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情感,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琵琶文、武曲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音乐文物,有古书籍、古乐谱、古乐器,对这些古老的文物的研究可以重现几千年前古人的文化生活。所以,音乐是一把开启历史大门的钥匙。

问:同学们知道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吗?

迄今为止中国最早乐器:1986年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距今约8000多年的历史。二,“八音”分类法

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三,古琴与古琴音乐

又名“七弦琴”,相传有五千年历史,初五弦后七弦,2003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形式有琴曲(独奏)、琴歌两种。

1,古琴的形制及寓意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

十三个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

2,有关古琴的小知识

①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

②现存年代最早的琴曲——《碣石调·幽兰》

③古琴减字谱——中国唯一沿用千年未被西洋记谱法取代

3,欣赏古琴曲《酒狂》

①“竹林七贤”及阮籍简介

②听赏提示: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4,欣赏琴歌《阳关三叠》

①王维简介:中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从小精通音律,善弹琵琶。由于他在

音乐方面的才能,二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主管音乐的“太乐丞”。

②此曲为什么称作“阳关三叠”?

《渭城曲》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因唱中有“阳关”

这一地名,演唱时又往往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四,琵琶与琵琶音乐

(出示唐诗《琵琶行》的诗句,引出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关于琵琶

最初叫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意思是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

琵琶是民乐之王,四弦。由历史上的“直颈”琵琶与“曲颈”琵琶演变而来。曲目有文曲、武曲之分(或称文套、武套)。一般来说:

文套大多节奏缓慢,音量较弱,善于抒发内心情感,描写优美的景色等。文曲如:《夕阳箫鼓》、《阳春白雪》、《塞上曲》等,

武套则节奏较快,音量较强,善于状物、表现战争场面。武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

2,琵琶代表作品及欣赏

武曲《十面埋伏》文曲《塞上曲》之《湘妃泪》

请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十面埋伏》和昭君

欣赏提示:

描绘了什么情景?

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武曲,文曲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请学生听赏完毕以后思考。

3

五,总结

古琴与琵琶只是中国音乐史上两个小小的代表,还有更多更宝贵的音乐文化等待我们去发现与保护并进行传承!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情感,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琵琶文、武曲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音乐文物,有古书籍、古乐谱、古乐器,对这些古老的文物的研究可以重现几千年前古人的文化生活。所以,音乐是一把开启历史大门的钥匙。 问:同学们知道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什么吗? 介绍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乐器——骨笛,引出古琴。 二,古琴与古琴音乐 1,古琴的形制及寓意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 十三个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 2,有关古琴的小知识 ①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 ②现存年代最早的琴曲——《碣石调·幽兰》 ③古琴减字谱——中国唯一沿用千年未被西洋记谱法取代3,欣赏古琴曲《酒狂》

①“竹林七贤”及阮籍简介 ②听赏提示: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琵琶与琵琶音乐 (出示唐诗《琵琶行》的诗句,引出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关于琵琶 最初叫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意思是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 2,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的描述 指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音响效果: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3,琵琶代表作品及欣赏 武曲《十面埋伏》文曲《塞上曲》之《湘妃泪》请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十面埋伏》和昭君 欣赏提示:

高中音乐_《华夏爱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接触,特别是古诗词填词的音乐作品,不管是从课堂上还是媒体中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些乐器的音色和古代乐器的演奏的音乐作品大多数同学还属于一知半解状态。

2、我校学生总体来说成绩比较好,接受力理解力都比较强,即使有一部分能力稍弱的学生,在贯彻教学难点时只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学生接受起来就没问题。 3、学生中还有不少是从小学乐器学声乐的音乐特长生也会起到带头的作用的。 效果分析 1、音乐判断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氛围中轻松导入; 2、教师进入学生中间指导,师生及时交流。自评与互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令音乐课堂氛围即紧张又轻松。 3、《阳关三叠》利用古诗的律动感和曲子的旋律相结合,吟唱与朗诵结合,利用综合感受提高学生感悟意境的能力,顺利解决本课难点。 4、知识点评测,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完成。 以上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值得以后多加运用。 其不足有: 1、各环节的衔接略显不够紧密,应该缩短各环节间的时间间 隔; 2、教学语言流畅度不够,应该减少个别字句的重复与停顿; 3、学生在教学的部分环节反应略显迟钝,应该加强课前预习 准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

乐鉴赏》第四单元第1课。第四单元从“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进行鉴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知晓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认识我们伟大民族艺术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讨论等教学法丰富学生对古琴古筝等古代乐器音色的不同,通过同学之间的探究方法体会音乐作品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鉴赏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过程中感受古代音乐文化差异,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多元化音乐发展的基础上,传承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主要知识点 1.鉴赏《酒狂》《八音和鸣》,分析每个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酒狂》这首曲目表现的人物形象。 3.《阳关三叠》这首王维的诗,师生学唱《阳关三叠》,根据旋律体会古诗的韵律和古人离别的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随乐哼唱《阳关三叠》旋律。记住《酒狂》主旋律。 2.了解古代乐器的八音。 难点 1、聆听鉴赏古代音乐,这种单线条的音乐没有饱满的和声效果,声音略显单一,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很难达到共鸣。 观评记录 陈主任:本节课《华夏音乐之光》知识传授全面准确;教学方法灵活有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综合各方面总体评价为优。 秦主任:王老师本节课开篇导入就抓住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古筝演奏直观性很强。整个教学环节很有条理,环环相扣,启发式教学。教学目标准确而灵活有趣的呈献给学生。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华中师范大学宋单程 教材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本课通过对《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和《黄莺吟》的欣赏,了解中国古 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音乐文化素质的建设。从聆听其音色和曲 调等方面来认识乐器的发展以及古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 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 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 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探究、听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听赏八音中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各个音响,通过实际感受来提高音乐辨别水平。并着重介绍曾侯乙编钟和古琴音乐,使学生在增强感官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感情,并从中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及文化内涵。 2、掌握“八音”的含义,并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埙等乐器的音色。 3、通过听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通过听赏,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文化内涵,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等中国古 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及成就,并能准确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文学等知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解和感 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和掌握古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八音,掌握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感受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一、导入 1.看图片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古代乐器还是现代的? 2.(中国古代乐器)。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今天,我们共同走入华夏音乐之光,来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 1.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编钟是由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的组合钟。1979年在湖北

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总音域跨五个八度, 12个半音齐全,音色优美,效果极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冶金和乐器制造水平之高超。《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升入太空,响彻环宇。 三、欣赏《八音和鸣》 1.《八音和鸣—楚调》,乐曲从具有楚商调式特征的民间音乐中提取素材编写的,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曲调欢欣流畅,有浓郁的地方俗乐特色。 2.请同学说说乐曲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编钟、编磬、古筝等) 四、古琴《酒狂》 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古琴成了文人雅士生活中的亲密半侣。 五.欣赏《阳关三叠》 1.学生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2.学唱四句原诗的旋律与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及音乐表达上的特点。 3.学生探讨交流,分组展示,体会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得含

1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了解“八音”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乐器,能记住《酒狂》、《湘妃泪》主题旋律。 3、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古琴、琵琶的音色。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难点 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你知道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吗? 古琴曲《高山流水》知道吗?除了《高山流水》,你还能说出几首古代乐曲呢? (二)新课讲授——走进华夏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悠久、灿烂,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乐器和乐曲出现,代表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今天我们先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西汉时期、魏晋时期的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楚调《八音和鸣》 资料:1、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乐器组。(附图片)曾侯乙墓

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惊人成就,被誉为“世界文明奇迹”。 2、除了编钟,我们还要知道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把七十种乐器按照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认识) 3、欣赏:楚调《八音和鸣》(播放视频) 钟磬乐从商代即在宫廷演奏。磬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坚硬的石头打磨而成;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金属浇筑而成。让我们听听两千四百多年前,由金、石乐器主奏的音乐。 4、合作探究 思考:作品中出现了哪几种乐器? 西汉时期——琵琶和琵琶曲 器乐独奏得到很大的发展。器乐独奏家在长安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声誉。 1、诗歌与琵琶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是__唐_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描写的乐器是琵琶。 2、关于琵琶 琵琶音响铿锵美妙,富有金石之声,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根据其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种。 3、欣赏:文曲:【湘妃泪】此曲是以昭君和番的历史故事为题材,描写汉代王昭君出使匈奴和亲,离别故乡时的凄凉情景。武曲:

高中音乐《1华夏音乐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段音乐的国家、年代及乐器 《楚商》中国古代编钟、笛、埙等 讨论后,导入新课课题,开始授课。 二、新课 1、古代音乐产生原因及年代 劳动、驱赶野兽等生活中产生音乐;80 年代河南舞阳出土骨笛,距 今约8000 年。中国音乐起始时间在世界中属于最早的国家之一。介绍八音乐器分类法。 2、周代:礼乐制,音乐人才专门化;编钟等大型乐器的出现,可 以演奏钢琴上88 个琴键,是咱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3、春秋战国:古琴的出现;《诗经》的传唱。 欣赏由几种古代乐器合奏的《诗经小雅鹿鸣》,这是周王的迎宾曲。 4、秦汉:音乐逐步走向民间,开始传唱乐府诗。 5、魏晋:古琴飞速发展,因有七根弦,也叫七弦琴。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的时尚主流“魏晋风尚”,一批文人想要改变国家的政局,奈何政府统治者及官府黑暗,无奈只能归隐田园,饮酒弹琴,释放人性、摆脱束缚,奏琴明志。司马昭邀请阮籍入朝为官,阮籍佯装酒醉,《酒狂》一曲由此而来。请同学们听辨曲中使用了

几拍子的节奏来描绘阮籍的醉酒之态。(3 拍子) 6、隋唐:繁盛时期。有曲子的出现,请同学朗诵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老师范唱,并让学生学唱《阳关三叠》,欣赏合唱曲,体会古时候人们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宫廷燕乐盛行,皇帝宴请群臣的大型歌舞;梨形琵琶传入中原,并在中国发扬光大。欣赏《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琵琶曲之一,讲述项羽被汉军围困的紧张急迫时刻,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此曲将琵琶的演奏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7、宋元:小令、元杂剧盛行,音乐完全的民间化。 8、明清:主要发展是在戏曲的表演上。 三、课堂小结 了解古代各朝代的历史文化发展,体会古代音乐对于中国现代、当代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作用。作为年轻一代有必要发展和继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下课

高中音乐鉴赏《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和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1、指导思想: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拓展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选择 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另外,补充介绍古琴曲《流水》,更换书本原有的文套曲《湘妃泪》为武套曲《十面埋伏》。古琴演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被誉为“民乐之王”,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为了更好的感受国乐的影响力,还选用了视频《花好月圆》。 3、学情分析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

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4、资源开发与运用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的发展史要在一课当中让学生有所了解比较困难。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为此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1)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教师的自己的表演等。 (2)开发学生的资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架构,让学生思考解答跟本课有关的知识。 (3)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通过聆听、观看、模仿等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方法,感受、体验古代音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传统名曲,体会名曲的神韵。了解一种中国传统乐器的形制、演奏技法。 2、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的分类和音色的分辨。 3、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音乐、诗歌的综合认识与理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指导思想: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选择 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3、学情分析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

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八音和鸣》、《湘妃泪》、《十面埋伏》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识别。 四、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情感。 2、学习八音,能通过音色辨别乐器,认识编钟、石磬、古琴、埙、琵琶等乐器,听赏古典音乐,学会记住其主题旋律。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准备:课件、自主学习材料: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及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示范、启发引导 教学重点:乐器的听辩,主题的歌唱 教学难点:听赏古代经典音乐,感受古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上课礼仪: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今天让我们走进华夏音乐之光——中国古代音乐。 3、交流学习成果:按时间线索,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交流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及古代惊人艺术成就。 4、展示教学目标: 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情感;学习八音,能通过音色辨别乐器,认识编钟、石磬、古琴、埙、琵琶

等乐器,听赏古典音乐,学会记住其主题旋律; 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二、讲授新课 (一)八音和鸣(楚调) 1、首先请大家听赏《八音和鸣》,感受古代惊人艺术成就 (1)主题视唱 引导学生视唱主题,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之美。(2)欣赏《八音和鸣》视频,通过视频、音色分辨乐器,辨别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变奏多依各种乐器的演奏特色而变化,骨干音不变。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聆听与歌唱。 (二)讲授八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种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它们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早在小时候,我们诵读三字经,就知道了“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所以,“八音”这个词与我们并不陌生。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一百二十四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枚编钟,其音质之优美、音律之纯正、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 、“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荆楚雄风》、《流水》、《阳关三叠》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辨别。 教学过程 导入 (约3分钟)课前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一、简要介绍本课学习内容 播放埙独奏《苏武牧羊》 提问:1、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哪个时代的音乐作品? 播放歌舞视频《华清宫》 提问:1、表现了中国哪个时代的景象和音乐? 2、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引领学生理解“华夏”的含义在古朴幽雅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准备上课。 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 参与讨论,理解课题。课前播放古曲,意在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 导入一选用了埙独奏曲,意在通过这个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及其神秘、空灵,沧桑的音乐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古朴风格和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 导入二选用了录象《华清宫》意在直观的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古代音乐表演的场景之中去。) 认识和感受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 (约10分钟)1、展示“金”类乐器图并介绍 (编钟、方响等并感受其音色) 2、展示“石”类乐器图并介绍 (石磬、编磬等并感受其音色)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说课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音乐之光”,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的内容。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反思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解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盒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

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直销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综合女改过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选取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鸣》《湘妃泪》5部作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辨识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这是为了完成智育目标。 2、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超级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3、过程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这是为了完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重点是辨别古代

高中音乐欣赏《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内容:欣赏古代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能初步了解一些古代的乐器。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首埙独奏曲片段,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2.(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今天,我们将给同学们介绍华夏音乐,那么,“华夏”一词的含义又如何呢? “华夏“,原为族名,它由黄炎联盟扩大繁衍而来。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后来,华夏又成了中国的别称。‘华夏’二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中国,长期作为地域概念使用,与中原、中土同义。在古代,华夏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并在这里建立国家,而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周边,并在那里建立政权,因此,一些华夏族、汉族也称本族建立的国家为‘中国’。16世纪、17世纪,西方人开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国’。此时,‘中国’不仅包括汉族,还包括两个王朝境内的其他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出现在外交文书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外通常将其简称为‘中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这一概念的含义更加丰富完整,56个民族生活在辽阔的疆域里。” 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 1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编馨:编馨是用特殊石头(如玉石)制成的具有若干固定音列的组合馨。 1950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的殷代大理石馨,音色浑厚如铜;(图)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华中师范大学宋单程 教材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本课通过对《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和《黄莺吟》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音乐文化素质的建设。从聆听其音色和曲调等方面来认识乐器的发展以及古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探究、听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听赏八音中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各个音响,通过实际感受来提高音乐辨别水平。并着重介绍曾侯乙编钟和古琴音乐,使学生在增强感官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感情,并从中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及文化内涵。 2、掌握“八音”的含义,并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埙等乐器的音色。 3、通过听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通过听赏,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文化内涵,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及成就,并能准确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文学等知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湖南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湖南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1 / 3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编写人: 编写时间: 课 题 华夏音乐之光 课型 新授 知识点 中国古代乐器、名曲、题材、曲式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欣赏古代音乐作品,并体验作品情感。 2、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重 点 欣赏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探索中国古代音乐的伟大贡献 难 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 教 学 过 程 导入:观看编钟视频,感受古代庞大的编钟乐队场面。 新授 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八音”——周代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为八类: 金、石、丝、竹、革、匏、土、木,称为“八音”。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 编钟——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形成于商代。用于宫廷宴会,所以被称为“钟鼓之乐”。曾侯乙编钟被称为“古代编钟之王”,距今2400多年。八音之首。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如:磬、玉磬等。 磬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由坚硬的石块打磨而成;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 埙——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多由泥土制成。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的各种乐器。如:古琴、琵琶、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骨笛——距今8700年,用鹤鸟肢骨制成七孔,具备七声音阶结构。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中最为久远的乐器。 二、作品鉴赏 1、编钟——《八音和鸣》 《八音和鸣—楚调》选自《编钟乐舞》,乐曲从具有楚商调式特征的民间音乐中提取素材编写的,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曲调欢欣流畅,有浓郁的地方俗乐特色。 (1)学唱主题 (2)欣赏 鉴赏提示: 引子——编磬刮奏——主题齐奏——吹管变奏——钟磬变奏——弹拨乐变奏——加速——在活泼愉快的齐奏中结束全曲 (3)学生谈体会 2、欣赏古琴曲 (1)古琴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密切联系 (2)古琴介绍——琴被视为 “ 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华中师范大学宋单程 教材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本课通过对《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和《黄莺吟》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音乐文化素质的建设。从聆听其音色和曲调等方面来认识乐器的发展以及古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探究、听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听赏八音中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各个音响,通过实际感受来提高音乐辨别水平。并着重介绍曾侯乙编钟和古琴音乐,使学生在增强感官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感情,并从中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及文化内涵。 2、掌握“八音”的含义,并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埙等乐器的音色。 3、通过听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通过听赏,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文化内涵,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等中

高一音乐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新人教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一音乐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新人教 版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内容:欣赏古代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能初步了解一些古代的乐器。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一首埙独奏曲片段,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2.(中国古代音乐作品)。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今天,我们将给同学们介绍华夏音乐,那么,“华夏”一词的含义又如何呢? “华夏“,原为族名,它由黄炎联盟扩大繁衍而来。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后来,华夏又成了中国的别称。‘华夏’二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中国,长期作为地域概念使用,与中原、中土同义。在古代,华夏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并在这里建立国家,而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周边,并在那里建立政权,因此,一些华夏族、汉族也称本族建立的国家为‘中国’。16世纪、17世纪,西方人开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国’。此时,‘中国’不仅包括汉族,还包括两个王朝境内的其他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出现在外交文书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外通常将其简称为‘中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1949年10月1日,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 -----中国古代音乐 潍坊四中刘雪亮 [年级]:高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主要曲目,通过《八音和鸣》,掌握乐曲主旋律的节奏型; 通过《黄莺吟》了解旋律与朗诵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赏析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延伸至创作模块,鼓励学生尝试简 单的歌曲创作; 4、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中国 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八音和鸣》、琴歌《阳关三叠》、歌曲《黄莺吟》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细心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古代音乐,体会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并能根据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学习的节奏型,创作说唱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电影《英雄》中,老者抚琴片段。 好的,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观看了一段影片,你们觉得它表现了中国哪个朝代的情景?影片中老者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古筝,与古琴的区别:) 引出古琴,并介绍古琴: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古琴为古代四艺之首,其实我国古代的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乐器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种吗? 学生:回答问题 师:展示乐器图片,介绍八音,请学生为八音分类,引出《八音和鸣》这首乐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中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它们就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今天就让我们首先一起来领略其中一些乐器的 风采。 欣赏器乐曲:《八音和鸣》 讲述古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并讲解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 (人类自有了语言,就有了音乐,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歌曲的雏形,以简单的生产工具敲击发出声音,形成最初的乐器,开始时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传递信息、协调动作等,逐渐形成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歌声复杂化,乐器也更加多样。) 古代音乐的主要形式:乐舞和歌曲、乐器、乐律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 [课件]代表乐器:古琴、埙、琵琶、萧、竹笛等。(图片) 1、《八音和鸣》(楚调):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七十种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列举每种乐器的代表乐器) (《八音和鸣》的创作背景:1978年,在湖北县出土了124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编钟,其音质之优秀,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随后,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作并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乐曲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开始的引子较自由。(范唱引子) 乐曲结构:在编磬的华彩乐段(刮奏为主)之后,音乐主题先齐奏----以瑟(筝代替)为主

华夏音乐之光(1)

华夏音乐之光(一)教案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概况 常德石门一中作者:邵静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以便更深刻学习我国民族器乐作品。 2、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和听赏,能准确的辨别出我国的一些民族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和听赏,知道我国民族器乐发展概况,能准确的辨别出我国的一些民族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曲阜孔儒风》视频。 1、向学生提问:“礼、乐、射、御、书、数、”是引自哪里?生:…… 2、师:上古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踪迹,三人在此建都。中国古代六大圣人均与曲阜关系密切,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生于曲阜,元圣周公封地在曲阜,宗圣曾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曲阜度过。中国工匠始祖鲁班也是曲阜人。如此众多的“祖”字辈人物云集于此,令后人仰慕之余,又惊叹不已。曲阜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圣城”。 孔子在六艺中把“乐”仅放在了“礼”的后面,可见了当时音乐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那么,我国的民族音乐又是何时开始发展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概况”。 一、我国民族器乐的几个发展时期: 1、远古时期 我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古时期的乐器制作,无论在南方或北方,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骨笛--中国笛子的鼻祖 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骨笛,是用鹤鸟肢骨所制,一般长20厘米,口径一厘米左右,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钻有7个形音孔,每孔间距基本相等,其中在6孔与7孔之间靠近7孔处另钻一调音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经测音,可以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埙的样子很多,有梨形、鱼形、球形、笔管形等,制作埙的材料有陶、石、玉、木、象牙等,后来多是陶制的。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现在的埙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类型。

高中音乐《1华夏音乐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主要曲目,通过《阳关三叠》, 掌握乐曲主旋律及简单演唱; 2、能力目标:通过赏析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 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八音和鸣》、琴歌《阳关三叠》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通过学唱《阳关三叠》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教学难点]:学唱《阳关三叠》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教学过程]: 壱、导入新课: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引出古琴,并介绍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 世纪20 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教师:我国古代的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乐器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种吗? 二、新授

(一)欣赏器乐曲:《八音和鸣》 师:展示乐器图片,介绍八音,引出《八音和鸣》这首乐曲。 (《八音和鸣》的创作背景:1978 年,在湖北县出土了124 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编钟,其音质之优秀,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 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随后,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作并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乐曲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开始的引子较自由。(范唱引子) 乐曲结构:在编磬的华彩乐段(刮奏为主)之后,音乐主题先齐 奏----以瑟(筝代替)为主的中音乐器演奏---吹管变奏---钟磬变奏--- 弹拨乐变奏---切分后加速---在活泼愉快地齐奏中结束全曲。 注意:此曲主旋律重复多次,而且又以打ft乐居多,将节奏型板书,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节奏型。请同学们合着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 ft桌子。找到打ft乐的感觉。 (二)琴歌《阳关三叠》 听完了古代乐器演奏,接下来我们在来认识下琴歌,也就是一种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唐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由于诗歌的繁荣,琴歌也流传甚广。现在留存下来的唐诗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很多都是歌词。其中有一首《阳关三叠》流传最广。(出示课件) 1、学生朗诵: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歌的依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