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共建国目标的调整(1935-1938)

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共建国目标的调整(1935-1938)

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共建国目标的调整(1935-1938)
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共建国目标的调整(1935-1938)

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共建国目标的调整(1935-1938)

作者:徐玉凤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100080

刊名:

东岳论丛

英文刊名:DONGYUE TRIBUNE

年,卷(期):2009,30(12)

参考文献(21条)

1.王明给季米特洛夫的信

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91

3.毛泽东年谱 1993

4.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5.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6.王明就党为迎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做准备一事给中共中央的信草稿

7.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 2005

8.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沙窝会议) 1991

9.中国共产党为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告全国工农劳苦民众 1991

10.毛泽东论新阶段

11.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宣言

1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就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事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电报

13.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电报

14.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15.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6.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17.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

18.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

19.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中国问题的发言

20.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关于中国的形势和中共的任务的指示文件草案

21.中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给吴玉章的信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0495966.html,/Periodical_dylc200912021.aspx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来源:学.科.网]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的史实、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4、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新旧卢沟桥照片,并讲解: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 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二、进入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5、性质: 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合作探究: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①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②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③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二)国共二次合作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第4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岳麓版1

第18课 全国抗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掌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了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即兴表演卢沟桥上中、日两军的对话和动作,人物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概况:日军借口士兵失踪,突然炮轰__卢沟桥__和宛平城,发动__全面侵华__战争。 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相继沦陷。 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__全面侵华战争__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__全国抗战__的起点。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初步形成:__西安事变__和平解决。 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__国共合作__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__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__。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正式形成。 军队改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__八路军、新四军__,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__1937__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屠杀人数:__30多__万人。 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产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学步骤 (一) 导: “卢沟晓月”是北京著名的景色之一,但壮美的卢沟桥,却在80年前见证 了人类最野蛮、最残暴的侵略,见证了人类最大的丑陋,那是怎样一段历史,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 全国抗战的爆发: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概况: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相继沦陷。 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屠杀人数:30多万人。 评价: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罕见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抗日战争事件时间表-个人整理

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1921年9月广东海陆丰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农民运动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奋起抵抗 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签订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中旬华北事变开始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5月宋庆龄等发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5月31日成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8月中国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总指挥、副总指挥 1937年8月13日上海第二次事变,即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并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计战线正式成立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3月16日台儿庄战役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叛国投敌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5月16日枣宜会战,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南瓜店殉国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8月到12月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标志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到达顶点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3年11月22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和日本战败后的处理问题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川崎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开进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在密苏里军舰)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正式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求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导入: 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部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沾满中国人鲜血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和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古老国家脆弱的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了最凶狠的敌人,自明治维新制定大陆政策以来,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洋务运动初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当后来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时,日本又给其当头一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场全民族抗战。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板书】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师:所谓抗日战争,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遭受了日军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抗争了14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我们所说的所谓八年抗战用来指代抗日战争是不太贴切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以七七事变为界限,前六年后八年,前面是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后八年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板书】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 (2)1931年经济危机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师:首先我们来看日本侵华的背景,首先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是定的大陆政策,灭亡中国就是日本的基本国策,192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同学们看资料卡片上,这里的支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说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洲和蒙古,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要是把中国都征服了,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抗日战争教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复习目标】1、掌握日本侵华史实、中国军民抗战史实2、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复习过程】 ——单元感知—— 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日军的暴行(1937、12南京大屠杀)——中国军队的进攻(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日本投降)一、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 1、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日军炸毁了哪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然后 进攻哪里?炮轰哪里?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下达什么命令?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的态度?东北是怎样做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组织抗战的?这 件事的发生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这种主张是什么态度?蒋介石是什么态度?) 2、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谁发动的?扣押了谁?提出什么要求? 3、中共从什么出发?主张怎样解决西安事变?怎样做的?事变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全国性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或者“七七事变” 1、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2、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 3. “卢沟桥事变”又称什么事变?它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4. “卢沟桥事变”中负责抗击日军的是哪支部队?先后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是谁? 5、面对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共两党是如何合作的呢? ☆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 1、日军发动什么事变进攻上海? 2、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人数?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范文合集总汇

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范文 合集总汇 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 简述武汉会战的过程。说出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结果及武汉会战的影响。培养表示历史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倾听中国。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常?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学生回答: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人教版)教学设计 作者:“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 一、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它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启发式分析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总结研究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培 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 2、通过探究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抗日 战争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 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参与互动,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究性和创造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探究全民族团结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让学 生明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 训中的警策——团结。 2、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 难。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 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 观。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 【第一幕:血雨腥风】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 展示材料三 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问题4: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了反人类的兽性? 学生活动1:讨论并回答问题。 展示材料四: 破坏和平罪:就是计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或从事违反条约或保证的战争,或参与这些罪行的共同计划或阴谋。 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此种违反包括谋杀、为奴役或为其他目的而虐待或放逐占领地平民、谋杀或虐待战俘或海上人员、杀害人质、掠夺公私财产、毁灭城镇或乡村…… 违反人道罪:又译为“反人类罪”,2002年定名为危害人类罪。就是指那些针对人性尊严及其严重的侵犯与凌辱的众多行为构成的事实……或是实施了一系列被政府允许的暴行。如针对民众实施的谋杀,种族灭绝,酷刑,强奸,政治性的、种族性的或宗教性的迫害,以及其他非人道的行为”。 教师归纳并过渡:日本所犯的滔天罪行我们还能列举很多很多,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后宣布他们所犯的是包括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法人道罪世界三大罪行当中的55条罪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正是因为日本侵略者的罪无可恕,罪大恶极,让中国人民忍无可忍,最终选

抗日战争时间表

抗日战争时间表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1月1日日军占领热河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 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对日作战 1937年9月中苏合作 1937年9月2日日军进攻山西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1938月1月日军进攻山东 1938年3月15日台儿庄战役 1938年4月20日徐州会战 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 1938年5月29日中国空军向日本空投传单 1938年6月武汉沦陷 1938年10月12日广州沦陷 1939年3月17日南昌沦陷 1939年5月1日随枣会战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月15日南宁沦陷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另立国民政府 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 1940年9月1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0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0年12月23日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月5日皖南事变 1941年2月16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1年3月15日上高会战

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高陌初级中学李洪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陆政策”动态步骤,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片断)。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3.比较法:针对教材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课内容既需要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理性思维,因此,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心展开讲述,使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宏观地把握其过程;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内容作为初中历史的重要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一般的知识点已掌握,但是所获得的知识范围较狭窄,内容也相对陈旧,在历史事实上没有较多的补充,在观点上也没有更多的辨析,如果现在再一味重复教材,通过讲授强化学生对教材的印象,这样,不仅激不起学生对这块内容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甚至容易使学生形成以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为全部的历史现象的错觉,这对学生是极为不利的,无论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深度或广度,还是学生探索研究历史现象的一般能力。基于这一点考虑,笔者在充分体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并利用2005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契机采用一种活动式、问题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这节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武装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在教学中,要利用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学习这一段历史,可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人类战争史的奇观,它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抗战,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充分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思维品质方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明显,质疑探究问题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在性格特征方面,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高中学生对待历史课,在课堂上,他们比较轻视历史学习,因为历史课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学科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历史学科在他们心目中可能已是兴趣的边缘。就这点来说,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一般知识的陈述和讲解已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选择好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质疑探究的欲望显得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对抗日战争形成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009年·江西省)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009年·广东省揭阳市)25、蒋介石在下列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009年·山东省威海市)8、右图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27年 B、1931年 C、1936年 D、1937年 (2009年·广西河池市)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2009年·四川省德阳市)3.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灭亡满蒙”,日本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B.制造九一八事变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制造卢沟桥事变 (2009年·吉林省)11.(4)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4)九一八事迹(1分)(2009年·广西玉林市)13.阅读下列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而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府,并分析由此导致了什么后果?(3分) 答:政策:不抵抗政策。(1分)后果:①东北三省沦陷。(1分)②助长了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嚣张气焰。(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东北军民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各有什么表现?(2分) 答:表现:部分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1分)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分) (3)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对策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1分) 答:本质:国共两党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或国共两党性质不同。(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得1分)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