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机构学的形成_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

现代机构学的形成_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

现代机构学的形成_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
现代机构学的形成_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01-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815058)

文章编号:100622343(2002)022*******

现代机构学的形成、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

邹慧君,田永利,郭为忠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摘 要:机构学现代化对机械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广义机构、可控机构、机构系统概念设计、机器人和步行

机机构、微机构和微驱动、仿生机构、新型机构等是现代机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代机构学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形成和应用。现代机构学与传统机构学的主要区别是对机构内涵的不同认识、机器构成的不同、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不同。现代机构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对可控机构、机器人、微机械、机械动力分析等的深入研究产生影响。

关键词:机械电子学;现代机械;现代机构学;机构系统;混合驱动;概念设计;机器人中图分类号:TH111;TH112;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机构学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它原来的名称是机械学。机械设计作为机械工程的二级学科近年来并不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各个五年计划中没有列出专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两个方面提高大家的认识。一是应该认识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属于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不加强机械设计及理论的研究就难以使我国机械工程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有迅速发展,我国目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产品就是一个明证。我国机械行业对引进技术缺乏消化,习惯于照抄别人产品,这也说明我们缺乏对机械科学基本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被动局面。二是应该认识到对机械制造的研究不能代替对机械设计的研究。其实机械设计及理论有其本身的研究范围,一般应包括计算机图形学、机构学、机械设计方法学、机械动力学、机械结构强度、摩擦学、机器人学、机械传动、机械振动和噪声以及各种作业机械的工作机理等等。它们的理论、技术、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机械工程各个领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机械设计及理论的研究。忽视对它的研究必然削弱机械工程基础研究,对机械工程的发展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机构学是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机械设计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基础研究内容。由于机构学是研究机构与机器的分析和综合的理论,因此它对于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和高新技术在机械产品中应用显得十分重要。不少工业发达的国家由于十分重视机构学的研究和应用,使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产品品种繁多,取得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进入WTO 后更应重视和加强现代机构学的研究和应用。

2 现代机构学的产生和发展

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机械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机构学在原来机械力学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时机器的定义是由原动机、传动机和工作机组成。相应地把机构看作是由刚性构件组成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而且一般情况下,除了不考虑构件弹性外,还假定运动副无间隙。在输入运动一定时其它构件作确定的相对运动。这种传统的机构学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直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计算机在机械产品上广泛采用,计算机已逐步作为信息处理和控制手段。促使机构和机器的概念发生广泛深入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先提出了机械电子学(Mecha 2tronics )新概念。他们认为“机电一体化仍是机械的主功能、

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与此同时,美国ASME 则认为“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源等多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由此可见,现代机械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协调和控制,“现代机械”概念的形成是机构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使传统的机构学逐步发展成现代机构学。

机构学现代化还体现在机构概念的广义化和可控机构的迅速发展。机构概念的广义化是把弹性构件、挠性构件引进机构并把驱动元件与机构系统集成和融合构成与传统机构有别的新机构。可控机构的发展和应用大大开阔了机构学研究范围,使现代机械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3 现代机构学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经历了30年时间,国内外机

构学专家已作了大量的、广泛的研究,现代机构学已经有不少发展,主要表现在:

(1)广义机构的深入研究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类型的驱动元件的不断开发,机构概念的广义化,可以使原本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和变换的机构赋以更广泛的特征,从而拓宽了机构学的研究范围。目前已有不少文献在探索广义机构的内涵和基

 

第18卷第2期2002年4月机械设计与研究

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Vol.18No.2Apr.,2002

本类型。这对机构学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构概念的广义化主要体现在构件非刚性化和将驱动元件的特性融合到机构中去,使机构具有可控性和智能化。

(2)可控机构类型和设计方法的研究

现代机械愈来愈要求机构能实现柔性输出,因此要求机构能实现可控、可调。目前对可调机构、可编程控制机构、可控机构、混合驱动的二自由度机构以及多自由度可控机构的类型和设计方法研究日益受到机构学界的重视。而且不少研究成果已经用到各种各样的工作机械的设计中去。使工作机械达到性能优良、输出柔性、机电融合的先进水平。可控机构深入研究将会大大推动机械产品的输出柔性化和提高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开辟了一条机械产品创新的新途径。

(3)机构系统概念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机构系统是机械产品最主要的结构构成,机构系统设计在传统机构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机械产品竞争的加剧,机构系统概念设计已经有不少的研究,其中包括针对机械产品功能求解过程模型、执行动作求解知识库、机构创新设计方法,机构系统组成理论方法,机构系统方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机构系统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基本框架及其实现方法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概念设计,目前也已跨出了可喜的一步。提出了按现代机械特点和需要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划分思想,将现代机械系统中广义执行机构子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作了明确的阐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初步提出了一条比较实用、明确的途径。

将机构学扩展、延伸至机械系统的概念设计既是结合机构学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又与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结合起来,这是对机构学的重大发展,也是现代机构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4)机器人学和步行机机构的研究不断深入

机器人和步行机现在已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对于开式链机器人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如工作空间、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轨迹规划和控制等等。人们对步行机的研究也十分广泛逐步深入,如六足步行机、四足步行机和二足步行机已开始进入实用或实验阶段。对于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类型、运动学和动力学、冗余度机器人的逆动力学问题、考虑构件弹性和副中间隙的动力学问题、多机器人协调操作等等均有不少研究并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目前对于采用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虚拟轴机床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达到高精度加工需要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类型、刚度、精度等方面还需做不少工作。

步行机对实现在特殊条件下的机械作业意义很大,例如在核电车间的操作、沙漠地带的勘探、管道内部的检测都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步行机。对它们的行走机理、机械结构和控制技术均需深入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机器人和步行机的需求更加广泛,因此机器人和步行机机构的研究远远没有穷尽。

(5)微型机构及微驱动器的研究

有人预言,在21世纪内纳米技术将会引发一场科技革命。微观世界需要相应的执行机构、作动器。如满足研究生物需要切割细胞、疏通血管需要微小爬行器、微细加工需要微小的加工作业器等等。微观世界的机构类型、机构中的摩擦机理、机构的驱动方式、微小运动的测量等等均需深入研究。

微型机械的特点决定微型机构及其驱动源的集成。目前,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细加工技术,将执行机构、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等集成在一个多晶硅片上,使传统的无源机构变为有源机构。

目前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机构正在开展微机构研究。这种研究应该与微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生物科学结合在一起。微型机构的研究前景是十分广泛的,也是现代机构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6)仿生机构的研究

仿生机构是仿生机械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了使机械更加微型化,仿生物机理和动作的机械大大增加。例如:从蚊子的吸血蠕动得到启示,设计了仿生微型泵;利用血液的流动机理设计了液态物质输送的引导机构;根据蛇的身体柔软能自如地游动于狭窄的缝隙这一特点,设计了在设备间歇中进行监测的蛇型探测器;从生物具有再生能力或自行复元功能得到启发,可设计出具有自行修复功能的机械。

仿生机械的研究,必将导致大量的微型、巧妙的机构的产生,大大地推动机构学的现代化。

(7)新型机构的创造和研究

突破传统机构学的老框架、老观念、创造各种各样新型机构是机械创新设计的需要。例如在构件相对运动微小的夹持机构采用弹簧片作为运动副连接的柔顺机构(Compliant Mechanism)、利用固定模板的复杂成型运动的机构、利用传动带和凸轮传递复杂运动的带式凸轮机构(Band Mecha2 nism)、利用各类动物的行走和游动形态创造出游鱼机构、蛇行机构、飞行机构等,利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创造出电子凸轮、电子齿轮等等。

新型机构的创造往往具有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特殊需要的功能,拓宽了机构学的内容,有利于机构学的不断发展。

(8)机构及其系统的动态分析与设计的研究

随着机械向高速、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机构及其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更加突出。根据现代机械设计需要,多年来在考虑构件弹性和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力分析和计算方法、机构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技术和动力分析综合方法、机构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等方面均有不少深入的研究。

为了使机械工作可靠,对机械系统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已普遍受到重视。

另外对于转子2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凸轮机构的动力学、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动态分析与设计离不开测试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动力学测试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机械动态分析与设计深入研究使现代机械设计具有更高水平,是现代机构学中重要的分支。

(9)对典型的传统机构进行深入研究

传统的典型机构至今仍然在各种各样机器中广泛应用,

11

第2期 邹慧君等:现代机构学的形成、基本内容和应用前景

发展和完善它们的机构综合方法、建立基于功能需要的机构设计新方法,都将大大有利于典型机构更加广泛的应用。例如,考虑速度因素的实现轨迹的连杆机构设计、摆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的通用设计方法、圆柱凸轮机构的CAD/ CAM、组合机构的类型和设计方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

对典型的传统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是有利于推动现代机构学的发展。现代机构学是在传统机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到,现代机构学经过机构学研究者多年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但还需要发展和完善。

4 现代机构学的展望

机构学的新发展,使我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认为,现代机构学与传统机构学在以下几点有明显的区别:

(1)对机构的内涵有显著的发展。传统的刚性构件机构的输出主要取决于机构的类型和尺度,等速驱动使机构输出缺乏柔性化。现代机构将驱动元件与机构融合在一起,通过控制驱动元件使输入可变,机构的输出取决于可变的输入、机构类型和尺度,使输出具有可控性、柔性。

(2)在机器的构成方面,融入了用于信息处理和控制的计算机。将机械结构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集成和融合在一体的新一代现代机器,与传统的机器构成,已有明显的不同。

(3)在机构和机器设计理论和方法上更加现代化、日趋智能化以及更具系统性,为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4)现代机构学更注重考虑多种因素的动态分析和动态设计,力求提高机器的动态性能和动态稳定性,使机械产品达到更高水平。

现代机构学的研究和发展,应该在机械产品(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现代机构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来说,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会产生作用:

(1)机械产品的概念设计、创新设计和方案设计中广泛应用

任何新机器其中最关键也最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机构系统设计。机构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机构创新设计方法是机械产品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的核心。现代机构学的深入研究将可使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可控机构及其集成系统的设计

未来的自动化机械应该是柔性的、可控的。可控机构及其集成设计可以使各种生产线通过控制软件的变化来适应新的生产需要,因此可以使产品制造快速响应市场需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机器人和步行机研究和开发

机器人和步行机的研究开发中相关的机构类型、工作空间、动力特性、动刚度以及控制技术和可控机构的匹配都是需要应用现代机构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

(4)微型机械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机构学为设计微机构开辟了有效的途径。微型机械的开发离不开各种各样微型及微动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研究。

(5)仿生机械的开发和应用

仿生学可以说是自然对人类的启示。生物的各种形态、特性、动作、能量变换等都是值得人类去仿效、去研究的。仿生机构类型的深入研究,将会创造出形形式式的仿生机械,使现代机构学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有效。

(6)机械系统的动力特性和动态稳定性的提高

现代机械向高速、高精度、高可控性方向发展,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其解法的研究、动力分析与综合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现代机械的设计水平和工作性能。

(7)建立包容传统机构和广义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软件系统

在现代机构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可扩展的计算机辅助机构分析与设计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系统将会大大有利于现代机构学的推广应用。

5 结 语

经过30年努力,机构学已经由单纯研究传统机构的结构学、运动学、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成为一门研究广义机构的功能、工作原理、类型、设计方法,研究机器的运动状态和特性、控制方式及系统设计方法的基础技术学科。机构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将有力地促进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开发,并在高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友柏.论机械学[M].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迅,2001.

[2] 邹慧君,蓝兆辉,王石刚,郭为忠.机构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和应用前景[J].机械工程学报,1999(5):1~4.

[3] 邹慧君,郭为忠,田永利.广义机构及其应用前景[J].机械设

计与研究,2000年增刊,32~34.

[4] 邹慧君,郭为忠,田永利.加强现代机构学的研究,推动机械产

品创新设计的发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1(1):10~12. [5] 张启先,张玉茹.我国机械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机械工

程学报,1996(4),1~4.

[6] 杨廷力.机构学理论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1995(2):1

~25.

[7] 李学荣.新机器机构的创造发明—机构综合[M].重庆:重庆

出版社,1988.

[8] 邹慧君,廖武,郭为忠,王石刚.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原理

[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9(3):14~17.

[9] 翁海珊.生物型机械设计系统[J].机械设计,1997(8):38~

40.

[10] 廖武.广义执行机构的概念设计理论及实现的研究[D].上

海:上海交通大学,2001.

[11] 田志斌.现代机械运动系统概念设计原理与应用研究[D].上

海交通大学,2001.

[12] 邹慧君,蓝兆辉,王石刚.现代机构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展望

[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8(3):9~11.

[13] 邹慧君,汪利,王石刚,郭为忠.机械产品概念设计及其方法综

述[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8(2):9~12.

[14] 邹慧君.机构系统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5] 邹慧君.机械原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6] 温诗铸,丁建宁.微型机械设计基础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00(7):39~42.

[17] 黄真,高峰.从并联机器人研究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J].机

械工程学报,2000(2):18~20.

[18] 干东英,王立鼎.微型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机械工程学报,

1994(2):1~8.

21机械设计与研究 第18卷

收稿日期:2001-07-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9935120)

[19] 温诗铸.微型机械与纳米机械学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1998

(12):24~27.

[20] 张策.弹性连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第2版)[M ].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1997.

[21] 王玉新.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22] 黄茂林,刘伟.平面六杆机构高阶运动参数最优综合[J ].机械

工程学报,1990(5):14222.

[23] 廖启征,梁崇高,张启先.空间7R 机构位移分析的研究[J ].

机械工程学报,1986(3):129.

[24] 杨廷力,张明.平面连杆机构摆动力和摆动力矩完全平衡的一

般理论[J ].机械工程学报,1992(6):992101.

[25] M J French.Conceptual Design for Engineers.(3rd edition )

[M ].Springer 2Verlag ,1999.

[26] H S Y an.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Springer 2

Verlag ,1998.

[27] Shean 2J uinn ,Sridhar K ota.Automated conceptual design of

mechanisms[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999,34:467~495.

[28] Ali K irecci ,L Canan Dulger.A study on a hybrid actuator [J ].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0,35:1141~1149.

作者简介:邹慧君(193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副主任、机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和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可控机构等;主编出版著作10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

文章编号:100622343(2002)022*******

可维修性设计及其技术方法研究

陈 璐,蔡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摘 要:产品的可维修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甚至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因此,本文指出要在产品设计

的初期进行可维修性设计,并提出了可维修性设计流程;重点论述了可维修性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方法。最后应用该技术方法对一项具体维修作业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维修性;可维修性设计;设计准则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设计质量对于产品而言至关重要,而以最少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产品设计的主要追求。可维修性设计(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 DFMAIN )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维修性设计就是把维修性纳入产品设计过程,通过设计与验证实现维修性要求,这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因为一件产品的维修工作越简单,那么它对顾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随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的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电子技术元件,这一方面改善了产品的性能,而另一方面给机电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也带来了新问题。因为故障作为随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而可靠性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靠大量的可靠性测量分析与储备。为此人们在设计中,在对关键的机械零件进行适当的可靠性储备的同时,应更多地注重于产品的可维修性设计,使产品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既方便又快捷。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维修和维修性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可维修性设计及其设计流程,最后重点讨论了产品可维修性设计中维修性建模、维修性分析、维修性设计准则制定等关键性技术。

1 维修与维修性的基本概念

1.1 维修的定义及分类

传统的观念认为维修是少数维修人员进行的一种保证性的技术工作。它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互不相关。实际上,随着机电产品的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维修的内容和意义也随之拓宽了。G JB451-90《可靠性维修性术语》指出,维修是“为使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维修根据其目的与时机通常可以分为:

(1)恢复性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 )。又称排

除故障维修或修理,是产品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可以包括下属一项或几项活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再装、调准及检测等。恢复性维修常常是非计划的。

(2)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 )。通过对

产品的系统检查、检测和发现故障征兆并采取措施以纺织故障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润滑、操作人员监控、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和更换等工作类型。一般地说,预防性维修是有计划进行的。

1.2 维修性

维修性即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其规定状态的能力。 可见,维修性是与维修关系最为密切的质量特性。简单

 

 

第18卷第2期2002年4月

机械设计与研究

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Vol.18No.2Apr.,2002

MAIN T OPICS,ABSTRACTS&KE Y WOR DS

ISSN1006-2343

Machine Design and R esearch

Vol.18,No.2,Apr.,2002

Edited and Published by: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Journal Office

Add:No.1954Hua Shan Road Shanghai China Distributer: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P.O.Box339,Beijing)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odern Mechanism ZOU Hui2J un,TIAN Y ong2li,GUO Wei2zh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2 sity,Shanghai200030,China)P10

Abstract:Modernization of mechanism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industry.G eneralized mecha2 nism,controllable mechanism,conce ptual design of mechanism system,robot and walking machine mechanism,micro2mecha2 nism and micro2drivers,bionic mechanism,and new type mecha2 nism are the main research fields of modern mechanisms.The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tronics system is the symbol of the production of modern mechanisms.The leading differ2 ences between the modern mechanism and traditional mecha2 nism lie in: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o the meaning of mecha2 nism,different components of machine,different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 of mechanism.Modern mechanisms has a broad a p2 plication prospect,it could make great effect on controllable mechanism,robot,micro2mechanism,mechanical dynamical analysis,etc.

K ey Words:mechatronics;modern machinery;modern mechanisms;mechanism system;hybrid actuator;conceptual de2 sign;robot

R esearch on the Design Method and T echnology of 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

CHEN Lu,CAI Jian2guo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2 sity,Shanghai200030,China)P13

Abstract:The maintainability of a product has a direct in2 fluence on the product properties in the use stage,even the recy2 cling and remanufacturing of the product.S o the concept of De2 sign for Maintainability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early in the design stage so as to simplify the maintenance work.The flow chart of 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 is proposed,and some key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stressfully in this paper.Finally,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using this method.

K ey w ords:maintainability;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de2 sign rules

Chaos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echanical E ngineering

HE zhe2m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angde Teachers U2niversity,Changde415003,China)P17

Abstract:By the use of the properties of ergodicity,inher2 ent stochastic property and“regularity”of chaos,a chaos opti2 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combining with optimization Toolbox of Matlab5.3.1programming language.The program2 ming is compiled with Matlab5.3.1programming language.Op2 timization issu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were researched with the chaos optimization algorithm.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credible and much better than some existing optimization method widely used.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simple and easy to implement,and it has high rate of convergence,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d a good effect to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n2 straint and it can deal with mixed2disperse variable.Also global optimization solutions can be obtained with chaos o ptimization algorithm.It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mechanical design and it is worthy to extend and use.

K ey w ords:optimization design;chaos optimization algo2 rithm;MA TLAB programming language;mechanism engineer2 ing

Forw ard Kinematics Analysis by Using H omogeneous T ransfor2 mation Matrix

Y AN G Dong2chao,L IU Li,WAN G Jin2song,CHEN K en (Department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echanism,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P20

Abstract: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analyze position and ori2 entation of robot using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matrix,but the routine method of kinematics analysis doesn’t use it.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method for kinematics analysis of robot and validates its validity using examples finally.

K ey w ords: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matrix;kinemat2 ics

Analysis of Singularity and R edund ancy of a22DOF Planar P arallel Manipulator

WU Yu2lie WU Xue2zhong,L I sheng2yi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410073, China)P2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tion singularity of a 22DOF 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and its effect on accuracy and stiffness,a kind of character measure is defined,redundanc y method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effects of singularity and results

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篇一:应用文写作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写作的发展 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应用文的孕育时期;从奴隶社会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应用文的发端时期;秦汉时期是应用文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应用文的成熟时期;隋、唐、宋时期是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体,如唐代皇帝下行的应用文称作册、制、敕;元、明、清实时代称之为应用文的稳定时期;五四运动前夕至当代是应用文重大变革时期。应用文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身固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公、私应用文体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2)历代应用文文体及相关制度都是在基本沿承前代的基础上,或消或长,有所变更。(3)应用文体裁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名同实异或实同名异的现象。(4)中国古代公务应用文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体裁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一文中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此言道出了文体变化的规律性。应用写作学中的文体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兴衰亦与时代的兴衰相关。从原始社会到今日的高科技知识经济社会,应用文写作从“上古结绳始”,经过龟板、骨片、竹简、陶瓷、青铜刻文记事,到布帛、纸笔书写,再到键盘输入和光盘储存,文种从单一到繁多。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变化紧密相联的。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历史源远流长。1935年,叶圣陶先生初次把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归人中学语文课本,应用文写作进人了缓慢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应用文进人迅猛发展阶段。21世纪将是应用文焕发出璀璨光彩的光辉时代。应用文写作将进人一个全新的历程,这和它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密不可分的。应用文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文写作所反映和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是直接的社会生活现实。它总是用其特有的行政的或惯用的规范方式实现其特定的制文目的,指导社会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推动着社会稳步向前发展。加人wto,中国经济将和世界经济接轨,现代应用文作为交往协作的权威工具,如何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经济沟通与衔接,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认识现代应用文的发展趋势、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学科建设尤为重要。应用文的每一次变化与发展,都是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创新紧密相联。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尽管不同,文化各异,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日渐明显的今天,应用文写作的发展趋势却大致相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 工日趋具体和精细。而应用文的发展,是随着社会进步的需求而发展的。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必然要求应用文写作专业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促进社会更加有序、有效地发展。面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已从大洋彼岸汹涌地扑向祖国大陆,知识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在世界范围内,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资源,知识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作为应用文写作者和应用文写作的授权组织,再也不能背上传统知识的沉重包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第二.电脑写作和格式规范化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计算机的诞 生。由于计算机具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资料讲解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使我国的教育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走在前列,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关于教育技术的由来,学术界有的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在公元前 469-399年,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公元前551—479年,东方的孔子的“启发法”,则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技术遗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原理是:他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桔难和归纳,引伸出明确

现代地质学

现代地质学课程总结报告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社会对各类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全球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均对地质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资料的积累,学科的交叉、渗透,尤其是航空、航天、计算机、深部钻探等高科技手段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学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地质学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在空间上,不但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对月球、太阳系部分行星及其卫星的某些地质特征,将有更多的了解。陆地深钻技术将超过现有的10000余米水平,洋壳和位于大陆坡底的巨厚沉积层的秘密将进一步被揭示,石油开发的边界会继续扩大。同时,新型自容式潜艇建成后,也将使观察深度从已达到的3000米加深6000米左右,除少数特别深的海沟外,海底的其他主要部分都有可能被人观察到。在时间上,继35亿年以前底栖微生物群的发现,以及其他古生物迹象的证实,将会加深人们对地球(尤其是地壳)的了解。同时与人类社会最接近的一段时间(第四纪)的地质史的研究也将更精细。 ②地质学研究的精度和深度随着多学科的合作不断上升。数学、物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细、深入的野外地质工作相结合,会使人们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做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更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 ③实验与模拟成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地质学的发展使地质学的研究从以野外观察、描述、归纳为主,发展到归纳与演绎并重的阶段。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计算机模型的应用,使得一些极端地质条件可以在实验室中获得,如高温高压环境,从而可以模拟更为复杂的多种可变因素的地质作用,并把时间因素也纳入模拟实验之中。

水文地质学

什么是水文地质学? 狭义: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广义:研究地下水圈的科学。 地下水圈包括地壳浅部岩石空隙中的水以及地球深部层圈中的水。 具体: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对人类生活与生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影响,地下水是水资源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4)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 1.核心课题转移:找水水文地质学→资源水文地质学→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 2.视野扩展: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文-生态环境→技术-社会系统

3.目标改变:由当前的问题转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4.内容扩展:从地下水的水量为主,转向水量与水质的研究并重;从狭义地下水,扩大到广义地下水,乃至地下水圈 5.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主流:地下水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交叉渗透,以多学科方式研究与处理问题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地球上的水: 地球是个富水行星。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中,也存在于地球深部的地幔乃至地核中。 地球各层圈水的分布状况及其存在状况差别很大。 深部层圈: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范围内的总水量为现代海洋的35-50倍。地壳下部深约15-35km范围,压力很大,400OC,水以压密的气水溶液存在;地幔物质的5-7%为水。 浅部层圈: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生物体水。浅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亿Km3;平铺地球表面水深约为2718m。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1) (一) 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1) (二)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2) (三)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 (2) (四)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2)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3) (一) 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 (二) 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 (3) (三) 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3) (四) 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3) 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4) (一)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 (4) (二) 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 (4) (三) 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 (5) 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5) (一) 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5) (二) 注重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5) 附录1:2007-2009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的县(市、区)(共62个) (1) 附录2:2001年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名单(137所) (1)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我国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即使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最早提出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当地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经过教育界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研起草、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由此可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教育现代化的涵义来看,教育现代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等。所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刚颁布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目标难以实现。为此,曾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调研和起草等工作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是:“具体来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大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胡瑞文院长主要从教育层次结构来说明“教育现代化”的某些标准。然而,全国各省市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重视教育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也非常关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的公平性,等等。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颁布后,各省市结合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起草了各自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其中全面实现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省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如:北京市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力资源为优势

“地质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地质学是关于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演化过程,进行着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到天文变化的影响。地球的各个圈层均在不断演变,约在35亿年前,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作为一种地质营力,时时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开始有人类出现。地球成为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制造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观察、研究地球,利用地球资源,对地球的现状、历史和将来建立起科学的系统认识,是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 人类对地球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于地球具有1.083×1012立方公里这样庞大的体积,人类感官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只是地球的表层和局部;那些发生在地球上的过程可以长达千百万年乃至亿万年,无论是个人或整个人类,都难以重复验证;这些地质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各有特点。因此,只有人类的认识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建立起对地球总体的科学认识。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地质学,是19世纪30~40年代才形成的。到20世纪,以地球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和范围进行研究的学科,除地质学外,地理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都发展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球科学体系。地质学是其中起骨干作用的基础学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10、透水性:是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特性。决定于空隙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K作为衡量指标。 1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2、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和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二、简答: 包气带和饱水带运动的区别: (1)饱水带水运动取决于重力势,包气带水运动则取决于重力势和毛细势。(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一个定值,包气带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2、起始水力坡度I。:克服结合水的抗剪强度,使之发生流动所具有的水力梯度。 3、根据渗透系数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可将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为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 4、流网: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成为流网。 二、作图: 1、流网作图细则: (1)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地表水体的断面一般可看做等水头面;河渠的湿周必定是一条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以汇出流线(平行隔水边界)。 (2)中间内插(注意疏密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2、达西定律作图: 参考课本P44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 制约的复杂性。 ③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④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①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集等。 ②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③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现在是认识 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答:⑴灾变论。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②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③居维叶推断,地球已发生过4 次灾害性的变化,最近的一次是大约5000 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⑵均变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代表作:《地质 学原理》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②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②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 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 ②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②英国的史密斯W法国居维叶C和拉马克J.B等对古生物、地层学进行研究。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7 “水文地质学”这一术语,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在欧洲被正式提出来,但真正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比较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祗是本世纪30-40年代的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地质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许多(包括前苏联)对地下水的研究,开始在地质科学的基础上(如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和其他一系列基础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以及水文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下水的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展到对地下水的定性、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理论,勘察方法和应用方向,也逐步形成。从70年代以来,水文地质学又从地下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为研究地下水与人类圈内由资源、环境、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组成的大系统。因此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标,开始转入到研究整个水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交叉关系的新时期。 我国对地下水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真正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仅开端于30年代。如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朱庭祜,谢家荣等,曾于这一时期分别到过江西、河南及南京等地区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并著有论文或报告。但水文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在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作者曾把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萌芽阶段(20前纪前); ②初始阶段(1900-1950年),开始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地下水;③奠基阶段(1950-1970年),主要有前苏联学术思想影响下,奠定水文地质的理论基础,是区域水文地质学与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④成长时期(1970-2000年),是水资源水文地质学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时期,主要受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影响,如系统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的输入,使我国的传统水文地质学,发展到一个以研究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为重点的现代水文地质学。 二、50年代――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 50年代地质部成立以后,各省的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和有关的研究机构以及地质院校等也先后建立;这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长春地质学院苏联专家克里门托夫教授,结合讲学编者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论》、《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学》、等教材,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前苏联新的理论,还通过许多著名学者的著述,不断输入中国。如朗格关于区域水文地质分区理论,卡明斯基关于地下水的渗流理论,普洛特尼柯夫关于地下水储量分类与评价,列别捷夫关于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以及奥弗琴尼柯夫关于矿水方面的专著等,对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都是从区域水文地质的调查研究开始,我国也不例外。从50年代中期起,我国有计划地在全国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推动了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发展。1958年编制出版第一幅比例尺1:300万中国水文地质图和第一本专著《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概论》,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利用本国资料编著《实用水文地质学》。1957年正式出版发行我国第一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刊物。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水文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学院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班级视觉传达设计11-1 姓名田文琦 学号201110010094 指导老师张晓菲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中国平面设计的方向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具有独到的创意。 关键词:中国平面设计;方向;解析 一、中国设计的现状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平面设计也不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食品的包装从单一发展到现在的五彩斑斓,品种繁多,更加注重了美观与功能性相结合,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我们手中的书籍从一色的文字发展到现在的读图时代,使我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领略文学的魅力;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五花八门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使你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它们所传递的各种信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互联网上畅游,网页设计使我们浏览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些都是平面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但这其中却有很多作品在滥竽充数,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有一些设计师为此而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申奥的成功,带动了中国平面设计的新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速度过快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有许多作品远离了中国文化传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 二、中国设计的继承和发展 经济决定了设计的市场,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去引导这一市场,我们在这些项目中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设计本身,因为我们不仅肩负的是我们的作品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国。这也许有些高远,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所用到的资料几乎都是来自国外的案例,例如可口可乐、耐克、肯德基、麦当劳、奔驰、宝马等等,而我们自己的却少的可怜。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和经济因素,但我们好多设计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是中国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应用文写作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文章的总称。 伴随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洪大历史浪潮。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是人们工作中交流交际的工具;而应用写作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其在高中学习阶段,为应试高考,中学就进行了文理分科,此种“偏才教育”方式,使非文科生,在接受国民教育阶段,就削弱乃至取消了基本人文学科尤其是对应用文的学习;选择学文的学生,又因囿于应试之功利,其对人文学科尤其是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大都仅停留在写作格式与答题技巧的掌握上。非文科学生,大多又是不喜欢人文学科或人文学科学习成绩较差的,这种重理轻文的惯性使他们在进入理工科大学后,继续轻视人文类课程乃至厌恶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结果是导致其在工作中缺少基本的与人书面沟通交流能力。 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979年9月在给研究生讲课时也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写论文。所谓写论文,就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记下来。研究生学习三年,第二年写一篇学年论文,第三年写一篇毕业论文”。 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发布的三份调查:(2005年12月i日宁波教科网转发源自《中国教师报》) 2003年4月第一份调查《被遗忘的“r”》,呼吁掀起一场写作革命:2004年9月第二份《写作:通向工作的门票》,在调查了120家美国大公司后结论是——当今职场,写作成为工薪雇员获得聘任与提升的“敲门砖”;今年2006年7月第三份报告《写作:来自州政府的强烈信息》发现,尽管政府部门对雇员的写作能力高度重视,但相当比例的政府雇员没有达到政府的要求。而“全美写作计划”的调查注解了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的那三份调查。 两位大师所提到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文章”、“论文”以及美国那三份调查,都是说大学生乃至研究生都要学习应用文写作。因此,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各级各类院校的学生,都必须掌握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近10多年来,我国有识之士对陈旧语文教学思想、内容、方式、方法、检测手段等的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10多年前就有人称“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其直刺我国语文教育的软肋——假大空;后来,语文界的同行们一直在努力改变。但因为中国语文长期被迫承载了非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任务,由于这个本质未得到改变,于是关于语文的所有“教改”也就成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作家兼前文化部长的王蒙曾做过几次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最好的一次成绩仅60分,因而他不得喟叹:“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不改革不行了,中学的语文试卷连我也做不出”。无独有偶,知名作家王周生、叶辛等看了高考的作文卷后说:“这道题目我们也写不出。”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面对着这份试卷(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读考卷非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说:“一直听说语文高考试题‘难’,但在读完1998年语文试题后,对它的‘难’还是大吃一惊。我想我要是在1998年参加高考,语文肯定是不会及格的。”作家郑渊洁在他的书中说自己帮助孩子作文:“生怕孩子被八股作文毁了的我,认定自己免疫力强,于是奋不顾身为他写作文。”冯骥才在被问到你作为文化界的多栖艺术家,近年开始介入和参与在理工科大学办人文教育。请谈谈你的教育思想、 理念的来龙去脉?时回答:坦率地说,我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把人“工具化”,教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专门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 1.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 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似,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 ③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 ④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及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⑤西闻的内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 m,但由于四周高山的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 2. 地下水资源特点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 3. 地下水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 4. 允许开采量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 m3/d 或m3/a。 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开采补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储存的变化量。 5. 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 1.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天然及

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高,现代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将会是各学科群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设计产品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多,复杂性增加,寿命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由于国际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用户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供货期、售后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对制造业的渗透、改造和更新,使传统的制造技术演变成为一门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销售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跨多个学科且高度复杂化、集成化的先进制造技术。柔性自动化,智能化,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精密、微细加工等,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设计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主体技术之一,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与灵魂,必将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变革,竞争与合作的全球化,人们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关切和对产品品质多样化等方面的要求,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现代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设计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元交叉学科。以满足市场产品的质量、性能、时间、成本、价格综合效益最优为目的,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主体,以知识为依托,以多种科学方法及技术为手段,研究、改进、创造产品和工艺等活动过程所用到的技术和知识群体的总称。 现代设计方法有:并行设计、虚拟设计、绿色设计、可靠性设计、智能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设计、模块化设计、计算机仿真设计、人机学设计、摩擦学设计、反求设计、疲劳设计 (一)并行设计 并行设计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设计制造过程和相关的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和集成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强调产品开发人员一开始就考虑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影响,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错误、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及早地发现和解决,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行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范畴,目前已形成的并行设计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doc

第四章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内容概括 与古典数学相比,现代数学的发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本章内容通过数学的统一性、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机械化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意义、计算机促进计算数学的发展、计算机促进数学中新学科的发展这些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数学的统一性 ●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 计算机与数学发展 1.数学的统一性 所谓统一性,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致。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数学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也具有统一性。 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它表现为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趋势。 ● 数学的统一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1)数学从经验积累到严格的演绎体系建立,其特征逐步明显,在中世纪时,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初等数学有了一定的统一性。特别是17世纪解析几何的诞生,使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统一起来,说明统一性是数学的特征。生了变革,结果是数学分支愈来愈多,数学表现的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数学的统一性。为此,数学家们作了很多努力,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布尔巴基(Bourbaki)学派提出,利用数学内在联系和公理化方法从数学各个分支中提炼出各种数学结构。他们认为数学的发展无非是各种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数学好比一座大城市。城市中心有些巨大的建筑物,就好比是一个个已经建成的数学理论体系。城市的郊区正在不断地并且多少有点杂乱无章地向外伸展,他们就好像是一些尚未发育成型的正在成长着的数学新分支。与此同时,市中心又在时时重建,每次都是根据构思更加清晰的计划和更加合理的布局,在拆毁掉旧的迷宫似的断街小巷的同时,将修筑起新的更直、更宽、更加方便的林荫大道通向四方,……。” (2)布尔巴基学派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基本结构(即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然后根据不同的条件,由这三个基本结构交叉产生新的结构,如分析结构、布尔代数结构等等。他们认为整个数学或大部分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不同而加以分类,用数学结构能统一整个数学,各个数学分支只是数学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向特殊发展的产物。数学的不同分支是由这些不同的结构组成的,而这些结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又把所有的分支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可以说,布尔巴基学派用数学结构显示了数学的统一性。 (3)20世纪下半叶,数学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数学分工愈来愈细,分支愈来愈多,分支之间的联系愈来愈不明显,但是,数学学科的统一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主要体现在数学的不同分支领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相互融合,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以及数学内部新的综合交叉学科的不断兴起:例如微分拓扑学的建立、发展;整体微分几何研究的突破;代数几何领域的进展;多复变函数理论以及其他数学分支的突破和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

现代地质学读书报告

煤地质学研究的盆地的分析 本人结合韦重韬教授《现代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对煤地质学研究的盆地分析方面的内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使得沉积盆地研究长期处于地质学的热点领域。煤、油、气和沉积铀矿等能源资源的形成均受控于盆地的沉积充填、构造及其动力过程。从盆地整体研究的角度来说, 煤和油气地质等分支学科的界限正趋于淡化,其相互间的成因联系日益被揭示。世纪年代盆地分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包括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盆地流体系统、定量动力学模拟以及用于盆地研究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试等方面的新技术,这些方面都将对煤地质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盆地是一种天然的热—化学反应器, 不仅有机质在其中实现转化过程, 盆地中的流体也在与地层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着相互作用,形成重要的金属、非金属矿床,沉积盆地又作为地球表面沉降与充填的地区是各种能源资源形成与聚集的场所,包括煤、油气和沉积型核资源都形成于盆地中,并受控于盆地演化的动力系统。因而没有盆地, 没有盆地中进行的热—化学过程, 就没有煤、油气等能源资源和沉积、层控矿床。正因此,基于人类社会生存和繁荣发展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对沉积盆地的研究始终成为地球科学的热点领域,这一领域汇聚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计算机技术等许多学科进行交叉和联合研究,因此盆地研究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其发展又与各学科领域的进展及新技术成就密切相关。80年代以来是盆地与能源研究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本文仅涉及其中几个领域的成就与发展趋向, 探讨其对煤地质研究的影响。 1 层序地层学在煤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的概念与方法体系形成于80年代,其前身经历了地震地层学的阶段。在研究大量地震剖面的过程中,直观地发现了盆地中存在着大量的间断面,而层序地层的基本单元恰恰是以间断面及其相应的整合面划分的,因此它为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各种关键性界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层序地层序列是旋回性序列,受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和物源补给的综合控制。北美的石油地质及沉积学家首先在大陆边缘盆地中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重要性,在层序内部识别了沉积体系域的有规律交替,并提出了层序内部构成的模式。 含能源盆地分析中应用层序地层方法首先划分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和沉积体系配置规律的研究。含油气盆地中可有效地预测储集体、烃源岩和盖层的分布和配置。近年来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在深水海域对低位体系域中各种储集体和圈闭的成功预测,如墨西哥湾,北海和非洲西南海域。在煤地质领域也进行了广泛探索,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内陆表海及陆相含煤地层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功,并揭示了层序内部构成的特色。我国晚古生代煤田其形成条件是地台基底上发育的内陆表海环境,通常缺少深水及斜坡部分,层序内部构成是由高频基准面变化产生的副层序,低位体系域经常缺失或仅有下切谷砂体等横向上不连续的沉积。在出现边缘裂陷时则低位域较发育,如我国南方扬子地台南缘晚二叠世的层序。在含煤岩系中古土壤层及其上区域性分布的煤层以及碳酸盐台地区古喀斯特风化面等都是识别古间断面的重要标志。在扬子地台区可以进行跨相带追索。根据煤层赋存的体系域背景可以预测煤的含硫性, 以寻找有害物质含量低的优质煤。 陆相含煤及含油气盆地中作为划分层序的古间断面常常更显著和易于识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