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写好作文

怎样写好作文

怎样写好作文
怎样写好作文

怎样写好作文

一.做到符合题意

首先,审题要认真,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这就要求对作文部分所有的文学或图画进行认真地阅读和揣摩。第一,确定文章的体裁。对体裁做了限制的要特别注意,对文体没有作说明的应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第二,确定范围。一篇作文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这都是属于作文审题的范围。如1994年高考作文题《尝试》,就应该写第一次尝试做的某事,切误写常常做的事。第三,确定中心,中心是文章的关键,是文章的灵魂,是材料的统帅,只有确定了中心,才能在确定了的范围内取舍材料。如《校园趣事》可以通过一件趣事反映学生的的精神风貌,也可以通过一件趣事体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第四,确定角度,有的作文可以从多角度去行文,可以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角度入手,如下面一则材料:

林则徐因禁止因被发配新疆,他不顾待罪之身,立刻推动当地兴修水利,开恳农田,在人民的支持下,前后垦田60多万亩,他主持修建的阿齐乌苏龙口工程,一直安全使用了123年;他还大力推广“坎儿井”,新疆人民称为“林公井”。

如果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论证:一是论证不计祸福,淡化宠辱,唯以赤诚报国的高沿品质;二是论证不惮劳苦,深入实际,为官者不在其位,亦谋其政;三是可以论证兴国富民,造福一方,泽被后世,自获百姓爱戴。

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体裁是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来决定的。具体说来,记叙文要求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记叙要素完整;议论文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论点论据论据三要素完整;说明文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符合行文的格式。不同的文体,语言特色也不一样。记叙文的语言一般要求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通俗,应用文也有特定的语言。

写作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也是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

一篇文章含有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它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它讲究文法技巧、语言艺术,它有显著的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任何写作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材料(理性的或感性的)为前提。然而这些材料必须属于同一个话题,构思时所形成的中心还要扩展成一定的表述层次。仅有中心是无法动笔的,必须根据中心把相关的材料加以组织排列,使之条理化,形成表述的层次,才能进入表达阶段。这种层次的安排体现为文章的结构,是比较容易观测的。文章的结构既含有逻辑方面的要求,又含有技巧方面的要求。下面分别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作一些说明。

1.逻辑方面的要求是层次性和合理性。层次性的主要标志是分段,合理性

主要体现为顺序编排,这都是比较容易辨析的。论说性文字如此,即使

是记叙性文字,高中学生抓住了一件事就事论事的情况已经比较少了,

往往是把几件事综合起来,而且加以必要的抽象和升华,因此材料的组

织与层次也是比较明显的。

2.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完整性、连贯性和生动性。完整性指的是有头有尾,

即学生不仅要考虑到内容阐述的层次,还要考虑到篇章的要求,注意如

何开头,如何结尾;连贯性指的是善于处理层次间的衔接过渡,使各部

分之间连接得紧凑;生动性指的是灵活地调整表述的顺序,以求得更佳

效果。在层次、顺序方面,逻辑性是基本要求,技巧性是较高要求;在

技巧性的要求方面,完整、连贯、生动又大致体现了写作水平的三个不

同层次。

3.从构思到表达,原始材料的面目也要发生变化,材料的这种变化我们称

之为“典型化过程”。材料的典型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的筛选与调整。作者将剔除不够典型的材料,更换或增补另一

些材料。

2)细节的压缩与扩展。随着中心的逐渐明确,思路的逐渐清晰,在材

料使用方面也会有越来越具体的要求。对材料的这种压缩与扩展能

力,是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立意正确、新颖、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材料中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论点,叫立意,同一题目,可设计出许多不同的主题。

立意要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还力求新颖。要使文章立意新颖,就要留意所写的人身上那些貌似平常的“闪光点”,从平常中悟出不平常来,如果只做出活素材的“保管员”,而不会从中提炼出独特的发现来,作文还是不会出新意的。

内容充实就是在平日要注意观察、分析、积累,在写作时不要说大话,空活填充文章。具体点说,就是若写记叙类文章,不宜砌事实论据而重在说理的深刻和透彻;若写抒情类文章,更不宜罗到事件而应在精当叙事的基础上抒发能够感动自己、打动读者心灵的感情。

中心明确是说一篇作文一般只能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确定一个中心思想。动笔前,这个中心思想要非常明确;下笔后,要有意识地把这个中心思想贯穿全文,使读者一看就能把握,以记叙文《尝试》为例,有一个老先生记叙他先是尝试追星,剪了郭富城发型,购买唱碟,观看演唱会,但是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找他谈话,自己渐渐转向学习,最后的体会是:“我终于尝试到了学生的滋味。”这篇作文的“中心”就不够明确,到底主要是想表现尝试追星还是尝试学习?读书学习,对于作者来说,已做了十几年,现在才说“尝试到了学习的滋味”,而对于新的做法和新的体会,作文中又没有确切地写出来,整篇作文的中心很模糊。

四.语言要通顺

“语言通顺”是指文章的语言没有逻辑上的语法上的毛病。具体点讲,就是一段话应该围绕着一个话题,统一于一个中心;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把语言合理地组织起来;要注意句子之间不仅要有逻辑上的联系,还要有语气上的联系;在文章中不要出现病句。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通顺呢?在热爱生活,增加人生体验的同时,一定要扎扎实实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建议:

1)认真学好每篇课文(名家名篇),仔细体会课文作者是如何准确使用语

言的。

2)读一点同龄人的好文章,看别的同学是如何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用到自己

文章中去的。

3)平时多查查字典、词典,弄清常用字词的确切含义,积累并逐渐丰富自

己的词汇量。

4)可以每周写篇周记,能写日记更好,一是录下自己的人生经历,二是训

练语言表达,如能坚持,其益无穷。

五.结构要完整、严谨、自然

“结构完整”是对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结构完整”其含义有二:

1.开头、中间(主体)、结尾三个组成部分齐全。如记叙文一般总有事情的

发生、经过和结果;议论文一般有引论、本论和结论;说明文一般要有

引子、分说、总收。

2.文章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前有交代,后有照应,首尾一

贯,前后一致,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如果一篇文章有头无尾,或上下脱

节,缺乏照应,就会造成结构残缺,松散无力,不符合“结构完整”的

要求。

“结构完整”还应包括文章的条理清楚,所谓“条理”是指文章的段落、层次。“条理清楚”其含义有二:

1.分段合理。段落反映思路发展的阶段性。分段合理,说明文章作者的思

维具有条理性,分段不当,就会造成思路的模糊。一个段落在意思上要

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既不要把一个相同的意思拆成两段,也不要

把几个不同的意思并在一个段里。

2.段落合理排列。段落的安排都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应有一个合理安排,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先

总后分、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等)。哪几个段应合盛开个部分,整个文

章共安排几个部分,都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不讲顺序,就会造成思路

混乱,结构杂乱无章。段落合理安排上有如下要求:一,服从于中心需

要。二,合乎逻辑。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紧凑”则是文章“结构”中的较高要求,也是高考中衡量优秀作文的一项指标。“结构紧凑”则反映了考生对段落层次处理的技巧性。对段落层次处理的技巧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注意段的衔接、过渡与前后呼应;二,注意段的特殊处理,设置特殊段(一句自成一段),起强调作用,加深读者印象;三,注意段间关系的紧凑和策略性调整。所谓“策略性调整”,是指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在顺序方面作出某种策略调整,如记叙文中的倒叙、插叙、补叙的灵活运用,议论文中的引出矛盾,故设敌论等。

在作文之前,根据作文要求,列出写作提纲,围绕中心设计好文章的框架结构,是使文章“结构完整”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文体在结构安排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下面分别作一介绍:

1.记叙文的布局

1)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如《社戏》即按“起航—看戏—归

家”进行记叙。

2)模式:A.以观点(或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如《琐忆》即按“横

眉冷以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方面组织材料回忆鲁迅,至于

事例发生的先后时间,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B.以地点(或场面)

的变迁为组织材料,如《校园好事多》即记叙了校园同一时刻不同

地点的几个场面。

3)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地点人纬组织材料,如《为了六十一个

阶级兄弟》就是如此。

2.说明文的布局

1)纵式:即程序性说明文,用以说明工艺的制作(或操作)过程,如

《景仄蓝的制作》,即写了该产品“制胎—点蓝—烧蓝—打磨

—镀金”等六道工序。

2)横式:A.分类说明文,如《汽车》一文,把汽车分为“客车—货车”

两部分来作说明。这里“汽车”与“客车、货车”的关系是

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B.分解型说明文,如《汽车》一文,

把汽车分为“车头—车箱—车轮”或“发动装置—传动装置

—运载装置”三部分来作说明。它们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C.分角度型说明文,如《汽车》一文,把汽车分为

“外型—结构—原理—功用—前景”几部分来作说明。这是

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事物。

3.议论文的布局

1)纵式:A.层进论证(一层,更进一层);B.因果论证(原

因,进而变结果。);C.比喻论证(比较,引申说理。);D.归谬论

证(逆向设疑,批驳谬论。)。

例一,《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自扫门前雪”论的要害是“自扫”,主张在狭隘的小天地中自我奋斗,这同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任务是根本对立的。

(以上一层)“自扫门前雪”从来不会是目的,目的只能是“莫

管他人瓦上霜”,反对团结互助,反对集体主义。(以上二层)例二《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自扫门前雪”,是说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是无可非议的。(以上一层)当然,如果仅只满足于“自扫门

前雪”,那自然是不够的,只要能把下一句中的“莫管”改变“也

管”,“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就显得光彩照人了。

(以上二层)

例三《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试问,为什么不能把“自扫”改为“互扫”,把“莫管”改变“更管”呢?(以上

逆向设疑)虽然都只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思想、两种作风的不

同体现。“自扫”与“莫管”,的确错了。(以上批驳谬论)

如果我们由于反对“莫管他人瓦上霜”,便跟着也反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以上逆向思维)其结果必然是丢了“自扫”,

也永远不会有“也管”了。

以上一、二两例说明文的骨架,都是纵式布局,它们分别是

对同一题目的两种层进式论述;三、四两例由是分别是一、二两

便的逆向设疑。

2) 横式:A.并列论证(一方面,另一方面。);B.对比谁(正

面,反面。);C.总分论证(总说,逐一..

分说。)。 例一《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个“自扫”,事事以自己为核心,其结果必须是顾了个人,

忘了集体;肥了帮伙,亏了国家。(以上反面)

而一个“互扫”,“公”字出来了,集体突出了,国家记在心

里了,这才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与风格。(以上正反)

例二《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总之,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

霜”。(以上总说)“自扫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品格,

而“也管”则是我们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风格。(以上分说)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以上总说)

以上两例,分别是对比论证和总分论证。

3) 纵横交叉式:如果将上列纵、横两式用于一篇文章,就

构成“纵横交叉式”。

作文考纲要求的“结构完整”即:有头有尾,有交待有照应,布局周密,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的毛病。“条理清楚”即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合逻辑,层次分明,脉搏络清晰,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的毛病。

1.几种结构模式

a) 纵式结构:

如《扁鹊见蔡桓公》

b) 模式结构: 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c) 联想式模式:概括——联想——析理

d)

回评式模式:概括——回评——归纳

e)

列据式模式:立论——列据——析理

f) 材料作文式:引——提——联——议——结

g)纵横交叉式:时间为经,空间为纬

h)快速作文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

i)并列式:一方面——另一方面

j)对比式:正面——反面

k)总分式:总——分

l)总分总式:总——分——总

2.学会几种开头的方法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既能为文章顺利展开打下基础,也能吸引读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下面就记叙、议论两种文体,分别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开头方法。

(1)记叙文开头法

1)倒叙式开头。如: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开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第二次考试》)2)烘云托月式。如:

不论是清晨长跑,还是黄昏散步,在那长长的江堤上,我时常看见一个身穿墨绿色大衣的姑娘在吊嗓子。漫长而又辽阔的江岸旁,处处留下了她的歌声。

(《穿墨绿大衣的姑娘》)我从农村老家度假回来,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但我最留恋的,还是那些农村伢。

(《农村伢》)3)表达愿望式。如:

为“姐姐”谱一曲颂歌,一直是我的心愿。

(《唱给“姐姐”的歌》)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听到厨房里传来妈妈切菜的声音。

“一定要找妈妈好好谈一次!”我又一次这样对自己说。

(《第一次与妈妈谈话》)4)象征联想式。如:

“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犹如一条七色的彩虹,我生活在这丰富的生活,多彩的阳光照耀着我……

(《向你介绍我》)看见山边那轮圆圆的红得如血的夕阳,便想起了父亲。

(《夕阳》)

5)描绘形象式。如:

圆而红的脸蛋上有两道弯弯的月眉和一对圆圆的小酒窝,使她变得宛如一朵鲜花儿,这便是我的同桌。(《我的同桌》)你走进我们的学校,如果看到一位大个子,小眼睛,一脸“阳光灿烂”的中年男教师,

那就一定是我们的物理老师——蒋老师了。

(《我和物理老师》)6)引发式开头。如:

今天,是妈妈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我买下了两张黄裱纸,从几十里外的学校赶来给妈妈上坟。

(《我爱妈妈只一年》)低矮简陋的小屋。在我们这里并不鲜见。

沉重的黄土块被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一把一把地垒起,再摆上些麦秸就筑成了老屋。父亲从此便离开了他的父亲,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屋。

(《父如老屋》)7)感叹呼告式。如:

唉!这讨厌的雨,没完没了。已经六点了,六点半招待所开饭,恐怕我要赶不上了。

(《哦,那又眼睛》)李老师,您匆匆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

(《永恒的怀念》)8)情景泻染式。如:

一登上山岗,望见村庄,我的心渐渐地紧张起来……

(《男儿有泪》)又到了黄昏,晚风吹着树叶唱着我听不懂的歌,我蹑手蹑脚地躲避开奶奶的目光,溜出客厅迅速穿过院子里的月季花丛,轻轻推开沉重的院门,听着“吱溜”一声,绿色的大门终于沉沉地闭上了。

(《外面的世界》)9)概说总括式。如:

北京的夏季就是这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会儿却乌云密集。

(《小红伞》)十五岁的人,感情上就有过一段这样曲曲折折的经历。

(《心灵深处的秘密》)10)引用式开头。如:

“我用一片简单的树叶,编成一支可爱的芦笛,啊,我的女神,你能给我全部的财富吗?”这是东方伟大的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也是我童年最偏爱的文字。

(《我的财富》)屠格涅夫曾写过一篇《麻雀》,大意是: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诗人的狗向它靠近。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飞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鼻子前,并且倒竖羽毛,再次向狗扑去,致使那狗惊慌失措……屠格涅夫感到了爱的力量的强大。

不曾想,这种惊人的场面我竟亲见一次。

(《爱》)

11)设置悬念式。如:

圣诞节快到了,一家都在忙着准备礼物。……哎,怎么办?什么才是外婆最好、最出其不意的礼物呢?

(《礼物》)12)议论点染式。如:

微笑,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人们相处得更融洽,更友爱。

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觉得它的宝贵……

(《童年,失落的梦》)(2)议论文的开头法

1)开门见山式。如:

要实现自己崇尚的理想,首先就要热爱祖国。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2)设问悬念式。如: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3)释题目式。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总结。

(《失败与成功》)4)叙述材料式。如:

高敏连续两届夺取奥运会女子跳板跳水冠军和亚军会冠军,威震体坛……

(《战胜自己》)5)引用名言式。如:

中国有句俗话:“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重于泰山》)在文章如何开头的问题上,同学们要防止以下偏向:

写人记叙文先来一大段一般性介绍,令人枯燥乏味;叙事记叙文先来一段游离主意的景物描写或空洞的抒情,让人不得要领;议论文第一段就一步到位,把话说尽,使文章没有展开的余地。最后不得的是,卖弄文采,堆砌词藻,不着边际地绕大圈子。不管运用上述哪种方法开头,都要紧扣中心,为突出主题或中心论点服务,力求做到干脆而有味,醒目而生动。

3.文章结尾有讲究

跟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个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下面就记叙、议论两种文体,简介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1)记叙文结尾法

1)揭示主题式。如:

蓦然回首,往事如烟。但这坚实的第一步将永驻我心间!

(《往事》)一个“情”字包含了多少学问,三言两语怎么能把其中的奥妙说明白呢?但我知道,正是这些父女情、母女情、夫妻情将三颗心串在一起。我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明白:人间贵有情!

(《我家最珍贵的东西》)2)总括照应式。如:

从此,在我心中,萦绕着一个黄昏的故事,有些古老,却又是那样的储蓄,优美。

(《山头老爹》)老师,您的眼大得能罩住我活动的每一个场所。您的眼神亮得能照澈我的五脏六俯,使我举手投足都有了主心骨。

(《老师》)

3)画龙点睛式。如:

但是心中的怀念却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我都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是他教给我的那首《江楼有感》: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赏月人安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心灵深处的怀念》)我将永远珍藏表姐的赠物,珍视这份情谊。

(《表姐》)

4)哲理启示式。如:

于是从此以后,这扇门就一直开着了。没有人,也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扇门永远开着,你说是吗?

(《门》)

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的。

(《尝试》)

5)引用式结尾。如:

我惟一的心愿:“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脚印》)别捷列夫曾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在我十六岁的生活中,虽不曾充满狂风暴雨,但也不曾处处鸟语花香,我希望我在今后的日子中多经历些挫折,并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往事漫忆》)(2)议论文的结尾法

1)总结文章式。如:

是的,只奉献而不索取,不慕名利,顽强自信,这才是我们年轻一代应有的品质。

(《谈奉献》)2)引申深化式。如:

一个自卑的人只要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地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心,同样可以成为主宰自己命运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谈“自卑”》)3)感叹赞美式。如:

……——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豪杰啊,中国的青年!

(《真正的英雄》)4)提出希望式。如:

……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等闲视之的。

(《忠言逆耳利于行》)5)用名句式。如: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是诗人的心。

(《读〈故都的秋〉有感》)六.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不同的文体,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记叙、议论、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这里说的是“主要”,其实在任一篇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不可能

是单一的。如议论文在运用事实论据,说明文在介绍说明事物的形态牲时,都会用到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文,它常常要求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议论,这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些时候,光看文章的叙述、描写部分、不容易让读者明白你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有的人甚至会认为这些内容不值得一写。而如果加进议论和抒情,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爸爸》,叙述爸爸在家因受妈妈和“我”的批评不得不戒烟这件事。原稿没有突出表现父亲的思想、性格。父亲戒烟的意义也没有表达出来。修改后,文章结尾加了适当的抒情。议论:“爸爸为我们这个家的和睦,也为了病人(爸爸是医生),终于反自己这一最大的嗜好改掉了。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又能顾全大局的人。”

既然在一篇文章里,常常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那么就要注意各种次要的表达方式不能喧宾夺主。如有些考生写议论文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对这些事实常常做过于具体细腻的描写,甚至对人物、景物等进行细节描写,唯恐不够生动;相反在记叙文中,对事物、人物等的叙述则高度概括,文章结尾时还会用大段的议论。

自由写作除第一点(做到符合题意)外,其他都与规定命题作文相差无己。附录:怎样修改文章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入团了”。从题目上来看,作者是想把自己入团前后的一些思想变化告诉读者,但是,他在文章里却写了自己的家庭出身,家庭成员,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写了团组织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入团动机等等。如果不是标题“我入团了”,别人还以为他在写自传哩!老师告诉他,这篇作文剪裁不当,重点为突出,扣题不紧,希望他把文章重新修改一遍,他说:“写作文我最烦改啦,还不如换个题目,重写一篇呢!”

确实,修改一篇文章并不比写一篇文章容易,特别是修改自己的文章就更难,因为写文章的时候,作者有自己的思路,用过一番心思,总觉得自己这样写好,不容易发现它的毛病。但是,如果你敢于迎难而上,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还可以逐步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那么,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日有长进”,文章也会越改越好。

传说俄国著名寓言家克雷洛夫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反复修改,不断推敲。他的寓言诗,创作了统称为《人间喜剧》的九十部小说。人们惊叹他的高速和高产,然而他象任何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实验一样,以高度的艺术责任感认真对待自己所写的每一行字。一本小说,不到经过反复修改,自己感到无懈可击的时候,他是决不付印出版的。为了便于修改,巴尔扎克规定印刷所要把小说的大样印在一种特别长、特别宽的纸张上,上下左右留有很大的空白。然后,他就在这空白的地方整句、整段甚至整节、整章地修改、重写。校样来了以后,他又把整个辛苦筑成的大厦重新拆散,第二次进行删改。这样经过五、六次的往返,有时甚至经过十五、六次的改动之后,巴尔扎克才觉得满意。

著名作家这样重视修改文章,我们初学作文的同学,也要象克雷洛夫、巴尔扎克那样,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习作。

那么,怎样修改文章呢?

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所谓修改,就是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进行增、删、改,使文章能更完美、更周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

修改,有小修改和大修改之分。小修改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查一查你的文章里写的那些话和引用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有没有关系。凡是与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一律删去。如果文章引用别人的话,要细心核对。引用人家的话不能断章取义。

其次,再看看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交代是否明白,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写文章时,精神贯注在内容上和遣词造句上,用错或漏掉标点符号,是常有的事。文章写完以后要注意检查一遍,一个标点用错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最后,还要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凡是读起来不够通顺的地方,凡是似懂非懂的句子,一定要改过来,然后再交给老师。

所谓大修改,就是改变文章的结构,增删文章的典型材料,改变文章的主题,有时甚至另起炉灶。

有人说,没有反复的修改就写不出好文章,这话是有道理的。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修改,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明确,结构更严谨,语言更简洁。

有的同学问,修改文章是不是文字越改越少才好,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天山景物记》(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一文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海拔几千米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一九七九年二月第一版)

作者后来改为: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柴,五彩缤纷,象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象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一九八O年十二月第二版)。

文章经过改动以后,“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宛如“亲临其境”。所以说,修改的时候,该增加文字的还是要增加。

古人说过:“文章不大厌百回改”,“好句时时改”。好句子还要精益求精,有毛病的句子更应该认真改了。如果你发现不了自己文章要念给老婆婆听,问她们懂不懂,老婆婆懂了,他才抄录下来,要是老婆婆说不懂,他就要修改。陈毅同志曾经称赞白居易:“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白描”是什么?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作文的秘诀》)同学们都应该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