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人教版选修3-1)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人教版选修3-1)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人教版选修3-1)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人教版选修3-1)

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

一、课题: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教学为主体的媒体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对比教学为主线、联系生活实际为辅

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以及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里的元件。为此让我们从稳恒

台操作鼠标,按下其中任意一L E D(灯)不亮;当按下两个D(灯)亮。此时记录实验现

结果开关B灯泡L 电路图:

A

想想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与”逻辑关系?

如:为了保险柜的安全,安装了三把锁,那么只有当这三把锁同时被打开时保险柜才可以打开,充分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在模拟电路中我们可以相应的符号来表示元件,如:电灯---- ,

门有没有相应的符号呢?

&

Y

二极管导通,用电器两端没有电压,不工作;只有当A

)时,两个二极管都处于截止,用电器两端获得电压,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利用实验图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演示灯泡的亮、暗过程,学生演示喇叭、风扇的工作情况,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知“与”门电路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与”门电路的逻辑关系清楚了,实际应用也体会了,运用刚才的思路我们继续来学习“或”

简单讲解教材演示实验,得出实验现象: 电路

“或”逻辑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吗?

如:我们同学的集体宿舍,每个同学都配有钥匙,无论谁开门都能够进入宿舍。

引:在清楚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们也来进行演示实验,体会“或”门的逻辑关系。演示:晶体二极管“或”门电路 Y

≥1

引:上述实验现象的描述同样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进行简化。由此可以得到“非”门的真值表

结果

Y

1

了,让路灯自动接通,天亮了,让路灯自动熄灭。图是一个光敏电阻,当有光线照射时,光敏电阻的

是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为路灯总开关控制继电器。

、请在虚线框内填入需要的门电路.

、如果路灯开关自动接通时天色还比较亮,现要调节自动控制装置,使得它在天色较暗时才会自动接通开

板书设计

符号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选修一)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选修一)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民主思想与政治实践》,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如下: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具体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政治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制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 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 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 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 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 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 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 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 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 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 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 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

人教版高三英语选修10 Unit 2 King Lear单元教案设计

Unit 2 King Lear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莎士比亚与他的戏剧《李尔王》。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都是根据这一中心话题设计的。 Warming Up 部分由两组问题组成,第一组问题以“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这一话题为中心,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如果尊重和爱戴父母,引起学生对这一话题的重视和深层思考。第二组问题是关于我国古代君臣关系和皇室混一等话题,要求学生谈谈中国古代帝王如果对待自己的子女和臣仆。这两个问题都与阅读课文《李尔王》密切相关,“热身”部分的讨论可以帮组学生更好的理解居中任务之间的关系及剧情的发展。 Pre-reading部分简要介绍了关于课文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 剧名—King Lear; 特点—shortened, simplified, modernized 以及主要出场人物---main characters等)。由于莎翁戏剧往往情节生动而曲折,内容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热身”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练习提示的单词,根据课文插图等线索大胆预测故事内容。允许学生编出与课文内容完全不同的内容,只要情节合理,有现实意义,都应当给予肯定。学生也在编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哦你更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Reading部分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该剧首演于1606年。统治英国的李尔王想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他试探三个女儿的孝心,大女和次女极尽阿谀奉承之词骗得了李尔王的信任,各得到二分之一的领土。而又女阴直言不讳而惹怒父亲,一无所有,幸被法兰西国王娶为皇后。李尔退位后遭到两个女儿的冷眼和遗弃,她们甚至密谋要除掉他。幸亏忠臣相救,李尔才幸免于难。后来小女儿挂帅领兵为父复国。这时,另两个女儿之间已出现矛盾,她们尔虞我诈要除去对方,但面对法军,她们又联合起来。此战英军获胜,两个女儿囚禁了李尔与其小女儿,但却招来朝野上下一直不满。结果李尔的小女儿被害死,两个大女儿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后李尔抱住小女儿的尸体痛哭,自己也伤心而死。“阅读”部分节取该剧的第一幕,其中李尔王与女儿的对白堪称莎翁作品中最为经典的篇章之一。 Comprehending部分的三个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对理解层次的要求也是逐步加深。练习 1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事实性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答案。练习2在难度上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分析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既要求学生找到课文中与此相关的文字,也要求学生从课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述判断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练习3的开饭度和难度最高,这个练习设计的是面对面的访谈形式,旨在帮助学生从居中跳到剧外,从而以更加理性的思维来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类练习没有唯一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不同的答案,而要想给出合情合理的回答,学生必须深入而细致地分析人物的每一句的字面含义和真实含义。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突出了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和语法。词汇部分练习1考察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短语的能力。练习2 和练习3着重练习的焦点是复合式形容词。这类词在本课中出现较多,在这里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归纳。练习4开篇就告诉学生活用同义词以避免重复,使学生明白:学习同义词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扩大词汇量,如果能善用同义词,则可使上下文在形式上避免过于单调,而同时在意义上得以相互辉映。语法部分的练习1是语篇题,联系要求学生辨认短文中的状语。短语简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对课文的内容害死一个有益的补充。这个练习考察的是学生对状语形式的辨认,属于低层次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十单词表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十单词表 unit1 1. venture['vent??]n.(有风险的)商业、企业 2. web[web]n.(蜘蛛等的)网查看详细 3. Scottish['sk?ti?]adj.苏格兰的;苏格兰人的; 4. suffering['s?f?ri?]n.苦楚;受难 5. gall-bladder[ɡ?:l'bl?d?]n. 胆囊 6. strengthen['stre?θn]vt.加强;巩固 7. endurance[in'dju?r?ns]n.忍耐;持久;耐(性)

8. hut[h?t]n.小屋;棚屋 9. stove[st?uv]n.炉子 10. unbearable[,?n'bε?r?bl]n.无法忍受的;承受不住的 11. cosy['k?uzi]adj.舒适的;安逸的 12. block out[bl?k aut]封闭 13. breathless['breθlis]adj.喘不过气来的 14. rotten['r?tn]adj.腐烂的;变质的 15. blacken['bl?k?n]vt.使变黑 16. circumstance['s?:k?mst?ns]n.环境;详情;境况

17. blast[bl?st]n.一阵(风);一股(气流) 18. hoarse[h?:s]adj.嘶哑的 19. bless[bles]vt.祝福;保佑 20. selfish['selfi?]adj.自私的 21. hook[h?k]n.钩;吊钩vt.钩住;入迷 22. aboard[??b?:d]adv.&perp.在船(飞机) 23. seasickness['si:siknis]n. 晕船 24. anyhow['enihau]adv.无论如何 25. steward[stju?d]n.(轮船、飞机等)乘务员;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设计: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理论指导】 这一课内容囊括了三个必修模块的知识点,即集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思想基础于一身,与必修一第12课、必修二第10课、必修三第14课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可以对他们进行建构知识的能力培养。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还是有差距的,如何在一节课上调动每人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启发诱导,引导他们探究,增强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所处的位置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第一课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把这一课的内容与其他国家的变法背景相对照,从而加深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既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思想背景,学生都通过三本必须模块学过或了解过,所以这一课就知识而言对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的难度,难度主要来于对知识的建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马 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 加深 帝国主义国家对 中国的大借款、争夺 修筑铁路开采矿山 的权利、开工厂、银 行;强租港口、划分 了解西 方列强侵略 方式的变化 及影响 比 较分析 中国民 族危机 的加深 问题 探究 中国面 临亡国灭种 的危机,先 进的中国人 进行艰难的

问题探究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①强占租借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③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知识链接: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 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即利益均沾) . 病入膏肓——清政府 . 问题探究三:帝国主义侵略下清政府面临什么危机?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1)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2)出现政治危机,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教学活动安排:《历史纵横》和漫画的阅读,自然过渡到清政府采取措施的结果。 夹缝之中——民资本 问题探究四: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原因)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主观原因)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最主要的原因) 问题探究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①主观: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客观: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课后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改革开放中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是否相同?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甲午战后,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国家举借的外债有:(D ) A、英俄贷款 B、德俄贷款 C、英法贷款 D、英德贷款 2、将长江流域划归自己国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 B )

(完整版)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木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 6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 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 鲁” 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 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 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 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 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 统社会 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 广创造 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 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 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中英语Unit2Peopleonthemove教案12牛津译林版选修10

People on the move 科目: 英语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题People on the move 第12课时计划上课日期 To gai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what two different age groups are on the 教学目标 move and why they are moving 教学重难点To mast er the usages of some important words.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相关高考试题: 1. (2005江苏) ---How is every thing going on with you in Europe? ---Quite well. Not so smoothly as I hoped, _______. A. though B. instead C. either D. too 2. (2007 全国卷II) ____ he had not hurt his leg, John would have won the race. A. If B. Since C. Though D. When 3. (2007 上海卷) Small sailboats can easily turn over in the water ______ they are not managed carefully. A. though B. before C. until D. if 答案及解析:1. A 2. A. 3. D 3). predicative clause (In grammar, especially of adjectives or phrases) following a verb such as be, get, become, seem, look. If a clause is used as a predicative, it is called a predicative clause. 相关高考试题: 1.(2005全国I) See the flags on top of the building? That was______ we did this morning. A. when B. which C.

人教版《英语选修1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英语选修1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单元词汇、音标、词义。Unit 1 venture/'vent??/n.(有风险的)商业、企业vi.vt.冒险;敢于去web/web/n.(蜘蛛)网 Scottish adj.苏格兰(人)的;苏格兰英语的 suffering/'s?f?ri?/n.苦楚;受难 gall-bladder n.胆囊 strengthen/'stre?θ?n/vt.加强;巩固 Perce Blackborow珀斯.布莱克鲍罗 Sir Ernest Shackleton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 endurance/in'dju?r?ns/n.忍耐;持久;耐(性) hut/h?t/n.小屋;棚屋 stove/st?uv/n.炉子 unbearable/?n'b??r?bl/adj.无法忍受的;承受不住的 cosy/'kouzi/adj.舒适的,安逸的 block out封闭 breathless/'breθlis/adj.喘不过气来的 rotten/'r?tn/adj.腐烂的;变质的 blacken/'bl?k?n/vt.使变黑 circumstance/'s?:k?mst?ns/n.环境;详情;境况 blast/blɑ:st/n.一阵(风);一股(气流) hoarse/h?:s/adj.嘶哑的 bless/bles/vt.祝福;保佑 selfish/'selfi?/adj.自私的 Tom Orde-Lees汤姆.奥德.利兹 hook/huk/n.钩;吊钩vt.钩住;迷上 aboard/?'b?:d/adv.在船(飞机、车等)上;上船(飞机、车等) seasickness n.晕船 anyhow/'enihau/adv.无论如何 steward/stju?d/n.乘务员;膳务员 crush/kr??/vt.碾碎;粉碎;(使)变形 mourn/m?:n/vi.哀悼;忧伤 urgent/'?:d??nt/adj.急迫的;紧急的 bedding/'bedi?/n.被褥;草垫 Hussey赫西 banjo/'b?nd??u/n.班卓琴;五弦琴 vital/'vaitl/adj.生死攸关的;重要的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精品教案

比较训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一、历史背景相近: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严重; 二、目标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 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五、政策措施雷同: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时代背景 国内 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戊戌变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封建势力: 明治维新: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众矢之的; 戊戌变法:封建守旧势力顽固、强大,有坚强领导核心; 领导者 明治维新: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明治维新: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明治维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戊戌变法: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戊戌变法: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措施影响: 明治维新:政府主持、保障; 戊戌变法:缺少实权,受到巨大阻碍,难以推行;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与俄罗斯帝国建立的关系。 二、课标解读: 1.从总体上把握彼得一世改革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移植西方文明、开展欧化改革的特点。 3.通过分析改革者的阶级性,认识改革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但性质却是封建性质改革。 三、授课过程 导入:他是谁? 他被俄国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 恩格斯评价他为“真正的伟人”。 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未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他,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他就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沙皇——彼得大帝 有人说,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那么彼得大帝是怎样“以一人之力重塑一个民族、缔造一个国家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对一场改革的学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 板书:背景(为什么改)内容(怎么改)影响(改的怎么样)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西欧的发展: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 俄国的落后: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百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 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油画《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 俄国需要的是水域。这句话……成了他(即彼得)一生的座右铭。——马克思 出海口:一个国家的入海通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俄国除北冰洋外,入海通道十分有限。 17世纪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准内陆国,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有瑞典阻挡,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挡。唯一起着海上大门作用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白海上的一个海口,但它一年有9个月的封冻期。此外,从白海到西欧国家的海路,比从波罗的海出发的路程要长一倍。俄国迫切需要打开通往先进欧洲的海上通道。 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彼得一世(1672.6.9~1725.2.8),四岁丧父,十岁继位为沙皇(1682年),十岁继位为沙皇,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共享皇权,姐姐索菲亚摄政,掌握实权。十七岁率领“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叛乱,正式掌权。复杂艰险的权利斗争也塑造了彼得坚毅的性格。 4.彼得一世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1697年,俄国派出一个由250多人组成的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彼得一世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装扮成一名留学生,随团出访,他们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此次访问历时18个月,后因国内发生叛乱,彼得赶回俄国。 在了解俄国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我们会发现它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商鞅变法后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之死,富国强兵的秦国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由于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这段历史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了解,深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始皇陵兵马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秦朝赫赫军威。 师:通过阅读引言中李白的诗,感受“秦王扫六合”的气势,你认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是什么? 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富国强兵。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讲授新课 商鞅变法的结局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选修十Unit1Reading教案

Unit 1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Part One: Teaching Design Period 1: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reading (A SUCCESSFUL FAILURE) Aim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learn about adventure Procedures ■Warming up by read ing for forms On page 1 there are three short texts. Now read the texts to: cut/ the sentence into thought groups, blacken the predicative, darken the connectives and underline all the useful expressions.

■Warming up by brain storming Chinese proverbs Good morning, class. Today is your first day of this term. And I believe you will have lots of work to do. Just as the saying goes Nothing ventures, nothing gained, you have to work still harder so that you might gain success in your studies.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十参考答案及解析9.docx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理制作*** 第九周交通通讯与旅游 周一 1. A 解析:词义推测题。根据下句文字信息The nearest town, Garissa, is hundreds of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se villages. 可知。 2. B 解析:推理判断题。A、C、D属于错误推断, 肯尼亚北部道路条件恶劣, 骆驼是较有效的运输图书的工具。 3. C 解析: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地方在于驼背上的流动图书馆用骆驼把书带给人们。B、D 为错误陈述, A是与传统图书馆的相同之处。 周二 1. D 解析:推理判断题。根据全文内容, 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The museum is a good way to learn about the interesting life of him. 2. C 解析: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句He also loved words and writing. B根据这一段的第一句可知为错误判断。D的叙述没有错误, 但对于此段的写作目的而言角度太小。 3. C 解析:细节认定题。根据第四段中Porter was accused of financial wrongdoing at the bank and lost his job. Fearing a trial, he fled the country. 可知。 4. A 解析:排列顺序题。根据文章中时间顺序可知。 5. B 解析:推理判断题。A、D可以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排除。根据第一段欧·亨利出生时间和Beginning in 1893, he lived here. 以及第二段信息可知C为错误推理。 周三 1. D 解析:信件可以被欣赏, 被读, 被“重新读”。前三项都与本句内容不符。 2. C 解析:根据前一个分句中的内容可知几乎不费力气就可以用信件保持“友谊”。 3. A 解析:上文叙述的是信件的益处, 本段则用作者与哥哥重归于好的例子进行证明, 由此可知是“例证”。 4. C 解析:本段中间部分提到两人之间存在误解, 由此可知两个人在几年前相处得不好。get along相处融洽。 5. B 解析:根据本句后半部分中的内容可知两个人在小的时候关系非常密切, 只是随着年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

第3课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改革军制等基础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3)运用: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分析图表、情景再现等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大国崛起》解说词,检查预习,明治维新的含义。 授新:学生读《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教师总结: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 提问: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废除旧制度: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5页第二段,明确“废藩置县”的含义,探讨“废藩置县”的作用: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高于市,如南京一中的友好学校爱知淑德中学校所在地就是爱知县名古屋市。 提问: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 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师过渡: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本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本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本 《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学目标 识记: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 理解与运用: 1、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2、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 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 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 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文明”与 “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 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 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 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最新(英语精品教案)英语人教版新课标选修10精品教案全套名师优秀教案

(英语精品教案)英语人教版新课标选修10精品教案全套Unit 1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Vocabulary and Useful Expressions Teaching goals教学目标 1(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a(重点词汇和短语 venture, suffering, unbearable, cosy, anyhow, perseverance, advocate, freezing, delay, discourage, grasp, bored, admirable, be inspired to continue fighting, plot to do, strengthen one's determination, achieve success in life, unbearable, block out, hold on, struggle out of, be hooked, make an urgent announcement, give way to, remain optimistic, recover one's health, feel low and discouraged, fall into a regular pattern, give off, suffer from, faith, cheerful, mourn, circumstance, sickness, bitter, vital, select, boom, urgent, punishment, caution, dynamic, framework, rank, breathless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ople. b(重点句子 His sufferings lasted for three bitter years,which to him seemed like a lifetime(P6 I will never forget watching t11e little boat disappear through the booming waves into the stormy ocean(P6 2(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