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蓟县地质实习报告.pdf

(整理)蓟县地质实习报告.pdf

(整理)蓟县地质实习报告.pdf
(整理)蓟县地质实习报告.pdf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6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26 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第52页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丰富。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M地比该岛其他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度 B.位于岛屿内部 C.空气湿度大 D.位于山间盆地 2.M地房屋建筑( ) A.多为矮层 B.多高低错落 C.多吊脚楼 D.多茅草屋 3.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土壤肥沃 D.雷雨天多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1题,雷雨是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爪哇岛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空气对流强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白天四周山坡升温快,但是中午过后,盆地内部水汽蒸发旺盛,对流强烈,对流雨多是午后出现。D项正确。第2题,M地多大风暴雨,房屋应具有防风、防雷雨功能。A项正确。第3题,M地纬度低,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也为动物资源提供丰富的食物。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5.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受纬度位置影响,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A处为分水岭,7月平均气温低于28 ℃;由图可知,A处位于山地,气温年较差小, B处为平原,气温年较差大。故选D项。第5题,区域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植被垂直分异不太明显,无法欣赏“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岭地区,春季进入雨季,河流随之进入汛期。该地位于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此作物熟制由北部一年两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三熟;天然橡胶是热带的经济作物,图示地区热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目前我国尚未脱贫的人口有7 000万,其中3 518万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任务艰巨。读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我国贫困地区绝大部分( ) A.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 B.地处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C.耕地资源缺乏,质量不高 D.能源资源短缺,供应紧张 7.秦巴山区跨秦岭、大巴山,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其扶贫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③将部分贫困人口外迁④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事业⑤扩大粮食种植,建成商品粮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贫困地区绝大部分分布于山区和内陆高原地区,由于地形以山地为主,易发生自然灾害,耕地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导致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C项对。由图可知,贫困地区在内陆高原和东部低山丘陵地区也有分布,A项错;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属于季风区,B项错;图示中西南等地区都是资源较丰富的地区,D项错。第7题,秦巴山区地形崎岖,基础设施落后,需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该地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可以将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一些贫困人口,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故①③④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扶贫的具体措施;该地为山区,扩大粮食种植,建成商品粮基地不可取。

(暑期一日一练)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学时难点 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 教学活动 【讲授】活动一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一 【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二 【活动2】(教材第11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都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成长阶段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多导致就业困难,区域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由于区域内资源短缺需要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加重交通运输压力。

高中地理 1-2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的引言部分,找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的指标)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04年的经济增长情况 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 探究活动: 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 置特点。 2、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 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 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2、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 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 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 课堂练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 ?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1.导致北京与其他四省(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职能 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 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 2 ?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A. 水陆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 ?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 ?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A. 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 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 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 工业产值占GDP勺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 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 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5. (2015 ?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 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 流 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 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 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转型阶段

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 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三分法: 初级阶段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6 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26区域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与区 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第52页(2019江西上饶月考)“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 A.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B.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 C.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 D.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 2.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A.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 B.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C.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 D.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 3.古代海草房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A.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 B.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 C.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 D.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答案:1.A 2.B 3.D 解析:第1题,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随着近海养殖的增多,渔民养的海带、海蛎子等用的网拦住了海草,近年来,海岸上已经看不见有大量的海草涌上来,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A项正确。第2题,保护性开发既要保护,又要开发。发展租赁业有利于海草房的修缮和保护,开发民俗旅游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B项正确。第3题,海草

高中地理 1-2区域发展阶段 练习 湘教版必修3

区域发展阶段 一.选择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 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 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 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 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 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10.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掌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能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和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1)常用指标有: 、 、 。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 、教育程度和 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1)影响因素: 、 、 、 等。 (2)发展趋势: ……的总体发展趋势。 思考 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点拨 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下列有关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产业结构: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和 为主体。 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状态。 思考为什么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 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知识点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特点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内部经济差异: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三次产业状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结合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它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 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乍得湖沿湖地区处于区域的哪个发 展阶段?有哪些特点? 三、工业化阶段 1.产业结构:比重迅速上升,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状态。 思考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专题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 第一产业(%) 1.0 1.7 12.8 9.5 9.3 第二产业(%) 23.5 53 52 55.8 52 第三产业(%) 75.5 45.3 35.2 34.7 38.7 1. 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 C.人才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5.(2015·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1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