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3204222;修回日期:2003209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20610009)

联系人简介:李瑛(1962-),女,教授,主要研究有机功能材料。Email :profliying @e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8187402.html,

文章编号:100421656(2004)0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张华西,李 瑛3,黄 艳,刘力维,黄 可,谢明贵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综述了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的合成、发展历史和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59篇。关键词:太阳电池;材料;共轭聚合物;合成中图分类号:O631123 文献标识码:A

与结构工艺复杂、成本高昂、

光电压受光强影响波动大的传统半导体固结太阳电池相比[1,聚合物太阳电池因其分子结构可以自行设计合成,材料选择余地大,加工容易,毒性小,成本低等特点[227],在自然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77年,Heeger [6,7]等人发现,聚乙炔用I 2、AsF 5掺杂后电导率从10-6S/cm 增加到10-2-103S/cm ,增幅达8-9个数量级,传统意义上的绝

缘体竟然表现出导体和半导体的许多光电性质,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震动。共轭聚合物当时被

称为“导电聚合物”(C onducting polymers )、“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 2active polymers )或“合成金属”

(Synthetic metals )。80年代人们主要关注它的导电功能。90年发现聚对苯撑乙烯(PPV )[8]具有电致发光功能,于是本征半导态的电致发光、光伏打等效应[9,10]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共轭聚合物材料的这些光电功能是由它们共轭结构中的电子状态所决定的,所以人们逐渐把它们叫做“电子聚合物”。

1 掺杂[11,12]

真正纯净的共轭聚合物是不导电的。要使它们表现出导体或者半导体的特征,必须使它们的共轭结构产生某种缺陷,即进行某种“激发”。而

“掺杂”是最常用的方法。掺杂就是在共轭聚合物上发生的电荷转移或氧化2还原反应。有电化学掺杂法、化学掺杂法及物理掺杂法。1.1 化学掺杂法

即使聚合物发生电荷转移,如:

P +(3/2)I 2P +(I 3)- P 型掺杂P +Na +(C 10.H 8)

-

P -Na ++C 10H 8 N 型掺杂

1.2 物理掺杂法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聚合物进行离子注入。注入阴离子聚合物则为P 型掺杂,注入阳离子则为N 型掺杂。另一种对聚合物进行“光激发”,当聚合物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之后表现出某些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能,如导电、发光等。

2 C 60材料及互穿网络结构[13]

聚合物对光的吸收过程包括光激发下电子2

空穴对(即激子)的产生和光电池两电极对电荷的收集。电荷收集需要电子2空穴对事先分离,半导体材料间具有不同的离解能和电子亲和力会促使激子的分离。因此,用单一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器件效率通常都很低(约10-3-10-2%)。T ang [14]用酞菁(MPc )、 红(PTC )两种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别作为电子给体和受体研究复合体系的光电器件:IT O/PTC/CuPc/Ag ,发现其效率较单一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有很大提高。但是有机物接受电子

第16卷第2期2004年4月 化学研究与应用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 ol.16,N o.2

Apr.,2004

的能力不强,电子传输能力也差,因而限制了器件效率的进一步提高。C 60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它具有三维共轭结构完美的对称性和小的重组能,最多可以接受6个电子。相对于共轭聚合物有高的电子亲和势以及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是非常理想的电子受体。在C 60中分离激子约需213-213eV [15]的能量,这在紫外2可见光范围内是完全可行的。激发态下的C 60和聚合物间的光诱导电荷转移非常迅速,在亚皮秒级,量子效率几乎与电荷分离效率相同。但实验

表明含C 60的双层或多层结构的聚合物材料(如PPV [16],MEH 2PPV [17-19],P3AT [20])做成的太阳电

池效率仍很低。如Sariciftci [18]对IT O/MEH -PPV/C 60/Au 双层器件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发

现其填充因子为0148,开路电压为0144V ,短路电流为2108×10-6A/cm 2,能量转换效率为0104%。激子在异质结处发生电荷分离的效率接近100%,但双层或多层结构光电池的效率却低得

多。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电荷的分离只

有在异质结的界面处才能发生,总效率会因界面面积限制而降低。二是激子扩散的限制。激子的扩散距离只有光吸收层的十分之一,因此光照产生的激子大多数未到达界面就已复合。三是受载流子收集效率的限制。分离电荷必须在电极上被收集才有效,双层或多层结构不利于载流子的传输与收集,造成了效率低下。1995年Y u [10]采用

了一种新的互穿网络(interpentrating netw ork )结构,能量转换率为219%。这种结构增大了给、受体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激子的扩散距离,使更多激子可以到达界面进行电荷分离,这种异质结称为体相异质结(bulk 2heterojunction )。此外,这种结构中电子可以通过受体网络传递到Al 、Mg 等低功函电极;空穴可通过供体网络传递到IT O 、Au 等高功函电极,更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与收集。

3 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

常见的有聚乙烯基咔唑(P VK )、聚乙炔(P A )、聚

对苯撑乙烯

(PP V )、聚吡咯(PPy )以及聚噻吩(PT h )

3.1 聚乙烯基咔唑(PVK )

具有光电活性的聚合物中,发现最早、研究得最为充分的是PVK [21,22],它的侧基上带有大的电子共轭体系,可吸收紫外光。激发出的电子可以通过相邻咔唑环形成的电荷复合物自由迁移。通常用I 2、SbCl 3、三硝基芴酮(T NF )、及硝基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合四氰醌(TC NQ )等对其进行掺杂。3.2 聚乙炔(PA )

PA 是迄今为止实测电导率最高的电子聚合

物。它的聚合方法主要有白川英树法[23]、Narrman 方法[24]、Durham 方法[25]和稀土催化体系[26]。白川英树采用高浓度的Z iegler 2Natta 催化剂,即T iOBu 42AlEt 3,由气相乙炔出发,直接制备出自支

撑的具有金属光泽的聚乙炔膜;在取向了的液晶基质上成膜,PA 膜也高度取向。Narrman

方法的特点是对聚合催化剂“高温陈化”,因而聚合物力

学性质和稳定性有明显改善。Durham 用可溶性前体法合成PA ,典型的反应过程是

聚合物(6)溶解和溶液成膜后拉伸,可获得高取向的PA 膜(7)。稀土催化剂采用的方法也获得了高性能的PA 膜。在PA 的可能的四种分子构型(反2反构型、顺2反构型、反2顺构型和顺2顺构型)中,反2反构型和顺2反构型比较稳定。一般低温聚合获得的是顺2反构型,但顺反异构化在常温下即可发生。有人[27]做成了SnO 2/PA 用碘液相掺杂的异质结电池,在100mW/cm 2的光照下,开路电压为54mV ,填充因子为0135,能量效率为

441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16卷

2183×10-6。K ohler [28]等人用聚乙炔铂与C 60构成

体相异质结电池。尽管由于聚乙炔很不稳定,使它很难成为实用的材料,但它作为电子聚合物的模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3.3 聚对苯撑乙烯(PPV )

近年来在光电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目前制得器件效率最高的是PPV 类[29,30]材料。由于是共轭结构,分子链钢性很强,往往难熔难溶,不易加工。获得可溶性PPV 的方法是在苯环上至少引入一个长链烷烃。烷烃碳个数至少大于6

。研究还发现取代基有支链时比相同碳数的直链烷烃溶解度更好

。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是MEH 2PPV [31](MEH :22methoxy 25(2π2ethylhexyloxy )),它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使用方便;禁带宽度为211eV ,较为适中。PPV 的聚合方法

[32][33]

通常有四种:

(1)Wessling 可溶性前体法

在苯环上引入烷烃,也可制得可溶性PPV 。合成中可用

CH 3SCH 3代替四氢噻吩,但副产物大大增加,且制得的分子量偏小。

(2)G ilch 法

M DM O 2PPV :R 1=CH 3,R 2=C 2H 4CH (CH 3)C 3H 6CH (CH )2 MEH 2PPV :R 1=CH 3,R 2=CH 2CH (C 2H 5)C 4H 9

(3)Wittig 反应

(4)Heck 偶联反应

Wessling 法与G ilch 法获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Wessling 法产率低,而且高温反应使基质材料选择受限。G ilch 法合成步骤短、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率高。Wittig 反应可得共轭2非共轭链段交替的聚合物,但聚合物分子量相对较小。Heck 反应虽然成本高,但可以得到各种交替聚合物、接枝聚合物,并能准确控制分子组成和结构。IT O/PPV/Mg 和IT O/PPV/Al 光电池的开路电压达112V ,光电转换量子效率达1%

[34]

。在IT O/PPV/Ca 结构光电池中,开路电压

达117V 。IT O/MEH 2PPV/Ca 电池,在20mW/cm 2光照下观察到了6μA/cm 2

的短路电流和1.6V 的开路电压,外量子效率约为1%

[16]

。MEH 2PPV 与

另一PPV 衍生物C N 2PPV [35]构成IT O/MEH 2PPV :C N 2PPV/Al 电池,开路电压为0.6V ,在0.15mW/cm 2,550nm 单色光照射下。零偏压时光电转换外

量子效率为6%,若施加3.5V 偏压时外量子效率为15%,施加10V 偏压时外量子效率为40%。

1995年Y u [10]制成结构为IT O/MEH 2PPV :C 60/Ca

体相异质结电池,在20mW/cm 2、430nm 光照下开路电压为1.6V ,短路电流为2mA/cm 2,电荷收集率

为29%,能量转换率为2.9%。Brabec [36238]等人在PPV 2C 60复合体系中加入了少量其它共轭聚合物,

发现器件的效率并没有降低,可喜的是其成膜性能有所改善,聚合物稳定性增强,载流子传输性能也得到提高。Alicia [39]等人把C 60挂接在末端含乙炔基的寡聚对苯撑乙烯上然后再聚合,用这种材料作成的电池器件填充因子为0.29,开路电压为0.83V ,短路电流为0.42mA/cm 2,电荷收集率为6%,与以前聚合物和C 60构成的电池性能[40242]相

比,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值都有所提高。Fan [43]等人制得IT O/T iO 2/MEH 2PPV/Au 光电池,在2×10-4W/cm 2,50nm 单色光照射下填充因子为0167,开路电压为0.63V ,短路电流为10-6A/cm 2,

电荷收集率为915%,能量转换效率为1.6%。此外,科学家们还在PPV 支链上接上三苯胺[46],主链上接上环庚三烯酮[45](化合物8)以及三(环氧乙烷)[46](化合物9)等形成共聚物,并对其光电性能作了研究。

5

41第2期 张华西等: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3.4 聚噻吩(PTh )[47][48]

PTh 也是近年来在光电转换领域较为热门的

一类材料,其中性能较好的是32烷基

(P3AT )[23,25],一般6

碳以上的烷基噻吩可溶解,但10碳以下的烷基取代物有部分为凝胶。与PPV 不同,单烷基噻吩比3,42双烷基噻吩具有更好的溶解性,主要是因为双烷基取代噻吩位阻太大,降低了其有效共轭长度,提高了离子化电位。PTh 的聚合方法也有四种:

(1)Lewis 酸催化聚合法[11]

(2)电化学聚合法

[49]

(3)G rignard 试剂偶联反应[50] 在镍催化下,用32烷基22,52二碘噻吩和32烷基单双G rig 2nard 试剂的混合物制得。用该法合成的PTh 分子

量比方法1、2所得的产物小。

(4)头2尾相连聚合法以上三方法合成的PTh 主链都是局域无序的,其中头2尾相连的比例

占52%280%,对于芳基噻吩,通过控制聚合条件,可以得到94%头2尾相连的聚合物。Mccul 2longh [53]和Rieke [54]发现了合成有序聚(32烷基噻

吩)的新方法,即头尾相连法(图1)。用此法合成有序的PTh ,必须用高纯度单体,才能制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紫外2可见光谱证明,有序的PTh 有更长的共轭链和更高的量子效率。用32辛基噻吩(P30T )与C 60构成的体相异质结电池:IT O/P30T ∶

C 60/Al ,在10m w/cm 2,488nm 光照下电荷收集率为20%,能量转换效率为1.5%,与IT O/M DM O 2PPV ∶C 60/

Al [M DM O :22methoxy 252(3π,7π,2dimethylocty 2loxy )]体相异质结电池性能相当。除了用C 60掺

杂,近来对C 60和寡聚噻吩的加合物[53,54]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另外,Wendy [55]等人用CdSe 纳米材料与32己基噻吩(P3HT )制得IT O/CdSe ∶P3HT/Al 太阳电池,在0.1mV/cm 2,550nm 光照下

外量子效率超过54%,能量转换效率为619%。与PPV 相比,聚噻吩主链上有吸电子能力较强的硫原子,最大吸收峰在600nm 附近,较PPV 红移约100nm ,与太阳光谱更匹配。

图1 有序聚(32烷基噻吩)的合成

Fig.1The synthesis of ordered poly (32alkyl thiophene )

3.5 聚吡咯(PPy )

吡咯很容易电化学聚合形成致密膜。PPy 的

合成与PTh 基本相似,PPy 与PTh 一样,不熔不溶,也很难与其它聚合物共混,但用吸附聚合的方法可以制成PPy 与其它高分子的复合物。基于“掺杂试剂诱导的溶解性”原理,用十二烷基磺酸铁作氧化剂化学聚合的PPy 可溶解在普通溶剂(如氯仿)中,用溶液浇铸或旋涂法成膜,或者与其它高分子材料溶液共混制成复合膜,进而制成PPy 器件。Dhanabalan [56]等人制得了N 2十二烷基

吡咯与苯并硫代二唑共聚物(PDP B )(化合物10),与C 60形成体相异质结电池,填充因子为0.26,开

641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16卷

路电压为0.8V ,短路电流为0.51mA/cm 2,能量转换效率为0.2%。Duren [57]等人用PTPT B (化合物11)与C 60制得体相异质结电池,填充因子为0.35,

开路电压为0.7V ,能量转换效率为0.34%。其禁带宽度仅为1.6eV ,比M DM O 2PPV 小0.5eV ,而其开路电压只比M DM O 2PPV ∶C 60太阳电池低0.1V 。PTPT B 是首例与C 60产生光诱导电子转移的低带

隙共轭聚合物,它的最大吸收波在608nm ,

(2104eV ),且在750nm 的近红外区也有光吸收,是

一类很有希望的新兴材料。

还有人用聚喹啉[58]、聚萘乙炔[59]等新材料做成了光电器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性能测试。虽然对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此类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太阳电池材料

参考文献:

[1]雷永泉,万群,石永康.新能源材料天津:

天津大学出

版社,2000.

[2]黄春辉,李富友,黄岩谊.光电功能超薄膜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1.

[3]Vaughan C.New Scientist ,1990,126:34.

[4]Y ing L ,Ming G X.Chin.Chem.Lett ,2002,13(6):509-512.

[5]董长征,王维波,蓝闽波,等.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5,13:273.

[6]Shirakawa H ,Louis E L ,MacDiamid A G,et al.J.Che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8187402.html,mun ,1977:578.

[7]Chiang C K,Fincher C R ,Park Y W ,et al.Phy.Rev.Lett.1977,37:1098.

[8]Burroughes J H ,Bradley D D C ,Brown A R ,et al.Nature ,1990,347:539.

[9]Sariciftci N S ,Smilowitz L ,Heeger A J ,et al.Science ,1992,258:1474.

[10]Y u G,G ao G,Hummelen J C ,et al.Science ,1995,270:

1789.

[11]何天白,胡汉杰.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0.

[12]李永舫.化学进展,2002,14:201-211.

[13]黄红敏,贺庆国,蔺兴振,等.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2002,14:69-77.

[14]T ang C W.Apll.Phys.lett ,1986,48:183.

[15]Lof R W ,Vrrnendaal M A ,K oopmans B ,et al.Phy.Rev.

Lett ,1992,68:3924.

[16]Halls J M ,Pichler K,friend R H ,et al.Synth.Met ,1996,

77:277-278.

[17]Y u G,Pakbaz K,Heeger A J ,et al.Apll.Phys.Lett ,1994,

64:3422.

[18]Sariciftci N S ,Braun D ,Zhang C ,et al.Apll.Phys.Lett ,

1993,62:585.

[19]Lee C H ,Y u G,M oses D ,et al.Phy.Rev.B :Condens.

Mater.Phys ,1993,48:15425.

[20]M orita S ,Z akhidov A A ,Y oshino K,et al.Jph.J.Appl.

Phys ,1993,32:873.

[21]清水刚夫,斋藤省吾,仲川勤.(李福绵,陈双基.译)新

功能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2]蓝立文.功能高分子材料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

社,1995.

[23]Ito T ,Shrakawa H ,Ikeda S ,et al.Polym.Sci :Polym.

Chem.Ed ,1974,12:11.

[24]Edwards J H ,Feast W J.Polymer ,1980,21:595.

[25]Theophilou N ,Naarman H.Conducting Polymer.holand :D

K 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7,121-140.

[26]Wang F ,Cao Y,Qian R ,et al.Macromol.Chem.Rapid.

Commun ,1982,3:689.

[27]陈兴无,陈洗.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6:111-113.

[28]K ohler A ,wittmann H F ,Frind R H ,et al.Synth.Met ,

1996,77:147.

[29]Marks R N ,Halls J J M ,Bradley D D C ,et al.Phys.Con 2

dens.Matter ,1994,6:1379.

7

41第2期 张华西等: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30]Antoniadis H,Hsieh B R,Abkowitz M A,et al.Synth.Met,

1994,62:265.

[31]马建标,李晨曦.功能高分子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0.

[32]Dai L M.J.Macromol.Sci,C:Rev.Macromol.Chem.

Phys,1999,247-387.

[33]莫越齐,周文富,贾德民.功能材料,2000,31:247-

249.

[34]Y u G,Zhang C,Heeger H T,et al.Appl.Phys.Lett,1994,

64:1540.

[35]Halls J J M,Walsh C A,G reenman N C,et al.Nature,

1995,376:498-500.

[36]Johanss on H,Brabec C J,Neugebauer H,et al.Synth.Met,

1999,101:192.

[37]Brabec C J,Padinger F,Hummelen J C,et al.Synth.Met,

1990,102:861.

[38]Brabec C J,Johanss on H,Padinger F,et al.Solar Energy

Mat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0,61:19.

[39]Alicia.M R,Minze T R,Jeroen K J,et al.J.Am.Chem.

Soc,2001,123:6714-6715.

[40]R omas L S,Anders on M R,Y ohennes T,et al.Adv.Mater,

1997,9:1164.

[41]Mattoussi H,Brabec C J,Padinger F,et al.Appl.Phys.

Lett,2000,77:1540.

[42]Shaheen S E,Brabec C J,Padinger F,et al.Appl.Phys.

Lett,2001,78:841-843.

[43]Fan Q,McQuiuin B,Bradley D D C,et al.Chem.Phys.

Lett,2001,347:325-330.

[44]Y ang J P,Minoru S,Junji K,et al.Chem.Mater,2001,13:

3817-3819.[45]T akagi K,Nishikawa Y,K unisada H,et al.Chem.Lett,

2001,787:1244.

[46]Wang H Q,Duan L,Qiu Y,et al.J.Appl.Polym.Sci,

2002,83:2195-2200.

[47]G ebeyehu D,Brabec C J,Padinger F,et al.Synth.Met,

2001,118:1-9.

[48]Fromherz T,Padinger F,G ebeyehu D,et al.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0,63:61.

[49]Leclerc M,Diaz F M,Wegner G,et al.Makro.Chem,1989,

190:3105.

[50]Mao H,H oldcroft S.Macromolecules,2001,34:2495.

[51]Anders on M R,Selse D,Berggn M al.Macromolecules,

1994,27:6503.

[52]Chen T A,Rieke R D.J.Am.Chem.Soc,1992,114:

10087.

[53]Joke J A,Bea M W L,Joop K,et al.Adv.Mater,2001,12:

908-911.

[54]C orrine M,Phillippe B,David R,et al.Adv.Mater,2002,

14:283-287.

[55]Wendy U H,Janke J D,Alivisatos A P,et al.Science,2002,

295:2425-2427.

[56]Dhanabalan A,D ongen J L S,Duren J K J,et al.Macro2

molecules,2001,34:2495.

[57]Duren J K J,Dhanabalan A,Hal P A,et al.Synth.Met,

2001,121:1587-1588.

[58]Maksudul M A,Sams on A,Jenekhe.J.Phys.Chem.B,

2001,105:2479.

[59]Z erza G,R othler B,Sariciftci N S.J.Phys.Chem.B,

2001,105:4099-4104.

Progress of polymer solar cells

ZH ANG Hua2xi,LI Y ing3,H UANG Y an,LI U Li2wei,H UANG K e,XIE Ming2gui

(C ollege of Chemistry,S ichuan University,S ichuan Chengdu61006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 introduction was given on s olar cell materials.S olar cell materialsπsynthesis,developments and actuality were reviewed.Besides,s olar cell materialsπpossible ap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59references were cited.

K ey w ords:s olar cells;conjugated polymers;materials;synthesis

(责任编辑 万家义) 841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16卷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摘要:围绕提高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从太阳光吸收效率、激子的分解率、载流子的迁移率和电荷向电极的注入效率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提高转换效率的研究趋势,展望了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1 前言 近年来,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潜在的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稳定性高的特点,成为最有希望实现民用化光伏的产业,目前的转换效率突破了9%,发展趋势被业界一致看好。 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图1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当阳光从阳极层(P型有机半导体)照射时,有机分子吸收光产生激子,激子向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界面移动,在界面处通过光诱导解离分解成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各自向电极两端迁移,最后注入到两端电极输向外电路。 3 提高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就需要有较高的转换效率,目前提高转换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3.1 提高太阳光吸收效率 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越高激子的生成效率就越高。有机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一般在可见光区,大部分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利用率不超过40 %,提高材料的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的 匹配性是提高材料对太阳光吸收效率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可以在器件结构中引入具有强吸收特性的材料。利用它们吸收部分太阳能量,再通过激子扩散将其转移给活性材料[1]。 将太阳光吸收特性不同的电池单元层积得到级联电池(又称叠层电池),通过底层电池对顶层电池的补充吸收可以增加对太阳光谱的吸收。张馨芳[2]等人研究了有机无机复合体系本体异质结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用Ag作为夹层材料来连接上层的本体异质结太阳电池和下层的太阳电池,得到的叠层结构的太

文献综述 ——GaAsSb热光伏电池

文献综述 ——GaAsSb热光伏电池开路电的优化仿真分析 1. 引言 1.1 热光伏技术 当前,能源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阻力,而现在大规模使用的化石能源,由于其不可再生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性,使得开发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已经是迫在眉睫。作为一种新颖的能源利用方法,热光伏电池(thermophotovoltaic,TPV)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是由于当时理论和工艺水平的限制,直到90年代末开始才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比较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热光伏电池系统首先是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输出能量密度,这主要因为热光伏电池后端的光伏电池的带宽能量要小一些,这样在同等的温度条件下,系统的效率和能量密度会比较高。另外,热光伏电池系统中热发射源离后端光伏电池的距离也相对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得多,所以这样就减少了能量在传播路径上的传递损失,而增大了能量利用的效率。另外,热光伏电池系统的噪音也比较低,并且没有移动的部件,因而可以便携使用。还有,热光伏电池系统的热源也很广泛,除过常规的太阳能外,各种工业废热、余热以及附加热等都可以作为热光伏电池系统的热量来源[1],所以热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可能去制造微型的热光伏电池系统去取代传统的化学电池作为工业和科技界的能源,因而热光伏电池系统必将是未来微型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一般来讲,热光伏电池系统就是一种通过光伏电池把热辐射源辐射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静态能量转换器件[2]。典型的热光伏电池系统包括一个前端的热辐射源,一个后端的光伏电池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光谱控制元件,如光谱滤波器等。 整个热光伏电池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是热源的热量直接加到热辐射源上,然后热辐射源辐射出的能量到达滤波片,接着滤波片过滤掉能量小于PV 电池带宽能量的低能光子,而使得大于PV电池带宽能量的高能光子到达PV电池,最后PV电池由于光生伏特效应产生光生电子,而电子以电流的方式输出到外电路作为电源使用[3]。由于滤波片不可能是理想的,所以那些到达PV电池的不能产生电子的低能光子的能量将作为热损耗损失掉。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 引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 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材料研1203 Z石南起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我国高技术 (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均安排了许多功能材料技术项目(约占新材料领域70%比例),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效率、制造太阳能的材料及大致构造

引言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 D)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此外,液相外延法(LPPE)和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消耗殆尽,能源越来越收到重视。其中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莫过于太阳能。太阳能绿色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太阳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太阳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种类;发展现状; Narr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energy will be used up in a short time.Eneygy are being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olar energy is the most promising.Because of i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gets widespread attention. Solar energy has become the most vibrant part among the new energy field,and all countrise tried their best to develop solar energy.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battery,the types of solar battery,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and its’ prospect. Key Words:solar battery; types of solar battery; curent situation of solar battery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是石油、煤等不可生起源消耗殆尽,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受到了人们的亲睐。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太阳能的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1].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的光电子转化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①硅太阳能电池;②以无机盐如砷化镓Ⅲ一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③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①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③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④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2].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发展进程,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以及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2太阳能电池现状及其前景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综述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传统的化石能源正面临枯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寻求可再生能源的迫切性。据《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1999白皮书统计,传统化石能源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已经趋于枯竭的边缘,各种能源都只能用很短的时间,石油:42年,天然气:67年,煤:200年。而且,由于大量过度使用这些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万吨,并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粉尘含量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人们需要一种储量丰富的洁净能源来代替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符合这一要求。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若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就可达5.6×1012千瓦小

时。而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中,太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和开发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各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TCO/TiO2/P3HT/Au三明治式结构的p-n异质结的太阳能电池 2005年5月份,Kohshin Takahashi等发表了TCO/TiO2/P3HT/Au三明治式结构的p-n异质结的太阳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1。 图1 ITO/PEDOT:PSS/CuPc/PTCBI/Al结构太阳能电池 简图 图2 TCO/TiO2/P3HT/Au电池结构示意图 同时采用了卟啉作为敏化剂吸收光子,产生的电子注入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1)

专题介绍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X 林 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 丽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 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还存在许多关键性问题。为了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各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这些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材料,优化器件结构。对电池原理、部分表征方法、效率损失机制、典型器件结构、最近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给体;受体;转换效率 中图分类号:T N 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8X(2004)01-0055-06 Progres s in Study of Organic Sola r Ce ll LIN Peng ,ZHANG Zhi -feng ,XIONG De -ping ,ZHANG Meng -xin ,WANG Li (I nstitute of O p toelectronics T echnology ,Beij ing J 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 act :Compaer ed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ganic solar cells still have many critical pr 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ar cells,a lot of different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n.T he main purposes of these studies are to seek new mater ials and new device structure.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photovoltaic cells,along with some aspects of their characterization ,the basic efficiency loss mechanism ,typical device structures ,and the trends in research will be presented. Key wor ds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device structure;donor;acceptor ;conversion effi-ciency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同使用矿物燃料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太阳几分钟射向地球的能量相当 于人类一年所耗用的能量。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开始逐年增长。但目前使用的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因成本太高,只能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卫星供电、边远地区通信塔等使用。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只相当于全球总发电量的0.04%。要使太阳能发电得到大规模推广,就必须降低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成本,或 第24卷第1期2004年3月 光 电 子 技 术OPT OELECT RONIC T ECHNOLOGY Vol.24No.1 Mar.2004   X 收稿日期:2003-11-17 作者简介:林 鹏(1978-),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研究。 张志峰(1977-),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电致发光(OLED)的研究工作。熊德平(1975-),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无机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太阳能电池关于温度的综述

关于硅和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件在热性能方面的综述 摘要: 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在结晶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领域获得的温度性能。它给出了一个通用的结果分析和评论的应用程序构建集成光伏(PV)热系统,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热能等。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以及“混合式”光伏热太阳能收集器也被提及到。本文还包括非晶硅太阳能模块在塑料薄膜,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灵活应用以及对将来这方面的展望。其主要包括对光伏模块传热机制的实验结果的分析。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光伏;太阳能;能量转换;混合系统 目录 1.介绍﹒﹒﹒﹒﹒﹒﹒﹒﹒﹒﹒﹒﹒﹒﹒﹒﹒﹒﹒﹒﹒﹒﹒﹒408 1.1.太阳能电池早期研究的回顾﹒﹒﹒﹒﹒﹒﹒﹒﹒﹒﹒﹒﹒408 1.2.半导体硅和砷化镓的温度上限﹒﹒﹒﹒﹒﹒﹒﹒﹒﹒﹒410 2.高温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影响:理论背景﹒﹒﹒﹒﹒﹒﹒﹒﹒411 2.1.热对硅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参数的影响﹒﹒﹒﹒﹒﹒﹒﹒41

1 2.2.硅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系数﹒﹒﹒﹒﹒﹒﹒﹒﹒﹒﹒﹒﹒411 2.2.1.短路电流﹒﹒﹒﹒﹒﹒﹒﹒﹒﹒﹒﹒﹒﹒﹒﹒﹒﹒411 2.2.2.暗电流﹒﹒﹒﹒﹒﹒﹒﹒﹒﹒﹒﹒﹒﹒﹒﹒﹒﹒﹒412 2.2.3.开路电压﹒﹒﹒﹒﹒﹒﹒﹒﹒﹒﹒﹒﹒﹒﹒﹒﹒﹒412 2.2.4.输出功率﹒﹒﹒﹒﹒﹒﹒﹒﹒﹒﹒﹒﹒﹒﹒﹒﹒﹒412 2.3.照明光源对输出参数的影响﹒﹒﹒﹒﹒﹒﹒﹒﹒﹒﹒﹒4 13 3.光伏热电混合太阳能系统﹒﹒﹒﹒﹒﹒﹒﹒﹒﹒﹒﹒﹒﹒﹒ 413 3.1.空气冷却﹒﹒﹒﹒﹒﹒﹒﹒﹒﹒﹒﹒﹒﹒﹒﹒﹒﹒﹒﹒﹒414 3.2.水冷却﹒﹒﹒﹒﹒﹒﹒﹒﹒﹒﹒﹒﹒﹒﹒﹒﹒﹒﹒﹒﹒﹒414 3.2.1.冷却组件中的输出温度﹒﹒﹒﹒﹒﹒﹒﹒﹒﹒﹒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太阳能电池是缓解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一条新的出路,本文介绍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综述了硅基太阳电池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硅基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太阳能电池的横向比较,硅基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中的地位,并展望了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硅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能源消耗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传统的化石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可是如今化石能源不仅在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方面捉襟见肘,而且其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更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随着如今全球人口突破70亿,能源的需求也在过去30年间增加了一倍。特别是电力能源从上世纪开始,在总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增长迅速。中国政府己宣布了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下得承诺,至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 --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少15%左右【6】。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硅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其材料主要包括产生光伏效应的半导体材料,薄膜衬底材料,减反射膜材料等【5】。

(图1:太阳能电池的种类) 太阳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被太阳电池吸收的光子中,那些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子,可以使得半导体中原子的价电子受到激发,在p区、空间电荷区和n区都会产生光生电子左穴对,也称光生载流子。这样形成的光生载流子由于热运动,向各个方向迁移。光生载流子在空间电荷区中产生后,立即被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被推进n区,光生空穴被推进p区。因此,在p-n结两侧产生了正、负电荷的积累,形成与内建电场相反的光生电场。这个电场除了一部分要抵消内建电场以外,还使p型层带正电,n型层带负电,因此产生了光生电动势,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能源产业中的高分子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刘大柯 摘要由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太阳能在能源产业中异军突起,成为能源领域的新星。太阳能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清洁、干净、无污染,其储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满了诱人的前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类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推广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在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市场中,尽管无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现已成为近年太阳能利用方面研究的热点。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实现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最有前景的器件之一。文章综述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器件构型,电池材料及制备工艺,最后对柔性光伏器件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能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给体受体 0.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在急速增长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4.8×108t标准煤[1],与美国相当。。庞大的能源消费总量给我国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方面,由于自有能源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有大量能源需要从国外进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我国石油和煤炭的进口量分别达到2.53×108t和1.82×108t[2],能源供应的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另一方面,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近90%是传统化石能源[3]。这些化石能源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向大气层及自然环境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当前,探索和开发其他新兴能源利用方式,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诸多新兴能源利用方式中,太阳能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式之一。然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光伏技术主要基于无机硅材料,其高昂的材料制备成本以及高能耗的加工工艺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并且其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四氯化硅对于环境污染极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低廉、材料质量轻、加工性能好,可以利用先进的卷对卷以及喷涂打印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具有柔性,可以加工成为半透明器件,易于携带,生产过程中能耗低,环境污染少[4],因此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电池极板材料的研究方向及性能对比

太阳能电池极板材料的研究方向及性能对比 摘要:对于太阳能电池的两大类材料的一些新兴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具体介绍一些热门材料的生产加工工艺以及性能评估,并做出横向对比与评价,并由此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碲化镉;铜-铟硒化物/硫化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1引言 尽管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在新世纪中已经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人类真正能够改变这一困境的方法和能力还在进一步摸索与加强中。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正是在这方面努力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与传统矿石燃料相比,太阳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可利用范围广泛;适宜采用新兴的分布式发电进行配送,保证电能的充分利用。遗憾的是,从目前看,太阳能发电(即光伏发电)的成本依旧难以得到有效削减,导致其应用领域局限于一些特定场合,如卫星供电,以及在光能充足的地区集中发电以提高效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极板材料的价格,而研发新型高效低价的极板材料正是光伏发电领域最重要的课题。 目前研究领域最主流的两类光伏材料是:1.无机材料,包括单晶、多晶、无定形硅材料,碲化镉材料,CuInSe铜铟硒化物,以及GaAs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2.有机材料,即塑料类的高分子有机物材料及染料敏化材料,主体为在二氧化钛涂层中渗透的化学染料。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三大类材料的研究进展。 2 光伏效应 当太阳能电池受到阳光照射时,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光生载流子,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靠半导体内形成的势垒分开到两极,正负电荷分别被上下电极收集。由电荷聚集所形成的电流通过金属导线流向电负载。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转换为自然光中的量子光子。当光照射太阳电池时,将产生一个由n区到p区的光生电流Ipn。同时,由于pn结二极管的特性,存在正向二极管电流ID ,此电流方

有机光电材料综述资料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在OLED的发展与应用的综述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指发光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受到电流或电场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能够产生这种电致发光的物质有很多种,但目前研究较多而且已经达到实际应用水平的,主要还是无机半导体材料,无机 EL 器件的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工艺困难,发光效率低,发光颜色不易实现全色显示,而且由于很难实现大面积的平板显示,使得这种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严峻的局限性。由于现有的显示技术无法满足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促使人们不断地寻求制备工艺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发现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的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就是指有机材料在电流或电场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材料的不同,我们将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即 OLED;而将高分子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器件称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即 PLED。不过,通常人们将两者笼统的简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OLED。 一.原理部分 与无机发光材料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光程范围大、易得到蓝光、亮度大、效率高、驱动电压低、耗能少、制作工艺简单以及成本低。综上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薄膜晶体管、

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发光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目前科学界和产业界十分热门的科研课题之一。虽然,世界上众多国家投入巨资致力于有机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与开发,但其产业化进程还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主要原因是器件寿命短、效率低等。目前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1. 光电材料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和电子能级与发光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材料合成的可能性、调控材料发光颜色、色纯度、载流子平衡及能级匹配等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2. 光电材料和器件的退化机制、器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器件中的界面物理和界面工程等,这是提高器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也是实现产业化、工业化的根本依据。 1.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在光物理和光化学中指的是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的状态。如果一个分子受到光或电的辐射使其能量达到一个更高的数值后,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这时这个分子即处于“激发态”,它的能量要高于基态。基态和激发态的不同并不仅仅在于能量的高低上,而是表现在多方多面,例如分子的构型、构象、极性、酸碱性等。在构型上主要表现在键长和二面角方面,与基态相比,激发态的一个电子从成键轨道或非成键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上,使得键长增长、键能级降低;同时,由于激发后共轭性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二面角即分子的平面性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2.吸收和发射

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和发展现状

第19卷第5期2006年9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ofZhejiangWanliUniversity V01.19No.5 Sep.2006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和发展现状 汪建军,刘金霞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1) 摘要:文章介绍了不同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如单晶硅、多晶硅、多晶硅薄膜、非晶硅薄膜、CulnSe2、 CdTe、染料敏化等太阳电池主要制各工艺、典型结构与特性.简要说明不同电池商品化生产情况及光伏产业 发展趋势.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高效电池;光伏产业 中图分类号:TK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50(2006)05一0073—05 收稿日期:2006--01一ll 作者简介:汪建军,浙江万里学院基础学院实验师;刘金霞,浙江万里学院基础学院副教授.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它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是清洁能源.太阳光辐射能转化电能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人们研制和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其独特优势,超过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资源,有望成为未来电力供应主要支柱.制造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禁带宽度&应在1.1eV.1.7eV之间,以1.5eV左右为佳,最好采用直接迁移型半导体,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以下简称“效率”),材料性能稳定,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易大面积制造和工业化生产.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块实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不久后用于人造卫星.经近半个世纪努力,人们为太阳电池的研究、发展与产业化做出巨大努力.硅太阳电池于1958年首先在航天器上得到应用.在随后lO多年里,空间应用不断扩大,工艺不断改进.20世纪70年代初,硅太阳电池开始在地面应用,到70年代末地面用太阳电池产量已经超过空间电池产量,并促使成本不断降低.80年代初,硅太阳电池进入快速发展,开发的电池效率大幅度提高,商业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应用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至今,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迅速发展,薄膜电池被认为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成为今后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点和主流,并逐步向商业化生产过渡. 1不同材料太阳电池分类及特性简介 太阳能电池按材料可分为品体硅太阳电池、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和光电化学太阳电池等几大类.开发太阳能电池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1晶体硅太阳电池晶体硅太阳电池是PV(Photovoltaic)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优点是技术、工艺最成熟,电池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是过去20多年太阳电池研究、开发和生产主体材料.缺点是生产成本高.在硅电池研究中人们探索各种各样的电池结构和技术来改进电池性能,进一步提高效率.如发射极钝化、背面局部扩散、激光刻槽埋栅和双层减反射膜等,高效电池在这些实验和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2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多晶硅(ploy.Si)薄膜和非晶硅(a.Si)薄膜太阳电池可以大幅度降低太阳电池价格.多晶硅薄膜电池优点是可在廉价的衬底材料上制备,其成本远低于晶体硅电池,效率相对较高,不久将会在PV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非晶硅是硅和氢(约10%)的一种合金,具有以下优点:它对阳光的吸收系数高,活性层只有llam厚,材料的需求量大大减少,沉积温度低(约200℃),可直接沉积在玻璃、不锈钢和塑料膜等廉价的衬底材料上,生产成本低,单片电池面积大,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缺点是由于非晶硅材料光学禁带宽度为1.7eV,对太阳辐射光谱的长波区域不敏感,限制了非晶硅电池的效率,且其效率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而衰减(即光致衰退),使电池性能不稳定.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文献综述 摘要:能源是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制约着未来经济的发展。面临非可再生能源被大规模地开采利用,其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之时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可再生能源可以循环再生,不因长期使用而减少。而我国作为一个能耗大的国家,考虑到我国资源情况及国际环境和我国的环境状况,若到22世纪初不能用核能、太阳能等这些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那么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太阳能具有环境友好、与之不尽用之不竭等特点,由此在可再生能源中的位置得以突显。而本文选择从光伏发电这个方面来说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发展。讲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模式,输送方式及原理等。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 1引言 能源是现今人类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于绿色能源的需求显得迫切起来。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课题。 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所以化石燃料是无法满足的。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其中还含硫元素等杂质。这些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的气体,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碳粒,加上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必然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概念中最重要的要保证两点:第一,要求提供的可再生能源的源头是巨大的、无限制的。第二,从整体技术效率而言,要有明显的安全保障性。从这两点出发,显现了太阳能的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太阳能发电分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但不论产销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光热发电都赶不上光伏发电。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可以无处不在。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综述

文献综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一、前言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应用,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逐渐减少的今天,寻找更清洁环保的能源已是迫在眉睫。 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储量丰富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应用是关键的一点。无机太阳能电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能量转换效率大约达到了10% ~ 20%。然而,无机半导体电池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制备成本较高、制备能耗较大、工艺复杂[1]。 近年来,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开始受到关注,它具有很多优点:提高光谱吸收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提高物质载流子的传输能力并扩展光谱的吸收范围;容易加工,成膜性好;物理改性比较容易;工艺简单。这也说明了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拥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简介 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它由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的共混薄膜活性层夹在ITO 透明导电玻璃正极和低功函数金属负极之间所组成。下图图1-1是聚合物电池的结构示意图[2]。ITO(氧化铟锡)作为电池的透光正极,金属Al、Ca等其他金属作为电池负极,正极和负极之间有一层共混膜,厚度约100-200nm,是由给体和受体材料组成的活性层。聚合物PEDOT:PSS是一层修饰层,厚度约50nm,可以改善ITO电极的功涵和界面性质。

当光透过ITO电极照射到聚合物活性层上时,活性层中的给体材料吸收光子产生激子。激子随后迁移到聚合物受体/给体的界面上,其中的电子就转移到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上,空穴则在给体材料的HOMO能级上,光生电荷实现分离。 在电池势场作用下,被分离的空穴会沿着共聚物给体形成的通道传输到正极,而电子沿着受体传输至负极。空穴和电子分别传达到正极和负极后,就形 成了光电流和光电压,这就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光生伏打效应。大体 的光伏过程为:1.光的吸收;2.产生激子;3.激子发生迁移;4.激子的解离;5.载流子分开、迁移及收集。 三、窄带隙共轭聚合物 如何提高其光电转换率是目前研究的关键课题。制备窄带隙聚合物是解决转换效率低的一种方法。聚合物能带隙就是聚合物中HOMO能级与LUMO能级的能级差。一般来讲,窄带隙聚合物的能带隙小于 2.0eV,它可以吸收的光的波长大于等于620nm。 研究发现,D-A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能够有效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这种聚合物由给体单元(D)和受体单元(A)组成。改变其给体和受体单元,可以改变它的HOMO 和LUMO能级,以降低带隙,提高光电性能。D-A共聚物中因给体单元 和受体单元的推拉电子作用,使得聚合物的带隙变窄,从而极大地拓宽了聚合 物的吸收光谱。并且人们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给体单元与不同的受体单元进行排 列组合,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精细地调控聚合物的吸收光谱[3]。 四、D-A共聚物设计要求 影响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光吸收区的吸收强度、电荷迁移速度、能带隙宽度和活性层的形貌特征等。 1.光吸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激活区域,要有较强的光吸收。聚合物给体的带隙一般比较大,吸收光谱和太阳辐射光谱并不能较好匹配。我们需要聚合物在可见- 近红外区有宽的、强的吸收,这是提高PCE的重点。在设计聚合物的过程中,在支链上添加基团可以提高光子的吸收,共轭支链上添加上助色团,推、拉电子的基团,促使吸收向可见-近红外区偏移[4]。

太阳能电池材料

太阳能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1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目前全世界范围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环境与能源,即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这个问题当然要通过各国政府采取正确的对策来处理,发展新材料及相应的技术.将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对太阳能材料的研制和利用,已显示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一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既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又不造成环境污染。尽管太阳能材料的成本还较高和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太阳能材料愈来愈显示了诱人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在下个世纪,太阳能材料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就象半导体等功能材料的发展带来电信和计算机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一样,太阳能材料及相关技术也将带来太阳能器件的产业化的发展,使人类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两方面的和谐达到更加完善的境界。大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人们发展了多种太阳能材料。按性能和用途大体上可分为光热转换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化学能转换材料和光能调控变色材料等。由此而形成太阳能光热利用,光电利用,光化学能利用和太阳能光能调控等相应技术。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太阳能材料及相应利用技术是发展最快和最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不断地出现更为经济,性能更好的新型太阳能材料。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 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靠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