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讲学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讲学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讲学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讲学稿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学开放周”教学案

授课老师章兵

一、基本信息

二、中考考试说明

三、主干知识整合

复习导入:

1、按时间填写重大事件:

1914—1918年: 1919年1月: 1921—1922年:

1939—1945年: 1947年3月: 1955年: 1991年:

2、小结: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态势。(2)、“极”的含义:指的是,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或。

3、小结: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的局面,

总体趋势是向格局发展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苏州中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据此请回答: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1、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多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这些国家代表的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1919—1920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控制这次会议的国家是(10苏州模拟)

A.英法美 B.英日美 C.英法日 D.英美德

3、《九国公约》主要解决下列哪个国家的问题?(10南京模拟)

A.苏联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4、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10扬州中考)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 D.凡尔赛会议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0苏州模拟)

材料一: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

军事:禁止该战败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殖民地:该战败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几个战胜国瓜分。

材料二: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材料三:

在对材料二:条约评价时,毛泽东说:它“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其中领土方面法国除收回阿尔萨斯外还收回了什么地方?(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判断材料二所签订的条约名称叫什么?(1分)

(3)因材料一中的战败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由此在中国引发什么事件?(1分) )

(4)根据上述材料,战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2分)

史料研读: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材料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法国元帅福煦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列宁

?材料三:“这是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 -----丘吉尔

?谈一谈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看法?

评价:

练习衔接:

1、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南京中考)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市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1)、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中考试题回眸

1、小磊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09扬州中考)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2、两极格局

中考试题回眸

1、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010苏州中考)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2、“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科索沃战争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年底)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中考试题回眸

1、下表反映了西欧国家对美国战争政策的态度变化。从中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2010南京建邺区一模)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趋热日益明显

C.西欧与美国反目成仇

D.冲突与战争成为世界主题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2010宿迁中考)

A.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峙

B.多极化趋势发展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制

(四)、小结:现代世界经历了以下不同时期的政治格局: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四、实战模拟训练

1、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中考题)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三国同盟 D.三国协约

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无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是

A.中国赔款2100万元 B.中国各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定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4、小亮准备找“冷战”的相关知识,可以用那组关键词在网上搜索: (2010无锡中考)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②美苏争霸③一超多强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6、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 《“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7、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08南京中考)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2010宿迁中考)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峙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趋势发展(二)材料题

9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爆发前剑拔弩张的气氛?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图二反映的是二战以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种格局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3、图三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但是世界还存在一些威胁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你认为

有哪些因素。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政治格局的演变 Ⅰ.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形成: 凡 尔 赛 体 系 华 盛 顿 体 系 巴 黎 和 会 华 盛 顿 会 议 《凡尔赛和约》 奥、匈、保、土 一系列条约 西 亚 非 洲 欧 洲 九国公约 东 亚 太 平 洋 1929—1933 经济危机 打击 1、德国、日本法西 斯化,意大利强化 法西斯。 2、1935年希特勒 撕毁《凡尔赛和 约》,凡尔赛体系瓦 解。 3、1931年九一八 事变爆发华盛顿体 系瓦解。 4、美国新政,经 济复苏。 开始形成 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 1949年北约成立 1955年华约成立 50、60年代开始对峙 70年代高潮 80年代缓和 一超多 强局面 多极化趋势 1、超级 大国美 国 2、俄罗斯、 中国、西欧、 日本等国的 发展

①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各国签署《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Ⅱ.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1.形成 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5月,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5月,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Ⅲ.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 ①一超--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Ⅳ.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二)、经济格局的演变 Ⅰ.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 (一)美国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罗斯福采取新政,成效显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一、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变动原因 1、第一次原因: 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 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 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 第一次: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 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张燕飞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各种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规模和态势。战后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对峙、动摇,直至终结。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对于协调盟国之间的关系、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在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表现出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世界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二、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结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美、苏、英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苏联及民族独立、民主革命力量同美、英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进而发展为两大阵营的对抗。 1947年3月,美国政府抛出“杜鲁门主义”,宣称为了“防止共产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思维导图及单元测验

第五单元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解析】二战结束之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再结合题干中“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这体现出国家的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仅是美国对付“冷战”的一种措施,不是其根本国策,排除B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美国就业人数的变化,不能推知军工订单解决了失业问题,排除C项;题干仅是提及了美国政府为了“冷战”需要,与一些国内大企业展开合作,没有提及该措施加剧了战争的危险,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 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 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4.(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四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四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坐标】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A)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的体系 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 2.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C)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B)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D)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 A.美苏的对峙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欧洲的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6.“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具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是独立活动。”“世界新秩序”指的是(C) A.区域性组织活跃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霸权主义盛行 7.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形式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式 8.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D) 9.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C)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10.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可见,他认为联合国(A)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二、材料解析 11.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矛盾下的和平】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第2讲 国际政治斗争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

第2讲国际政治斗争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题统计 主题链接 年份·考题分值考查角度知识点 2017·Ⅲ 卷·T41 12分 从近代化的角 度考查近代列 强侵华与中国 人民探索救国 之路 近代西方列强侵 略;洋务运动;戊 戌变法;辛亥革 命;新文化运动等 (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 民主的潮流。 (2)二战后世界两极格 局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 解体及多极化趋势的加 强。 (4)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过程中世界大国的外交 政策及大国外交关系。 (5)近代中国屈辱的外 交历程及外交的近代 化。 (6)现代中国的外交历 程及政策的调整2017·Ⅲ 卷·T40 25分 从维护国家统 一角度考查郑 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扩张;清 代台湾治理 2016·Ⅱ 卷·T40 25分 从人口迁移考 查近代以来世 界、中国海外 移民的变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列强侵 略;辛亥革命;抗 日战争、“冷战” 与中国的外交关 系等 2014·Ⅱ 卷·T40 25分 近代中国移 民、开放东北 地区 近代西方列强的 侵略 考向一先进中国人争取民主、独立与富强的“中国梦” 1.近现代“中国梦”的主题的内容 (1)中国梦的主旨:“振兴中华”。此口号最早是孙中山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讲到“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时提出的。 (2)“中国梦”的“两个百年”历程。①从1840年到1949年:特征是找到复兴之路,实现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②是从1949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特征是完成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国梦”的“两重任务”。“两重任务”指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4)“中国梦”的启示。“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和新中国建立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国家独立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 2.近代中国不同阶层的梦想追求 (1)资产阶级改良思想: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但同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面对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振兴中华,创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主体。(3)民主与科学思想: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打破封建束缚,求得“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领域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猛攻。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成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科学救国梦想: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中,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科学救国思潮难以实现。 (5)实业救国梦想: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实业挽救国家于危亡的思潮。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抗外来侵略成了爱国、救国、富国、强国的明智之举。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物出现的,其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教育救国梦想:教育救国思潮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后期,其代表人物是张之洞,他认为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 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 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4、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5、发展趋势: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四、重要国际组织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华约和北约等。 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五、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期中,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 2、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在当今条件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 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战后不久,美苏两国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相继成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瓦解:50年代后期,苏联采取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30年的争霸,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二战后建立的新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了。 三、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复习教案 一、基本信息 二、中考考试说明 三、主干知识整合 复习导入: 1、小结: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态势。(2)、“极”的含义:指的是,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或。 2、按时间填写重大事件: 1914—1918年: 1919年1月: 1921—1922年: 1939—1945年: 1947年3月: 1955年: 1991年: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 3、小结: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的局面, 总体趋势是向格局发展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苏州中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据此请回答: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1、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多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这些国家代表的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1919—1920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控制这次会议的国家是(10苏州模拟) A.英法美 B.英日美 C.英法日 D.英美德 3、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10扬州中考)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 D.凡尔赛会议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0苏州模拟) 材料一:

专题八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八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点内容】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影响 【知识点梳理】 一、从封闭到联合再到多极化: 1.15世纪—17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之间的封闭,加强了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交流。 2.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两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国联系,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一战后到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具体历程: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确立了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二战后到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1945年2月召开了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体系,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发表,标志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特点:美苏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5.20世纪60年代开始,挑战“两极”,多极化趋势开始。 (1)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 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内部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外部原因:美国的援助。 (3)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崛起: 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尼赫鲁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②非洲独立运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3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③古巴革命和巴拿马人民的斗争:1959年,古巴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1999年,巴拿马人民逐步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6.1991年,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特点:霸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关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认识: 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2.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地区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代表事例: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 3.维护当今世界和平的建议: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4.面对复杂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国应对措施: ①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②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强国际合作;④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重点难点突破】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界初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右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明显(1)社会贫富分化严重(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带来的好处十分有限。特别是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造成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阶级享有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对象。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世界工人运动的不断实践(1)工人运动不断发生(2)工人阶层走向成熟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证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3、新的社会思想理论开始活跃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工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这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于是,各种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包括: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放妇女等。他们还曾天真地幻想,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探索。 在柏林大学期问,马克思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毕业后,马克思又接触了另一位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著作,接受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开始给科隆的《莱茵报》撰稿,不久又被聘为该报主编。编辑工作为马克思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的条件,使他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更透彻地看清了普鲁士贵族地主利用国家政权任意欺压农民的丑恶面目。 1843年,马克思来到了巴黎。巴黎时期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这时的马克思已经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了。 1842年,恩格斯来到英国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在这里,恩格斯获得了接触工人的大量机会。他密切关注和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从而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1842年,恩格斯在前往英国的途中路过科隆,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与马克思会

主题: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中考历史部分主干知识 一.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 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因素: 1、经济实力(决定性因素); 2、科技的发展; 3、军事实力的变化; 4、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三、第三次演变有何特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建立的; 3、多极化格局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4、第三世界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三次变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①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b、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c、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美国。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第二次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前三节课我们已经将第七单元学习完毕,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我们首先把握考纲要求 高概括的特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多采用图片、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一般为四分左右。希望大家讲其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特别是关注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两极格局的形成

[概念阐释]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 [思维升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格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辨析比较]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 两极指的是美、苏两极;以美、苏为核心,形成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加入两大阵营。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亚非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不属两大阵营。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90年代初,东欧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两大集团、两大阵营、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 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 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