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方法与技巧[铁道版]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方法与技巧[铁道版]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方法与技巧[铁道版]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方法与技巧[铁道版]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方法与技巧[铁道版]2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题方法与技巧[铁道版]

第三节定义判断

1 什么是概念

逻辑学所说的概念是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例如,“人”这个概念是指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能思维会说话的高级动物。

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语言(语词);概念的表达也需要借助语言(语词)。因此,概念与语言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概念是语言(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言(语词)则是概念的表现形式。

汉语中,有的词(语词)表示概念,有的词不表示概念。一般情况下,汉语的实词有实在意义,能表示概念。汉语的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用于表示概念,不充当句子成分。

有的词在不同的情况和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你干得漂亮!”这儿的“漂亮”指好、成功。“她长得真漂亮!”这儿的“漂亮”指美丽、貌美。有的时候,同一个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阐释表达。如:“父亲”和“爸爸”指同一对象;“自来水笔”和“钢笔”指同一文具。

2 怎样明确概念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求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所谓内涵,指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书”的内涵是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所谓外延,是指概念所包括的全部对象,例如“书”的外延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知识书、科技书、文艺书等一切著作。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表现为:内涵的增加或者减少会引起外延的缩小或扩大。换句话说,一个概念,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二者成反比例关系。

简单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反映了事物的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关系。概念不明确,会使语言(语句)表达产生混乱和毛病。

3 概念的种类

(1)从概念的内涵方面一般可划分为:

①具体概念。所谓具体概念,是指反映具体人或事物的概念。例如,“新中国”、“北京”、“电视机”、“工人”、“农民”等。

②抽象概念。所谓抽象概念,是指反映事物的特性(特点)的概念。例如,“思想”、“道德”、“品质”、“电”、“二万”、“形容词”等。这一类概念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独立思维对象,因为它是从事物中分出来的特性。它们常常表现为语法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与中心词的关系。

(2)从概念的外延方面一般可划分为:

①单独概念。所谓单独概念,是指单独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一般只涉及一个特有的事物。例如,“茅盾”、“巴金”、“《子夜》”、“《家》”、“阿Q”等。这种单独概念在语法中表现为短语(词组),且这些短语(词组)一般有定型的结构方式。例如,“伟大的祖国”、“人民万岁”、“杯弓蛇影”等。

②普遍概念。所谓普遍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类别(类型)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涉及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成员”,即每一个“分子”。例如,“共青团员”,这个普遍概念,它可指“团员”这一类事物,可指一个姓王的男的共青团员,也可指一个姓汪的女的共青团员。

③集合概念。所谓集合概念,是指反映集体(群体)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一般涉及到这一类事物的整体。例如,“部队”,指的是许多军事人员的集合体,不指其中某一个战士或军官。

4 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说,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反映在概念中,就产生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关系一般有同一关系、并列关系、交■关系、从属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1)同一关系,指的是几个概念的外延全部相合。例如:“中国瓷都”和“景德镇”,“土豆”和“马铃薯”等。

(2)并列关系,指的是在一个种概念下面的若干属概念之间关系。例如“船”是一个种概念,“木船”、“水泥船”、“铁壳船”等等则是“船”这个种概念下面的几个属概念,因为“木船”、“水泥船”、“铁壳船”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3)交■关系,指的是几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例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4)从属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例如“师”和“军”,“中学”和“学校”,“苹果”和“水果”等。一般说,在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大的,称为种概念;外延较小的,称为属概念。

(5)反对关系,也叫相对关系或对立关系,它指的是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它们的外延相加又小于它们的种概念的外延。例如:“红”和“绿”两者的外延加起来又小于它们的种概念“颜色”的外延。因为颜色还有黑、黄、白、蓝、紫等。反义词也是指反对关系的概念。例如:“真”和“假”、“美”和“丑”、“善”和“恶”等。

(6)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它们的外延相加等于它们的种概念的外延。例如:“红”和“非红”,两者是互相排斥的,它们的外延相加等于它们的种概念“颜色”的外延。“非红”对红,它否定了“红”,但它也没有确定哪一种颜色,仅仅只是泛指其他的颜色。

以上所介绍的六种概念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交■关系和从属关系,因为这三种关系或者是外延全部重合,或者是外延部分重合。另一类为不相容关系,包括并列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因为这三种关系外延互相排斥。

一般把“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又统称为“可比较概念”,因为这些概念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另外,有些概念是不可比较的。如:“白菜”和“原子弹”,它们各自所指的范围相隔很远,难以进行比较,因此统称为“不可比较的概念”。

5 概念的一般逻辑方法

一般,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

(1)下定义。

一般,通过给概念下定义,可以清楚地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的内涵。所以,下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主要的逻辑方法。

例1.广告是一种宣传方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等。

例2.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叫做广告。

例1的表达方式是“S就是P”,例2的表达方式是“P叫做S”。S表达被定义概念,P表达定义概念。下定义一定要能反映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否则定义就不准确。当然,客观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下定义也要相应不断发展变化,才能达到正确。

下定义一般要遵守三个原则:

第一,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

第二,定义不应当有同语反复,即定义概念必须能够直接说明被定义概念,不能用被定义概念或依靠被定义概念。

第三,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

例如:

①工人小说是以产业工人为题材的小说。

②电视文学是以电视文学为特点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

③光波不是光线。

例①定义概念外延小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因为以产业工人为题材的小说只是工人小说的一部分。例②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没有揭示电视文学(被定义概念)的内涵。例③为否定形式,不能够揭示被定义概念。

(2)划分。

划分指的是一个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适用范围有多大,也可以说是把外延较大的种概念分成若干外延较小的属概念的方法。

划分一般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一次划分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种概念一次划分成若干个属概念。例如:

小说从篇幅容量上看,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第二种,二分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种概念分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例如:

①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两种。

②汉语词语从语法上划分,有实词和虚词两类。

第三种,多次划分法。这是一种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划分。它是把划分以后的属概念作为种概念再进行划分。例如:

汉语的词语有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中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3)限制。

限制指的是增加概念的内涵,使外延较大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属概念的逻辑方法。例如:

规律→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4)概括。

概括指的是减少概念内涵、扩大概念外延而使外延较小的属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例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建设规律→规律

6 什么是判断

判断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某种性质或关系所作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论断。判断一般有三个特点:

(1)每一个判断一般包含两个以上的概念。

(2)每一个判断都反映了概念互相之间的关系。

(3)每一个判断表现了对某一个事物的一种特点(一种性质)的肯定或者否定。

判断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断定。一般说,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是真实的判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是虚假的判断。例如: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②月亮是太阳的卫星。

例①是真实的判断,因为它符合客观事实。例②是虚假的判断,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事实。

一般说,句子是判断的语言表现形式,判断则是句子的思想内容。当然,语言中有些句子不表示判断。

7 判断的结构

判断由概念构成,一般包括主项、谓项、联项。例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这里,“儿童”、“祖国的花朵”是概念。一般说,在判断中反映对象的概念叫主项(如例句中的“儿童”),用字母S代替;反映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属性概念叫谓项(如例句上的“祖国的花朵”),用字母P代替;用来联结主项和谓项两个概念的词就叫联项(如例句中的“是”)。

联项一般由“是”或“不是”来表示。语言中,有的句子如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有时没写出联项“是”或“不是”,但从判断上仍能看出是肯定判断还是否定判断,一般可改为“S是P”的形式。

例如:①中国首都北京。可改为“S是P”形式:中国首都是北京。

②难道这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吗?可改为“S是P”形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就。

③杨浦大桥多么壮观啊!可改为“S是P”形式:杨浦大桥是多么壮观!

一般说,一个简单的判断如同语法中的一个单句。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判断是由主项、谓项和联项构造组成,它与语法中单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句子成分有所不同。

8 简单判断

简单判断是断定事物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它反映客观事物较为简单的情况。这一类判断,大体上可分以下六种形式:

(1)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断定某单个事物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①深圳是我国经济特区。

②鲁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旗手。

③雷锋是共产主义战士。

④英雄牌自来水笔是金笔。

(2)单称否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断定某单个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①毛泽东不是数学家。

②祖冲之不是历史学家。

③德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3)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断定某一类事物中的一部分事物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①七中有许多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②这些清洁工人为城市的美容做出了贡献。

(4)特称否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断定某一类事物中的一部分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①那些汽车不是十轮卡车。

②有些四边形不是正方形。

(5)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断定某一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①任何罪犯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②凡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尊重事实。

(6)全称否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断定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都不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①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②凡偏食的人都不会是身体健康者。

以上是常见的六种简单判断形式。在实际运用中,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主项和谓项必须相应。例如:能否坚持改革开放是能否取得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关键。这里,主项有“能否”两方面组成,谓项也有“能否”两方面组成相应。

其二,要准确地使用量项。例如:①所有介词都是虚词。②“三好生”一定是好学生。③真正的共产党员都会做到克己奉公。以上例句的量项(即反映对象多少)符合实际情况,判断恰当。

其三,要正确使用联项。所谓正确使用联项,就是要注意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真相,正确地进行肯定或者否定。例如:①科学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②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9 复合判断

所谓复合判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判断组合起来的判断。一般把组成复合判断的各个简单判断称为肢判断。

复合判断断定几件事物的某种情况,及其存在或者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事物较为复杂的情况。例如:我们不但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还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这就是两个简单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简单判断就叫做“肢判断”。我们一般把确定肢判断与肢判断之间的逻辑联系性质的部分称为联结项。如上例句子中的“不但……而且……”就叫做联结项。

复合判断的类型根据联结项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形式,即联言判断、假言判断与选言判断。

10 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是判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情形同时存在。联言判断在语言形式上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主要用语法中的并列短语(联合词组)做主要句子成分的单句表达。例如:①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学校。②学生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

这种联言判断在运用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联言肢所判定的情况有些先后发生的,要注意它的顺序,不然会出现语病错误。

其二,运用联结项必须注意准确,不然会使判断混乱而犯错误。

其三,各联言肢之间的界线应当分明,绝不能相互交■而造成含混不清而犯错误。

第二种情况主要用语法中并列复句、转折复句和递进复句来表达。这种判断的每个联言肢是单句即每个单句是联言肢。这种判断的联结项常用一些关联词,例如“……也……”、“……并且……”、“……而且……”、“一方面……一方面……”、“既……又……”、“虽然……但是……”、“尽管……可是……”、“不仅……并且……”、“不但……而且”等。

11 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这种判断是判定一类情况是另一类情况的条件,因此也称为条件判断。

这种判断一般有四个肢判断,前一个肢判断称为前件,后一个肢判断称为后件,前件是后件存在的条件,前后两件由联结项加以联结。

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即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第一种类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这种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就是说,如果有前件存在,必有后件存在;但如果没有前件存在,也不一定没后件存在。例如:①如果天冷,就多穿些衣服。②假如菜淡了,就加些酱油。③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就能把事情办好。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常用“如果……就……”、“假如……就……”、“只要……就……、“倘若……就……”等关联词。

第二种类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这种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如果前件不存在,后件必定不存在;如果前件存在,则后件未必一定存在。例如:①你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②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常用“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如果不…那么就不……”、“没有……就没有……”等关联词。

第三种类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这种假言判断的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它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如果前件存在,则后件必定存在;如果前件不存在,则后件一定不存在。例如:①水加温到100℃,就会沸腾。②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最后得到解放。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般常用“只要……就……”、“只有……才……”等关联词。

12 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是反映事物具有几种可能性的一种判断。这种判断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肢判断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肢判断通常称为“选言肢”,确定各选言肢之间逻辑关系的部分称为联结项。

选言判断一般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容的选言判断是断定事物的各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但是也并不排斥其他情况可能存在。例如:①这次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好,也许是由于复习对了“路”,也许是临场发挥出色。②她那么胖,或者是因为营养过分,或者是因为某种疾病。

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常用“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要么……要么……”等关联词表达。

第二种类型是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事物的各种状态或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存在。一般,在这种判断中,各选言肢相互排斥,不能同时都为这个判断的主项所表示的对象所具有。例如:①电视接收机的荧屏色彩要么是黑白,要么是彩色。②人的世界观,不是唯心主义,就是唯物主义。

运用选言判断要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选言肢要穷尽,要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列出来。

其二,要注意别把没有选择关系的选言肢罗列凑起来。

其三,要注意各选言肢之间的关系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再选择使用与其适合并恰当的联结项。

13.定义判断的解题技巧

做好定义判断题的关键在于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一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如果能够区分开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则正确答案不难得到。

解答定义判断题时,应试者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第四节事件排序

(1)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某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因此注意不要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第四章常识判断

常识题涉及面广,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主要应抓住两点:第一是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第二是作答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题干和备选项,防止多选或漏选。

下面介绍一些解答常识题的有效方法。

1.淘汰法

当确定一个选择项不符合题意时,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选择项,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个选择项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后面的几个选项就可以忽略不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当然,在这个判别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2.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4.比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大胆猜测

如果运用其他方法都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通过猜测来选择答案,这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同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第五章资料分析

1.文字资料分析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就有针对性的再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统计表分析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3.统计图分析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政治答题技巧方法汇总

政治答题方法与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题步骤(三看) 1)先看材料 2)再审(看)设问 3)针对设问结合材料寻找(看)唯一正确答案 2.常见错误 1)选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和设问无直接关系,不选。--排异法 2)选项中出现两项以上符合题意或都不完全符合题意的,这时要“好中选优””--最佳选项法 3)从近年中考情况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书本知识要理解到位,不要因材料的内容而误导。--夯实双基法 4)其他方法: ①注意备选选项用词的妥当性,带有绝对语气地选项应酌情考虑 ②看题目与答案、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关系【如积极和消极、矛盾、选择、递进、包含、并列、因果等】 ③做完后检查,将题目和答案连起来念一遍,找语感。 ④看材料最后一句的设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3个角度)和主体(谁、国家、政府、某人) ⑤千万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每一道都应该看完全,越有把握的题,越要注意

二、主观题的一般方法: 总的方法: 1.审材料:熟读材料,概括提练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联系教材或考纲,找出材料内容与教材或考纲相关的知识或考点。(重中之重) 3.理清思路,根据问题组织答案。 ①所出问题不管如何千变万化、花样翻新,不外乎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综合型。 ②组织答案不管怎么复杂麻烦,也不外乎三个方面的来源:教材、背景材料、时政生活。 [基本思路:看设问→看材料画关键词→归纳中心→回归课本→筛选知识→写出观点] 简答题答题步骤:结合材料,针对设问,回归课本知识,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展开。即:问是什么,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问为什么,答所问问题的原因、作用或意义等;问怎么做,答所问问题的做法;问综合型问题根据问题与分数要求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中的二--三个方面。【注意:概念型题不管多少分,问什么就答什么;开放性题,有多少分,就写多少点,几分一般意味着要答几点】 分析说明题步骤:【分值高,能力要求也高。一般要求考生结合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是什么——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一般要借助标点符号(;。)分清材料讲了几层意思,借用材料中的标题、关键词或中心句子来组织答案。

整式,分式,因式分解,二次根式解题技巧

1.整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 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 -.一个单项式中, 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六次单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利用“整 体”代入. 2.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注意:(1)同类项与系数大小没有关系; (2)同类项与它们所含字母的顺序没有关系.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去括号法则2:括号前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整式的加减法运算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如: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的一般思路:审题干→对照题肢→排除→择优 (1)审题干:①审设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搞清楚要选的内容,即题意,以及要选的知识点范围;②审主体,明确要选的主体是谁;③审材料,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一步明确题意、主体、范围。 (2)对照题肢: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逐个对照题肢,寻找题肢与题干一致的的选项。 (3)排除:凡与题干所要求的知识点不相符的选项就排除,即第一次排除。如果通过第一排除后,只剩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则为应选选项。如果剩2个以上的选项,则要进入第二次排除,即择优。 (4)择优:在第一次排除后,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择优录取”,将其中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意、范围、主体) 的选项选出来作为应选选项。 下面是解答选择题一般思路的图示: (二)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的一般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思路的图示如下: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方法总结(高考)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答:,,,)022334Y Y 函数定义域求法: ● 分式中的分母不为零; ● 偶次方根下的数(或式)大于或等于零; ● 指数式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一; 对数式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一,真数大于零。 ● 正切函数x y tan = ??? ??∈+≠∈Z ππk k x R x ,2,且 ● 余切函数x y cot = ()Z π∈≠∈k k x R x ,,且 ● 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y =arcsinx 的定义域是 [-1, 1] ,值域是 ,函数y =arccosx 的定义域是 [-1, 1] , 值域是 [0, π] ,函数y =arctgx 的定义域是 R ,值域是.,函数y =arcctgx 的定义域是 R , 值域是 (0, π) . 当以上几个方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出现时,先分别求出满足每一个条件的自变量的范围,再取他们的交集,就得到函数的定义域。 3.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的定,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如:函数)()()(0)(x f x f x F a b b a x f -+=>->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已知)(x f y =的定义域为[]n m ,,求[])(x g f y =的定义域,可由n x g m ≤≤)(解出x 的范围,即为[])(x g f y =的定义域。 例 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 ? ???2,21,则)(log 2x f 的定义域为 。 分析:由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 ? ???2,21可知:221≤≤x ;所以)(log 2x f y =中有2log 212≤≤x 。 解:依题意知: 2log 2 1 2≤≤x 解之,得 42≤≤x ∴ )(log 2x f 的定义域为{} 42|≤≤x x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 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 (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 ,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 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 【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 ,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 ,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F T sin α2=μF N ① 又F T cos α2=12 F ② 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 +2F N =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2μG tan α2 +μ. 方法二 等效法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 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 2.运动的等效 :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及方法

专题1 函数 (理科) 一、考点回顾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映射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初等函数的基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中要肯于在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复习函数的性质,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从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入手,在判断和证明函数的性质的问题中得以巩固,在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最值及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具体要求是: 1.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能熟练运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2.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深化对函数性质几何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归纳总结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常用方法. 3.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换元、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的深入理解. 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在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函数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但不一定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要受到区间的限制. 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f(-x)=f(x)和f(-x)=-f(x)这两个等式上,要明确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实质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稍加推广,可得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的充要条件是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a)=f(a-x)成立.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应图象的特殊的对称性的反映.这部分的难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运用.根据已知条件,调动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 函数的图象是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函数的性质可以通过函数的图像直观地表现出来。

初中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把选择题的分数尽收囊中 第一步:审题干。要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第二步:审题肢——通常采用“排除法”。即把题肢中明显的错误排除;对不能排除的选项可以进行比较看题肢与题干材料意思是否相关。有的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首先排除确定错误的题肢,再选出确定正确的题肢,然后把不确定的题肢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正确的组合。 二、让主观题在你的掌控之中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包括如下两步 第一步.审材料。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审设问。通过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包括大题范围(用哪部分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分值要求、设问关键词等。从而明确答题要求。 2、回归教材。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3、理清思路,准确作答。要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分点、分段排号;用语规范,学会用政治术语回答政治问题,避免口水话。 方法1:漫画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漫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察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玄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1):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 (2):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 (3):紧扣教材知识,分析并说出怎么办 方法2: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指用图(柱状、曲线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图表一般由标题、内容、注释三部分组成。分析此类材料,有如下步骤:第一步:审图表。包括:审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该表的主要内容审图表的项目和内容,要对图表的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注”,“注”对图表起补充性解释作用,它对理解图表题大有好处。第二步:看联系。包括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与教材的联系、图表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通过看联系找到图表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按设为要求作答。 方法3:观点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①.从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②.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蕴含的道理解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审题,抓住中心意思。对所给文字要认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及其内在联系;对漫画要抓住它的标题,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的夸张之处及其相互联系;对图表要看清各项内容及有关数字的联系。 第二步:仔细思考,明确概括方向。概括题要求我们依据所给文字图表漫画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归纳提炼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概括方向有三个: 1、“是什么”。指所给材料反映的基本事实或道理。 2、“为什么”。即分析文字、漫画、图表等所反映的事实、观点存在或成立的原因。 3、“怎么样”。即以材料所反映的事实或观点作为原因,引申出结果或结论。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概括:针对材料中的原因,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针对材料所反应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即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正交分解法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 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 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

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②选项代入或选项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选项,做出选择。 ③半定量的方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运算,但是写出有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出现错误的不二法门,因此做选择题写出物理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物理基本性质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物理学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的诞生,起源于宏观物理学无法很好地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等新的实验现象。它是宏观物理学的一个修正,并随着实验技术与理论物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二次根式化简的方法与技巧

二次根式化简的方法与技巧 所谓转化:解数学题的常用策略。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解千变万化的数学题时,常常思维受阻,怎么办?使用转化策略,换个角度思考,往往能够打破僵局,迅速找到解题的途径。二次根式也不例外,约分、合并是化简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化简二次根式时应想办法把题目转化为能够约分和和能够合并的同类根式。现举例说明一些常见二次根式的转化策略。 一、巧用公式法 例1计算b a b a b a b a b a +-+-+-2 分析:本例初看似乎很复杂,其实只要你掌握好了公式,问题就简单了,因为a 与b 成立,且分式也成立,故有a >0,b >0,()0≠-b a 而同时公式:()b a -2=a 2-2ab +b 2,a 2-2 b =()b a +()b a -,能够协助我们将b ab a +-2和b a -变形,所以我们应掌握好公式能够使一些问题从复杂到简单。 解:原式=()b a b a --2+()() b a b a b a +-+=()b a -+() b a -=2a -2b 二、适当配方法: 例2.计算:3216 3223-+--+ 分析:本题主要应该从已知式子入手发现特点,∵分母含有1+32-其分子必有含1+32-的因式,于是能够发现3+22=()221+,且() 21363+=+,通过因式分解,分子所含的1+32-的因式就出来了。

解:原式= ()()32163223-++-+=()()=-++-+3212132121+2 三、准确设元化简法: 例3:化简53262++ 分析:本例主要说明让数字根式转化成字母的代替数字化简法,通过化简替代,使其变为简单的运算,再使用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化简分式的方法化简,例如:a =2,c =5,,3b =6=ab ,正好与分子吻合。对于分子,我们发现222c b a =+所以0222=-+c b a ,于是在分子上可加0222=-+c b a ,所以可能能使分子也有望化为含有c b a ++因式的积,这样便于约分化简。 解:设,2a =,3b =c =5则262=ab 且0222=-+c b a 所以: 原式=()()()5322222222-+=-+=++-+++=+-+=++-++=++c b a c b a c b a c b a bc a c b a c b a c b a ab c b a ab 四、拆项变形法: 例4,计算()()76655 627++++ 分析:本例通过度析仍然要想到,把分子化成与分母含有相同因式的分式。通过约分化简,如转化成: b a ab b a 11+=+再化简,便可知其答案。 解:原式==()()()()()()()() 76657676656576657665+++++++=+++++ 576756761651 -=-+-=+++ 五、整体倒数法: 例5、计算()()13251335++++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完整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技巧和公式(已整理)

关于三角函数的几种解题技巧 本人在十多年的职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面对三角函数内容的相关教学时,积累了一些解题方面的处理技巧以及心得、体会。下面尝试进行探讨一下: 一、关于)2sin (cos sin cos sin ααααα或与±的关系的推广应用: 1、由于ααααααααcos sin 21cos sin 2cos sin )cos (sin 222±=±+=±故知道)cos (sin αα±,必可推出)2sin (cos sin ααα或,例如: 例1 已知θθθθ33cos sin ,3 3cos sin -=-求。 分析:由于)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2233θθθθθθθθ++-=- ]cos sin 3)cos )[(sin cos (sin 2θθθθθθ+--= 其中,θθcos sin -已知,只要求出θθcos sin 即可,此题是典型的知sin θ-cos θ,求sin θcos θ的题型。 解:∵θθθθcos sin 21)cos (sin 2-=- 故:3 1cos sin 31)33(cos sin 212=?==-θθθθ ]cos sin 3)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33θθθθθθθθ+--=- 39 43133]313)33[(332=?=?+= 例2 若sin θ+cos θ=m 2,且tg θ+ctg θ=n ,则m 2 n 的关系为( )。 A .m 2=n B .m 2=12+n C .n m 22= D .22m n = 分析:观察sin θ+cos θ与sin θcos θ的关系: sin θcos θ=2 121)cos (sin 22-=-+m θθ 而:n ctg tg ==+θ θθθcos sin 1 故:1212122+=?=-n m n m ,选B 。 例3 已知:tg α+ctg α=4,则sin2α的值为( )。

二次根式化简与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谈谈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安陆市辛榨中学 周俊军 同学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数的计算,到了七、八年级后又学习了代数式的计算与化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早已熟练地掌握了运算的顺序、法则和运算律,并掌握了因式分解在化简中的运用。对于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只是这些知识的延伸和继续运用,但二次根式有其独特的性质,在解题时仍需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样才会更简便更快地去进行化简和计算。下面我来谈谈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拿出来 当二次根式下出现分母时,需要将分母“开出来”,从而化简。 例如:化简a 1- 解:a 1-=2a a -= a a -- 归纳:对于此类二次根式,首先要利用分式的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a 将分母变 成平方的形式以便开方,同时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考虑到二次根式的意义,应有a<0.而当a<0时,a a -=2。 二、放进去 有时将根号外面的式子放到根号里面去,同样可消除根号下的分母,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 例如:化简a a 1- 解:a a 1-=a a a --=?? ? ??-?-12 归纳:对于此类问题,也可利用上面的方法将根号下的分母“拿出来 ”,但若将根号外面的a 放到根号里面去计算会更简便。 此题同样要注意到a<0这个隐含条件,而当a<0时,2a a -= 。 再如:计算:()0,01222 n m m n b a m n n m n m ab m n a ÷??? ? ??+- 分析:此题除式中出现因式m n ,而将mn m ab 中根号外面的m 和m n n 1中根号外面的n 分别放到根号里面去即可得 m n ,再将括号中的各项分别与m n b a 22相除,运算更简便。 解:原式m n b a mn n m mn ab m n a 22222÷??? ? ??+-=

政治答题技巧

王昱颖政治答题技巧 一、把选择题的分数尽收囊中 第一步:审题干。要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题肢——通常采用“排除法”。即把题肢中明显的错误排除;对不能排除的选项可以进行比较看题肢与题干材料意思是否相关。有的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首先排除确定错误的题肢,再选出确定正确的题肢,然后把不确定的题肢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正确的组合。 二、让主观题在你的掌控之中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包括如下两步 第一步.审材料。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审设问。通过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包括大题范围(用哪部分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分值要求、设问关键词等。从而明确答题要求。 2、回归教材。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3、理清思路,准确作答。要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分点、分段排号;用语规范,学会用政治术语回答政治问题,避免口水话。 方法1:漫画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漫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察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玄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1):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

(2):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 (3):紧扣教材知识,分析并说出怎么办 方法2: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图表题指用图(柱状、曲线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图表一般由标题、内容、注释三部分组成。分析此类材料,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审图表。包括:审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该表的主要内容审图表的项目和内容,要对图表的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注”,“注”对图表起补充性解释作用,它对理解图表题大有好处。 第二步:看联系。包括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与教材的联系、图表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通过看联系找到图表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按设为要求作答。 方法3:观点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①.从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②.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蕴含的道理 解题方法:第一步:认真审题,抓住中心意思。对所给文字要认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及其内在联系;对漫画要抓住它的标题,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的夸张之处及其相互联系;对图表要看清各项内容及有关数字的联系。 第二步:仔细思考,明确概括方向。概括题要求我们依据所给文字图表漫画等,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归纳提炼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概括方向有三个:“是什么”。指所给材料反映的基本事实或道理。“为什么”。即分析文字、漫画、图表等所反映的事实、观点存在或成立的原因(3)“怎么样”。即以材料所反映的事实或观点作为原因,引申出结果或结论。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概括:针对材料中的原因,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针对材料所反应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即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回归教材,概括整理答案。在抓住文字、漫画、图表等材料的中心思想及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就可以回归教材联系相关知识,概括整理出答案。 方法四:认识、理解、看法类试题的解题技巧设问关键词:你如何理解、请谈谈你对……的看法、谈谈你对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与方法

专题1 函数(理科) 一、考点回顾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映射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一: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初等函数的基石,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复习中要肯于在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复习函数的性质,可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从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入手,在判断和证明函数的性质的问题中得以巩固,在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最值及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具体要求是: 1.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能熟练运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2.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深化对函数性质几何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归纳总结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常用方法. 3.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换元、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的深入理解. 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来讨论.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反映了函数在区间上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是函数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但不一定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所以要受到区间的限制. 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f(-x)=f(x)和f(-x)=-f(x)这两个等式上,要明确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实质是: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稍加推广,可得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的充要条件是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a)=f(a-x)成立.函数的奇偶性是其相应图象的特殊的对称性的反映.这部分的难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综合运用.根据已知条件,调动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二次根式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0= D .10=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4.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 D 5.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x ≥ B .13x > C .13x ≤ D .13 x < 6.下列算式:(1=2)3) 2=7;(4)+= ) A .(1)和(3) B .(2)和(4) C .(3)和(4) D .(1)和(4) 7.a b =--则( ) A .0a b += B .0a b -= C .0ab = D .22 0a b +=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52223-=y y B .428x x x ?= C .(-a-b )2=a 2-2ab+b 2 D = 9.化简 ) A B C D 10.2=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 11.设4 a,小数部分为 b.则1a b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实数,x y 满足(2008x y =,则2232332007x y x y -+--的值为______.

13.化简322+=___________. 14.对于任何实数a ,可用[a]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4]=4,[3]=1.现对72进行如下操作:72 [72]=8 [8]=2 2]=1,类似地,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 15.已知|a ﹣20072008a -=a ,则a ﹣20072的值是_____. 16.把1a - 17.3a ,小数部分是b 3a b -=______. 18.若实数23a = -,则代数式244a a -+的值为___. 19.下列各式:2521+n 2b 0.1y 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填序号) 20.12a 1-能合并成一项,则a =______. 三、解答题 21.计算 (1)2213113a a a a a a +--+-+-; (2)已知a 、b 26a ++2b =0.求a 、b 的值 (3)已知abc =1,求 111a b c ab a bc b ac c ++++++++的值 【答案】(1)22223a a a -- --;(2)a =-3,b 2;(3)1. 【分析】 (1)先将式子进行变形得到()()113113a a a a a a +--+-+-,此时可以将其化简为1113a a a a ????--+ ? ?+-????,然后根据异分母的加减法法则进行化简即可; (2)根据二次根式及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到2a +6=0,b 2=0,从而可求出a 、b ; (3)根据abc =1先将所求代数式转化:11 b ab ab b c b abc ab a ab a ==++++++,2111 c abc ac c a bc abc ab ab a ==++++++,然后再进行分式的加减计算即可. 【详解】 解:(1)原式=()()113113 a a a a a a +--+-+-

初中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通用)

选择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和复合选择题是政治考试试卷中通常使用的客观性题型之一。它由题干和选项组成。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对选项和题干之间的联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部分同学的解题方法 1 直接选择法 2 排除法 3 把问题中的各个选项带入实际应用中比较 4 先选出绝对正确的,再排除绝对不正确的,把剩下的和原题读一读是否通顺, 然后做出选择。 5 还有拿不准的,可以看看在试题的题面上有没有提示。 6 想想与题目类似的课本知识,再深入思考,把离题意明确的选项选出来 7 先看清题意,认真审题 8 根据背题思路去选择 一命题特点

1.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设置题目 例题1 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是() A.学习 B.交友 C.交往 D.玩耍 2. 引用与知识点相关的现实生活材料,尤其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例题2 丽丽是七年级学生。她最近很不开心,因为她把自己与班内其他同学作了一番比较,发现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学习委员阿好,组织管理能力不 如班长强,跑步不如体育委员快,长相不如文娱委员漂亮,越比越觉 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她这样做的结果是() A.正确的看待自己 B.产生了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C.产生了自傲心理 D.心理非常平衡 3. 对名人名言加以理解,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说明,设置题目 例题3 “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优于今日之我”是说 () A.用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B.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C.任何人的今天都比昨天优秀 D.用发展的眼光认识 二.失误原因 1 审题能力差,造成错选、少选和多选

2.知识点混淆,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3.不善于借助实例提炼观点 三.审题与解题方法 1.抓关键词法:要仔细审题,读懂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答题指向是什么,特别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 例题4 人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 ①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相比,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和创造力 ②人的外貌、性格、意志、人生道路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 ③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④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这道选择题的题干关键词是“独特性”答案应为A 2.直接选择法:就是应用教材中相关知识来判断各个备选项命题是否正确 例题5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其才能的手段。”这说明良好的班集体() ①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②有利于我们良好的品德的形成 ③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 ④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常用解题方法(带例题)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及解析大全

最全面的高考复习资料 目录 前言 (2)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一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 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 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