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第一章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章 1、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2、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实现对被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暴力机器。

3、国家意志: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4、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指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5、国家职能: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第三章1、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2、政治改良: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在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的前提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

性的政治变革的过程。

第四章1、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2、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第六章1、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2、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3、国家结构: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

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4、君主制: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君主一般由世袭产生的政体形式。

5、贵族君主制:君主只在名义上掌握全国最高国家权力,而全国的最高统治权则由君主和某种形式的贵族会议共同掌

握。君位的继承,但一般必须要得到诸侯贵族会议的确认的政体形式。

6、等级君主制:这是中世纪后期的一些西欧封建国家采用过的政体,其主要特征是建立了由僧侣、大封建主、普通贵

族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会议由国王自行决定召集。等级代表会议的主要权力是批准或拒绝国王的政府征收新税,此外在建立军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上也提供重要咨询意见,其决议对国王没有强制约束力。这种政体通常是君主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在各个封建等级中寻求支持,建立与其他封建等级的政治联盟而形成的政权组织形式。

7、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

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8、立宪君主制:基本特征是君主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但这些权力由宪法加以规定和限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

他国家机关的制约。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9、二元君主制:这是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

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10、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与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在责

任内阁制的确立,即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

11、共和制:主要表现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体形式。

12、贵族共和制:一般由有任期限制的执政官作为国家的行政长官,虽然保留了公民大会并由它选举执政官,但公

民大会只有认可元老院提出的议案的权力,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实际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形式。

13、民主共和制: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机关是通过公民普遍参加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并有严格任期限制的

政权组织形式。

14、议会共和制:在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

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的政体形式。

15、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

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但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与议会、最高法院的地位和权力是平行又相互制约的,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二元共和制”。

16、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

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17、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18、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其一般特征是由若干个国家或者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但是联合的程

度和形式、权力的划分有着重要的差别。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两种常见的类型:一种是邦联制,一种是联邦制。

19、邦联制:是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20、联邦制:是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即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第七章1、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统一的整体。

2、分权制衡原则:所谓分权制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而又互相制约的平衡。

3、两院制:即议会由两个议院组成,各国两院的名称不一,可通称为上议院和上议院,下议院议员通常按选区直接选举

产生,名额按人口或选民人数的一定比例分配。

第八章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自决权:指的是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3、大民族主义:通常表现出一种民族傲慢和自大情结。它借助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以“优秀

民族”自居,高高在上,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的疾苦漠不关心,轻视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歧视少数民族。

4、地方民族主义:则表现出一种民族孤立和排外情绪。它不适当地强调本民族的局部利益,过分夸大本民族的民族

特征,并以此为借口,在本民族的狭隘范围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盲目排外,不思进取。

5、民族自决权:指的是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6、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第九章1、宗教: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自然压迫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2、宗教宽容:宗教宽容是指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应当本着宽容原则,相互容忍,相互认可、相互尊重、相互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保障宗教自由与宗教信仰自由。

第十章1、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2、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3、多党制: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4、一党制: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第十一章1、政治团体P246:指为了表达、争取人们的利益或与国家权力的运行有关而组成的群体、集合、集团或组织。

2、压力集团P251: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3、院外活动P254:包括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所有活动。它不仅包括利益集团影响议员的活动,而且也包括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通过传播媒介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

4、直接院外活动P256:指利益集团或其代表(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独立机构等)和个人(包括这些机关的决策者和工作人员)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活动。

5、间接院外活动P257: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如选民和大众传媒来影响政治过程。

第十二章1、政治文化P267: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2、政治社会化P278: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第十三章1、政治革命: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这里的“革”即变革,“命”即天命,二字联用即实施社会变革以应天命的意思。

2、政治改革:是把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在社会制度变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第十四章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2人民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即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界定并不只是具有价值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制度和组织上的意义,即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五章1、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格局: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3、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填空

第一章1、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2、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4、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马基雅维里,其代表作是《君主论》。

5、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所谓“行政”,包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

7、政治学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8、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9、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第二章1、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2、国家的本质就是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指哪个阶级的统治。

第三章1、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2、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

4、宗教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它是一种思想,表现为教义、教条;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组织,表现为教会。这方面对西方封建统治阶级是必不可少的。

5、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6、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第四章1、,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人格化体现,是生产方式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力量的体现。

2、,是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3、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4、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5、标志着资本主义固有有矛盾发民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内外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走向反动和国家对于社会控制的全面加强。

6、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政党制度同议会制度、构成资本主义议民主制的三大支柱。

第五章1、1825 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那以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2、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包括、、和。

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其具体任务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吸收民族文化传统的优秀成分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5、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第六章1、君主制可分为:贵族君主制、等级代表君主制、专制君主制、立宪君主制。

2、立宪君主制分为: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制两种形式。

3、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采用的国家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单一制、复合制。

5、按照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程度差异,单一制又可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两种。

6、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下,我国的领土划分为一般行政地方和民族自治地方两类。在我国行政区划系列中,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另外在相当于乡的民族聚居地方设立民族乡。

7、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8、我国政体的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两种常见的类型:一种是邦联制;一种是联邦制。

10、按照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程度差异,单一制可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两种。

11、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七章1、决定着国家机构的性质及其设置和划分的基本原则,而直接规定了一个国家的设置和形式的基本构架,国家职能和各种具体环境则决定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

2、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分权制衡。

3、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4、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权包括执行法律、管理全国的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处理对外关系事务军事权和立法参与权等。

5、法官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包括、、和高薪制等。

6、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7、主要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9、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1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的职权分为:、、、。

11、1982年的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总理负责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职权包括、、确定和管理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置、、、、和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还可以行使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13、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具体制度和活动原则。

14、我国的人民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设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5、国家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阶级性、社会性、整体性、强制性。

第八章1、民族问题产生根源包括、和。

2、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和问题。

3、在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4、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的基本原则。

5、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宪法的规定,通过了,它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民族联合的实质是。

第九章1、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政教合一模式、二元竞模式、政教分离模式、宗教政党模式。

2、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二元竞争模式的主要内容。

3、政教分离模式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的宗教与国家的关系模式。

4、宗教政党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宗教与政权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

5、中世纪基督神父奥古斯丁将教会和国家的关系喻为双城,从而肯定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和二元性。

6、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领导人是马丁.路德。

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多元竞争与教派林立、世俗化与理性比。

8、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和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反对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反对外国的宗教干涉和控制。

第十章1、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政党制度同选举制、议会制构成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三大支柱。

2、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体方式有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4、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政党掌握政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操纵议会,二是由本党的官员组织和参加政府。

6、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7、以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可将政党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第十一章1、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两大基本类别。

2、直接院外活动的方式有社交性接触和游说、提供信息和情报、出席听证会,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顾问委员会和相关的协商组织和通过司法诉讼寻求利益的满足。

3、间接院外活动方式包括:参与选举活动、利用新闻媒介影响公众舆论、基层动员、抗议示威活动。

4、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意见表达功能、组织和参政功能、民主监督功能、教育功能。

第十二章1、根据政治文化的阶级属性,可以把政治文化划分为剥削阶级类型的政治文化和劳动阶级类型的政治文化。

2、、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心理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第十三章1、亨廷顿认为,一种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可用四个指标来衡量,它们分别是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内聚性。

2、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过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把握社会历史运动的两个基本视角。

3、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4、政治改革其目标设计总的来说要考虑三个方面,分别是调整政治结构、提高管理效能和协调利益关系。

5、政治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激进性改革,另一种是渐进式改革。

6、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7、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8、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9、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第十四章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已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重要基石。

2、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政治形态的复原期,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二是政治形态的转型期,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

3、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资本与劳动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

5、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上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将政治文明视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将政治文明建设视为培育和积聚这种动力并使之持续发挥效能的过程。

6、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形式。

7、中国形成了迎接全球化的两大制度积累: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中获得了推动中国发展的制度空间。

8、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是依法治国的现实基础。

9、理性化的权力运作模式是依法治国的制度要求。

10、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1、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内核。

12、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要旨,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举措。

13、马克思主义一向主张用法律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工人阶级在夺取政权后,通过两条途径来巩固和发展政权:一是改变所有制;二是实行新宪法。

第十五章 1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就其内容来看,这种政治关系基本由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三个层次的关系构成。

2国家的力量,即国家的综合国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有机总和。

3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同时具务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有固定的领土、有定居的居民、有统一的政权机构和具有国家主权。4国家主权主要体现为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5按其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可以把其划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门性组织。

6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包括如下特点,分别是普遍性、共积性、规范性、约束性。

7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8国际法的基本组成内容可以概括为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

简答

第一章

1.简述儒家的政治思想。

答: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先进》)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孔子的目的就是以周代的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儒家学派提出“为政以德”(《为政》)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

思想。

2.简述法家的政治思想。

答: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孟子的“仁政”和“王道”,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3.简述道家的政治思想。

答:道家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老子说过:“如无为,则无不治矣。”(《老子》第三章)由此可见,他的目标还是要达到“治”,具体而言,就是实现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第二章1、简述神权论的基本思想。

答: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神权论纯粹是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因而,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2、简述暴力论的基本思想。

答: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暴力在一定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原因。

3、简述政治统治和经济统治的联系与区别。

答:在剥削阶级社会,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权,都是先由经济统治权产生的。政治统治要服务于经济统治。但是,政治统治与经济统治不同。首先,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的意志和力量的表现。其次,政治统治还是统治阶级的有组织的力量。

4、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分离的表现形式。

答:第一、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也就是形成了行使这种权力的专门人——官吏和各种形式的专门机构——国家机关;第二,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第三,赋税制度的确立。赋税作为社会全部剩余产品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成为保持公共权力存在和运作的经济基础。

5、简述国家权力的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第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主权性。

6、简述国家的职能?

答: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7、简述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答:这个条件就是要消灭阶级。国家的消亡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国家消亡的途径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三章1、简述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答: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革命不是一种和平的进化过程,而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2、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官僚制的特点?

答:首先,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其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再次,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3、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第二,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第三,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第四章1、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答: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资本理性成为资本经济活动的支配性原则;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格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出买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2、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区别?

答:1)资本主义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而封建生产关系追求剩余价值为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目的;

2)资本主义生产以市场的平等交换作为活动的基本条件和方式,而封建经济关系则是建立在暴力和政治权力的超经济强制因素基础上,建立在社会身份等级制基础上的。

3、简述封建社会瓦解的必然性?

答:

4、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结构现象?

答:

5、概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及表现形式?

答: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第二,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第三,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6、简述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这种政治统治的自由主义方式,实际上不过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它适应了这一时期主导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自由资

产阶级的阶级特性的要求,也反映了这一时期阶级关系的基本状况。

7、简述自由主义政治统治方式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

答: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这种自由主义方式在政治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具体体现。1)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2)在政治制度方面,3)在政府职能方面,4)在政府政策方面。

8、简述垄断产生的影响?

答:

9、简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答:随着垄断资本的统治在资本主义各国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外部矛盾的加深和尖锐,资产阶级运用自由主义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各种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因此,垄断资产阶级不得不采用国家政权的政治和军事强制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这就使得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日益走向反动。

10、简述垄断资产阶段政治上反动性的表现?

答:1)在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2)在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方面,3)在资产阶级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方面,4)在政府职能方面。

11、简述福利国家的本质?

答: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方式。

第五章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2、简述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之上;2)社会主义民主以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政治管理的实施为政治前提;3)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既在于它是占有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享有的民主,也在于它具有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加广泛的内容。4)社会主义民主通过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一系列制度,

第六章1、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二,国家的整合形式,即国家结构。第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

2、简述我国政体的基本特点?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4)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5)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与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的显著区别之一。

3、简述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

答:

4、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七章:1、简述国家机构的特点?

答:1)阶级性。(2)全社会性。(3)整体性。(4)强制性。

2、简述国家机构的基本机构?

答: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组成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1)国家元首、(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司法机关

3、简述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表现形式?

答:(1)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选举案件等。(2)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3)违宪审查。

4、简述司法独立原则的内涵?

答:

5、简述分权制衡原则在西文各国宪法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答:(1)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3)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通过这些安排,实现不同权力之间的制约和平衡。

6、简述民主集中制的内涵?

答: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民主集中制,目的是要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

(2)除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外,对国家的元首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也都有明确的划分。(3)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和做出其他决定,均经过充分讨论,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4)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

第八章1、简述民族的一般特征?

答:第一,共同的语言。第二,共同的地域。第三,共同的经济生活。第四,共同的心理素质。

2、简述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答:第一,民族差异、第二,剥削制度、第三,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答:第一,民族平等意味着一切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第二,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任何民族特权。第三,要求平等的实质内容和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级。第四,坚持民族平等必须逐步消灭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4、简述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答: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制定正确的民族问题纲领。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1、简述宗教的本质。P192

答:首先,从认识论上看,宗教是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应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宗教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因而它必然是荒诞的,不真实的。其次,从功能上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辩证地称宗教是“鸦片”,它既是镇痛的药品,又是麻醉人的毒品。

2、简述宗教的政治功能。P194-197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与阶级统治、(2)宗教与社会治理、3)宗教与政治意识形态、(4)宗教与民族、5)宗教与国际政治

3、简述“政教合一”的模式的内涵。P197

答:“政教合一”是指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政教合一”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是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

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P204

答:当代绝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宪法上规定了政教分离原则,它表明宗教与国家在制度安排上是分开的,但并不表明现实社会生活中宗教与政治就不现发生关系。宗教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必然会对政治造成一定影响,而国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统治和治理,也时常会借助于宗教的力量,在政治生活的实际运行中二者仍然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宗教与政治意识形态相互渗透。其次,宗教影响政府的政策。再次,宗教影响选举活动。最后,宗教政党直接掌握政权。

5、简述宗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存在的原因。P208

答:宗教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长期存在,具体而言,宗教的长期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还不可能完全消除。(2)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尚没有完全消失。(3)宗教具有自身的相对自主性。(4)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

由此可见,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客观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6、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的特征。P209

(1)宗教压迫和宗教剥削已经不复存在。(2)宗教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已经消失。(3)办教的宗旨和目的已发生了变化。(4)宗教的社会治理功能更加突出。

7、简述我国的宗教政策。P213

答:(1)宗教信仰自由。⑵尊重和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⑷反对利用宗教进行违法活动。⑸反对外国的宗教干涉和控制。

第十章1、简述政党的特征和功能。P216-223

答:政党的特征:(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2)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政党的功能:(1)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2)集中阶级意志;(3)行使国家权力。

2、简述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P224-225

答:第一,标榜“超阶级性“。第二,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第三,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第四,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第五,资产阶级政党奉行“公平竞争”原则。

3、简述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类型。P229-233

答:实行两党制国家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第二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4、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答:第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第二,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第三,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P239

答:第一,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无产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第三,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茺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救民于水火的战斗集体。第四,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第十一章1、政治团体的特征:P248

答:⑴政治团体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⑵政治团体建立的目的,是影响立法和政策的制定;⑶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政治团体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

2 、政治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P249

答:⑴政治团体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⑵政治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新的有效的媒介;⑶政治团体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3 、集团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P253

答:⑴世纪转折时期的社会变化是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⑵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说明了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⑶利益集团的出现是权力制约的需要

4 、社会主义团体国家政治团体的基本特征P261:

答: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⑵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⑶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

第十二章1、政治文化主要特点、功能:P268-270

答:政治文化主要特点包括:第一,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第二,政治文化具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政治文化的的功能:第一,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第二,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第三,影响政治过程。第四,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2 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P272-274

答:A西方学者的区分:(1)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2)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3)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4)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B马克思主义的区分: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3 现代政治文化的特征:

答:第一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第二社会大多数成员勇于革新与开拓,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第三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4 政治文化结构的特点:P277

答:第一,处于不断变动状态的政治文化,其结构的层次性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第二,政治文化结结构的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变化的不同步性。第三,政治文化结构内部三个层次的相互运动,表现为相互间的依存、配合、和制约的关系。

第十三章户1、简述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答: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

2)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

3)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

2简述政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答:如同一切事物的发展总是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一样,人类社会也总是在进化和革命这两种状态的交互更替过程中前进的,从总体上说,这两种状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革命是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它对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和平发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3简述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异同。

答:从目标追求来看,政治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现有的政治秩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变更,而政治改革则以不破坏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其目的是通过政治体制的调整与革新,来巩固和加强统治阶级的权力基础,提高和完善统治阶级政治权力的实际效能,从行为过程来看,政治革命是自下而上地发生的,其主体一般是被统治阶级,而政治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它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整个变革过程通常被臵于较为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从实现方式看,政治革命虽不排除和平过渡的可能,但大多采取激烈的暴力方式,而政治改革则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展开。

4简述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答: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经济基础上的,这种经济基础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创设了全新的经济基础条件,它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而为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经济关系保障,它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了经济权力的平等,进而可以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政治的平等,它使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形成了本质上一致的共同利益,也为协调人民内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解决不同的利益矛盾创造了条件。

5简述政治体制发展途径。

答:政治体制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因此,政治制度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的能力,决定了政治体制自我完善所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基本制度,只有通过政治制度的彻底革命,亦即通过新旧政治形态的更迭交替,才能为政治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6 简述政治改革的目标与方式。

答:政治改革加以概括,其目标设计总的说来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政治结构。

第二,提高管理效能。

第三,协调利益关系。

在推行改革计划、实现改革目标的方式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激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总体设计和强制性变迁,因而被形象地称之为“闪电战略”和“休克疗法”。

另一种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而被形象地说成是“费边战略”、“多项分进方法”。

7简述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伴随阶级分裂、国家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私有制被彻底消灭,社会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充分涌流,以致“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阶级的分裂便丧失了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

第十四章1、简述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内涵。

答: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产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属性和制度核心,人民民主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领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目标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简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

1)、国家权力属于劳动人民所有,建设大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共和国;

2)、人民代表会议是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最好制度形式;

3)、人民代表会议掌握国家权力,人民通过“有经验的代理人”——即人民代表——掌管国家事务;

4)、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

5)、共产党是动员和组织劳动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领导力量;

6)、用法制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十五章1简述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

答: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第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第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第三,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2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

答: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国际组织都具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第二,国际组织的基本存在和活动依据是参与者所签订的条约,超越或者违背条约规定的机构、取权和活动均为非法或无效;第三,国际组织的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各参与者自己的权利。

3简述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含义。

答: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4简述在国际政治中,国际法的主要作用。

答:国际政治中,国际法具有其特定的积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第一,国际法是保障有序的国际政治关系的法律条件;第二,国际法是确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第三,国际法为裁定和政治解决国际冲突和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第四,国际法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

论述题

第二章、1、论述国家消亡的条件、途径及其历史必然性。

答:国家必然要走向消亡,但国家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当然不仅是要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国家才会消亡。国家的消亡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国家消亡的途径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国家消亡的过程是自发的和渐进的。这里所说的渐进性,是指国家消亡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所谓自发性,是指国家的消亡是国家在充分发挥了自己职能之后的必然归宿,也就是说,它不是被废除的,而是自行消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途径的一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

2、论述契约论的主要观点。

答: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资产阶级的契约论,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一种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用契约论说明国家起源的人,都主张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有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但他们对这种自然状态的解释又各有不同。

他认为,避免这一状态的唯一途径就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一个有绝对权威的统治者统治的国家。因此,他主张君主专制。

洛克也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都有“自然权利”,但他和霍布斯不同的是,他认为自然权利并不是每个人都自私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对别人的正当要求。洛克认为,人们有三种主要的自然权利:一是生存;二是自由;三是财产私有。因此,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其职能是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他主张君主立宪制。

总之,契约论者都主张不能长久地停留在国家以前的那种自然状态下,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们就互相订立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障财产和安全。契约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的理论。不但他们所说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臆测和假设,而且众人缔约建立国家,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很多著名的思想家都指出契约论是一种虚构,是没有科学价值的。所以,到19世纪的时候,这种学说日渐式微。

契约论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却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这种学说不但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了国家是人类自觉创立的,而且提出了统治权来自人民主权观点,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的斗争。但到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契约论就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理性作辩护的工具,已没有什么进步的作用了。

3、论述国家的形式外观与国家的本质的关系?

答: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作为产生于社会又自居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力量,在表面上所采取的不是阶级组织的形式,而是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国家正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主体的身份成为整个社会的人格代表,取得了共同体的形式外观。这种共同体的形式表现在,国家的管理对象是全体国民,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对全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不仅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效用最高,而且总是以社会整体的代表的身份,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解决各种纠纷和冲突的最终仲裁者出现的。但是国家的这种共同体的形式外观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特征,它只是国家的一种外观形式,隐蔽在这种形式之后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用马克思的话说:“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资料是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占有。他们就是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他们的奴役和剥削。但是,仅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是不够的,不巩固的,还需要有政治上统治,即需要利用具有强制力的政权的力量来保证经济上的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政权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以,国家的本质就是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指那个阶级的统治。

第三章1、论述西文与中国封建制国家的特征及差异性答:第一,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

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第三,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在西方封建社会,政教合一是一种普遍现象。教会占有特殊的地位,拥有巨大的权力,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私人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加以干涉。教会一方面削弱了王权,使国王无法把国家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填补了王权削弱所带来的空白。当欧洲封建社会后期领主制开始崩溃,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时,教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随之减弱,这就从反面证明了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具有既统治人们思想、又维护领主制经济关系和封建割据制度的双重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情况与西方不同,它是一个以地主制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它既需要有一种宗教化的、以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又不允许有一个像西方的教会那样的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国家采取了一种特殊方法来建立其思想统治的功能,即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这不仅因为孔子哲学思想的内容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而且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教会组织。

2、比较分析雅典式、罗马式国家的异同点。

答:

第四章 1、试论述自由主义政治统治方式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

答: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这种自由主义方式在政治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具体体现。

1)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2)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国家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而在这其中,又以代议制为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体现。

3)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职能只限于国防、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必要的公共事务,社会经济活动完全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进行调节,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4)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第五章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P90-94页

答:1)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2)体现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

3)由于时代条件、具体国情的不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道路会有所不同,会有具体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论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P103-106页

答: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

3)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4)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六章`1、论述我国为什么没有采用联邦制而采用单一制?P130

答:第一、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我国就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第三、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分族聚居的同时又与其他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杂居;

第四、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为了抵御外来势力,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中,结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第五、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民族、生产技术、文化教育、自然资源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各民族需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建设自己的共同家园,实现共同繁荣和共同进步。

第六、我国各族人民还会面临各种外来势力的颠覆和分裂的威胁,为了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维护我国的独立与安全,需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单一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好选择。

第八章:1、论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优点及其主要内容。P188-189页

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优点:1)有利有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3)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

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能外,还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3)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建立;

第九章1、论述社会主义国家宗教作用的二重性。P210

答:从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的新可以看出,宗教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双重的。

(1)宗教的积极作用

首先,宗教有利于社会稳定。宗教组织对团结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宗教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参与,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再次,宗教有利于文化建设。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宗教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是民族文化的宝贵的遗产之一。最后,宗教有利于国际交往。宗教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口很多,有许多国家的大多数国民、政府领导人、著名政治活动家乃至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宗教徒。

(2)宗教的消极作用

首先,宗教和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立的思想意识,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宣传是不利的。其次,宗教问题也可能影响到民族团结。再次,宗教不利于激发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历史上宗教曾长期作为剥削阶级衽政治统治的精神工具,因此宗教的消极方面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国内的一些敌对分子有可能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关系、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活动,国际上敌视我国的反华势力和宗教团体,也会利用宗教这种形式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

总而言之,宗教与社会主义既有协调的一面,又有不协调的一面;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社会影响。发扬和光大宗教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努力抑制和消除其消极影响,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宗教问题的生根立足点。

第十章1、论述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P226

答:政党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采取民主形式的资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其根本使命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维持现有的政治秩序。其具体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

(2)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协调动作的工具。

(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第十一章1、集团政治和资本主义政治的现代发展。P258-259

答:⑴集团政治改变了资本主义政治决策的基本机制。

政治决策在此是指由国家权利机关或由国家权利机关授权的机关通过法定的程序所制定的一系列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规范。在传统的代议民主制之下,比较典型的政治决策机制是:相互竞争的政党在选举过程中发表本党的竞选纲领,表达该党的政治趋向,获得选民票数最多的政党成为执政党,通过国家机关的规范化的程序将其政策纲领化为具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

⑵集团政治表现为一种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展于深化。

⑶集团政治成为一种新的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⑷集团政治客观上成为一种新的权利制约机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与作用。P262

答:⑴地位:政治团体是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团体的专职管理人员也是属于党的“组织领导”的范围,这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政治团体的领导,而这也保证了政治团体在整个政治统治体系仲的作用。

⑵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组织功能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群众组织起来,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组织渠道,为党和政府实施对社会的管理提供方便的组织形式。

②参政功能参政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可以推举自己的代表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积极参与行政部门的决策。第三,政治团体参与政治协商组织及其活动。第四,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政治团体的要求。

③民主监督功能

④教育功能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

第十二章1、论述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答: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中的主观意识领域,它包括社会成员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但是,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又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因此,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标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方式。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二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和相辅相成的。

2、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必须遵循和贯彻的原则

答: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

第二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三要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第四要与政治体制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最后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作出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第十三章1、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答:马克恩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是系统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观,其基本看法是:第一,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关系和各种过程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无论政治制度的变革还是政治体制的调整,都往往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定的历史表现形式;第二,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要在普遍性和必然性上把握政治发展,决不能局限于孤立的政治生活本身;第三,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第四,政治制度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2、论述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答:随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断地酿成经济与政治危机,无产阶级作为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新兴政治力量,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断地壮大和成熟,社会主义革命就变成了直接实践的问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一场社会革命。它不是用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个剥削集团代替另一个剥削集团,一种剥削形式代替另一种剥削形式,而是要在根本上消灭一切私有制,消灭任何形式的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因此,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初步胜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就具有了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制度的崭新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得以确立;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作为国家统治者的政治权力被剥夺,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它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根本利益为宗旨,运用国家政权进行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各个方面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3、论述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管理经济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答: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5)、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走依法治国之路,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

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所要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4、为什么说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

答:从社会形态之历史演讲的总体趋势看,政治消亡同阶级和国家的消亡紧密联系,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阶级的分裂使国家成为从社会中产生而又高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于是出现了与原始社会权力相对应的政治权力,尽管国家从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然而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职能是以阶级统治的形式获得实现的,为了装点自己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剥削阶级国家只是以全社会普遍利益的代表者自居。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以资产阶级专政为代表的一切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也就构成了国家与社会从分离走向统一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主义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的时候,政治统治即让位于社会管理,国家也就作为多余的东西而自行消亡了。

5、论述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答:政治发展固然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所决定的,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处于某一历史转折点的时候,其内部的基本矛盾与外部的环境条件极为复杂地缠绕和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常常显示出多种可能的发展途径,另外,政治发展途径的多样性,并不排斥和否定政治发展总体进程的统一性,人类历史或世界历史的演进,受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所支配,表现为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的前进上升过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造,最终促成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实现从有阶级向无阶级,有国家向无国家社会的转变与过渡,则从总体上代表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方向与发展趋势。第十四章1、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正是这样的政治文明观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结合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实际,可将之具体归纳为以下若干观点:

1)、人类生活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

2)、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现实活动,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基础;

3)、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建设,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

4)、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从古代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文明进化的过程;

5)、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

7)、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2、论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为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基本的政治形式,加上此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制度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经历了以下若干发展阶段: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作的理论探索;其次,是苏维埃权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理论成果的实验和实践;最后,是中国国营企业产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作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总之,其核心价值就是要赋予民主共和国以新的内容,使民主共和国成为广大人民当家作的共和国。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使民主共和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成为可以使劳动者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和社会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第十五章1、论述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

答:国际政治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它与国家内部的政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在于: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国际政治是各国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和领域中的延伸和相互作用。这一联系的具体体现是:各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国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们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的基础是一国建立、发展、削弱及至废止与他国政治关系和选择对外关系政策方针方式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国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的成败,将会影响该国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会增强或削弱该国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和统治力量,会影响该国国内政策和政治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得以贯彻、实行和发展。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在行为主体方面的不同,也是两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国内政治是阶级、阶层、政府、政党以及政治团体活动的舞台,因此,其主体主要由这些力量构成,其中,阶级与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联系在一起,因而是最稳定、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政治主体,而政府、政党等则是国内政治中最活跃的政治主体。在国际政治中,尽管存在和活动着其他行为主体,但是,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从此意义来讲,国际政治主要是国家活动的场所,因此,国内政治的力量对比主要存在于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政治团体之间,其政治格局是这些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国际政治的力量对比则主要发生和存在于主权国家之间,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主要是主权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力量相互之间作用的结果。

QC080000-2017内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 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QC080000-2017内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培训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吧。加油!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ISO9001-2008标准中提及的记录是:( b ) a.提供产品符合要求的记录; b.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 c.提供认证机构证实体系运行的记录; d.a+b两种;

2、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特点不适用时:( b ) a.可以删减不适用的条款; b.仅限于删减第七章的条款; c.仅限于删减有关监视和测量的条款; d.可删减组织做不到的条款; 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产品”适用的范围:( c ) a. 适用于所有的产品; b.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 c. 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d. 硬件,软件产品; 4、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结果:( d ) a. 符合ISO9001-2008标准要求; b. 符合计划的安排并得到有效实施; c. 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d.a+c 5、质量目标:( a ) a. 是可测量的; b. 是已达到的; c.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d. 是量化的 6、对审核中查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制定防止纠正措施的活动的验证:( c ) a. 实施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b. 不符合项的纠正; c.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 审核报告; 7、审核组长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应确定:( d ) a. 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b.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c. 审核所需时间(人.时/日); d. 上述全部 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1-2008标准的:( d ) a. 补充 b. 附加条件; c. 理论基础; d. a+b 9、7.5.1条款中规定使用的生产设备是指:( c ) a. 使用满足生产要求的足够数量的生产设备; b. 使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设备; c. 使用适宜的生产设备; d. 使用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生产设备; 10、内审员在现场审核时,应怎样使用检查表:

最新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科学地区分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 B。农村包围xx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xx革命的中心问题 D。科学分析了xx社会各阶级 2.xx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xx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人民的xx精神财富 D.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2.xx的理论渊源是() A.xx优秀的传统文化 B.马列主义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1927年7月至1935年1月是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区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毛泽东的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选项C,毛泽东的确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比如,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选项D 科学区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前提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备选项A、B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我们经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确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就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产生。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D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二、多项选择题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doc 6页)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doc 6页)

东南大学 二○○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请考生注意:试题解答务请考生做在专用“答题纸”上! 做在其它答题纸上或试卷上的解答将被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课程编号:442 课程名称:金属学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两晶体的空间点阵相同,则 a、它们的晶体结构相同; b、它们的对称性相同; c、它们所属的晶系相同; d、它们所属的空间群相同。 2、配位数与致密度及间隙半径之间的关系是: a、配位数越高,致密度越低; b、配位数越高,致密度越高; c、配位数越高,间隙半径越大; d、配位数越高,间隙半径越小。

3、指出下列四个六方晶系的晶面指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1?3 22); b、(0?1 1 2); c、(0 3?1 2); d、(3 ?1?2 2)。 4、间隙相和间隙固溶体的区别在于: a、间隙相的结构比间隙固溶体简单; b、间隙相中原子结合符合化合价规律,间隙固 溶体不符合化合价规律; c、间隙固溶体中间隙原子在溶剂晶格的间隙 中;间隙相中原子在正常原子位子上; d、间隙相中有点阵畸变;间隙固溶体中没有点 阵畸变。 5、A、B二组元形成共晶系,则: a、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b、具有亚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c、具有过共晶成分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d、不发生共晶转变的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最好。 6、Cu5Zn8,Cu9Al4,Cu31Sn8虽然化学成分不同, 但晶体结构相同,均属γ黄铜结构,这是因为:

a、Zn, Al, Sn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相近; b、这三种中间相的电子浓度相同; c、Zn, Al, S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相近; d、Zn, Al, Sn三种元素的晶体结构相同。 7、与(021)和(121)同属一晶带的有: a、(121); b、(221); c、(110); d、(221)。 8、几何密排和拓朴密排均属密排结构,两者的不同在于: a、几何密排的致密度比拓朴密排高; b、几何密排中的原子配位数比拓朴密排中的原 子配位数高 c、几何密排的晶体结构比拓朴密排复杂; d、几何密排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密排结构,而 拓朴密排是两种原子组成的密排结构。 9、晶粒尺寸和形核率N,线长大速度v g之间的关系是: a、N越大,晶粒尺寸越大; b、N/v g越大,晶粒尺寸越大; c、v g/N越大,晶粒尺寸越大;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单考数学考试科目代码:[701]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以下结构供参考) 函数、极限、连续20%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60% 二元函数微积分学10% 无穷级数5% 常微分方程5% 四、试卷题型结构(以下结构供参考) 单选题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填空题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7小题,共90分 五、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函数左导数与右导数的概念以及函数导数存在与左、右导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理解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柯西(Cauchy)中值,了解并会用泰勒(Taylor)公式。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

内审员考试试题 含答案

内审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质量 " 定义中的 " 特性 " 指的是 (A 。 A. 固有的 B. 赋予的 C. 潜在的 D ,明示的 2. 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为 (。 A. 关键质量特性 B. 重要质量特性 C. 次要质量特性 D. 一般质量特性 3. 方针目 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 (。 A. 行为科学 B. 泰罗制 C. 系统理论 D.A+C 4. 方针目标横向展开应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系统图 B. 矩阵图 C. 亲和图 D. 因果图 5. 认为应 " 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 的质量管理原则的质量专家是 (。 A. 朱兰 B. 戴明 C. 石川馨 D. 克劳斯比 6、危险源辨识的含意是( A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 B 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C 确定 危险源的性质 D A+C E A+B 7. 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B. 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 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的特性 D. 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8. 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是不断变 化的,这反映了质量的 (。

A. 广泛性 B. 时效性 C. 相对性 D. 主观性 9、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A 在提交标书或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应被完成 B 应只有营销部处理 C 应在定单或合同接受后处理 D 不包括非书面定单评审 10、以下哪种情况正确描述了特殊工序:( A 工序必须由外面专家确定 B 工序的结果不能被随后的检验或试验所确定, 加工缺陷仅在使用后才能暴露 出来 C 工序的结果只能由特殊的时刻和试验设备标准验证。 D 工序只能随着新的技术革新出现加工测试 11.WTO/TBT协议给予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 ( 。 A. 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B. 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 C. 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 D. 保证各成员之间不引起竞争 12. 下列环节哪一个不是质量管理培训实施的基本环节 (。 A. 识别培训的需要 B. 编制培训管理文件 C. 提供培训 D. 评价培训有效性

2018年研究生政治中特课参考题

1、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铭记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国家发展的主题,一个国家发展的主题总是和该国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当完成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的。从历史逻辑上看,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富这一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历史前提,其目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它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因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三、怎么样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其次要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其三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试题(自我介绍)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试题(自我介绍) Good evening, teachers and professions, I am glad to take part in this interview in this time in which spring is coming in Shanghai. Now let me interview myself. I am Wang Bingnan from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My major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s mass sports. Why I decide to learn this subject, because I know this is importan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f us. As the saying goes“Life is movement”, only we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we can have a good performance to meet the sunrise every day. Though I am succeed in the Undergraduate study, but I gradually find that only the people develop good exercise habits in the childhood, the whole nation can be stronger, so I decide to lear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graduate level. I want to become a teacher, because I like this feeling which I can take my ideas, thoughts to my students, they are ignorant, but I can make them thoughtful and capable. Besides my hobby is reading and sporting. My favorite author is Wang Xiaobo, who is dead in 1997,of course it is a pity. I like him because he teaches me independent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his article is very interesting. My favorite football player is Mesut Ozil, who is born in Turkey and go to Germany with his parents in his childhood. He is a frontal in the Germany national football team and he is a very important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真题试卷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真题试卷《数学三》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若函数10 (),0x f x ax b x ?->?=??≤? 在0x =处连续,则 (A )1 2ab = (B )12 ab =- (C )0ab = (D ) 2ab = 2.二元函数(3)z xy x y =--的极值点是( ) (A )(0,0) (B )03(,) (C )30(,) (D )11(,) 3.设函数()f x 是可导函数,且满足()()0f x f x '>,则 (A )(1)(1)f f >- (B )11()()f f <- (C )11()()f f >- (D )11()()f f <- 4. 若级数211 sin ln(1)n k n n ∞ =?? --??? ?∑收敛,则k =( ) (A )1 (B )2 (C )1- (D )2- 5.设α为n 单位列向量,E 为n 阶单位矩阵,则 (A )T E αα-不可逆 (B )T E αα+不可逆 (C )2T E αα+不可逆 (D )2T E αα-不可逆 6.已知矩阵200021001A ?? ?= ? ???,210020001B ?? ?= ? ???,100020002C ?? ? = ? ??? ,则 (A ),A C 相似,,B C 相似 (B ),A C 相似,,B C 不相似 (C ),A C 不相似,,B C 相似 (D ),A C 不相似,,B C 不相似 7.设,A B ,C 是三个随机事件,且,A C 相互独立,,B C 相互独立,则A B U 与

TS16949内审员考试题及答案

ts16949内审员考试题及答案 TS16949内审员考试题及答案 院系名字 一(单选题(30分 15小题第题2分) 1.TS16949是( B ) A(国际标准化组织 B(国际汽车质量管理体系 C(国际测试程序D(以上都不对 2. 质量手 册中可不包括( C ) 过程顺序和相互关系 D 删减细节与合理性 A 质量方针目标B 程序或其引用 C 3.管理评审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 D ) A 适宜性 B 有效性 C 充分性 D A+B+C 4.系统的识别和管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是( B ) A 系统方法 B 过程方法 C 产品测量与监测 D A+B+C 5.ISO指得是(A ) A(国际标准化组织 B(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C(质量标识 D(中国标准化组织 6(质量包括( C ) A 产品的价格 B 维修的费用 C产品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D A+B+ C 7.ISO9000 标准与其他管理标准的关系是( D ) A 包容 B 相容 C 不相容 D 既包容又相容 8. 验证是( C )已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的认定和提供 A 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 B 规定要求 C 合同要求 D 顾客要求 9.ISO9001:2008版 标准鼓励在质量管理中采用( A )方法。 控制 C 统计 D 监督 A 过程 B 10. 组织可以删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 ) A 仅限于产品实现阶段 B 仅限于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阶段 C 取决于产品的性质 D A+C 11.质量目标应( A ) A 是可测量的 B 都是量化的 C 是已达到的 D B+C 12. 最高管理者是按( D )安排进行管理评审 A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 B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 C 评价质量方针和目标 D B+C 13.顾客的要求包括( D ) A 书面定单 B 电话要货 C 任何方式的包括产品功能和交付的要求 D A+B 14.设计输入包括( D ) A 完成时间的要求 B 设计中的任务分派 C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D A+B 15.PDCA中的 D指得是( A ) A(做 B。计划 C。检查 D改进 二(多项选择(40分共10小题每题4分) 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bcde 。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f)分解到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 g)是可测量的。 2、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 abcdefg 几个方面。 a)内外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 d)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g)对改进的建议。 3、 与质量有关的文件是 abcdef 。

研究生中特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及答案

1、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的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似乎有一种误区并形成了思维定势,即一说到政治体制改革,就认为会影响社会稳定,就会导致“西化”甚至国家政权颠覆。有的把“稳定压倒一切”作为拒绝政治体制改革的托词;有人经常错误地把前苏联的解体归咎于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在中国不断制造“政治体制改革恐惧症”。大量事实证明,苏联剧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执政党及其政府官员腐败变质,脱离人民群众,形成了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由这种腐败落后的上层建筑构筑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说苏共的倒台与政治体制改革有关的话,那也只能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和改革不当造成的,而不能本末倒置,以此作为拒绝改革的理由。 其次,始终没有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自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经济领域姓“资”姓“社”的问题虽然不能说完全解决了,但是这方面的困惑和争议大大减少,而在政治领域似乎仍然受着姓“资”姓“社”的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困难重重,但总是不断有所突破。相比之下,政治体制改革却难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提到政治体制改革,有些人马上就和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扯在一起,于是在有些地方政治体制改革似乎成了禁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倾向的干扰:其一是“向西看”,即把政治体制改革等同于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其二是“向后看”,即用完全否定的目光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得出“今不如昔”结论的同时表现出对改革开放前社会状态的眷恋,甚至主张用“文革”的手段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三是“向上看”,即完全无视我国存在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描绘得完美无缺,实际上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改革。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缺乏具体步骤的规划设计。我们看到,经济体制改革既有远景目标———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又有战略步骤———“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有“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设计,甚至还规制出了每个阶段各个领域和行业所要达到的具体数据指标,而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则显得比较笼统模糊,这不能不说是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政治体制改革最大最直接的阻力来自权力主体。政治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权力的重新配置特别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衡,而这也就意味着某些既得利益的丧失。一方面,权力主体应该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织策划者、推动者和具体操作者,而另一方面,权力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需要改革的对象。实践证明,当改革者自身成为改革对象的时候,改革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这就陷入了一个改革的逻辑悖论。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所指出的:“现在的改革太过依赖于官僚机构自身。官僚机构自己设计改革,自己实施改革,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左手改革右手?的局面。这样,改革往往陷入无限的既得利益的博弈,改革成了各方争取更多利益的工具。”从改革的实践过程来看也确实出现了这种倾向。本来是一个好的改革动议,也常常在操作中走样变形,甚至会出现与改革出发点南辕北辙的背反现象。 因此,要破除那种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的本末倒置的“伪稳定”观,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稳定是建立在社会和谐基础之上的,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的情况下,采用强制性的手段造成的“稳定”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最终将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体制改革调整利益关系,化解政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恰恰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姓“资”姓“社”的困扰,研究设计出阶段

内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内部质量审核员考试试题(2008版) (满分为120分)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所有过程能力都必须进行Cpk过程能力指数分析 2. (√)质量方针应与是企业的宗旨相适应,表述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意图 3. (×)对从事检验的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其它人员则可以不进行培训 4. (√)所有的合同或订单都必须评审 5. (×)必须编制质量计划,用以控制产品的质量 6. (×)特殊工序是指制造特别困难的或关键的工序 7.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活动和资源 8. (√)企业采购文件应清楚地表明拟订购产品的资料和信息 9.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形成的程序文件 10. (×)管理评审可由最高管理层中的任何一名成员或管理者代表主持 11. (×)只经过内审员培训的人员但没有取得资格证,也可以从事内审工作 12. (×)质量记录是检验记录、内审记录,由内审员进行编制 13. (√)内审的特点之一:内审是一个抽样过程 14. (√)对任何要求预防措施的问题应确定所需的处理步骤 15. (√)内审的目的就是检查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对设计部进行内审, C 不适合参加对设计部的内审。 A、技术科长 B、质量科长 C、设计室主任 D、车间主任 2. 合同评审的要点是A、D 。 A、必须对每一个合同或订单在签订前进行评审 B、必须对每一个签订后的销售合同或订单,进行评审 C、必须评审顾客放弃的合同或订单,用以查明原因, D、必须评审合同中,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3. 以下 C 不属于检测设备控制的范围 A、测量应用的软件 B、游标卡尺 C、食堂用的称 D、洛氏硬度仪、 E、金属探伤仪 4. 审核员在现场寻找的是 B A、不合格项 B、客观证据 C、文明安全制度 D、文件 5. 对不合格品返工后 C A、一定是合格品 B、一定是不合格品 C、可能是合格品 D、是让步接收品 6. 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外来文件的控制范围包括 D A、客户的图样\技术文件 B、国家法律法规 C、ISO组织文件 D、以上都是 7. 纠正措施的要求是 D A、进行纠正 B、追究责任者责任 C、对不合格品处理 D、评审不合格原因并防止再发生 8. 不合格是指不满足A+B+C+D 要求 A、现场规范要求 B、标准要求 C、合同要求 D、法规要求 E、管理者代表要求 F、全部都是 9. 对特殊过程的主要对A、B、进行监控 A、产品参数和产品特性 B、生产设备 C、设计资料 D、工作环境 10. 质量手册必须经 D 批准发布 A、管理者代表 B、质量厂长 C、技术厂长 D、最高管理者 11、“你受过几次岗位培训”?这句提问是 A C 。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篇一】 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B.必须是能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民主集中指导模范执行者 C.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必须用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8.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9.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d 21m 第 3 题 附 图 N χ χ =0 χ =N 上海交通大学 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 传热学(含流体力学)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传热学(含流体力学) 1、输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t f =100℃,流速u=1/s, 用一支插入套管中的水银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 (见附图),温度计的读数是铁管底部的温度t h , 已知铁套管与输气管道连接处的温度t 0=50℃, 套管长度h=140mm,外径d=12mm ,材料的导热 系数λ=58.2w/(m 2·℃),试问测温误差为多少度? 已知温度计套管的过余温度分布式为 ) ()]([0 mh ch h x m ch -=θ θ式中,综合参数 第1f u m λα/= ,铁管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的准则式为参数为λ=3.21×10-2w/(m ·℃),ν=23.13×10-6m 2/s. 2、 如附图所示,厚δ初始温度为t o 的大平板 一侧被突然置于 ∞ t 的流体中冷却,另一侧保持 绝热,已知大平板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 分别为 λρ、c ,试导出大平板内节点 n=1,2,…N-1及边界节点n=0,N 的显式差分方程。 这里,N 表示平板的等分刻度数。 3、一辐射换热系统的加热面布置于顶部,底部为受热表面,顶部表 面1和底部表面2间隔为1m ,面积均为1×1 m 2。已知顶面的黑度ε1=0.2,t 1=727℃底面ε2=0.2,t 2=227℃。其余四侧表面的温度及黑度均相同,为简化计算, 可将它看成整体看待,统称F3,F3是地面绝热 表面,试计算1,2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量及表面 3的温度t 3,已知1,2面之间的角系数X 1,2=0.2 4、凝结液膜的流动和换热符合边界层的薄层性质,若把坐标X 取为 重力方向(见附图),则竖壁膜状凝结换热时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可表示为: 2 2 )(y u g d dp y u u u l l l ??++-=??+??μ ρχνχρ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doc

西北工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卷)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页共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简述滑移和孪生变形的特点? 2.什么是上坡扩散?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上坡扩散?扩散的驱动力是什么? 3.在室温下,多数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为什么?纯铜与纯铁这两种金 属材料哪个塑性好?说明原因。 4.请总结并简要回答二元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单相区、双相区和三相区中,相成分 的变化规律。 5.合金产品在进行冷塑性变形时会发生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为什么?如果合金需 要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才能完成变形成型,需要采用什么中间热处理的方法?而产品使用时又需要保持高的强度、硬度,又应如何热处理? 二、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Fe-Fe3C相图中有几种类型的渗碳体?分别描述这些渗碳体的形成条件,并绘制 出平衡凝固条件下这些不同类型渗碳体的显微组织形貌。 2、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滑移面上各有一条刃型位错AB、XY,如图所示。假设以下两 种情况中,位错线XY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v所示,试问交割后两位错线的形状有何变化(画图表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分别会在每个位错上形成割阶还是扭折?新形成的割阶或扭折属于什么类型的位错?

3、已知H原子半径r为0.0406nm,纯铝是fcc晶体,其原子半径R为0.143nm,请问H 原子溶入Al时处于何种间隙位置? 4、柱状试样,当固溶体合金(k0>1)从左向右定向凝固。凝固过程中假设,凝固速度快, 固相不扩散、液相基本不混合,α/L(固/液)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梯度为正温度梯度。由于α/L界面前沿液体存在成分过冷区,晶体易以树枝状结晶生长。当合金从左向右定向凝固,达到稳态凝固区时,请分析并画出:①k0>1相图;②α/L界面处固体、液体的溶质浓度分布图;③液体中成分过冷区图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1、试用位错理论解释低碳钢的应变时效现象。 2、如图所示,在立方单晶体中有一个位错环ABCDA,其柏氏矢量b平行于z轴 1)指出各段位错线是什么类型的位错。 2)各段位错线在外应力τ作用下将如何运动?请绘图表示 西北工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页共页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6.请简述滑移和孪生变形的特点?

三体系内审员考试题(含答案版)

三体系(Q、E、O)内审员试卷(答案) 姓名:部门: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4、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5、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6、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9、资源可包括(e) a)人员b)信息c)供方d)基本设施e)以上均是 10、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d) a)适宜性b)充分性c)有效性d)以上均是 11、审核组与技术专家之间的关系(c) a)属种关系b)从属关系c)关联关系d)以上均不是 12、产品类别有(e) a)硬件b)软件c)服务d)流程性材料e)以上均是 13、对硬件产品可追溯性可以涉及到(d) a)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来源b)加工过程的历史c)产品交付后分布的场所d)以上均是 14、工作环境是(d) a)产品符合要求的b)生产现场的c)试验室的d)以上均是 15、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是为了(d) a)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的发生b)解决相关方提出的抱怨c)改善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事项d)有效的完成环境目标和指标 16、环境方针必须包括(d) a)污染预防的承诺b)持续改进的承诺c)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d)上述都是 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采用的工作方法不包括(a)

内审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 实验室能力认可第二版国际标准文件名称是检测/校准实验室通用能力,代号是ISO/IEC17025:2005。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等同采用上述国际标准作为我国实验室认 可的依据,文件名称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代号是CNAS CL01—2011。 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依据的文件名称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4、实验室或实验室作为其一部分的组织须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5、如果实验室要作为第三方实验室获得认可应能证明其公正性。 6、实验室应有政策或程序确保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得到保护。 7、术语“管理体系”一词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 8、实验室应建立与其工作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维持管理体系的适用和 有效。 9、凡发给实验室人员使用的管理体系文件,都应是现行有效版本。 10、在合同中对包括所用方法在内的要求应予充分规定,形成文件,并易于 理解。实验室有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 11、实验室需要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有能力的分包方,并将分包安排以 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并在适当时得到客户的准许。 12、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供应品,在经检查证明符 合有关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有关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应保存所采取得符合性检查活动的记录。 13、实验室应积极与客户或其代表合作,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 14、实验室应有处理投诉的政策或程序。须保存所有与投诉处理有关的记录。 15、实验室当发现不符合工作时,应立即进行纠正。 16、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 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7、如果不合格可能再次发生,实验室须按规定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纠正措施 此程序须从调查确定问题的原因入手。 18、预防措施是事先主动确定潜在不符合的主动行动,消除可能发生不合格 的潜在原因。 19、每份记录应包含充分信息,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须在工作进行时予以 记录,出现错误应该划改,不许涂改,以免难以辨认。 20、实验室的人员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现实和预期任务相适应。实验室应评 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21、实验室的设施须有利于检测或校准的正确实施,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 效或对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当环境条件危及到结果时,应立即停止检测或校准。 22、实验室应采用能满足客户需要并且适用的检测或校准方法。应优先使用 国际、区域、国家标准中颁布的方法,使用非标准方法时,或使用变更过的标准方法时应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 23、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准确度,对结果有重 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 24、使用外部校准服务时,须使用能证实其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的实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