难发现但容易恢复 C . 不被污染 问题19:水是()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分数:4) A . 生活 B . 生命 C . 发展 问题20:《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分数:4) A .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B . 城市用水 C . 农村用水

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下图简单示意了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箭头反射表示该物质无法透过膜而被截留):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纳滤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

节约水资源 保障水安全

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纪念第23届“世界水日”和第28届“中国水周” 今年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为第28届“中国水周”。联合国今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为纪念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确定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不知爱惜。事实上,水资源日益紧缺。我国人均淡水之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因此,我们每个平凡的普通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工业尽一份心意,尽一点责任,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积极宣传节约用水,身体力行,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急剧发展,已对有限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水质污染、水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类福祉。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对饮用水质要求的提高,一些家庭选择安装家用净水机,而市场上众多不同品牌的净水机运用反渗透技术。在清除水中杂质的同时,也滤掉了水中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同时产生大量废水被白白排掉,造成了惊人的水资源浪费。据测试,净水机产出一杯净水,就要排掉2.3杯废水(摘自《健康文摘报》2015.2.14)。长期饮用纯净水,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早在2007年新华社专电报告“专家提醒”:不宜将纯净水作为通常饮用水长期饮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3年3月也发布同样的消费提示:人体大多适宜喝弱碱性水。 磁化水就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好水六项标准的水之一。正常人长饮磁化水,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磁化水种种神奇的功能在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摘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辅书)。 在此,金科伟业(中国)有限公司(高能磁化净水器)郑重提醒: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附: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好水六项标准 1、不含病菌杂质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无公害的水; 2、水中含有适当比例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离子状态存在; 3、成弱碱性,PH值为7-9; 4、小分子团水,渗透力强,溶解性好; 5、负电位,能消耗体内多余自由基; 6、含有适量的氧(5mg/L左右)。 金科伟业(中国)江苏市场部宣 2016年3月22日

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保障社会

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保障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水县水务局莫继勇汪东锋 云南建水县总面积3759Km2,境内河流分属珠江、红河二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6亿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850 m2。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水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统筹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已成为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的问题。 1、水资源管理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一管理体制没有到位。虽然成立了县水务局,对水资源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就全县角度而言,水资源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分割。主要表现在: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分别由建设与水利部门负责,而农村供水方面又同时由水利、卫生部门负责,江河水量分配由水利部门负责,而江河水质则由环境保护和水利部门负责。2002年修订的《水法》虽然明确了由水利部门统一督管地下水,负责对涉水排污口建设管理却没有到位。 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一是全县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偏少,是资源性缺水县;二是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性造成了大量弃水,可利用水少;四是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 水污染日趋严重。据监测统计,全县废污排放总量2005年为86万m2,其中达标排放的只占45%,2006年为96万m2,其中达标排放占47.8%。水污染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存在浪费水现象。一是城乡居民节水意识较低,农村居民习惯于吃大锅水、喝福利水,管水没责任,浪费水不心疼,城市居民因低廉的水价唤不起节水自觉性;二是各水库设施及排灌工程严重老化且多不配套,“跑、冒、渗、漏”现象普遍;三是灌溉方式落后,大部分灌区仍是采用大水漫灌,耗水定额较高,节水灌溉所占的比重较少;四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比先进地区高出数倍;五是县城居民有优质的自来水不用,大量使用地下水。 水源违法占用行为突出。因经济发展和各项工程建设造成违法占用水源现象异常突出,全县水源逐年减少,水生态环境遭到较严重破坏。据调查统计,近5年来,全县违法占用水域达255处,占用水源达15000万多m2。 2、强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对策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优化配置水淘汰供给体系。体制创新,“一龙管水”。全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立足于建水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支持水务统一管理,实现“一龙管水”。全县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按行政管理与市场动作两个层面进行。从行政层面上讲,就是涉水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由水务综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水资源,如水资源开发建设、供排水、用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等,并对涉水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在经营管理层面上,根据市场动作的机制,鼓励、扶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集水源建设、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水务企业,根据政府及水务和管理机构制定的水务市场准入与运行规则进行动作。 注重科学前瞻。要合理开发的优化配置水资源,必须规划先行。一是算清建水县“水账”摸清家底。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对本地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要求、水量平衡、城市节水、农业节水及水资源保护等进行逐项调查,开展一系列前期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分析研究,为全面开展建水县水问题研究、水系统规划和水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在调查研究的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管理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四)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符合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流域和区域统一制定规划,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由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 (五)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或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水循环

第五节水循环 1.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如下图所示 雨水汇聚成流,流入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积雪升华,直接变成水蒸气,也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水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凝固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聚合到一定大的程度,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积雪融化后变成水。雨水和雪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如此循环重复 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解析】 雨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水下落便形成雨.由题中情景可知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答案】A. 2.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 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 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 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汽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D.液化.凝固.熔化 【解析】 从云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下地面,即水滴先汽化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溶化成雨落向地面【答案】C 3.图5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 ) A.冰雹B.小雪 C.雾D.霜冻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影响

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而我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往往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带来诸多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本文则阐述了中国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影响,以引起中国人们对水资源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关键字:水资源水资源安全水危机影响减少水土流失 近年来,水危机渐渐向我们走来,水资源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点。而水资源安全问题之所以会被社会如此关注,是因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近50年来,中国的水利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到2004年底,已累计建成江河堤防长达27.7万公里;建成水库8.5万座,形成了约60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灌溉面积5625万公顷,除涝面积2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的1/3、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3的条件下,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经济高速发展,水利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中国在水资源安全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水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80-90年代约2000多万公顷,近5年来,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上升到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5%左右。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中国平均农田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937万公顷,而1990-2000年的十年间,年均受洪涝灾害面积为1580万公顷,因水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3%左右。 二是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我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是,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1980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25%,而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全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88%下降到2004年的66%。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试卷A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试卷 (A卷)成绩 课程性质:(必修)使用范围:(本科) 考试时间:2010年5月日考试方式:(闭卷) 学号年级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 广义水资源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是在河心设置_____________,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3. 凿井过程中,向井内灌注泥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冷却钻头。 4.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由缆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牵引设备及安全装置 组成。 6. 海水取水构筑物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7.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时,在单井或井群_____________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 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 8. 井群干扰的两种情况是指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每题2分,共计10分) 1. 管井过滤器的适宜长度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米。 (A)20 (B)25 (C) 30 (D)35

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管冲洗时,在洪水位时利用____________冲洗,枯水位利 用_________冲洗。 (A)正向,正向(B)正向,反向(C)反向,正向(D)反向,反向 3. 对含沙量比较高的河流,采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时,斗槽的形式不可采用 ___________。 (A)顺流式(B)逆流式(C)双向式(D)侧坝进水逆流式 4. 对于埋藏深度小于2m,厚度小于6m的含水层地下水,宜采用___________。(A)大口井(B)辐射井(C)复合井(D)渗渠 5. 某城镇设计用水量1200m3/d,采用管井取地下水,已知每个管井出水量100 m3/d, 备用井数为10%-15%,设计最少的管井数为___________。 (A)12 (B)13 (C)11 (D)14 三、问答(共计55分) 1.湖泊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注意什么?( 6分) 2. 井群系统可分为哪几种?分别适用什么条件?( 6分) 3.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有何特点,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 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