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

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础知识,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培养“会学习、会实践、会创新”人才的目的,特提出小学教学“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探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探究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可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3、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常使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4、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是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培养了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当,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探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情感等都得到了锻炼;体验自主探索与许多成功的喜悦,企业和已有的技艺,开启心智的窗户,一种学习的情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从问题和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经过同化、组合、探索,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四、目标定位

1、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潜力。

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欲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五、实施策略我通过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学习许多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质疑—探究—明理—评价”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质疑问难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质疑问难。问题老师不要简单地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我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具体实施如下:

⑴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⑵自学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

⑶辨析质疑。让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共性的难点,对教材中多关键字眼或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辨析在联系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⑷常试质疑。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

2、组织探究

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目的,接下来就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⑴根据需要选用恰当地探究形式。

a、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b、小组合作探究。合作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新知识更清晰的,结论更准确。

c、班级集体探究。集体探究主要是要抓住中心议题和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除了选用恰当的形式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我可以让学生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a、实践———发现。

b、猜想———验证。

c、观察———归纳。

d、精思———领悟。

e、对比———联想。

f、查找———汇总。

3、明理内化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重点、情感、态度,滋味方法及学习方法更清楚理解。

⑵让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理解教材,掌握关键点,解决了类似相关的问题和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深化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形式开放,发掘学生的潜在素质:

a、理解方法的开放:多角度、多方面的理解。

b、其其设计的开放:思路开阔、新颖有趣。

c、实践应用的开发: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自然。

d、资源开发的开放:利用网络、活动、人文等各种教育资源,发展能力。

4、激励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以鼓励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对于充分肯定。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是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调控评价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从而具备发展创新素质。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要求此课题试验周期预定为三年,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建构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

第二阶段:探索完善阶段2009年3月——2010年1月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3月———2011年1月

1、建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教学模式。

2、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使课题试验策略更加完善。

3、在灵活运用、总结完善的同时,做好实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对先进教学理念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在教学中大胆探索与试验。

3、案例分析法。

4、经验积累总结。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案例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研究的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就教学《商的不变性质》一课谈谈我做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是一种探索前的意识,是创造的开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性学习”打基础。 1、揭题提问: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商的不变性质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生1:学了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 生2: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生3:为什么商不变? 生4: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 生5:既然是商不变,那一定在除法里,除法里还有被除数和除数,那么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 生6:和以前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生7:难学不难学 根据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如下: (l)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2)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不变? (3)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 这些问题一出就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去。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观念上,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方式上,它以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学生个人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必要的组织,引导、探讨、交流和归纳来组织教学活动。 2.组织探究活动 (1)大胆猜想。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谁能大胆地猜想一下,到底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也就是说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呢? 生1:我猜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加上不相同的数,商肯定会变。(板书:同时加上) 生2:我猜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 师:哦,你猜想的是同时减去。(板书:同时减去) 生3:我猜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板书:同时乘以) 生4:我猜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板书:同时除以) 师:大家说得很好,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就以16+8=2为例(板书),大家小组合作,分别举例来验证这四种猜想,看看,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商是不变的。开始。 (2)验证猜想。 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这种情况? 生 1:( 16× 2)÷(8 ×2)= 2 生 2:( 16 × 3)÷( 8 ×3)= 2 生 3:(16 × 10)÷(8× 10)=2 生 4:(16 ×5)÷(8×5)=2 生 5:…… 师:大家还有很多例子,我们不再往下写,用……表示还有很多。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陆璟 一、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1]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 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其他类型的探究 探究一词也在针对实际问题的项目学习中使用,称为实践的探究(pratical inquiry)[4]。实践的探究与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不同,探究性学习主要目的在于理解有广泛解释力的一般原理,而且在任何时候,在科学范畴内关于那些原理是什么通常有一致性的意见(例如,运动定律)。而实践的探究一般不指向某些通常被接受的理解,而是指向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几种不同的可能的行动线索;它们中的每一种都可以是“正确的”。实践性的推理与背景是密切相关的,选择是根据因地制宜的知识和局限性做出的,换句话说,要考虑许多现实问题和条件,例如什么是谨慎的,什么是传统的,什么是必须的,以及什么是道德的。因而实践性探究倾向于具体而不是抽象,有限的时间而不是无限的时间,最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局部性的而不是一般的探究。实践性探究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和运用智慧的决策过程。 科学学科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强调直接指向科学理解的思考,而不是指向合理的行动。而实践的探究则指向行动方案。例如:有哪些可行的方案来减轻上海的水质污染?对于在美国居住的低收入华人家庭来说,既有营养又经济的食谱是什么?在考虑这些问题时科学知识是必需的,但却是不够的。 国外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两大类与科学有关的实践性探究的领域。一是环境教育(至少是环境教育的一些方式),二是技术教育(我们这里讲的不一定是“高”技术)。技术不同于科学,技术是一种几乎专门为了改善人类各方面条件的事业,它在考虑对知识的利用的同时必须包括对其价值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种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种学习方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两种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一)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二.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三.操作活动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

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9047997.html, 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治国魏春艳柳占山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9期 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教师适度引导,反馈点评,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探究性学习合作自主评价一、问题的提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个基本理念之一,体现了教学理念的全面更新。这种学习方式提出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设计框架内、在教师的控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这样做,从其本质来看,仍是顺着教师的设计和思路,把学生仍作为“客体”,学生仍未脱离“被动接受”的局面。如何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如何使合作探究学习不流于形式而让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问题的解决 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的过程,是个体对进入感官的事物主动进行选择、转换、储存、运用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把现成的概念、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来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引导、点拨、总结——引导作用,学生则要自学、自悟、讨论、动手填写学案、完成练习——主体作用。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构建小组 学习小组是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构建学习小组不要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本着自愿的原则,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这样两两交流,便于形成讨论格局,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可以轮流当组长,都得到锻炼,让合作探究成为一种自觉,进而享受学习的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教师应精心选取典型图文材料,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需要合作的问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与学生实际比较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等。 (三)合作探究

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初探 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学习能主动 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此,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根本任务。 2 学生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习。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极重要的一种品质。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学生能探究学习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就会有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课堂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要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式,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结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结 一、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二、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 习的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解决——建构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和猜想的探索过程。反映在教材上,新教材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无论是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还是我们浙教版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先给出一幅或几幅图画创设情景,接着提出问题,示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从事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技能技巧。所以我们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透过“形式”,营造出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例,展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教学片断1《平方差公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计算下列各题: 1、(1+x)(1-x) 2、(2a+3) (2a-3) 3、(100-1)(100+1) 4、.(x-6)(x+3) 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过了约10秒,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好。学生惊叹。) 师:我已经得第一了,看谁能得第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2,3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对一下,是否一样。) 师:不知你们的计算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多 二、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空间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探讨

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探讨 摘要:毫无疑问,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使用该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86-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养成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所体现出来的是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适应新形势下现代社会我们对于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与此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个性发展特点,无疑是一种有助于促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措施。小学生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在思路上只能跟着老师走,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所带给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是一项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所以,数学探究式教学该模式的

重点在于要创设问题情境,对需要探究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确定。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其本质上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迷茫等一系列的心理刺激。这些刺激包含着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如今还不知道对于该问题如何进行解决或者解释。问题情境毫无疑问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情境中的问题既要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又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够使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广大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展开探究的重要性动机。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疑虑并且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如“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在对新课进行导入时,可以从我们身边熟悉的例子说起,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多媒体显示校园内一梯形花坛,已知上底长1.4米,下底长2.8米,高1.2米,求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时让学生进行计算,绝大多数的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伴随着认知冲突的产生,学生的大脑开始兴奋: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以自身活动或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确定课题,以小组或个人收集材料信息,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跳出传统“灌输--训练--考试”应试教育的僵化模式的羁绊,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素质教育普遍实施的今天,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社会,探索真理,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2、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其学习方式的结构是单一的,即仅仅是以“接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一个纬度,而这种线性的学习方式结构模式,将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

小学数学怎么学习

小学数学怎么学习 一、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 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 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 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二、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 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 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 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 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 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 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 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 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 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 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

在整个教育步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学改革仍然显得十分缓慢,如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我们作了认真思考,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课堂教学采用探究式要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问题二:为什么要选用探究式 问题三:探究什么 问题四:怎么探究

问题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离,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一个个探究实践活动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新的理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创新活动,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归纳集锦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归纳集锦 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以下是WTT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下面WTT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1 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2 第一,重视听讲。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一般都是新的知识内容,所以要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的开展自己的思维,看看老师讲的解题思路与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二,及时复习。复习的时候要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都消化掉,做到不堆积问题,把老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都去回顾一遍,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麻舍所小学王建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本人教学经验,现对如何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做出如下思考。 一、探究性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探究性问题设计应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认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切入口,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必须找到这一起点,才能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自己创设的问题情景中。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他首先用春节联欢晚会“0”点报时导入,然后分别用“击掌”、“数数”、“游戏”等多种方式认识一秒……这位教师找到了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切入口,找到了学生认知的起点,从而生发了积极的学习倾向,进而学生以良好的情感状态,步入新知的探究中。 2、探究性问题设计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内躯力的强心剂、是一切探究活动的基本动力,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必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一位教师在教学《速算和巧算》时,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 板书25×25

师:谁能立即报出它的积?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迅速思考,计算,不等学生计算完,教师迅速报出答案“625”然后继续板书:35×35 45×45 师:这两个的积是1225 2025 一连几道题学生都卡了壳,面对教师迅速报出结果的情形,多数学生都露出惊讶的神态,并报以羡慕的眼光。 师:想知道其中的口算技巧吗? 一时间,人人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激发。教师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中,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也就失去了探究问题的动力。 3、要提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针对探究性问题的价值,许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难、深的问题,其实,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不宜太难或是太简单。面对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事实上,究竟什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既基础的、发展的、现实的问题。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正方形的誤譆”教学片段。 师:(冺示正方形粸片)大家猜一猜正方形的囋条边有什么关糹? 生1:(争着发言)囋边相等。 生2:(马上补充)四边一样长。 对,对其他同学马上附和。 师:大家小组合作、讨论、讨论。

探究性学习方法交流

探究性学习方法交流 学习材料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笛卡尔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实,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①观察,②提出问题,③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④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⑤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⑥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⑦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 行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 二、选择学习方法的五项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四、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五、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学习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这里先列举一下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中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手段,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对现代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因此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教学感悟: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充分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以下是我理论结合实践,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直接出示,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并提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小明到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观察这张购物图中

有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数我们没有学过,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然后趁热打铁问学生:看着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一些想法: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小数与整数有什么区别等。学生由此自然地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进入跃跃欲试的探究状态,整节课的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它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贴近生活,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更好地服务。通过问题既可锻炼一个人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通过上面的教学示例证明,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生动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等等,都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内在需要。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确定后,学习过程即进入探究阶段。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知识的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炼而成的。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

(完整word版)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愿意讨论争辩了,乐于合作交流了,主动进行探究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繁华”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在我们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进行合作学习。尤其是在复述巩固环节二人小组先让学习困难的学生给学习好的复述已学知识,如有困难及时解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而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一定各种课型都适用合作学习解决,所以硬是合作时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状态,也就是对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上。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还有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目前我们采用的捆绑式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是很有效果的。学生是儿童都有很大的上进心,只要稍微给学生一些压力他们是很下功夫相互帮助提高学习的。 三、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想提高小学合作学习的效果:先要会分组,忌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分一组,这样学习差距大沟通困难很难达到共识。要让最好的和中等的结对;其次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最后分工明确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这是我的一点认识,希望同仁提出更好的建议。 南席学校小组激励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模板-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精编大全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精编大全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1 一、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二、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2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

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3 一、学会主动预习 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要学的内容,课前自学例题,在看书时,要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题。例如:有这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