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试卷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试卷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试卷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试卷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试卷

院校姓名年级成绩

一填空(共10分)

1、()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

2、对文艺作品的评价,要首先尊重()的意见

3、鲁迅的小说《》和《》都显示出鲜明的中国民族色彩。

4、学习古人是为了(),学习外国是为了中国。

5、()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

6、文艺的()和()辩证统一的原则反映了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

7、希腊神话不吸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

二解词(每小题7分,共21分)

1、莎士比亚代

2、艺术典型的塑造

3、文艺的民族形式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美为什么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共产党宣言》对哪些错误我社会政治文化思潮作了批评?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阐明的重要文艺理论问题有哪些?

四、论述

1、阐述人的本质和性格对社会环境的依赖关系(15分)

2、阐述文艺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4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狭义)的形成与发展 5 一.形成期:1844—1846 5 二.发展期:1846—19世纪0年代 6 三.深化期:19世纪70年代—1895 6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基础7 一、唯物反映论是认识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的理论基础; 7 二、唯物史观是揭示和把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学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7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延伸和确证,是探讨艺术生产性质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认识无产阶级审美理想,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特征和使命的理论基础; 8

四、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8 第四节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特征8 一、实践性9 二、阶级性9 三、科学性9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表述上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同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表述的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没有完成他们计划中的有关文艺和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马克思在他思想成熟后,曾想写一篇论文来发挥他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巴尔扎克的看法,然而这个计划始终没有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专门评述文艺现象的论文和书信,也不是很多,他们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多数具有分散性和片段性特征; 2.马克思文艺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史的最重要的原则我们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思想体系”。苏联当代文艺学家乔?米?弗里德连杰尔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问题》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但有大量关于文学艺术的零散言论(多少带有局部的和片面的性质),而且他们对美学的基本问题都有一个统一的深思熟虑的看法,这是和辩证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

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11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B.人性 C.理念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 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 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B.生产力 C.生产关系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2010年4月高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写作年代是() A、1843年 B、1844年 C、1847年 D、1848年 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3、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美的根源和本质的命题时() A“劳动创造了美” B、“人也按照没的规律来建造” C、“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D、“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 4、《神圣家族》主要评论的作品是() A、《城市姑娘》 B、《巴黎的秘密》 C、《旧人和新人》D 、《格里兰霍夫的斯蒂凡》 5、关于阶级社会意识发展的复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生阶级从不把自己的思想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B、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不具有普遍性 C、在资产阶级平稳发展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艺术不可能表现出人民性和民主性 D、被统治阶级的作家作品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接受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 6、《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批判的对象是() A、青年黑格尔派 B、“真正的社会主义”派别 C、普鲁士政府 D、老年黑格尔派 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 A、历史文物主义 B、辩证文物主义 C、现实主义 D、典型问题 8、希腊神话表现的是() A、希腊人的实际生活 B、希腊人的理想 C、希腊人的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 D、希腊人的思维方式 9、从《致斐迪南拉萨尔》可知,马克思主张的文学批评态度是() A、纯文学的态度 B、纯历史的态度 C、纯科学的态度 D、纯批判的态度

马克思文艺理论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卢卡奇 卢卡奇作为20 世纪极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及文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将二者之间的影响与接受关系置于中西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与探讨,力图勾勒出中国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 一、卢卡奇的文艺理论道路 乔治·卢卡奇是匈牙利着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家,是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成为共产国际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争论、批判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卢卡奇的文论着作日益受到研究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中国也不例外,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理论界对他的引进、译介,后来发展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批判性接受,以及当今学界对他的多元化的较为系统的学习与借鉴,卢卡奇已逐渐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的发展中。卢卡奇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与其在文艺学、哲哲学、美学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建树密切相关。 卢卡奇出身于布达佩斯一富足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幼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名着,开启了他的心智,使其开始思索人生,追求理想。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期间,“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成为我的兴趣中心”,卢卡奇文学道路的真正开端是1904年创建塔利亚剧团,他们陆续组织演出了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和霍普特曼等27位现代剧作家的35部作品。卢卡奇“熟谙绝大多数剧本。黑贝尔,易卜生,斯特林堡,安岑格鲁贝,豪普特曼的剧本,他不仅能够左右逢源,而且显示出对十九世纪几十种不足道的法国剧本了如指掌”。在塔利亚剧团的文艺实践活动,为卢卡奇1906年至1907年撰着《现代戏剧发展史》作了思想准备。1908年2月,卢卡奇凭借《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荣获基斯法卢狄学会授予的“克里斯蒂娜—卢卡奇奖”。1909年11月,以《戏剧的形式》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真正使卢卡奇在欧洲现代文学理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则是他的《心灵与形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一、基本要求 本部分考试着重考察考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和学理基础,熟悉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及其脉络,具有一定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1、准确识记: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并能正确理解和表述。 2、正确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较熟练地掌握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并能厘清诸多概念和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3、较好应用: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要考查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几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其发展脉络、理论框架和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具体要求: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特征,如何坚持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相互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以及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生产力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生产关系基本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真理与价值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问题,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形态演变与更替等。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主要涉及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发展演变情况,基本问题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实质,商品经济与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变化,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变化,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 4、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发展与完善以及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及其实现问题。 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变化; 共产主义基本问题包括: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及其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完整笔记简答

简答 1.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是如何宣传文学风格的?2、6 答:1)?风格就是人?。风格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反映着作家心灵世界内在的独特的意志和质态。2)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精神风貌’。3)靠法律和指令推行舆论的一致性违背了作家的个性与自由,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令我用谦逊的风格。4)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风格主体性因素。他指出:同一个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映,并使自己的各个不同方面变成同样多不同的精神性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风格的客体性因素。重视客观对象的特征、属性,尤其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真理性对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制约性。马克思说难道探讨的方式不应当随着对象改变吗?当对象欢笑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严肃吗?当对象悲痛的时候,探讨难道应当谦逊吗?如果我们撇开一切主观的东西即上述情况不谈,难道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应当对探讨发生一些即使是最微小的影响吗? 2.简诉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5 答:1)普鲁士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统治,竭力控制书报和媒体,限制著作家和创作家的写作自由,大造文化专制主义的舆论,但他们却以文明的语言修辞表达出来,如?要谦逊?、?要严肃?、?要合乎真理?等。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2)马克思认为,谦逊不能理解为像歌德所说的叫化子那样的谦逊,不能?把精神变成叫化子?。谦逊意味着有助于揭示事物本质特征、思想的普遍性,即真理。(3)马克思认为,如果不是把严肃理解为?掩盖灵魂缺陷的一种伪装?,而是把严肃理解为?对待事物的严肃?,那么规定?要严肃?的命令,则会完全失去意义。严肃的本质是要求按照事物本身的面貌来说话。?过分的严肃?会流于?最大的滑稽?,会妨碍对真理的探讨,不可能使美学批评表现得彻底。4)马克思认为,作家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这样那样追求真理的,但对真理本身存在着一个解释的问题,不应当从根本上歪曲真理和抽象地理解真理本身,然后再把这种被歪曲、被抽象化了的真理钦定为?官方的真理?和?官方的色彩?,化作禁锢和封杀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手段。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20-21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4.为什么说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 21-23 答:1)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他们都离开社会实践去探讨美学问题,因而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黑格尔在理念世界中去寻求美的问题,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局限于?理念世界?的圈子里谈美,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费尔巴哈批判了?理念论?,但只把人视为感性的对象,没有把人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手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运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美学现象,是美学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马克思如何从实践的观点看美的产生和美的根源? 答:(1)旧的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都不懂得从人的实践活动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它第一次从人类的实践方面去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2)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 6.为什么说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7 答:(1)人类通过劳动,改造着自然,同时形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是根本谈不上?人化自然?的,因此美是社会劳动创造的。(2)人类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类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实践,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也是社会性的。(3)随着社会劳动的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美联社的产品,一方面也扩大了人们的审美领域。 7简述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29-31 答:1)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2)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 8.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30-31 答: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的现实美感。换句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事物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并不因为没有音乐感即不辨音律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3)若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9.中国当代美学界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尺度?? 32 答:1)认为?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均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2)认为?种的尺度?指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本身的固有的本质或规律性,而?内在的尺度?则指人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的目的性。3)无论?种的尺度?还是内在的尺度?都与客观事物和审美对象无关,均指主体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和目的性。 10.简述审美对象的特点。35-36 答:1)审美对象和艺术形象所蕴涵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具体的,特殊的,活生生的,是以现象的生动形态呈现出来的能够概括对象的丰富而深刻的内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发展,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编写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对提高高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至社会上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国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编写和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学术水平和社会需要来说,大都不尽完善,差强人意。最近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的文学活动实践,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理论资源,吸取以往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该书首先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过去世界上一切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创立后文学理论出现的历史性变化。接着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中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和文学艺术与人学理论的关系的论述,在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中是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过的。特别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做了全面、正确而深刻的论述。比如对人们理解分歧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做了这样客观而公正的论断:“毛泽东认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他特别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不能把无产阶级的政治和政治家庸俗化。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完全一致。由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愿望,是由阶级和群众的政治以及革命事业来集中体现的。因此,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与文艺从属于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是统一的。”这就扫清了罩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重重迷雾,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完全有机地统一起来了,从而使“文艺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基本特征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本质与特点,提出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关于文艺理论的论述并没有一个进行专门和完整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著作的各个篇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出系统性的归纳与完整性的总结。马克主义文艺理论是关于文艺的本质,特征,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基本方法及原则。要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先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行一番简要的考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是我们对物质的自觉反映,无论是意识的内容形式都不能离天物质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的错误。马克思在对旧的哲学或唯心主义的批判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同时也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切文艺作品,都遵循这一原则,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及精神状态的文艺作品,都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起源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种美感诉诸于我们的五官,心理及思维的触觉,形成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自我主观解释和理解,当然这种主观意识在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之上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放到整个物质生产过程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在动态的社会关系中对其进行考察,才能把握文学创作及批判的真正规律和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结合。时代性是指文艺的创作应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以展的规律。作品应能准确反映时代的变动,深刻捕捉时代的精神发展方向。人民性是从实践角度及阶级角度得出的结论,因为文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只能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是不单纯的主观意识运动,而是在实践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二元结构中得到发展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打上时代的铬印,这便形成了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这一点上,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左冀作家联盟的文学主张相当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左冀作家联盟以阶段论为核心出发提出革命文学的主张,提出文学应是战斗的文学,这些主张非常明显地表现其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思想所折射出的政治文学倾向。当然,我们对左冀文学所坚持的阶级论及对自由论和人性论的坚决反对虽然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对资产阶级文学中的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自由论的完全否定应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了。(比如鲁迅在《文学与出汗》一文中对梁实秋关于文学应描写永久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反讽)然而在文学的人民性上,左冀文学显然是做不够的。毛泽东在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个讲话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了。其后的文学创作都是围绕这个讲话的精神进行了革命文学的创作,无论在语言、体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力求贴切地反映时代的风貌,自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使一些优秀作品具有无比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后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红色经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可以概括为二条: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对抗性,又引发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正常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在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2)马克思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请用相关原理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上为我们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就重大实践意义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4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班级:美术学院艺硕视觉传达(6组) 姓名:贾雅晶 学号:201222103010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真实性,典型性,和倾向性是马恩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思考,从而概括出的文艺理论所包含的三原则。在此我将结合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来论述文艺理论的倾向性。 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态度。文艺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肯定文艺的倾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符合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无论是从它所受制于经济基础,或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属性看,还是从创作主体的动机、目的,或是从创作客体所包含的生活内容看,都必然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倾向性,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传递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第一、倾向应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文艺作品往往有完整的情节和众多的场面,他们是一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作者的爱憎感情、褒贬态度和价值判断等,就渗透在情节的描写和场面转换之间,从而使观众与作者产生共鸣。恩格斯不赞成文艺作者脱离场面和情节,而把作品倾向单独而孤立地指出来,因为这样会使人有一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反而不能引起观众的同感。 第二、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作家的倾向一定要寓于艺术形象之中,和艺术形象融为一体。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要通过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主观见解与倾向性,这是文艺区别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标志。隐蔽倾向性,就是强调和坚持其艺术特性和审美特征。 第三、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马恩重视以真实性为基础,倾向性建立在艺术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做到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必须终于显示,以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为基础。另外,倾向性还应当符合艺术特性和审美规律。作品的思想内容要同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融合起来。 以上三点就是马恩对文艺作品所应当具备的倾向性的基本论断,接下来,我将会通过论述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例来具体解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P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即体现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又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依托于时代发展所积累与提供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 人类社会发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而深刻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 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 1、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5 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选择题) P5 3、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辨析)P7 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物殊形态,表现为相对的位置不变和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由于事物具有相对静止,它们才能存在和发展,各种事物才能区别开来,人们才能 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研究和认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 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 P 8—9 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什么?(第9页)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自学考试题库完整

2002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 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 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 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 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 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 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 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 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 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 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 8、弗洛伊德认为() 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 9、黑格尔断言()

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 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 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 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 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 11、纳是() 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 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 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 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 15、尧斯是() 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 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 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 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 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 18、王尔德是() 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 19、卢卡挈是() 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 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看《立春》 (论文) 题目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看《立春》学生姓名韩滨阳 学号1212841538 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薛敏 时间2013年06月20日

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看《立春》 对于电影《立春》本身也略有所闻,通过对一个王彩玲这个人物形象而展开其他几个在不同领域的人物形象。片中刻画的歌剧、油画、芭蕾,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不能为普通大众所欣赏,更不要说90年代初的小城市。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①中强调人创造环境,而环境也创造人,在80、90年代走向世俗、功利的现代时间交织成了《立春》独特的现代性秩序。在当时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年代,相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马克思的文艺活动论,顾长卫和李樯都在进行进一步强化处理着这一艺术形象。 《立春》所塑造的王彩玲的形象原本是颇具现代性的人物。而且将其形象置身于当时封建保守的年代,更加突出的表现出她对于爱情的渴望、她对于歌剧的热爱、费尽心力的追求正是现代人所具有的特质。王彩玲、胡金泉甚至是王四宝的命运便暗合了这样的时代背景。他们所痴迷的歌剧和芭蕾舞,这些都无疑属于高雅文化的行列,但是他们所追求的这些所谓的高层次高文化艺术在当代史不被赞同的。在歌剧的浅唱低吟中,她得以找到人生的安慰和尊严。而对于胡金泉来说,他对芭蕾的热爱是因为年轻时候的“不懂事”。对于王四宝来说,他身上有着跟王彩玲一样的品质,有才华却得不到发挥,所以王彩玲才会喜欢他,甚至想跟他一起去实现他的北京梦。在当时的社会里,马克思生产活动论具有复杂性,它对于文艺的世界性、交往性和人学价值取向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三个对于艺术的追求恰恰收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只是在不被人接受的封建社会来追求文学艺术在别人看来就是天方夜谭。大家都没有目的地追求那些艺术气息:王彩玲唱歌剧,黄四宝画油画,就连周瑜也会用带着浓重包头口音的普通话

2011年4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5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观察包括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 ]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D.社会实践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生产、形成和发展的 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 ]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 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 C.从自我意识出发 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 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物 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失去了独立性的外观 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观点的是[ ]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敌视、讽刺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 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D.歌德不能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 6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 B.生产力C.生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7.关于希腊神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神话表现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观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 C.希腊神话同其所产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失去了艺术价值 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结果 8 . 恩格斯首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出色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 ] 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D.《叶莲娜》 10.“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 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 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 11.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 ] 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 C.同恩格斯辨明是非 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 12.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 A.政治 B.组织 C.艺术 D.写作 13.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 A.列文 B.玛斯洛娃 C.安娜 D.聂赫留朵夫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们所学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经典体现,是与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社会冲突理论紧密相联的有机体。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东、西方社会不同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道路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动力以及社会形态依次更迭的理论,而且也包括了对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具体社会形态所进行的研究(如对英国、德国、法国、俄国、中国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著名论点。它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的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形态与社会演进、阶级斗争学说以及权力、统治、官僚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的经济与社会分析,其内涵丰富、体系完整。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具体内容: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基础。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最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科学基础,为其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社会形态与社会演进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各种社会发展理论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范式。社会形态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

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组成的统一的完整的社会体系,是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殊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其生产、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必然被另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和演化是多线条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形态划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体形态、社会交换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等,但其中以经济基础为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准。 3、“现代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深入研究了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推动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巨大威力和作用,指出了人类历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的基础条件、基本途径和主要动力。马克思的“现代社会”的理论体现了现代化思想。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形态和阶段的多角度的考察与划分及其现代化思想,对当今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与指导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 通过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所谓中国式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实际建立和发展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让祖国人民富裕起来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曾经是个长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认识到:照搬外国的模式我们并没有进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