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县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

县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

县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
县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

县委县政府

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现就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强化党政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建立完善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制度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围绕国家、省、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每年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县、乡党委和政府每年各自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2 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帮助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2.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年度教育工作述职制度

建立党委政府年度教育工作述职制度,各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书面述职。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年度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3.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

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学校,每年深入所联系的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工作至少2次,每年帮助学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1-2个,每年形成教育专题调研报告1-2期。将领导联系学校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县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根据调研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重大事项。

(二)建立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督查机制

1.建立健全对乡镇人民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

建立县对各乡镇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按照州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规定进行督导评估,重点督导评估各乡镇入学巩固、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主要教育工作指标落实情况,并将督导评估情况在县内主要媒体公布。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设置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导岗位,增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力量,采取专项督导、随访督导、综合督导等形式,确保常态化教育督导工作的全面实施,确保督政、督学两到位。

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督导教育,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2.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建立教育工作量化考核机制。根据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规定,制定和实施教育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将各乡镇对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目标考核分为5分。考核内容由县教育局确定。

建立教育工作问责制度。凡在教育督导评估中被亮“黄牌”

的乡镇,实行年度教育目标考核“一票否决”;被亮“红牌”的乡镇,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责任;情节严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引咎辞职。

二、加大保障力度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解决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一)切实加强教育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1.全力保障教育事业法定投入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教育经费的法定投入。切实做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校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45%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2.全力落实教育事业配套投入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规定,确保按分担比例落实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校安工程、教育资助等教育配套资金;按照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确保从2013年起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县各级各类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以上。

从2013年起实施农牧区入园幼儿资助计划,制定分类资助具体办法,资助农牧区及城市低保、孤残入园幼儿,保障农村幼儿园基本运行经费和入园幼儿保育费等开支,并按国家标

准配置幼儿园设施设备。相关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实行农牧区入园幼儿午餐补助制度。

3.全力实施学生资助政策和奖励机制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小学、初中学生杂费、课本费“应免尽免”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应补尽补”;切实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和实施力度,形成生源地助学贷款、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资助学为一体的就读大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认真贯彻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施全县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按照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确保全县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实施学生奖学慰问制度。设立奖学慰问基金。县财政每年投入25万元用于奖学慰问,其中15万元用于奖励小升初、初升高的优秀学生,6万元用于儿童节慰问,4万元用于青年节慰问。

实施普通高中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奖励制度。对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和相关教师予以奖励。

4.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确保教师编制需求。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人数增加情况及时调整增加教师编制,确保全县教师编制总数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的发展需要。

加大教师培养和补充力度。依托师范院校,培养和储备足够的本土教育人才。畅通教师补充渠道,做到“有编即补”。

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通过双选、公招、特岗计划等方式优先做好教师队伍补充工作,消除代课教师。

狠抓师资培训和提高工作。建立县与院校合作培训机制,完善县、校两级师资培训体系,搭建网络化交互式师资培训平台。

完善教师流动机制。调城区、片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原则实行公开考调。调县外或调离教师队伍原则满5年,方可申请调动。

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和年度目标奖与公务员同等待遇。教师目标奖等次以县教育局对学校综合目标考核等次为准。加快建设教师周转宿舍,优先解决教师安心工程住房,建立完善困难教职工享受“廉租房”制度。切实加大表彰及慰问教师力度,县财政每年专列10万元用于教师节慰问、抚恤及表彰奖励;每年专列10万元用于组织选派老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外出学习考察。

着力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实行教师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制度。

着力建立教师内驱激励机制。一是设立教学质量专项奖励资金。县财政每年拨付教学质量专项奖励资金5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二是实施教师退休奖励制度,鼓励支持教师终身从教。在县内工作满30年符合退休条件的一线教师,县一次性给予退休奖励金5万元。三是健全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县委、政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十佳教师”、

“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师德标兵”,县委、政府实行年度一次性奖励制度。四是探索建立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创新和教学成果推广的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专列10万元用于县域内教改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壮大创新型、研究型教师群体。五是健全教职工年度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对工作不负责任,教育教学成绩在同类学校排名连续三年倒数第一名者,工作不作为和违规违纪行为在学校或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者,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5.全力支持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教育系统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完善校长负责制和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机制;大力支持教育部门建立教师队伍专业化管理、调配及考核机制,有效提高教育部门对教师的管控能力;大力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教师职称评聘政策向农牧区基层学校适当倾斜,海拔3500米以上乡镇学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在岗位数额内不受逐年聘用、逐步到位政策限制。

6.全力加大教育民生工程落实力度

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到2015年彻底消除校舍D 级危房,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切实解决寄宿制学校“用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优先安排学校用水、用电等民生工程项目,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优先考虑学校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等问题。

(二)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运行保障措施

1.着力完善教育部门内设工作机构

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及校长队伍岗位设置,配齐配强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强化教研机构建设,充实教研队伍,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设立县级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增强县级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力量,提高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稳定能力;设立县级学生资助中心,配备专门力量,开展普通高中国家资助、非义务教育各类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工作。

2.着力保障教育系统运行经费

切实解决教育行政部门运行经费。县财政要切实保障教育部门公用经费,按公务员公用经费标准高限预算并拨付教育部门公用经费;针对教育部门常规检查、现代技术教育、教研指导、招生等业务工作繁重实际,将县教育督导、远程网络直播录播教学、电子白板教学、教研、学校安全管理、统测统考、各类招生、师资培训等经费按实际需求纳入财政专项预算。

切实解决学校运行经费。县财政要根据学校类别预算并足额保证教师公用经费,县级城区学校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占县级机关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比例、乡(镇)学校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占乡(镇)机关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比例逐年提高。切实保障县中学、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运行经费。

3.着力提升学校安全后勤保障能力

加强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队伍建设。注重学校安全保障,逐步配齐安保人员(县中学、沙坪中学、县城小各4名,其余各校2名),进一步完善“警校共育”机制;注重学校后勤保障,逐步解决寄宿制学校炊事员、生活管理员编制与配备问题,县聘学校后勤保障人员的待遇不低于与县内其他行业县聘人

员平均待遇。在寄宿制中小学建立医务室并按国家标准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建立“医校共建”机制,乡卫生院派驻专职医护人员进校兼职校医,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配套设施,做好寄宿制学生免费卧具发放工作。解决寄宿制学校供热取暖与燃料问题。添置寄宿制学校供热取暖设备设施,保障寄宿制学校燃料及相关经费。

加强寄宿制学校物资采购、配送服务工作。保证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规范寄宿制学校财务管理。

三、全民支持参与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

(一)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1.切实建立县级机关单位联系学校制度

健全县级机关单位联系学校制度。鼓励县级机关单位根据自身条件支持联系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帮助联系学校强化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2.切实完善表彰慰问教师制度

健全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大力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健全慰问教师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生活,利用节假日看望慰问教师,把党和政府的精神鼓励和人文关怀及时送达广大教师。

(二)积极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事业发展

1.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加大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力度。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政策宣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2.切实搭建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工作建言献策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通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人民群众与教育部门、学校之间互动交流平台,广开言路、广纳民智,创造教育事业跨越发展良好舆论环境。

3.切实发动各方力量优化育人环境

将每年9月定为“尊师重教”宣传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教育发展环境大整治”宣传活动。号召家长积极参与,全社会力量配合,通过新闻媒体、部门宣讲等手段,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厉打击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严禁打骂、侮辱辱教师行为;严禁聚集到学校寻衅兹事,违者由政法机关从重从快处理。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系与互动,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和乡镇教育组织,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开展警校共育活动,创建平安校园。切实增强部门协作力度,推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治安、文化、商贸、卫生环境。

4.切实利用社会力量监督评价教育

重视社会力量对教育工作的监督、评价作用,充分听取各类交流平台、各类组织及各界人士对教育部门、学校的监督、

评价意见,促进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律、自省、自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四、加强教育系统的工作

全县教育系统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1.深入践行实干兴教工作理念

教育部门要深入践行实干兴教工作理念,用心谋事、用心做事,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按照廉洁、务实、高效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做广大教师的坚强后盾,坚决制止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行为。

2.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育部门要根据九龙县地域、人文特点,科学规划校点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奋力实现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

3.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和工作指导

要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掌握教育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制定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指导学校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加强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建设,指导学校加强管理、规范办学;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指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鼓励和支持教师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教育系统教育资金巡查、审计制度。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等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大力推进校务公开、财务公开,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

(二)学校要切实提高办学能力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规范教学、招生、办校办班、考试评价、教材使用、教师和收费等各类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学校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改革工作,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不因人设岗、任人唯亲;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虚心学习发达地区先进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切实增强学校凝聚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广大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1.树立高尚师德

全县教师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高尚师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

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提高业务水平

全县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进修提高,用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技巧,不断探索适合九龙县教学实际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坚持德育为先,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2年10月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大国的崛起(二):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大国的崛起(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光辉历程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4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贵乡潘昶小学的孩子们在新建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本报资料图片)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重大的战略机遇,中国政府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这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 (一)世界风云变幻与教育的重大使命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个重大事件,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推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城市发表了“南方谈话”,他洞察全球政治风云变化和经济发展,对“苏东剧变”作了深刻剖析,阐述了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趋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向。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对中国的发展方向作出的重大抉择---中国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时,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目标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征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尝试。 知识经济对中国优先发展教育有重大启示。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发达国家开始从后工业化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亟须跨越式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在研究思考知识经济对中国社会和跨世纪教育发展的影响。世界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折时代,发达国家相继从后工业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代替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指出: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知识的极端重要性,已经或正在改变工业组织、公司结构、商业竞争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创造财富的途径,甚至战争的方式。他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提出:“我们正快速迈向一个迥然不同的权力结构,这一权力结构造成的将不是一个分成两种文明的世界,而是一个为三种截然对立和相互竞争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是法律规定!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是法律规定! 我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然而,近些年来,这种传统受到了冲击,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处于一种亟待提高的状态,社会上对教师队伍也存在很大的误解。有一部分人,提到教师队伍就是教师有偿补课,有个别学生家长,不尊重教师,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这都对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种社会对立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的基础,如何消除这种对立,使教育和教师回归其应有的地位,这需要进行宣传教育,同样也需要法律意识。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法治国家,以法治国、依法治教这是全体公民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 1 教育事业在各项事业中优先发展的社会地位具有法律基 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地位,国家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全社会也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做才是履行了法律的规定。2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既是优良传统,更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两部法律中都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

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这里不但明确要求全社会尊重教师,更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主体。这就使尊师重教有了法律的保证。3 学校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学校具有自主管理权,学校和教师组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法定权利,不容非法涉。从而,任何破坏学校教学秩序,破坏学校财产,危害教师权益的行为都是违犯法律规定的。学校和教师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切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理,社会上也应该认识到,干涉学校教学秩序,威胁老师安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学校和各级政府也应当理直气壮地维护学校和教师的权益不受损害。4 教师提高工资待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本规定有两层意思,

2020年(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二〇壹〇年十二月九日 目录 前言4 壹、总体战略5 (壹)指导思想5 (二)工作方针6 (三)总体目标7 二、发展任务10 (四)高等教育10 (五)职业教育13 (六)高中教育14 (七)义务教育16 (八)学前教育17 (九)特殊教育19 (十)终身教育19 三、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1

(十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1 (十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3 (十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24 (十四)办学体制改革25 (十五)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6 (十六)教育投资体制改革27 (十七)教育开放体制改革28 四、保障措施30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30 (十九)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31 (二十)加大教育投入33 (二十壹)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35 (二十二)增强教育科研创新服务能力36 (二十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教38 (二十四)切实保障校园安全38 (二十五)强化教育督导39 五、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40 (二十六)重点工程40 (二十七)改革试验43 实施45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决定意义,对广东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于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实力日益增强,较好地解决了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最大规模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深圳教育于提高市民素质,支持深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 站于新的历史起点,深圳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再创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的历史使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从根本上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均凸显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深圳未来。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分析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分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面对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1]。 关键词:教育优先发展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工作方针,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政治智慧的结晶其确立和推进展现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看为重中之重。【2】 一、教育优先发展的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无论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还是深谋远虑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必须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出发点应该是多视角、多层面的。就战略一词的本质涵义而言,全局性和长远性是其定位的核心依据。全局性是空间上的定位,而长远性则是时间上的定位。因此,教育优先不仅含有在同时期同等条件下,教育要超前于其它行业先行发展的意义;而且还包括在长远的多种事务不能齐头并进时,在排序上使教育先行的内涵。勿庸置疑,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二、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一切的功劳该归于改革开放,在人口众多的背景下,我国的人才处于短缺阶段,造成这一后果的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我国很多行业无人才可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变显得更为重要。百业应以教育为先,其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到现在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从高等教育入学率来看,年年都在增长,这些都是教育发展的成果。所以优先发展教育可以普遍提高全民素质,在当今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时代,教育则变得更加重要。我国的文化传承需要教育,经济建设需要教育,奔向小康更需要教育。 其次,优先发展教育可以满足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需要。有利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教育优先发展是基于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在落实;新时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妥善解决关系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使教育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使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4] 最后,优先发展教育必然会引导着科学、文化、卫生、国防等其他行业的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

当前我国的教育政策

当前我国的教育政策 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系以「挑战2008 国家发展重点计划」「行政院四大施政主轴」、五大施政面向为基础,结合教育部「中程施政计划」,突破窠臼并以创新思维,发展出「创意台湾、全球布局」的教育施政主轴,以「培养现代国民」「发扬、台湾主体」「拓展全球视野」及「强化社会关怀」为纲领,提出十三项策略及、三十四项行动方案。施政主轴乃理念与实际之结合,秉持「回归教育本质」「完、成个人」的施政理念,让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个个人,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完成自己。当前我国的教育的政策与具体作为如下:一、培养现代的国民方面:(一) 推动「一人一乐器、一校一艺团」,落实「一人一运动、一校一团队」,以陶冶艺术人文与健康运动素养。(二) 国小英语教学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作准备,落实英语向下延伸,期以培养外语能力新公民。(三) 推动多元入学方案,引导适性就学及合理分流。从高中、高职、技专及大学入学各以考招分离理念架构及权责分明的分工机制,同步推动学习成就多元评量。建立「高中职小区化及建构适性学习小区」。(四) 推动新校园运动核心思维。以强化「为下一代盖所好学校」为核心思维,融入开放教育与绿色学校等价值,实践学校重建的理想课题。(五) 推动「全国儿童阅读计划」。透过营造阅读适性环境,结合民间活力共同参与。(六) 推动生命与人权法治教育,强化公民素养。规划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及推广等相关工作,补助成立「人权学程」,成立中心学校、办理主题式研习、座谈会,期以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培养知法守法之现代化国民。二、台湾主体方面:(一) 发扬台湾各族群特点,鼓励多元文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情怀,办理乡土语言研习母语课程。大量培训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族语等「母语教学种子教师」期以加速促成本土认识。(二) 订定「推展新移民文化」计划。提供外籍配偶分级识字教育,完成编印「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师手册」及「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教材」。(三) 强化九年一贯课程各项配套措施。配合纲要所研编之各领域教学参考手册及搜集之相关教学素材。藉以引导民编本教科书质量之提升。(四) 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促进原住民族教育发展。(五) 公布「性别平等教育法」,营造不具性别歧视的校园。(六) 公布「终身学习法」「家庭教育法」、,健全社会教育发展。(七) 推动社教机构组织改造,再创社教服务新纪元。除已通过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设置条例外,并积极辅导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科学教育馆部分业务委外经营。(八) 从优办理教师核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职教师部分则开设各学科领域之教 师在职进修班次,并配合职校类科及课程之调整,办理中等学校教师专业知能研习。(九) 推动永续校园改造及绿色校园运动,并培训环境规划师,协助学校执行环境规划与校园改造。 三、全球视野方面(一) 扩大办理双向留学计划,促进教育国际交流。除设置台湾奖学金,鼓励外国学生来台留学之外,亦设置留学贷款,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出国留学;设置留学奖学金,以扩增公费名额。(二) 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结合计划,「国家硅导计划暨项目扩增大学信息、拟订电子、电机、光电与电信等科技系所招生名额培育计划」及「大学科技系所人才培育计划」俾提升大学科技系所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三) 整合推动高教卓越策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大学学术发展之基础建设,形成跨校、跨领域、甚至跨国的研究团队,让优秀的人才得以合作交流。(四) 鼓励技专校院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大学自主与竞争力。拟定「发展国际一流大学顶尖研究中心计划」期望十年内至少一所大学居全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名及十个重点系所或跨校研究中心排名亚洲第一名之目标。 (五)推动国际教育旅行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推动高中职学生国际教育旅行,辅导高中职校成立「高中职推动国际教育旅行策略联盟」,达成「从台湾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入台湾、与世界作朋友」的快乐学习目标。四、社会关怀方面:(一) 继续推动老旧危险校舍整建,建置安全优质教育环境。(二) 扶助弱势学生就学,建构完整奖助学金系统。(三) 缩短城乡数字落差,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四) 落实幼教向下延伸,扶持五岁弱势幼儿及早教育。 (五) 建立辅导中辍生复学机制,提供教育支持网络。(六)加强身心障碍学生就学安置,满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及其拓荒之作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及其拓荒之作 ——《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读后 【摘要】大力开展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之需。郝克明先生是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分析郝克明先生之《教育·社会·未来》文集可一见了然,能从整体上把握其教育战略研究对我国教育决策、相关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推进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于细微处洞察其开辟与领航的教育战略研究所体现出的战略思维、多重跨越,实事求是、以实证为取向,立足国内、放眼国际以及注重时效、服务决策等方面的鲜明特点与学理路径。 【关键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战略决策郝克明 The Initiator and PioneerofChina’s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Review on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A Collection of Education Essays by Hao Keming” [Abstract]It is a great requestof the times to reinforce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Professor Hao Keming is the initiator and pioneerof china’s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Through deep analyzing of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A Collection of Education Essays by Hao Keming”,we can get a holistic sense about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for our country’s educationdecision-making , the related principle’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practice advancing. We can also make out the basic features and academic routes of her research, such as strategic thinking, multiplecrossovers,seekingtruth from facts, empirical orient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time critical and decision supportingservices. [Keyword]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research, strategic decision in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一、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思路、特色 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将有利于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方向,系统规划,使得教育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 研究思路是通过分析环境的变化和新时期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按照发展战略的科学逻辑,以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制定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并对若干关键性体制保障措施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特色是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归纳,分为价值观、系统观层次,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未来影响”等逻辑关系区分计划工作与未来预期,从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本提高以实现科教兴国的高度,构建基于未来效果的教育战略目标。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逻辑 1.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对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变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推动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呈现出教育组织发展性需求一技术诱致性需求一人的全面发展性需求。教育系统在不同教育发展阶段

呈现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矛盾。根据“十一五”及未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教育事业的功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逻辑过程 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在未来一个时期面对环境的变化,以发展的效果和未来影响为导引,根据一定理念而进行的发展规划设计,其流程是:分析社会和公众的需要与评价一分析系统存在问题一明确未来的目标和结果一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一确定战略措施一制定实施方案。 战略逻辑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对未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即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效果出发考虑教育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教育服务活动、最佳的产出,设计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最后构成“目标-指标-措施”系统。 二、教育发展的环境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治民主化加速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 要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指标成为小康社 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为什么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为什么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的四大客观依据: 一、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二、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力,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三、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而必然也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教育与人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从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来看: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而这两者的基础都在教育。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推进城市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和动力,是改善整个国家人文环境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怎样落实这一战略决策?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略和全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

学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心得体会

学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18日,在XX市XX区教育局的组织下,我们深入学习了陈宝生同志的报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我们教育人是鼓舞,也是鞭策,它将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清晰的时代感,更明确的奋斗方向,更深沉的历史担当。 陈宝生同志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显著成就。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党中央在十八大和十九大中对教育提出的明确目标是如此的相辅相成,如此的高瞻远瞩。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明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九大报告言简意赅地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素质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政治主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得改善民生水平,而改善民生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奠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必 要前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保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将有助于国力的增强、科技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强化了党对教育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责任与要求。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爱岗敬业,服务学生,让孩子真正的快乐起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让师生和谐之花开满美丽的校园。 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引路人,提升自身的素质,勤学勤练,师生共同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课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给予了“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更大的 支持与更规范的要求。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壮大为人民不断增长的幸福需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可能,是解决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有力补充。同时,也为社会力量办学开拓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那就是要严格遵循规范、执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形成秩序,秩序促进发展。有了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方向和政策保障,社会力量办学就有了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希望。

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重要性、优先教育、任务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要明确优先发展教育要性 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

县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践研究报告

XXX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践研究报告 XXX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办公室 一、课题概述 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探索研究西部地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策略、举措,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全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 XXX是一个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的农业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9镇1乡123个行政村,人口31万,2009年XXX生产总值46.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5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处于中下游。XXX是省首家教育强县,教育综合实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XXX现有公办中小学校(园)81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60所,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21所,乡镇农技校10所,村级农技校123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219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415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278人,全县公办幼儿园幼儿1307人,教职工3408人。XXX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XXX开展“县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促进县域各类教育率先、优质、均衡、协调、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对于提升县域教育综合实力,丰富教育优先

发展理论,全面落实“科教兴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XXX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综合实力较强的个案研究县,开展此项研究,对于加快教育涵提升、外延扩、质量提高具有独特的实践意义。此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优先”——将教育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研究的落脚点是“发展”——客观审视和分析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一系列举措,对教育提速发展、领先于经济和其它公共事业,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回顾XXX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总结在XXX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发展模式,推动县域教育优先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课题研究的容: 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立的过程。 ②XXX经济社会的现状与特点及其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 ③XXX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④XXX教育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支持。 ⑤“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和教育局制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及其落实情况。 ⑥“十一五”期间XXX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⑦“十一五”期间XXX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发展战略】中国教育发展趋势

为什么有的文化被同化而消失?为什么有的文化能够融合不同文化的精髓而很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这些看似宏大的问题,都是跨文化教育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并正在被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吸收。跨文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是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是21世纪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 而产生的国际教育热点问题之一。 跨文化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于如何对待国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如何看待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跨文化教育思想具有启发意义。 第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于如何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跨文化教育思想极具重要意义。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生活在与他们过去不同的区域文化之中。如何引导他 们正确对待区域文化的差异,跨文化教育思想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四,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播,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加强,因此,跨文化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我们思考学校教育如何关注不同文化、如何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问题,在课程和教学中消除我们习惯使用的、带有文化歧视和文化偏见的内容,以更 有利于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共处。 因此,跨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跨文化教育作为教育发展趋势 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一直在进行着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习,例如国际旅游、访问、留 学、研究、移居等,都具有跨文化教育实践的性质。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对跨文化教育的理论探讨始于20世纪60年代。战后,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了移民潮,具有不同文化的移民移居他国,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变迁,研究各种文化变化的原因、过程与结果,探究为什么有的文化被同化而消失,为什么有的文化能够融合不同文化的精髓而很好地适应新的发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关跨文化教育 的理论。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跨文化教育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和努力推行分不开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关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3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并发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的建议性文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发布了《国际理解教育:一个富有根基的理念》专题报告。该报告强调,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国际理解,并可以从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 化教育。 国际社会倡导的跨文化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促使各国儿童尊重自身文化背景,而且也倡导理解其他文化,增强彼此间的公正、团结与容忍,引导他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的文化差异。跨文化教育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国际理解与沟通,减少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已被认为是创建多元化社会、尊重平等人权的有效工具之一。 目前,跨文化教育思想已超越了以往的移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双语教育等概念,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并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和运动 未来的冲击与中国教育发展趋势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人民政府关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镇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决定性作用。当前,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决定这种竞争结果的最根本因素不是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说到底,是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发展教育、振兴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都得益于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三是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全局性作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事业作为科教兴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我镇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提高质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大计,质量为本。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确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不仅要使学生学业有成,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务,更要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人生有追求、学习有活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新型人才。三要不断加快教育改革的创新步伐。要在进一步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上有所创新,鼓励、支持促进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在进一步加快课程改革上有所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共事;要在进一步促进各类人才培养上有所创新,在加快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同时,加强与市场的衔接、与企业的衔接、与生产的衔接,努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测试题,重点归纳

1、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记忆) 答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试题举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最佳答案)( A ) A、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B、办好每一所学校 C、以学生为本 D、教育公平发展 注意:C项内容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2、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记忆) 答案:(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试题举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多项选择)( ABCD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党的教育方针 3、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记忆) 答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注意:优先发展(重大方针)、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举例1: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多项选择)( ABD ) A、优先发展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C、科学发展 D、提高质量 举例2: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B )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E、提高质量 举例3: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C )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E、提高质量 举例4: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 E )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E、提高质量 举例5:我国今后教育工作的重点 A、扩大规模 B、扩招建校 C、外延发展 D、提高质量 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记忆) 答案: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试题举例: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 A、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人力资源强国,进入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全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D、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试题举例:教育现代化是指(多项选择)(ABCD) A、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B、教育内容方法、招生考试方法、质量评价制度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D、教育条件的现代化、教育环境的现代化。 5、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重点是是什么?(记忆) 答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举例1: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 A、优先发展教育 B、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 略的几点思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因此,它在整个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结合点与制高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思想。“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取得人才资源的优势比其他任何资源的优势都更显重要,高层次创新人才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正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一些重要大国无不在制定和调整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开发战略,加紧构筑人才高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要求其移民局制定新的政策,吸收高科技人才。加拿大为稳定本国高层次人才、赢得国际人才竞争,从1999年开始,花费巨额资金实施了“加拿大首席科学家计划”(CRC),计划面向世界招聘2000名高层次人才。德国政府从2002年到2005年计划耗资亿马克,建立“青年教授”制度,稳定和吸引杰出的青年学者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同时,推出“绿卡工程”以吸引IT领域的人才,并允许2万名非欧盟国家的外国专业人士赴德工作。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也在倾力为人才而战。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无疑将是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和制高点。 (二)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