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onnet to Science文档

Sonnet to Science文档

Sonnet to Science文档
Sonnet to Science文档

Summary:Poe asks why science preys on the poet. Science is peering, destructive and interested only in cold realities. It will not allow the poet to soar in fantasy or even to sit peacefully dreaming beneath a tree .

Analysis:"Sonnet - To Science" is a poet's lament over the danger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its negative implications for poetry and creativity. Poe lived and wrote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as the Europe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crossing the Atlantic and transforming the techn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his poem reflects an artistic backlash to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emerging America. Poe's concerns have been relevant at every stage of scientific progress,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current day, as each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awakens the eternal fear that man will destroy his own humanity during his excited search for better machinery.

In particular, "Sonnet - To Science" hints at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forward-looking advance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nature-oriented tendencies of the Romantic era. Romanticism had appeared as a counterargument to the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of embracing and celebrating progress. Members of this movement sought to return to a purer, more innocent state of nature because they felt that society had corrupted man's innate goodness. Poe was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movement, and the poet of Poe's sonnet accordingly explores the inevitable clash between the Romantic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comparative thoughtlessness of industrialism.

The poet of Poe's sonnet worries about and rejects scientific dogmatism because he regards it as too unimaginative and stagnating. For him, science is a predator or, like a vulture, a carrion-eater, and it has damagingly crippled his imagination with "dull realities." In his apostrophe to science, he alludes to characters from 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 such as the Hamadryad and Naiad nymphs and Diana, the Roman goddess of the hunt, describing their forced banishment as evidence that humanity is too willing to discard its creative soul. To reinforce the value of the past over the value of the thoughtless future, Poe uses a traditional English sonnet form to arrange

his thoughts. A sonnet consists of fourteen lines, which in the Shakespearean for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heroic quatrains and one heroic couplet, where the overall rhyme scheme is ABAB CDCD EFEF GG. The lines are heroic because they use iambic pentameter, or a series of five iambs, where each iamb is an unstressed followed by a stressed syllable. The sonnet form has existed for centuries, and when combined with the archaic diction, the narrator tries to show the beauty of old forms as a structural contrast to the ugliness of scientific realities.

Despite the apparent message of the sonnet, some details of "To Science" could serve to undermine the poet's words. He ironically personifies science in the first line, which may suggest that he unconsciously recognizes some humanity even in what he perceives as the stultifying influence of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his personification may highlight his fundamental incompatibility with science, since he cannot help but poeticize the mundane. In addition, the use of a rigid sonnet form may also indicate that poetry is itself not as free-formed as the poet characterizes it to be, or alternatively it may suggest that some constraints do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the strangulation of the imagination.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020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范文2020 Summary of science teaching in grade three of primary school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020 本学期我上了三年级四个班的科学课,四个班程度不一,各有特点,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一学期下来,总结如下:一做好课前准备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使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 二关心学生的参与意识。竭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小学三

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和发展。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以致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没有激情;对后进生的态度比较急躁,缺乏一些辅差的经验与方法等等。 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中,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努力做到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质”的提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以更新自我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 XXX创意设计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3-2 略。 3-2试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解:位错主要有两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符号⊥,有多余半片原子面。螺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与位错线垂直的面不是平面,呈螺施状,称螺型位错。 3-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有何特点?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 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由于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产生金属离子过剩(n型)半导体,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过剩产生负离子过剩(p型)半导体。 3-4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解:影响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离子尺寸:15%规律:1.(R1-R2)/R1>15%不连续。 2.<15%连续。 3.>40%不能形成固熔体。(2)离子价: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 3)晶体结构因素:基质,杂质结构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4)场强因素。(5)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熔体。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杂质质点大小:即添加的原子愈小,易形成固溶体,反之亦然。(2)晶体(基质)结构:离子尺寸是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晶体中空隙愈大,结构愈疏松,易形成固溶体。(3)电价因素:外来杂质原子进人间隙时,必然引起晶体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这时可以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的价态变化来保持电价平衡。 3-5试分析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解:影响有:(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3)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3-6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V Na,V Na',V Cl˙,(V Na'V Cl˙),Ca K˙,Ca Ca,Ca i˙˙解:钠原子空位;钠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最邻近的Na+空位、Cl-空位形成的缔合中心;Ca2+占据K.位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a原子位于Ca原子位置上;Ca2+处于晶格间隙位置。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l)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2)CaCl2溶入NaCl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3)NaCl形成肖特基缺陷;(4)Agl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章节题库(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圣才出品】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章节题库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一、选择题 在低温和常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方式进行。 A.滑移 B.扭折 C.孪生 【答案】A 【解析】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滑移、孪生和扭折,滑移是主要的塑性变形方式。扩散性变形及晶界滑动和移动等方式主要发生在高温形变中。 二、填空题 1.滑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滑移系交替滑移称为______。 【答案】多滑移 【解析】对于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滑移过程两个或者更多的滑移系同时或者交替进行,从而产生多滑移。 2.动态回复主要发生在层错能______金属材料的热变形中。 【答案】高 【解析】通常情况下高层错能金属(如Al、α-Fe、Zr、Mo和W等)的扩展位错很窄,螺型位错的交滑移和刃型位错的攀移都比较容易进行,容易解脱出来与异号位错相抵消,因

此亚组织中的位错密度较低,在热变形过程中主要发生动态回复。 三、判断题 晶粒正常长大是小晶粒吞食大晶粒,反常长大是大晶粒吞食小晶粒。() 【答案】错 【解析】都是晶界移动的结果。正常长大是晶粒平均尺寸增加,反常长大是个别大晶粒尺寸异常增加。 四、简答题 1.为什么晶粒细化既能提高强度,也能改善塑性和韧性? 答:晶粒细化减小晶粒尺寸,增加界面面积,而晶界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强度;晶粒数量增加,塑性变形分布更为均匀,塑性提高;晶界多阻碍裂纹扩展,改善韧性。 2.晶体中的滑移系与其塑性有何关系? 答:(1)一般滑移系越多,塑性越好。 (2)与滑移面密排程度和滑移方向个数有关。 (3)与同时开动的滑移系数目有关。 3.试论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答:对材料组织的影响:纤维组织、形变织构、位错胞。 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加工硬化、物性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 料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猜猜看里面都有什么?(生边摸边说)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既平凡又神奇的物体,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这个单 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

二、新授 1.自学:我们知道的材料一部分 找出六种最常见的材料,你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试着分别用适当地词语描 述它们。 (师分组。一组汇报一种材料) 汇报后,教师总结归纳其特性 2?小调查: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 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讨论后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 ?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 ?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三、当堂训练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

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圣才出品】

第4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一、选择题 1.由纯A 和A-B 固溶体形成的互扩散偶(柯肯达尔效应),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 A .俣野面两侧的扩散原子其化学势相等:,A A A A B μμ-=B B A A B μμ-=B .该扩散为上坡扩散 C .空位迁移方向与标记面漂移方向一致 【答案】C 2.有一级稀的fcc 结构的间隙固溶体,设a 0为晶格常数,为间隙原子延扩散方向ν的振动频率,为从平衡位置到势垒顶点的自由能改变量,则扩散系数可与表示为( rn G ?)。[浙江大学2007研] A .2rn 0exp G D a RT ν???=- ??? B .2rn 01exp 6G D a RT ν???=- ??? C .2rn 02exp G D a RT ν???=- ??? 【答案】A 3.下列有关固体中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东南大学2006研] A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存在着浓度梯度 B .空位扩散是指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从一个间隙跳到另一个间隙 C .晶界上点阵畸变较大,因而原子迁移阻力较大,所以比晶内的扩散系数要小 D .成分均匀的材料中也存在着扩散 【答案】D 4.912℃下的晶胞体积为0.02464nm ,而转变为晶胞晶体为 Fe α-Fe γ-0.0486nm ,在该温度单位质量转变为时,其体积( )。[哈尔滨工业大学Fe γ-Fe α-2007研] A .膨胀 B .收缩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答案】A

二、填空题 1.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是_________。在高温阶段和低温阶段,扩散系数较大的是_________。[天津大学2010研] 【答案】;低温阶段 0exp(/)D D Q RT =-2.线性高分子可反复使用,称为________塑料;交联高分子不能反复使用,称为________塑料。[北京工业大学2009研] 【答案】热塑性;热固性 3.从F -R 源模型考虑,金属沉淀强化后的屈服强度与沉淀相粒子平均间距L 的关 s σ系为_______。[江苏大学2005研] 【答案】s 1/L σ∝4.扩散第一定律中J 是________,D 是________,是________。[沈阳大d d c J D x =-d d c x 学2009研] 【答案】扩散流量;扩散系数;浓度梯度三、判断题 1.扩散的决定因素是浓度梯度,原子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北京工业大学2007研] 【答案】× 2.固态金属中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浓度梯度。( )[合肥工业大学2005研] 【答案】× 【解析】其驱动力为化学势梯度。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参考文本)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 划(参考文本)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499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参考文 本)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 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多种材料制成。 2.能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知道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不同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科学探究过程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2.能通过分析知道一些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之间的关系。 3.能通过观察物品的构成材料推断各材料的性能,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课前准备 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老师身上的穿戴分别是由什么制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丝绸、布、皮、橡胶、金属、塑料等)像这些我们称为“常见材料”(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新知 (一)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 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 当堂训练(一)看投影,辨认是什么材料? (二)、给常见材料分类 1、指导阅读教材有关材料分类的内容: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看教材40、41页对材料的分类) 3、小组合作把上面板书的教室里的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4、学生讨论汇报。 当堂训练(二):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三)、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吗?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发声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钢直尺1根、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薄铁皮1块、鼓、2粒豆子。 实验过程1钢直尺一端紧压桌面,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让直尺发声并指出直尺在振动。 2敲击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说出感觉。 3在鼓面上放2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观察到豆子在跳 动。 4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嗡嗡声,手摸音叉感到音叉在动, 将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水面,水面振动。 5将薄铁皮提在手中,由弱到强的抖动,观察到铁皮在振 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三块、火柴、积木块6个、蜡烛、小钉子、带盖的纸盒、小刀、胶带。 实验过程1用钉子把摞在一起的三张纸板中心扎一个小孔。 2在桌上放蜡烛,离蜡烛15厘米的位置竖立一张纸板并 用积木块使它站立。点燃蜡烛,通过小孔观察蜡烛的火 焰。 3用同样的方法放置第二块纸板。 4用同样的方法放置第三块纸板。 5移动任意一块纸板,看不到光线。 1分 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的。

新建街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手电筒1个、纸屏1个、鞋盒1个、硬纸板1块、卡纸1张、透明玻璃1块、半透明塑料1块、 水、牛奶、剪刀。 实验过程1让手电筒光对着装些水的玻璃杯照向后面的白色屏幕,观察屏幕。 2往水中倒些牛奶,充分搅拌成混浊液体,再用手电筒对 着照射,观察屏幕。 3再向水中加牛奶,直至液体变成全白为止,将手电筒照 向玻璃杯,观察屏幕。 4分别用手电筒照向鞋盒、硬纸板、卡纸、透明玻璃、半 透明玻璃纸,观察屏幕。 实验结论有些物体是透明的,有些物体是半透明的,有些物体是不透明的。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全部作业

(一)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及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画出立方晶系中(011),(312),[211],[211],[101],(101) 7, 画出六方晶系中(1120),(0110),(1012),(1100),(1012) 8.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9.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和(120)晶面。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123,(130),[211],[311]; a)立方晶系(421),()

10.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和(120)晶面。 11.计算面心立方结构(111)、(110)与(100)面的面密度和面间距。 12.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a)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b)六方晶系()2111, ()1101,() 3212,[2111],1213????。 13 在体心立方晶系中画出{111}晶面族的所有晶面。 14 画出<110>晶向族所有晶向

15.写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0001),()1120,()1100,()1210 16.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一个(110)晶面和一个[112]晶向。 17.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立方晶系(421),() 123,(130),[211],[311]; 18.计算晶格常数为a 的体心立方结构晶体中八面体间隙的大小。 19.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111)面上的[112]晶向。 20.已知某一面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为a ,请画出其晶胞模型并分别计算该晶体 的致密度、{111}晶面的面密度以及{110}晶面的面间距。 21.表示立方晶体的(123),[211],()012 22. 写出密排六方晶格中()1120,()1100,()1210[2111],1213???? 23. 画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 ,()0110,()1010,[2110],[1120] 2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的(1 1 1)晶面上画出[110]晶向 25 指出在一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八面体间隙的数目,并写出其中一个八 面体间隙的中心位置坐标。假设原子半径为r ,计算八面体间隙的半径。 26.画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1120,()1100,()1210 27.立方晶系中画出(010),(011),(111),(231),[231],[321] 29.计算晶格常数为a 的面心立方结构晶体中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的大小。(4分) 30.写出立方晶系{}110、{}123晶面族的所有等价面 31.立方晶胞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102,(112),(213)& ,[110], 32.六方晶系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2110),(1012),1210????,0111???? 33.写出立方晶系{}100、{}234晶面族的所有等价面 34.画出立方晶胞内(111),[112], 35.画出六方晶胞内(1011),[1123]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 材料的结构【圣才出品】

第1章材料的结构 1.1复习笔记 一、材料的结合方式 1.化学键 (1)定义 组成物质整体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2)分类 ①共价键 a.定义 同类原子或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互相接近时,原子之间不产生电子的转移,而是借共用电子对所产生的力结合,形成的键被称为共价键。 b.特点 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 ②离子键 a.定义 当两种电负性相差大的原子相互靠近时,其中电负性小的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电负性大的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两种离子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键被称为离子键。 b.特点 离子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③金属键 a.定义 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互相作用而结合形成的键称为金属键。 b.特点 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c.电子气理论 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是外层电子少,容易失去。当金属原子相互靠近时,其外层的价电子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为整个金属所共有,它们在整个金属内部运动,形成电子气。 ④范德瓦尔键 分子的一部分往往带正电荷,而另一部分往往带负电荷,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部位和另一分子的负电荷部位间,以微弱静电力相吸引,使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键,称为范德瓦尔键,又称分子键。 2.工程材料的键性 在实际的工程材料中,原子(或离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只有少数是以上四种键型的极端情况,大多数是这四种键型的过渡。如果以四种键为顶点,作个四面体,就可把工程材料的结合键范围示意在四面体上,如图1-1-1所示。

图1-1-1工程材料键性 二、晶体学基础 1.晶体与非晶体 (1)原子排列的三个等级(不考虑原子的结构缺陷) 无序排列,短程有序和长程有序。 (2)晶体 ①定义 物质的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称为晶体。 ②特点 a.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数值。 (3)非晶体 ①定义 在整体上是无序的,但原子间也靠化学键结合在一起,故在有限的小范围内观察还有一定规律,即近程有序,这样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②特点 a.非晶体不具有一定的熔点,它实质上是一种过冷的液体结构,往往被称为玻璃体。 b.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2.空间点阵 将晶体看成是无错排的理想晶体,忽略其物质性,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的无数几何点。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1.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一个_________及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生核;长大 2.三种典型的金属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原子的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001}1120 <>{110}111 【答案】;; {111}110 3.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叫_________。 【答案】铁素体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共晶转变 答:组成相图的两组元,在液相可无限互溶,而固态只能部分互溶,甚至完全不溶,当某一成分下的液相凝固时转化为一个成分减小和另一个成分增大的固相的转变。 2.位错的滑移 答:位错的运动方式最基本形式之一,在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通过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地作少量地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的。 3.珠光体 答:在Fe-Fe3C相图中,当发生γ→α+Fe3C转变时,转变产物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有两根左螺旋位错线,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它们无限靠拢时,总能量为多少? 答:由于位错的应变能与b2成正比,同号螺型位错的能量又都相同,因此其伯氏矢量b必然相同。若它们无限靠拢时,合并为伯氏矢量为2b的新位错,其总能量应为

4E1。但是,实际上此位错反应是无法进行的,因为合并后能量是增加的,何况同性相斥,两同号位错间的排斥力将不允许它们无限靠拢。 2.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答:(1)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由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而不能以一条线接界。这个规律被称为相区接触法则。 (2)在二元相图中,若是三相平衡,则三相区必为一水平线。 (3)如果两个恒温转变中有两个相同的相,则这两条水平线之间一定是由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 (4)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另一两相区,而不会进入单相区。 3.解释高聚物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细颈截面积保持基本不变的现象。 答:很多高聚物在塑性变形时往往会出现均匀变形的不稳定性。如将某一高聚物样品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开始时应力随应变线性增加,试样被均匀地拉长,过了屈服点后,在试样某个部位的应变突然比整体应变增加得更快,使原来均匀的截面变得不均匀,出现一个或几个细颈。继续变形时,颈缩区不断扩展,沿着试样长度方向不断延伸,直到整个试样的截面都均匀变细为止,在这一变形过程中应力几乎不变。这是因为超过屈服强度后,试样产生塑性变形,并在颈缩处出现了加工硬化。XRD分析证明,高聚物中的大分子无论是非晶态还是结晶态,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都逐渐发生沿外力方向的定向排列。由于键(主要是共价键)的方向性,在产生定向排列后发生了应变硬化。 4.若将一位错线的正向定义为原来的反向,此位错的伯氏矢量是否改变?位错的类型性质是否变化?一个位错环上各点位错类型是否相同? 答:由伯氏矢量回路来确定位错的伯氏矢量方法中得知,此位错的伯氏矢量将反向,但此位错的类型性质不变。根据位错线与伯氏矢量之间的夹角判断,若一个位错环的伯氏

(完整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的材料练习题答案A3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我们身边的材料练习题 30 班学号姓名成绩 一、让我来填一填。(16分) 1、我们身边常见的金属有铁、铝、铜、铅、金、银等。(写三个)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根据你的实验,把木材、塑料和金属三种材料按从硬到软的顺序 排列金属>木材>塑料或金属>塑料>木材。 4、我们知道的天然材料有木头、黏土、棉花、皮草。人工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纸、玻璃。(各写出两个) 5、纸片、木片、塑料、铁片这四种材料中吸水性最强的是纸片,韧性最好的是塑料,硬度最大的是铁片。 6、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木材、纸、玻璃、塑料等。 我们的自行车用到了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 7、砖瓦和陶瓷是用特殊的黏土烧制而成的。 8、在水中会沉的材料有金属、砖瓦、陶瓷; 造房子用的材料有砖瓦、玻璃、金属。 9、人们常用金属做锅、水壶等炊具,主要是因为它的导热性好。 10、塑料制品会造成污染,所以应尽可能重复利用。是循环利用标志。 二、让我来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25分) (×)1、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废纸变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3、有同学说纸相当便宜,我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4、铝合金是由铝和其它金属制成的,它比纯铝更硬。 (√)5、不同用途的纸具有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吸水的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和承受弯曲的性能等几个方面。 (×)6、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 (√)7、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8、一次性竹筷既方便卫生又环保,我们应该提倡使用它。 (√)9、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由两种以上的材料制成的。 (√)10、烧制瓷器的黏土与烧制砖的黏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吸水性也是不同的。(×)11、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百利而无一害。(×)12、大轮船是用金属制作的,它可以在水中航行而不会沉下去,所以金属在水中是会浮的。 (×)13、塑料袋结实、轻便,都可以用来包装食品。 (×)14、硬的材料掉到水里,都会沉。 (×)15、用塑料制成饮料瓶主要是利用它透明的特性。 (√)16、科学书的封面是用复合材料制成的。 (√)17、有颜色的塑料袋一般不能用来包装食品。 (√)18、材料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19、将金属棒放在热水中,过了一会它的上端热了,说明金属有传热性。(√)20、人们把木屑和木材的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大大节约了木材资源。(√)21、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同的现象,是因为纤维的分布不均、压制不够造成的。 (√)22、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23、复合材料具有单一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它的出现是科技的进步。(×)24、金属制品在水中一定是沉的。 (×)25、材料的发展历史是:石器—陶器—青铜器—塑料—铁器。 三、让我来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30分) (B)1、用下列材料做成实心物体放入水中,( )一定沉入水底. A、塑料 B、铁条 C、木头 (B)2、在窗户上装玻璃,是因为玻璃的()好。 A、硬度 B、透光性 C、透气性好 (B)3、制造飞机,更多使用的是() A、天然材料 B、复合材料 C、单一材料 D、金属材料(B)4、处理废旧物品的最好办法是()。 A、烧掉 B、回收再用 C、当垃圾扔掉(A)5、绸缎都是由()加工而成的。 A、蚕丝 B、棉花 C、人造纤维 (C )6、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A、导电性 B、光泽 C、延展性 (C )7、卫生间一般都铺瓷砖而不用木地板,其原因是()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第3版配套题库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第3版配套题库——才聪学习网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 五、简答题 六、综合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原子结构与键合 第2章固体结构 第3章晶体缺陷 第4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第6章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第7章二元系相图和合金的凝固与制备原理

第8章三元相图 第9章材料的亚稳态 第10章材料的功能特性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调幅分解的正确表述是()。[国防科技大学201 6年研] A.调幅分解是个自发分解过程,不需要形核功 B.调幅分解也是通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过程完成的 C.相图上成分位于固溶体分解线内的合金均可以产生调幅分解【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调幅分解属于连续的无核相变,其始于固溶体中的成分起伏,依靠上坡扩散时浓度差越来越大,最终使均匀固溶体变为不均匀固溶体,原固溶体以及新形成的两种固溶体的结构相

同;而钢中的相变大多属于有核相变型,始于结构起伏,相界面在相转变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2高温下晶粒正常长大时,晶界迁移将受到第二相颗粒的阻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研] A.第二相含量越多,颗粒越粗大,阻力越大 B.第二相含量越少,颗粒越粗大,阻力越大 C.第二相含量越多,颗粒越细小,阻力越大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通常,在第二相颗粒所占体积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颗粒越细,其数量越多,则晶界迁移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故晶粒长大速度随第二相颗粒的细化而减小。 3由两个不同成分的液相在恒温下转变为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应叫()。[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研] A.包晶反应 B.合晶反应 C.偏晶反应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常见的二元相图的反应式和图形特征,如下表所示: 表1

小学: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文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小学: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文 本)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 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铜钟、招呼、凤尾竹、孔雀舞、粗壮、蝴蝶”等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整理各民族的资料、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 (2)通过资源共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感受各个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难点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1.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一个_________及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生核;长大 2.三种典型的金属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原子的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1}110<>;{110}111<>;{0001}1120<> 3.碳溶解于α-Fe 中形成的固溶体叫_________。 【答案】铁素体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共晶转变 答:组成相图的两组元,在液相可无限互溶,而固态只能部分互溶,甚至完全不溶,当某一成分下的液相凝固时转化为一个成分减小和另一个成分增大的固相的转变。 2.位错的滑移 答:位错的运动方式最基本形式之一,在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通过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柏氏矢量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地作少量地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的。 3.珠光体 答:在Fe-Fe 3C 相图中,当发生γ→α+Fe 3C 转变时,转变产物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有两根左螺旋位错线,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它们无限靠拢时,总能量为多少?答:由于位错的应变能与b2成正比,同号螺型位错的能量又都相同,因此其伯氏矢量

b必然相同。若它们无限靠拢时,合并为伯氏矢量为2b的新位错,其总能量应为4E1。但是,实际上此位错反应是无法进行的,因为合并后能量是增加的,何况同性相斥,两同号位错间的排斥力将不允许它们无限靠拢。 2.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 答:(1)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由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而不能以一条线接界。这个规律被称为相区接触法则。 (2)在二元相图中,若是三相平衡,则三相区必为一水平线。 (3)如果两个恒温转变中有两个相同的相,则这两条水平线之间一定是由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 (4)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另一两相区,而不会进入单相区。 3.解释高聚物在单向拉伸过程中细颈截面积保持基本不变的现象。 答:很多高聚物在塑性变形时往往会出现均匀变形的不稳定性。如将某一高聚物样品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开始时应力随应变线性增加,试样被均匀地拉长,过了屈服点后,在试样某个部位的应变突然比整体应变增加得更快,使原来均匀的截面变得不均匀,出现一个或几个细颈。继续变形时,颈缩区不断扩展,沿着试样长度方向不断延伸,直到整个试样的截面都均匀变细为止,在这一变形过程中应力几乎不变。这是因为超过屈服强度后,试样产生塑性变形,并在颈缩处出现了加工硬化。XRD分析证明,高聚物中的大分子无论是非晶态还是结晶态,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都逐渐发生沿外力方向的定向排列。由于键(主要是共价键)的方向性,在产生定向排列后发生了应变硬化。 4.若将一位错线的正向定义为原来的反向,此位错的伯氏矢量是否改变?位错的类型性质是否变化?一个位错环上各点位错类型是否相同? 答:由伯氏矢量回路来确定位错的伯氏矢量方法中得知,此位错的伯氏矢量将反向,但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文档3篇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文档3篇Research Report document of small scientific project 编订:JinTai College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研究报告分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 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本文档根据研究报告内容要求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文档 2、篇章2: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文档 3、篇章3:科学课题小研究报告文档 探究科学课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启发钻研精神,下面就是 小泰为您收集整理的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章1: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文档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由“生命世界”、“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组成。在这三大领域中,“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的教学相对较难,特别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宇宙》单元,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天体星空的内容,由于宇宙天体与小学生的生活所处空间较远,加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受限等原因,学习理解时往往比较困难,故本单元教学难点多,学习效果差。对教师而言,由于教师对宇宙天体教学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与支撑,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本身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然受现行教学评价影响,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故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灌输代替学生自主探究和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这不仅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宇宙天体知识,感受到浩瀚宇宙无穷的魅力,而且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怕学情绪,继而影响到学生对探究宇宙的兴趣,与科学教学的根本目标相背离。如何改变这一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双怕”困局,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这一“双怕”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从教学内容看: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但其与我们 的生活时空差距大(相对而言,宇宙中的时空是宏观的、抽象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 1. 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条件。 2. 如果纯镍凝固时的最大过冷度与其熔点(tm=1453℃)的比值为0.18,试求其凝固驱动力。(ΔH=-18075J/mol) 3. 已知Cu的熔点tm=1083℃,熔化潜热Lm=1.88×103J/cm3,比表面能σ=1.44×105 J/cm3。(1)试计算Cu在853℃均匀形核时的临界晶核半径。(2)已知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密度为8.9g/cm3,求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 4. 试推导杰克逊(K.A.Jackson)方程 5. 铸件组织有何特点? 6. 液体金属凝固时都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7. 已知完全结晶的聚乙烯(PE)其密度为1.01g/cm3,低密度乙烯(LDPE)为0.92 g/cm3,而高密度乙烯(HDPE)为0.96 g/cm3,试计算在LDPE及HDPE中“资自由空间”的大小。8欲获得金属玻璃,为什么一般选用液相线很陡从而有较低共晶温度的二元系?9. 比较说明过冷度、临界过冷度、动态过冷度等概念的区别。 10.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11. 什么叫临界晶核?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12. 简述纯金属晶体长大的机制。13. 试分析单晶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14. 指出下列概念的错误之处,并改正。(1) 所谓过冷度,是指结晶时,在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的温度与熔点之差;而动态过冷度是指结晶过程中,实际液相的温度与熔点之差。(2) 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少,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3) 在任何温度下,液体金属中出现的最大结构起伏都是晶胚。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常见材料》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常见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常见材料》是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首课。它是一节集知识归纳性,探研操作性等于一体的科学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将学生由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可分为四个内容: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材料;给材料分类;讨论关于材料想研究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就儿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儿童的思维而,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但儿童的思维简单会导致研究方法的单一,这就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甚至较难区分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就开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2、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2、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室,初步感知材料 1、谈话:实验室里有些什么?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2、学生观察记录。 3、观察带来的玩具,说说玩具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4、汇报交流。 (从实验室的装置切入学习,不拘泥于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对玩具的研究是对实验室材料研究的补充,学生见到心爱的玩具有一种亲近感,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二)对材料进行分类 1、小组讨论:这些材料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从质地、重量、大小、沉浮等进行比较。 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材料的分类有所认识。 3、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我又重点强调以是否直接来自大自然为分类标准,并提示两种材料间的关系。 4、引导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再次组织学生对教室内的物品进行观察,针对具体物品,按材料的来源差异分辨构成物品的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科学学习提倡给学生动手做的大段的研究时间,而不能是通过教师反复讲、学生认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