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为金融学6套题)

行为金融学6套题)

行为金融学6套题)
行为金融学6套题)

一名词解释(5×4’)

1. 动量效应

2. 偏好反转

3. 框定依赖

4. 处置效应

5. 拇指法则

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至出现逆转的现象。

3. 框定依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4. 处置效应: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

5. 拇指法则: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二简答题(4×6’)

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

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

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

(1)对结果的先验概率;

(2)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

(3)对偶然性的误解;

(4)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

(5)有效性幻觉;

(6)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2. 简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的特征?

(1)封闭式基金溢价发行:当发起人募集封闭式基金时,基金往往溢价发行,其溢价幅度大约为10%;

(2)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从交易开始之后的约120天之内就会下降,其交易时折价超过10%,并且通常就一直保持折价交易;

(3)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幅波动,交易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

(4)当宣布封闭式基金清算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基金价格会显著上升,折价变小,但直到最终清算或转为开放式基金之前,仍会有小部分的折价留存下来。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

价值函数有如下四个特点:

(1)价值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

(2 价值函数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利得和损失,它是一条以参考点为原点,以收益为自变量的单调递增函数;

(3)价值函数呈S 型,即在面对利得时是凹函数,体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而在面对损失时是凸函数,体现出风险偏好的特征;

(4)价值函数在损失部分的曲线要陡于收益部分的曲线。

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

许多决策是在两种方案间的选择:维持现状,或者接受一个新的方案(新的方案在一些方面有利而在另一些方面不利)。如果将现状视为参考水平,那么决策者偏爱维持现状,因为盈利的诱惑力不足以抵消对损失的厌恶感。人们具有不愿意放弃现状下的资产的倾向,因为损失一项资产的痛苦程度大于得到一项资产的喜悦程度,所以个体行为者为了得到资产的“支付意愿”要小于因为放弃资产的“接受意愿”。

三论述题(2×12’)

1.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可能接受有效市场假说,还是拒绝有效市场假说?为什么?

2. 分别描述BSV、DHS、HS模型并比较。

1.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可能接受有效市场假说,还是拒绝有效市场假说?为什么?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可能拒绝有效市场假说。因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通常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总是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自己的投资判断非常正确,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那么,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得到关于某只股票的信息时,通常会认为自己先得到这条信息,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还没有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因此,根据有效市场的定义,他们更可能拒绝市场并不是非常有效的。

2. 分别描述BSV、DHS、HS模型并比较。

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代表性启发法使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而且代表性启发法使人们太过于使用小样本的形式进行推断,于是可能造成人们对某种类型信息过度反应。而保守主义使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反应不足。

DHS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自我归因偏差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HS模型把交易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在上述假设下,该模型将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统一归结为关于基本价值信息的逐渐扩散,而不包括其他的对投资者情感刺激和流动性交易的需要。

这三个模型的区别主要是将投资者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从而使得市场上投资者行为不同。另外,HS模型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交易者的作用机制上,而BSV和DHS主要把重点放在交易者的认知偏差方面。

四案例分析(2×16’)

1.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

自从1990年12月份,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成立以来,走过了差不多20年。而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也给广大的投资者带来了过多的欢喜和悲哀。而股票市场的造富效应,吸引了广大的投资者积极参与。截至2008年底,我国股票市场总共有上市公司1625家,股票市值总额超过12万亿,股票交易账户超过1亿户,2008年成交金额达到5831亿元。然而,股票市场的繁荣背后,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图1-2中的股票价格和上市公司加权每股收益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的股票价格的走势,与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的波动并不是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图1 上证综指与股票每股收益关系图

图1-3的数据表明,在我国股票市场出现的1996—1997,1999-2001和2005-2007的三波牛市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市场换手率升高,而在其他时段,换手率都呈现低迷的态势。

图2 上证综指与上证A股换手率关系图

在2005.4-2009.5期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疯狂的阶段。以我国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政策的提出为导火线,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国股市迎来了又一轮大好牛市。在经历了数年的萎靡不振之后,2006年至2007年中国股市峰回路转,一路飙升,期间,股票月收益率持续为正,投资者的股票收益持续上升,尤其是自2007年,上证综指从2700多点节节攀升,虽然年中经历了一次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在该年度还是一度突破6000点大关。而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深幅下调,最低上证综指达到1600多点,市值严重缩水,股票月收益率持续为负,投资者遭受严重亏损。进入2009年,股票指数呈现了单边上升的趋势。从图1-4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的股票指数的波动幅度非常剧烈,同时,通过成交金额的数据分析表明,作为参与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热情,却呈现与股票指数波动不对称的趋势。

图3 股票涨跌幅与成交金额关系图

问题:

基金汉盛-0.35 -23.90

基金裕阳-0.28 -18.31

基金兴华-0.23 -13.72

基金安顺-0.32 -21.78

基金金鑫-0.32 -24.61

基金汉兴-0.31 -25.06

基金兴和-0.32 -23.34

基金通乾-0.38 -27.83

基金科瑞-0.43 -27.22

基金银丰-0.37 -28.35

平均值-0.28 -19.78

由上表可以看出,截止2008年12月31日,33只基金的平均折价率为-19.78%,其中除国投瑞银瑞福进取为溢价37.75%外其余封闭式基金均存在折价现象,且除国投瑞银瑞福进取、大成优选、富国天丰强化收益、基金开元、基金金盛、基金裕泽、基金兴华外其余基金的折价率均高于-20%,其中基金丰和的折价率高达-29.13%。由此可见,我国封闭式基金也普遍存在着折价现象。

问题:

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封闭式基金折价这种现象?封闭式折价能否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基金的日常运作需要成本,如基金管理人的报酬、管理费用等。由于这些成本的存在,基金的市场价格应当低于其资产净值。如果管理费用太高或将来的投资组合管理达不到预期标准,则代理成本就可能导致基金折价。行为金融学学者认为,基金折价率的变化反映的是个人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由此认为具有相同投资者结构的投资品种,将会受到类似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一方面,封闭式基金发行上市时,由于新基金没有可供比较的历史经营记录;另一方面,为保证新基金的发行成功,基金发起人通常也要做大量的宣传,将基金未来的收入前景描述得极近完美,给投资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噪音交易者对封闭式基金会非常乐观,这种乐观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对基金未来业绩的理性预期,从而导致基金的过度交易,使基金的交易价格高于其资产净值,产生溢价。

试卷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5×4’)

1.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2. 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

3. 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4. 事后聪明偏差: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必然和明显的——而没有意识到对结果的回顾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使他们认为事件是很容易预测的,但人们无法说出是什么样的信息导致了结果的产生。

5. 信息瀑布:在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后,投资者的决策不依赖于自己的私人信号,这样,投资者的行为就没有对后面的观察者产生任何信息提示的作用。

二简答题(4×6’)

1. 锚定可导致哪些偏差?

(1)不充分调整。

(2)对联合和分离事件评估时的偏差。对联合事件评估的偏差普遍存在于按计划进行的工作中。一项工作的成功完成,如一个新产品的推出,由很多环节和部件所组成的,每一个环节和部件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即使每个环节成功的概率很高,但如果事件数量很大的话,成功的总概率会很小。

(3)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

2. 哪些因素导致了证实偏差?

(1)证据的模糊性。定式思维使我们根据先前的定型模式来解释模糊的信息。一个教师常常能把学生的问题或答案解释成有创造性的或是愚蠢的,他的解释往往根据他先前对该学生态度的假设。

(2)人们通过估计不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求证问题,人们经常假想出事件的相互关系,而它通常可能并不存在。幻想的相互关系在证实偏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对资料的选择性收集或审查。证实偏差的一种形式是“基于审查”和“基于假说”的过滤。根据当前假设能合理解释模糊数据时,人们倾向于“过滤处理”的后续资料,不恰当的用它们作进一步证明的证据。

3. 为什么过长的牛市可能会引起赌场资金效应?

(1)已经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未来的决策中会倾向于更加过度自信;

(2)已经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在损失时痛苦较小,因为赌本来自于赌场,如果在接下来的赌博中他输了,心里会认为这些钱本来就不是他的,他的痛苦就比较小,而且痛苦也容易被已获得收益所带来的愉悦感缓冲了;

(3)投资者在实现了收益后,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更大的投资活动,这时变得不再回避风险。

4. 噪音交易者与信息交易者不同的行为特征有哪些?

(1)错误地认为他们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技术分析师、股票经纪人或者经济顾问的一些虚假信息。

(2)对未来价格表现出过分主观的错误看法。

(3)对选择证券组合依据一种不正确的理论。

三论述题(2×12’)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羊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由于投资者盲目从众,自己不经过思考,或者由于环境与计算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的盲目决策,所以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违规的惩罚力度。信息是股票价格的

运行基础,是投资者据以决策的根本,真实、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将大大增加市场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违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增加违规者的违规成本,维护信息披露制度的秩序和权威。

(2)消除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股市。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的制度性缺陷,弥补纠正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角色,从制度、法律方面健全、规范证券市场,而不是过多地干预股价的涨跌,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跌。

(3)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通过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起到减少羊群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2.分别从传统和行为金融的角度解释企业的并购行为。

传统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公司通过并购,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少行业内公司的竞争费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这一点较好地解释了公司的横向并购活动。交易成本理论则认为,节约上下游公司间的交易成本是促使公司进行纵向并购的原因。

行为金融的观点:

(1)在购并活动中,对购并对象价值的衡量往往用托宾Q值来体现,托宾Q值为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代表这些股票资产的重置价值间的比率。托宾Q值既取决与公司的内在价值与相应的重置价值,又取决于人们对该公司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同时还会受到整个市场股票价格的整体水平的影响。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股票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其托宾Q值将趋于理性水平,但在一个非有效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以托宾Q值为依据进行公司价值估计必然会影响购并行为。

(2)经理人也具有真实人的特征,受认知、情绪和情感左右,并非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理性人,即使不存在代理问题,经理人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也会由于心理偏差致使并购决策受到影响。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往往是公司进行非理性、大规模购并的心理动因。

四案例分析(2×16’)

1 要点:

(1)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香港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市场的有效性反映的是市场对信息的效率,对于同一只股票其基本面的信息一样的,如果市场都是有效的,其在各市场上的价格应该都是一样的。

(2)导致A、H股价差的原因有:投资者学历、理性程度不同,中国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导致价值判断基准不同,市场环境、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不同等等。

2 要点:

(1)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会对其赎回产生负向影响,即排名越高,赎回率越低.因为基金净值排名越高说明该基金的经理选股能力强,应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申购越多,赎回将会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处置效应造成的,卖出盈利的,持有亏损的。

(2)影响因素还有市场行情、投资者的学历、经验和自信程度、国家的政策、基金费率、基金经理声誉等等。

试卷三

一名词解释(5×4’)

1. 享乐编辑

2. 代表性启发法

3. 保守主义偏差

4. 羊群行为

5. 隔离效应

1. 享乐编辑:人们通过对事件结果的重新编辑来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效益。

2. 代表性启发法: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做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3. 保守主义偏差:人们一旦形成某种观点或者预测,就会坚持下去,不轻易改变,不轻易接受新的信息。

4. 羊群行为: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信息的行为。

5. 隔离效应:即使某一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或即使他们不考虑所披露信息也能做出同样的决策,但人们依然愿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做出决策的倾向。

二简答题(4×6’)

1. 有效市场假说有哪些缺陷?

2.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

3. 描述人们对他们所面对的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价的三类账户。

4.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1. 有效市场假说有哪些缺陷?

答:有效市场假说的成立主要依赖于几个基本假定。假定一: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假定二:当有些投资者不完全理性时,这些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是互不相干的;假定三:即使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以相同的方式偏离于理性标准,竞争市场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也会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使资产价格回归基本价值;假定四:即使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价值的价格交易时,他的财富也将逐渐减少,以致不能在市场上生存。由以上几个假定可以看出,资本市场上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并且非理性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存在许多集聚的现象。同时他们有时也能获利,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消失,因此有效市场的缺陷主要在于其假设远远偏离现实。

2.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

(1)决策者的特征:生理、心理能力的有限性。主要包括搜索行为的有限性、计算的有限性、认知幻觉与框架效应、自我控制、不对称属性等。

(2)环境的复杂性: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决策环境的复杂性、社会传统与习惯等。

(3)自利与利他,人并非总是完全自利的有机组织,利他行为普遍存在。

(4)思考成本,人们就经济决策问题进行的思考是一种成本很高的活动。

(5)信息不完整与信息超载。

3. 描述人们对他们所面对的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价的三类账户。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通过三种心理账户对他们所面对的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价

(1)最小账户。仅仅与可选方案间的差异有关,而与各个方案的共同特性无关。

(2)局部账户。描述的是可选方案的结果与参考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个参考水平由决策的背景所决定。

(3)综合账户。从更广的类别对可选方案的得失进行评价。

4.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作为权重,对各个可能性收益的效用进行加权。然而实验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即与两个都是风险收益的情况相比,当其中一个是确定性的收益时,预期价值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会不同。

三论述题(2×12’)

1.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2. 假定你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你准备如何约束过度自信、过度乐观的CEO,以使他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股东创造财富?

1.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现实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处置效应很常见,表现为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在证券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只关注利好和能增强自信心的消息,采用短线的交易办法频繁交易,自¨投资卖自己并不了解的证券,一有价差就抛售持有股票。但事实证明,他们卖出的股票往往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另一面,投资者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和挫败感,防止自己判断失误的痛苦,在证券被套牢时,又不肯轻易卖出亏损证券。

2. 假定你是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你准备如何约束过度自信、过度乐观的CEO,以使他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股东创造财富?

(1) 对投资项目的选取与执行设立严格的程序;

(2) 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必须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才能进行投资;

(3) 不以主营业务收入等收入绝对指标作为评价CEO的标准,而应以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对指标进行评价;

(4) 对CEO进行长期的激励,如长期的期权激励。

四案例分析(2×16’)

1.我国居民为什么喜欢存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局面,见下表。

GDP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比较单位:亿元、%

年份GDP GDP增幅居民银行存款居民银行存款增幅

1997 78973.0 16.09 46279.8 20.14

1998 84402.3 6.87 53407.5 15.40

1999 89677.1 6.25 59621.8 11.64

2000 99214.6 10.64 64332.38 7.90

2001 109655.2 10.52 73762.43 14.69

2002 120332.7 9.74 86910.7 17.83

2003 135822.8 12.87 103617.7 19.22

2004 159878.3 17.71 119555.4 15.38

2005 183867.9 15.00 141051 17.98

2006 210871.0 14.69 161587.3 14.56

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2003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 10万亿元大关。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但消费却仍嫌不足,老百姓有钱不花,储蓄存款额年年看涨。如此巨额的居民储蓄量,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十分罕见的。

针对这种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朱德林、胡维熊总结了我国当前的存款结构四个特点:一是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手中;二是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三是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四是储蓄存款动机不同。而有的学者则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了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从反面来论证我国存款高增长的原因。蔡则祥、卢亚娟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导致我国的消费不足:第一,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收入结构严重失衡;第二,我国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消费总需求受到抑制;第三,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居民投资需求受到抑制。消费需求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居民存款量的高增幅。诚然,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其他的,诸如市场价格、通货膨胀、利率等也会对居民的储蓄产生一定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问题:

(1)在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你能否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指出我国居民储蓄高居不下的原因;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看,我国居民偏爱存款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根据Lopes提出了“安全,潜力和渴望理论(SP/A)”,在我国股市还不成熟,入市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居民会选择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即存款。

(2)根据禀赋效应,投资者害怕改变会造成损失,而给自己带来后悔,从而不愿意随意改变自己的资产组合,所以他们会一直偏爱于之前的选择——存款。

(3)我国居民会选择将大部分剩余收入用于存款这种理论上说不是很理性的方式可能还受到其心理因素的影响,总所周知,我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够完善,居民将大部分的钱用于流动性很强的存款可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

(2谈谈你会如何规划自己的投资组合及原因。

2.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与股票指数

我国的股票指数的波动幅度是远大于发达国家市场的股票指数的。而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股票市场的主力投资者主要为个人和基金。图1表明,股票指数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而新资金的加入,又进一步推高了股票价格。当然,随着指数的下跌,投资者却也纷纷采取了回避态度。

图1 我国股票市场新增开户数与上证指数对比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基金作为机构的主力,也对股票指数产生重大影响。图2说明,受熊市影响,人们对从事证券投资的开放式基金申购意愿很低,而在大牛市的后期,出现了居民的疯狂抢购行为。

图2 开放式基金的净申购额和上证指数的关系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是相当高的,但是这种高换手率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的态势。图12-2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投资者频繁的参与者股票交易,但是,投资者的交易热情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在股指上升期间呈现换手率上升的态势,而在熊市阶段,这又出现了下降趋势。股票指数和换手率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

图12-2 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交易换手率与股价指数关系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问题:

(1)投资者的股票买卖行为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从文章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投资者买卖行为与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趋势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只是投资者的买卖行为较股票指数的波动可能存在滞后性,另外这两者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关系。在股票价格指数上涨时,股票市场的新增开户数会跟着增加,而新增开户数的增加吸引新资金进入股市又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股价的上涨;在股票价格指数下降时,股票市场的新增开户数会跟着下降,而这又会导致股指进一步下跌。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净额、我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

(2)投资者产生上述行为的心理原因。

1)人们都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股价上涨时,人们认为他还会继续上涨,就会跟风买进,而这会引起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反之,在股价下降时,人们就会等待观望。

2)处置效应。人们习惯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保留亏损的股票。所以在股市上涨,人们赚了钱之后就会卖出股票,导致此时的换手率比较高。而在股市下跌时,人们则愿意持有手中亏损的股票,此时的股票换手率会下降。

3)羊群行为。人们在做决定时总是会受到舆论、媒体、周围的同事等的影响。他们经常会跟随别人的决策,这将会推动股票的大涨大跌。

4)损失厌恶。人们害怕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们厌恶损失,所以在损失发生时他们会尽量的不去实现这个损失。

(3)举例的分析,对你的投资策略有什么影响?

(3) 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1)对于自己的资产要进行组合投资,将一部分资产用于流动性、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另外一部分可以用于投资于股票、基金等。

2)对于股票投资,自己要有理性的分析,避免盲目的羊群行为,当大家都在讨论股市时你已经可以从股市撤出了。

3)过高的换手率会加大投资成本,股票的投资要重视公司的投资价值,不能有过重的投机心理

试卷四

一名词解释(5×4’)

1. 日历效应

2. 次比率性

3. 模糊厌恶

4. 股利迎合

5. 赌徒谬误

1. 日历效应: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投资收益率在不同的时间存在系统性的差异。

2. 次比率性:当概率比一定时,大概率对应的决策权重的比率小于小概率对应的权重比率。

3. 模糊厌恶:人们在熟悉的事情和不熟悉的事情之间更喜欢熟悉的那个,而回避选择不熟悉的事情去做。

4. 股利迎合:从投资者需求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管理者发放股利的动机。

5. 赌徒谬误:对于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

二简答题(4×6’)

1. 简述对预期效用进行修正的几种模型。

2. 羊群行为对证券市场有哪些影响?

3. 后悔厌恶和心理账户如何解释股利之谜?

4. 试分析投资者心理过程如何影响资产价格?

1. 简述对预期效用进行修正的几种模型。

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模型主要有四大类:

(1) 扩展性效用模型。该类模型的特点是针对同结果效应和同比率效应等,放松预期效用函数的线性特征,或对公理化假设进行重新表述。

(2) 预期比率模型。该模型用“弱可替代性”来取代“独立性”,并用两个线性函数之比表示一个期望值。

(3) 传递性效用模型。该类模型主要针对偏好反转问题,而放弃传递性公理,用效用偏差函数来描述偏好。

(4) 非可加性效用模型。这类模型主要针对埃尔斯伯格悖论,认为概率在其度量上是不可加的。

2. 羊群行为对证券市场有哪些影响?

(1)内幕信息得不到有效揭示。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这会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

(2)引起股价异常波动。羊群行为由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当许多基金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的股票时,对该股票的超额需求曲线将会向下倾斜,从而导致单个股票的价格大幅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3)引起价格泡沫其破灭。如果羊群行为超过某一限度,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过度反应的出现。在上升的市场中,盲目的追涨越过价值的限度,只能是制造泡沫;在下降的市场中,盲目的杀跌,只能是危机的加深。羊群行为经常被认为是产生资产价格无效率、反常变动、资产价格泡沫及其破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4)危害金融系统安全.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3. 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出售股票会引起更大的后悔,因为他们会设想本来可以不采取这一行动的。由于投资者一般都是后悔厌恶型的,所以他们偏好现金股利。

投资者对不同的账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避免损失的账户,他们表现为高风险厌恶;对于追求潜在收益的账户又表现为低风险厌恶,甚至是风险寻求。现实中,人们常常错误地将一些资金的价值估计的比另一些低。投资者会认为红利是真正的“所得”,是用来作为每年的生活基本开支的,而资本利得却是“意外之财”。股东要求分红是因为他们认为股价下跌是资本账户的损失,而公司取消分红则是红利账户的损失,而投资者将现金红利看作是保证安全的一项收入。因此,比较偏好股利。

4. 试分析投资者心理过程如何影响资产价格?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前者涉及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后者涉及情绪、人格、气质、意志等。认知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则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存在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或框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了一种反馈机制。如果这种反馈机制受到市场其他因素的激励或强化,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放大的所谓“自发性庞氏骗局”。

三论述题(2×12’)

1. 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1)乐观主义和证实偏差的存在。购买是建立在对某个公司或股票的肯定、积极的假定上:成长、成功、获利,它是在乐观主义指导下完成。一旦股票被购进,证实偏差使人们坚持以前建立的积极论点而过滤某些新闻。

(1)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对其赎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会对其赎回产生负向影响,即排名越高,赎回率越低.因为基金净值排名越高说明该基金的经理选股能力强,应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申购越多,赎回将会减少。

(2)请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解释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处置效应造成的,卖出盈利的,持有亏损的。

(3)影响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因素还有哪些?

影响因素还有市场行情、投资者的学历、经验和自信程度、国家的政策、基金费率、基金经理声誉等等。

2.分置改革中的对价为什么集中在10:3?

股权分置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改革的基本方法是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来换取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权,以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价”,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此次股改极具中国特色,股改双方力量极不均衡,占据优势的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提出补偿方案,话语权甚微的流通股股东若接受方案,则达成支付对价协议,若拒绝方案,则双方都不会得到任何利益,如此一来,股改的决策过程成为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间行为博弈过程。通过对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并已经产生了实际对价支付的1293家上市公司的对价统计发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东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折合成股份的话(流通股东每10股可以得到非流通股票的支付股数),剔除异常值,最高的达到33股,最少的只有0.07股,但是绝大多数对价比例在3股左右,上市公司的平均支付对价折合为2.999股,对价支付的均线显示基本与3股重合。这一结果与实验经济学中最后通牒实验0.3的均衡结果惊人一致。而且据统计数据显示,首批成功实施股改的3家试点公司,非流通股东支付给流通股东的对价分别为10股送2.15 股,10 股送3股和10股送3.1972股,平均为10股送3.1157股。而以后,不论是第2 批试点公司还是全面股改公司,股改公司的对价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具体见下面图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

股改配送比例表

问题:

(1)为什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

主要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时,四家公司的对价就在“10送3”左右,从而使得后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将其作为一个参考点,产生锚定效应,从而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大部分集中在“10 送3”水平

(2)你认为决定股改对价的内在客观影响因素应该有哪些?股改对价与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等因素是否应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决定股改对价的内在客观影响因素有非流通股的数量、市盈率、行业和成长性等。股改对价与公司规模、风险、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等因素应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是什么?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改对价的心理和行为因素是参考点依赖、框定依赖和锚定调整。

(4)从行为博弈的角度如何看待对价支付聚集于“10送3”的水平?

主要从公平偏好的角度进行分析

、试卷五

一名词解释(5×4’)

1. 动量效应

2. 孤立效应

3. 事后聪明

4. 禀赋效应

5. 反馈环

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孤立效应:为简化在不同选项中的选择,人们通常忽略各选项共有的部分而集中于它们之间相互有区别的部分,这一选择问题的方式可能引起不一致的偏好,使人们通常忽略选择中所共有的部分。

3. 事后聪明:在事件发生后,人们相信事件的发生是已经注定了的,不可能朝别的方向发展,自己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事情的结果。

4. 禀赋效应:人们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而感受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

5. 反馈环: 股价与投资者反应的相互作用。即投资者价值判断过程中的认知与情绪偏差会导致决策偏差,并进一步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的定价偏差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

二简答题(4×6’)

1. 后悔厌恶理论的三个核心定理是什么?

2. 均值方差模型有哪些局限?

3. 经理人比常人更容易过度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4. 投资组合中有哪些行为因素?

1. 后悔厌恶理论的三个核心定理是什么?

(1)胁迫情形下采取行动所引起的后悔比非胁迫情形下的后悔要轻微。

(2)没有做引起的后悔比做了错误的行动引起的后悔要轻微。

(3)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

2. 均值方差模型有哪些局限?

(1)理性人假设的局限。大量证据已经表明人带有非理性因素。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在投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投资者的情绪与收益之间存在必然联系;(2)投资者对待风险态度假设的局限。均值方差模型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其风险态度始终一致,即保守型的投资者不会同时是冒险型的投资者,但它无法解释“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

(3)风险度量的局限。MPT模型以方差或标准差度量风险,平等处理正离差与负离差,这与投资者对风险的真实心理感受相违背。

3. 经理人比常人更容易过度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1)人们在做复杂决策时容易过分相信自己能力,而在做简单决策时对自己的能力却没有把握。企业的决策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经理人做这类决策时容易过度自信;

(2)人都有自我归因的倾向,企业的经理人本来就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了,加上自我归因偏差的存在,那么就更有过度自信的倾向;

(3)在企业人才的选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无法对经理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自信心强的人通常更能受到关注,这种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使得过度自信的人更容易成为企业经理人。

4. 投资组合中有哪些行为因素?

(1)当投资者按照资产类别构建投资组合时,可供选择的各类资产在整个市场上的份额将会对资产组合的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

(2)在投资组合的全面风险(或者收益)预测方面,投资限制(比如说对某种资产的持有设置最高限度)的影响比标准的投资组合模型更为显著。这与投资者把这种限制当作一种投资建议是一致的;

(3)投资者对历史的收益状况有很大的反映,过去5年回报较高的股票,其持有量会相对的高一些;

(4)投资者行为惯性表现突出,对于一种新的基金,投资者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够完全调整过来。

三论述题(2×12’)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2. 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1. 羊群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还是非理性行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羊群行为现象的产生?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因为羊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心理因素。由于投资者盲目从众,自己不经过思考,或者由于环境与计算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的盲目决策,所以羊群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违规的惩罚力度。信息是股票价格的

运行基础,是投资者据以决策的根本,真实、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将大大增加市场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违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的惩罚力度,增加违规者的违规成本,维护信息披露制度的秩序和权威。

(二)消除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股市。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的制度性缺陷,弥补纠正这些缺陷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是,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角色,从制度、法律方面健全、规范证券市场,而不是过多地干预股价的涨跌,造成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涨跌。

(三)大力开展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通过投资者教育可以提高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认知偏差,起到减少羊群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2.从心理过程分析出售比购买要难得多的原因。

(1)乐观主义和证实偏差的存在。购买是建立在对某个公司或股票的肯定、积极的假定上:成长、成功、获利,它是在乐观主义指导下完成。一旦股票被购进,证实偏差使人们坚持以前建立的积极论点而过滤某些新闻。

(2)信息过载也阻碍出售的一个因素。各种信息载体—互联网、电视、报纸、电话,股评人士的意见、朋友的建议、内幕消息等等,承载着各种不同的信息,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尽管有利于投资者对问题的全面判断,但很可能加剧过载的问题。

(3)锚定效应的存在。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后,其对市场价格的预期常常受到三个数据信息的影响:股票曾经达到过的最高价位、自购买后的最高价和自己的购买价格。

(4)禀赋效应的存在。人们对于自己的物品,即使没有特别的逻辑或理由,总是分外珍惜。

(5)后悔厌恶心理的存在。出售意味着我们用实际行动设定了最终得分,一旦出售,这支股票如果回涨了就会令他无比的后悔。四案例分析(2×16’)

1.疯狂的普洱茶

一百多年前,云南运输以马帮为主的时代,茶商把一些劣质的或隔年报废的茶叶及茶碎末渥堆发酵后压成饼,低价卖给贫困的马锅头使用。因为便宜而且紧密好带,很适合随身携带饮用。通过马锅头的传播,又把普洱茶带到部分藏民地区,因为便宜,当地人用它来配酥油茶。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它一些不错的特点,如颜色、味道等,普洱茶的市场逐渐扩大,但是从来都没有形成过可以登堂入室的大气候。到了近代,随着马帮的消失,多数云南人已经不喝普洱茶了,甚至普洱人也不懂普洱茶,它主要的市场是销往内地部分藏区、广东、香港及遍布粤籍华侨的东南亚,在国产茶市场毫无地位。

2005年3月,思茅市茶叶节策划了被誉为有关普洱茶的最大的行为艺术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云南的一些茶商披蓑戴笠、牵马驼垛,扮演成马锅头的样子,沿着旧时的马帮进京的路线一路北上,声势浩大地率领120匹骡马驮着6吨优质普洱茶,于10月18日抵达北京。媒体对此争相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在这种炒作行为的带动下,普洱茶价格一步布走高,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2006年9月,昆明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的双绿牌宫廷散茶一百克茶叶以22万元被成功拍卖。

2007年3月,普洱茶价格开始增大飙升的力度,与2006年相比,猛涨3-5倍。老牌“大益7542”从2006年的4000多元一件涨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内三次提价的加速度。收藏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一块七子茶饼拍出160万元的天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顾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丁俊之说:“在芳村茶叶市场卖茶叶的,3年前几乎全部骑自行车,现在一辆辆宝马车停在档口。”“普洱茶成了神话,普洱茶成了钞票印刷机!”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在博客里面的这句话,道出当时茶叶市场排山倒海的“普洱热”。

2005年到2007年期间,一个游客如果去云南,毫无例外地会从各色人等、各种信息渠道听到千篇一律的令人耳热心动的财富说教:陈年普洱茶“比黄金还贵”,是“能喝的古董”;一块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已经和本田车差不多;在香港的一些茶行里,不经意拿出的一片茶砖就能换来一辆奔驰车。

这期间,许多茶厂玩起了对倒游戏。以每公斤100元的价格,将普洱茶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却并不主动推销这些产品,而是等待茶厂“回收”,回收的价格可能是200元、300元甚至500元。这样,在普通散户看来,普洱茶的价格似乎节节攀升,其实交易只在庄家内部对倒而已,一些按捺不住的散户就会高价抢入。在普洱茶价格疯狂蹿升的日子里,一些大茶行的员工们需要做的事就是一天去昆明茶市看一次价格,彼此谁也不敢出手卖货,剩下的时间就是整天沉浸在发大财的美梦中不能自拔……在当时全国数千万的“普

迷”心目中,普洱茶已经具备了和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之类的高档奢侈品一样的全球性名贵地位和身份特征,甚至有人产生了拜物教徒的幻觉。

面对疯涨的普洱茶,茶商们的“抢新”行动异常疯狂。4月份是收春茶的季节,全国各地的茶商蜂拥到云南抢货,而云南本地各大茶厂也派人到茶山争抢原料“茶菁”。一大早,五六个采茶人同时爬上一棵茶树采摘,收茶人在树下或坐或站,焦急地等待春芽被摘下来。普洱茶市场疯狂的程度可以从买茶的方式略见一斑,那就是,茶叶还没有发芽的时候就已经付钱了!很多茶商冬天就跑到茶农家里收购茶叶,而这时的茶叶甚至还看不到一点新芽的踪影,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装着现金,睡在茶农家里,等待着树上的春芽。

2007年下半年,大崩盘开始了,普洱茶价格持续下滑,2008年普洱茶毛茶价格仅为头年上半年的1/6,普洱茶毛茶价格从2007

年4月的每吨六万多元跌到2008年的一万多元。有业内人士估算,此轮价格的“雪崩”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凭空蒸发了150亿元左右。“今年的普洱茶太恐怖。”一位茶商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刚睡醒就是9500元了。”

时至2009年,在昆明、西双版纳、思茅、宁洱等地,往日的过度喧嚣都已经终止。尽管外地游客每天还要被导游强制性的引导到大大小小的茶行购物,宣讲普洱茶的种种诱人之处,但那些人为附着在一种普通植物饮料身上的不着边际的大话、神话已经无人认同,它的基本消费品功能重回正位,投资品功能逐渐被世人淡忘。

问题:

(1)哪些力量共同推动了普洱茶泡沫的形成?在普洱茶泡沫中,人们存在怎样的非理性行为?

(1)推动普洱茶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媒体炒作;2)茶商的羊群行为;3)购买者的投机心理以及非理性预期;4)专家内部的对倒行为;5)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人们存在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1)羊群行为,受媒体炒作等因素的影响,收藏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卖掉宝马车收购普洱茶;2)非理性预期,在普洱茶价格疯狂蹿升的日子里,茶行彼此谁也不敢出手卖货,剩下的时间就是整天沉浸在发大财的美梦中不能自拔;3)投机行为,面对疯涨的普洱茶,茶商们的“抢新”行动异常疯狂。

(2)中国的普洱茶热潮与16时机的荷兰郁金香热潮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1)两者都是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而引起的市场泡沫,最终都以泡沫的破灭告终。2)投资者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丧失都在两次泡沫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同点:相对于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而言,在普洱茶泡沫的形成过程中媒体炒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在中国,类似于普洱茶的投资热潮还有兰花、冬虫夏草、和田玉等,请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各种热潮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怎样才能理性诱导人们对实物的投资?

人们在对实物进行投资时,人们应该清楚该实物的投资价值以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对其进行投资前要对该实物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投资者在对实物投资时切忌盲目听从媒体宣传,避免严重的投机心理。

2.Klahr 需要一个心理医生1[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福罗里达州工作的数学教师Melvin Klahr 就对斯特德曼基金公司的互助基金进行了投资,但投资收益率十分不理想。到1974年底,他的基金头寸是1000美元,而到1997年6月,他的头寸价值却缩水成了434美元,不足1974年的一半。如果在1974年,他把1000美元投资在平均资本增值的基金上,那么他现在持有的头寸价值就可以增长到原来的29倍,达到29000美元。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他为什么没有卖出斯特德曼互助基金而购买其他的基金或股票等投资品呢?Klahr 先生说:“因为我很愚蠢……每次我想卖掉时,噢,我想可能会上涨一点。”事实上,该基金也确实有过上涨,1997年1月,斯特德曼工业基金和联合基金分别上涨了13.6%和14.7%,但上涨的时候他更加等待基金能够上涨更多一些,他渴望在关闭头寸前将其亏损扳平。因此,

他始终没有卖掉互助基金的头寸。当Klahr意识到不愿意卖出持有的斯特德曼的头寸是不理智的时候,他说:“可能我并不需要一个金融策划者,而是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问题:

(1) Klahr为什么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什么?该偏差有什么特点?

Klahr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是因为互助基金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参考点依赖导致的损失厌恶。

(2)试分析这种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人的投资决策。

这种心理特征会使投资者在损失时寻求风险,而盈利时厌恶风险,出现处置效

试卷六

一名词解释(4×5’)

1. 股票的规模效应

2. 框定依赖

3. 事后聪明偏差

4. 羊群行为

5. 惯性投资策略

1. 股票的规模效应:股票的总收益率和风险调节后的收益率都与公司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2. 框定依赖: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3. 事后聪明偏差: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相对必然和明显的——而没有意识到对结果的回顾会影响人们的判断,使他们认为事件是很容易预测的,但人们无法说出是什么样的信息导致了结果的产生。

4. 羊群行为: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信息的行为。

5. 惯性投资策略:利用动量效应所表现的股票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粘性,预测价格的持续走势从而进行投资操作的策略。

二简答题(3×8’)

1. 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风险约束?

2.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3. 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有哪些特点?

4. 投资者如何进行理性地选股?

1. 市场中的套利存在哪些风险约束?

(1)基本面风险。主要包括股票价格的不可预测性风险和不存在完美替代资产的风险。

(2)市场风险。股票价格从与价值偏离到与价值一致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

(3)模型风险。人们越来越依靠金融模型来进行资产定价,但是模型可能本身存在风险,且驱动复杂的金融市场的是人,而不是数学。

2.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作为权重,对各个可能性收益的效用进行加权。然而实验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更多的权重。即与两个都是风险收益的情况相比,当其中一个是确定性的收益时,预期价值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会不同。

3. 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有哪些特点?

决策权重函数具有以下特点:

(1)小概率事件的高估及其劣可加性;

(2)次确定性,即各互补概率事件决策权重之和小于确定性事件的决策权重;

(3)次比率性,当概率比一定时,大概率对应的决策权重的比率小于小概率对应的权重比率;

(4)端点性质不良,逼近确定性事件的边界,属于概率评价中的突变范围,决策权重常常被忽视或放大。

4. 投资者如何进行理性地选股?

(1)企业准则:业务简明易懂、贯穿始终的经营历史、令人满意的长期发展前景。

(2)管理准则:管理者的理性行为、坦诚、避免惯例驱使。

(3)财务准则:集中于权益资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收益,寻找经营利润率高的公司的股票,对每一元的留存收益,确认公司已经产生出至少1元的市场价值。

(4)市场准则: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进。

三论述题(2×15’)

1. 试用前景理论解释处置效应.

2.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1. 试用前景理论解释处置效应.

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后,购买价格就成为其决策的参考点。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会导致投资的收益或损失。在收益区域或损失区域都存在价格上涨和下降两种可能,根据价值函数的特点,两个区域上,价格上涨或下降,也就是收益增加或减少,导致价值的不等额变化,基于这种价值取向,于是人们在两个区域做出不同的选择。以股票买价为参考点,在收益区域,由于曲线的凹性,股票未来价格同等金额的涨或跌所引起的价值变化是不相同的,收益下降所带来的价值下降大于收益上升带来的价值上升,为了避免价格下降带来的恐惧,于是人们倾向于卖掉股票;相反,在损失区域,由于曲线的凸性,收益上升所带来的价值上升大于收益下降带来的价值下降,于是人们倾向于持有股票等待价格的上涨。

2.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证券市场异象,为什么会出现?谈谈自己的观点。

现实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处置效应很常见,表现为投资者在风险投资时,急于卖出赢利的资产,而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资产。许多投资者得到蝇头小利就卖出手中的证券,却长期持有套牢的证券。

在证券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只关注利好和能增强自信心的消息,采用短线的交易办法频繁交易,自¨投资卖自己并不了解的证券,一有价差就抛售持有股票。但事实证明,他们卖出的股票往往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另一面,投资者为了避免资产损失带来的后悔和挫败感,防止自己判断失误的痛苦,在证券被套牢时,又不肯轻易卖出亏损证券。

四案例分析(1×26’)

1.我国的A股和H股的差价

A股与H股价差 ,是指同一家中国上市公司的A股和 H股存在不同价格的现象。在2006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中,自2007年5月印花税调整股票市场经历了大跌之后,A股市场在2007年6月再度大幅上涨,上证指数创下了6100多点的历史新高,而香港恒生指数也创下了21900多点的新高,但是,在两地上市的我国公司在现阶段基本出现了该公司H股价格远低于与A股的现象,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A股和H股指数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不同的股票的A股和H股在不同的时间,却出现了不同的差价。见下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