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

(讨论稿)

序言

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是省委、省政府纵观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增强江苏综合经济实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推进苏北地区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呼应沿江开发、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建设陇兰经济带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加快建设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依据《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其他专项规划,以2002年为基期,2003—2010年为规划期,突出产业为主、工业为重点,明确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产业、城镇、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发展和空间布局方案,以指导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和发展。

本规划所界定的区域,以沿东陇海线的徐州市区和铜山、邳州、新沂三个县(市)为重点(以下简称“沿线地区”),同时统筹考虑丰县、沛县和睢宁县在内的全市协调发展。2003年,沿线地区人口549.7万人,区内工业增加值300.3亿元分别占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75.2%;面积6696平方公里,占67.7%;生产总值604.8亿元,占79.3%;和占79.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3.3:48.2:38.5;城市化水平43%。

本区区位优势突出,自然和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工业比较优势明显,商贸流通较为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基本形成了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本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加速发展的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依托本区独特的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带建设,必将推进本区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对促进苏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发展环境和战略定位

1.发展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新发展,省委、省政府适时作出了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重大决策,为本区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达国家和国内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为本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并进互动,为本区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本区也面临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业化程度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市化水平不高、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变竞争为契机,视压力为动力,全面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

2.战略定位。展望沿线地区建设前景,徐州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战略定位是:苏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江苏新兴的产业密集带、陇兰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苏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区是苏北地区主要的产业集聚区,且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通过加快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促进经济总量的扩大、资源开发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本区将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增长极,有力推动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江苏新兴的产业密集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呼应沿江开发,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错位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拉长加粗原材料加工产业链,打造

具有本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形成若干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成为江苏继沪宁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之后又一条快速崛起的产业密集带。

陇兰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充分利用徐连地区地处东部沿海的优势,强化徐连互动开发和互补互融,加快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步伐,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创新管理体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建立规范服务体系等方面,引领陇兰经济带对外开放步伐,成为陇兰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地。

第二节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总揽全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扩大开放为第一动力,加快工业化为第一方略,突出资源整合和集约开发,加快产业发展、开发区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确保在苏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开发原则: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将按照点线面推进、大项目带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思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作用,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互动,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统筹联动开发。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沿线综合运输优势,坚持跨省市开发,沿线联动开发,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强化协作联动,加强产业配套,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重点开发,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和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强化软硬环境建设,集约开发,集中发展,推动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向园区集聚,提高各类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业集聚度。

——坚持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努力使本区成为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带。

5.主要目标:通过整合本区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充分释放内在发展动力和潜力,加快形成江苏省新兴的产业密集带、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区、区域性现代物流网和绿色生态走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95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达到21000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9:5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00元和6500元。其中沿线地区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500亿元,人均GDP达到26000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8:52:40;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

江苏新兴的产业密集带。构建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密集带是本区发展重点。加快重点开发园区建设,促进要素集聚,扩张产业规模,壮大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能源原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87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沿线地区预期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重点开发园区生产总值预期占全市的25%以上,其中沿线地区预期占20%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预期达到55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3%以上。

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新沂、

邳州中等城市及沿线重点中心镇,培育壮大丰县、沛县和睢宁县城,建设以市区为中心的城市群,着力构筑徐州都市圈核心区。到2010年,市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20万,新沂、邳州市和贾汪城区分别达到35万、35万和20万以上,丰县、沛县和睢宁县城均达到20万以上;到2020年,市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00万,新沂、邳州市和贾汪城区分别达到50万、50万和30万,丰县、沛县和睢宁县城均达到30万以上。

区域性现代物流网。依托徐州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重点建设物流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构筑面向苏北和淮海地区的区域物流体系。到2010年,形成沟通海外、辐射中西部,连接华东的快速、高效、便捷的区域现代物流网。

绿色生态走廊。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23%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农村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第二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三节工业发展

6.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比较优势,走富有本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快资源加工转化,夯实基础原材料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工业结构重心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由初加工、散布局等粗放型向精深加工、集群化等集约型转变,构建以支柱产业为主体、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7.突出发展机械、化工、电力、食品、建材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把本区建成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业高地和食品加工业示范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输出地和原材料产业集聚带。

(1)机械工业。以工程机械为重点,以重型汽车为新的增长点,加快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全面融入国际产业链,在巩固发展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挖掘机等优势产品的同时,努力拓展产品门类,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核心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充分发挥徐工集团的支撑带动作用,强化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本地化,注重产业衔接配套,巩固全国领先地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知名品牌。积极发展煤矿机械、建材机械、食品机械、环保机械、压力机械和农业机械,扩大船舶修造业生产规模,加快配套零部件生产,促进产业集聚。整合健身器材和五金工具生产企业,提高

产品档次和规模,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健身器材和五金工具生产基地。

(2)食品工业。围绕奶制品、卷烟、果蔬和粮油加工等主导产品,加快技术进步,强化专业化配套生产,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壮大企业规模,加快形成全国重要的食品生产基地。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扩张,做大做强维维集团等乳品加工企业,形成全国重要的乳业带。积极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战略,推进跨地区兼并重组,着力扩张红杉树集团。加快发展果蔬、粮油和肉类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市)区食品产业集群。

(3)能源原材料工业。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以推进大型发电机组建设为重点,与建材工业突。出发展超大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逐步淘汰工艺落后小水泥,加快构建江苏省水泥工业基地;推进石膏深加工,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潢材料;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以石英砂为原料的建筑材料。择优壮大基础化工,积极发展精细化工;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引导相关企业互接互融,做大做强盐化工,积极发展煤化工,创造条件发展石油化工;加快发展农用化工,重点发展高效低毒农用化工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8.加快发展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在某一领域抢占技术最先、规模最优的优势地位,全面提升产业层次,着力增强发展后劲。随着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其支撑、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有望成为本区新的支柱产业。

(1)医药产业。加强医药产品创新、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新医药从“仿制”创新向“自主”创新

的战略转移,实现医药产业跳跃式发展。加快建设恩华医药国家级新药研究工程中心,着力形成中枢神经类药物、心脑血管药物、麻醉药物、抗菌原料药等四大高新产品群。推进万邦医药基因工程“人胰岛素”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基因胰岛类药物。以邳州优质银杏原料为依托,加快引进和开发步伐,形成全国重要的银杏药物生产基地。

(2)电子信息产业。以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称重电子和智能仪器仪表等为重点,强化自主开发能力,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电子装配产品。依托驻徐高校的研发优势,完善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培育徐州IT产业,积极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

(3)新材料产业。强化技术引进和自身研发能力,注重发展抗磨材料、信息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稀土材料,积极培育新沂磁卡基材等一批新材料企业,逐步形成富有本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9.充分发挥本区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1)木材加工业。以板材加工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水平,注重下游产业延伸,加快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大力发展家具等板材终端产品,形成木材原料——成品板加工——板材制品、家具产业链和意杨基地——纸浆——造纸产业链。

(2)纺织服装工业。整合现有纺织企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传统纺织业,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加工深度,市区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各县(市)区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和

劳动密集型纺织品。

第四节工业布局

10.根据本区区位、交通、地质环境条件和水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状况,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现有开发区及规划建设中的工业区为重点,优化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禁止在水资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地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保护区内进行工业项目布局。

(1)机械产业布局。建设国家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加快推进徐州机械工业园建设,围绕工程机械、重型汽车、建材机械、压力机械、食品机械的发展,引导布局和发展一批主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主辅产品相配套的机械产业集群。在铜山布局和发展专业机械及农用汽车生产企业,把铜山建成农用汽车生产基地;在邳州布局和发展船舶修造和五金工具制造业;在贾汪和邳州布局和发展健身器材制造业;依托沛县现有的产业基础,布局和发展排灌机械等农用机电产业集群。

(2)化工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新沂农用化工园,重点发展化肥、农药和精细化工,把新沂建成全国重要的农药生产基地、江苏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利用丰县盐矿资源,推进以氯碱为基础、向下游产品深度延伸的化工园区建设。限制化工企业分散布局,禁止高污染的化工企业和小化工企业在本区布局。

(3)电力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地质、水源、煤炭及运输、电网接入系统等建设条件,依托现有大型电源点和规划厂址,发挥坑口和路口优势,加快建设徐州大型火电站群和配套的输

出通道,重点规划布局6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力争201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800—1000万千瓦,把本区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输出地。

(4)食品产业布局。依托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主导产品由豆奶制品向乳制品转化,建成全国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加工制造基地;利用邳州银杏和大蒜、丰县的果蔬资源,促进产品深度加工;支持新沂扩张花生、大豆油脂生产规模,形成江苏重要的油脂加工基地。

(5)非金属矿产品产业布局。利用贾汪、铜山、邳州的石灰石资源优势,布局和发展水泥制造业;利用邳州的石膏资源优势,布局和发展石膏制品业;利用新沂石英、水晶资源优势,布局和发展玻璃制造和硅资源深加工业,支持铜山玻璃制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把铜山、贾汪、邳州、新沂建成水泥、石膏制品、玻璃生产基地。利用新沂金红石资源,布局钛矿开发项目。开发利用富钾页岩资源,把丰县建成富钾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基地。

(6)冶金产业布局。整合现有钢铁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在本区择优建设钢铁生产基地。依托徐钢等骨干企业,强化同本地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大力发展优质铸钢、铸铁件。加快实施煤电铝一体化工程,建设沛县铝深加工产业基地。

(7)医药产业布局。依托现有医药制造企业,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集中发展市区中枢神经类药物和基因胰岛类等高新药物,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中枢神经药物生产基地和糖尿病药品基地。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把邳州建成全国重要的银杏类药物生产基地。依托新沂的产业基础,把新沂建成东陇海线上重要的特种中药材生产基地。

(8)木材加工产业布局。围绕木材加工,鼓励同类产业聚集,把邳州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板材制造和出口基地;注重木材加工产业前道延伸,在邳州、新沂及周边地区布局和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品牌家具制造企业,把本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家具制造业基地,在新沂布局和发展木浆造纸业。

(9)纺织产业布局。利用棉花产区和现有企业的优势,加快市区纺织企业的退二进三,集聚生产能力,推进市区纺织工业园的建设。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纺织业转移,支持邳州、新沂、贾汪、睢宁等地纺织业规模扩张,形成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第五节商贸、旅游业发展

11.现代物流业。按照“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以淮海经济区及中西部地区为腹地,以连云港口岸为对外窗口,加快徐州陆路口岸建设,重点构筑物流信息和交通设施两大服务平台,启动建设淮海综合物流园区、金山桥物流中心、九里物流中心和新沂物流中心,重点实施徐州香山物流、交通货运信息、惠客隆商品配送、万寨煤炭物流、新沂苏北农资配送等一批综合物流项目。加快规划建设大许物流园区,构建大型区域性物流发展基地,强化新沂承接东西、对接南北的物流枢纽地位,为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提供物流支持。

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市场,以徐州经济开发区和铜山、邳州、新沂经济开发区为基地,发展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分销物流;以九里物流中心、新沂物流中心和邳州、贾汪等

地综合交通为基础,加快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物流。积极推动物资集团、港务集团、商业储运、邮政物流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推进交通、仓储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强与连云港及周边地区开展区域物流合作,打造路桥物流链,实现资源共享,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立足徐州都市圈、与全国重要物流节点相链接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

12.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色、辐射力较强的大型批发市场和边界特色市场。重点发展壮大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工程机械、汽车及配件农业机械等一批商品批发市场;以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江苏淮海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主体,采用兼并联合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做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加快培育和建设邳州官湖升辉板材、港上银杏、宿羊山大蒜、贾汪彭鲁、丰县榉木、新沂果蔬及建筑装饰材料等一批特色市场。到2010年,形成20个以上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产业带的发展提供较强的流通保障。

13.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效应,利用人文和自然景观等资源优势,加快开发汉墓群、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户部山文化街和丰沛县汉皇故里、新沂窑湾古镇等景区,深度挖掘云湖山水、故黄河水文化资源,强化两汉文化旅游特色;规划建设淮海战役全景展示馆、九里山古战场遗址公园,发展战争文化旅游;加大县(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马陵山观光风景区、邳州银杏森林公园、古运河民俗文化、丰县大沙河果园农业休闲游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围绕沿东陇海产业带建设,加快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强化与连云港观海、温泉浴等旅游项目合作,积极构建“一

海、两汉”特色旅游带。

第六节农业发展

14.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重点建设优质棉、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瘦肉型猪、波尔山羊、优质奶牛基地,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积极发展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和都市农业,重点培育优质稻麦、绿色果蔬、特种养殖等区域性主导产业,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

1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到2010年,形成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与优势产业带相配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创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领先的优势农产品品牌8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比例达到35%以上。

16.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继续推进品种、知识、技术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徐州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保证和监测体系,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的科技含量,到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总额翻一番。

第三章开发园区建设与发展

第七节开发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

17.开发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城镇扩张的增长极。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利用连云港国家级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放大我市省级开发区的政策效应,促进本区重点工业集中区的联动开发。重点加快徐州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徐州(丰县)外向农业开发区等现有省级开发区发展,积极提高新沂、邳州、贾汪、等重点城市开发区水平,着力抓好沛县和睢宁等工业集中区建设。

加快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积极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化招商、网上招商等有效方式,重点面向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和外资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吸引民营企业到开发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投资创业,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

加强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进一步突出开发区功能开发和机制创新优势,变依靠政策优势为依靠优良的投资环境、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优质的服务环境等综合优势,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形成功能完善、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发展先导区,为本区建立服务型政府作出示范。拓展服务领域,注重吸引人才和培训相关产业的熟练劳动力,为开发区建

设提供人力资源。

第八节开发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发展

18.开发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要按照集聚、集约、集中的要求,加快扩大总量,提高产业集聚度,增强对本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集聚:围绕产业培育和发展,积极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投资项目,注重发展与其配套的相关企业,尽快形成“块状经济”和产业“高地”。注重培育开发区内各类专业园区的个性化特色,增强专业化功能,创建专业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特色园区。

集约:在积极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同时,注重引进和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投资强度和开发效率。强化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开发,注重提高单位投资和产出的效率。

集中:汇聚本区各级政府的力量,围绕已确定的重点开发园区,加大集中开发力度,防止多头开发和分散开发。建立和完善市、县、镇联合开发的模式,通过联合建设基础设施、联合开发产业、联合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创新开发区税收分成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19.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发展条件和现有基础,明确本区主要开发园区的发展定位。

(1)徐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医药和高新材料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水平,打造融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2)铜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食品、纺织服装、

电子等产业,扩大产业的聚集度和规模效应,成为集产业、教育和住居于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新区。

(3)徐州(丰县)外向型农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果蔬加工、林木加工、纺织服装和农产品贸易等产业,形成江苏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4)徐州城南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业等,加快形成融研发、产销、信息、培训于一体的全国著名的食品产业基地。

(5)徐州城北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环保产业、都市农业等,建成融工业聚集区、生态园林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6)新沂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农用化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家具制造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建成全省重要的农药生产基地、苏北最大的化肥和纸业生产基地。

(7)邳州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林木加工、石膏制品、纺织服饰、医药食品等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和银杏加工基地。

(8)贾汪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板材加工、能源原材料、纺织服装业,构建能源、建材和纺织服装工业基地。

(9)沛县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能源、铝及铝加工、煤化工和其他高能耗产业,建成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10)睢宁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纺织、皮革及革制品、医药化工和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基地。

第四章城镇建设与发展

20.本区小城市数量少,综合实力不强,影响了产业集聚和发展。因此,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做大做强徐州中心城市,推进新沂、邳州等中小城市建设,择优发展大庙、碾庄等重点中心镇,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骨干、重点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补充的徐州沿东陇海线城镇密集带。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6%,其中沿线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3%以上,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

第九节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

21.徐州作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以加快形成徐州都市圈为目标,以建设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为重点,运用经营城市理念,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积极启动新城区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服务功能,力争3-5年建成10平方公里新城起步区的核心圈,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推进工业企业向开发园区集中,提升老城品位,强化综合商贸功能;统筹铜山新区与市区的建设、发展,积极促进和引导中心城区的功能扩散,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

第十节节点城市建设与发展

22.加快发展新沂、邳州两个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把贾汪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壮大城市规模。

新沂以构建江苏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大建设投入,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吸纳人口、产业集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重点发展农用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及硅资源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大中型工业项目建设,以化工园区建设为载体,壮大农用化工等优势产业规模;着力发展以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省际边贸市场,进一步强化新沂市作为苏鲁接壤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流通中心地位,把新沂建设成为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江苏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沿东陇海线的第三大城市。

邳州要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水陆交通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资源加工型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建材、食品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做大板材、石膏、银杏、大蒜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产业集聚、商品流通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地位,把邳州建成东陇海线上极具活力的中等城市。

贾汪是徐州规划建设中的卫星城市,具有县级管理权限,应积极抓住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机遇,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电力、建材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健身器材、钢木家具、板材加工等特色产业,努力培育区域性专业大市场。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迅速改变城镇面貌,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3.积极发展沛县、丰县、睢宁等其它县城镇。

沛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江苏西北部的重要边界城镇,具有较好的产业和城市发展基础。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食品加工和新兴旅游业,积极开发煤化工等资源加工工业,综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强化产业支撑和城市功能,形成具有古沛特色、竞争力较强的中等工业城市。

丰县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果蔬加工、装饰木业等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和发展边际大市场,逐步把丰县建成国内知名的食品工业城市。

睢宁要充分利用临港靠路的快速交通条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大力发展轻纺等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钢材等区域性市场规模,较快提升工业实力和城市水平,力争把睢宁建成具有较强实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第十一节重点中心镇建设与发展

24.重点中心镇是东陇海城镇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城镇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提高东陇海城镇带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突出大许、双沟等市区外围组团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茅村、柳新、棠张、三堡、汉王、刘集、大彭、大黄山、大庙等市区周边的9个节点城镇,择优发展沿东陇海线的大吴、青山泉、碾庄、官湖、铁富、王庄、高流等城镇,相应发展敬安、龙固、华山、欢口、王集、古邳等市内其它重点中心镇,促进其规模成长、功能完善、设施配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 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 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 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 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 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 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 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 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 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 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 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 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 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 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陇海铁路名称的由来

陇海铁路名称的由来 陇海铁路是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四十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大动脉,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陇海铁路始建至今已超过百年,它见证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目睹着中国百年来的变化。在这条漫长的铁路线上,弥漫着着战争的风云变幻,涌现出众多的历史人物,发生着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展现出一幅中国由弱到强不断前进的历史画卷。陇海铁路的名称是由何而来呢?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现甘肃境内的东南地区为36郡中的陇西郡和北地郡,直到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甘肃”这一名称才出现,因此,旧时的甘肃简称为“陇”,此即陇海铁路“陇”的来历。“海”即海州(现为连云港市的一个区),秦时属东海郡,南北朝时期东魏改称海州,后历代虽有多次变更名称,但直到1912年仍称海州,为直隶州,属江苏省。1912年始废州为县,改海州为东海县。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

1961年方更名为今名连云港市。陇海铁路1905年开始修建,1953年才全线修通,该线始称陇秦豫海铁路,不久便取铁路起迄点所在的地名命名,遂称“陇海铁路”,一直沿用至今。 据史料记载,陇海铁路的修筑与清时海州一个官员的提议有关。据《沈云霈墓誌》载,1905年汴洛路开始测量铺设。光绪三十四年(1908),祖籍海州的沈云霈由农工商部左参议“授右丞署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接着“调署邮传部右侍郎,署其部尚书(相当于部长)兼署左侍郎”并“充津浦会办大臣”。1908年,沈氏提出将汴洛路东展,开筑一条开徐线(开封至徐州),西延开辟洛潼线(洛阳至潼关)。后施肇曾就任陇海铁路督办,就沈氏的方案于1912年,与比利时公司签订建设由甘肃兰州至海口的陇海铁路及东端终点开辟海港的合同。1908年清王朝关于铁路建设的诏令中指出“江苏”为“最要”。并以王清穆为总理,规定江苏全路,江南至上海经松江以达浙江,江北自海州入徐州以达陇。这是陇海铁路名称之始。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2课时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42课时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选择题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据此回答以下2题。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 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 2.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 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资源廉价 C.电力资源丰富D.交通运输便捷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 3.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国家区位因素是( ) 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4.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读图,回答以下2题。 5.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年12月21日,第6次“陈江会”登场,双方达成尽速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 等多项共识。双方认为,两岸企业面临新的调整布局,企业家应发挥两岸经济互补的特性,积极建立关系渠道,增进互访,产销互补,“转型”成为两岸共识。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 7.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 ( ) A.低廉的工资 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 D.通达的信息 8.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 ) A.技术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以下2题。 9.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OI测试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AOI测试设备项目 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发展背景 AOI(AutomatedOpticalInspection)的全称是自动光学检测,是基于 光学原理来对焊接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缺陷进行检测的设备。AOI是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测试技术,但发展迅速,很多厂家都推出了AOI测试设备。 从区域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动京津 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 逐步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空间从沿海地区向沿江内陆拓展。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国家区域发展新布局全面展开,辽中南、山 东半岛、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新的城市群快速崛起,国内地区间经济发 展差距将逐步缩小。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上海龙头带动作用 不断增强,对江苏、浙江等周边区域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同步 显现。江苏省确立“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区域发展方略,推 进宁镇扬、(沪)苏通、锡常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无锡虽然会面临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城市间竞争 加剧的挑战,但也可以获得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的机遇。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投资公司 三、规划设计单位 泓域咨询研究中心 四、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2943.63(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718.13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3661.7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943.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9%;流动资金718.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1%。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859.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47%;设备购置费979.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75%;其它投资1104.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17%。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2943.63+718.13=3661.76(万元)。 五、资金筹措

新教材高二地理必修3第五章试题卷(含答案)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单元过关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 .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 .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回答4~6题。 4.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 .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水 B .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 .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 .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5.引黄济青工程每年从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6.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 .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 .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 .为吸引鸟类栖息而投放的饵料 D .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河南段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7~8题。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8.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9~10题。 9.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10.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3题。 材料一 新疆新闻网2008年2月1日消息:截至1月31日,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今年已向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天然气14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至今,已经累计向中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保证了广大居民和众多企业的正常用气。 材料二 西气东输路线图 1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能源比重最大的是(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炭 D .水能 1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鄱阳湖平原 D .太湖平原 1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东部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4~15题。 1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15.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16~17题。 16.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 .服装业 B .电子信息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金属冶炼业 17.下列有关协调沿东陇海线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举措,可行的是( ) A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经济质量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D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上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两大工业区,箭头表示农民工的主要流动方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近年来甲地产业群北移至粤北山区,其考虑的主要布局因素是( ) A .环境和技术 B .交通和市场 C .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D .原料和能源 19.民工的流动方向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面临民工就业饱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B .乙地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C .甲地的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 D .乙地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低

2018年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试卷与答案94分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试题及答案 是非题 1. 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A对 B错 2. 人们能够积极地从事某方面的实践活动,是因为他们对这种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A对 B错 3. 职业兴趣测试测试是将个人兴趣与那些在某项工作中较成功的员工的兴趣进行比较。它是用于了解一个人的兴趣方向以及兴趣序列的一项测试。 A对 B错 4. 兴趣似乎在很长时期内是稳定的,并与某些领域的成功有关。但是兴趣不等于才能或能力。 A对 B错 5. 职业兴趣测试主要用于评议和职业的指导方面。 A对 B错 6. 在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一定要清楚和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决定了哪些因

素对你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A对 B错 7. 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A对 B错 8. 从国民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职业是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A对 B错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 A对 B错 10. 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A对 B错 单选题 1. 职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个人一生中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占主导地位。 A兴趣 B能力 C知识 D机遇

2. ()是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表明一个人最感兴趣的并最可能从中得到满足的工作是什么。 A兴趣测试 B职业兴趣测试 C职业发展测试 D发展测试 3. 1927年,()编制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这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 A库德 B坎波尔 C霍兰德 D斯朗特 4. 1968年()主持了对斯朗特职业兴趣量表的修订工作,增加了基本兴趣量表和一般职业主题。 A库德 B坎波尔 C霍兰德 D弗洛伊德 5. ()是由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且在统计上具有高相关的题目组成,因此,这种量表属于同质性量表。 A一般职业主题量表 B基本兴趣量表 C职业兴趣量表 D管理指标量表 6. 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就是(),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7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7月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特点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东部季风气候区 B.北京市 C.青藏高原 D.长江流域 3.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有完善的计算机配送体系。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据此完成6~7题: 4.目前,沃尔玛在中国53个城市开设了102家商场。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商场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IS C.GPS D.WPS 5.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技术有 ( ) ①遥感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23~25题。 6.划分Ⅰ、Ⅱ、Ⅲ、Ⅳ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7. Ⅰ区域的主要农作物作物是() A.青稞和甜菜 B.大豆和玉米 C.小麦和花生 D.水稻和油菜 8.我国Ⅱ、Ⅲ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演化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

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 五纵 京沪线 京-津-冀-鲁苏-皖-沪 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京九线 京-津-冀-鲁-豫-皖-赣-粤-港 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九龙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缓解京广线、京湖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辞富,维护港澳的稳定繁荣。京广线 京-冀-豫-鄂-湘-粤 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 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我国铁路网的中轴,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焦柳线 豫-鄂-湘-桂 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能力,分流京广线运量。 宝成-成昆线

陕-甘-川-滇 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 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 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 三横 京包-包兰线 京-冀-晋-内蒙古-宁-甘 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 冀北山地-内蒙古自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陇海-兰新线 苏-皖-豫-陕-甘-新 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沟通东部和西北,促进西北发展,巩固边防,横向联合贯亚欧为主的第二条大陆梅,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沪-浙-赣-湘-黔-滇 上海-杭州-鹰潭-萍乡-贵阳-六盘水-昆明 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东、中南、西南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2020部编人教版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部编人教版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2019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部分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琴弦(xuán)玉屑(xiè) B. 燕(yān)山享誉(xiǎng)有盛 C. 沏(qī)茶拎(līng)着 D. 活跃(yuè)应(yìng)有尽有 2.划线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沉浸沉静 B. 飞翔飞跃 C. 宽慰宽裕 D. 敏感敏捷 3.写出反义词 常常—________ 陌生—________ 减少—________ 4.词语搭配。 ①拜见________ A.景物 ②会见________ B.领导人 ③接见________ C.客人 ④看见________ D.来宾 5.“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加横线词语的正确解释是() A. 君子 B. 君主 C. 对人的尊称 6.扩句 ①麻雀拍打着翅膀。 ②红旗飘扬。 ③蝴蝶落在身上。 7.我知道在空白的地方应该填上什么标点符号。() 老师指着墙上的画说______这是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____现在____光复____了______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_______. A. :“,“”,。” B. :“,‘’,。” C. ,“,‘’,。” D. ,“,“”,。” 8.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 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__________ A. 拟人、拟人、设问、比喻 B. 比喻、拟人、疑问、拟人 C. 比喻、比喻、疑问、比喻 D. 拟人、比喻、设问、拟人 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们都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10.古诗运用。 (1)西湖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我不禁吟诵:“________,________ 。” (2)正当我苦思冥想想不出问题的答案时,爸爸走过来稍一提示使我豁然开朗,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 。” 二、短文阅读 11.现代文阅读 天马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这个图形标记的形象是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_____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_____极为生动健美。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诈协调,_____使人感受到力量,_____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腿,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丝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但后来发现,马足踏的_____燕子,_____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我们不敢肯定明帝迎

为什么叫陇海线

陇海线为什么叫陇海线? 为什么叫陇海铁路呢?说来话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现甘肃境内的东南地区为36郡中的北地郡和陇西郡。直到元代设甘肃行中书省,甘肃一名才出现,因此,旧时的甘肃简称为陇。陇海的海是指海州,海州现为连云港市的一个区。然而,在1961年以前并没有连云港,那时叫新海连市,是因新浦、海州、连云三区组成而得名,原属山东省,铁路分段向东西展筑,东到海州,西到兰州,1953年才全线修通,所以那时命名为陇海铁路也顺理成章。 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东起连云港东站,与海运港口相接;西行经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至兰州西站,与兰新、包兰、兰青铁路衔接;并与京沪、京广、焦枝、南同蒲、咸铜、宝成等铁路相交,全长1759公里。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铁路干线纵贯南北,横穿东西。中国铁路干线京哈线 起于北京,经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终点在东北北部最大城市哈尔滨,全长1388公里,是东北通往首都和全国各地的一条铁路干线。 京沪线 京沪铁路北起北京,经天津、德州、济南、兖州、徐州、蚌埠、南京、无锡、苏州,南达上海,纵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长1462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线在天津交汇了京沈线,衔接天津港;在德州交汇了石德线,与京广线相连通;在济南交汇了胶济线,可达青岛港和烟台港;在兖州交汇了焦石线,接通石臼所港;在徐州交汇了陇海线;在南京交汇了宁芜线,进而与皖赣线相连通;在上海交汇了沪杭线。 京广线 京广线北起北京,南止广州,横贯我国中部,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流域,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长2324千米。京广线是我国关内地区主要的南北向铁路,为我国铁路网的中轴。在北端北京交汇了京秦、京包、京原、京通、京承、京沈等铁路线。在南端广州交汇了京九线、广茂线和广梅汕线,可达香港、茂名和汕头。 京九线 京九线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南至香港九龙,跨越9省市,全长2364千米。京九线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它的建设对完善我国铁路布局,缓和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方资源开发,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陇海铁路线天水至兰州东段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陇海线天水至兰州东段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招标文件、标前答疑及有关补疑资料。 2、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提供的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资料。 3、铁道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则、验标、铁路工程施工定额、概预算编制办法。 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5、我局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铁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陇海线天水至兰州东段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第11标段通安驿(含)一唐家堡(不含)范围内的施工准备和建安工程的路基、桥涵(不含购梁)、隧道、轨道及站场改造以及为完成本工程所需的临时工程,直到全标段达到铁道部颁发的现行的交付验收标准,办理交验为止的全过程。 三、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招标合同条款 以及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根据本标段铁路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工。

2、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3、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 4、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特别是冬季、雨季、洪水、风雪天气)对施工的影响。 5、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当地合格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 6、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少占农田,不破坏植被。严格组织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7、严格执行铁道部颁发现行的和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四、工程概况 (一)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 该段是陇海线宝鸡至兰州东段增建第二线其中的一段。位于甘

2021-2022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4.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关爱老人成为社会大课题。下面是利用“数字地球”原理开发的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 A.GPS和RS B.RS和GIS C.GPS和GIS D.PS和GIS 下图是1986~1996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5.该图资料来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S B.GPS C.GIS D.RS 6.有关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88~199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B.199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增大 C.1990~1995年初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蚀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减小 D.外力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项目1949年1955年1960年1970年 东经121.97 121.93 121.94 121.88 北纬43.57 43.51 43.54 43.59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1995年 东经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43.63 43.80 43.68 43.84 7.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8.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9.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 附近 C.分布在旱作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下图示意1990—xx年、xx年世界各大洲(除 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 顷)。读图回答10~12题。 10.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 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11.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xx年与1990—xx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02 第2章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第2章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2.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1.1江苏省社会经济概况 2.1.1.1自然概况 1.位置 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京杭大运河纵贯江苏南北,陇海铁路横贯江苏北部,宁启铁路横贯江苏中部,沪宁铁路连接苏南各市,新长铁路连接苏北各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辽阔,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濒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 2.面积 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490.5万公顷。 3.河流 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公里,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杨运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像两面明镜,分别镶嵌在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 4.气候 全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2.1.1.2行政区划及人口 江苏省下设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共有1103个乡镇。200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549.5万人,人口密度为736人/ km2。

近年来,江苏的人口增长速度较为减慢,2006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8‰。在人口构成中,城镇化倾向较为明显,2006年末全省城镇人口为3918.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3.57万人;乡村人口3631.3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8.57万人。 另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2.1.1.3经济 江苏省地处于长江与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位于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太平洋西岸,是长江开发开放的龙头,是经济对外辐射和对内辐射两个扇面的枢纽区域。江苏省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4.9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6.46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7817.00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2868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598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2∶56.5∶36.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3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6%,提高0.8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态势良好。进一步加大“四项转移”力度,积极推进南北共建苏北开发区。苏北、苏中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江苏省农业中粮食以稻、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花生为主,粮、棉、油的产量和农业的总产值居全国前列,发达的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江苏省轻、重工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和建材为六大支柱行业,并拥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骨干企业。近几年来,江苏省以市场经济为向导,不断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向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倾斜。轻重工业发展基本同步,从表2-1中可看到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十大主要铁路干线

中国十大主要铁路干线 铁路网是由相互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构成的铁路网系统。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全国以北京为中心,各省以省会为中心伸展线路的铁路网骨架,连接着许多不同规模的铁路枢纽,枢成我国铁路网骨架的主要干线: 1:南北交通的中枢:京广线 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祖国南大门广州。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2:东西沿海地区交通大动脉:京沪线 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南运的货物主要是煤炭、钢铁、木材、棉花等;北运货物主要有机械、仪表、百货等。 3:纵贯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枢:北同蒲——太焦——焦柳 全线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柳州。基本上与京广线平行。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全长2395KM,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纵贯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 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该线对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的繁荣,都是有重要作用。 5:纵贯西南地区的南北干线:宝成——成昆线 北起宝鸡,翻越秦岭、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飞越岷江,横跨金沙江,到达昆明,全长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岭、急流险滩,有许多“地下铁路、空中车站”。成昆铁路桥、隧道总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40%,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所罕见。该线在宝鸡与陇海线衔接,在成都与成渝线相接。沿线是我国特产丰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铁路的建成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了民族团结,也是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6:横贯中原和西北的大动脉:陇海——兰新线 东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兰州进抵乌鲁木齐,途径六省区,横贯黄淮平原、豫中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脉到达北疆,全长3652KM,是我国最长的一条铁路干线,沿途经过我国许多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沿线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和棉花、蓄产品等。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沟通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正在发展的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巩固边防有重大意义。另外由此铁路西行经中亚地区可直抵波罗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亚欧大陆桥”,是我国通往中亚、中东、欧洲的捷径。这条陆桥的沟通,对发展我国外贸事业,加速沿边开放将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兰线 京包线自北京西行经呼和浩特至包头,全长833KM,包兰线自包头西行南下经银川至兰州,全长980KM。该线东起北京,越冀北山地、跨张北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至兰州,连接六省(市、区),沟通华北和西北。沿线煤、铁、池盐、磷矿等资源丰富,又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西运货物主要有钢铁、机械、木材等;东运货物以煤炭、矿石、畜产品为主。该线对促进华北和西北经济联系,分担陇海线运输压力,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重要意义。 8: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全线东起上海,经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连接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全长2677KM。是横贯江南的东西大动脉。该线东段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西段煤、铁等资源丰富。东运的货物主要有粮食、木材、有色金属等,西运的货物主要有钢铁、机械、水泥、日用百货等。 这是一条与陇海经和长江航线平行的密切联系东西部的铁路主干线,对加快赣、湘、贵、滇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9:自成体系的东北铁路网主干线:哈大、滨洲——滨绥线 东北铁路网以哈尔滨、沈阳为中心,由哈大、滨洲——滨绥线相接构成“丁”字型骨架,联接全区70多条干支线,独具一格,自成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