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天气与生活》、《今天的天气》、《我的雨量筒》、《我的风向仪》、《一周的天气》、5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天气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领悟观测天气的简单方法。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装集中探究并认识“研究天气方法”的惟一单元,虽然与前面进行的科学探究没密切的知识联系,但由于学生对天气有亲身体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做基础,所以进行了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对于天气的研究又有长期性的特点,这恰好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探究提供了契机。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便能较好的掌握观察、研究天气的方法,便于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能力,进一步研究天气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继续下去,从而使学生学会做长期性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天气变化这种司空见惯、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发生的现象往往忽视。所以这一单元着重让学生感知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研究天气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要目标:知识点在书外,实现活动承载知识的重大突破。

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汇总-分类-设计记录方式(表格、图形、文字等)-数据分析-汇报与要点记录-表达与交流-获得结论

《天气与生活》感知到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激起兴趣;

《今天的天气》探究认识天气的方法,为后几课的研究作辅垫;

《我的雨量器》《我的风向仪》、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利用方便、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

《一周的天气》对前几课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信息;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15、天气与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天气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引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几种常见天气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2、知道获得天气预报的几种途径,提高信息搜集能力;搜集有关天气的美丽图片,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

3、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后了解灾害天气的危害,渗透环保教育;最后启发学生应用天气的知识,展开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完成一项小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准备

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同天气下拍摄的照片,有关天气的书籍,关于天气的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天气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天气。

2、新授

谁能告诉老师,你都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学生自由回答:有风、雨、台风、龙卷风、雪、霜、春、夏、秋、冬四季等)

在这么多的天气现象中,你最喜欢哪种天气现象呢?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我喜欢晴天,那样就可以到外面去玩了;我喜欢下雨天,雨中的风景很美;我喜欢下雪天,那样就可以打雪仗、堆雪人了……)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能告诉老师,在你喜欢的天气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春天的时候,气温逐渐升高了,花也开了,我们可以到郊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夏天的时候,太热了,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块去洗海澡,真的很舒服;我最喜欢有微风的天气,风轻轻地吹在脸上,感到很舒服,可是,风太大就不好了,那样会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脸上很疼;我最喜欢有雾得天,周围白茫茫的一片,就好像到了天宫一样……)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不同的景观,下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风景图)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天气现象对我们都有好处呢?(学生自由发言:冬天下雪后,路很滑,对出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大雾天,视线状况不佳,汽车都不敢跑太快,上课会迟到,高速公路会关闭,飞机也会停飞;雨下的太多,会发生洪

灾,冲毁我们的家园;冰雹会砸毁庄稼,毁坏农田,甚至会砸死动物和人;台风会冲毁海里的船只,毁坏岸边的设施,甚至会刮倒大树和房屋……)那你能告诉老师,在坏天气里,我们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雨天,要穿雨衣,不要扛着金属物品在室外活动,也不要在高墙、大树下避雨……)我们怎么能知道天气的好坏呢?(收听、收看、上网、天气预报服务、手机短信等方式)提前知道了天气的变化情况,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谁能举例说明一下?(知道第二天下雨的话,我们就要多穿一些衣服,出门要带雨伞,像逛公园、爬山、打篮球等室外活动就要取消;遇到台风警报时,海上的船只可以提前进入避风港,避免船毁人亡的后果;外出旅行时,预知天气状况,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改变行程,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农民伯伯知道了天气的好坏,就可以安排好农业生产……)

3、探究活动

看来呀天气真的对我们很重要呀!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呢?现在就小组合作进行活动,你可以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针对季节的变化,提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需要改进和预防的地方;还可以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增强自己看周围事物而知天气变化的能力……学生自由活动,提供相关的书籍、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等。

4、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整理的作品,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景,有条件的同学还将这些美景拍摄下来,留作以后欣赏。能观测本地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

16、今天的天气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天天气情况的研究,使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观测天气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指导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来描述。

3、学会简单的观测和测量纪录天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测量和记录天气。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些术语可能不太接触,但也不会是太难。

教学准备:

1、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2、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分组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3、每组派一名同学总结一下本组的交流情况。每组推荐同学讲述讨论结果

4、说一说,我们刚才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情况的?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作补充总结:

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情况。

6、说一说: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了解这些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每组一名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可作适当的补充。

7、教师将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整理总结,

8、如果让我们来观测天气,我们将怎样去做?, 学生自由发言

9、教师作简单的总结,

10、学习了解“风力口诀”

教师读一遍, 学生自读,以达到熟练掌握

11、讨论:如何将我们的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可以参照我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 学生分组讨论

12、认识和掌握集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13、师生评价

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知名说一说我们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来预测天气?怎样来预测并纪录天气情况?, 回答问题

1、安排本课任务:

今天,我们要自己来进行天气的观测和记录的工作,希望大家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胜利的完成本次任务。, 分组讨论,安排每个成员的任务

4、说一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做什么、计划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5、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观测并纪录天气情况。, 学生到室外分组自由活动。

6、交流观测纪录的天气情况。, 分组交流

7、指导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活动情况,评选最佳气象小组。, 学生自由发言,评比,推选优胜小组。并填写评价卡

8、自由活动:根据今天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者把你今天看到的美丽的气象景象画下来。, 学生自由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在室外活动中的测量效果不理想,很多小组没有完成任务。

17、我的雨量器

教材分析:

本课与“我的风向仪”都是引导学生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一起,并学会使用自制的工具进行观测,在其过程中,意识到借助仪器观察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改良设计出自己的雨量器。

2、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3、意识到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良好的科学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会比较喜欢动手制作活动。

教学准备:

雨量器、计划表格、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让学生进行辨认,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对雨量分级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课件出示符号及天气情景)二、讨论探究

(一)认识降雨量。

课件创设情景:雨后,一个小朋友想:“雨下得真大呀!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想准确的知道下了多少雨必须把所有的雨水收集起来量一量,这种想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一定会因为难以操作而被其他学生否决。

师:其实我们想知道“下了多少雨”其实就是想知道“降雨量”是多少,什么叫“:降雨量”呢?“在一定时间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水,在

无渗透、无蒸发、无流失的情况下聚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该地区该时段的降水量。”

课件继续:小男孩突然发现了屋檐下的一坛子雨水,就想到用尺子量一量坛子里的水深,就知道降雨量了。

让学生说说对他这种做法的意见:1、坛子里的水有一部分来自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会量不准的。2、坛子上下细,中间粗,用这样的容器量雨不合适。3坛子没放平,一边高一边低也会量不准。

师:对于发现的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解决方法?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方法:1、选择一种上下一样粗的容器来接雨。2、把容器放到开阔不受碍物影响的地方。3、放得时候使它保持水平。

师:大家觉得他用尺子来量降雨量是不是选对了工具?

生发表见解:不对,应该用量筒量水的体积。对了,量深度应当用长度单位,所以应当用尺子。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长度单位最合适呢?

生发表见解:用毫米,因为这样得出来的数才最准。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大啊,竟然从小男孩的研究方法中发现并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虽然他错误很多,但同学们应该感谢他,正是他的多思好问我们才有了这样一次深入研究学习的机会,其实很多科学发明都是从一个“为什么,怎么办”开始的,大家要学习他这种多提问多思考的好习惯哪!

(二)降雨量的分类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

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降雨量标准(单位:毫米)

种类24小时内降雨量12小时内降雨量

小雨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10.0-24.9 5.0-14.9

大雨25.0-49.915.0-29.9

暴雨50.0-99.930.0-69.9

大暴雨100.0-249.070.0-139.9

特大暴雨250.0以上140.0以上

(三)认识雨量器

其实早在公元1247年,南宋当时州郡均规定用“天池盆”来测降雨量,现在我们把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雨量的仪器称为“雨量器”。“天池盆”是世界最早的雨量器,我国也是发明和使用雨量器最早的国家。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在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中的雨量器吧。

把雨量器器拆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1、最上一节是个筒形漏斗。

2、下节是和上节一样粗的铁筒。

3、最下面是铁架。

师:你觉得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

1、漏斗可以防止雨水溅出来。

2、下节铁筒用来盛雨水。

3、铁架可以使铁筒保持稳固水平。

师:有了这些我们可以测降雨量了吗?

引导学生讨论:“我可以用尺子在筒里量出水深。”“这样做太麻烦,我们需要更方便使用的量具。”

师:想一想这种量具应当是什么样的?

生:和量筒一样粗的;有刻度的;刻度是以毫米单位的;透明的等等。

师:大家说得有理有据,看来同学们对雨量器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雨量器?

(四)设计雨量器

师:课本上给大家提供了一种制作雨量器的方法,你们观察一下,说一说制作一个他这样的雨量器都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师:你们想得很周全,你觉得他做的雨量器有缺点吗?

生:可乐瓶的底部不是像瓶身一样的圆柱形。

师: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生:先在瓶内装水,使水位到达瓶身部位,然后把尺子的“0”刻度对齐水面。

师:你们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生:使用平底的玻璃杯做筒;把可乐的瓶底用蜡填满,就不必每次都提前加水了等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奇妙,想不想把自己的奇妙想法变成现实呢?那么就好好来计划一下吧!

三、交流汇报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

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这节课我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对雨量器进行了哪些改进设计?

我还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师:大家课后可以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一下研究。下节课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带好材米和工具,我们一同做一个自己的雨量器。

教学反思:

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出自己的雨量器,只是有些学生做的比较粗糙,而且在做刻度时,没有设计好。

18、我的风向仪

教材分析:

本课与“我的雨量器”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创造性的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2、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3、使用自己的风向仪观测风向。

学情分析:

经过上节课的动手制作,学生已有一定的制作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准备准备: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进行了天气的观测和记录,但有的同学的观测纪录不够准确。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那我们的结果就会精确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气象仪器——风向仪。

2、出示风向仪,说一说:风向仪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3、说一说,风向仪式怎样测风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4、讨论:如果让我们来制造一个风向仪,我们要怎样来做?

分组讨论

5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交流

6、教师简单评价后,指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学生自由制作,同位可以协作。

7、风向仪做好了,我们把它拿到操场上去测一测风向吧。

学生各自到操场测风向。

8、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怎样?有怎样的优缺点?

学生先分组交流,再推荐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发言。

9 教师作简单的指导性总结。

填写好评价卡。

教学反思:

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创想,有的做的很精致,还有的做的很环保,还有地瓜风向仪,胡萝卜风向仪等。

19、一周的天气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观测及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讲述:象我们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很麻烦.

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

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谈话:这个主意不错.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

【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的进行活动。】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创新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交流。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雨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

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风向日期

西风

西北风

南风……

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

例三:降雨量可采取图表式整理:

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小组为单元讨论分析数据。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

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的展示于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使学生获得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一周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提问:谁愿意象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把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

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描述综合现象的能力。待学生描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同学们说的对.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自由活动:

谈话: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象科学家那样预测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就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1、认为哪个小组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有那些方面?

3、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四)拓展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只是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了一个统计。实际上同学们已经坚持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同时每个周或每个月做一次表格形式的统计,相信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教学反思:

学生对制作气温统计图很感兴趣,而且做的都很好,看来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能做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粤教版

50020《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题 分析气候图的方法: (1)、以最热月气温定南北半球,7 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 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2)、以最低月气温定“气候带”,最低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0~15℃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气候。 (3)、以降水状况定类型,全年降水较为均匀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雨的是地中海气候,其他的气候为夏雨型或少雨型。 具体: (1)、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15℃以上 全年降水丰沛(月平均大于100mm)为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明显) 全年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 (2)、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为地中海气候 100 200300400500600-20-100102030气 温℃降水mm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100 200300400500600-20 -100102030 气 温 ℃降 水mm

摩尔曼斯克 100200300400 500600 -30-20 -100102030气温℃ mm 1 4 7 10(月) 寒带气候 (3)、温带: A 、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 全年降水均匀(月平均小于100mm)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冬季气温在0℃以下,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冬季气温在0 ℃以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温带季风气候 1、把下列常用的天气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春暖花开 C.今天最高气温32℃ D.冬冷夏热 3、某地5月18日天气预报:“下午晴转雷阵雨”。与天气预报相符合的是A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小学科学《天气与生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8 课天气与生活P22 页——P23 页 二、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准确描述对不同天气的感受。 3、能主动分享天气与生活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4、能意识到天气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的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动画片吗?谁来说说你喜欢动画片中的什么?(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拿出你看动画片的注意力来,看看视频中说了什么? 预设:说了天气多变,气温下降,又要下雨了,及时收看天气预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8.天气与生活。(板书课题)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吗? 预设:生答:今天天气阴,晴,温度比较高等。(简单说明描述天气一般从晴、雨、阴;风;气温三个方面来说。并板书)你能尝试说说今天的天气吗? (二)探究 问题一:下雨了你会怎么做,人们的反应一样吗? 1、生说一说下雨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2、下雨了人们的反应一样吗? 多媒体出示课本22 页图。(看一看,这些人分别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下面我们看看下雨了这些人在干什么?你想说什么? 问题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游戏:小小播音员 要求:1、以4 人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名同学当播音员。 2、播音员播报天气,其余同学思考面对这样的天气我们应该怎样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什么想法? 观看不同天气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天气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情况,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对我们造成危害。 想一想:我们除了收听天气预报外还可以怎杨预知天气呢? 多媒体出示天气谚语。 (三)课堂测验 1、当好小法官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预知天气很重要。() 我们要关系天气。() 大雾天,汽车在高速路上可以高速行驶。() 2、下列活动适宜在哪些天气里进行?连一连: 放风筝无风 捉蝴蝶天寒地冻 收割庄稼晴天 滑雪微风 3、听到将要下暴雨的消息,他们急需做哪些准备? 花农:(把花搬到花棚里。) 水泥厂工人:(把水泥盖好) 晒粮食的农民:(把粮食收起来) 上学的学生:(带好雨具)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本节课孩子们掌握的真不错!(给自己鼓鼓掌)希望能够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 好天气使人心情愉快!坏天气让人沮丧忧郁! 让天气越来越好,我们应该怎样做?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最后我们在”美丽的大自然”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希望我们天气能够像歌中那样!

天气与生活

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天气的 影响。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的水平。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意识到天气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关怀 自然的意识,形成注重自身的行动对环境的影响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人类对天气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是什么天气? 师问:这样的天气,你有什么感觉呢? 师导入: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新授: 活动1、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师问:同学们知道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吗?如:在什么天气?发生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后果? 生交流: 师评价: 小结: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即使同一天气对不同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师放多媒体图片: 生回答:是什么天气?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结:我们知道了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古人是:“靠天吃饭”。即使到了现代,也得时刻注重天气变化,预报天气带给我们的影响。 师问:谁最关心天气的变化?为什么?说明理由。 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中交流:

活动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师:我们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对天气产生影响呢? 生答: 师问:大家说一说人类的活动会对天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讲述: 师评价并引导:大家有没有去过大城市,那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发言: 师小结:其实我们农村比城市的天气环境好多了,没有那么多的车、人和工厂等,对天气的影响不如城市明显。你们打开书到17页,观察书中的两幅图,这是北京东关村和颐和园两个地方同一天的调查记录,你有什么发现?人类哪些活动对天气有影响? 生分析探究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并交流。 师小结:可见,人类的活动是能够影响天气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知识,你又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 生交流: 师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危害。 小结:我们知道的都是人类活动对天气产生的不利影响,同学们知不知道人类活动改变不利天气的事例: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放多媒体课件: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了解一下。 小结:我们知道人类活动能够改变不利天气,作为小学生,你怎么做来改变不利的天气环境呢? 生交流: 4、拓展活动: 调查自己生活地方是否有酸雨。能够用PH试纸或观看牵牛花获得信息。(不懂得要向老师请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相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单元备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内容分析: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引导学生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别教学难点: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1.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2.分析图表,降水的分布: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很大,在地图上按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时难度较大,学生不能按图的理解而是死记硬背,所以在图上提出问题时答题不流畅。了解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热带气候类型: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热带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别。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教学过程。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很大,在地图上按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讨论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世界气候类型:了解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热带气候类型: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热带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温带气候类型:与热带同理,但要注意亚热带位置,中纬度位置的区别,强调内陆与沿海,高纬度与低纬度气候特点的不同。寒带气候:极地气候让学生看书总结气候特征病院气候与苔原气候的区别五、高原山地气候;喜马拉雅山区,安迪斯山区图片展示。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区别在于持续时间和长短和变化快慢。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据图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和空气质量等级。重点掌握风和灾害性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四、单元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图教学挂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教学过程:利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描写家乡气候的句子来认识家乡的气候,引入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冀人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天气与生活 10 天气与动植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第十课天气与动植物 一、教学目标 1.一能简单的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能说出根据天气变化来保护动植物的方法。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教学准备 1.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课前调查的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及有影响的相关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情境与问题导入 图画导入,第一幅图为天气炎热时的庄稼,第二幅图为天气炎热时狗吐舌头散热。并借助提问,“你还知道天气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本课题要探究的问题。 2.探究与发现 为探究天气对动物和植物的影响,设计两个探究活动活动。 活动一,天气对动物的影响。通过“燕子今天飞得这么低!”“鱼儿都跳出水面了!”这些对话描述了学生观察的内容是什么。提问“动物的这些行为,与天气变化有关系吗?”提示学生注意将这些行为与天气联系起来思考。提出问题,“天气变化时,你还会发现动物的哪些行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比较,发现动物会随着天气变化,做出一些一反常态的行为,初步感知动物的这些行为与天气变化是有关系的。 活动二,天气对植物的影响。图片对比,第一组是天气炎热时的玉米,和雨后的玉米。第二组是正常天气生长的悬铃木,和风雨过后的悬铃木。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天气炎热时的玉米叶经低垂,雨后的玉米叶茎直挺,雨水让玉米生机勃勃。正常天气悬铃木挺拔生长,风雨过后的悬铃木被吹倒。通过玉米和悬铃木两组图片对比,引导学生,去发现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于学生从小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一、应用与拓展 1.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应对天气的变化,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植物呢? 2.观察图片,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图上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了解为植物搭防晒网,为大象洗澡降温,为树木安装防风支架,这些都都是保护动植物的做法。 3.分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动植物的做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4.拓展内容 保护动植物的方法,一,缠树干,冬季为了防寒,可以用布料,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既保湿又防寒。二,包树根,用地膜为树根部保温防寒,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三,树木涂白,冬季树干涂白剂可减少阳面树皮因昼夜温差大而受伤害,又可消灭在树皮的缝隙中越冬的病虫。四,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和濒危的动植物。 动物预报天气法 青蛙,鸡,蚂蚁。含羞草。

第三单元 《天气与气候》

2020年秋季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 一、填空(每空2★,共18★) 1.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2.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3. 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 4.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5.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主要有雨、雪、雹等。 二、选择题(每空2★,共20★)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B)。 A.无风 B.微风 C.清风 D.强风 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 )。 A.北风 B.西风 C.东风 D.南风 3.降水量的单位是( D)。 A.米 B.厘米 C.分米 D.毫米 4.人们用( A)观测降水量。 A.雨量器 B.降雨器 C.降水器 D.风向标

5.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A)。 A.气候 B.气象 C.天气 D.风力 6.红旗飘向北方,这时吹的是(C)。 A.北风 B.东风 C.南风 D.西风 7.在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C)。 A.上午10时 B.中午12时 C.下午2时 D.下午4时 8.积云通常与(B)天气相联系 A.晴天 B.多云 C.下雨 D.多云转晴 9.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 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假期可以停止观察记录 C.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D.观察的记录要规范完整 10.常用的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力分为(D)。 A.10 B.11 C.12 D.13 三、判断题(每题1★,共10★) 1.人可以根据动、植物的行为变化预测天气信息。(√) 2.风向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记录。(×) 3.在刮大风的天气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测风力。(×) 4.我们做雨量器的杯子只要是透明的就可以了。(×) 5.云层布满整个天空,但没有下雨,这种天气是阴天。(√) 6.东南风是往西北方向吹的风。(√)

小学科学_8、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与生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平时实践活动中体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能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准确描述自己对不同天气的感受。能主动分享天气与生活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能意识到天气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能准确描述自己对不同天气的感受。 难点:让学生理解事物的两面性 三、教学准备:图片、ppt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天气? 生:晴、雨、雪、风、阴等 师:这些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天气和生活。板书课题天气与生活 二、探究新知 (一)要下雨了,人们有哪些反应? 1.看图说话 师:天空乌云密布,要下雨了。看,大家在做什么?或者你们看到了什么?(PPT出示四副图画)小组内交流。 生:要下雨了,妈妈在收衣服,以免雨水把衣服淋湿。 生:要下雨了,小男孩带着雨伞去上学,以免淋湿衣服。 生:要下雨了,农民伯伯非常高兴,雨水的浇灌会让地里的麦苗长得更好。 生:要下雨了,旅游的叔叔在想,下雨不登山了,路滑不安全。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同样是下雨天,人们的反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一生答,并让另一生来评价。 原因:妈妈、上学的小学生、农民伯伯、登山爱好者他们心中的想法和愿望不一样。 3、感情提升 师:农民伯伯喜欢下雨,如果收麦子时下大雨,农民伯伯会喜欢吗?为什么?(PPT展示图片)

生:不喜欢,因为麦子不能淋雨。 师小结:这说明下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反应不一样是因为需求和愿望不一样,就是事物的两面性,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二)要下雨了,人们会做哪些准备? 师:下雨天如果要出行要带雨具什么呢? 生:雨伞、雨衣、雨靴等。 师:同样是下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也有不同的准备,骑车的人要穿雨衣,步行的可打雨伞,还要穿雨靴。有了雨具我们的出行就方便了,安全了。 (三)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师:下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其它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请看图片,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谈一谈。(提示首先说是什么天气,再说这种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给与评价 三、拓展提高 师:你还知道其它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吗? 生:沙尘暴、冰雹、台风等。 播放视频沙尘暴、冰雹、台风或龙卷风视频。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练习题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1.我们经常用来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 A.阴晴、风雨、冷热 B. 雨衣、雨伞、草帽 C.下雨、打雷、冰雹 D. 温度、湿度、气压 2.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4.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5.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D.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7.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 A.夏季多雨区B.冬季多雨区 C.全年多雨区D.全年少雨区 9.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0.描述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风④云⑤雾等 A .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11.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B.气温的测定通常是看百叶箱的温度计 C.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之差 D.气温日较差是指某地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之差 12.当北京处在月平均最低气温时,澳大利亚的温度相当于北京的() A.1月 B.7月 C. 12月 D. 8月 1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摄氏度,山顶温度为10摄氏度,这座山相对高度为()A. 600米 B. 3666米 C. 200米 D. 2000米 14.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15.造成赤道和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因素D.人类活动 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 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 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 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 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 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 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 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 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二年级下册科学单元备课复习教案青岛版(五年制)

第三单元认识天气 单元分析 《认识天气》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第一次出现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了解了这些基本天气知识以后为三年级《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奠定基础。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常用的预知天气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包括“多样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植物”、“怎样预知天气”。 单元页背景图片呈现的是大自然的场景,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这幅图本身就是一种天气现象-天气晴。18页出示了一则谚语:阴和晴,风雨雪,天气变化影响多。燕低飞,鱼儿跳,天气变化早知道。这则谚语从具体的天气现象,天气对人们和动植物的影响、天气的预测等方面概括了本单元的研究内容。19页放大的圆形图,分别是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风筝在风中飞舞,雪花压满枝头,暴雨淹没楼房,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知道这个单元主要研究天气现象以及这些天气对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一大概念。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课标中14.1部分“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在1~2年级的学习目标是: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点是描述。

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梳理本单元知识。 科学探究:经历梳理知识的过程。 科学态度: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知识乐园: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多样的天气 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植物、怎样预知天气。 说说学到的有关知识。 科学实验手册的7到10页 学习的这些知识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殿堂: 对于本单元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交流 反思空间: 你能得到几颗星星 通过科学实验手册复习本单元内容。 板书: 知识树的形式梳理 板书设计:树形图 反思:

天气与生活说课稿

《天气与生活》说课稿 我是东阿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师郭艳华,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一课《天气与生活》。本次说课按一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对天气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天气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悟到研究天气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研究与天气有关的问题的欲望和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天气的变化,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此并不陌生,在导入学习本课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 二、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搜集有关天气资料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欣赏、赞扬、体验大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人与天气关系的事例,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天气对人们的工作及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用情境导入方法、演示图片引导观察法、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分析、总结等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用了观察欣赏、展示图片解说、讨论交流、分析总结、比赛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多幅关于不同天气的图片。 2、了解不同天气里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生产等情况,并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 3、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教师准备 1、不同天气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特殊天气状况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综合测试卷粤教版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A B C D 2.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 B.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 C.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 D.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 3.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C.北京夏季高温多雨 D.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4.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 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 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 D.电动摩托车的使用 5.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仅从1月25日~30日,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3350个航班延误。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军事训练 D.交通运输 6.“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度到8度,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段天气预报表明() A.天气是稳定的 B.气候是多变的 C.天气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D.气候的变化不可预测 7.某日的天气预报显示:降水概率100%,风向东南风,风力二、三级转三、四级,气温20℃/8℃。对于这次预报小明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雨 B.风是吹向东南方向的

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七上地理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要想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应选择( ) A. 天气 B .气候 C .气温 D .降水 2. “春雨贵如油”这句谚语说明( A. 降水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 C.降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 3.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4. 南半球陆地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 A. 1月 B . 2月 C . 7月 D . 8月 A. 12°C B . 16°C C . 20°C D . 28C 6.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 A.纬度高,气温低 B .靠近海洋,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 .森林多,气温低 2016年1月中旬,我国东部多个城市因空气重度污染,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1月13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数 7. 1 城市 北京 上海 福州 厂州 空气质量指数 4的 56 TO ) 降水与交通出行密切相关 降水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A.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面5— 6题 2000 1打 LOW *G 」 a 5.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C B 班 )

月13日,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北京B .上海C .福州D .广州

8 ?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大量燃烧植物秸秆B .提倡私家车出行 C.尽量使用煤炉生火做饭 D ?倡导低碳生活 读株洲市(湖南)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点B ?约14时C ?日出以前D ?子夜 10. 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A. 10.5 C B . 9°C C . 11.5 C D . 66.5 C 11. 有关右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北半球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本半球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1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 A.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经济因素D .地形因素 13 .下列哪句不是反映天气的( A.东边日出西边雨B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 .下列古诗中描述气候的是( ) .山雨欲来风满楼 D . 一山有四季,十里各不同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今天时有小雨 B.今天最高气温为34 ℃ C.明天晴转多云 D.海南岛长夏无冬 2.[邵阳中考]下列人类活动,哪一项与天气最适宜() ——户外运动 晾晒衣服 C.——播种小麦 高空作业 下表是2019年12月22日的天气预报,读下表完成3~4题。 3.12月22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是() A.0 ℃B.12 ℃ C.36 ℃D.-12 ℃ 4.判断12月22日北京最高温可能出现的时间是() A.2时左右B.8时左右 C.14时左右D.20时左右

读图3-Z-5,回答5~7题。 图1 5.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A.5 ℃B.10 ℃ C.15 ℃D.20 ℃ 6.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南向北递增B.由南向北递减 C.由南向北先减后增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7.影响上述气温分布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人类活动 8.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①处气温为22 ℃,仅考虑海拔因素,山峰甲处气温() 图2 A.低于18.4 ℃ B.在18.4 ℃—19 ℃之间 C.等于19 ℃ D.高于19 ℃ 9.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D.同纬度的不同地点气温完全相同 10.下图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图3

A.①B.② C.③D.④ 1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降水都少℃沿海地区降水都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绵阳中考]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2~13题。 图4 12.甲、乙两地中() A.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 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3.甲、乙两地位于()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D.高山地区 14.下面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图5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读某城市气候资料,回答15~16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材分析人教新课 标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三章知识结构 本章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气候和气候各要素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教材编写优势 ?1、课本第一节通过一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请入第二节的内容,比如:你会收看天气预报吗?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课本还通过一些阅读材料来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这是非常好的。 ?3、课本还通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总结知识,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界的气候》四节的内容,每节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材分析 制作:谢英英曾华娟 一、新课标(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组成 1、本节内容可划分为三个教学因子: ①气温与生活 ②气温的分布 ③气温的变化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技能目标: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本节重难点及教学方案

?1、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3、方案: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并结合情境拟合法、图表教学法、学习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四、本节的内部联系 这三个教学因子的内部联系是:①、②、③的内容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有联系的。 ①强调的是气温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②强调的是气温变化; ③强调的是气温分布的微观变化。 五、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内容与层次 ?地理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很多,按照认识阶段的高低及活动内容的繁简,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1.地理的认知能力 ?2.地理推理能力 ?3.地理应用能力 ?4.地理创新的能力 六、本节的外部联系 由于教学因子可联系的外部知识十分丰富,同时外联的目的全在于提高教学知识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明确选择教学因子外联的原则: 1.与该教学因子相关,有利于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2.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 3.有利于形成教学知识体系; 4.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本节内容可联系许多天气现象和气候知识; 七、本节的思想教育作用 1、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气温的变化,学会看气温分布图; 3、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通过读图,学会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