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一、填充题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经济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族类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D.民族

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C.社会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B.18个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C.10多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B.精神文化

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7千多万人 C.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

1.下列实体中哪个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 (c) C. 种族

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d) D.壮族3.在中国第一个翻译介绍西方化民族定

义的是(a) A.梁启超

4.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

(b) B.民族分化

5.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d) D.从部

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6.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d) D.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7.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形态

的民族是(b) B. 东北的鄂伦春族

8.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6要素中的共

同历史渊源中包括地域渊源和:(c) C.族

体渊源

9.下列属于民族发展外因的是:(a)A.民

族关系

10.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b)

B.内蒙古自治区

1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12.下列民族过程中哪个属于民族发展

的最后阶段(d) D.民族融合

13.下列民族中属次生形态的民族是:(d)

D.回族

14.民族结构合理化、优化的标准在于:

(c) C.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

互协调

15.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

要是侧重于民族的:(b) B.社会属性

3.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

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 A.自

然属性

16.民族问题与什么相始终(d) D.民族

存在

17.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的提法哪个是正确的?(d)D.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8.下面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哪个是正

确的?(b) B.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

一部分

19.下列少数民族干部中哪个是中国共产

党最早期的党员,而且是我党一大、二大

及五大代表(c) C.邓恩铭

20.解决民族的根本途径是:(a A.加

快发展

1.下列民族中属原生形态的民族是:(b)

B.汉族

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列

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千万的是哪个民族

D.壮族

3.把民族划分为古代民族、近代民族、

现代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a)A.自

然属性

4.一般来说,最初民族形成于:(b) B.奴

隶制社会

5.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是什么

革命的产物:(d) D.资产阶级

6.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

称的顺序是:(b) B.地名、族名、行政

级别名

7.冬不拉弹唱是我国哪个民族的曲艺形

式(b) B.哈萨克族

8.下列各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识别的

依据:(a) A.族体名称

9.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问题产

生的社会因素?(a) A.民族特征

10.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实行盟旗制度的

民族是(c) C.内蒙古的蒙古族

1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

制度是:(d) D.民族区域自治

12.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个被誉为“中国

三大英雄史诗”之一 (c) C.《玛纳斯》

13.下列四项中,哪个不属于民族的基

本特征(d) D.共同血统

14.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是:(c) C.民

族差异

15.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

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D.胡锦涛

16.民族理论学科以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

族和什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d) D.民族

问题

1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解决民

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B.加快少数民族和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8.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aA.

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于:b B.1984年

20.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民族基本属性的

是:d D.民族竞争属性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

括。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

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过程

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

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

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3.以下

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

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 A.

青海 B.贵州 C.云南 D.宁夏

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

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

有()。 A.广 B.多 C.杂 E.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

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数的自治区有()。 B.宁夏 C.新疆 E.西藏

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 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民族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发展性 E.交融性

1.民族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abd)A.经济上的剥削掠夺 B.政治上的压迫统治D.文化上的摧残限制

2.民族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一般是由什么决定的(abc)A.社会的环境条件B.国家政权的性质 C.社会发展进程3.部落的二重性是:(cd) C.人们共同体形式 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4.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abc)A.民族利益B.民族权利C.民族发展问题

5. 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有:(ab)A.私有制B.阶级

6. 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 A.维护祖国统一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

7.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8.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有:(acd) A.西气东输C.青藏铁路D.西电东送E.沿边开放

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abc)A.《格萨尔王》B.《江格尔》C.《玛纳斯》

10.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abcd) A.革命化B.年轻化C知识化D专业化

1.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发展的趋势是C.各民族充分发展繁荣 D.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性日益增多

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abc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跳跃式发展

3.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主权原则表现为:abc

A.对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排他的管辖权,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处理,他国不得插手。

B.在具体处理民族问题时政策法律、措施的独立权,不受他国的干预与制约。

C.在因民族问题引发冲突时的自卫权,对内外

部势力借民族问题发难、对国家构成威胁

时,有权采取必要的一切手段加以自卫。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 A.区域

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

治因素的结合 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

结合

5.对民族发展起到精神纽带作用的因素

是:B.共同文化 C.共同族源 D.共

同心理认同

6.民族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途径是: B.

希腊人式 C.罗马人式 D.德意志

人式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acdA.人民代

表大会制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

8. 法律确定的我国少数民族所拥有的

平等权利包括A.政治权利B.经济权利C.

文化权利 D.接受教育权利等

9.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地方

的人民政府

10. 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

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

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

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

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

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

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

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

团结的主要标志。【错,其中团结字样删

除】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

亡。【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

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

问题。【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

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

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

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简述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1)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它们在发生的

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

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2)民族同化

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

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

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3)民族融合是人

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

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

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

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

体(4)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

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

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

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5)民族融合因素

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历史上出现过

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2. 简述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民族问题

的发生是以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为前提

的。(1分)民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自然原

因和社会原因。(1分)自然原因有:民族

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民族

间相互交流、交往中会引起的各民族的发

展问题。社会原因有:国家政权和社会制

度的阶级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

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民

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自然因素与

社会因素还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

互交织。在民族间交往联系中,不可避免

地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民族存在

的社会里,这两个因素都起作用,只是作

用的性质、强弱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3. 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过程是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

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

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1)尊重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实际上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

权利;(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

重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3)尊重少数民

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的

统一。

4. 简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基

本内容。第一,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

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也

就是说,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先进或

者后进,都应该一律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

位、履行相同的义务。第二,主张和坚持

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

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第三,主张通过消

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

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第四,主张和坚持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第五,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六、论述题(20分,二选一:做一道题即可,两题都做不另加分)

1.结合实际论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生活方式,不能因某个民族有某种风俗习惯而受到歧视或者侮辱;一个民族某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4分)(1).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5分)

(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

(3).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体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这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意义重大。(5分)

2. 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民族地区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大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制度规范是指通过实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

确立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平

等地位,另一方面确立了各自治地方与上

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实际上是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制度规范。(4

分)法律规范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

民族法律法规。一方面确立了不同民族成

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

域的平等关系,实际上是对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确立了中央

政府权力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力的行

政关系,实际上是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法律规范。(4)我国的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

制度,在五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坚持

和完善,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制度载入了《宪

法》,制定和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具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在党的政治报告

中,它被明确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具有鲜明的制度基础。(2分)

3.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

表现、原因及意义。

(一)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8分)

(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

分,共同表现为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

化。(2)56个民族都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

民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3)各

民族人民的平等地位得到实现,各民族间

的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4)各民族彼此尊重、帮助、合作和学

习,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交往联系中,

共同性因素逐渐增多。(5)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

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宏伟目标。(二)

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6分)(1)

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

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

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2)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

因素形成和增强的社会原因。(3)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

在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

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4)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

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

多的精神纽带。(三)各民族共同因素增

多的意义(6分)(1)有利于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共同因素增多

是增进民族团结的有利条件,也是良好的

民族关系的反映。(2)有利于各民族的发

展进步和共同繁荣。(3)有利于在国际上

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

4 . 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

展?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

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一)坚持用科学发

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优势,加快

发展;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

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

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

社会事业;(二)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少

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改革开放是促进

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民族

地区改革开放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加大改革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宽领

域开放。(三)推进西部大开发,把握好

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的契机。抓好基础设

施、生态环境建设;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科技进步;加大中央

财政转移支付。(四)国家大力扶持,加

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多渠道加大

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大

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五)

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发展。扬长避短、互惠互利、共同发

展,开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对口

支援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领域、

干部队伍建设、技术培训、边境贸易、发

展外向性经济等方面。(六)坚持自力更

生,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努

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国家

帮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用好国家的政

策,增强造血机制;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

经验。

四、材料分析

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

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

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

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

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

降分录取等。答案: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平

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1分)大量的理

论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世界各国的民族的

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在实现民族平等的

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

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的平等之间的极大

矛盾。因为“权利永远不可能超出社会的

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

的文化的发展”。(1分)换言之,由于个

人天赋的不同,家庭背景以及环境的不

同,个人努力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客观存

在的,决定着平等的实现程度。因此,在

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就

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

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

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

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

机会。(2分)在实现民族平等方面也同样

如此,要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并且保

障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就必须考

虑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异,

如果单纯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其结

果只会是无法平等。(1分)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特别保护的特殊原则,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体表现为优惠政策和措施。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对少数民族给予基于社会差别之上的特别保护。(1分)

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2分)为此,我国通过立法、行政、政策等手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在民族政策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原则。如材料所述。这些特殊性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实践证明:这些特殊性原则具体化为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和实施之后,已经充分显示出促进各民族权利平等、共同发展的预期效果。(2分)

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国民)意识(报刊文章观点):新中国建立五十多年来,我党和国家始终坚持行之有。。。。}答案:(1)这是近几年经常在报刊和会议上出现的言论,代表了目前阶段思想理论上的一种不正确的倾向。(2分)(2)在目前阶段民族意识的增强是一个客观趋势,不可能,也不应该人为地去干涉,而应注意去引导。(2分)(3)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并不是绝对对立的,爱民族和爱国家是可以、而且应该是统一的。(2分)(4)平等权利中应包括民族集体和个体的平等权利,不能偏面强调某一方面。(2分)(5)民族之间平等和民族成员平等并不矛盾,而且没有前者不可能有后者,反之也是,两者是辩证关系。(2分)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

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

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

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

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

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

接影响民族关系。三、民族发展是民族

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

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

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

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

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

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

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

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

和优惠的政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

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

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民族区城自治: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民族理

论的伟大实践

[内容提要]民族区城自治是中国共产党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成功典范,它正确回答了民族地区什

么是杜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中国共产党在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

践中,在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中,创

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保障了

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地

区杜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宝贵

经验。[关健词]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互

助,共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建

国60年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

题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要

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民族理论,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民

族区域自治。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民族理论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提

供了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

产阶级革命中的民族问题,揭示出阶级压

迫是民族压迫的主要根源,指明各民族的

平等、团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

基础和前提。列宁指出,民族自决权不是

成立分散的小国家,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

迫的彻底表现,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帮

助经济落后民族走上杜会主义发展道路

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民族、民族地区的特

点,实行广泛的区城自治。中国自秦汉以

来就是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

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

点。中国共产党在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民族理论运

用于中国实际,从接受民族自决到强调民

族自治,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

治,将国家政权的民主集中制与民族自决

有机结合,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又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

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维护了

国家的统一和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又保障

了各少数民族自治权利;既推翻了阶级压

迫和民族压迫,又实现了各民族的共间发

展和共同繁荣。

(二)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什么

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

期的探索,在否定了什么不是民族地区杜

会主义的基础上,最终回答了民族地区什

么是杜会主义,在成立之初,党提出了解

决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问题的三种形式:建

立独立的国家、采用苏维埃联邦制、成立

自治区城。首先,根据民族自决建立独立

的国家,其前提是民族压迫,但是无产阶

级政权的建立,彻底消灭了任何形式的压

迫和剥削,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和互助

团结成为杜会主义首要问题,因此建立独

立的国家不是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其次.

联邦制是苏联解央民族地区杜会主义问

题的模式,李维汉在《关于建立满族自治

地方的问题》的信中分析了当时非俄罗斯

民族已经成为事实国家的实际,指出布尔

什维克不得不采取联郊制,作为走向完全

统一的过渡形式。在实践中,由联邦制产

生的苏联各民族日益严重的矛盾,最终导

致了苏联的解体,因此,联邦制也不是民

族地区正确的社会主义形式,马克思主义

者绝不主张实行任何联郑制原则。第三,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

回民自治乡、蒙民自治区。1947年5月1

日成立了内蒙自治区,进一步扩大了实践

范围。1949年9月,由各少数民族代表参

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

纲领》,规定应实行民族的区城自治,这

是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地区杜会主义作

出的正确回答。

(三)民族区域自治回答了民族地区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民族地区建立了

无产阶级政权后,杜会主义建设就成为民

族地区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首先进行

杜会主义民主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的原

则,针对不同民族、不同民族地区以及同

一民族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广泛

发动群众,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

根本目的,先后顺利完成了各民族地区的

民主改革,消灭了各种剥削和压迫,建立

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政权,确立

了杜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经济建设方

面,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波折后,民族

地区的工作中心重新回归经济建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各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状态,极大缩小了同汉族地区的差距。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

(一)实践探索:建国前后对民族区城自治的探索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建立统一国家。这标志着民族区城自治成为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实践。中共七大充分肯定了民族区城自治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中的作用,并在对内蒙古工作中明确提出实行区域自治,组织蒙古人地方性自治政府,于1947年建立了内蒙自治区,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1949年的《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列为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95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城自治实施纲要》推动了民族区城自治在全国范围的实施。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还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四个自治区,民族区城自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基本制度得以全面建立。特别是西藏自洽区的建立是一次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充分检验。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平解放了西藏,平定了西藏上层分子的叛乱,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了杜会主义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1965年选举产生了各级自治机构,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地区完全确立。

(二)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城自治的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在制度上不断成熟,民族地区的杜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1984年《民族区城自治法》的颁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到2003年底全国建立民族自治地方155个,民族乡1173个,制定了自治条例133个、单行条例384个,形成了从宪法到基本法,再到地方法规的法律体系。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高度重视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地方自治政权中大量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国家机构中予以特殊安排,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干部代表本民族行使自我管理的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

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始终坚持对民族

地区采取倾斜性的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安

排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大

开发、西部志愿者计划等重大战略,充分

激活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发挥民族地方

在陆疆开放中的作用。如在西藏自治区,

20世纪80年代国家安排了43项工程,90

年代安排了62项,21世纪初就立项117

项,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

用。2007年西藏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2.1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59

倍。

(三)科学发展:当代民族区城自治的全

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杜会经济发展的重大

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民族

区城自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在

政治民主方面,各自治地方按照以人为本

的理念,以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

继续推进杜会主义民主建设。鼓励各族人

民积极参与本民族事务管理,推进平等、

团结、合作、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持续发展。其次是在经济建设方面,

按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

各民族地区自然资深、人文资源、地理状

况、周边环境等因素,探索出了生态、经

济与杜会协调发展的道路,在取得经济巨

大成就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

杜会和谐进步。如2007年宁夏国民生产

总值在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

大力治理沙化土地,沙化面积比20世纪

70年代减少118.3万公顷,有3000多万

亩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保证了宁夏的

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按

照杜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加

大了对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字

的教学与使用;实施文化设施建设、文艺

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

四优先,同时加大了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扶

持力度。如在汶川大地震后,羌族物质文

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恢复工作立即得到

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制定出了切实有效

的措施。

三、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主要经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发

展、共同繁荣的根本道路。民族区域自治

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实践

证明,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是民族区域自治

得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根本指针。各民

族自治地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实现了当家作主

的权利;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走上了与

全国同步发展的轨道。因此,坚持和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

繁荣,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

念不动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不动摇。

(二)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是民

族地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

等、团结、互助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

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区城自治实践

中,始终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

助作为首要原则,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

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

谐互助、共同发展。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

支持,东部发达地区积极支援西部民族地

区的经济发展,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民族在文化上

交流融合,中华各民族文化思想交流日渐

频繁、深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目前,我国周边地区仍然活

跃若民族分裂势力,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杜

会安全稳定。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民族平

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决同民族分裂

分子作斗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

全稳定,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才能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保障。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

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战略。社会主义的

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民

族区域自治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

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

的杜会经济文化需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就能够

充分体现出来;反之,就会阻碍民族地区

的发展,阻碍杜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21

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特

色杜会主义建设步入新阶段,民族区城自

治也进人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

发展成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任务,科学

发展要求民族地区要突现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发展

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民

族关系、社会关系、生态关系。

(四)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

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措施。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民主实现途径。各

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需要一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代表各族人

民行使自治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

决策,否则,民族区域自治也就会流于形

式。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

民族干部,多次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强调,

造就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民

族区域自治的关键。自建国以来,党选拔

和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如2007年

云南少数民族干部在省市县三级领导班

子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5.9%、42.2%和

38.9%。他们成为民族地区基层工作的具

体执行者,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成为民族区域自治

发展完善的中坚力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