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我国失地农民_留地安置_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_以深圳特区为例

对我国失地农民_留地安置_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_以深圳特区为例

对我国失地农民_留地安置_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_以深圳特区为例
对我国失地农民_留地安置_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_以深圳特区为例

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

———以深圳特区为例

王如渊,孟 凌

(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摘 要:“留地安置”模式可以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并使失地农民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了较公正的权益分配。但是,我们认为,返还土地的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留地安置应避免形成特殊的社区,社会管理结构应该规范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架构与运行应当规范化,返还土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序列。

关键词:留地安置;失地农民;土地产权;经济组织;社会结构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5)10-0014-07

Th i n k i n g on the Co m pen s a ti on Pa ttern of Return i n g Land Usufruct to the Land-L ost Pea s an ts———Ca se of Shenzhen Spec i a l D istr i ct

WANG Ru-yuan,ME NG L ing

(L and and Resources College,China W est N or m al U niversity,N anchong637002,China)

Abstract:The compensati on pattern of returning land usufruct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compensati on f or land requisiti on,and make land-l ost peasants have basic living all owances.It p resents a fair all ocati on of rights and inter2 ests.But first,the l ocal govern ment should translate the landownershi p fr om collectivity-owned t o state-owned,and the land usufruct returning should avoided come int o the deviant community.Then,the s ocial manage ment syste m,the fra me and working of collectivity-owned econom ics should be standardized.W hat’smore,the p lanning and constructi on on the returned land should be br ought int o the line of the country’s unified p lanning and constructi on.

Key words:land usufruct returning;land-l ost peasants;landownershi p;econom ic organizati on;s ocial structure and manage ment

一、“留地安置”模式的产生背景

在城市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大量农民面临失去土地的现实。据《经济日报》报道,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2000万人[1],有学者推算,这个数据从1987-2001年至少是3400万[2]。还有专家分析,按照目前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我国今后每年大致又有250-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到2030年,失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1]。即使地处西部的四川省,到2003年,无地、无业农民也达141.4万人[3],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1%。

我国失地农民是一个正在加速扩大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无文化、无资金、无技能,往往被排挤在现代工业大门之外,处于“务农无地、经商无本、务工无厂、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境地,是社会阶层中最贫困的人群,成为城市与农村之

收稿日期:2005-08-08 修回日期:2005-10-0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模式及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如渊(1967-),男,四川青川人,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41

间的“边缘人”,其生活和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失地农民大多为大中城市近郊农民,他们对国家法律、政策,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思想的活跃程度都不同于一般的农民,易酿成大规模的群体上访和群众事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披露,现在农民上访中有60%与土地有关,其中30%又跟征地有关[4]。因而,这种挑战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两观一本”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2004年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体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在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十分有限,失地农民的低保显得困难重重。因此,各地都在不断探索能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补偿模式。

浙江省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留地安置”等治本办法,给予失地农民长久的生活保障。省政府规定:市县征地单位须将10%-15%左右的被征用土地,留给被征地村合作经济组织,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产生稳定的经济收入,反哺失地农民,或者对土地被征后包括土地补偿费在内的集体资产进行量化,村民拥有量化股权,参与盈利分红。这样,失地农民每户年租金收入稳定在两三万元[5]。从2005年开始,上海市也开始实行征地留地制度。在规划征用土地中留下5%-10%的农民集体用地,用于二、三产业开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土地股份化、股份资本化,让农民享有稳定和长期的土地收益回报。并且,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民的一部分集体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集中起来,让农民入股,形成不动产,使农民真正成为股东,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6]。

实际上,“留地安置”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在深圳特区开始实践了。1980年特区成立之初,深圳市建设资金紧缺,成为制约特区建设的“瓶颈”。邓小平同志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找[7]。”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财力对整个失地农民的住宅、生活等方面进行补偿。于是,政府给原农村集体划定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村民从集体经济组织中获得收益,并以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同时,按标准给村民划定土地,由村自主进行住宅建设,政府不再返房,以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和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充分地考虑到了村民的利益问题,包括住宅、生活保障等。但这种模式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的产权问题、返还土地划定的地域问题及由此而导致的管理问题等。

二、“留地安置”模式的优势

(一)以地补偿可以弥补征地补偿费用的不足

传统上,我国的征地补偿以货币补偿方式为主。根据2004年11月全国人大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①,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其中,土地补偿费为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安置补助费为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最高不得超过15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仍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两费”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实际上,各地具体补偿标准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有所差异。如经济条件较好的江苏,每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其安置补偿费最低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为20000元、17000元、13000元、11000元[8];安徽省为每亩13500元[9];湖北省一至六类地区每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最低标准分别为18000元、10000元、8500元、7600元、6800元、6000元[10]。虽然各地都根据新的土地管理法相应地调高了补偿标准,但可以看出,即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每名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一类地区也只有2万元。2万元对于一名失地农民漫长的一生来说,是不可能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但是,如果要让政府在此基础上提高补偿标准,将会大大增加各地政府的财政负担,甚至部分地方政府无法承担。

相应地,如果返还给失地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农民或村集体有组织地进行开发,实现土地股份化、股份资本化,就可以让农民享有稳定和长期的土地收益回报。以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又可以为政府节约可观的财政支出。从这个层面上说,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见第四十七条。

51

(二)失地农民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深圳特区原农村村民在得到返还土地后,村民及股份公司的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村民住宅的出租收入,二是股份公司拥有的集体性质的商业用房的出租收入,三是股份公司拥有的集体性质的厂房(含仓库)的出租收入。仅村民出租房屋收入一项即可获得巨额经济收益。2005年6月,有记者对深圳福田渔民村的调查表明,该村有80%左右家庭的最低年收入超过12万元,最高年收入可到达72万元[11]。可见,村民可以从返还土地中获取巨额经济收益,其生活有充分的保障。

浙江近两年的实践也表明,“以地补偿”模式下,失地农民每户年房屋租金收入稳定在两三万元[5],也能够较好地保障其生活。

(三)该模式下失地农民享有较公正的权益分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属农村集体所有,但国家根据需要,有权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在土地所有权的转变过程中,我国传统征用手段是强制性的,补偿方式以货币补偿为主,补偿标准过低且由政府单方确定。这种所有权的转变方式,严重损害了农民及农村集体的权益,这些权益包括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无期限等。对农村集体及失地农民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公平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同时作为农村集体及农民所有的一种财产,其价值的确定是否也应该由市场决定呢?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政府征地都要充分考虑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如德国,除非公共福利之需,且经与拟征收土地所有权人多次协商购买其土地未果以外,一概不准轻易动用征地权。对必须动用征地权的,必须力求公平合理。征收补偿应为标的物权利损失价值。其补偿标准,按市价进行评定,以被征收人能重新获得同质等量的标的物为标准。同时各类补偿费由征收受益人直接付给受补偿人,且各类补偿应在征收决议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给付,否则征收决议将被取消[12]。其他如美国、英国等国家也类似。而我国对农村土地征用时,基本不考虑农村土地的当前市场价值,更不考虑其潜力价值。因此,有学者认为,失地农民也有权利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13]。鉴于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在短期内要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征用土地基本不可能。对失地农民返还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失地农民也享受土地增加带来的收益,无疑是对失地农民一种较为公平的补偿方式。

三、“留地安置”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返还土地的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对于“留地安置”模式,在将土地返还农民时,政府应该实行先征后返,将土地的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如果不进行土地所有权的转变,就会出现城市土地或非农建设土地为“农村集体所有”,引发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矛盾。首先,这不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关于公用用途土地产权的界定。根据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城市土地及其他非农用土地在产权上都属国家所有,而作为城市居民住宅用途或经济用途的“集体土地”,其产权将无法界定。其次,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不能用于非建设用途。作为城市或其他非农建设用途的“集体土地”,使用用途不符合法律规定。再者,城市土地的利用与管理主要依靠规划与建设部门,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更主要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果出现城市中“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农建设,又该由哪个部门管理呢?其管理的职责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第四,城市中“农村集体土地”的再规范化管理,其成本将无法估量。

上述种种现象及问题,在深圳特区已经存在了近20年。在深圳特区,征地初期在返还土地时,没有依法界定返还土地的产权属性,也没有及时对该问题作出有效处置,导致目前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政府与股份公司①(包括原村民)双方对返还土地产权属性的争执;其次,大量违法私房的存在,致使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功能长期处于失效状态;再次,原村民将无任何合法手续的私房出租获取巨额收益,政府有关部门又对违法出租收益予以征税,从而导致政府行为违法;第四,加大改造难度。如果要彻底解决土地的产权问题,从我们的调查看,原村民与股份公司对改造持有绝对

①本文所指的股份公司是指在对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组建的股份公司,在深圳特区称村股份公司。

61

的抵制心理,即便村民接受土地产权转变,数十亿元的土地补偿费也是政府财力的沉重负担。如果维持土地产权的现状,就使得改造的目的仅限于市容和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而将土地产权遗留问题无限期化,更增加了将来改造的难度。从对渔民村的改造结果及政府有关改造计划看,深圳特区正在走上这条路。

此外,股份公司用地及原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权年限得不到明确界定。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城镇土地用于住宅的最高使用年限是70年,用于工业是50年,商业、旅游、娱乐是40年①。而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使用权年限则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如果维持城市土地的“农村集体所有”(虽然农村集体早已不存在),股份公司和村民将永远获得土地增值收益,但政府管理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二)“留地安置”应避免形成特殊的城市社区

城市建设征地的“留地安置”中,将土地返还给村民用于住宅用途,应充分考虑到村民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在某特定的区域集中整体划定土地返还,无论是村民及村集体建设,还是仅仅返还房屋,都容易形成独立于整个城市管理之外的封闭社区群体,形成城市二元社区结构。特别是以原有集体为单位返还住房或土地,更容易出现这种封闭的社区,这在深圳特区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村民刚从形式上完成从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生存意识、融入社会及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都还很低,许多事情都还习惯于依靠集体组织。而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而来的股份公司,人员都来自于原村领导层,在村民中具有一定的领导基础,使得村民从心理上接受其为保护者;同时,股份公司又为股民提供了可靠的福利保障,村民也愿意听命于股份公司。这就使得股份公司和村民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于整个社会、城市之外的小团体。为了维护股份公司和村民的共同利益,这些小团体共同抵御对其不利的外界干扰,特别是政府的管理干预。另一方面,本应执行政府管理政策的居委会却完全受控于股份公司,社区的各项管理基本由股份公司作主,使得政府政策的执行主体模糊化,导致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贯彻。

特殊社区的另一特征是社区内部结构的二元分化。由于无论是深圳还是浙江、上海的实践,都是让转变身份后的村民以出租房屋取得收入。这可能形成房屋出租群体与房屋承租群体的二元社区结构。以深圳特区为例,社区内部的二元结构是以少量的、稳定的、联系紧密的原村民为核心,管理大量的、流动的、分散的承租房屋的外来人口。房屋承租群体和房屋出租群体的关系仅仅是市场中买方与卖方的关系,社区中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福利和社会文化活动只惠及原村民(商业性的除外),社区的管理活动也由村集体组织负责,房屋承租群体没有参与的权利与渠道,和谐社区的建立无从谈起。同时,社区的二元分化给社区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房屋出租者,甚至社区管理机构都对房屋承租人的行为疏于管理,甚至协助承租人抵制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使得社区成为藏污纳垢之处,成为犯罪高发社区。

(三)建立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

我们先看看深圳特区的实例。深圳特区“留地安置”以后,从管理组织结构看,形成了政企合一的、以股份公司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城市管理体系,一般表现为“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组织结构关系。在深圳特区股份公司社区,虽然存在名义上的规范的管理结构,但却形成事实上的“市政府—区政府—股份公司—居委会”的管理结构,股份公司基本上取代了街道办事处而成为居委会的上一级行政管理机关。

股份公司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填补了居委会的财政不足。政府每年下拨给每个居委会的经费仅2万元,并限拨3人的工资。无论是居委会人员的工资还是运作经费都是不够的,公司对居委会人员工资每人每月约补贴1000-2000元,同时还要提供数万元的办公经费。第二,成为民事纠纷的最终调解者。一般的民事纠纷,由居委会进行,如居委会无法调解成功,则由股份公司进行调解,而不是由街道办事处进行。第三,肩负着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职能。根据改制时的设想,原村委会拥有的诸如民兵武装、土地规划、旧村改造、海外联谊等职能交由街道办事处,但事实上,这些职能目前仍由股份公司

①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9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号发布)第12条。

71

承担,每一项的经费也都是由股份公司承担,每年的开销在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第四,是政府城市管理政策的最终执行者。第五,成为非正式的家族管理机构。第六,在城市社区管理中承担着巨大的财务支出。每个公司为其所在的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都至少支出千万元以上。股份公司在城市管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已经使其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这种股份公司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之处。其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社区居民管理的易实现性和可控制性上。由于股份公司对村民的违法行为具有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如取消其分红资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村民的违法活动。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管理方式更多的却体现了负面效应。第一,由于股份公司是市场化的经济主体,无事实上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但又肩负城市行政管理职责,致使其在政策法规执行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同时,股份公司作为原村民和集体经济利益的代表,在原村民或集体经济利益与政府政策法规发生矛盾时,首先要站在原村民或集体利益一边。这种对待政府政策法规的态度,很难保证其在政策法规执行中的规范性。深圳特区“城中村”私房建设即是十分典型的例子。我们在市租赁办的调研中发现,租赁办有人认为股份公司在原村民出租房屋税费定额确定与征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它政府有关部门也持类似的认识。由此可见,执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经济主体同政府进行政策博弈时,严重危害政策制定的公平性。第二,弱化其经济职能。由于股份公司肩负着事实上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承担着社区建设巨大的经济责任,使得股份公司的经济发展这一主要任务受到影响。第三,强化了社区的封闭性。股份公司为社区居民提供的良好社会福利使原村民从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团体性,又加强了其封闭性,使其在城市社区中形成独立的小社会,不利于村民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第四,如果股份公司领导和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出现偏差,政策的实施难度将加大,往往使政府政策难以在某些方面得以有效的贯彻执行。事实上,在深圳特区,政府对上述80余个社区的管理长期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导致“城中村”违章建筑泛滥和对违章建筑改造的难度加大。

(四)集体经济组织的架构与运行应当规范化

留地供原村集体发展经济是“留地安置”模式的内涵之一,但在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或原有集体经济组织改造中如何使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运作,是“留地安置”模式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以深圳特区为例,不规范的集体经济组织可能为特殊城市社区的形成提供经济基础。其次,使集体经济组织可能最终从管理到收益分配都家族化、个人化,脱离原有的目标与宗旨,使原村民并不认同集体经济组织。第三,家族化的管理最终削弱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上述问题在深圳特区表现得非常典型。

表1 1991年特区农村三级企业

分行业收入比重(%)

特区合计罗湖福田南山

农林牧副渔业 1.950.708.460.56工业68.1968.2265.0070.12

工业中工缴费比重95.0410090.5576.43商饮业14.9711.1111.0625.50

建筑业0.360.480.200.03

服务业 4.18 5.91 3.18 1.16

运输业0.300.22 1.42 1.05

其它9.7513.3610.68 1.58

合计100100100100

 资料来源:特区农村城市化调查组《关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总体报告》(载:《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文件汇编,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领导小组办公室,1992》)第87页有关数据计算。

深圳特区返还土地以后,原集体社区的经济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村集体经济,另一部分是村民个体经济活动。单就集体经济而言,早期的村集体经济活动主要以村为单位建设厂房出租为主。分析表1可知,199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厂房出租的工缴费,其次是商业和餐饮业。1992年,政府对原农村集体进行城市化改造,亦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改造,成立了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的股份公司。10多年来,绝大部分股份公司的经营活动仍然停留在“厂店出租经济”这一层面上。以南山区为例,1998年南山区29个农村股份公司中,有16个农村股份公司,其总收入中房屋出租收入占了100%,有4个村房屋出租收入占村股份公司总收入的80%-90%,有3个村无明确比例,但都占绝

81

大部分①。同处特区的罗湖、福田、盐田的农村股份公司收益构成大同小异。这种收入构成在目前并无明显变化。此外,公司资金雄厚,但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村办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具市场竞争力,经营活动单一,经济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在股份公司的结构上,也存在商榷之处。通过对深圳特区农村股份公司的结构及有关规定加以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股权的非流动性;二是股份公司的封闭性;三是管理的家族性。由于股权的界定是以1992年为界,以后出生、嫁入的人口均无股权,并且股权不得转让,这就使得随着年限的推移,股权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甚至股份公司走向个人私有化。由于公司严重的排外性,严重制约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管理的家族化在部分村民中产生较大的不满情绪,降低了村民对股份公司的认同程度。

(五)统一对留用土地进行规划建设

对于返还土地的规划与建设,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序列。深圳特区“城中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特区实践中对留用土地规划利用失误的一大教训。

由于深圳特区返还土地基本都是村民或村集体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给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后遗症。数量庞大的“握手楼”拔地而起,大量私房翻建改建禁而不止。“握手楼”群的建筑密度高于规定20个百分点,基本没有绿化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在建筑风格上,所有单体建筑在外观上都呈120-150m2为基底面积的5-8层的四方柱式,无一例外,这与城市建筑风格完全不协调。

此外,房屋及市政建设问题重重,灾害隐患严重。绝大部分私房的建筑间距仅1.5-2m,福田区石厦村距入口处约80m处的住宅楼,楼间距仅1.2m左右,大大小于组内建筑间距不得小于4m、组间距不得小于6m的规定。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再者,城中村房屋质量普遍不高。在村民私自改建、新建中,由于没有完整、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图纸以及施工队伍质量不高和缺乏规范化的施工管理,房屋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对罗湖区的调查表明,村民认为质量好的占36. 9%,一般的占50%,差的占13.1%②。对福田、南山二区的调查结果表明,情况与罗湖类似。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皇岗村个别抢建的楼还未完工就已经从中部3-4层处呈弯曲状偏向一边,呈摇摇欲坠之势。同时,社区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质量差。新村建设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管道煤气无法铺设,给排水容量不足,脏、乱、差现象严重。这种杂乱无章的建筑,低质量的居住环境与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

四、结束语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面临失去土地、就业空间狭小、经济利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在失去土地后,村民以怎样的途径取得合法收入,怎样协调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冲突,如何使思想观念由小农型向现代型转变等等问题,都是当今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既体现了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力量与政府调控的矛盾冲突,更体现出政府的执政思想。“留地安置”既能较好地解决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的冲突,又较好地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将伴随问题的出现。深圳特区的实践与探索,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新亚,潘海平,葛如江.失地农民: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群[N].经济日报,2003-11-18(12).

[2]童大焕.没有权利就没有一切[E B/OL].htt p://xinhu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9405032.html,/ne wsdetail.as p?I D=3581,2003-12-10/2005 -07-15.

[3]陈 科.“三农”:上百件提案“重中之重”[N].四川日报,2004-02-11(2).

[4]王 秀.将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界定为按份共有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3-11-11(1).

[5]鲍洪俊.浙江建安置失地农民长效机制,推行征地制度改革[N].人民日报,2005-03-25(1).

[6]李 荣.上海郊区农村征地将推行农民集体留用土地制度[E B/OL].htt p://ne ws.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9405032.html,/20050323/ n224828177.sht m l,2005-03-23/2005-07-23.

①根据《南山区原农村居民点现状调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1999.7)有关数据计算。

②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罗湖区城中村改造专题报告———罗湖分区规划专题报告之三。

91

[7]深圳图书馆网站.深圳辉煌二十年专栏[E B/OL].ht2 t p://szlib.sz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9405032.html,/hh20/chengjiu1/jinr ong/right.ht m, 2005-03-29/2005-07-19.

[8]钱政宜.调高征地补偿标准,苏浙突破了低补偿瓶颈

[E B/OL].htt p://n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9405032.html,/house/2004-02/09/ content_1304769_1.ht m],2004-02-09/2005-07-20. [9]夏 珺.被征地农民,权益咋维护[N].人民日报,2004 -07-19(13).

[10]梅 军,生范丽.湖北省公布征地补偿最低标准从4月1日起实行[E B/OL].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9405032.html,/ ne wscenter/2005-03/08/content_3834033.ht m,2005-03-08/2005-07-20.

[11]陆幸生.走近深圳福田渔民村:居民蜂拥建房出租牟利[E B/OL].htt p://n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9405032.html,/c/2005-06-01/ 14306814222.sht m l,2005-06-01/2005-09-30.

[12]刘 治,葛吉琦.国内外土地征用制度的实践及其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2,(5):34-35.

[13]张柏齐.失地农民有权共享土地增值收益[J].农村经济导刊,2003,(9):11-12.

(本文责编:白 璐)

(上接第13页)

位的,但更主要地体现在较高文化层次人力资本的差距上。降低高中收费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从而可以缩小与其它地区之间在较高层次人力资本上所存在的差距。第二,相对于小学和初中而言,高中的学生数量以及学校数量都要少得多,因而降低收费所带来的财政压力要小得多,制度的运行成本也明显低得多。第三,现行的高中收费标准较之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水平提高得过快、过高,在农户心目中形成了一条陡增的预期成本曲线,农民在心理上难以适应,由此造成了对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抵制心态。

第四,在“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下,贫困地区根本无能力依靠自身财力来填补教育收费改革所形成的资金缺口。因此,本文建议在贫困县实行教育财政投入“三三制”,即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各负担1/3的教育事业投入,将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投资主体提到省级以上高端政府。此外还可考虑发行“教育福利彩票”,所得资金全部分配到贫困地区的教育部门,集全民之力帮助贫困地区走出教育发展的困境。只要教育经费有了可靠保障,优质教师供给不足的矛盾自然也可迎刃而解。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邵 锋.谁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看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系[J].教育与经济,2004,

(3):34-37.

[4]张作功.“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4,(1):4-6.

(本文责编:白 璐)

02

集团管控模式研究分析报告

东浩集团管控模式报告 一.集团管控模式介绍 1.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集团这种现代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在欧美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形成。随后这 种企业群体形式遍及世界,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扩 张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借助其 巨额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力量、庞大的组织架构、一 流的治理水平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差不多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阻碍。 为了加速从打算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 代就开始组建企业集团,当时要紧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形成 了一批依靠行政关系统一治理的企业集团的雏形。进入20 世纪90年代后,通过国有资本授权持股等方式,我国组建

了一批以产权、技术和产品等要素操纵为特征的、较为规范的企业集团。然而,由于受传统打算经济的阻碍,我国企业集团在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现象,如只注重规模的扩张而忽视总体效益的提高,过渡多元化导致企业核心业务逐渐削弱,在一些地点还存在相当严峻的政府行政干预和“拉郎配”行为,集团内部治理体制不规范而难以发挥整体组合功能等。 东浩集团也是在上海九十年代后期组建大集团的背景下,由上海市政府和外经贸委牵头组建的通过行政关系统一治理的企业集团。成立五年来,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系支持下,在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集团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然而与此同时,集团也存在着国有集团公司所普遍存在的过度多元化而核心业务不突出、业务组合政府行为色彩较重等特点。随着对这些问题认识的加深,外经贸委提出了重视“资本运营和资产经营”的指导思想。“资产经营”,也就对现有的集团资产——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如何进行“经营”,那个地点包含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方式、公司内部的治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摘要: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对战略思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谋划,才能科学地把握时代的脉搏,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取得事业的辉煌。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和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以有力地推动所经营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股东、客户、员工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福祉。 1.战略思维的内涵 一般说来,战略是指在整个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中,那些事关全局、具有根本意义或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或方略[l]。就其广义而言,则是指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战略思维是指对关系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预见的理性思维过程,是对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运动规律的思考与把握,是管理者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思维成果的高度体现。战略思维的成熟与否,不仅直接制约着管理者观察、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立场、观点,而且直接制约着管理者的管理方法、管理艺术、管理绩效。因此,战略思维是企业各个层级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的核心就是能够把握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做到“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深谋远虑,具有战略眼光和洞察能力。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尽管是曲折多变的,但其内部总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认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做到运筹帷握,

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

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号:0936001250188 姓名:邱晓华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现状,存在的困难,了解到他们的心态及期望,提出对策及建议。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社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农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部分承包土地。有史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农民精心耕耘土地,土地则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但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必须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让他们在农业之外去才找新的生活。本文选取新建县新祺周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新祺周是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该开发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省政府批准成立, 是昌九工业走廊上的一个重点开发区。为了顺应江西昌九工业走廊的发展,实现南昌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扩张,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为支持开发建设,大量的农用耕地被征用,大量的农民放弃了自己耕种大半辈子的土地。为了解失去土地后农民生活的情况,笔者在对100户耕地被大量征用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土地是农民一切生存的希望和资本,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征用,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失地农民。 被调查的100户农户家庭人口为308人,其中劳动力132人。调查户家庭原有耕地共137.23亩,被征用104.58亩,人均征用0.92亩;征用后剩下耕地31.75亩,人均剩余0.28亩。100户农户中,征地后收入增加的有61户,占61%;收入减少的有39户,占39%。308个劳动力中,征地安置就业5人,外出务土132人,经营农业100人,经营二、三产业45人,赋闲在家26人,分别占1.6%、42.9 %、32.5%、14.6%和8.4%。 1、调查户总体上征地后收入和支出均高于征地前。调查户征地后年人均纯收入为3622.89元,比征地前的3402.537元增长6. 5 %;征地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745. 04元,比征地前的2662. 207元增长3.1%。从调查情况看,征地后收入的绝对数有所增长,但受物价等因素的影响,支出也相应地上涨。土地被大量征用以后,打破了农民多年以来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多数农村劳动力必须离开土地,在农业之外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企业相对较多,农民找到工作的机会比较大,务工的人数比较多。另一方面,失地农户的村庄多处于县、镇边缘,外来人口多,接收信息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成功率比较高。部分失地农民利用征地补偿费,开小商店经商、建房屋出租或买车辆搞运输,增加收入的门路比较多。另外,一部分村集体利用部分征地款搞了一些企业

中国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模式内涵及意义 摘要: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发展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是由社稷体制、民本政治和国民经济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的符合中国发展的一种模式。在多年的发展中,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模式,苏联模式,中国特色,民主 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伯·雷默( Joshua Cooper Ramo) 在伦敦《金融时报》上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 Beijing consensus) 的概念,由此开启了世界对中国模式高度关注的序幕[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以苏为鉴”,试图摆脱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2]。中国模式作为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的集中概括,是世界认识中国和中国认识自己的重要理论范畴[3]。 一、中国模式内涵 中国模式的兴起,一方面,源自“华盛顿共识”的破产;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北京共识”的提出。前者表明转向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华盛顿共识”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后者则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道路的成功具有中国特色及制度贡献。这就使得总结和概括中国经验的中国模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是否存在中国模式以及用什么概念来表达这个提法,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分歧。持否定或谨慎态度的学者认为不存在中国模式或慎用中国模式这个提法,如李君如表示,中国各方面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定型,讲“模式”有定型的嫌疑,既不符合事实,也很危险[4]。持赞成态度的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客观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工作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308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工作报告完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工作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只有循序从土地剥离出来,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党的xx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新)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水晓丽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

“中国模式”

中特:结合中外评论探讨“中国模式” 一什么是“中国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话题为国际主流学术界所高度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模式呢?有以下几种观点可借鉴。第一种观点提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包括五点:一是独立自主,二是改革创新,三是实践本位,四是以人为本,五是和而不同。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 当前热议的“中国模式”概念,主要是是一些国外学者、政要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立足点,以非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对我们取得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探究和概括。认识、探究的客观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即“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面旗帜”。 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作出了如下表达: “中国模式”的最重要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换言之,“中国模式”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 西方有媒体指出: “当代中国一直是个令西方感到困惑的问题”。“西方人还是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真正繁荣起来,除非它采纳西方式的民主”。“中国模式”可以归结为“专制加经济发展”。新加坡有媒体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 一种允许中国共产党是唯一领导力量的政体; 在保持政治体制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新加坡一位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就是其政治稳定与经济改革的特殊结合; 换句话说,就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与经济上的自由化。”总之,政治上的保守、专制与经济自由,是西方学者政要赋予“中国模式”的总体内涵。 对比所谓的“中国模式”,“西方模式”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一贯主张首先实现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并保障经济的发展。但中国没有采取西方的发展模式,而是开辟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新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违背了他们的教条,因而感到迷惑甚至疑心重重。应该指出,一些西方人士还保留着陈旧的偏见,用单一的眼光看待中国的政治体制并谎称这是一种“专制”。 结合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特别是价值观上的差异,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中层管理者的思维与能力

中层管理者的思维与能力 基层培训多侧重于技能培训,而中高层培训则侧重于思维方式,而中层管理者的思维与团队建设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就像一个成功的足球教练,自己球技一般,但带出的球队却特棒。一个失败的足球教练就是自己可能踢得特别棒,但是带队却一塌糊涂。 而企业销售做的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缺陷暴露最多、管理最混乱的时候,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企业的成功源于营销,而败于管理”,因此,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怎样调整自己的思维?怎样加强中层人员的管理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话题。 一、新形势下中层管理者所面临的困局 (一)宏观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困局 1、现阶段买方市场已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客户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所以有的业务员为了保住客户,为了自身的利益,同客户一起“出谋划策”,向企业要条件。 2、越来越完善得国家政策法规,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很大一部分兽药企业在刚起步时,靠的是钻政策法规的空子,面对现在逐渐成熟的政策法规,已经没有空子可钻,企业如何生存下去?企业的管理该如何进行调整?都是现阶段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行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管理有非常大的影响。2005年的禽流感虽然对很多企业的影响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2006年的市场对于很多企业影响是巨大的,到了2007年,对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的企业来说,市场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不扎实的企业来说,则不全是利好年头。面对不确定的市场,企业管理要抓主流,绝对不能什么都抓,我们不是全才,什么产品都做,高中低档产品都有的企业,形不成品牌。 4、行业间对于优秀人员的争夺导致团队不稳定。有很多业务员认为自己的市场做得好就代表自己的能力大,业务技能高,其实业务员做好市场的前提条件有以下三个方面:企业的文化与形象+过得去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产品,因为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产品往往不是最好的产品,而是过得去的产品)+个人的努力与公司的支持。业务员跳槽时往往只考虑到第三个方面一半的因素,就是整体条件的16.5%左右,仅仅凭这个数据就急于跳槽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所以很多业务员是越跳越不行,越跳业务做的越不好,连带影响企业团队。 5、目标客户的逐步成熟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不是前些 年那样只是简单的买进卖出的时候了,越是优秀的客户越对返还小恩惠不重视。谈经销商就像谈对象一样,越是答应对方快,结婚的对象越不会是你。对于特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 一、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申请条件 一土地被依法批准征地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农业人口。 二失地时年满16周岁且未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同时提供能够证明是失地农民身份的原始材料,包括户籍、征地协议或合同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合同书等。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申请流程 1.所需材料: 一土地二轮承包合同名册、证书复印件; 二征地协议复印件; 三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四五张同底2寸彩照。 五《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申报表》一式四份 2.申请流程: 一符合要求的农民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二村委会召开会议表决; 三公示7日; 四填写《申报表》及花名册并签字盖章; 五上报人民政府、公安去、国土资源部门审核; 六复核并办理登记手续。 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如何缴纳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有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两部分构成。 一统筹基金:由政府出资、村组集体出资和其它资金构成,村组集体出资部分从土地补偿安置费中按20%提取交纳。

二个人帐户基金:个人自愿缴费标准分为3600元和6600元两个档次。失地农民可自愿选择其中一档,一经选定,不得变动。 四、失地农民养老金领取标准 一达到领取年龄的失地农民: 1、个人未缴费的,80元/人、月; 2、个人缴费3600元的,120元/人、月; 3、个人缴费6600元的,160元/人、月。 二纳入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在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可享受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本办法实施前未参保的失地农民,男现已年满60周岁,女现已年满55周岁的,由政府从本办法实行起发放基础养老保险金。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许多居民面临着土地被征收的困境。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是对失地农民老年生活的负责。而作为失地农民本身,也应该多了解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维护自己的权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思考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思考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 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 而不是变换的结果 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 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小创说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移步换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变换的结果,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有人提出了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设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脑洞大开。。。为自己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全文:3645 字| 5 分钟 01. 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

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02. 中国当下的企业氛围三个等级 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03. 中国互联网进化论

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水木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04. 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 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05. 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 “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06. 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问题,也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进而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就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政策对农民的保护不足、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失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不能提供有效劳动供给、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再就业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完善现行的有关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积极拓展劳务输出等对策,就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出路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就业

目录 一、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1) 二、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1) (一)政策对农民的保护不足 (1) (二)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 (2) (三)失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不能提供有效劳动供给 (2) (四)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再就业 (2) 三、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 (一)必须改革完善现行的有关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 (2) (二)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3) (三)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 (3) (四)刺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动就业增加 (3) (五)积极拓展劳务输出 (4) 参考文献 (5)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是现代化城市的产物,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社会现象。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失地农民问题,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又是重中之重,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城市化就很难成功。如果城市化不能顺利进行,就势必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尽快实现的问题,关系到我国能否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的问题。 一、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兴起大办开发区的热潮,最高峰时达8000多个,使我国的耕地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失血”,失地农民大幅增加。专家通过测算估计目前全国各地失地农民的数量约在4000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里,我国城市化率提高9.86个百分点,农村失地人口约4300万,一般每征用1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造成这多的农民失地又失业,给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调查。调查主要以人均耕地面积在0.3亩以下的农户为主要对象,总共调查了2942户。调查的一些情况如下:43%的调查户完全丧失了耕地。在这2942户中,共有家庭人口12170人,其中劳动力7187人,平均每户4.14人,劳动力2.44人;原有耕地13740.15亩,平均每户4.67亩,平均每人1.13亩。2000年以来,这些农户的耕地共被占用9400.15亩,占原有耕地的68.4%。平均每户被占有3.2亩。尚余耕地4340亩,平均每户1.48亩,平均每人0.36亩。其中,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上的有442户,占调查总数的15%;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有1237户,占42%;完全丧失耕地的有1263户,约占43%。调查显示,失地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就业问题,大多数的失地农民对自己的就业没有信心,对就业形势也不看好,在7187名劳动力中,征地时安置就业197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7%;外出务工1784人,约占24.8%;经营二三产业1965人,约占27.3%;从事农业1807人,约占25.2%;赋闲在家失业的1434人,约占20%。其中河北农民耕地减少甚至完全失去土地后,就业非常困难,生活出现危机,河北迁安、高碑店市的失地农民有80%以上就业很困难;河南漯河市源汇区和孟津县的失地农民赋闲失业在家的劳动力所占比重分别高达43.5%和47.8%;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失地农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的也有10%;陕西省的失地农村劳动力只有38%找到工作。① 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在失地农民中,他们的就业率很低,而且他们很多人对自己的就业失去信心,在就业的结构中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要大一点。而且很多人认为失去土地后自己的生活来源失去保障,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就业找到工作,政府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为他们就业服务。 二、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政策对农民的保护不足 首先,土地征用制度不尽合理,现有法律限制了农村土地所有者,使其无法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相应收益,侵害 了农民权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如果要进入市场或通过转变用途获得增值,只能先将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此后其使用权才可以有偿出让。恰恰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 之间的分配被滞后的法律法规扭曲,不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受到侵害,而且失地农民再就业 问题目前也尚属政策上的“盲区”。其次,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过低,不利于失地农民生存和创业。按照《土地征管理法》规定,承包地被用后,农民“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而补偿费过低,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

集团化异地管控模式的选择 目录 一、集团公司管控模式比较 (一)财务管控型 (二)战略管控型 (三)运营管控型 二、集团现状分析 (一)现有业务介绍 (二)现有管控模式 (三)公司总体战略 三、案例分析:华润 四、集团管控模式选择 (一)影响管控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异地管控模式匹配模型 五、管控模式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总部功能定位 (二)人力资源管控 (三)跨地域业务实行财务一体化管理(四)异地用工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六、结语

摘要: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比较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三种管控模式,从而分析建议集团今后集团化发展异地管控模式。 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47.14亿元,下属成员公司9家,人员4038名,涉足酒店、高尔夫、景区、游艇游轮、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六大产业。毫无疑问,集团未来的发展势必朝着集团化方向,集团型企业相对于单体企业来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各业务板块的战略运营潜力,在不同专业和地域间更好的配置资源,并通过利用集团资源控制及规模化的整体优势,有效抵御经营风险。 根据集团的“走出去战略”和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集团的公司规模势必越来越大,异地子公司也越来越多,跨地区程度越来越高,未来还将开发国际业务,投资控股关系也越复杂。选择合适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集团扩张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因为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

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10-12-29 河南城建学院李海洋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就业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目前的安置模式普遍存在补偿数额低,风险不确定等因素不能很好的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才能妥善的安置失地农民,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成果。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社会保障 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日益紧迫。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在生活上如果得不到合理的保障,不仅会造成社会隐患也会阻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扩大,为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征用。目前,我国已有被征地农民4 000多万(章安友,2004)。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还需要安排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其中90%以上为集体土地需要征用。按照目前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和现阶段每征用1亩耕地大约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进行测算,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将有近2 600多万被征地农民需要陆续安置,年均需要安置失地农民260万人左右。 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之也流失了与土地相关联的一系列权利。因为土地被征用之前,农民主要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土地是他们的立命之本,失去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而且农民一直是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工作;再者,土地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如果农民利用的好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增值的,这就意味着农民失去土地后也就失去了一项经济价值极高的财产权利;最后,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了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这会间接导致村级干部的寻租行为。可见,土地的丧失会对农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安置好这些失地农民将会阻碍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 作者: 中华民族在近60年当中,取得了令全球注目的一个成绩,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且我们现在看到,关于中国模式,或者大家说的一种北京共识,这样一些议论,我们也在各大报纸或者是网络上也经常见,受到全球各界的关注 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海外用的比较多,而在国内用中国道路等用的比较多。在海外,我想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对普通人来说,他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现中国的产品,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于企业界来说,他突然发现他做生意的对手或者伙伴都是中国的企业,因为中国外贸现在世界第二位了。对于学界、对于政界来说,中国崛起这个方式,西方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可,也没有想到,所以有很大的好奇心,而在整体上来说中国模式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模式与传统西方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现在中国模式的程度引起了全球各界的研究与讨论,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中国模式到底与西方模式有什么不同与共同点。 中国模式有八大特征: 第一、它有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比较强势、比较有效的政府,它能够制定一种比较长期的符合自己民族利益的长远战略和政策,而且有能力把它付诸于实践。 第二、它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一切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先试验,然后再逐步推广。 第三、集中精力关注民生,特别是把老百姓最迫切的要求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第四、在稳定、改革和发展三方面的关系上,处理的比较好,也就是说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和发展。 第五、渐进改革,拒绝休克疗法。大家知道,我们的制度实际上有不少的问题,它绝对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们模式就是以现在制度出发、从现在体制出发,利用这个体制来运作,同时不断改革自身的体制,而不是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全部推倒,结果他自己也失败了。而且从过去这个体制整个地服务于一种追求乌托邦转变成一个追求现代化,追求改善民生。第六、确立了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不是求一步到位,而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个有轻重缓急、逐步积累的过程。 第七,我们的经济模式,现在给它明确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里面有市场经济的因素,它支配资源的效率很高;另外我们有社会主义因素,也就是说保证社会总体的公正。 第八,我们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人家好的我们都学,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世界上意识形态框框最少的国家之一,只要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学,但是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以我为主,不是盲目地学。 中国模式有文化的支撑,是文化的觉醒,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竞争,最激烈的是发展标准的竞争,中国历史所储藏的智慧,在新世纪的发展潮流中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资料

目录 一、引言 (2) 二、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3) (一)失地农民结构性失业严重,隐性失业现象极为普遍 (4) (二)就业转失业比例过高 (4) 三、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因素 (4) (一)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 (4) (二)失地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就业培训 (5) (三)失地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缺乏就业和创业意识 (5) (四)现行征地安置方式单一 (5) (五)政府政策因素的制约 (6) (六)征地过多过急 (6) 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6) (一)建立就业保障基金 (6) (二)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7) (三)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7) (四)强化农民就业观念 (7) (五)多种安置方式相结合,拓宽就业门路 (7) (六)消除就业障碍,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8) 五、小结 (9) 参考文献 (9)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扩张,农村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社会就业形势、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加上失地农民本身素质不高、知识水平有限,使得失地农民陷入就业困境。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率低下、就业质量不高、结构性失业严重、再失业现象普遍等。失地农民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障其生存权利责无旁贷。而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也是要义根本所在。本文对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寻找成因症结所在,并针对成因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化解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保障其基本生存权利。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结构性失业;社会保障;就业现状;和谐社会 一、引言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中国农村的耕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还具有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功能。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大量土地被征用,由此失地农民的数量激增。失地农民是被动城市化的主要类型,从人口数量来看,这种进城方式的最大特点不是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是其被动化的特征。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心理上,失地农民都还没有做好城市化的准备,由于土地被征用,他们的身份被迫的从农民强行过渡到了非农或者是城市居民。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据预测2000年至202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的总和将达到一亿以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全国约有4000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

福建省福州颁发失地农民补偿新标准

失地农民的现行安置措施 摘要:文章纵览了学术界对于失地农民安置措施的研究,从安置现状,以及现状的不足等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和征用回转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安置;就业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征地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涉及到的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征地工作的大量开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左右,到2030年这一群体将达到1.1亿人。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在征用土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侵犯被征地农民权益的现象,失地农民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一个边缘群体,处于“务农无地、经商无本、务工无厂、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极端困境之中。正如陈锡文所言:“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他当不成农民了,而领到的那点补偿金,也当不成市民,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只能是社会游民,社会流民。”可见,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刻不容缓地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关于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地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提高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周森彪,朱海霞(2004)指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问题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在征地补偿中考虑到土地权益的补偿,按市场规则和成本权益合理分配土地溢价。将土地增值的部分按固定的较高比例分配给被征地农民,将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丧失的各项间接收益和由此所产生的间接损失都足额补偿给被征地农民。 第二,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一,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吴刚,孙繁松,张良(2002)认为,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安置难、征地难的较佳途径。翟年祥,项光勤(2005)建议具体做法是将征地补偿费直接转变为社会保障基金,把征地农民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而舒畅(2005)却分析指出,在现有的法律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内,暂不可能实现被征地农民享有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保障水平;其二,对失地农民根据征地性质进行有差别的社会保障安置。吴春建(2001)认为,对于因公共利益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应该向他们提供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补偿方式,以保障被征地人员的未来生活稳定;而对于因市场交易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安置与否与安置途径应该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鲍海君,吴次芳(2002)则认为不论出于何种征地目的,都必须对征地农民实施社会保障安置,但在具体的社会保障安置方法上可以有所区别:对于公共利益征用土地的,以土地市场价格为基础,以相当补偿为原则,提高征地补偿和安置标准,一次性足额支付补偿安置费。非公共利益占用农民集体土地,用地单位应为失地农民办理失业、大病、养老等保险;其三,建立失地农民独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廖文寿(2002)认为对失去土地的农民,应当从征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由村集体组织用于被征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统筹,对已全部征用土地并发放劳动力安置费的,可以由政府出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和农民出一点的办法解决。李新安(2005)则认为,要出台《失地农民保障条例》,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和保障,从法律法规上给失地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受教育和培训机会。可是潘诚,张鸿雁(2005)通过对上海小城镇保险模式和浙江社会保险模式的比较分析,从经济学、保险学、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化四个方面证明了为失地农民建立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其四,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基金。娄喻刚(2002)认为应该把养老保障费作为土地征用补偿费的重要项目,通过扩大土地征用补偿范围,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方法筹集养老基金。 第三,部分学者并未提出具体安置措施,但就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杨翠迎(2004)认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农村城市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在缓解征地矛盾、长远地解决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问题以及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通过对浙江省的案例分析指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应该提早考虑,尽一切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征地过程中;如果推后考虑这个问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征地矛盾会积重难返,这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

中特之“中国模式”的论述

“中国模式”观点综述 中华民族在六十年的人民共和国期间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进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60周年国庆,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领导干部竞选考试可能会涉及相关内容,现将有关观点整理如下。 关于“中国模式”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原因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对“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在20世纪70年代末编著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就集中分析、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及障碍。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德则在《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对多重样现代性的反思:欧洲的、中国的和其它的诠释》等著作中,从传统社会文化的秩序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的路向。 关于近年来海内外舆论对“中国模式”或中国发展道路特别关注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关于“中国威胁论”方面的论点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伯恩斯坦和芒罗撰写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为代表。“中国崩溃论”始于198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布朗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一说,继而引起全球性的争论。自2001年以来,针对中国经济的新的论调又在国外盛行,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提出疑问说,中国这个亚洲奇迹中的最大奇迹,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崩塌的神话。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Gordon G.Chang)则提出,“与其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而中国历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还能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发展使得这些言论不攻自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乃至于美国和欧洲最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都被认为是在学习中国。 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在应对汶川特大震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上展现出的“举国体制”,让全球对中国政治体制刮目相看。长期以来,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国际舆论界一种有代表性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陈旧落后的政治体制,一党执政的格局不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保障。然而,面对无论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太空空间活动,还是2008年成功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特大地震灾害,显示出的中国“举国体制”所具有的巨大威力,国际上怀疑、批评乃至否定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声音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肯定和赞扬。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尚存许多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能够给世界留下如此众多和非同凡响的奥运遗产,光用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长还不足以完全解释,而“举国体制”无疑是这一切奇迹中的关键。还有学者认为,举全国之力,集中优势资源,聚焦特定的工程、项目、事件,往往可以形成跨越性、突破性、高效率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形成带动效应,提升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在这次奥运会中,单单是出动这么多的人力就没有其他国家能够企及。中国有13亿人口,这样的资源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还有,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财力方面的投入也是其他国家没有办法达到的。 三是以“华盛顿共识”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造成重灾区和“中国奇迹”的出现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模式”。“华盛顿共识”主张私有化、自由化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