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子行三十七颂(智学法师译注)

佛子行三十七颂(智学法师译注)

佛子行三十七颂

无著造智学法师译注

A、尊见诸法无去来,然唯勤行利众生;故于胜师及观音,愿恒三门作礼敬!(归敬颂─赞礼上师及本尊)

您们虽已亲见了诸法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真相﹞,但为了众生的利益却在一味地精进不懈着;﹝因此,﹞对于﹝具备这种特质的﹞胜妙上师以及怙主观世音菩萨,﹝我要﹞以身、语、意三门恒常不断地恭敬顶礼!

B、利乐之源正觉佛,从修正法而出生;修法复须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作颂因由)

那些﹝自他﹞利乐的出生之处——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们,他们都是从修持胜妙的正法而得以出生的;另外,﹝要想修持正法,﹞又须凭靠明了那实修的方法,因此,﹝以下我﹞要讲一讲佛子们所应实践的﹝内容﹞。

1、此生幸得暇满船,须渡自他出有海;故应昼夜不散惰,闻思修是佛子行。(道前基础1?暇满义大)

暇满﹝人身的﹞大船是﹝非常﹞难得的。在这﹝有幸﹞获得的时侯,为了﹝设法﹞让自、他都能渡过轮回之海,因此,﹝我们应该﹞昼夜都无所散乱、无所怠惰地听闻、思维、实修﹝佛法﹞,﹝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贪爱亲方如水动,瞋憎怨方似火燃,忘取舍痴具暗冥,故弃家乡佛子行。(道前基础2?背井离乡)

﹝身处家乡的时侯,﹞对于亲方,贪爱就像水荡﹝潮涌﹞一般﹝使人心潮澎湃、思绪难平﹞;﹝而﹞对于怨方,瞋憎﹝则又﹞像燃烧的火焰一样﹝使人焦灼不安、坐卧难宁﹞;﹝在既不贪也不瞋、既不取亦不舍﹞﹝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的时侯,﹞﹝但那﹞忘失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取舍原则的愚痴,﹝却又﹞具有暗冥﹝无知﹞的特质。﹝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抛弃﹝容易引起三毒烦恼的﹞故乡亲里,﹝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弃恶境故惑渐减,无散乱故善自增,心澄于法起定见,故依静处佛子行。(道前基础3?栖身静处)

﹝倘若栖身在幽寂的静处,﹞由于﹝那是﹞抛弃了邪恶的地方,因而,烦恼也就会﹝渐渐地﹞减弱下去了;﹝栖身在幽寂的静处,﹞由于没有了散乱,因而,善行也就会自然地增长起来了;﹝另外,由于境能澄心,所以﹞﹝心识也会变得澄明起来,﹞由于心识的澄明,因而,对「法」就会﹝很容易﹞生起确定的认识。﹝由此可见,﹞住锡在﹝具有以上优点的﹞静处,﹝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4、久伴亲友还别离,勤聚之财终捐弃,识客尚遗身宅去,故舍现世佛子行。(道前基础4?心舍现世)

长期相伴相随的亲眷、知交﹝最终都会阴阳相隔﹞各各分离;﹝那个时侯﹞﹝那

些凭靠无量血汗才﹞辛勤造就的财富,﹝却也不得不恋恋不舍地﹞丢在身后﹝而孤孤单单地踽踽独去﹞;﹝当大限降临的时侯,﹞心识这位﹝漂泊于生死的匆匆﹞过客﹝最后﹞连身体这座客房也要﹝无情地﹞抛开。﹝由此可见,﹞﹝一味地贪图今生暂时的利乐,﹞﹝实在毫无意义,﹞﹝因而,我们要﹞心舍现世,﹝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5、伴彼若使三毒增,且损闻思实修事,令丧慈悲斯恶友,断然弃之佛子行。(道前基础5?抛弃恶友)

假如和某人相伴相随不但会增长﹝我们的﹞三毒﹝烦恼﹞,并且,还会使闻、思、修的﹝佛法正﹞事变得衰弱下去,那么﹝这时﹞﹝我们就应该断然决然地﹞抛弃这种能令﹝自己﹞丧失﹝功德和﹞慈悲的恶友,﹝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6、依之若令过渐尽,功德更犹初月增,于此善士当爱重,尤胜己身佛子行。(道前基础6?亲近善士)

假如和某人相依相靠不但会使﹝我们的﹞过错﹝渐渐地﹞消失殆尽,而且还会使﹝我们的﹞功德,像上弦的月亮一样﹝迅速地﹞增长起来。对于具有这种特质的胜妙善知识,﹝我们﹞应该﹝把他﹞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要爱重,﹝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7、自身尚系轮回狱,世间神祇能救谁?故当归依不虚之,胜妙三宝佛子行。(入佛教门?归依三宝)

自己也还尚被系缚在轮回的牢狱之中,类似这样的世间神祗,﹝他们到底又真正﹞能救得了谁呢?因此,对那归依了他却不会蒙骗﹝我们﹞的稀有胜妙的三宝去求救护,﹝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8、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是恶业果;故纵遭遇命难缘,终不作恶佛子行。(共下士道?弃恶向善)

那些极端难忍的恶趣之苦,释迦牟尼佛说:﹝那﹞是﹝出于﹞恶业的果报。因此,无论在任何时侯,就算是丢了性命,也绝不去作恶业,﹝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9、三有乐如草头露,是须臾顷坏灭法;故于不变解脱果,力追求是佛子行。(共中士道?厌有求脱)

「三有」的快乐,就像那草头的露珠一样,具有稍纵即逝的属性;﹝因此,励力﹞追求永不变坏的胜妙解脱之果,﹝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0、无始时来悯我者,母等若苦我乐何?故为度诸无边众,而发菩提佛子行。(上士道?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1─传自金洲)

﹝那﹞从无始时来,就对我怀有爱悯之心者,假如这些﹝大恩老﹞母们﹝仍在深陷﹞痛苦的话,那么,我独独自乐又能用来做些什么呢?因此,为了度脱无边的众生而来发起﹝宝贵的﹞菩提心,﹝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1、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将自乐与他苦,真心相换佛子行。

(上士道?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2─传自寂天)

﹝所有﹞无余的痛苦,都是从贪求自乐而引起的;而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却是从利他的情怀中产生的。因此,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的那些痛苦真心实意地进行交换,﹝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2、彼纵因贪亲夺尽,或令人夺尽吾宝,犹将身财三世善,回向于彼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1?不以八法之「失」故舍)就算有些人因为巨大的贪念,﹝而亲身﹞夺尽或令人﹝间接﹞夺尽了我所有的财产,﹝在此情形之下,﹞但我还是要把身体、受用以及那些三世的善根﹝都再﹞回向给他们,﹝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3、我身虽无少过咎,他人竟来断吾首,于彼还以难忍悲,愿代其罪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2?不以八法之「苦」故舍)

虽然自己没有丝毫的过错,但有人竟来砍杀我的头颅,﹝即便是这样,﹞我却还﹝更要﹞以﹝难忍的﹞悲悯之心,﹝发愿﹞将那人的那些恶业﹝之报﹞,都拿到自己﹝身上来代受﹞,(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4、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以深慈爱心,而赞他德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3?不以八法之「毁」故舍)

即便有些人对我用各种不中听的话语,甚至是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广大范围之内﹞到处宣扬,但我更要以﹝深深的﹞慈爱之心,来称赞那些人﹝确实具有﹞的﹝某些﹞功德,﹝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5、纵人于众集会中,攻吾隐私出恶言,于彼还以益友想,而恭敬礼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4?不以八法之「讥」故舍)

在多人集会的场合之中,就算有些人﹝极力地﹞攻击我的隐私、并说些难听的坏话,对于这些人,﹝我却更要﹞以「﹝彼为﹞益友」的想法,而来向他们恭敬地鞠躬致意,﹝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6、视若己子所爱人,彼纵待我似寇仇,还如母对重病儿,倍爱怜之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5?不以忘恩故舍)

曾经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养育、栽培过的某人,就算他把我看成是仇敌﹝一样欺凌、虐待﹞,﹝对于这种恩将仇报的恶人,﹞﹝但我还是要报怨以德,﹞而像慈母对待﹝因﹞患病﹝而变得邪恶﹞的儿子一样,而加倍地﹝关心和﹞爱怜他,﹝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7、同等或诸寒微士,纵以傲慢屡欺凌,我还敬彼如上师,愿恒顶戴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不以欺凌故舍)

﹝那些地位﹞和自己同等或者﹝地位﹞更加低下之人,即便﹝他们﹞以傲慢之心而﹝屡屡地﹞欺凌﹝我﹞,但﹝我﹞却要像﹝礼遇﹞上师那样,而恭敬地奉于自己的顶心之上。﹝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8、纵难过活常被欺,复遭重病及魔侵,我犹愿代众生苦,且无怯懦佛子行。(远五毒1?不疑不怯所行─代苦)

就算是生活窘迫,而且还经常被人﹝无端地奚落﹞欺凌;就算是﹝自己不幸﹞罹患了极重的疾病,并遭到了鬼魅的侵扰。﹝在这众苦交煎的时刻,﹞但我更要﹝发愿﹞将所有众生的苦难都拿﹝来背负﹞到自己﹝孱弱﹞的身躯之上而﹝毫﹞无怯懦﹝之感﹞。﹝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19、纵负盛名众人敬,财宝量齐多闻天,由见荣华无实义,而无骄慢佛子行。(远五毒2?戒满离慢)

就算﹝自己﹞声名广播且被很多众生﹝恭敬﹞顶戴;就算﹝自己﹞获得了犹如多闻天王一般﹝众多﹞的财宝,但由于见到了三有的财富﹝其实也﹞没有真正的要意,而因此无诸骄慢、自满之心,﹝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0、倘若未伏自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故应速以慈悲军,降伏己心佛子行。(远五毒3?降伏瞋恚)

假如尚未降伏自己的瞋恚之敌,那么,就算我们﹝看似﹞降伏了外在的仇敌,﹝但他们后来却更﹞会﹝变本加厉地﹞增盛起来。因此,﹝我们应该﹞动用慈悲的大军,﹝而来彻底地﹞降伏自己的身心4,﹝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1、五欲本质如盐水,任几受用渴转增,故于令生贪着物,顿然舍是佛子行。(远五毒4?舍弃贪着)

五欲的德能,﹝或者说五欲的暂时益处,﹞﹝其实﹞就像﹝那咸咸的﹞盐水一样﹝虽然看似能够解渴,﹞﹝但﹞无论怎样受用它们,﹝到头来,﹞﹝却只会使我们的﹞贪爱越发地增盛起来。因此,对于那些﹝能令自己﹞产生贪着的人、事、物,而去顿然﹝决然地﹞舍弃它﹝他﹞们,﹝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性本离戏论边,知已当于二取相,不作意是佛子行。(远五毒5?禅定位对治愚痴A─修唯心定)

﹝眼前的﹞这些如此这般显现着的境相,﹝其实,﹞﹝都不过﹞是自心﹝的幻变﹞罢了;﹝而﹞自心的本性,﹝却﹞本来就是远离有为戏论之边的。在认识到这种真理之后,﹝我们﹞就不应再﹝骑驴找驴般地﹞在那些能、所﹝二取的﹞表相上﹝空绕着圈子﹞苦思冥想了,﹝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3、设若会遇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虽见美丽不执实,且断彼贪佛子行。(远五毒5?后得位对治愚痴B1─于乐境修如幻行)

当﹝我们有幸﹞碰到了令人悦意的境遇,﹝须知,它也只是﹞犹如夏季的彩虹所显出的美丽一般。﹝面对这种悦意之境,﹞但却不视为真实,并﹝因此而﹞断除﹝对它的﹞贪着,﹝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4、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徒增恼,故于遭受违缘时,当视为妄佛子行。(远五毒5?后得位对治愚痴B2─于苦境修如幻行)

各种各样的痛苦,﹝其实,﹞都是像梦中﹝梦出﹞的儿子﹝又在梦中﹞死去了一样﹝虚妄不实﹞;﹝而愚迷的凡夫们,﹞﹝却﹞将虚妄的幻相﹝错误地﹞执以为实了,因此,就﹝雪上加霜般地﹞﹝徒增了无量心灵的﹞疲惫和忧恼。由此可见,

当﹝我们﹞遭受﹝各种﹞不顺缘时,应﹝把它们﹞看成是虚妄的,﹝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5、求觉尚须舍自身,更况一切身外物,是故当勤行布施,而不望报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1─布施)

假如为了求得菩提觉悟﹝在必要的时侯﹞﹝甚至﹞连身体也都须割舍的话,那么,至于外在的﹝那些粗浮﹞物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因此,﹝我们应该﹞去做不希望﹝别人﹞回报以及﹝来生﹞果报的布施,﹝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6、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利他留笑柄;故于三有不希求,而勤护戒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2─持戒)

对于无戒者而言,假如﹝他们﹞连自利都不会获得成功的话,那么,若欲成办利他之事就﹝实在﹞是可笑之处了。因此,﹝我们应该﹞去守不以希求三有﹝人天安乐﹞作为目的的戒律,﹝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7、于求善福诸佛子,怨害犹如大宝藏;故于怨害舍怨心,而修安忍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3─安忍)

对于希望求得善行之福的佛子而言,所有能作危害的﹝人、事、物﹞﹝由于能锻炼我们修习成佛的正因——﹞﹝安忍波罗蜜多,所以怨害﹞﹝其实﹞就像是大宝库藏一样﹝珍贵﹞,因此,﹝我们应该﹞去修对所有﹝怨害﹞都无所怨尤的安忍,﹝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28、唯求自利二乘人,犹见勤如救头燃;故为利生启德源,而发精进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4─精进)

假如唯求成办自利的声闻、缘觉﹝种性的修行人﹞,也还犹把精进看作「如救头燃」一般,那么,﹝对于自许为「大乘」的菩萨们而言﹞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而发起﹝作为﹞功德生处的精进,﹝有关这一点儿,﹞﹝就﹞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了﹞。

29、以具寂止之胜观,能尽摧灭诸烦恼;知已当越四无色,而修禅定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5─禅定)

透过具备寂止的胜观,能够彻底地摧灭﹝所有的﹞烦恼。在了解了这层道理之后,去修真正超越「四无色定」的禅定,﹝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0、无慧善导前五度,圆满菩提不能成;故应具巧离三轮,而修胜慧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6─胜慧)

若无般若胜慧﹝而仅﹞以﹝前﹞五度,是不能获得圆满菩提的。因此,去修具备善巧方便且不妄思「三轮」的﹝清净﹞胜慧,﹝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1、若未深究自迷谬,道貌岸然非法成;故于己妄恒观已,而力断之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1?自断己谬)

假若未曾自观己谬,那么,就有可能以修行人的样子去做不合佛法的事情。因此,相续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迷谬而﹝设法极力地﹞断除﹝它﹞,﹝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2、因惑说他佛子过,徒然减损自功德;故于已入大乘者,不道彼过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2?不道彼过)

倘若由于烦恼的缘故而去谈说其它佛子的「过错」,那么,自己本身﹝的功德﹞就会﹝因此而﹞变得衰弱下去。因此,﹝我们应该﹞不去谈说已入大乘者的「过错」,﹝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3、利敬能使互争执,且损闻思实修事;故于亲友施主家,力断其贪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3?不贪友家)

﹝当我们身处亲友、施主之家的时侯,﹞由于利敬的缘故,不但会使互起争执,而且还会使闻、思、修的﹝佛法正﹞事变得衰弱下去。因此,断除对亲友、施主之家的贪着,﹝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4、粗恶言词乱人心,且损佛子诸行仪,故于他人不悦语,当力断之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4?戒除恶口)

粗恶的言词

不但会搅乱别人的心情,而且,还会损伤佛子的行仪,因此,﹝我们应该﹞抛弃他人所不悦意的粗言恶语,﹝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5、烦恼成习则难治,念知士当持对治,贪等烦恼初萌时,即速灭之佛子行。(佛子当力行者?速灭烦恼)

假如烦恼﹝由于反复串习而﹞已成习惯,那么,再试图以﹝相应的﹞对治方法去设法挽回它就是很难做到的了,因此,﹝那些具有﹞正念、正知的人们应该拿起对治的武器在贪等烦恼刚刚萌生的当下,就﹝应该迅速地﹞摧灭它,﹝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6、总之何处行何事,皆当观心处何状;恒具正念与正知,而办利他佛子行。(总括前文?观心利生)

总而言之,无论身处何地﹝或者﹞以﹝行住坐卧的何种﹞威仪作何﹝事情﹞,﹝我们﹞都应﹝觉知到﹞自心﹝究竟处在﹞怎样的状况。透过具备﹝这种﹞正念与正知而相续不断地成办利他之事,﹝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37、如此勤修所生善,为除无边众生苦,而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结行?回向所作善根)

透过三轮﹝体空﹞的清静胜慧,为了剔除无边众生的痛苦将按上述方法而勤修来的善行回向菩提,﹝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结分:

A、我依经续与论典,及随众贤所说义,为欲求学佛道者,撰佛子行卅七颂。﹝我是﹞遵循着显经、密续与﹝具量﹞论典以及贤者们的教言,而为欲学佛子道者

﹝归纳﹞撰写了佛子们的三十七种实践﹝内容﹞。

B、才智羸劣乏习故,不擅硕学所喜辞;然依经教及圣言,佛子行颂应无谬。由于才智羸劣而学问匮乏,因此,﹝我并﹞不擅长硕学者所喜好的遣辞造句;但又因为是依从经典及贤圣的教言所以,﹝我﹞想这《佛子行颂》﹝在义理上﹞也该是没有错谬的。

C、然诸伟岸佛子行,愚钝如我难尽知;故祈贤者慈宽宥,违理无关诸过失。(以上三者为祈恕偈)

但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伟大的佛子行谊,像我这样的劣智者﹝无论如何也都﹞难以彻其底蕴。因此,﹝文中若有些与佛子行相﹞违背以及﹝与其﹞无关﹝而说﹞的过失,﹝还衷心地﹞祈求贤者们予以宽宥。

D、由作此善愿众生,皆凭真俗菩提心,不住有寂得自在,咸同怙主观世音!(回向作此《佛子行颂》之善根)

﹝我衷心地﹞希望借助于作此﹝《佛子行颂》﹞所生出的善根,而使所有的众生都能凭着胜义和世俗﹝两种﹞殊胜的菩提心,而如同那不住有、寂之边的怙主观世音菩萨一样﹝究竟解脱﹞。

此《佛子行三十七颂》,是由善说经教及因明的大德──无著贤尊者,为利自他而撰着于水银大宝洞。

惭愧智学藏名「宝吉祥译师」·给磊群佩以无上景慕之情,为利自他持诵方便及实践佛子行故,而于雪山静处,含泪敬译偈颂及长行﹝散文体﹞。善哉!愿吉祥!!

愿此译释善,普及于无边,诸母相与共,互修自他换;

愿此译释善,深植入心田,弃慢学佛行,誓效无著贤。

附注:无著贤音译则为涛没桑报;水银大宝洞音译则为欧去仁钦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